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论

合集下载

第1部分 电气工程专业概论

第1部分 电气工程专业概论

第1部分 绪 论
图1-7 多电飞机系统的电气设备构成
第1部分 绪 论
图1-8 电驱动战车电气装备
第1部分 绪 论
3.机电系统中的电气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机 电系统机械设计技术、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伺服 系统设计技术和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是在新技 术浪潮中,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 并与机械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
要包含三个领域:电工理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路理论(含电网络理论)、电磁理论;电工制造—
—电机与电器、绝缘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
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运行)、高电压技术、
电力传动。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能截然分 开。
第1部分 绪 论
2.电气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其他专业普遍需要电气工程知识,例如建筑工
适应能力强的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科技和 管理方面的栋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系早已 突破了传统的学科范围,在电气工程的基础上,扩 展到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信 息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等新科技领域,开拓了许多 新的研究方向。
第1部分 绪 论
(6) 1933年北洋大学(天津大学)设立电机工程系, 现已发展成为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院 现设 2个系、5个中心、2个研究所。学院2个一级学 科电气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机工程系,现已发展成电气工程学院。从中央大
学、南京工学院到今天的东南大学都一直设有电
气工程相关学科和专业。曾经有大批国内外学术
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在这里工作,如吴玉麟、陈
章、吴大榕、程式、杨简初、严一士、闵华、周
鹗、陈珩等。
第1部分 绪 论
(5) 1932年清华大学设立电机系,现为电机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子技术与电路、控制理论、自动化技术等多个领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应用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人才,他们在电力、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和综合技术实践能力。

1.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电气工程的核心领域之一、它研究电能的传输、分配和利用,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方面。

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是电气工程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2.电机与电器:电机与电器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

它研究电力传动与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电机、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

学生需要掌握电机和电器的原理、结构、选型、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3.电子技术与电路:电子技术是现代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电子元器件、电子器件及其应用,包括电子电路设计、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通信电路等。

学生需要具备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4.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自动化技术的基础,它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以及设计控制器以实现所需性能的方法。

学生需要具备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

5.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物理系统、生产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自动化。

学生需要学习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机界面技术、工业网络技术等自动化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在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子技术与电路、控制理论、自动化技术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

他们可以在电力、电子、通信、计算机、制造业、交通运输等不同行业和部门就业。

为了培养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通常会设置电气工程实验室和自动化实验室,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进行实验设计、软硬件开发和系统调试。

电气工程专业概论

电气工程专业概论

电气工程专业概论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

本专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

据估计,随着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在这一专业领域将出现很大缺口,那时很可能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Abstract: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are reaching all walks of life to a single switch design, large space flight research, has its shadow. The profession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to engage with the system operation, automatic control,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s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other fields of work, is the caliber talents in "compound" High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he high level of talent on the field of high demand. It is estimated that, with the entry of large foreign companies in this specialized field will be big gaps are likely to occur when personnel shortage.关键字:专业重要性教育发展影响因素就业一、电气工程的定义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论学习总结材料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论学习总结材料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论学习总结材料一、概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分支,涵盖了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深入学习该专业概论,我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从最初的电气理论基础,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电气工程不断与时俱进,推动了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本学习总结材料旨在梳理专业知识,分析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掌握电气工程的核心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专业发展历程的回顾,能够深刻理解电气工程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性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工业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如工业自动化控制、智能制造系统、机器人操作等,这些都离不开电气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撑。

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能够为个人在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电气工程对于能源管理和电力系统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电力作为最主要的能源供应方式,其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至关重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内容涵盖了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智能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与控制等,这对于解决当前能源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智能化技术的基础学科,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知识和技能,意味着能够参与到智能化建设中来,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于适应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趋势,提高个人竞争力,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知识和技能将成为未来个人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电气工程概论

电气工程概论

1998年国家(guójiā)颁布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
•电机电器(diànqì)及其 控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 自的工科引导性专业目录中,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 化专业中的部分合并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3 第四页,共38页。
1.2 电气(diànqì)科学与工程的发 展简史
7 第八页,共38页。
时间 公元前七世纪 公元前一世纪 1600年
1660年 1745年
典型事件
人物/国家
发现磁石与磁现象 中国、希腊
静电吸引
王充(叙述),中国
《论磁石》论述磁 吉尔伯特,英国 现象
发明摩擦起电机 奥托·冯·库克,德国
发明莱顿瓶
荷兰莱顿大学,克里斯特与 莫什布鲁克
目前,我国的电气(diànqì)工程及其自动 化专业不包括通信。
5
第六页,共38页。
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分类
电磁学与电路理论
电机电器学
电力(diànlì)系统
电工材料学
高电压与绝缘
电力(diànlì)电子学
脉冲功率技术
放电理论与放电等离子体
超导电工学
生物电磁学
电磁兼容
新能源与新发电技术
6
第七页,共38页。
36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第三十八页,共38页。
网络化
电力网络 信息通信网络 工业控制网络 SCADA/EMS DMS/DSM/GIS
……
25
线控汽车
26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全电旅游船电气设备布置(bùzhì)
27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多电飞机电气设备布置

电气工程学专业导论小论文

电气工程学专业导论小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总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弱强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

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宙飞船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

本专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

据估计,随着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在这一专业领域将出现很大缺口,那是很可能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该专业的特点是学生将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训练。

主要学习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监测与仪表、计算机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学生会受到良好的工程试验基础训练,还有大量上机实习等实际锻炼的机会。

学生将在控制欲生产自动化、自动控制与自动化软件应用方面获得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关于课程方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方面的主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体育、军事、英语以及一些人文、社科等公共选修课;在专业素质方面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企业管理、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基础科学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概论、电路、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学电子技术、电机学、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科学和信号与系统、电子电力技术、电气工程基础、专业方向选修课等工程技术以及课程实验、金工实习、电工实训、课程设计、生产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概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概论

被控制象
被控制对象(Controlled Object)是控制系统的工作 对象。控制就是控制器对被控制对象施加一种控制作 用,以达到人们所预期的目标。如一个温度需要加以 控制的房间就是一个被控制对象,温度控制器根据实 际室温与设定的室温之间的差,产生控制作用,增大 或减小制冷量,使房间的温度达到所期望的室温。
自动化的定义
所谓自动化(Automation)就是通过由各类 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自动机构等技术装 置所组成的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完成过去 依靠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才能完成的各 种信息处理、管理决策、产品设计、生产加工 、质量控制等各项预定目标,从而减轻人的劳 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为使被控制量达到预定目标所要改变的参量称为操 作量(Manipulated Variable)。被控制量不同,所采 用的操作量也不同,如通过加热或制冷来控制温度,
通过加湿或干燥来控制房间的湿度等。在前述蒸汽
机离心式调速器的例子中,蒸汽机是被控制对象, 蒸汽机的转速是被控制量,蒸汽量是操作量。
传感器(Sensor)是技术过程和生物过程的控制系统 获得反馈信号所必不可少的。 如果把人体看成一个被
控制对象的话,控制人体去从事一切有目的活动的是 许多复杂的控制系统,而人的眼睛、耳朵、鼻子、皮 肤等就是传感器。
技术过程使用的传感器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 量转换成易于处理和使用的弱电信号,如热电偶将温 度转换成毫伏,压电晶体将压力转换成微弱电信号等。
常用的被检测量
热工量: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 机械量:长度、厚度、位置、速度、加速 度、角度、
被控制对象
由于实际被控制对象的复杂性,如:非线性、时变性、 分布参数、系统内部相互耦合等,以及各种干扰的存 在,获得各种不同被控制对象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件 复杂而繁重的任务,是控制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第一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601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本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某专业方向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究开发、经济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一)知识结构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基础;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4、了解国家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能力结构1、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2、获得良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4、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素质结构1、品格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2、科学与文化素质:了解人类文明史和科学发展史,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历史和3、心理素质:具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控制心理的能力,具有科学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奋发的精神等;4、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和乐于锻炼的行为习惯、运动机能素质与抗疾病素质;5、工程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程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作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技术科学----电子学、电工学、机械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等。

社会科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等。

1技术: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改变或控制其环境的手段和行动;2工程:应用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最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专门技术;3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些部分组成;4信息:符号、信号或消息所包含的内容;5控制:通过信息的采集和加工而施加到系统的作用;6管理: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达到一定目标而对社会或其组成部分施加的一种控制1.1.2 电气工程学科及其涵盖的内容一:1电气工程是工学下属的一级学科2电气工程学科形成于第二次技术革命1870;3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

4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应用有关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工程技术的综合。

这包括电磁形式的能量、信息的产生、传输、控制、处理、测量及其相关的系统运行,设备制造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电气工程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技术ΔS 三:电气工程学科的特点覆盖面广,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工程实践成功,应用领域宽广1.1.3 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①信息技术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特别大的支配性影响。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新更先进的工具基础。

②电气工程与物理科学间的紧密联系与交叉仍然是今后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关键,并且将拓宽到生物系统、光子学、微机电系统等领域。

21世纪中的某些最重要的新装置、新系统和新技术将来自这些领域。

1.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建设、系统调度运行维护、自动控制及保护、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符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是按国家教育部工程类引导性专业目录设置的宽口径专业,主要特色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结合、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子技术相结合、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各行业需要的强弱电兼顾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学生主要掌握电工理论、电子学、控制理论、电气工程基础、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人文社会和经济管理知识。

要求学生具备电气工程技术分析、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1.5.2 对学习影响的一些因素①智力因素②学习的目的性学习方法环境因素经济条件1.5.3 学习方法①确立目标、激发动机②调控心理、优化心境③科学用脑、提高效率④及时复习、增强记忆⑤科学运筹、巧用时间2 电磁学理论的建立与通信技术的进步自从牛顿奠定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

——爱因斯坦历史:英国:1600年,吉尔伯特发现天然磁石摩擦铁棒,能使铁棒磁化;德国:1663年,物理学家盖利克研制出摩擦起电的简单机器。

英国:1729年,学者格雷发现电可以沿金属导线传输。

法国:1733年,化学家杜菲发现电有两种:“玻璃电”和“琥珀电(松香电)”。

后来总结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规律。

荷兰:1745年,莱顿大学马森布罗克教授研制出贮电瓶—莱顿瓶。

美国:1747年,富兰克林提出具有两种带电状态的单一流体来描述电流。

后来发明了避雷针;提出电荷守恒。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 1736-1806) 的研究为电和磁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他是磁和电的研究先驱者,制定了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是电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定量规律,它使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库仑是18世纪一位学识渊博的法国物理学家,也是当时欧洲最好的工程师之一。

他善于设计精巧的实验,进而取得精确数据,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揭示运动的基本法则。

1780年,加法尼,意大利生理学家和内科医生。

他从动物组织对电流的反应开始研究化学作用而不是静电产生的电流。

这种动物组织与两种不同金属接触所产生的反应现在称为“电疗”。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电容器(condenser);1800年发明了第一块电池。

2.2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1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

❖电流的磁效应研究结果:在通电导线的周围,发生一种“电流冲击”。

磁性物质或磁性粒子受到这些冲击时,阻碍它穿过,于是就被带动,发生了偏转;“电流冲击”是沿着以导线为轴线的螺旋线方向传播的。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了两个载流导体相互作用力的规律:电流方向相同的两条平行载流导线互相吸引;电流方向相反的两条平行载流导线互相排斥。

还对两个线圈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详细分析。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他在法国数学家傅里叶的热传导理论的启发下进行电学研究。

傅里叶用数学方法建立了热传导定律。

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类似,猜想导线中两点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两点间的某种推动力之差。

欧姆称这种力为电张力。

这实际上是电压。

❖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高斯。

1832年,他改进和推广了库仑定律的公式,并且提出了测量磁强度的实验方法。

他和韦伯合作,建立了电磁学中的高斯单位制;发明了电磁铁电报机;绘制出世界第一张地球磁场图。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亨利、楞次对电磁感应的研究❖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赫兹发现电磁波3 电工技术与理论的发展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下半叶)基础:牛顿力学;主要标志:蒸汽机应用:机器制造、采矿、铁路、冶金、纺织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下半叶)基础:电磁学原理、电路原理、化工原理,力学等;主要标志:电力、钢铁、化工;汽车、飞机、通讯应用:电气工程、电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化工、钢铁等领域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基础:电子技术、信息理论、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主要标志:原子能利用、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应用:电气工程、电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化工等领域。

3.1.2 电工技术的初期发展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的发现,引起了一场技术发明。

1866年,德国物理学家西门子发明了励磁电机,并预见:电力技术很有发展前途,它将会开创一个新1879年10月,美国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发明了电灯。

1882年,爱迪生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较正规的发电厂,装有6台直流发电机,共900马力(1马力=0.735kW,),通过110V电缆供电,最大送电距离1.6km,供6200盏白炽灯照明用,完成了初步的电力工业技术体系。

1892年,爱迪生创立通用电气公司(GE)。

爱迪生象征着美国由穷变富的理想,爱迪生的一生,是美国从落后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从全盘照搬欧洲技术到建立美国自己的技术体系的时代。

18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转磁场原理,对交流电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发明家、工业家威斯汀豪(George Wistinghouse,1846~1914)生于纽约州的一个农业机械制造商家庭。

在龙宁学院学习后,参加南北战争的北军,在陆军和海军服役。

1865年发明旋转式蒸汽机而首次获专利。

1869年设立威斯汀豪空气制动器公司(西屋空气制动器公司),在匹兹堡建设工厂,生产铁路制动器和铁路信号装置,其产品畅销欧美。

美籍南斯拉夫电气工程师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188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电动机。

1888年发明的两相异步特斯拉电动机和交流电力传输系统。

美国采用60赫兹作为工业用电的标准频率与他有很大关系。

特斯拉出生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牧师家庭,具有难以置信的记忆力和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1888年他发明了两相异步特斯拉电动机和交流电力传输系统,他的多相交流发电、输电、配电技术也被社会接受。

1890年发明高频发电机;1891年发明特斯拉线圈(变压器),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电视机和其它电子设备中;1893年发明了无线电信号传输系统。

特斯拉一生中拥有700多项专利。

1888年,俄国工程师德布罗夫斯基和德尔伏发明了三相交流制。

次年,三相交流电由试验到应用取得成功。

不久三相发电机与电动机相继问世,这就为三相交流电在世界上的普遍应用奠定了基础。

1891年,在德国劳芬电厂安装了世界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机,建成第一条三相交流送电线路。

三相交流电的出现克服了原来直流供电容量小,距离短的缺点,开创了远方供电,电力除照明外,用于电力拖动等各种用途的新局面。

3.2.1 电路理论的建立❖1778年,伏特就提出电容的概念,导体上储存电荷Q=CU。

❖1826年欧姆发表欧姆定律。

❖1831年法拉第发表电磁感应定律。

❖1832年亨利提出了表征线圈中自感应作用的自感系数L,即磁通Φ=Li。

❖俄国楞次提出:导体中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也遵守欧姆定律。

❖1845年,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 1824-1887) 提出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发展了欧姆定律,奠定了电路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1853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William Thomson,1824~1907)采用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串联电路模型,分析了莱顿瓶的放电过程,并发表了“莱顿瓶的振荡放电”论文。

论文中通过分析后得出了放电过程中电流有反复振荡并逐渐衰减的结论,还计算出振荡频率与R、L、C参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建立了动态电路的分析基础。

❖1853年,亥尔姆霍兹提出电路中的等效发电机原理。

一个线性含有电源的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而言,可以简化为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电路来等效替代。

❖1855年汤姆逊发表了电缆传输理论论文,他采用电容、电阻构成的梯形电路,来构成长距离电缆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电报信号经过长距离传送所产生衰减、延迟、失真的原因。

❖德国出生的美籍电气工程师施泰因梅茨(C.P.Steinmetz, 1865—1923)对交流电路理论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正弦交流电路计算方法的一个重要进展,是由施泰因梅茨于1893年提出的分析交流电路的符号法(相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