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文化

合集下载

大同古城课件

大同古城课件
大同古城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大同古城的历史背景 • 大同古城的建筑特色 • 大同古城的文化遗产 • 大同古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01
大同古城的历史背景
大同古城的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
大同地区为赵国领地, 开始有城市兴起。
北魏时期
作为都城,发展为北方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明清时期
大同成为边防重镇,城 墙和军事设施得到加固
01
02
03
历史背景
大同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
现状概述
目前大同古城得到了较好 的保护和开发,但仍面临 一些挑战和问题。
保护措施
大同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加强对古城的保护 和修复工作。
大同古城的保护与修复
保护原则
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 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确 保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得
大同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以 四合院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
特色。
民俗文化
大同地区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如剪纸、刺绣、皮影戏等。
美食文化
大同的特色美食如刀削面、烤 羊腿等,深受游客喜爱。
02
大同古城的建筑特色
大同古城的建筑风格
总结词
融合了汉、鲜卑、西域和佛教等多种文化元素
详细描述
大同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汉族、北方鲜卑和西域、佛教等多种文 化元素,展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这种风格在城楼、寺庙、民居等建筑中 均有体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同古城有着丰富的传统音乐,如山 西梆子、评剧等,这些音乐形式在大 同地区流传久远,深受当地居民喜爱 。
大同地区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如晋 剧、京剧等,这些戏曲形式在大同地 区有着广泛的观众群体,丰富了当地 的文化生活。

山西大同的介绍

山西大同的介绍

山西大同的介绍
山西大同,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它是中国五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山西大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同市区内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景点,如云冈石窟、大同古城、雁门关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其中,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山西大同还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

大同市区周边有许多自然景观,如五台山、峨眉山、九龙壁等,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其中,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被誉为“北方的普陀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山西大同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大同市区内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和节日,如大同火把节、大同葫芦节等,这些活动和节日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其中,大同火把节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同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山西大同还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

大同市区内有许多特色美食,如大同烤鸭、大同烤肉、大同烧饼等,这些美食都有着独特的口味和
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其中,大同烤鸭是大同市最有名的特色美食之一,被誉为“北方第一鸭”。

山西大同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特色的城市,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品尝美食。

如果你还没有来过山西大同,那么不妨来一次旅行,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大同的历史文化

大同的历史文化

大同的历史文化
大同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其中,最令我着迷的就是著名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西邻浑源县,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93年-498年)。

云冈石窟现存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为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时近400年建成。

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先后有20多位皇帝、近40位皇后、100多位诸王、100多位皇太子、30多个高僧、60多个道观、100多个僧俗弟子到这里进行过开凿和营造活动。

云冈石窟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

其中最大的洞窟是“卢舍那佛宫”,高20米,长30米。

有5个佛龛,每龛造像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有3座高5米的浮雕墙。

从左至右依次为“东方持国如来”“南方增长如来”“西方广目如来”;从上至下依次为“东方阿修罗王”“北方多罗罗王王佛”。

—— 1 —1 —。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山西大同位于中国北方,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以下将对山西大同的文化进行简要介绍。

山西大同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夏代。

经过多个朝代的沧桑变迁,大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大同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多元化的文化景观。

大同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南16公里处,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佛教造像和壁画,展示了古代中国艺术的卓越成就。

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

除了云冈石窟,大同还有其他许多著名的文化景观,如大同古城、雁门关、恒山等。

大同古城是中国少数完整保存的古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雁门关是中国重要的关隘之一,历史上曾是中原和北方的交通要道,也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恒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被誉为“北岳”,是佛教和道教的圣地,也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大同的传统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

大同民间艺术独具特色,有著名的大同木版年画、剪纸、皮影等。

大同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年画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

剪纸和皮影则是大同民间传统手工艺品,通过剪刻和剪纸的方式表现出各种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元素。

大同的传统节日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大同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和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参与。

这些节日不仅展示了大同的传统文化,也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祝福。

总的来说,山西大同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它以云冈石窟等文化景观为代表,展示了古代中国艺术的瑰宝;大同古城、雁门关等历史遗迹则见证了城市的历史沧桑;大同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则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大同的文化瑰宝和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也为大同增添了无限魅力。

对山西大同文化的感悟

对山西大同文化的感悟

对山西大同文化的感悟
山西是一片历史积淀深厚的土地,其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

一提起山西,很多人会联想到山西大同,这里有着千年不化的活火山——“太行山”,有滔滔不绝的洪水——“洪河”,有国内最大的湿地公园——“河西走廊”,有千年古城——“大同”,有黄土高原上的碧波荡漾——“阳泉”,有历史最悠久的通信文明——“左手拉弦”,等等。

山西大同文化对我最深有影响的就是它的共同文化,这是一种亲和力和包容力。

大同人民之间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和睦相处,做事勤勤恳恳,有诚信有担当。

大同人民热情洋溢,乐于助人,有健康的体魄,无论是老人、青年、少女,还是小孩,无一不英俊潇洒,质量高雅,身上散发出一股和谐的氛围,让人看到一种社会的文化,他们的友善和共同的文化精神深深影响着我。

山西大同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源远流长,源源不断的给予了大同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大同人民以温暖,有情,宁静的心态孕育了一种具有文化色彩的传统,是让我们心里一种放松,祥和的安宁。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山西大同位于中国山西省中北部,是山西省的地级市,也是山西省最大的地区和经济中心之一。

大同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大同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同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留下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和文化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同古城,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被誉为“北方的丽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同古城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参考。

除了古城,大同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文化景点。

例如,云冈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宝库”。

石窟中的壁画和石雕以其精美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还有九龙壁、大同府文庙等历史建筑,在展示着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大同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古建筑和艺术品上,还体现在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中。

大同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大同皮影戏、大同木偶戏等,这些艺术形式传承了几百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外,大同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的时刻。

大同的文化也受到了多种民族文化的影响和融合。

在大同地区,汉族是主要的民族,但还有少数民族如回族、满族等。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大同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不同民族的服饰、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大同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大同的文化之所以独特而丰富,与其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大同地处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景观。

这种自然环境为大同的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大同曾是中国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之一,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形成了复杂而多样的历史文化。

这些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得大同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其风俗也非常独特和有趣。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风俗:
1. 拜寿送礼:在家乡大同,人们在生日、结婚等特殊日子会拜寿,拜寿时会送一些礼物,如糖果、干果、饼干等。

2. 汉字文化节:每年的汉字文化节是家乡大同的一大盛事,人们会在这个时候举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包括书法比赛、诗歌比赛等。

3. 祭祖:家乡大同的人们非常注重祭祖,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都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烧香、献花、敬酒,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4. 赛龙舟:赛龙舟是家乡大同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每年端午节期间会举行龙舟比赛,各个团队都会为了荣誉和奖励而拼尽全力。

5. 吃饺子:在家乡大同,吃饺子是过年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在除夕夜包饺子,以一家人团圆为主题,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总之,家乡大同的风俗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风俗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代代相传,成为了家乡文化的一部分。

- 1 -。

介绍大同传统文化的解说词

介绍大同传统文化的解说词

介绍大同传统文化的解说词大同传统文化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在这篇解说词中,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大同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首先,大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大同曾是北方军事重镇,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军事文化的痕迹,如明代的古城墙、古代的军事要塞等。

这些历史遗迹不仅展示了大同作为军事要地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独特魅力。

其次,大同传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也是其独特之处。

大同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交融使得大同的民俗文化异常丰富多样。

例如,大同的传统节日庙会是当地人民最为喜爱的活动之一。

庙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品尝到各种美食,体验到当地民俗的独特魅力。

同时,大同还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大同剪纸、大同石雕等,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示了大同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是大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大同还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而闻名于世。

大同是北方地区的文化重镇,这里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地广为流传,也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

大同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也是其文化的瑰宝,如大同花鼓、大同锣鼓等。

这些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富有动感的表演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总结起来,大同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色,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了解大同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久远的历史,瑰丽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

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

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

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

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

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

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

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

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

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

“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

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令人惊奇的是昙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竟然是北魏几代帝王的真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

《魏书》记载,“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

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

”这种天衣无缝的配合当然不会是巧合,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

北魏之所以尊崇佛教、大兴石窟,是基于佛教对于皇权有“济益之动”的考虑。

拓拔圭借高僧法果之口喊出了“皇帝即当今如来”的历史强音。

礼佛崇帝的要求,迎来了北魏在云冈浩大的开窟造像工程,昙曜五窟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实现了北魏王朝政教合一的局面。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气度是空前绝后的。

举目望去:金楼玉宇,仙山琼阁,满堂丝竹,尽日笙箫……这是北魏文化中特有的华贵绚烂的造型、圆润流畅的线条、丰满柔和的构图、热闹欢乐的气氛。

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北魏王朝的大气磅礴,感受鲜卑族人理解的佛教文化。

通过今天的分析,它(云冈石窟)每一个造像,每开一个窟,兼顾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照顾了现实的帝王,一个方面把佛教的内涵,非常充分而巧妙的表达进去,我在这个方面,看到了《华严经》的佛教的空间观念,《秒法莲华经》的时间观念,以及弥陀的西方极乐世界人们向往的观念,以及将来弥勒佛在世的时候想象的那种太平盛世的观念,无一不在云冈石窟有所体现,而这个事情发生在北魏,距离今天一千六百年,那就是说,在北魏哪个时候,以鲜卑人的观念理解的佛教很深刻。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大同市,自古有“凤凰城”的美誉。

是北魏拓拔氏入主中原的第一都,也是辽金两朝陪都。

它集魏晋风韵为一山、辽金风流为一城,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大同古城整个布局好似一只舒展单翅的凤凰,南关为凤之头,主城为凤之身,北关象征凤凰的尾部,东关为左翅,惟独没有西关。

传说是一位勇士搭剑射掉了凤凰的右翅,所以这只彩凤至今无法远走他乡。

北魏近百年的建都史和辽金二百多年的陪都史,使大同这座塞外名城有着不凡的王城气度。

这气度不仅辉映在云冈石窟的大气磅礴和华严寺、善化寺的雄伟精巧,更渗透在古城的血脉里。

自北向南穿越大同的这一条河被称为“御河”,这名字透着都城的味道,应该北魏时就有了。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保存有龙壁九座之多。

其中尤以大同九龙壁最负盛名。

龙壁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物,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

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出建筑物的肃穆和华丽。

大同九龙壁为中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都要大。

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

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光彩夺目,为古城大同锦上添花。

今天的大同市已然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近百万市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人们的生活似乎与其他城市并无二致。

很难说得清他们操守的是什么文化。

然而这里毕竟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叠加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

历史上,鲜卑人走了突厥人来,契丹人走了女真人来,蒙古人、鞑靼人、沙陀种、瓦剌部走马灯似的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征战,你来我往,一派多民族的聚散离合景象,大同独特的城市文化也便由此而来。

大同文化究竟是胡化了的汉文化,还是汉化了的胡文化,还是胡汉交融文化,对这个问题,我经过长久的思考,发现我们大同有个特点,我们大同的居民谈不上五代,就是说有五代人在大同世居,这就不象人家南方人,南方人家有祠堂,有家谱,人家一追溯,我们的祖先是明代的、宋代的、唐代的,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去,人家都能够排下家谱来,大同没有,什么原因呢,古代北方的民族,在这个地方出入来往、相当频繁,因此,每一个民族来了,他们要留下他们的文化,当然这个地方也有本土的汉人,但是汉人在这个地方,占的比重有多大,应该说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不是绝对多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地方绝对是胡化了的一种文化,但是呢,汉文化的力量比较大,胡人来到大同以后要学汉文化,他们又把汉人的东西又学进了许多,那么这个时候呢,又汉化了胡,你比如典型的北魏,北魏王朝(在大同)建都九十多年当中,它的治国方针,它的中心内容,大部分采用的是汉人的,所以说,大同的这个文化呢,经过这么多年的变迁,特别应该看到胡汉的交融,这是大同文化的特色,这种多民族交融形成的独特文化和民俗风情不只体现在闻名遐迩的文物古迹上,而要从大同的传统民居中去寻找。

这些破破烂烂的四合院里传承着大同最鲜活的生机和韵味。

古民居、古街巷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在建国初期,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说过:北京城的价值不在于王府、宫殿和寺庙,而在于所有建筑物的空间秩序,我们要保护的不只是文物。

大同当然也是如此。

漫步这些街巷,你可能会踢起北魏的沙尘,也可能会踩到辽金西京的瓦砾,从中感受那一千六百年的古都遗韵。

大同工艺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技艺精湛。

其中,铜器加工工艺可谓闻名中外。

至今在大同,手工制作铜器的作坊还在传承着古老的手艺。

大同的铜器加工始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

民国《大同志稿》记载:“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

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

”民间流传着“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的说法,足见大同铜器的声名远播。

描龙绣凤的铜火锅与其说是炊具,不如说是一件工艺品。

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周恩来总理将雕有“九龙奋月”图案的铜火锅赠送给他,一时使大同铜火锅享誉四方。

大同素有“煤海”之称,煤炭开采历史悠久。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有当地居民开采煤炭用以炊煮取暖的记载。

唐宋时大同煤炭开采已较为发达,成为商品、流通市场。

明代诗人于谦曾有一首咏《煤炭》的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炬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由于煤炭采掘历史悠久,矿工众多,以往民间有每年冬至庆祝矿工节的习俗。

当天,大街小巷、商店住户门前都要用煤块垒成圆碉形“旺火”。

到了晚上,满城大大小小的旺火点燃,一片欢腾热闹的气氛。

如今大同市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大同矿务局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每天通过铁路、公路将优质煤炭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大同,展示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融汇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埋藏着丰富的资源,传承着古朴的民风,今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依然散发着恒久的光辉。

机电331104班唐耀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