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1 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一)校本练习 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校本练习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校本练习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校本练习湘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讨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1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此刻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基层次的温度转变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基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专门大不同2.以下关于岩石圈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岩石圈确实是地壳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D.岩石圈厚度一样为17千米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用意”,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4.以下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表达,正确的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依照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某地地下30千米深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周围不远处的飞鸟和水池中的游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晃8.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转变是(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B.S波、P波都明显下降C.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以水为敬,先人早悟生命之根而至圣明。

以水为尊,世代相传实为子孙之大幸……一溪一流,爱如生命。

水之有魂,长作名胜。

水之有灵,久生福运……”,在布依族长老一字一句朗诵的《祭水文》中,“2020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唱山祭水’大典”2020年9月28日在雄浑瑰丽的黄果树大瀑布脚下隆重举行。

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9~10题。

9.该图表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10.该景观的形成进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持续而不规那么的,且都彼此联系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进展转变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彼此联系、彼此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自然环境。

湘教版地理-认识大洲(亚洲)(1)——位置与地形

湘教版地理-认识大洲(亚洲)(1)——位置与地形

亚洲主要的岛屿与半岛(***)
• 岛屿:千岛群岛1、日本群
岛2、菲律宾群岛3、马来
9
群岛4、台湾岛、海南岛
• 半岛:朝鲜半岛5、中南半
岛6、马来半岛7、印度半
岛8、阿拉伯半岛9
1
2 5
8
6
3
7 4
17
亚洲地形特点的形成原因
消亡边界: 东亚岛弧(日本、台 湾、菲律宾)、喜马 拉雅山脉、海沟
生长边界: 红海
必修三 区域地理补充 一、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
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 高一年级地理组
亚洲:日出之地
面积最大的大洲 人口最多的大洲 文明古老的大洲
2
如何认识一个区域? 区域
1.区域位置:在哪儿? 2.区域要素特点:有什么? 3.区域要素联系:为什么?
3
亚洲的位置:半球位置 主要在东半球、北半球
20°W,160°E
20
4
亚洲的位置:经纬度位置
看图,说明亚洲的经纬 度范围
• 大部分区域在 10°S~80°N, 30°E~170°W之间
• 大部分区域在中纬度 地区
5
亚洲的位置:经纬度位置
全球热量带的分布: 亚洲的分布跨越热带、温带和寒带
热量带的划分标准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温带:回归线-极圈 寒带:极圈以南以北
6
亚洲主要的山脉(***) • 喜马拉雅山脉1 • 昆仑山脉2 • 天山山脉3 • 阿尔泰山脉4 • 兴都库什山脉5 • 大高加索山脉6
6 4
3
5
2
1
14
亚洲地形特点
2、亚洲不同地形的 分布特点
• 平均海拔高,地 面起伏大
• 中间高,四周低

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1

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1

四川盆地 ;
中间高四周低 的特点; (2)亚洲地形起伏很大,其地势具有______________
30°N
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四川盆 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太平洋
80°E
北冰洋-西西伯利亚平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 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洋
北 冰 洋
地形以高原和 山地为主
1.半球位置
赤道分南北
亚洲大部分位于 北
半球,

半球。
东经26度
北纬81度
西经169度
南纬11度
围 三 洋 , 连 两 洲 , 两 洲 隔
东 西 长 , 纬 度 广 , 世 界 最
白令海峡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 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冰洋
北 美 洲 欧洲
主要位于 北半球、 东半球
①鄂毕河②叶尼塞河③恒河④长江⑤幼发拉底河⑥湄公河
如何认识一个区域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邻位置(外部界限、内部分区)
2、自然环境:地形(地势
主要的高原 平原 山脉 盆地30N
80E)
水文(外流河、内流河、海洋)
气候(类型、特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大洲 ——以亚洲为例
基本知识回顾
如何认识一个区域——亚洲为例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邻位置(外部界限、内主要的高原 平原 山脉 盆地30N
80E)
水文(外流河、内流河、海洋)
气候(类型、特点)
亚洲
非 洲 印度洋
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红海 三大半岛: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3 认识国家以美国为例(二)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3 认识国家以美国为例(二)

1.3认识国家——以美国为例(二)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B.高收入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2.区域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化→综合发展B.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C.综合发展→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D.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工业化3.区域发展的阶段与主要工业部门搭配正确的是A.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C.工业化阶段——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D.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4.关于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工制造业技术水平提高不大B.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大于第三产业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愈来愈大D.区域的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长三角”经济圈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由江苏和浙江的16座城市形成的城市群,是我国最具GDP总值(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经济外向度一二三“长三角”46672 3.4 54.4 42.2 126.7%全国249583 11.3 48.6 40.1 66.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长三角”经济发达,GDP约占全国的20% ②“长三角”农业生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③“长三角”对外开放程度较高④“长三角”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一产业比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6.有关“长三角”发展阶段及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②工业化阶段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④扩大制造业规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7~8题。

7.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8.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二、综合题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三校本练习:区域差异一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三校本练习:区域差异一

1.3区域差异(一)一、选择题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山脉N是我国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B.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D.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线2.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图中M省内的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的是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读某地区略图,回答3~4题。

3.图中大多数河流流向、最大径流量出现时间分别是A.由北向南流动4月B.由南向北流动 6C.由南向北流动8月D.由北向南流动10月4.若图中黑点代表某种经济作物分布区,则该经济作物最有可能是A.甜菜 B.棉花 C.油菜 D.茶叶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6.图示区域内沿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廓”,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带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带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带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带下图是“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图中1为满洲里,2为绥芬河,此剖面为西北—东南走向。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形区由A到D,依次是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小兴安岭B.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三江平原、长白山地C.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长白山地D.黄土高原、太行山地、华北平原、大兴安岭8.从D到A,逐渐由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过渡为半干旱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夏季风的深入内陆B.中部的平原缺少抬升条件,降水较少C.大兴安岭海拔较高,削弱了海洋气流的影响D.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读某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3 认识国家 以美国为例(一)练习 湘教版必修3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3 认识国家 以美国为例(一)练习 湘教版必修3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3 认识国家以美国为例(一)湘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结合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a B.b C.c D.d2.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西部地区的年降水量等值线比较密集,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 B.洋流影响 C.距海远近 D.人类活动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灌溉抽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处灌溉抽水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B.夏C.秋D.冬4.乙处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可能是A.受反气旋控制B.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C.受西风影响D.锋面气旋活动频繁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 000 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A.250 mm B.500 mm C.750 mm D.1 000 mm6.造成②地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 C.植被分布D.地形起伏7.图2四幅图中,表示图1中甲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8.北京的气温年较差为31.2℃,华盛顿(38.8°N)的气温年较差为25.3℃,北京的年较差大于华盛顿的主要原因是北京( )A.受海洋影响大B.受暖流影响大C.受地形因素影响大 D.受季风环流影响大下左图为某地区海陆分布图,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A地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D阴雨、气温上升、气压降低10.图中,A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突出的区位优势是A.气候温暖湿润 B.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C.机械化程度高 D.土壤肥沃下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分析判断11—12题。

11.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A.世界最大淡水湖B.东非大裂谷C.世界最深湖泊D.伊泰普水电站12.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C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右图为2007年3月16日某时美国天气图,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百帕),H、L分别表示高、低气压。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1 熟悉大洲 以亚洲为例(三)练习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1 熟悉大洲 以亚洲为例(三)练习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 1.1 熟悉大洲以亚洲为例(三)湘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读右以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域图,回答1--2题。

1.甲阴影区为世界闻名自然遗产所在地,该地域地形最要紧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堆积2.假设在乙地有一盐场,关于此盐场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地形低平,有利于晒盐B.盐场周围海域盐度高于同纬度其它海域C. 盐场所在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操纵,降水稀少、蒸发旺盛D.其产量最高的时期在6-8月份下左图是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致使图中L地与Q处降水量不同的要紧缘故可能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M海区属于印度洋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D.油橄榄是该区域要紧农作物之一读某区域图,回答5~7题。

5.图中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要紧缘故是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转变大②泥沙淤积严峻,阻塞河道③地形低平,排水不顺畅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水量大A.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③6.a、b两河流域之间的山脉,其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要紧阻碍因素是()A.光照B.热量C.地形D.降水7.图中通往乙城的铁路在建设进程中面临的要紧问题是()A.高寒缺氧,连年冻土,生态爱惜B.地表崎岖,冰川广布,地质灾害频繁C.高寒缺氧,连年冻土,劳动力不足D. 生态爱惜,资金欠缺,建筑材料运输困难以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份地域樱花初放日期。

完成8-10题。

8.致使该岛滨海地域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转变的要紧因素是A.地形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9.致使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要紧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土壤D.降水10.致使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要紧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三校本练习:认识地区——以西欧地区为例二

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三校本练习:认识地区——以西欧地区为例二

1.2认识地区——以西欧地区为例(二)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鲁尔区位于德国东部、莱茵河左岸B.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C.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D.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读甲、乙两图,完成2~5题。

2.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①地理位置优势②煤炭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水力资源丰富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④⑤⑥3.与图甲中宝山钢铁企业布局类型不.同的是A.意大利塔兰托钢铁企业 B.中国鞍山钢铁企业C.日本福山钢铁企业D.法国福斯钢铁企业4.甲、乙两地的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下面不.属于其影响的是A.酸雨B.水污染C.臭氧层空洞D.全球变暖5.图示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A.铁矿资源缺乏B.劳动力短缺C.科技水平较低D.市场狭小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下图为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①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②第三产业迅速发展③园艺业比重增大④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7.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主要原因是A.西部靠海,水源充足B.有利于保护全区环境C.有利于就近获得从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D.有利于国防安全,这里属于德国的大后方8.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区主要集中在该国A.南部B.北部C.东部D.西部下图为“印度某工业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区最利于发展( )A.汽车工业B.纺织工业C.微电子工业D.钢铁工业10.促进该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 )①关闭传统产业,集中资本发展新兴产业②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转向发展农业③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④治理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同鲁尔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一)
一、选择题
读沿40°N亚洲东西向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4题。

1.有关E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在的国家是伊拉克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
2.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 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地森林资源丰富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C.G地为帕米尔高原 D.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
4.图中Ⅰ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几年河流下游经常出现断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流的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
B.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
C.Ⅰ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D.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下游因断流所造成的危害
读亚洲五个国家轮廓图,回答5~6题。

5.图中五国与我国相邻的是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6.国家③与其他四个国家的气候特征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地形以高原为主,周围山脉环绕,地形闭塞 B.远离海洋,缺湿润气

C.沙漠广布,缺乏植被 D.地处热带,蒸发量大读下图,回答7~8题。

7.①→②→③→④四地植被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A.亚寒带山地针叶林—温带草甸草原—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荒漠草原
B.温带草甸草原—温带荒漠草原—温带典型草原—亚寒带山地针叶林
C.温带草甸草原—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荒漠草原—亚寒带山地针叶林
D.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荒漠草原—亚寒带山地针叶林—温带草甸草原
8.有关②③所在的国家,叙述错误
..的是
A.国民经济中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B.河流水量小,结冰期长
C.地形以高原为主 D.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
完成9—10题
9.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0.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二、综合题
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的适当位置,用“Ⅱ∘Ⅱ”符号,画出欧亚两大洲的分
界线。

(2)图中F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通过读图,判断出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

他判
断的依据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CDE五条河流中,不会出现凌汛的是________;A河流
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H半岛是________,水资源严重匮乏。

新加坡的年降水量不算
少,但也成为世界上缺水的国家。

他们缺水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①H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A、C分别为世界陆地海拔最低点和最高点,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原因。

(2)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说出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为研究当地农业发展状况,D处一农村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某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如下资料: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

该村农业发展中存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