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之间关系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掌握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掌握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磁感应强度与磁场:掌握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磁感应强度是衡量磁场强弱的物理量,是指单位面积垂直于该面的平面内,通过垂直于该面的磁感线的总数。
本文将介绍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以及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磁场的性质和特点。
1.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磁感应强度B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单位是特斯拉(T)。
它表示单位面积内所通过的磁感线数目,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B = Φ/A其中,B代表磁感应强度,Φ代表通过该面的磁通量,A代表单位面积。
2. 磁通量的计算方法磁通量Φ是指单位面积内通过的磁感线的总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Φ = B * A * cosθ其中,Φ代表磁通量,B代表磁感应强度,A代表面积,θ代表磁场线与该面法线的夹角。
3. 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磁感应强度可以通过磁场中的运动电荷所受的磁力来计算。
根据洛伦兹力的公式,可以得到如下计算公式:F = q * v * B * sinθ其中,F代表洛伦兹力,q代表电荷量,v代表运动速度,B代表磁感应强度,θ代表电荷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根据洛伦兹力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B = F / (q * v * sinθ)通过测量洛伦兹力的大小和相应的电荷量、速度以及夹角,可以得到磁感应强度的数值。
4. 磁感应强度的测量方法除了通过洛伦兹力的计算方法,还可以使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
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一个薄片时,薄片两侧产生的电压与磁场强度成正比的现象。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将霍尔元件放置在磁场中,使其法线与磁场方向垂直。
2) 测量被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相应的霍尔电压。
3) 根据霍尔电压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磁感应强度的数值。
5.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磁场强度H是指单位长度内所绕的磁感线数目,单位是安培/米(A/m)。
它描述的是磁场中的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磁场强度、磁通量及磁感应强度的相互关系及计算

磁场强度、磁通量及磁感应强度的相互关系及计算1.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H)是指单位长度上的磁力线数目,用来描述磁场的强弱。
磁场强度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磁场强度的单位是安培/米(A/m)。
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H = ]其中,N 表示单位长度上的磁极数目,I 表示通过每个磁极的电流,L 表示磁极之间的距离。
2. 磁通量磁通量(Φ)是指磁场穿过某个面积的总量。
磁通量也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Wb)。
磁通量的计算公式为:[ = B A () ]其中,B 表示磁场强度,A 表示面积,θ 表示磁场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B)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磁通量。
磁感应强度用来描述磁场在某一点上的分布情况。
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T)。
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B = ]其中,Φ 表示磁通量,A 表示面积。
4. 相互关系磁场强度、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关系。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的变化会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因此,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可以相互转化。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与电流强度成正比,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与导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因此,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电流之间也存在相互关系。
5. 计算实例假设有一个长直导线,长度为 1 米,电流为 2 安培。
求该导线产生的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首先,根据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导线产生的磁场强度:[ H = = = 2 ]然后,假设在导线附近有一个平面,面积为 1 平方米。
根据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该平面上的磁感应强度:[ B = = = 2 ]因此,该导线产生的磁场强度为 2 A/m,磁感应强度为 2 T。
6. 总结磁场强度、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之间关系

B与H的关系正名,虽然发在数学吧,但就是就是我在网上目前瞧到唯一没有根本错误的解释。
希望读者耐心瞧完。
设想您暂时只知道磁场就是由磁铁产生,也知道牛顿力学,但尚不知道怎么物理上定义“磁场”。
有一天,您用电流做实验。
您惊讶的发现:通了电的导线能使它附近的小磁针扭转,从而得出了“电流也产生磁场”的结论。
进一步,您通过力学(如平行电流线,扭转力矩等)的测量,您发现1、长直导线外,到导线距离相等的点,磁针感受到的“磁场”强度相同2、距离不同的点, “磁场”强度随着距离成反比。
这样,您便想要通过力学测量与电流强度定义一个物理量H,2*pi*r*H=I。
对形状稍稍推广,您就得到了安培环路定理的一般积分形式。
注意这时候不需要用到真空磁导率μ0,因为您只要知道电流I就足以定义H这个物理量,没有理由知道μ0这回事儿。
现在,您有了H,有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这个概念,有了安培环路定理。
您心满意足,转移了研究兴趣,开始研究带电粒子的受力。
对于一定速度的粒子,加上刚才的磁场,通过几何轨道,牛顿力学,您可以测出粒子受的力。
您发现受的力与电荷数q以及速度成正比,也与H成正比,但就是力F并不直接等于qvH,而就是还差一个因子:F=A*q*vⅹH,A只就是个待定因子,暂未赋予物理意义。
这个公式多了个外加因子,不好瞧。
现在您开始考虑构建“磁导率”这个概念,因为H只就是电流外加给的磁场,您希望通过粒子受力,直接定义一个粒子感受到的磁场——叫它B,使得F= qvⅹB成立。
现在您理解的磁导率,就就是一个粒子对外界磁场的受力响应程度:磁导率大,那么同样大的外加磁场H使得粒子受力的响应(如偏转)也越大;磁导率如果为零,那么多大的磁场也不会使得粒子有偏转等力学反应,磁导率如果近乎无限大,您只要加一丁点外磁场H,粒子就已经偏转的不亦乐乎了。
您开始管这个磁导率叫μ,并且定义μ=B/H。
其中H就是(通过电流)外来的,B就是使得粒子偏转的响应。
这样,磁导率=粒子的响应/外加的场。
磁场强度的物理意义

磁场强度的物理意义
磁场强度是一个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H表示。
它的单位是安培/米(A/m)。
磁场强度的物理意义是指磁场对物质的影响的强度,即单位长度内的磁场能够对物质所产生的作用力。
在真空中,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H=B/μ0,其中B是磁感应强度,μ0是真空中的磁导率。
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提示我们,磁场强度是磁场的基本物理量,是磁场的源,而磁感应强度则是由磁场源产生的磁场对物质的作用结果。
在物质中,磁场强度的物理意义则是指单位长度内磁场对物质所产生的磁场力的强度。
具体来说,当磁场强度H改变时,物质中的磁矩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一个磁场力。
这个磁场力可以是磁场对物质的引力或斥力,具体取决于磁场和物质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总之,磁场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基本物理量,它是磁场的源,具有物理意义是指磁场对物质产生的影响的强度,可以通过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的关系来计算。
- 1 -。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的关系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的关系磁感应强度(B)是描述磁场强度的物理量,是衡量磁场对物体施加力或对电流产生力矩的指标。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理论物理和实际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磁感应强度与磁场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磁感应强度(B)是指在磁场中一个空间点受到的磁力的物理量。
它的单位是特斯拉(T)。
根据安培定律,磁感应强度与电流的关系可由以下公式描述:B = μ₀ * (I / 2πr)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μ₀为真空的磁导率,I为电流,r为距离电流的距离。
磁感应强度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空间分布等。
在电流产生磁场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电流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距离电流足够远的时候,磁感应强度与距离无关。
其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垂直于电流方向和距离电流的方向,指向磁场线的方向。
二、磁感应强度是磁场的物理量,两者密切相关。
磁感应强度在磁场中的分布形式与磁场的形状和磁源的特性有关。
磁场的强度和方向都可以通过磁感应强度来确定。
在磁感应强度与磁场的关系中,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度的基本物理量。
通过测量空间中不同点的磁感应强度,我们可以绘制出磁力线,描绘出磁场的分布。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取决于磁场强度的大小,从而给出了磁场在空间中的强弱关系。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的关系还表现在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上。
根据洛伦兹力的原理,当一个带电粒子运动时,如果有磁场存在,磁感应强度将对带电粒子施加力。
这个力的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和带电粒子的速度有关。
这个力对运动轨迹的影响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相关。
三、磁感应强度与电磁感应的关系磁感应强度与电磁感应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时,将在电磁感应环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成正比。
利用磁感应强度与电磁感应的关系,可以实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在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中,通过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将机械能或电能转换为电能。
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

B=F/IL=F/qv=E/Lv =Φ/SF:洛伦兹力或者安培力q:电荷量v:速度E:感应电动势Φ(=ΔBS或BΔS,B为磁感应强度,S为面积):磁通量S:面积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基本物理量。
是矢量,常用符号B表示。
在物理学中磁场的强弱使用磁感强度(也叫磁感应强度)来表示,磁感强度大表示磁感强;磁感强度小,表示磁感弱。
这个物理量之所以叫做磁感应强度。
点电荷q以速度v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力F的作用。
在磁场给定的条件下,F的大小与电荷运动的方向有关。
当v 沿某个特殊方向或与之反向时,受力为零;当v与此特殊方向垂直时受力最大,为fm。
fm与|q|及v成正比,比值与运动电荷无关,反映磁场本身的性质,定义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即。
B的方向定义为:由正电荷所受最大力fm的方向转向电荷运动方向v 时,右手螺旋前进的方向。
定义了B之后,运动电荷在磁场B 中所受的力可表为f =qv×B,此即洛伦兹力公式。
除利用洛伦兹力定义B外,也可以根据电流元Idl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dF=Idl×B来定义B,也就是我们常用的公式:F=ILB在国际单位制(SI)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T)。
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H = N × I / Le式中:H为磁场强度,单位为A/m;N为励磁线圈的匝数;I为励磁电流(测量值),单位位A;L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磁路长度,单位为m。
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B = Φ / (N × Ae)式中:B为磁感应强度,单位为Wb/m^2;Φ为感应磁通(测量值),单位为Wb;N为感应线圈的匝数;A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截面积,单位为m^2。
磁场强度是作用于磁路单位长度上的磁通势,用H表示,单位是安/米,磁场强度是矢量,它的大小只与电流的大小和导体的几何形状以及位置有关,而与导体周围物质的磁导率无关。
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在某一点的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用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磁感应强度是矢量,他的大小不仅决定于电流的大小及导体的几何形状,而且还与导体周围的物质的磁导率有关。
什么是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

什么是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是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磁场特性的两个重要概念。
磁感应强度,也称为磁感应度或磁通量密度,是衡量磁场强度的物理量。
它表示单位面积内通过垂直于该面积的磁通量的大小。
磁感应强度的符号通常用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T)。
磁感应强度是一个矢量量,它的大小和方向都很重要。
磁场强度,也称为磁场强度矢量,是描述磁场强度的物理量。
它表示单位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强度。
磁场强度的符号通常用H表示,单位是安培每米(A/m)。
磁场强度也是一个矢量量,它的大小和方向都很重要。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安培定律,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 之间的关系是B = μH,其中μ是磁导率,它是一个物质的属性,表示该物质中磁场传导的能力。
对于真空或空气等非磁性物质,磁导率μ为常数,通常用μ0表示,称为真空磁导率,其值约为4π×10^-7 H/m。
对于磁性材料,磁导率μ的值会受到材料的特性和外界条件的影响。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是描述磁场的两个重要参数。
磁感应强度表示磁场中磁力线的密度,它描述了磁场的强度和分布情况。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取决于磁场中磁力线的密度,磁场越强,磁力线越密集,磁感应强度就越大。
磁场强度则表示产生磁场的电流的强度,它描述了磁场的产生源。
磁场强度的大小取决于产生磁场的电流的强度,电流越强,磁场强度就越大。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在电磁学、电机、磁共振成像、电磁感应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电机中,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控制和调节对于电机性能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在磁共振成像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调节可以实现对人体内部结构的无损成像。
因此,深入理解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和应用磁场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的关系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的关系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度的物理量,它与磁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磁场指的是指向磁南极的磁力线所构成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磁感应强度表示了空间中的磁场强度大小。
那么,磁感应强度和磁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是:单位磁力线通过单位面积时垂直于该面的磁场线数。
简单来说,就是衡量单位面积内磁场线的密度。
因此,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单位面积内所穿过的磁力线数量多少。
通过这样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成正比,即磁感应强度越大,磁场强度也越大。
这是因为当磁感应强度增加时,单位面积内所穿过的磁力线数量就增加了,从而说明该区域内磁场的强度增加了。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磁场线的形态来理解。
当磁场比较强时,磁力线就会比较密集,这意味着单位面积内磁力线的数量增加,磁感应强度也就增大了。
相反,当磁场比较弱时,磁力线就会比较稀疏,单位面积内磁力线的数量减少,磁感应强度也就减小了。
除了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的直接联系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磁通量。
磁通量是描述磁场通过一个闭合曲面的情况,它与磁感应强度和曲面的法向量有关。
磁通量的大小等于磁感应强度在曲面上的投影。
而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磁场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磁通量的大小也能够反映磁场的强度。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的关系不仅仅在理论上有意义,它们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电动机中,磁场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电动机的性能。
通过调节磁场的强度,可以控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运行效率。
同样,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中,磁场的强度对于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强度的磁场可以提高信号强度,从而获取更好的图像。
总之,磁感应强度和磁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度的物理量,它与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单位面积内所穿过的磁力线数量。
磁场的强度不仅与磁感应强度相关,还与磁通量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和H的关系正名,虽然发在数学吧,但是是我在网上目前看到唯一没有根本错误的解释。
希望读者耐心看完。
设想你暂时只知道磁场是由磁铁产生,也知道牛顿力学,但尚不知道怎么物理上定义“磁场”。
有一天,你用电流做实验。
你惊讶的发现:通了电的导线能使它附近的小磁针扭转,从而得出了“电流也产生磁场”的结论。
进一步,你通过力学(如平行电流线,扭转力矩等)的测量,你发现1.长直导线外,到导线距离相等的点,磁针感受到的“磁场”强度相同2.距离不同的点,“磁场”强度随着距离成反比。
这样,你便想要通过力学测量和电流强度定义一个物理量H,2*pi*r*H=I。
对形状稍稍推广,你就得到了安培环路定理的一般积分形式。
注意这时候不需要用到真空磁导率μ0,因为你只要知道电流I就足以定义H这个物理量,没有理由知道μ0这回事儿。
现在,你有了H,有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这个概念,有了安培环路定理。
你心满意足,转移了研究兴趣,开始研究带电粒子的受力。
对于一定速度的粒子,加上刚才的磁场,通过几何轨道,牛顿力学,你可以测出粒子受的力。
你发现受的力和电荷数q以及速度成正比,也和H成正比,但是力F并不直接等于qvH,而是还差一个因子:F=A*q*vⅹH,A只是个待定因子,暂未赋予物理意义。
这个公式多了个外加因子,不好看。
现在你开始考虑构建“磁导率”这个概念,因为H只是电流外加给的磁场,你希望通过粒子受力,直接定义一个粒子感受到的磁场——叫它B,使得F= qvⅹB成立。
现在你理解的磁导率,就是一个粒子对外界磁场的受力响应程度:磁导率大,那么同样大的外加磁场H使得粒子受力的响应(如偏转)也越大;磁导率如果为零,那么多大的磁场也不会使得粒子有偏转等力学反应,磁导率如果近乎无限大,你只要加一丁点外磁场H,粒子就已经偏转的不亦乐乎了。
你开始管这个磁导率叫μ,并且定义μ=B/H。
其中H是(通过电流)外来的,B是使得粒子偏转的响应。
这样,磁导率=粒子的响应/外加的场。
这个式子有着深刻背景,正是理论物理里线性响应理论的雏形。
此外,你发现,粒子处于真空中的时候,这个μ是一个富了,它代表在该点处的总磁场。
为什么说“总”磁场呢?考虑空间里的一点,没有材料的时候磁场值为H。
现在有了材料,这一点处于材料中,外加场H穿进材料后,材料受H影响产生了一些附加场,在该点处的磁场不再是H了。
受外界磁场影响使得材料里也有内部额外磁场的过程,我们叫它“磁化”。
我们希望一件事物更加具体,就说把它具体化,希望一个企业有规模,就说把它规模化,同样希望一块材料里面有更多额外磁场,就说把它“磁化”。
2楼
我们管产生的额外磁场大小叫做M。
与磁导率一样,为了研究这个额外的磁场M与外加场H的关系,我们定义磁化率χ=M/H. 磁化率大,说明同样大的外磁场,能产生更多的内在额外磁场;磁化率为很小,说即使外加磁场很大,里面的材料也“懒得理它”,只有微弱的响应。
这里要注意两点。
这是你不难发现,磁化率也是线性响应的过程。
所谓线性响应,好比我们有五块钱,就能从售货机里买一罐可乐,我们有十块,根据线性响应,就能买两罐,15块买三罐;如果买得多给打折,20块给五罐,那么输入(钱)和输出(可乐瓶数)就不符合线性响应了。
磁场情形也一样,太强的外加场H(输入),感生场M作为输出,就不符合现行响应了。
此外还要注意一点,磁化率可正可负。
所谓正磁化率χ>0,就是说产生的内部磁场M方向与外加磁场H相同;负磁化率χ<0,就是材料内部由于H产生的额外磁场M和外场H方向相反。
进一步,χ>0但是数值不太大的,你命名他为顺磁介质,它顺从的跟着磁场方向嘛;χ>0数值比较大的,就是铁磁介质,由于其他机制(超过深度不加以介绍),外加的磁场产生了很大的内磁场,比用用电流制造永磁铁的过程;χ<0,就是H给材料产生的外加磁场M与H 方向相反,所以就是反磁介质,或叫抗磁介质;如果是第一类超导体,它所谓的完全抗磁性,就是这个意思:外加场H,总有感生的内场M,把外场抵消,使得超导体内部磁场为零。
物理上看,好像磁场穿不进来一样。
这样,总场B在某点的值,应该是该处的外场值H,与H的感生下产生的额外场M在该点的值的和。
写成B(r)=H(r)+M(r),r表示空间处注意这是对任何一点都成立;实际上,如果使用高斯单位制,由于需要考虑了麦克斯韦方程电和磁的对称性,以及球面的立体角,正确的式子是B(r)=H(r)+4πM(r)。
如果要换成SI单位制,则是B=μ0[H(r)+M(r)].
这个式子的正确解释是:总磁场等于外加磁场和感生的磁场(就叫它磁化)的矢量和。
既然B表示总场,已经考虑了感应产生的磁化M,就叫做B为磁感应强度;H 来源于外场,就叫它磁场强度;M是H磁化感生的,就叫它磁化强度。
注意这个式子是普遍的。
在线性响应的额外前提下,我们有M=χH成立。
这样,H表示电流产生的外场,B表示总场。
它们都有物理意义。
物理学家之所以争吵哪个物理量更加基本,也在于此。
因为电流和电荷受力,分别产生了H和B,那么谁更加基本的确是个问题。
后来电流的微观机制发现,原来电流本质也是电子受力产生的漂移(注意这里是受电场力)。
因此受力图像里的B就比电流得来的H更加基本了。
有些人说H没有意义,试想,物理学家怎么会定义没有物理意义的物理量呢?
与任何你能想到的物理量都无关的常数,这正是真空磁导率。
目前你已经很有成就了:你通过得到了一个外磁场H,并在真空环境下,把这个磁场作用于带q电荷的粒子,你测量粒子受力F= qvⅹB,并且把测量力F和速度v得到的B值与测量电流I得到的H值相除,你便得到了真空磁导率。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H与B单位的不同,仅仅是由于你最开始研究力学用的单位,和开始研究电荷、电流的单位的不同,导致的一种单位换算。
H从I得来,B从F 得来,所以看到
的是
“施H”与“受B”的关系。
(实际过程还要复杂些,因为先研究的是电场的情形,然后导出了磁场下的情况,所以你看到的μ0是个漂亮的严格值,而真空介电常数作为另一种线性响应确是一个长长的实验数字)。
既然知道了B与H单位不同只是由于电流和牛顿力学导致的,现在你为了简化,将二者单位化为相同单位:B=H;这样你就得到了电磁学里更常用的高斯单位制。
如果需要换算,随时添加磁导率即可。
你开始进一步研究了。
你已经研究了电流产生磁场的效应,以及单个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那么,有着大量粒子的各种材料介质,从铁块,到石墨,到玻璃,它们对于磁场的相应是如何呢?
现在你通过电流I,把磁场H加到某种材料当中,你所要研究的粒子,不再活在真空,而在材料里活动,它可以是金属里本身自带的电子,也可以是通过外界射束打入的。
这都无妨,只需记住现在你要研究的粒子不再在真空,而在介质里。
一个粒子受到的力学上的响应,当然是与这个点的总磁场有关。
因此,B的意义就变得丰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