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回顾·拓展一 1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回顾、拓展一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人生格言警句
2、;2、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积累人生格言警句;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拓展
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2、交流阅读文章形成自己见解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了解每句话蕴含的道理。
三、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故事,读懂内容,理解其寓意。
2、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谈谈成语故事对我们的启发。
拓展是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的,好多学生没有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回顾,便进行谈收获和体会,很多学生就达不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一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日积月累一蕴含道理
邯郸学步
教学反思
针对于漫画作文书写难的实际情况,我把齐鲁晚报中“麻辣世相”装订在一起,放在图书角,让学生自由借阅,并每看一幅漫画,写100字的感受或体会,相信,如此,学生的漫
画作文水平将有所提高。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与交流,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2.指导读背理解古诗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渗透思想感情的教育。
3.阅读,培养学生语言文字信息的处理、记忆能力和语文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1.回顾课文内容,强化对作者表达独特感受方法的感悟和理解。
2.对诗句的背诵、文章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的古诗以及有关的文章、故事资料等,准备相关课件或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交流平台教学目标:1.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感悟课文借助想象、联想等方法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到交流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怎样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题同学们,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已经结束,本单元的课文带领我们投身大自然的怀抱,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让我们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同时,通过对这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也体会到了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体会到了作者们对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感受,还知道了作者们是怎样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可以说,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从中收获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这节课,我们就来相互交流一下自己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好吗?板书课题:交流平台──课文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二、呈现目标我们这节课上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是:学习目标1.回顾课文的内容、情感以及文章表达作者独特感受的方法。
2.练习并掌握借助与他人交流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学法本节课我们交流讨论的重点是“课文学习的体会和收获”,怎样才能够让我们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更有效呢?这里,老师相对大家的学习提几点建议,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黑板):学习指导看课本第15页“交流平台”部分的对话,想想他们重点交流的话题是什么?如果你要和班级的同学交流课文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可以像他们那样先确定好话题,然后再进行讨论,这样才能使话题集中在某一个方面,使谈话更有针对性,使讨论学习的效果更好。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回顾_拓展一》人教新课标

《回顾拓展一》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交流对学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能够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能将平时积累的表达感情的方法应用到练习和习作之中。
3、熟读并背诵格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4、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重点:1、交流对学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获得的。
2、了解格言蕴含的道理;读懂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成语故事对我们的启发。
教学难点:交流对学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获得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走进话题导语: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呢?它是如何令你印象深刻的?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寻找我们的阅读收获!二、文本回顾,学法感悟1、阅读《桃花心木》,议一议: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是怎样读懂课文的,又是怎样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的?预设:生1:我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得到收获的:如读到“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时,我想: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恐怕不是单纯地写树木。
当我联系上下文时,我弄懂了,原来作者是在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样我就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生2:题目是《桃花心木》,按一般写法,本文应该着重写这种树木的特点、生长习性等内容,而课文却在写种树人如何给树浇水以及其中的道理,由此我想到了作者是在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尤其是文章结尾处作者的一番感悟,让我也想到了我的生活经历,这样我对课文就有了新的看法。
2、结合其他几篇课文谈谈自己的见解。
(1)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三、迁移训练,拓展话题搜集自己以前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

3.增强自信: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树立自信,敢于挑战自我。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本节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回顾与梳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形成体系化的认知结构。
2.拓展与提升:在回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使学生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发现课文的特点和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通过回顾过去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二是通过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三是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还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案例亮点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回顾拓展一_人教新课标

4.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明白得和感受是如何样获得的,是如何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积存文言文Fra bibliotek名言警句。课前预备
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明白得和感受,那么这些明白得和感受是如何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2.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明白得如何才能读明白课文,形成自己的专门见解。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回顾拓展一_人教新课标
教学内容
回忆.拓展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明白得和感受是如何样获得的,是如何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2.明白得和积存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3.明白得故事的内容,悟寓意,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明白得;明白得不清晰的地点,教师及时讲解。
4.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5.当堂检查背诵情形
6.拓展。你还明白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三、成语故事
1.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2.悟寓意,说说那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4.拓展阅读,举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学习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⑴学生自由吟诵。
⑵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⑴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⑵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回顾与拓展一_人教新课标

第一单元回顾与拓展一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谈谈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 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引导学生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2. 引导学生积累名言;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与主题相关的生活素材。
教师: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_拓展一》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首·拓展一》教课设计沟通平台本次“沟通平台”主要任务是:阅读要学会独立思虑,形成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感觉的方法。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本单元教课的要点。
经过本单元5篇课文的学习,回首、总结、梳理读写知识和学生的领会感悟。
教课时,先指引学生回想学习本组课文后有哪些收获,环绕单元导读提出的“要抓住要点句段,联系生活实质,意会蕴涵的道理;在掌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一样方法”这两个方面,以课文为例谈自己的收获,而后沟通阅读形成自己看法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或联合生活实质,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独立思虑,形成自己的看法。
如,能够抓住详细的语言描绘、要点词句进行深入思虑:作者为何这样写,其思路是什么,自己有什么看法,这样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看法。
最后指引学生沟通自己的领会和感觉是如何获取的,是如何加深的。
还能够沟通本组课文在表达作者感悟方面有什么特色,在习作中如何运用适合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悟。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需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理解和运用。
特别是当学生发布偏颇的认识时,要给予踊跃指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与日俱增本次“与日俱增”安排了5句拥有人生真理的格言。
目的是让学生累积人生格言警语,以鼓励激励自己。
教课时,可先读一读这些句子,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畅;再谈谈每句话的大体意思,认识每句话包含的道理。
还能够组织学生谈谈自己收集的有关的格言警语,并谈谈自己从中遇到的启迪。
这些警语的大体意思和说明的道理分别是: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迷惑?说了然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擂一通鼓,勇气抖擞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虚弱了;擂三通鼓,勇气就结束了。
现用来比喻趁干劲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说明做事情应一呵而就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完美无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小结引入
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
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二、体会表达方法
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
表达方法(例文)
打比方、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格式工整的话语、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
借物喻人
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
2.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文章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例文)
日积月累
一、读读文中的古文名句,读不准字音的字问问老师和同学。
二、反复读读这些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进行交流。
三、主动在班级谈谈自己的理解,接受师生提出的意见,把句子理解正确。
四、练习把这些名句背诵一下,再背给同学们听。
五、你还背过哪些古文名句,背给大家欣赏。
成语故事
一、默读两遍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试着把故事的寓意讲清楚。
二、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大家一起想想这些事中的道理是什么?
三、课下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个成语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