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及TCPIP在网络中的应用

路由器及TCPIP在网络中的应用
路由器及TCPIP在网络中的应用

路由器首先是在OSI七层模型中的第三层工作。

所谓路由就是指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标地点的活动。一般来说,在路由过程中,信息至少会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通常,人们会把路由和交换进行对比,这主要是因为在普通用户看来两者所实现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其实,路由和交换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早在40多年前间就已经出现了对路由技术的讨论,但是直到80年代路由技术才逐渐进入商业化的应用。路由技术之所以在问世之初没有被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80年代之前的网络结构都非常简单,路由技术没有用武之地。直到最近十几年,大规模的互联网络才逐渐流行起来,为路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路由器是互联网的主要节点设备。路由器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routing),这也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router,转发者)。作为不同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枢纽,路由器系统构成了基于TCP/IP 的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 的主体脉络,也可以说,路由器构成了Internet 的骨架。它的处理速度是网络通信的主要瓶颈之一,它的可靠性则直接影响着网络互连的质量。因此,在园区网、地区网、乃至整个Internet 研究领域中,路由器技术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其发展历程和方向,成为整个Internet 研究的一个缩影。在当前我国网络基础建设和信息建设方兴未艾之际,探讨路由器在互连网络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发展方向,对于国内的网络技术研究、网络建设,以及明确网络市场上对于路由器和网络互连的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都有重要的意义。

原理

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来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它能在多网络互联环境中,建立灵活的连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连接各种子网,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属网络层的一种互联设备。它不关心各子网使用的硬件设备,但要求运行与网络层协议相一致的软件。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远程路由器,本地路由器是用来连接网络传输介质的,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远程路由器是用来连接远程传输介质,并要求相应的设备,如电话线要配调制解调器,无线要通过无线接收机、发射机。路由器原理其工作原理如下:(1)工作站A将工作站B的地址12.0.0.5连同数据信息以数据帧的形式发送给路由器1。(2)路由器1收到工作站A的数据帧后,先从包头中取出地址12.0.0.5,并根据路径表计算出发往工作站B的最佳路径:

R1->R2->R5->B;并将数据帧发往路由器2。(3)路由器2重复路由器1的工作,并将数据帧转发给路由器5。(4)路由器5同样取出目的地址,发现12.0.0.5就在该路由器所连接的网段上,于是将该数据帧直接交给工作站B。(5)工作站B收到工作站A的数据帧,一次通信过程宣告结束。事实上,路由器除了上述的路由选择这一主要功能外,还具有网络流量控制功能。有的路由器仅支持单一协议,但大部分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的传输,即多协议路由器。由于每一种协议都有自己的规则,要在一个路由器中完成多种协议的算法,势必会降低路由器的性能。因此,我们以为,支持多协议的路由器性能相对较低。用户购买路由器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网络

协议的路由器。近年来出现了交换路由器产品,从本质上来说它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为了提高通信能力,把交换机的原理组合到路由器中,使数据传输能力更快、更好。

作用

路由器的一个作用是连通不同的网络,另一个作用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选择通畅快捷的近路,能大大提高通信速度,减轻网络系统通信负荷,节约网络系统资源,提高网络系统畅通率,从而让网络系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来。从过滤网络流量的角度来看,路由器的作用与交换机和网桥非常相似。但是与工作在网络物理层,从物理上划分网段的交换机不同,路由器使用专门的软件协议从逻辑上对整个网络进行划分。例如,一台支持IP协议的路由器可以把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段,只有指向特殊IP地址的网络流量才可以通过路由器。对于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包,路由器都会重新计算其校验值,并写入新的物理地址。因此,使用路由器转发和过滤数据的速度往往要比只查看数据包物理地址的交换机慢。但是,路由器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网络,使用路由器可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路由器的另外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可以自动过滤网络广播。从总体上说,在网络中添加路由器的整个安装过程要比即插即用的交换机复杂很多。一般说来,异种网络互联与多个子网互联都应采用路由器来完成。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径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径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径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1.静态路径表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径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径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2.动态路径表动态(Dynamic)路径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径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计算机网络 路由器的功能及路由原理

计算机网络路由器的功能及路由原理 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即网络层。它主要处理网络层的数据分组或网络地址,决定数据分组的转发,并决定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完整路由。下面介绍路由器的功能以及路由原理知识。 1.路由器的功能 目前的路由器产品都具有识别网络层地址、选择路由、生成和保存路由表,更好地控制拥塞,隔离子网,提供安全和强化管理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识别网络层地址和选择路由 当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时,首先将该数据包在数据链路层所附加的包头去掉,并提取网络层地址(即IP地址)。然后再根据路由表,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由,执行本身的路由协议,进行安全、优先权等处理。最后,将通过各项处理的数据包重新附加上数据链路层包头,进行转发。 ●生成和保存路由表 路由选择表是路由器赖以寻址的依据。内容包括每个路由器所连接的网络标识,以及每个网络中所连接的主机标识。建立路由选择表的方法包括静态路由生成法和动态路由生成法。其中静态路由生成法是由管理员根据网络结构以手工方法生成,存入路由器的内存中;而动态路由生成法则是经过路由器执行相关的路由协议自动生成。 ●隔离子网连通广域网 路由器通常可以处理多种协议并具备相应的协议处理软件。因此路由器能够将物理上分离,以及不同技术的网络进行互联,并且能够将不同协议的网络视为一个子网进行互联,每个子网都是一个独立的管理域。路由器只将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发往特定的子网进行通信,绝不会向其他子网广播,从而实现子网隔离。 2.路由原理 当IP子网中的计算机A发送数据给同一IP子网中的计算机B时,则两台计算机不需要进行路由选择,可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如图6-12所示。 而如果将数据发送给不同IP子网主机时,就需要进行路由选择功能(如计算机B向计算机C发送数据)。即选择一条能到达目的子网的路径,因此需要把数据送给路由器,由路由器负责把数据送到目的地。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路由器,主机就把数据送给一个称为“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的路由器上。“缺省网关”是每台主机上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路由器转发数据时,只根据数据中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端口,把数据送出去。同主机一样,路由器也要判定端口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网,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组通过端口送到网络上,否则也要选择下一个路由器来传送分组。路由器也有缺省网关,用来传送自身无法选择路由的数据。这样,通过路由器把能够选择路由的数据正确转发出去,无法选择路由的数据转发给“缺省网关”路由器,这样一级一级的进行传送。从而使数据最终将送到目的地,如果传送不到目的地的数据则被网络丢弃。

卫星通信系统路由技术

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绍的内容是卫星路由技术 首先介绍一下技术背景。20世纪ATM公司通过通过实验验证星上ATM不可行,IP网络路由技术胜出。21世纪的几个通信卫星证明了IP网络的可行性。所以说IP网络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当前的交换技术 首先是透明转发 AB之间通信,首先通过A端卫星和地面站与B端卫星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后,地面站和卫星作为转发站构成链路。 如图所示,用户A通过控制信道向地面站发送与用户B建立连接的请求 (①②),地面站通过控制信道向用户B发送建立连接请求,等待用户B响应(③④)。当用户B同意建立连接,向地面站反馈同意应答(⑤⑥)。地面站把应答反馈给用户A(⑦⑧)。同时地面站根据卫星1、2的信道状态,为用户A、用户B 分配信道(⑨⑩) 但是这种转发技术灵活性较低,卫星信道延时较大,且可靠性较差。其次星上ATM交换 当两个用户终端A、B属于不同卫星波束覆盖区域时,卫星之间具有

星际链路,可以直接通信。A通过A端卫星和地面站建立到达B端卫星的星际链路。通过地面站建立链路后,数据可以直接通过卫星链路进行传输,不必再有地面站进行转发。如果用户B的注册信息存储于卫星网络的节点中,则用户A的接入星不用访问地面站,可以直接通过星际链路,与用户B的接入星节点建立联系,把用户A的请求发送给用户B, 但是星上ATM交换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时延抖动,通信质量难以保证,也不能很好的支持多播业务。 IP分组交换技术 基于IP分组交换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星上交换方式。与星上ATM 交换不同的是在卫星链路上直接装载IP分组,而不是ATM信元。它的优点是:与地面网络的互通性良好,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强,支持多播,适合承载各种分组业务 最后,我们主要介绍IP卫星网络的路由协议 基于IP网络的卫星网络路由设计主要考虑一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星上交换机结构: 星上交换及也是由交换网络、交换接口单元和交换控制单元构成,概念图如下:它将交换机端口上分组处理功能外延到地面设备SUT 上,并通过控管端口,连接地面管理中心TMC 和简化后的星上交换路由控制管理单元。 粗实线表示的是业务信道,主要承载着用户的业务数据;而细实线表示的是控制信道,主要用于SUT 与TMC 之间路由信息和控制信息的通信。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某校园专用网设计方案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122103 学号: 姓名:谭君 指导老师:何璘琳 2013年12月13日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校园网的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校园网不仅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而且为学校未来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能够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校园网络的建设及其与Internet的互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假设学校有四个部门: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共100台主机。各部门的计算机分配如表: 部门计算机数量(台)24口交换机(台) 学生宿舍40 2 教师宿舍10 1 办公楼20 1 教学楼10 1 图书馆20 1 二设计分析 校园网不只是涉及技术方面,而是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专业应用、人员素质等众多成份的综合化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因此,在总体上如何筹划、组织网络建设和开发应用的设计思想是校园网建设中的最重要的问题。

总体设计是校园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程蓝图,是搞好校园网建设的核心任务。进行校园网总体设计,首先是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弄清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发展的特点,对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明确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其次,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校Intranet服务类型,进而确定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标;第三是确定网络拓朴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第四,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第五,规划安排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步骤。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四详细步骤 1 拓扑图如上 2 设备选型 路由器:3台 交换机:8台 PC机:100台 电缆线:若干米 网钳:一把 测网器:一个 3 综合布线系统 布线系统是网络实现的基础,选择时应主要以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为衡量标准,同时考虑其发展余地、投资费用、安装质量及二次开发成本。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它由许多部件组成,主要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由这些部件构造各种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布线系统,它应该能支持话音、图形、图像、数据多媒体、安全监控、传感等各种信息的传输,支持UTP、光纤、STP、同轴电缆等各种传输载体,支持多用户、多类型产品的应用,支持高速网络的应用,为校园网通信系统提供有力支撑系统硬件。 另外校园网硬件设备中还包括服务器、PC机、大容量存储设备和投影仪、电视墙、摄像机等。在建设校园网的过程中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性能与价格的硬件

计算机网络(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2012年12月6日

一、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 1、根据网络拓扑,了解如何设计静态路由表。 2、对CISCO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 实验内容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配置静态路由 使得路由器之间能相互通信 把r1上的路由配置删除,然后只配置默认路由,使之能够与其他网络相互通信。 要求 在实验前半部分拓扑图r1、r2、r3彼此都能ping通的情况下做以下操作:(1)为R3的f0/0配置192.168.1.81/24的ip地址(注意,这里的81需要根据用户自己的机器编号而变,看自己显示器上的编号是多少,这里就配为多少),这样就使得该接口和本机(本机地址为192.168.1.181)处于同一LAN 中。 (2)为R1、R2添加到192.168.1.0的路由表项。 (5)在windows的dos窗口中输入ping 10.1.1.1。 如果ping不通,可做以下测试操作: (1)在R1上运行ping 192.168.1.81 source 10.1.1.1。 (2)在R3上运行ping 10.1.1.1 source 192.168.1.81。 (3)在windows的dos窗口中运行ping 192.168.1.81。 (4)在R1上运行ping 192.168.1.181 source 10.1.1.1。 二、实验环境 使用GNS3模拟CISCO的交换机和路由器、Windows系统。 三、实验步骤 配置路由器r1。关闭域名查找,并为环回接口lookback接口及f0/0接口配置IP地址10.1.1.1 、172.16.5.1。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精编WORD版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路由与交换技术 一.选择 10x2 二.填空 5x2 三.名词解释 5x4 四.简答题 5x6 五.实验配置 2x10 第一章网络基础 1.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第二代开始的,鼻祖:ARPAnet 2.计算机网络的拓补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 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 4. 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交换技术 1.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工作原理:1.想发送信息的接点首先“监听”信道,看是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开始传送。 3.发送信息的站点在发送过程中同时监听信道,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 4.当发送数据的节点检测到冲突后,就立即停止该次数据传输,并向信道发送“干扰”信号,以确保其他节点也发现该冲突,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尝试重新发送。

2.交换机的功能:1学习 2 转发/过滤3 消除环路 3.帧转发方式:1 直通转发(最快)2存储转发(最慢)3 无碎片直通转发 4.交换机的访问方式(配置方式):1 通过带外方式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不占用网络带宽。2带内方式 a通过Telent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b通过Web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c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5.几种模式:用户模式开机自动进入 特权模式 enable 配置模式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VLAN模式 vlan id 接口模式 interface fa0/0 线程模式 line console 0 第三章虚拟局域网(VLAN) 1.VLAN的概念:VLAN是一种可以把局域网内的交换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的技术,也就是从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 2.VLAN的优点(简答):1 限制广播包 2 安全性 3虚拟工作组 4 减少移动和改变的代价 3.定义VLAN的方法:基于接口/MAC地址/网络层/IP组播的VLAN 基于接口的VLAN是划分虚拟局域网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100G路由器技术与应用分析

100G路由器技术与应用分析 随着云计算、视频应用、社交网络等业务应用的兴起,互联网上的流量增长迅猛,激增的流量使IP骨干网和城域网对路由性能提升的需求不断高涨,面向“100G平台”的新一代路由设备逐渐成为新的应用热点。 总体上讲,要想实现100G路由的规模部署,起码存在着接口、芯片、传输三道硬件上的难关,以及IPv4与IPv6互通这一软件上的难题需要克服。下面将一一阐述上述难题。 100G路由的接口问题 路由器要想实现100G高密度部署的目标,首先要克服的是100G 接入的问题。目前很多厂商均推出了自己的100G路由接口模块,但是目前100G路由接口模块存在着物理尺寸大、传输距离短、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目前厂商采用的100G路由接口模块基本均为CFP光模块,长度为144.75mm,宽82mm宽,高13.6mm,模块的电接口有148个插针,最大数据传输距离为10公里。过大的物理尺寸必然会对高密度端口部署造成影响,过多的接口插针使模块的插拔寿命受到影响,10公里的数据传输距离难以满足数据远距传输的需求。由此可知,目前100G路由接口模块技术仅解决了100G路由接口的有无问题,但是还不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同时,目前路由芯片的处理性能也无法满足过高密度100G路由端口的应用。 因此,在路由器接口模块技术尚未完善之际,路由芯片处理性能

尚未显著提升之前,目前的100G路由器实际上,应该称之为向100G 路由过渡的100G路由器平台会更确切一些 100G路由芯片与路由架构 路由器的转发处理工作需要路由芯片来进行承担。高性能路由芯片是100G路由器成功应用的保障。当前路由芯片技术的发展状况是什么样的?阿尔卡特朗讯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分析:100G路由板卡的构建有多种方式,可以采用多个10G、20G或者40G等低速芯片组合,也可以直接使用100G高速芯片。 采用单芯片构建的100G路由板卡可以在多个端口之间动态共享资源,单芯片构建的板卡具有组合芯片构建的板卡难以匹敌的优势:如非常细致的进行负载均衡以避免由于资源未能共享而造成的数据处理问题,提供简单的开发接口等。因此开发单个越来越快的路由器芯片是新一代100G路由平台面临的挑战。 目前,各大主流的路由器厂商都在致力于研发自己的100G路由芯片,路由芯片的处理能力也在稳步的进行提升之中。更强的单芯片处理能力、更低的路由芯片能耗已经成为了路由芯片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单芯片路由交换处理性能,也将成为考察路由器性能的一项新的技术指标。 此外,通过路由网络架构的变革,也可以有效提升路由带宽处理能力,从而满足了向100G路由平滑过渡的需求。然而在实际应用部署时,还需要对兼容性问题进行关注。目前的路由器集群技术还没有通用性的标准,不同厂商的核心路由器还无法在一个统一平台上进行

路由器基本知识

路由器及相关知识讲稿 前言 路由器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设备。网络的复杂性导致了路由器的复杂性:功能复杂,应用复杂,使用复杂。我们公司以前主要业务是在电信网方面,有很多员工对路由器不了解,在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本文的目的主要是帮助这些同事尽快熟悉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网络互联 网络的根本目的非常简单:方便人们交换所获得的信息。但是网络的应用需求非常复杂:有的用户希望高带宽,但并不要求很长的传输距离;有的用户要求很长的距离,但对带宽要求很低;有的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而另外一些则要求较低,等等。这些都导致了网络的多样化,现在比较常见的局域网有以太网、令牌环和FDDI,广域网有DDN、X.25、帧中继、ATM等,这些网络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用户需求。这些网络的物理介质和协议都不相同,彼此之间不能直接相互通信。将它们相互连接,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之间可以交换信息的技术就称为网络互联技术。 实现网络互联的技术有两种:协议转换和隧道技术。TCP/IP 和Novell的IPX是两种常见的协议转换技术。Novell的IPX曾经红火一时,但现在网络互联中占统治地位的是TCP/IP,风靡世界的nternet就是利用TCP/IP作为互联协议的实例。路由器就是一种利用协议转换技术将异种网进行互联的设备。而现在非常时髦的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私有网)则是隧道技术的代表。 第二章路由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路由器实质上是一种将网络进行互联的专用计算机,路由器在TCP/IP中又称为IP网关。本章拟以TCP/IP技术为例介绍路由器。大家都知道OSI的七层模型,如图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考试大纲 (2)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考试大纲 一、VLAN和中继 1.创建vlan S1(config)#vlan 10 S1(config-vlan)#name father S1(config-vlan)#exit S1(config)#vlan 20 S1(config-vlan)#name mother S1(config)#exit S1(config)#vlan 30 S1(config-vlan)#name baby S1(config)#exit 2.配置中继链路 (1)带封装的中继链络 S1(config)#interface fa0/0 S1(config-if)#switchport S1(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sulation dot1q S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2(config)#interface range fa0/0 – 3 S2(config -if-range)# switchport S2(config -if-range)#switchport trunk encasulation dot1q S2(config -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2)不带封装的中继链络 S1(config)#interface fa0/0 S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2(config)#interface range fa0/0 S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二、VTP和修剪 1.配置vtp服务器、vtp客户端及vtp域名、vtp版本 S1(config)#vtp domain 管理域的名字(JHW)(配置vtp管理域) S1(config)#vtp mode server(服务器模式) S1(config)#vtp password cisco(配置vtp密码) S2(config)#vtp mode client(客户模式) S1(config)#vtp domain syh S3(config)#vtp mode transparent(透明模式) S1(config)#vtp version 2 (vtp版本配置) S1#show vtp status(现实管理域中vtp参数) S1#show vtp counters(查看vtp消息和错误计数) 2.vtp修剪 S1(config)#vtp pruning(启用vtp修剪) S1(config)#interface fa0/0 S1(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pruning vlan remove/add/except/ 10 S1#show vtp status

南邮网络技术复习试题

《IP网络技术基础》试卷 一、LAN技术(12分) 1、说明LAN中冲突域和广播域的概念,并且分别写出以下三图的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 数。 Hub(集线器)Switch(2)(二层交换机)Router(路由器) 冲突域:144 广播域:114 ·冲突域是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 ·广播域是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 二、IP编址(15分) 1、什么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如果是受限广播呢 目的IP: 目的IP:.255/24 2、请问主机是否接收该IP数据报,为什么 ·源IP:目的IP:/24 ·因为网络号全0表示本网络,且主机号相同,所以可以接收。 3、在下列地址块组中,哪个组可以构成超网,其超网掩码是多少(a) 4、 a 5、 6、 7、 【解析】在构造超网时,有三点需要注意:

(1):地址块必须是连续的<排除d> (2):待合并的地址块的数量必须是2的n 次幂<排除c> (3):被合并的c 类网络的第一个地址块的第三个字节的值必须是待合并地址块的整数倍<排除b> 4、下图所示为6to4自动隧道。6to4地址表示方法:2002:ab :cd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ab :cd 是用十六进制表示的IPv4地址)。写出隧道源和宿的v4地址。 源: 宿:20 三、 分组的转发(10分) 下面是路由器R 的路由表。 a. 说明表中每一行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路由。 b. 试着画出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 四、 IPv4和IPv6互通(10分) ●ISATAP 隧道技术 ■部署ISATAP 的前提条件 PC 需是V4/V6双栈PC ;有一台支持ISATAP 的路由器;主机首先需要知道ISATAP 路由器的IPv4地址。 直接转发路由 特定网络路由 默认路由

计算机网络技术路由器操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路由器操作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两个配置路由器将路由器两端的电脑连接实验条件: 路由器*2、PC机*5、网线若干 路由器R1端口:PC4:端口22; IP:10.0.0.8 PC5:端口23 IP:10.0.0.7 路由器R2端口:PC1:端口20 IP:192.168.0.165 PC2:端口21 IP:192.168.0.166 PC3:端口24 IP:192.168.0.163 实验过程: 一、对R1路由器操作 1、进入全局模式: Ruijie>enable Ruijie#configure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one per line.End with CNTL/Z. 2、给本地路由器R1e0/0端口配置地址 Ruijie(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Ruijie(config-if-FastEthernet0/0#ip addre10.0.0.1255.255.255.0 3、给本地路由器R1e0/1端口配置地址 Ruijie(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Ruijie(config-if-FastEthernet0/1#ip address172.16.0.1255.255.255.0 4、PC4配置路由器R1与R2连通路由器表 Ruijie(config#ip route192.168.0.0255.255.255.0172.16.0.2 5、显示配置 Ruijie(config#show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561bytes ! version RGOS10.3(5b3,Release(105163(Wed Dec2217:50:52CST2010 -ngcf67 !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interface Serial1/0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标准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单位: 学时:98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宋焱宏 2011-7-2 学分:5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GNS3平台,来规划和配置适合大型计算机网络的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技术应用领域,掌握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高级技术,达到高素质劳动者和商务级专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大型网络规划和配置核心知识的基本技能,并为就业和继续学习的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与实际计算机网络规划过程高度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掌握大型网络规划的过程、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高级技术的使用方法、模块化网络的搭建配置与测试等操作技术,达到网络规划设计师岗位、网络维护岗位的技术水平。学生通过对大型计算机网络规划和配置工作过程的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重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主要学习使用GNS3平台,规划和配置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其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互联技术》。 1.2课程基本理念 例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等。 “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等。在开发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要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从大型网络规划和配置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及安排教学顺序。课程要回归社会职业,建设以岗位典型工作过

基于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技术应用和发展

基于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技术应用和发展 【摘要】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很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支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的技术之一就是路由交换技术。路由指的是网络信息从信源和信宿之间的路径,也是各个网络之间的纽带。所以,路由器的处理速度对网络信息的传送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大力研究计算机路由交换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发展 路由技术的主要功能包括决定最优路径和传输数据包,对不同的网络进行连接,是基于TCP/IP之上的,构成了Internet的骨架。最初的路由器只支持路由器信息协议(RIP),它能够满足简单网络的要求,但是对于大型的信息网络来说,则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的,而是需要支持开放的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OSFP)等更加高级的路由协议。因为路由器是互联网中的重要设备,其数据处理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网络中信息的传输速率。简单的RIP路由协议已经远远无法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信息网络,需要更好的路由器交换技术来进行技术支持。所以,相关的科研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计算机路由交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的相关理论分析 1、主流路由器协议的相关技术分析 就目前主流的路由器协议技术来看,主要是PAP(口令认证路由器协议)和CHAP(高级口令认证路由器协议)两种路由器协议。而其中PAP协议的安全性能有所欠缺,无法保证上网用户的登录信息的加密,这就容易被不法人员利用,这是因为PAP只有在登录者向目标路由器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并且验证无误的前提下,才会允许用户的登录请求。而CHAP对于用户信息安全性的保障则会高于PAP,能够保证信息不被黑客所盗用,因为对于CHAP而言,由于随机初始值的不同,使得每次用户登录的最终登录信息也不同的原因。 2、路由技术分析 路由器内部有一个表明数据包目的地和下一站等信息的路由表,当路由器从某端口接收到数据包后,会先对其进行拆包,并读取其目的IP地址,通过查询路由表,确定其下一步的地址,再进行打包并将数据包转发出去。若是无法确定下一步IP地址,则直接丢弃该数据包,并向该数据包的源地址返回相应的信息。另外,路由器还可以向其他路由器传递信息发送方的链路状态等信息,即为链路状态广播。 二、网络路由交换技术的应用

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网络互联与路由器技术 课程设计 项目背景:某信息技术科技公司,现有工作人员计160余人,各主要部门及人数统计情况分别为:办公室:5人,财务部:15人,销售部:40人,售后服务部:80人,网管中心:4人,公司内所有人员均配置有办公计算机,现欲组建公司信息化办公网络,公司内网申请到一个C类网络地址段:192.168.16.0/24,公司外网申请到的IP地址为:202.16.17.50/29,网关为:202.16.17.54,请协助公司完成网络工程方案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各个部门分属不同的vlan,通过对申请到的C类网络地址进行子网划分,为 各个vlan分配合适的IP地址段,做到无冲突,尽可能的节省IP地址。 2.通过路由NAT技术实现公司内网对外网INTERNET的访问,对外屏蔽内部网络。 3.内网安全:除办公室和财务处可相互通信外,各部门间均相互隔离。 4.为方便设备管理,各网络设备均可实现远程登录,即通过“Telnet”远程维 护网络设备,设置远程登录密码为:321456 ,且只有网管中心可以远程调试网络设备。 课程设计要求: 1.请基于以上项目背景,进行需求分析,为公司制定详细的网络工程方案,方 案中应包含:项目需求分析、网络拓扑图、网络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网络关键技术介绍(vlan、nat、acl等)、设备配置清单等。 2.模拟实现:通过网络模拟器进行工程模拟实现,具体要求如下: 所需设备:3560(1台),2621XM(2台),2960(1台),pc(4台) 说明:3560作为全网的核心,2621XM中一台为接入网路由器,实现nat功能,另一台2621XM为模拟外网路由器,并外接一台pc方便实验测试,路由器间用以太网口连接;另3台pc放在内网,分属于办公室,财务处及网管中心,其中办公室和财务处2部门接在同一台2960上,网管中心接在3560上,用于实验结果验证。 3.将最终的网络工程方案,附上模拟实验完成后关键设备的配置清单(show run),作为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打印,上交。

路由器测试技术和方法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现代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路由器作为计算机网的核心设备,相应地在网络上存在广泛的应用。高端路由器现已由企业级设备成为公众网上重要的电信级设备。随着互联网络的逐步普及以及它在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加,路由器的性能、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对路由器的测试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路由器测试规范主要有下面通信行业标准来规范:YD/T1156-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098-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以上标准分别参照下面标准制定:YD/T1097-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096-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低端路由器》。 本文的测试介绍主要依据上述路由器测试规范。但是由于以上测试规范只作设备入网测试标准,是一种入门测试,所以我们重点介绍在上述规范基础上补充的一些其他测试内容。 一、测试的目的和内容 路由器是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例如TCP/IP,SPX/IPX,AppleTalk),可以在多个层次上转发数据包(例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 路由器需要连接两个或多个逻辑端口,至少拥有一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条路由器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路由表必须动态维护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路由器通常通过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维护路由表。 (一)路由器分类 当前路由器分类方法各异。各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完全一致。通常可以按照路由器能力分类、结构分类、网络中位置分类、功能分类和性能分类等方法。在路由器标准制定中主要按照能力分类,按能力分为高端路由器和低端路由器。背板交换能力大于20Gbit/s,吞吐量大于20Mbit/s的路由器称为高端路由器。交换能力在上述数据以下的路由器成为低端路由器。与此对应,路由器测试规范分为高端路由器测试规范和低端路由器测试规范。 (二)测试目的及内容 通过测试路由器,可以了解到哪些路由器能提供最好的性能、路由器在不同负载下的行为、模型化网络使用路由器的设计参数、路由器能否处理突发流量、路由器的性能限制、路由器能否提供不同服务质量、路由器不同体系结构对功能和性能的影响、路由器的功能特性和性能指标、路由器的使用是否影响网络安全、路由器协议实现的一致性以及路由器可靠性和路由器产品的优势和劣势等内容。 低端路由器设备测试主要包括:常规测试,即电气安全性测试;环境测试,包括高低温、湿度测试和高低温存储测试;物理接口测试,测试低端路由器可能拥有接口的电气和物理测性;协议一致性测试,测试协议实现的一致性;性能测试,测试路由器的主要性能;管理测试,主要测试路由器对无大项网管功能的支持。 高端路由器测试主要包括:接口测试,高端路由器可能拥有的接口测试;ATM协议测试,

计算机网络实验之路由器端口的基本配置

实验一路由器的端口的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掌握路由器的端口的常用配置的基本的参数. 【背景描述】你在一家网络工程公司就职,负责组建一个省级广域网络.现项目经理要求你根据实际网络需求,对路由器的端口配置基本的参数. 【实现功能】给路由器的物理接口配置IP地址,并在DCE端配置时钟频率,限制端口带宽. 【实验设备】R1762(两台).V.35线缆(1条) 【实验步骤】 『第一步』路由器A端口参数的配置. 基本输入: Red-Giant>enable Red-giant #configure terminal Red-giant(config)#hostname Ra Ra(config)#interface serial 1/2 进行s1/2的端口模式 Ra(config-if)#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0 配置端口的IP地址 Ra(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有DCE接口上配置时钟频率64000 Ra(config-if)#bandwidth 512 配置端口的带宽速率为512KB Ra(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端口转以数据 配置带宽时,以K为单位『第二步』路由器B端口参数的配置. 基本输入: Red-Giant # configure terminal Red-giant(config)#hostname Rb Rb(config)#interface serial 1/2 进行S1/2的端口的模式 Rb(config-if)#ip address 1.1.1.2 255.255.255.0 配置端口的IP地址

毕业论文--路由器的网络技术

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OSI),OSI参考模型采用分层结构技术,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分为职责分明的七层,由高到低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计算机网络通信中采用最为普遍的TCP/IP协议吸收了OSI标准中的概念及特征。TCP/IP模型由四个层次组成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只有对等层才能相互通讯。一方在某层上的协议是什么,对方在同一层次上也必须采用同一协议。路由器就工作在TCP/IP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主要作用是为收到的报文寻找正确的路径,并把它们转发出去。 1.1路由器简介 传统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于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亿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器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计算新的校验名。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那么一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也需要及时更新,所幸的是,这些信息一般是由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规定的定时更新或者按变化发问(事件触发)更新来自动完成的。 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基本功能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动态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路由信息有效。为了便于在网络间传送报文,路由器总是先按照预定的规则把较大的数据分解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再将这些数据包分别通过相同或不同路径发送出去。当这些数据包按先后顺序达目的地后,再把分解的数据包按顺序包装成原有的报文形式。路由器的分层寻址功能是路由器的重要功能之一,该功能可以帮助具有很多节点站的网络来存储寻址信息,同时还能在网络间截获发送到远地网段的报文,起转发作用。选择最合理的路由,引导通信也是路由器基本功能。多协议路由器还可以连接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段,成为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 英文名称:Network Switching & Rou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413241 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4/4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网络工程设计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以网络互联为主线,重点阐述网络互联设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系统介绍IP地址的分配与聚合、园区网中的广播流量控制、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管理、IP子网间的路由技术,还介绍了网络实例的安全设计以及局域网与Internet的互联。本课程重视实践,注重网络管理和设计以及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从事网络管理和设计、网络安装维护以及取得网络工程师认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应用性比较强,故要求让学生先修《计算机网

章(专题) 主要内容 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概述6第二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30第三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高级配置 36 合计学时 72 络与通信》、《操作系统》等课程之后再开设本课程。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袁宗福等编.路由与交换技术(第三版).南京工程学院,2009 2. 黎连业等编.路由器及其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黎连业等编.交换机及其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强的课程,所以采用实验驱动教学的方法来完成相应教学任务。 四 成绩考核办法 严格按教务处规定来进行成绩考核。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 要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路由与交换技术一.选择 10x2 二.填空 5x2 三.名词解释 5x4 四.简答题 5x6 五.实验配置 2x10 第一章网络基础 1.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第二代开始的,鼻祖:ARPAnet 2.计算机网络的拓补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 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 4. 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交换技术 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工作原理:1.想发送信息的接点首先“监听”信道,看是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开始传送。 3.发送信息的站点在发送过程中同时监听信道,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 4.当发送数据的节点检测到冲突后,就立即停止该次数据传输,并向信道发送“干扰”信号,以确保其他节点也发现该冲突,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尝试重新发送。 2.交换机的功能:1学习 2 转发/过滤3 消除环路

3.帧转发方式:1 直通转发(最快)2存储转发(最慢)3 无碎片直通转发 4.交换机的访问方式(配置方式):1 通过带外方式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不占用网络带宽。2带内方式 a通过Telent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b通过Web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c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5.几种模式:用户模式开机自动进入 特权模式 enable 配置模式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VLAN模式 vlan id 接口模式 interface fa0/0 线程模式 line console 0 第三章虚拟局域网(VLAN) 的概念:VLAN是一种可以把局域网内的交换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的技术,也就是从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 的优点(简答):1 限制广播包 2 安全性 3虚拟工作组 4 减少移动和改变的代价 3.定义VLAN的方法:基于接口/MAC地址/网络层/IP组播的VLAN 基于接口的VLAN是划分虚拟局域网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4.IEEE 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接口来划分VLAN的国际标准,完成各种功能的关键在于标签。

路由器及TCPIP在网络中的应用

路由器首先是在OSI七层模型中的第三层工作。 所谓路由就是指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标地点的活动。一般来说,在路由过程中,信息至少会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通常,人们会把路由和交换进行对比,这主要是因为在普通用户看来两者所实现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其实,路由和交换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早在40多年前间就已经出现了对路由技术的讨论,但是直到80年代路由技术才逐渐进入商业化的应用。路由技术之所以在问世之初没有被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80年代之前的网络结构都非常简单,路由技术没有用武之地。直到最近十几年,大规模的互联网络才逐渐流行起来,为路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路由器是互联网的主要节点设备。路由器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routing),这也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router,转发者)。作为不同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枢纽,路由器系统构成了基于TCP/IP 的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 的主体脉络,也可以说,路由器构成了Internet 的骨架。它的处理速度是网络通信的主要瓶颈之一,它的可靠性则直接影响着网络互连的质量。因此,在园区网、地区网、乃至整个Internet 研究领域中,路由器技术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其发展历程和方向,成为整个Internet 研究的一个缩影。在当前我国网络基础建设和信息建设方兴未艾之际,探讨路由器在互连网络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发展方向,对于国内的网络技术研究、网络建设,以及明确网络市场上对于路由器和网络互连的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都有重要的意义。 原理 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来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它能在多网络互联环境中,建立灵活的连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连接各种子网,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属网络层的一种互联设备。它不关心各子网使用的硬件设备,但要求运行与网络层协议相一致的软件。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远程路由器,本地路由器是用来连接网络传输介质的,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远程路由器是用来连接远程传输介质,并要求相应的设备,如电话线要配调制解调器,无线要通过无线接收机、发射机。路由器原理其工作原理如下:(1)工作站A将工作站B的地址12.0.0.5连同数据信息以数据帧的形式发送给路由器1。(2)路由器1收到工作站A的数据帧后,先从包头中取出地址12.0.0.5,并根据路径表计算出发往工作站B的最佳路径: R1->R2->R5->B;并将数据帧发往路由器2。(3)路由器2重复路由器1的工作,并将数据帧转发给路由器5。(4)路由器5同样取出目的地址,发现12.0.0.5就在该路由器所连接的网段上,于是将该数据帧直接交给工作站B。(5)工作站B收到工作站A的数据帧,一次通信过程宣告结束。事实上,路由器除了上述的路由选择这一主要功能外,还具有网络流量控制功能。有的路由器仅支持单一协议,但大部分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的传输,即多协议路由器。由于每一种协议都有自己的规则,要在一个路由器中完成多种协议的算法,势必会降低路由器的性能。因此,我们以为,支持多协议的路由器性能相对较低。用户购买路由器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