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小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以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汇总:
1. 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可以追溯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2. 《周礼》、《尚书》、《礼记》、《诗经》和《春秋》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3.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4.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老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经典。
5.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传承。
6.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古琴、笛子、二胡等,其中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7. 传统戏曲有京剧、豫剧、川剧、粤剧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8. 中国古代画家有吴道子、顾恺之、张大千等,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名家。
9.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全书共收3万多个字。
10. 《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汇总,这些文化元素丰富多彩,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00条中国古代史常识

100条中国古代史常识第1条孔子:儒家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修订六经,其言行被弟子整理为《论语》第2条老子:道家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第3条孟子:儒家代表人物,尊称“亚圣”,著作《孟子》第4条孙武:春秋时期人,被称为“兵圣”,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军事著作第5条孙膑:战国时期人,著作《孙膑兵法》第6条庄子:道家代表人物,被尊为南华真人,作品《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其中名篇《逍遥游》《齐物论》第7条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节俭,提出光学八条,小孔成像等第8条荀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著作《荀子》第9条商鞅:法家代表人物,作品《商君书》,重农抑商,严刑苛法第10条韩非:法家代表人物,法、术、势结合,以法为本第11条董仲舒:西汉思想家,代表作《春秋繁露》,代表观点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第12条范缜:代表作《神灭论》,反对佛教,坚持物质第一性,系统阐述无神论的思想第13条朱熹:南宋思想家,理学代表人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第14条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始祖,与王阳明并称“陆王心学”第15条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心学,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第16条《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第17条《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第18条《晏子春秋》: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第19条《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第20条《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21条《汉书》:班固撰写,第一部断代史第22条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第23条《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第24条《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第25条《楚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第26条《尔雅》:第一部词典第27条《说文解字》:第一部字典第28条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第29条《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作者曹丕第30条《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搜集整理第31条《世说新语》:刘义庆著,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第32条《文心雕龙》:刘勰著,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第33条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尤爱菊花,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第34条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第35条李白:“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作品《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第36条杜甫:“诗圣”,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其诗被称为“诗史”第37条白居易:“诗魔”“诗王”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第38条王维:“诗佛”,字摩诘,称王右丞,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第39条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为“王孟”第40条岑参: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41条王昌龄: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出塞》第42条刘禹锡:字梦得,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第43条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第44条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第45条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第46条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代表作《师说》《马说》第47条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河东”,代表作《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第48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词豪放派代表,代表作《赤壁赋》《江城子》《念奴娇》《水调歌头》第49条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先生,代表作《元日》《桂枝香》,被列宁成为“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第50条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51条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永遇乐》《青玉案》第52条李煜:“千古词帝”,字重光,初名从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第53条柳永:原名三变,“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第54条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鹊桥仙》第55条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第56条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第57条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窦娥)、《救风尘》(赵盼儿)、《望江亭》(谭记儿)第58条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王昭君、汉元帝),《青衫泪》(白居易)第59条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纪君祥)第60条汤显祖:明代剧作家,代表作“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杜丽娘)、《紫钗记》(霍小玉、李益)、《邯郸记》(卢生)、《南柯记》(淳于棼)第61条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第62条《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第63条《水浒传》:施耐庵著,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单八将,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第64条《西游记》:吴承恩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第65条《金瓶梅》:兰陵笑笑生著,“四大奇书”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对《红楼梦》影响甚深第66条《红楼梦》: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第67条《长生殿》:清代剧作家洪升代表作,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第68条《桃花扇》: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创作,主人公为李香君与侯方域,“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第69条《四库全书》: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皇帝组织编写,分为经、史、子、集四目第70条《聊斋志异》:蒲松龄著,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
20个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天干地支到二十四史应有尽有

20个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天干地支到二十四史应有尽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国人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文化自觉自信成为全社会的共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阅读传统经典提升文化品位,以此修养身心。
为此,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文化常识显然也是相当必要的。
现在,就来了解一下20个历史文化常识,顺便考一下自己!“四书五经”是儒家重要的传统经典,也是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学》、《庸》都是从《礼记》中独立出来的);“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十三经”是在南宋时期最终确立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干支”用于天文历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另十二属相用于搭配相应的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将天干地支搭配后,可用于记年、月、日、时,其循环周期为60年,为“一甲子”。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阴阳家(邹衍)、名家(公孙龙)、杂家(吕不韦)、农家(许行)、小说家、纵横家(鬼谷子)、兵家(孙子)、医家。
见于《周易》,每一卦代表一种自然物质,分别是: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三皇”和“五帝”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其比较流行的版本是:“三皇”:庖牺氏(伏羲)、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如下:
1.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2.中国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
4.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
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6.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7.中国古代有“五行”学说,认为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
8.中国古代有“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9.中国古代把“九流”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众多领域,从哲学、文学、艺术到风俗礼仪等等。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带您一站式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等。
随后,中国进入了以夏朝、商朝、西周为代表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上。
接下来,进入了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代表的东周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代文化有几个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
仁德慈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义是指忠诚、正义和道义,鼓励人们做正确的事情。
礼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智是指智慧和学问,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信是指诚实守信,讲究信任和信誉。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名著中国古代文化有许多经典名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论语》、《道德经》、《史记》、《红楼梦》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记录,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
《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纪传体通史。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艺术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等。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山水画、花鸟画等形式来表现。
中国书法讲究墨香和笔画的准确度,是一种高度艺术性的书写方式。
中国音乐以其古朴的旋律和复杂的乐器体系而闻名。
中国舞蹈则注重舞者的动作、姿势和舞台效果。
五、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非常讲究,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100个历史小知识

100个历史小知识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份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常识的知识大全,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1. 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文化,这些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3.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中国古代历史分为多个朝代,其中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4.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西安的兵马俑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
7. 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中国画、京剧、中国书法和中国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8.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
9.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10.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而闻名于世,如故宫、长城和宋代的木构建筑等。
11.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汉服、唐装和宋装等。
12. 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古代有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技术,如中医和针灸等,这些医学技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13.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国古代礼仪文化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有许多传统礼仪和规矩。
14. 中国的古代战争: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战争和军事事件,如抗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分 3 月 21 或 22 日 日射赤道,晝夜平分
秋分 9 月 23 或 24 日 晝夜平分
清明 4 月 5 或 6 日 天氣逐漸溫暖
寒露 10 月 8 或 9 日 已屆深秋,天氣漸寒
穀雨 4 月 20 或 21 日 水田秧苗需要大量雨水 霜降 10 月 23 或 24 日 天氣變冷始有霜
立夏 5 月 6 或 7 日 夏季開始
(四)避讳
“避讳”就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长的名字, 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或音,用改字、空字、缺 笔或改变读音的办法来回避。
起源于周朝,有“国讳”,“家讳”和“圣人讳” 三种。(五)古代书籍中的其他称谓 ➢ 官爵: 杜甫 杜工部 《杜工部集》 ➢地望: 王安石 王临川 《临川先生文集》 ➢排行: 白居易 白二十二 ➢排行和官职:李绅 李二十侍郎
立冬 11 月 7 或 8 日 冬天開始
小滿 5 月 21 或 22 日 農作物開始飽滿
小雪 11 月 22 或 23 日 開始飄雪
芒種 6 月 6 或 7 日 芒作物開始成熟
大雪 12 月 7 或 8 日 開始下大雪
夏至 6 月 21 或 22 日 日射北回歸線,晝長夜短 冬至 12 月 22 或 23 日 日照南回歸線,晝短夜長
第四节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小常识
学习内容:
一、姓氏称谓 二、科举制度 三、四时、二十四节气 四、天干地支与纪年法 五、阴阳五行八卦
一、姓氏称谓
(一)姓、氏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1、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作用是“别婚姻” 2、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作用是“明贵贱” 3、战国:姓和氏合二为一 4、汉代:全部叫“姓” (二)名、字、号
小暑 7 月 7 或 8 日 天氣逐漸熱
小寒 1 月 6 或 7 日 天氣寒冷
大暑 7 月 23 或 24 日 天氣酷熱
大寒 1 月 20 或 21 日 天氣酷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四、天干地支纪年法
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地支:古代用12地支来记录每天的时辰。
子、丑、寅、卯、辰 、巳、午、 未、申、酉、 戌、 亥
3、生肖纪年
4、干支纪年
认识天干地支
老鼠前边走,黄牛跟后头; 老虎吼一吼,兔子抖三抖; 龙在天上走,蛇在水里游; 马儿翻山沟,碰见羊老头; 猴子翻跟斗,金鸡喊加油; 小狗天天守门口, 小猪天天吃个够。
五、阴阳五行八卦
(一)阴阳
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 是由对立的两种气——阴、阳构成的
象征着八种基本的自然现象
乾卦象征天。 坤卦象征地。 震卦象征雷。 艮卦象征山。 离卦象征火。 坎卦象征水。 兑卦象征泽。 巽卦象征风
时辰与时间(时)对应表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23时 1时 3时 5时 7时 9时 11时 13时 15时 17时 19时 21时
至至 至 至 至至 至 至 至 至 至 至 1时 3时 5时 7时 9时 11时 13时 15时 17时 19时 21时 23时
二、科举制度
名称 别称
地点
乡试 秋闱/大比 省城
考取称 第一名 呼
举人
解元
会试Hale Waihona Puke 春闱/礼闱 礼部 贡士会元
殿试 廷试
皇宫
进士
第一:状元 第二:榜眼 第三:探花
三、四时、二十四节气
(一)四时
(二)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立 春
春分
夏
立夏
至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对下、长对少方可称名;下对上、平辈之间,称字不称名
(三)谥号、庙号、年号
1、谥号 表扬:文、武、昭、穆 贬义:厉、灵、幽、炀 同情:哀、怀、愍、悼
2、庙号 3、年号 隋以前:谥号 唐——元:庙号
明、清:年号
辨一辨
下面哪些属于谥号、庙号、年号?
谥号:
乾隆
永乐
唐太宗
庙号: 年号:
隋炀帝 魏孝文帝 光绪 汉高祖 汉武帝 唐高祖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節氣 日 期
意 義
節氣
日 期
意 義
立春 2 月 4 或 5 日 春季開始
立秋 8 月 7 或 8 日 秋天開始
雨水 2 月 19 或 20 日 降雨增加
處署 8 月 23 或 24 日 天氣漸涼爽,暑氣打住
驚蟄 3 月 5 或 6 日 始雷,萬物逐漸孳生茂盛 白露 9 月 8 或 9 日 天涼有露水
阳 山、水、日、昼、天、男、火、风、雄、南、北 阴 山、水、月、夜、地、女、水、雨、雌、北、南
(二)五行
把全然不同的事物来与“五行”相 配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色〕 青 红 黄 白 黑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三)八卦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