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教育比较研究法ppt
描述性研究和因果—

4、六年级艺术课中通常出现什么种类的活动,以及每 一种活动发生的频率怎样?
有一些研究成果就是描述性的:如课程专家John Goodlad的《一个名叫学校的地方》
(二)描述性研究的工具
例如:标准化成绩测验、问卷、课堂观 察测量工具、态度量表、访谈表以及其 他。
专门对对象研究存在样本流失和复测的问题。
2、横截面研究是指数据是在同一时间上取得的, 来自于不同的年龄组或不同的发展阶段。
例如,要研究1~6年学生学习数学态度的变化, 采用横截面设计研究,可以在每个年级选一个 学生样本,并在同一天或相接近的几天中对他 们进行问卷测试。
横截面研究不会存在样本流失的问题。
第二步是检验统计数字的显著性。
表:采用高或低情境教学教师的学生的科学素养测量成绩
平均增量分数 有关科学素养的测项 采用低情境教学 采用高情境教学 t值 p值
对科学课的看法 对科学的职业和教育 意义的看法 对一般科学的看法 对课外科学的活动的兴趣 生命科学知识 科学过程的理解
-0.194
-0.174 -0.132 -0.045
(五)因果—比较研究结果的解释
在科学素养研究中,采用高情境教学的 教师所教的学生,比采用低情境教学的 教师所教的学生,在科学过程的理解方 面的得分要低得多。我们可得出这样的 结论:教师采用情境丰富性陈述与学生 科学知识发展之间存在负相关。
(六)描述性研究和因果—比较研究中易犯错误
1、在描述性研究中 (1)研究人员没有考虑可以用于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全
周)
2.78 18.93 8.3
0.81 0.42 2.22 0.02 3.75 0.05
(二)设计一项因果—比较研究
课题研究PPT课件

3.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 什么叫研究假设?
❖ 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中的概 念转变为能通过观察来计量的变数思考 时预测的研究结果(也称“半成品”)。 研究假设是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 间关系的命题,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 节,必须积极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 假设。
❖ 一是积极开展理性思维。假设就是尚未 得到实践证明姑且认定的预想,它是人 们思维过程中推理与判断相结合而产生 的一种暂定的理论。大胆的假设,小心 的求证,历来是科学研究探索的正确途 径。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从已知推 未知的猜想、推断,包括各种可能性理 论认识或初步结论,在进行研究之前推 测出来。
❖ 二是掌握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研究假设应 有4条标准:
❖ 第一是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关系;
❖ 第二是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 确的理由;
❖ 第三是假设应是可检验的;
❖ 第四是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 三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研究假设是 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从观察发 现到理论发现的中间环节,是由个别到一般、由 特殊到普遍发现的方式。基本步骤是:⑴要在搜 集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 题;⑵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⑶推演出 各相关现象的理论性陈述,使假设发展成比较系 统的形态、具有严谨而稳定的结构;⑷充分运用 各种有关的科学知识,灵活展开归纳和演绎、分 析和综合、类比和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形成基 本观点;⑸对基本观点再提炼,形成假设的核心。
1.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 (1)确定研究目标
❖ 确定研究课题,一般是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 主题、总体目标。一项研究课题不可能面面 俱到,而必须考虑研究背景,缩小研究范围, 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题眼”。开始 研究前必须进一步研究,做到准确把握研究 主题,分解研究问题,把总体目标分解为若 干个具体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做好研究 整体计划。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 标和综合目标等。
第一课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ppt课件

参考资料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俞爱宗等《教育科学研究概论》(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 (3)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华国栋《教育科研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7)陶保平等《教育调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张建《研究报告撰写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9)丁念金《研究方法的新进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0)陈伙平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11)梁永平等《教育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2)各相关学科的学术期刊以及电子资料。
为什么学习?——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反思实践者、行动研究者
懂得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会研究
基本内容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
.
课程内容
课序
理论内容及学时
实训内容及学时
第一课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
思考题
不同理论的产生,相应地形成了种种 不同的教育学流派及其教育研究方法。
.
三、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与体系
1.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方法论基础 借鉴一般科学方法论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 体现教育科研自身特点
2.教育科研方法论体系
哲学认识论 系统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

(五)教育研究的性质
教育研究是关于教育事理的研究,即探究人所做 事情的行为依据、有效性和合理性的研究。 教育研究既要揭示人是怎样发展的,有什么规律; 也要论证人应该怎样发展,理由何在;同时也要 指出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即事实、价值、行为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方面。
教育研究包含的三种取向
在方法论上,遵循自然科学的思路,认为事物内 部存在着普遍的因果关系,对事物的研究就是寻 求这些因果关系,以建立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在实证哲学影响下,较早采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 问题的有费舍勒、约瑟夫·赖斯、梅伊曼、拉伊、 桑代克等。 梅伊曼、拉伊在1880-1914年间连续发表多篇关于 “实验教育学”、“实验教学法”的论文和著作, 主张用严格的观察、统计、实验来研究教育问题。
研究:用系统的方法与步骤,找出问题的答案(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finding answers to questions)(hatch&Farhady) 研究是与问题息息相关的,疑惑是寻求问题的原 动力。 研究须运用一套系统的方法与步骤:观察 (observe)所搜集的材料;从材料的结构猜测 (guess)其现象;大胆构思(formulate)一些 假设来解释现象;小心求证(check)。 研究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过 程。
(一)形而上学研究范式
1.形而上学研究范式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形而上学研究范式主要是运用概念、命题、预设、 判断、推理等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逻辑演绎的研 究方法论。
苏格拉底的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柏拉图:以现象世界和观念世界作为研究的两个 预设。 孟子:人性本善,教学就是启发、诱导,把学生 身上的善性引发出来。(内发论) 荀子: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外铄论)
教育比较研究法的基本程序

教育比较研究法的基本程序步骤:
1.确定比较研究的问题和标准:首先根据研究的目的规定研究的内
容和范围;其次选择比较的对象;再次确定比较的标准。
2.收集比较研究的资料:通过调查访问、查阅文献等方法,广泛收
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加工。
3.进行比较分析:列举比较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历史的、
辩证的、联系的观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
4.做出比较研究的结论:在对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所
研究的问题提出比较结论。
比较教育学课件

杏花岭区教师进修学校 安炯
学习指导
一、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家讲解比较教育学理
论,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简明介绍英国 体系。第三部分,从四个方面讲述英国的中小学教育 二、 欢迎大家讲学习中的问题,发送到本课件邮箱。 三、 请认真学习本课件,按时完成作业,并将作业发送至 xhljsjxxx_bj@.
比 较 教 育 学
——概念与定义 我国的比较教育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的定义: 王承褚等认为“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教育 德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改 革本国教育的借鉴。④
由此可见,虽然各国比较教育学的专家们对比较教育的定义没有 得出一致的意见。但大家都认同,比较教育学是用比较法研究和 论述各国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向的一门学科。而究其根本,比 较教育学研究核心目的是教育借鉴,改善本国教育
比较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属于教育 科学研究的范畴。所以,教育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方法 都适用与比较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有调查法, 文献法, 比较法和分析法。 1.调查法: 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感性材 料,这是了解外国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 还要引进现场观察法,研究者必须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 员,深入其境地进行较长期的观察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的 最大优点是材料真实可靠。但从我们目前具体条件看,它 并不能作为主要的方法。
比较教育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绪论 英国教育体系 英国中小学教育
前言
1817年一个叫朱利安的法国人提出了《关于比较教育的 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标志着比较教育学的产生。但他 并没有给比较教育学明确的科学定义,只是指出其研究的 大致范围。为了弥补当时法国教育的不错,他提出,如果 对不同国家的学校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就有可能在通过 统一问卷收集资料并根据“分析表”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产生一门近似实证科学并有利于改进国家教育的教学学科 ,即比较教育学。①
比较教育资料

比较教育资料第一章一、比较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比较教育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避免两种倾向:唯感情论和唯生产力论2、系统性原则第一,教育系统的整体性;第二,教育系统的结构性;第三,教育系统的层次性;第四,教育系统的开放性3、过程性原则第一,重视来龙去脉;第二,注意质量结合;第三,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4、实践性原则第一,通过实践,检验真理;第二,通过事件,发展真理5、全面性原则第一,全面研究教育中的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第二,全面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各对矛盾;第三,全面研究教育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三、比较教育研究的类型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一)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1、整体研究涉及一个个国家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
2、局部研究涉及某个国家教育的个别问题。
(二)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也可分为两类: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1、专题比较是把各国同一类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
2、总体比较是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做全面的比较研究。
四、朱利安及其四点建议(一)一般认为,比较教育产生于法国的朱利安《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建议》(1817)他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
(二)朱利安比较意识产生的背景:1、哲学背景:实证主义朱利安把教育科学看作是一门实证科学。
他认为“正如比较解剖学促进解剖学的发展一样,比较教育也讲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
2、时代背景:社会动荡不安通过教育体制的改革来巩固刚刚建立的法国资本主义制度(三)朱利安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1817)中提出的四点建议:1、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搜集工作;2、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教育协会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3、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4、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经验。
教育学原理第十讲 教育评价

• 3.斯塔弗尔比姆的评价观 • 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的观点和克龙巴赫有着一定 的相似性。他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是不是为了证明 (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 • 1969年他对评价提出了一种界定:“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 程。” • 1978年他把评价重新界定为:“为满足决策和教育效能核定的 需要,描述、获得和运用有关客体的目的、计划、过程和成果 价值的过程。” • 到1985年,他进一步提出:“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 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 计、实施和影响的价值及优缺点,以便指导如何决策,满足教 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第十讲 教育评价
第一部分 教育评价概述 • 有关教育评价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在诸多 教育领域当中,教育评价一直是与教育实践联系最 为紧密的一环。一直未有定论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 育之争,其实质就是社会各阶层对教育评价现状所 引起的抱怨和不满的体现。 • 由于教育评价涉及到教育中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等 问题,它往往以“指挥棒”的形式引导着教育活动 的总体方向。在教育评价方面的任何变革,都会在 整个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教育系统的 “蝴蝶效应”。因此,教育评价的研究对于教育实 践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 (二)关于教育评价目的的争论 • 教育评价在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 历史。早期的评价重视评价的总 结性功能,而现代教育评价十分 重视评价的形成性功能。
• 1.形成性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 第一,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正在进行 的教育活动,与实际活动紧密结合, 因而,开展形成性评价有助于直接地、 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四、教育评价的范围和相关术语
•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范围 • 教育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学生评价、 课程评价、学校评价、大群体评 价、特殊方案与项目的评价以及 人事评价等。美国学者盖伊 (Gay,L.R.)总结了几种常见的 评价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与主要的 决策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以下比较发现藏、汉儿童的数学 思维能力有明显区别,原因何在? 思维能力有明显区别,原因何在?这需要 进一步分析。本案例从教育水平的差异; 语言的影响;个体意识倾向性的差异几个 方汉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差异与儿童的家庭、学校环境以及语 言等文化背景因素和某些个性特征有关, 而与民族性无关。
比较研究法的种类
属性的数量: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 时空区别:横向与纵向 目标的指向: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比较的性质: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二、比较研究法的运用
按照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在《 按照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在《教育中 的比较方法》 1964)中的实施步骤为: 的比较方法》(1964)中的实施步骤为: 描述 解释 并列 比较
拥有了大量资料以后,把它们加以整 理:剔除那些无效的样本,然后根据不同 的标准进行分类处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最后汇总,必要时要制成表或图。
比较分析
根据以上资料,该研究从如下几个方 面进行分析:藏、汉儿童思维能力发展趋 势和水平的差异性;不同年龄组藏、汉儿 童达到数学思维各级水平的百分比的比较; 藏、汉儿童文化背景与学习动力的比较; 藏、汉儿童数学思维能力与文化背景和数 学学习动力因素的列联相关比较。
我国教育研究的实践
确定比较的问题 制定比较的标准 收集资料并加以分类、解释 比较分析 结论
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条件与规则
条件
同一性 双(多)边性 可比性
规则
资料的可靠性与解释的客观性 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比较 比较事物的本质
案例
藏、汉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差异性的比较研究
确定比较的问题
教育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听以必 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我国是一个多民 族国家,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藏族人口最多, 居住而广。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国际 国内有很大影响。藏族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 的重点,同时也是我国教育的难点.而对藏族儿 童和藏区其他民族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 研究是解决藏族教育这— 研究是解决藏族教育这—难题的关键。所以该案 例选择藏、汉儿童进行比较研究。但是为什么么 要选择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比较的问题呢? 要选择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比较的问题呢?这是因 为数学是人的“思维体操”.以其特有内容、形 式和方法概括显示小人的思维水平。
确定比较标准
比较的指标有三个:数学思维能力;文化背 景;个性特征。 数学思维能力分为比较能力;分类能力:概括能 数学思维能力分为比较能力;分类能力:概括能 力;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五个标准。 文化背景分为父母亲的职业;文化水平;对子女 文化背景分为父母亲的职业;文化水平;对子女 学习的关心程度;对子女学习的指导程度;对子 女学业的期待程度;对数学的态度;家庭学习环 境;学校教育环境;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水平等标 准. 个性特征分为数学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标准。 个性特征分为数学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标准。
第十讲
教育比较研究法
主要内容 教育比较研究法的概念和种类 比较研究法的运用 教育比较研究法的案例
一、教育比较研究法的概念和种类
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 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 的方法. 的方法.
---------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辞典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 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实践进行比较研究, 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 出各国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出各国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吴文侃、杨汉青《比较教育学》 吴文侃、杨汉青《比较教育学》
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 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 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 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 寻找其异同, 寻找其异同,探求教育之普遍规律和特 殊规律的方法. 殊规律的方法.
主要特征
同一性和差异是在各种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 一种客观关系, 一种客观关系,这种同一与差异是进行比较研 究的基础。 究的基础。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比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 划的认识活动, 划的认识活动,比较哪一些现象以及比较对象 的哪些方面都是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而决定的。 的哪些方面都是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而决定的。 比较的对象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 比较的对象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 也可以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 也可以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甚至是两个学 校和班级,也可以是教育实践……。总之, 校和班级,也可以是教育实践……。总之,比 较的对象涵盖教育的所有领域。 较的对象涵盖教育的所有领域。
比较的范围
选好了比较的主题,接— 选好了比较的主题,接—下来要确定比较的范围。 该案例选择了9 15岁七个年龄组的藏、汉 该案例选择了9~15岁七个年龄组的藏、汉 在校儿童,其中藏族儿童选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较 集中的碌曲县和旦河县的民族中小学,汉族被试 选白碌曲县、夏河县的普通巾小学,,各年龄组 藏、汉被试各20名,男女均各半.按数学成绩 藏、汉被试各20名,男女均各半.按数学成绩 上、中、下三个等级分层随机取样 上:30%, 上、中、下三个等级分层随机取样(上:30%, 分层随机取样( 中40%;下30).并尽可能使年龄组与年级相对应。 40% 30).并尽可能使年龄组与年级相对应。
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 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 同”。即要发现表面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有什么 本质上的区别, 本质上的区别,或表面上似乎有明显差别的事 物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物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比较不可能十全十美。比较研究总是有选择 比较不可能十全十美。 地对某些事物的某些方面或一个方面进行考察, 地对某些事物的某些方面或一个方面进行考察, 而暂时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 而暂时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
总结
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 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 找其异同,探求教育之普遍规律与特殊规 律的方法。其发展大约经历了萌芽阶段、 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教 育的普遍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本国、 本地的教育状况;有助于获得新的发现; 有助于教育政策的制定。
收集和整理资料
资料的收集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 一是应用国际通用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een 一是应用国际通用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een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简称 Matrices.简称 R.SPM); 另外编写数学思维能力测验题目测试 被试。各组测试题按照试题范围的大小、抽象程 度的高低赋以不同的权重。 二是问卷和访谈、文献分析( 二是问卷和访谈、文献分析(查阅学生档案、作业 等)、实地观察收集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