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案例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案例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案例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研究被广泛应用。
通过几个月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研究是通过英语研究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模式则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研究表明,小组活动可以减轻研究者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研究积极性;小组活动更能使活动参与者产生大量有利于语言得的交互修正,小组信息轮换型使大部分参与者,包括平时沉默或害羞的学生都积极活跃地参与。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使得一些老师既喜欢又讨厌。
尽管许多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了详尽的教学任务,但活动往往在课堂中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以下是一个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案例:教学内容:陕旅版小学四年级Unit 6【what subjects do they have this morning?】课堂片段:学生在学完本课的单词Chinese。
English。
Maths。
PE等单词后,老师让学生用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去采访其他同学,被采访的同学则用“I like……”回答。
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预环节中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也能够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教师应该注重调控,让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领头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内的研究活动。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小组合作研究在交流研讨中的作用小组合作研究在交流研讨环节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英语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分析

英语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本学期的英语组研究的小课题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本课教学内容是新标准英语第八册Module5Unit1 We're having a party.结合研究课题和区教研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教学精神。
本课交流的话题是Party上正在做的活动。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大意,正确运用动词形式描述party?上人们的活动。
教学目标的达成较好。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取得了预想中的效果。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上有些出入,原本想以出示漂亮的气球引起学生的惊讶之情,从而引出“surprise”这个单词,但学生反映不强烈,没有造成预想中的情境,后来由于将无序的气球排成有序的单词,花费了没有设计在内的时间。
虽然学生经过反复地操练单词拼读,使课堂上没有出现冷场,但在这一环节上的教学氛围我仍然不是很满意。
所以这一环节的设计仍可值得斟酌。
教学困惑: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中,四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将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环节执行得很流畅了。
但这一环节仍然大大地占用了课堂的学习时间。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有效地学习活动,各种能力的孩子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恰好符合区阅读教学的精读环节,但如果再加上区里的教学环节中的一课一训练,那么学生朗读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
而市里的指导精神是多读多感受。
舍谁留谁?成了我教学中的一大困惑。
像我们这样英语学习两级分化极其严重的学校中,教师资源有限,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要比师生互动的解决问题要来得有效;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是放手给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虽然也要花费精力去指导学生,但比起师生互动来说要花费更多的教学时间。
这就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多相冲突。
如果真得做到一课一得,那我们将会面对教学环节不完整的窘境。
何去何从。
从教了这么多年的我,压力重重,困惑不已呀。
总之,在实施这半个多学期的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我从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试题的解答效果中,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及运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及运用设计目标:1. 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2. 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激发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设计内容:1.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名较为英语熟练的学生。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在课堂上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2. 激发兴趣的引导:在选择小组成员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英语的兴趣进行自由选择,确保每个学生都加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小组中。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英语游戏或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 组内合作任务:每个小组的任务是根据老师布置的题目或者话题,进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
具体的任务可以包括:- 听说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简短的英语对话或者故事,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和演练。
通过模拟真实情景,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 信息交流: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英语交流的方式进行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并表达个人观点。
- 小组游戏:老师可以准备一些英语游戏,如口语猜谜、英语唱歌等,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后,可以进行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用英语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
通过展示,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5. 合作评价:每个小组在展示后,可以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小组的表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交流的效果等。
通过合作评价,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运用步骤:1. 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确保小组成员的平均水平。
可以参考学生的英语成绩、平时表现、兴趣等进行分组。
2. 引导:老师对合作学习的目的和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 分配任务:根据课堂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适当的任务给每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During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es。
group n learning is often the most XXX。
carrying out "group n learning" XXX'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bilities。
XXX abilities。
and promoting their self-learning abilities。
which XXX.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early states: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curriculum is a process in which students XXX."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ode advocated by the English curriculum is to guide students through n。
experience。
practice。
n。
XXX the goal of the task and XXX group activities XXX activities。
make them more motivated to learn。
and enable them to produce a large amount of XXX group n n type makes most participants。
including students who are usually XXX。
actively participate.Howev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及运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及运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参与度。
下面是一种设计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例子。
设计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步骤:步骤一: 预热 (Warm-up)在课堂开始前,通过播放一段英文歌曲或者表演一个小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英文问答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步骤二: 知识讲解 (Knowledge presentation)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新课的主要内容,例如介绍一些新的英语单词、词组和句型。
此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指派一个组长,负责记录新的学习内容。
步骤三: 合作学习活动 (Coope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为了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任务,例如:1. 听力任务: 老师播放一段英文对话,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相关的听力练习,然后小组之间进行对比和讨论答案。
2. 口语任务: 老师给出一个主题或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且互相提问和回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语言游戏: 老师设计一些语言游戏,例如卡片配对、词汇接龙等,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游戏,同时练习英语。
步骤四: 小结和反思 (Summary and reflection)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且与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同时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
运用建议:1.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灵活使用,不要每节课都进行小组活动。
根据具体的课堂内容和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是否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2. 在组建小组时,可以参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来组合小组。
将能力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
小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校英语教师开展了以下教育教学实践。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今后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创设英语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我校英语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成英语角,悬挂英语海报、标语,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2)课堂用语:教师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
(3)课外活动:开展英语角、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如:猜单词、找不同、拼图等。
(2)情景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
如:购物、问路、看病等。
(3)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
如:制作海报、编写剧本等。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采取以下措施:(1)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制定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案例效果通过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我校英语学科取得了以下成果:1. 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明显增强。
2. 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英语成绩稳步提高。
3.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拓宽了国际视野。
五、案例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较为丰富的组织形式,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
这种教学理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自我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一部分责任,以保证全班学生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之间将更加团结互助,从而形成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1.合理分组分组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分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形成差异且具有互补性。
通常来说,小组的人数在4—6人之间比较合适。
分组之后,教师还要考虑组内的角色分配和组间的角色轮换问题。
一般而言,组长应该由组内成员选举产生,而组内成员的角色也可以定期轮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2.明确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的设计和布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并给出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与任务说明,避免学生“无从下手”或“偏离主题”。
一般来说,教师布置的任务应当尽量新颖而有趣味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同时,任务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
难度太低不利于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难度太高则容易使他们产生挫败感而丧失信心。
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既有挑战性又具有开放性的任务。
3.积极互动互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和标志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创设友好、平等、宽松的互动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使他们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积极互动、共享快乐、共担责任。
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兴趣激发的小组合作模式

小学英语课堂:兴趣激发的小组合作模式一、前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通过创新的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步骤、课堂实施策略和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步骤1.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在4-6人左右。
2.制定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习任务,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补充。
5.评价与反馈: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三、课堂实施策略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注重互动:教师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激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激励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师角色1.组织者: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时间,确保小组合作模式的顺利实施。
2.引导者: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难题。
3.评估者:教师作为评估者,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4.参与者:教师作为参与者,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展示,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小学英语教材中“Animals”单元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
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作为讨论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叙事
全建华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有喜有忧,收获颇多。
在本学期中,我继续使用我最常用的课堂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因为《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诸多限制,使部分老师“又爱又恨”,尽管不少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了详尽的教学任务,但活动往往在课堂中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一、案例呈现
案例一:
教学容:PEP小学四年级下册Unit4A Let’s learn《At the farm》课堂片段:在学完本课的单词tomato,potato,green
beans,carrot,horse,cow,sheep,hen后,我让学生用句型“What are these?”去采访其他同学,被采访的同学则用“They are …”回答,完成书上的表格。
我一声令下,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学生拿着书本穿梭于教室的各个角落。
我巡视教室,尽管大部分同学都能用所学句子回答,但是我还是听到了几个不想听到的声音:“这些是什么?”“他们是……。
”看得出,学生很积极,因为我听到的声音比平时小
组对话可要高出好几十分贝,最后我用了三个“stop!”和两分钟时间才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案例二:
教学容:PEP小学四年级下册Unit5B Let’s talk《My clothes》课堂片段:像往常一样,在呈现完新知之后,我让学生四人一组,创设情景,编演对话。
正当同学们在认真进行对话时,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指着组的另一位小男孩小C大声说:“老师,他不会!我们不想跟他一组。
”明显她显得很不开心,因为小组对话要参加全班比赛的,一个人的不会肯定会影响整组的得分。
小女孩的大嗓音,让班上的其他同学都听见了,现时被冷落的那个小男孩低下了头……看样子,小组的合作进行不下去了,怎么办?
我慢慢地走过去,正在想怎么解决的时候,眼睛不由得停在了他们桌上的食物图片上,pants,hat,dress……一个个做得像极了,一看就知道是花了心思做的。
“做得真好!”我拿起来欣赏,“是谁做的?”“他!”组的三名同学一起指着小C说,小C又一次低下了头,这次是高兴的害羞。
“看,小C为我们组做了多大的贡献啊,他的食物卡片做得这么好,这么好的卡片拿出来,为我们组可加了不少分呢。
我们可不能因为他的不会就排除他,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让我们组等下在班级里拿好成绩?”三位同学向小C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并表示要教他不会的句子,小组又恢复了团结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纪律的调控和学生能力的分配。
在小组活动中,表现欲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会很快地组合在一起,积极进行语言对话、交流,而那些性格比较向,基础不好的学生常常处于非常尴尬,甚至失落的处境。
长此以往,导致这些学生在小组互动环节中受到冷落,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案例一中的我,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课堂俨然成了菜市场。
三年级的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好,教师的一声令下,对他们来说异常兴奋,如同下课了一般。
其次,为了尽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甚至用普通话来进行采访。
其实在课堂上,我应该采用四人小组的合作方式,这样既利于课堂的调控,又节省时间。
至于全班性的采访,则可以留到课后。
因为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够,课堂上会显得异常兴奋。
案例二中,自我认为处理得还合适,针对那些性格比较向、英语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小组也应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小组的优秀成员能做到对伙伴提供帮助。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小组成员合理化。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成员个人的学习。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获得、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现象。
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心理效应,在缺乏明确的个人
责任时,小组就会变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
所以在布置组员活动中,教师应严格加强指导,使学生们清楚组成员会有明确的分工,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和角色。
如小组讨论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小组岗位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譬如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变化小组长,每次均由组长主持活动、明确分工,然后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这对“代言人”来说,他能获得伙伴们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得好些,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
另外,因小组的不断变动,“代言人”也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互动小组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果断采取措施,及时调整和重新组合。
小组学习互动的人员不宜过多,根据不同的容和任务,划分小组的人数,一般以2—6人为佳,人数过多,其组成员减少了充分运用实践的机会,互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二)体现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
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
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
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助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达到最终目的,使学生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坚持科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认清自我,更上一层楼。
《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族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
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
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研究表明,小组活动能减轻学习者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小组活动更能使活动参与者产生大量有利于语言习得的交互修正,小组信息轮换型使
大部分参与者,包括平时沉默或害羞的学生都积极活跃地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