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实验报告实验二资料

合集下载

数字通信实验报告2

数字通信实验报告2

分别对应的 y 区间为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0,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1
0.8
1
-1 -1
-0.8
-0.6
-0.4
-0.2
0 x
0.2
0.4
0.6
0.8
1
3.设输入信号为 x(t)=AcSin2t,对 x(t)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 A 律 pcm 编码,经过传 输后,接收端进行 pcm 译码。 (1) 画出经过 pcm 编码、译码后的波形与未编码的波形。 (2) 设信道没有误码,画出不同幅度 Ac 情况下,pcm 译码后的量化信道比。 %show the pcm encode and decode clear all close all dt = 1/4096; t=0:dt:2; %vm1=-70:1:0; %输入的正弦信号幅度不同
数字通信实验 2 PCM 实验(4 学时)
实验例程:1 设低通信号想 x(t)=0.1cos(0.15 t)+1.5sin2.5 t+0.5cos4 t.
(1)画出该低通信号的波形; (2)画出抽样速率为 fs=4Hz 的抽样序列; (3)抽样序列恢复出原始信号
%低通抽样定理 clear all; close all; dt = 0.01; t = 0:dt:10; xt = 0.1*cos(0.15*pi*t)+1.5*sin(2.5*pi*t)+0.5*cos(4*pi*t); [f,xf] = T2F(t,xt); %抽样信号,抽样速率为 4Hz fs = 4; sdt = 1/fs; t1 = 0:sdt:10; st = 0.1*cos(0.15*pi*t1)+1.5*sin(2.5*pi*t1)+0.5*cos(4*pi*t1); [f1,sf] = T2F(t1,st); 5 %恢复原始信号 t2 = -50:dt:50; 0 gt = sinc(fs*t2); stt = sigexpand(st,sdt/dt); -5 0 1 xt_t = conv(stt,gt); figure(1) 5 subplot(311); plot(t,xt); title('原始信号'); 0 subplot(312); -5 plot(t1,st);title('抽样信号'); 0 1 subplot(313); 4 t3 = -50:dt:60+sdt-dt; 2 plot(t3,xt_t);title('抽样信号恢复'); 0 axis([0 10 -4 4])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通信原理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

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实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观察:(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2)用开关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 码特点。

3、用示波器观察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仍用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

(1)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HDB3单元的AMI-HDB3,将信源单元的K1、K2、K3每一位都置1,观察全1码对应的AMI码(开关K4置于左方AMI 端)波形和HDB3码(开关K4置于右方HDB3端)波形。

数字通信实验报告实验二分析

数字通信实验报告实验二分析

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课程的现状及对策作者:韦还和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2期[摘要]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是涉农高校农学类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可扩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强外文专业文献的阅读与写作以及国际交流的能力。

结合教学实践和相关研究,提出了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创新、课程考核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学生外语学习能力、强化专业外语师资力量、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高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业人才。

[关键词]农科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教学对策[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碳氮代谢解析水稻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生理机制”(31901448)[作者简介]韦还和(1990—),男,江苏大丰人,博士,扬州大学农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372-02 [收稿日期] 2020-01-17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农业国际合作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这也对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1]。

针对这一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内众多涉农高校相继开设了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这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农业科技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外文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的能力[2]。

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受限于农科类学生的英语基础、授课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多重因素,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课堂效果与教学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

一、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从近几年农科类学生大学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和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成绩来看,国内众多涉农高校的农科类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外语水平偏低,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完成一段英文语句的准确翻译以及正常的口语交流;此外,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部分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缺乏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学起来比较吃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运用专业英语写作和交流的能力较为缺乏[4],这也是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数字通信系统实训报告册

数字通信系统实训报告册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3. 学会使用数字通信系统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数字通信系统是将信息源产生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通过调制、传输、解调等过程,实现远距离、高速率的传输。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调制: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形式。

2. 传输:通过信道将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3. 解调:将接收到的信号恢复成原始信息信号。

4. 信道编码与解码: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三、实验内容1. 数字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实验内容:搭建数字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观察各模块的连接方式,分析各模块的功能。

2. 调制与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数字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内容:采用QAM调制方式,进行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观察调制与解调过程。

3. 信道编码与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信道编码与解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内容:采用卷积编码与Viterbi解码方式,进行信道编码与解码实验,观察编码与解码过程。

4. 数字通信系统综合实验(1)实验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搭建完整的数字通信系统,实现信息的传输。

(2)实验内容:搭建数字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调制、传输、解调等过程,实现信息的传输。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检查各设备是否正常。

2. 搭建数字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连接各模块。

3. 进行调制与解调实验,观察调制与解调过程。

4. 进行信道编码与解码实验,观察编码与解码过程。

5. 进行数字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实现信息的传输。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字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了各模块的功能。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数据通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3.了解常用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

二、实验器材1.一台个人电脑;2.路由器;3.交换机;4.网线。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实验在实验室里,搭建一个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将一台个人电脑连接到路由器上,并连接到互联网。

再连接一个交换机,将多台电脑连接到该交换机上。

通过该拓扑结构,实现多台电脑之间的数据通信和与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交换。

2.数据通信实验在搭建好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下,通过两台电脑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实验。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连通性,并观察网络延迟和丢包情况。

3.网络协议实验通过 Wireshark 软件,抓包分析网络数据通信过程中所使用的网络协议。

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如 TCP/IP、HTTP、FTP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四、实验步骤1.搭建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实验要求,将个人电脑连接到路由器上,并通过交换机将多台电脑连接到该交换机上。

2.进行数据通信实验在两台电脑上分别打开命令行窗口,使用ping命令进行相互通信测试。

观察通信情况,记录网络延迟和丢包情况。

3.进行网络协议实验在两台电脑上安装 Wireshark 软件,并打开抓包分析功能。

进行数据通信测试,并观察抓包结果。

分析抓包结果,了解所使用的网络协议和其工作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成功,多台电脑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并与互联网连接良好。

2.数据通信实验结果良好,延迟较低,丢包率较低。

3. 使用 Wireshark 软件抓包分析结果显示,数据通信过程中使用了TCP/IP、HTTP等协议,并且这些协议都能够正常工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我掌握了数据通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了解了常用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

通过实验,我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了数据通信实验和网络协议实验。

数字通信实验报告

数字通信实验报告

月儿的教案月儿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和书写“月儿”的字母和拼音。

2.能听懂并能用图片和简单的语言描述月儿。

3.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月儿”的相关词汇。

4.通过月儿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月亮和夜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月儿的图片、月亮的图片、夜晚的图片。

2.录音机、磁带、CD。

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1.师生互动:老师拿着月儿的图片,引导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月儿)2.播放月儿的歌曲:让学生先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然后,再播放一次,让学生一起跟着唱。

Step 2:听力训练1.听录音:播放月儿的描述音频,让学生仔细听,并根据描述内容猜猜月儿是什么样子的。

2.对话练习:给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模仿对话,询问月儿的问题并回答。

A:月儿在哪里?B:月儿在天上。

A:月儿是什么形状的?B:月儿是圆的。

A:夜晚月儿是什么颜色的?B:夜晚月儿是白色的。

Step 3:拓展训练1.看图片:再次播放月儿的描述音频,并给学生展示月亮的图片和夜晚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描述内容选择正确的图片。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月儿的特点和作用,并表演出来。

Step 4:造句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用月儿的相关词汇造句。

月儿在天上,亮晶晶。

月儿是圆的,像个盘子。

夜晚月儿很亮,伴我入眠。

2.学生自由造句练习。

Step 5:巩固与评价1.结合日常生活:出示月亮的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月亮的场景和时间。

2.评价:给学生几个简单的问题,测试学生对月儿的理解和学习情况。

四、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步骤,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书写“月儿”的字母和拼音,能够理解和运用“月儿”的相关词汇,能够听懂和描述月儿,并能够培养学生对月亮和夜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次教学活动设置了多种教学手段,有趣味性、巩固性和拓展性。

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字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二

数字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二

数字通信实验报告实验二一、实验目的本次数字通信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性能指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增强对数字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1、数字信号的产生与传输数字信号是由离散的数值表示的信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特定的编码方式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传输信道进行传输。

2、信道编码与纠错为了提高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采用了信道编码技术,如卷积码、循环冗余校验(CRC)等,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

3、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的数字信号。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1、实验设备数字通信实验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2、实验环境在实验室中,提供了稳定的电源和良好的电磁屏蔽环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步骤1、数字信号产生与编码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通过实验箱中的编码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如 NRZ 编码、曼彻斯特编码等。

2、信道传输与干扰模拟将编码后的数字信号输入到传输信道模块,设置不同的信道参数,如信道衰减、噪声等,模拟实际传输环境中的干扰。

3、调制与解调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如 PSK 调制,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上。

在接收端,使用相应的解调模块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的数字信号。

4、性能分析与评估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和解调前后的信号波形,对比分析其变化。

通过计算误码率、信噪比等性能指标,评估数字通信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数字信号编码结果观察不同编码方式下的数字信号波形,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

例如,NRZ 编码简单但不具备自同步能力,曼彻斯特编码具有良好的自同步特性但编码效率较低。

2、信道传输对信号的影响在不同的信道衰减和噪声条件下,接收信号的幅度和波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通信原理实验2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2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2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调制解调的仿真过程 掌握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误码率仿真分析方法二、实验原理数字频带信号通常也称为数字调制信号,其信号频谱通常是带通型的,适合于在带通型信道中传输。

数字调制是将基带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带通型信道传输的一种信号处理方式,正如模拟通信一样,可以通过对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来适应信道特性,也可以采用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1.调制过程 1)2ASK如果将二进制码元“0”对应信号0,“1”对应信号tf A c π2cos ,则2ASK 信号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cos2T n s c n s t a g t nT A f tπ⎧⎫=-⎨⎬⎩⎭∑{}1,0∈n a ,()⎩⎨⎧≤≤=其他 0T t 01s t g 。

可以看到,上式是数字基带信号()()∑-=ns n nT t g a t m 经过DSB 调制后形成的信号。

其调制框图如图1所示:图1 2ASK 信号调制框图2ASK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为:()()()][42c m c m s f f P f f P A f P ++-=2)2FSK将二进制码元“0”对应载波t f A 12cos π,“1”对应载波t f A 22cos π,则形成2FSK 信号,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12cos 2cos 2T n s n n s n nns t a g t nT A f t a g t nT A f t πϕπθ=-++-+∑∑当=n a 时,对应的传输信号频率为1f ;当1=n a 时,对应的传输信号频率为2f 。

上式中,n ϕ、n θ是两个频率波的初相。

2FSK 也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如下:()()cos 22T c n s n s t A f t h a g t nT ππ∞=-∞⎛⎫=+- ⎪⎝⎭∑其中,{}1,1-+∈n a ,()2/21f f f c +=,()⎩⎨⎧≤≤=其他 0T t 01s t g ,12f f h -=为频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理工大学
数字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信息154 姓名:冯超
学号: 1049731503280 教师:吕锋
日期: 2016.03.26
实验二
一、实验项目
1、设定符号错误概率为10的负5次方,基于MATLAB仿真分析无记忆调制的最佳接收机性能。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在课堂上面学到的理论知识, 学习并理解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2、在实验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和公式进行理解,转化为相应的matlab程序语言,增强matlab编程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与理论依据
(1)最佳接收机
评估各种无记忆调制方法的错误概率
①二进制调制的错误概率设两个信号波形是)
(
)
(1t
g
t
s=和)
(
-
)
(2t
g
t
s=
(称为双极性信号)。

在给定发送的情况下,s1(t)的错误概率是r<0的概率,则
22
00
11
/2/2
(|)(|)exp[
x x
p e s p r s dr dr
dx dx
Q
-∞-∞

--
-∞
==
==
=
⎰⎰
可以倒推出,平均错误概率是:
12
11
(|)(|)
22
b
P P e s P e s Q
=+=
设两个信号波形是正交信号,则对应的平均错误概率是
b
P Q Q
==
②M元正交信号的错误概率
1
2
,1
212
k
M
b M
k
P
P P k
-
=≈>>
-
对于等能量的正交信号,最佳检测器选择能在接收信号向量r与M个可能发{}
m
s
送信号向量之间产生最大相关值的发送信号,即
如果假定发送信号为
,则接收信号向量为:
式中,
是零均值等方差的相互统计独立的高斯随机变量。

则可推出平均错误概率是:
当M 趋向于
时,为到达任意小的错误概率,所要求的最小多少呢?这个最小SNR
这个最小比特SNR 就称作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香农极限。

③ M 元双正交信号的错误概率
2
2
/2
/21/2
(]v x
M v
c v P e dx e dv

----=
④ 单纯信号的错误概率:单纯信号时M 个等相关的且互相关系数为
1/(1)mn M ρ=--的信号的集合。

在M 维空间中,这些信号作为正交信号,其相邻的信号之间具有同样的最小间隔,它们达到相互间隔所要求的发送能量为
M M s /1)(-ς,该能量比正交信号所要求的能量小,为其M M /1)(-倍。

⑤ M 元二进制编码信号的错误概率,如果)
(m in d e 是M 个信号波形的最小欧
式距离,则符号错误概率的上边界时
()2
min 0
()(1)(1)2exp[]4e k
m b
d P M P M Q N <-=-<-
M 元PAM 的错误概率:
2(1)M M P Q M -=
式中, 是平均比特能量, 是平均比特SNR
1s i n 201()2
n N σ=12,1212
k M
b M k P P P k -=≈>>-∞0ln 20.693( 1.6)
b dB N ζ>=-av av b P T ζ=0
/bav
N
ζ123]M r n n n n =+⋅⋅⋅
四、实验过程
①几种调制方法的比较
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多种调制方法错误概率与比特之间的关系,并且计算出相关的带宽效率,可绘制出如图的,当符号错误概率为5-
10时几种调制方法之间的关系图。

%正交信号相干检测部分分析
x1=[6 6.5 7 8.2];
y1=[3/16 5/16 0.5 3/4];
figure;
subplot(1,2,1);
plot(x1,y1,'-*','LineWidth',1.5);
axis([5 9 0.1 1]);
title('正交信号相干检测');
xlabel('比特SNR');
ylabel('R/W(b/sHz)');
%QAM信号分析
x2=[ 9 9.5 14 18.5];
y2=[ 1 2 4 6];
subplot(1,2,2);
plot(x2,y2,'-+');
title('QAM,PSK,PAM信号相干检测');
xlabel('比特SNR');
ylabel('R/W(b/sHz)');
hold on;
%PSK信号分析
x3=[9 9.5 12.6 17 ];
y3=[1 2 3 4 ];
plot(x3,y3,'-^');
x4=[10 12 16.5];
y4=[1 2 3];
plot(x4,y4,'-*');%AWGN信号分析
x5=[1.6 2.2 5 9 15 20];
y5=[0.1 1 3.5 5.6 9.1 10];
plot(x5,y5);
56
789
正交信号相干检测
比特SNR
R /W (b /s H z )
比特SNR
R /W (b /s H z )
2
4
68
101214161820
01234567
8910QAM,PSK,PAM 信号相干检测
比特SNR
R /W (b /s H z )
1、 实验结果及分析
等效低通信号脉冲g(t)的带宽效率,假定脉冲g(t)的持续时间是T ,带宽近似等于T 的倒数。

1)PSK:带宽效率为 :
2)PAM:因为传输它的带宽效率高的方法是单边带,则带宽效率为 :
3)QAM:它有两个正交载波,每一个载波具有一个PAM信号,但QAM信号必须经由双边带传输,所以当以带通信号带宽为基准时,带宽效率与PAM相同。

2、实验结论
对无记忆调制方法的紧凑且有意义的比较是根据在要求达到给定的错误概率的情况下,归一化数据速率R/W(单位为(b/s)/Hz)与比特SNR的关系曲线。

如果将二进制双极性信号与二进制正交信号的错误概率进行比较,要达到同样的错误概率,正交信号的能量需增加一倍。

在上面关于接收机的仿真中,可以看到,在PAM,QAM和PSK情况下,增加M导致较高的比特率-带宽比值。

然而,达到了较高数据速率的代价是增加比特SNR。

因此,这些调制方法适合于带宽受限的通信信道,这时希望R/W>1且要求有足够的SNR支持M的增加。

相反地,M元正交信号的R/W<=1。

当M增加时,由于所需信道带宽增加,故R/W减少。

然而,当M增加时,要达到给定错误概率(5
P),所需的比特
10-
=
M
SNR减少。

因此,M元正交信号适合于功率受限的信道,该信道具有充分大的带宽容纳大量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SNR>0.693(-1.6dB),当∞
M时,可以

得到尽可能小的错误概率。

该信噪比条件是在如下极限情况下可靠传输所需要的最小SNR:信道带宽∞
R。

W
W且相应的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