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山东大学

合集下载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实验一.不同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测定及其比较(一)、实验内容: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二)、目的要求: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比较分析以上生态因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异同及其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温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环刀、铝盒、土壤钻、小铲、烘箱、50ml小烧杯、玻璃棒、土壤筛(孔径1mm)、分析天平、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

(四)、实验方法及原理:研究生助教介绍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8组,在校园中选取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开展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等的时空测定。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umol m-2 s-1)。

一般采用照度计,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

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

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

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

主要介绍土壤温度计。

土壤温度计的原理与构造与一般的水银空气温度计相似,所不同的是土壤温度计一端弯曲,以便读数。

土壤温度计有不同长短的一组温度计组成,以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测定时,在土壤表面挖不同深度的小坑,把不同深度的温度计埋至不同的深度(注意温度计的底部与地表平行),把土填回,用手压实,一小时后便可读数。

pH计:pH计有多种类型,可根据精度的需要选用不同的pH计。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生态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植物的观察和比较,掌握植物在生态系
统中的作用和适应性。

实验材料:五株不同种类的植物,土壤,水
实验步骤:
1. 准备五个相同大小的花盆,分别装上土壤。

2. 将五株不同种类的植物分别种在花盆里。

3. 每天给每株植物适量的水,控制花盆内的湿度。

4. 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的颜色、数量和大小。

5. 在实验结束时,比较五株植物的生长状况,分析其中的差异。

实验结果:五株植物的生长情况各有不同,其中有些植物的叶片颜色十分鲜艳,生长也较快,有些植物的叶片颜色暗淡,生长缓慢。

在细致的观察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三个现象:
1. 植物与环境的适应性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适应的生存环境和生长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几株叶片颜色鲜艳的植物在日光充足、土壤湿润的条件下生长得较为茂盛,而另外几株叶片暗淡的植物却在光线不充足、土壤缺乏养分的情况下生长稳健,说明它们已经适应了环境的不同变化。

2.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水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但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在实验中,我们控制了每株植物得到的水量,发现一些植物的叶片变黄、枯萎,说明缺少水分,一些植物的生长较快,说明有充足的水分,这再次证明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3. 植物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些植物在与其他植物共生的情况下生长得更为茁壮,而有些植物却相反,说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它们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次植物生态实验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和生长方式,对于我们今后研究和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帮助。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实验2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a.对不同群落相互比较、进行分类,以达到认识和识别群落的目的。

b.将植物群落的分布或变异和生境条件的变化加以比较,阐明群落与环境的联系。

c.对同一群落类型进行分析,阐明它的内部结构与均匀程度。

d.将同一群落在不同时期加以比较,说明它的动态变化规律。

不管要达到哪个目的,都要对群落进行调查。

群落的数量特征是群落调查的重要内容,在植物生态学日益成为定量科学的今天,尤其如此。

植物群落的样方取样法适用于所有主要植物类群,样方法可以取得群落结构、组成的定量数据,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它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详细、可靠,可作为其他调查方法,如估算法、目测法精确程度的对照依据,因而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植物群落取样技术。

在野外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个方法,并学会分析、整理样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认识实习地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1 样方的设置及其面积和数目的确定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多种类型,各类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不同,或大或小,或连续或分散。

因而在野外进行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涉及的对象是庞大的或无法确知的整体,由于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也不需要将全部对象和所有地段进行全面的调查,特别是数量特征,更不可能全部查清。

所以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技术完成这一任务,其实质是通过调查具代表性、有一定大小面积的植物群落的各项特征,以此估计、推断此类群落的整体特征。

这种抽样技术选取的测量地块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所以把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如果选取的地块为圆形,则称为样圆法)。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时,将涉及样方的设置(布局)、面积大小、数量等问题。

1.1 样方设置(布局)样方的面积,可能仅占某个植物群落在一个地段总面积的几百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在大范围内怎样合理设置样方,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样方的设置有多种方式,这里介绍三种常见的设置方法,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群落的实际情况而加以选用。

园林生态学实验

园林生态学实验
H 3.3219(lg N 1 s ni lg ni)
N i1
五、讨论
1、比较不同群落类型旳物种多样性指数,并 给以生态学意义上旳解释。
2、 比较不同组之间旳成果,分析相同或相异 旳原因。
3、谈谈你对校园绿化优缺陷旳认识及在园林 植物群落配置方面旳提议。
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坡向:___________坡度:_______________
枯枝落叶层旳性质及其覆盖旳百分率:
_
土壤:(土壤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特点:(外貌、构造、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7 优势树种和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
个体数
植物名称
I级幼苗 II级苗木 III级幼树 IV级立木 V级大树
高度<33cm
高度 >33cm, 胸径不不 小于
2.5cm
胸径 2.5—
7.5cm
胸径 7.5—
22.5cm
胸径 >22.5c
m
讨论
1、分析势树种及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属 于增长型、稳定型,还是衰退型?
样 方 号:_________________ 样地中总丛数:______________ 总 盖 度:_________________
灌木登记表
采集 号


亚 层
株 数 (丛)
盖 度 (%)
高度 ( 米)
生 活 力

生活型


涉及 株数 和丛 数之 和
覆盖面积 ,用%表 达
用强、中、 大2-5m

生态学实训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我们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生态学实训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生态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生态现象的能力;3. 提高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4. 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生态系统调查2.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3.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计算4.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四、实验方法1. 生态系统调查:采用样方法,随机选取一定面积的样地,调查样地内的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特征。

2.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记录样地内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分析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3.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计算:根据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计算不同植物种类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

4.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分析样地内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态系统调查本次实验共调查了10个样地,样地面积为100m²。

调查结果显示,样地内共有20种植物,其中乔木6种,灌木8种,草本6种。

植物种类丰富,分布较为均匀。

2.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通过对样地内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的分析,发现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复杂。

乔木层以杨树、柳树为主,灌木层以荆条、胡枝子为主,草本层以狗尾草、蒲公英为主。

植物群落层次分明,结构稳定。

3.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计算根据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计算得出各植物种类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

结果显示,不同植物种类的生态位宽度存在差异,且生态位重叠度较低,表明植物群落内物种间竞争较弱。

4.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通过对样地内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的分析,评估得出该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

生态学实验——精选推荐

生态学实验——精选推荐

生态学实验惠州学院实验五、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主要指其种类组成、种类的数量特征、外貌和结构等一、目的和意义1. 学习利用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野外调查。

2. 掌握对群落中物种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3. 加深对调查地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4. 提高从事生态学野外调查工作的能力。

二、一般原理(一)取样方法群落调查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在进行群落调查时,由于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限制,一般只能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推断群落总体的特征,这个过程称为“取样(sampling)”。

为了既保证取样研究的结果能够反映群落总体的特征,又使取样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少,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1. 取样方法类型依据样地设置方式的不同,可将取样方法分为两大类型:(1)主观取样法即根据调查者的主观判断,认为选择能代表群落特征的“典型”样地进行调查。

其优点是简便迅速、省时省力,对于有经验的调查者有时可获得很有价值的结果,尤其在大范围路线调查中常常被采用。

但是,该方法不能对调查得到的估计量进行显著性测验,无法确定其置信区间和预测可靠程度,因此受到统计学家的质疑。

(2)客观取样法(随机取样法)包括简单随机取样、系统取样和分层取样。

在利用本方法时,每个样地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因此可以计算估计量的置信区间,明确知道样本代表性的可靠程度。

客观取样是生态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当具体进行野外调查时,可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取样方法。

当对研究对象的性质不了解时,最好能比较几种取样方法的效果,然后确定最佳方法。

样地确定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在样地中获取数据的方法。

有若干技术可以用于定量研究陆生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其中样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2. 样方法样方法是依据一定的样地设置方式,在所需研究的群落类型中确定若干一定面积的样地作为整个研究区域的代表,然后对各个样地进行详细调查,以样地调查结果估算群落总体。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实验选取了校园内的一片草地作为研究区域,同时准备了测量工具如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以及记录工具如笔记本和笔。

(二)实验方法1、物种调查采用样方法对草地中的植物物种进行调查。

在选定的区域内设置多个样方,记录每个样方内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2、环境因子测量在实验区域内不同地点测量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并记录测量时间和地点。

3、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并探讨环境因子与物种分布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一)物种调查结果经过样方调查,共记录到X种植物,其中优势物种为具体植物名称。

不同样方内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存在一定差异。

(二)环境因子测量结果实验区域内的温度在具体温度范围之间变化,湿度在具体湿度范围之间波动,光照强度在具体光照强度范围之间。

(三)数据分析结果通过计算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发现该草地的物种丰富度为具体数值,多样性指数为具体数值。

进一步分析发现,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有显著影响。

例如,在温度较高、湿度适中、光照充足的区域,某些喜阳植物的分布较为密集。

四、实验讨论(一)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物种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本次实验中,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的差异导致了不同植物在草地中的分布不均匀。

此外,土壤质地、养分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也可能对物种多样性产生影响。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高的物种多样性通常意味着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因为丰富的物种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抵御外界干扰和病虫害的侵袭。

(三)人类活动的影响校园内的草地受到人类活动的一定干扰,如踩踏、修剪等。

这些活动可能会改变草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实验七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实验七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实验七植物生活型谱分析植物生活型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植物进行分类研究,了解其生态适应性和植物群落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对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揭示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生长策略和竞争能力。

一、植物生活型谱的定义和作用植物生活型谱是指按照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特征,将植物分类成不同的类别,并用百分比或比例来表示各类别植物所占的比例。

通过统计各类别植物的比例,可以了解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并判断其生态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植物生活型谱是研究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揭示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植物生活型谱分析的步骤1.植物调查与采样:选择研究区域,并在不同生境中进行植物调查和采样,记录各个样地内的植物物种和数量。

2.植物分类与生活方式的确定: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特点,将各个植物种类分类并确定其生活方式,如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

3.统计与计算:根据采样结果,统计各个类别植物的数量,并计算各类别植物所占的百分比或比例。

4.绘制植物生活型谱:根据统计结果,绘制植物生活型谱,用图形的方式展示不同类别植物的比例关系。

三、植物生活型谱的解读通过植物生活型谱的绘制和解读,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植物的生态适应性:通过生活型谱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别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比例。

比如,在极寒地区或高海拔地区,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的比例可能会更高,而在温暖湿润的地区,高大乔木的比例可能会更高。

通过对不同类别植物的生境分布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别植物的生态适应能力和对环境的响应方式。

2.群落结构和竞争关系:植物生活型谱还可以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竞争关系。

比如,在一个草甸群落中,草本植物的比例较高,说明该群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在一个湿地群落中,蕨类植物和水生植物的比例较高,说明该群落适应于湿润环境的生长策略。

3.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通过对植物生活型谱的不同年份的调查和比较,还可以揭示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5-04
同组者:吕赞苏志国马华峥孙佳孟徐艺菲齐珂心王若仪蔡正琦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生活型 (life form) :
•生物对外界环境综合适应的外在表现形式。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特别是对气候的适应而在外貌上的反映。

•特定环境下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

•生活型是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包括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只要物种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而且在外貌特征上相似,它们就属于同一生活型。

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按植物的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
①高位芽植物(Ph)。

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

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

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
②地上芽植物(Ch)。

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
③地面芽植物(HK)。

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

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
④隐芽植物(K)。

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

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

植物生活型图解
2.生活型谱(life form spectrum):
•生长在同一地区的所有植物中各生活型的数量比例(百分数)就是该地区的植物生活型谱(life form spectrum)。

•生活型谱不但反映当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而且反映该地区气候特点。

温暖潮湿地带高位芽植物丰富,干燥寒冷地带一年生植物居多。

有相近植物生活型谱的地区,气候类型也相近。

•生活型谱可反映植物环境的气候特征,是群落对外界环境最综合的反映指标。

因而可以通过不同植物群落生活型谱的比较,得出不同群落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洞察控制群落的重要气候特征。

•在研究群落演替过程时,结合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生活型谱分析在阐明群落的演替动态、环境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和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气候-植被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Raunkiaer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归纳得出4种植物气候(phytoclimate):①潮湿地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②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包括温带针叶林、落叶林与某些草原);③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一年生植物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④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

三、实验器材
记录本、笔
四、实验步骤
调查校园中的某一块区域,记录至少50种植物,列出植物名(包括拉丁名),并编制该区域的植物生活型谱。

选取区域及分工(图中标明):
刘洋吕赞苏志国马华峥
孙佳孟
徐艺菲齐珂心
王若仪
蔡正琦
五、实验结果
植物中文名,学名以及图片(*表示图片来自网络)山莴苣 Lagedium sibiricum
夏至草 Lagopsis supina
狼尾草 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燕麦草 Arrhenatherum elatius(原变种)
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Hance
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s
蓟 Cirsium japonicum
香附子(原变种)Cyperus rotundus
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龙爪槐 Sophora japonica Linn. var. japonica f. pendula Hort.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小叶黄杨 Buxus sinica(原变种)
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楝 Melia azedarach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紫玉兰 Magnolia liliflora
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毛丁香 Syringa tomentella
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原变种)
庐山梣(小蜡树)Fraxinus mariesii
鸡爪槭Acer palmatum
海棠花 Malus spectabilis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石楠(原变种)Photinia serrulata
皱皮木瓜(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金银忍冬(原变种)Lonicera maackii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柳杉 Cryptomeria fortunei 柿Diospyros kaki
雪松Cedrus deodara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云杉Picea asperata
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日本小檗(红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三球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
毛白杨(原变种) Populus tomentosa *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樱花 Prunus serrulata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斑地锦 Euphorbia maculate
泥胡菜 Hemistepta lyrata 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马齿苋 Portulaca oleracea
大花马齿苋 Portulaca grandiflora
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
鹅肠菜(牛繁缕)Myosoton aquaticum
六、结果分析
由数据可见,一年生的植物较多,反映了济南由于偏向内陆而导致的冬天寒冷的气候,而高位芽植物较多,可能是由于人工移植的原因导致,因此中心校区的植物生活型谱并不能
客观地反映济南当地的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