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都文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大同市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张茜,文博助理馆员,就职于大同市古建筑保护研究院。
088 Vol.207
文物鉴定与鉴赏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修建筑的最初理念。以上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专业的大同市 古建筑保护员工较少。 2.3 大同市古建筑保护资金不足
想要寻找可以安抚心绪、修身养性的场所。大同市古建筑 具有的厚重文化内涵可以引导我们沉下心仔细思考,发掘 大同市古建筑的经济价值可以加快地区旅游经济产业的建 设,为地区民众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
2 当前大同市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大同市古建筑保护观念较弱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众对大同市古建筑的保护
和传统技术进行比较,当代科学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存 在传统技术不具备的诸多功能,其独有的技术特征可以全 面、精准、直接地帮助我们测试以及判断古建筑的相关数 据,帮助我们进行古建筑修复工作,为我们提供较大的方 便。如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式、三维激光扫描测试方式、 虚拟现实技术等,逐渐使用到大同市古建筑保护活动中,
关键词:大同市古建筑;保护;现状;对策
0 前言
大同市古建筑能流传至今,主要是因为其外形精美, 文化内涵丰富,是大同精神文化支柱的代表,同时还具有 较高的欣赏价值。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具备漫长发展历史 的大同市古建筑也遇到了阻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 也使得社会和很多人对于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出现了动摇和 遗忘。因此怎样才可以把大同市古建筑完好地传承给后代 呢?我们必须了解到大同市古建筑的关键性,对古建筑进 行全方位的保护,彰显建筑具有的影响力,为社会发展做 出更大的贡献。
090 Vol.207
1 大同市古建筑的内涵与追溯
不同行业都有值得我们探讨与学习的原则和观念,当 前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作用的是工匠精神,其主要体现在 个人的做事态度和工作严谨性上,另外也表现在对工作的 关注度和职业素养方面。该精神强调匠人对待工作的认真 执着,并充分激发创新理念。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山西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山西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1. 丰富的文化资源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平遥古城、云冈石窟、晋商大院等,这些文化资源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产业发展态势在政策支持下,山西的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影视传媒、出版发行、演出娱乐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3. 产业发展成果近年来,山西文化产业在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虽然山西文化产业在不断发展,但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比重较小。
2. 创新能力不足山西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3. 人才短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但目前山西文化产业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4. 市场化程度不高山西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四、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2. 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文化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3. 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参与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
4. 推动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5.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

恒 山
恒山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北岳恒山位于大 同市浑源县境内。山脉叠嶂拔峙,横亘于塞上, 大气磅礴,有“绝塞名山”之美誉,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游览胜地和道教重要发祥 地。 恒山风景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人文 景观、英才传说等等无不卓然成景,奇趣盎然, 景色独具魅力。左右对峙的东壁天峰岭和西壁 翠屏山,断崖绿带,岩层清晰,美如画卷;两 壁之间的金龙峡,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 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历来便为绝塞天险, 交通要冲。大字岭间的4棵迎客松,风格别致, 形状奇特,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 气势不凡;同时,山间的果老岭、姑嫂岩、飞 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又充满 了玄奇色彩,令人流连忘返。 恒山景区内的人文景观亦是星罗棋布,且 多有传说。北岳主庙恒宗大殿,其脚下为一座 崇高的山门。山门两侧有青龙、白虎二殿。入 山门,劈面103层台阶,举目仰望,大殿崔嵬, 气势宏大,不禁令人整襟恭行。此外,山上碧 霞宫、凌云阁、斗姆官、纯阳宫、太乙庙等无 不见证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踏临恒山之巅,群峰耸立,孤屏如削,夕 阳返照,云成紫雾,犹若帷幕,挡住了尘世的 喧嚣,只留下了“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 苍烟屯”浩渺美景。 景点旅游提示 门票:进山费加门票55元/人 到达方式:大同市内乘坐直达浑源的空调快巴, 交通十分便捷。从太原至恒山,交通也很便利。 内部交通:缆车26元/人 开放时间:09:10到16:50
Fra bibliotek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 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 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 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 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 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 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 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 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 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 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 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 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 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 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 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 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 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 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 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 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 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 “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 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大同古城的历史、现在及未来

1引言自2008年以来,大同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为发展目标,将古城保护与御东新区开发建设同步进行。
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御东新区雏形已具,古城保护迈入新高度,重点针对古城提出了“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降低了古城内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疏解古城压力,恢复和保护古城的空间形态、传统街巷格局和传统历史风貌,在3.28km 2的古城范围启动了大量的保护性工程项目。
2历史沿革大同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曾为两汉要塞、北魏京华、隋唐军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和16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
1982年,大同被国家公布为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根据史志记载,大同城址变迁大致可划分为:秦汉平城、北魏都城、唐代军城、辽金陪都、明清大同府城及建国后的大同市6个阶段。
3传统格局与价值特色3.1传统风貌3.1.1空间形态大同古城的空间形态基本延续了明清时期的格局:以城墙围合的主城,外围东、南、北城墙外侧3座小城(东小城、南小城、北小城)。
3.1.2街巷格局大同古城较完整地延续了里坊制棋盘式格局:以十字大街为骨架,东西大街为横轴,南北大街为纵轴,形成古城主干道体系;四隅内由小型街道十字相交叉,又呈现出较大规模的“坊”,形成古城次干道体系;这些“坊”再以小巷纵横分割、分配,坊内小巷交汇处大多数为“丁”字形相互连接,形成古城支路体系。
构成了具有古城独特风格和特色的街巷格局,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之说。
大同古城的历史、现在及未来The History,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Ancient City in Datong王国华(大同市规划设计院,山西大同037006)WANG Guo-hua(Datong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Datong 037006,China)【摘要】大同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经济繁荣与城市的快速发展,让古城保护也提升到一个高度。
基于swot分析的大同古都旅游发展研究

目录一、前言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研究内容与结构 1(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四)国内外研究动态 1二、旅游业相关理论概述 1(一)旅游业的基本概念 1(二)城市经济理论 1(三)城市旅游资源理论 1(四)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1三、大同古都旅游发展环境SWOT分析 1 (一)S(优势Strength) 11.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12.较好的区位优势 23.政府高度重视,政策优势明显 2(二)W(劣势Weakness) 21.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22.旅游业相关设施不完善 23.市场化运作不完善,有待进一步规范 24.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 2(三)O(机遇Opportunity) 21.山西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 22.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23.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2(四)T(挑战Threat) 21.周边区域竞争激烈 22.旅游需求多元化 2四、加快发展大同古都旅游业的优化对策 2 (一)改善城市环境,增加交通设施 3 (二)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 3 (三)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3(四)树立促销理念,开拓市场 3(五)着力打造旅游商品的品牌化 3(六)增加旅游商品附加值 3(七)注重旅游景区规划 3(八)培养旅游人才 3五、结论与展望 3参考文献 4致谢 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重要成效,旅游业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目前我国区域性旅游产业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以大同古都旅游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旅游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对大同古都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改善城市环境、深化体制改革、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开拓旅游市场、打造旅游品牌等方面,就大同古都旅游如何发展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同古都;旅游发展;SWOT分析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shown a good momentum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but at present,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still exist many deficiencies. Based on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the problem of Datong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of all, the concepts related to issues of tourism industry are briefly discussed; then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advantage, disadvantag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of Datong ancient city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finally, from the aspect of improv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creating a special tourism projects, expand the tourist market, tourism brand, is the Datong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how to develop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Datong ancient city; Tourism development; SWOT analysis(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享有“佛国龙城”之美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矿产资源。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大同是山西省的一个古老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但是,在大同旅游业现状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大同旅游现状分析、旅游资源优势与不足、旅游发展机会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大同旅游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山西省的旅游重镇,但是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大同市政府在旅游业方面的投资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旅游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不足,旅游服务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二、旅游资源优势与不足大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
大同的云冈石窟、崆峒山主峰等都是中国优秀的旅游资源,但是,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不足。
比如,云冈石窟、大慈恩寺的开发建设还有待加强,旅游产品的差异化不够。
三、旅游发展机会与挑战大同市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文化氛围、融合发展的机会都十分有利于大同旅游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同旅游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
旅游市场的竞争使得大同旅游业必要加强本地产品的差异化,向出境游、高端定制游、特色民宿等多方面拓展。
四、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大同的旅游业,我认为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投资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大力推行联合开发模式。
(2)提高旅游服务。
加强旅游业的人才培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创新旅游产品。
发挥大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发个性化、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4)多元化市场推广。
加强市场的多元化推广,引入新的营销方式,积极参与各种旅游展会和展示活动,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综上所述,对大同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把握好机遇,因势利导,积极应对挑战,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品,加强品牌营销,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开拓市场。
这样,才能实现大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同市文物工作总结

大同市文物工作总结
近年来,大同市文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物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下是对大同市文物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一、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大同市文物保护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
通过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大同市成功保
护了一大批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的古建筑、石窟、碑刻等文物。
同时,大同市还加强了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了文物的长久保存和传承。
二、文物挖掘和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大同市文物工作者在文物挖掘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
通
过对文物的挖掘和研究,不仅为大同市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展品,也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为大同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文物宣传和教育工作深入人心。
大同市文物工作者还积极开展了文物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展览、讲座、
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文物知识,增强了人们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高了文物保护的社会影响力。
展望未来,大同市文物工作者将继续发扬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文物保护的水平和质量,为大同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加关注和支持文物工作,共同努力,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同市的文物工作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山西省城市调研报告

山西省城市调研报告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的黄河南岸,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此次调研中,我选择了山西省的两个城市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分别是太原和大同。
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一、太原市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太原市地处中山街盆地,周围环山,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越。
太原市历史悠久,古建筑众多,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
我在调研过程中参观了太原市的天宁寺、榆次古城和晋祠等景点。
天宁寺建于北魏,是山西省最古老和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
寺庙内典型的北方佛教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壁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寺庙里,我还观看了一场佛教法会,体验了一番宗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榆次古城是太原市的一个文化古迹,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在古城市内,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时代。
古城保留了很多古代文化的痕迹,给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
晋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山西省的象征之一。
晋祠是为了纪念晋国名臣文、武二公子而建,也是为了颂扬古代晋国的文化和历史。
晋祠内有许多古老的碑刻和文物,展示了山西省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大同市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北部,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
大同市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
大同市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工业和商业发达。
我在调研过程中参观了大同市的云冈石窟、九龙壁和大同古城等景点。
云冈石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石窟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化宝库。
我参观了石窟内的佛像和壁画,感受到了它们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云冈石窟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龙壁是大同市的一处明清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
它是中国最大的九龙壁,也是世界上龙雕塑最多的龙雕塑群。
九龙壁表面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惊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精华。
大同古城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山西省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古城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保留了很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士学位论文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名:***运城学院2015年5月毕业论文题目:大同古都文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名:***指导教师:***运城学院2015年5月大同古都文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摘要:大同古都文化始于北魏,兴盛于唐朝后期,并在历朝不断发展。
在历史发展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不断地融入当今文化之中,但在融入当今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上的问题。
本文结合历史文献、田野调查和人物访谈,集中探讨了大同古都文化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为其寻求一条文物保护、名城复兴和经济转型的发展之路,旨在进一步弘扬古都文化的独特价值,以期有更好的前景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大同;古都文化;发展;保护Datong ancient cultu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InvestigationAbstract :Datong ancient culture began in northern wei dynasty, flourished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who lived i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ath formed its own unique personality, constantly into today's culture, but at the same time of today's culture development also faces some problems. 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s, and focus on the datong's survival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ncient culture, as it seeks a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city renew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ims to further carry forward the unique value of ancient culture,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outlook for the attention of more people.Keyword s: Datong;ancient cultural;development;protection引言 (1)一、研究对象概述 (1)(一)大同古都文化历史悠久 (1)(二)调查目的、方法、意义 (2)(三)古都文化发展概括................................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大同古都文化发展现状及原因调查 (3)(一)发展现状 (3)(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5)三、古都文化发展前景及对策 (7)(一)把握独特历史文化命脉 (7)(二)创新中求发展 (7)(三)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8)(四)政府政策的引导 (8)结语 (9)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一图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二人物访谈录.. (13)致谢 (17)大同是边塞文化策源地之一,既有中原文化的慷慨大气,又有草原文化的粗犷豪爽,还具有北方人坚韧强毅和浓重的爱国情怀。
地域文化不仅催生和孕育了一代代大同人,更形成了大同特色的地方文化特色。
大同文化主要体现在宗教文化、石窟文化、长城文化等。
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意义深重,颇为当地群众所遵从。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有继承、有嬗变,但诸多传统文化特征都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并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新时期地方文化,颇具广大中外游客的喜爱。
大同古都文化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史学价值,而且在佛教文学、民俗学、雕刻艺术等方面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现代文化逐渐多元化的情况下,完整地保留、保护和传承古都文化,不仅是维护历史文化生态平衡的需要,也是其发展的需要。
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其文化研究不尽全面,并且只限于对其历史的研究,而极少对其现今所处状况之研究。
笔者利用假期通过走访相关人士、亲自体察、详细记录、并且阅读大量历史书籍、地方文献、书刊读物、名人撰稿和网络资料对其历史来源、发展历程、以及现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
希望更多的人能尊重历史文化发展规律,认识、保护、发展和传承大同古都文化。
一、研究对象概述(一)大同古都文化历史悠久“大同是一个古老的城市。
地处山西北部,是北魏都城、辽金西都、明朝军事重镇。
”①公元398年北魏在此建都平城,在其统治的近一百年期间民族文化出现了大融合的景象,中外文化交流甚广,云冈石窟的雕刻,融合了印度佛像的造像艺术。
公元1044年,契丹兴宗在此设西京大同府,大同府是在北魏旧城址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大同作为辽的西京,城的北半部是政治和军事中心,并且历朝皇帝大都崇尚佛教,1062年修建规模宏大的巨刹华严寺。
公元1125年,金建国初对在战火中毁坏的大同作一番大整修,西京大同府成为了金朝的佛教圣地和文化中心。
明代大同修长城以抵抗敌人入侵,大同由此成为北方锁钥、九边重镇之一,今日大同城的规模就是在此时奠定的。
大同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多舛的①凌建英.云冈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发展理念.[J].艺术之旅,2012命运,不同民族的征战、融合和交流创造了多元而开放的大同文化,两千余年的古城为大同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成为今天人们研究大同历史文化的凭据。
(二)调查目的、方法、意义调查目的:研究大同古都文化的发展现状,探寻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对发展出路提出建议。
调查方法:访谈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调查意义:大同古都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的根源,是地方独具优势的文化资源。
通过研究调查大同古都文化能够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支持,从而更好地展现地方特色,弘扬地方文化。
(三)古都文化发展概括古都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前大致分为三大类型:宗教文化:“大同佛教文化的传入主要来源于汉明帝建通光寺,引进佛教文化,至北魏平城佛教达到一个高潮期,寺庙上百所,僧尼二千余。
辽、金时期在此建立华严寺、善化寺,直至今日成为大同重点保护文化古迹,明清以来,大同仍有寺庙上百所,僧尼三百余人,寺庙林立,初一、十五、庙会和佛诞,全城香烟缭绕直至今日当地人们仍然保有此习俗,”①据古都文化研究者说至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百多处中,寺庙遗构占绝对优势。
石窟文化:石窟文化主要体现于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云冈石窟是目前所知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8年获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休闲旅游景区。
由于在建国前遭受战争的灾难,毁坏较严重。
长城文化:“大同地区先后修筑有赵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
大同境内仅明内外长城遗存就达547.989公里。
据大同长城普查统计,境内现存历代长城遗址计1047华里,其中明外长城501华里,内长城350华里,赵长城110华里,东汉长城74华里,北魏长城12华里,分布在7个县区、150①姚斌.古都大同之文化特色之三.[J].2012多个行政村,分布广、历史久、设施全、且富有特色,古风古韵,原汁原味,具有原生态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视与开发,大同古都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被挖掘出来。
当地政府对这些文化遗迹进行大力的扶持和修复工作。
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挖掘和整理。
现在该些文化遗迹已被列入重点保护对象。
二、大同古都文化发展现状及原因调查古都文化,这一历史遗留财富,是绽放在历史文化舞台上的一朵奇葩,也是大同当地群众的一道精神文化大餐。
笔者经过对它的调查研究,将其发展现状整理如下:(一)发展现状1、政府方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政府为了加速城市化进程,而加强对经济的快速开发,因而忽略古城文化的建设,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物保护法》、《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都强调对古城的一个修护规划,但最终由于种种因素而没有实施。
自21世纪以来,政府才正式加大了对古城文化的重视,也加大了对本地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直到2008年通过《关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决定》,大同古城墙修复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历时三至五年,至今仍在修复之中,但一半以上的修复工程已经结束全面向大众开放。
从2000年开始,每年以“古都·石窟·名城大同·世界·大同”的主题举行“中国大同云冈·恒山旅游节”,宣传口号是“绿色文明、走进古城、感受大同”推出以云冈石窟、北岳恒山为名牌产品的旅游节目,同时开启大同旅游新节目:民俗风情游、边墙长城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了独特的石窟文化、长城文化、龙壁文化、寺庙文化等。
云冈石窟防风、防水、加固的修复也一直在进行,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吸引众多中外研究者和年轻人的关注,提升了石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
在节假日,清明、五一、十一,这几个时间点的参观者最多,主要集中的景点是云冈石窟、古长城、华严寺和九龙壁等。
就目前的调查现状来看,大同古城所存遗迹众多,有云冈石窟、古长城、九①曹昌智.大同历史文化名城.[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7-58页龙壁、华严寺和善化寺等。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古城文化虽然是经历着一个命运多舛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的来说趋势是前进的向上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同古城城市化步入了飞速增长期,经济与文化相结合,随之古城文化价值逐渐体现,这不仅表现在古城文化质量的提升、文化遗迹规模的扩大、研究人数的增加、古城墙重建规模的扩大、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人数的上升等等,而且愿意传承古城文化的年轻人在逐渐增多,当地弘扬古城文化的人数也在与日俱增。
大同古城墙旧址大同云冈石窟旧址在笔者访谈的人物中,张志忠先生是专门研究古城文化的,并且出版了很多相关著作。
他向笔者提供了大同古城几个年度文化遗迹参观人数的统计表:根据这张表格可以看出,古都文化遗产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文化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参观人数呈稳定上升趋势,群众观景选择多样,精神文化受到重视,并且对历史文化景观的重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