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污染评价

合集下载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本文概述《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文旨在全面解析中国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污染状况,并探讨可能的环境影响。

重金属,如铅、汞、铬、砷等,因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毒害作用,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农田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重金属含量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包括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污染来源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还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农产品质量以及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农田土壤污染方面,由于其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近年来,中国学者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关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许多学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南方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还受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多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其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等。

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测定和环境影响评价

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测定和环境影响评价

f t ol n i me tq a t s d r s u o t n fc d u a d la i n a c ran d s c r o e s i e vr n n u i tn a d ,b tt e c n e to a mim n e d w t i e ti itn e f m e h g — h o l y a h h a o t ih h
iv r ey p o rin o Att e s m etm e,c o u a d c pp r S c tn n t ola s n rt e s c n a y sa a d n e s l r poto a t . h a i l hr mi m n o e ’ one ti hes i lo u de h e o d r tnd r
D tr n t na de vrn na a t e i nh a yme l p l t n i ol o ih a eemia o n n i me tlmp c v w o ev t s ol i si f g w y i o i r e a uo n s h
铬、 铅和铜等 4种重金属 的污染程度 。结果 表明 , 采样点距 离公 路直线距离越 大 , 土壤 中上述 四种金属含 量越低 ;
土壤 中铬、 铜含量未超 出《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二级标准 , 而距 公路一定距 离内的镉 、 铅含量则超 出该标准 。
关键 词 : 京珠高速 ; 土壤; 重金属污染; ; 测定 评价 中图分类 号 : 113 X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84 1 ( 0 0)30 2 -2 1 0 -9 6 2 1 0 -190
王 超 周 继 良 , 向 明 , , 陈 龚 磊 刘 国顺 ,

会理南阁乡植烟土壤中铅、镉、铬、砷含量测定及污染评价

会理南阁乡植烟土壤中铅、镉、铬、砷含量测定及污染评价

本研 究 区域位 于会 理 县 中部 , 面 积为 6 9 平 方公 里, 人 口约 1 . 5 万 。平 均海 拔 1 7 0 0 多米 , 属 中亚 热带 西部 半 湿 润气 候 区 , 气候温和 , 冬 暖无 严 寒 , 夏 短无
1 . 2 . 2 样品重金属含量测定及仪器分析方法 土 样 经 自然 风 干 、 粗磨 、 细磨 后 ( 为 不 加入 影 响 因子 所用 研 钵 为 玛 瑙研 钵 ) , 先过 6 0目尼 龙 筛 再 过 1 0 0目尼龙筛 , 将过筛后的土样装入玻璃土样瓶备
【 关键词】 会理 ; 植烟土壤 ; 重金属 ; 污染评价
【 中图分类号1 s 5 7 2 . 0 6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1 8 9 1 ( 2 0 1 3 ) 0 1 — 0 0 2 1 — 0 3
会 理 县是 凉 山州最 大 的植 烟 区 , 具 备生 产 优 质 烟叶的气候环境条件 , 烟草是该地 区重要的经济作 物 之一 。随 着 该地 区工 农业 生 产 的不 断发 展 , 矿 藏 资源的开采 , 环境污染 的加剧 , 加有重金属的农药 、 除草剂 、 肥料 的不合理施用 , 含重金属的废水的污 灌等农业措施的使用 , 重金属对植烟土壤的污染程 度 成 为一 个 值 得 关 注 的 重 大 问题 。 重 金 属 在 土 壤 中的 迁移 性 较 差 , 半 衰期 长 , 残 留性 高 , 不 能被 微 生 物分解 , 易被植物吸 收和生物体 内富集 , 且具有食 物链传递性和不易降解性 , 重金属污染物对农作物 生产具有较大影 响n 1 。重金属铜 、 锌、 铅、 镉都是土 壤 中重要的元素 。其 中, 镉为极毒 ; 铅为中毒性 ; 铜 与锌 的 毒 性较 低 , 是 作 物需 要 的微 量元 素嘲 。大 量 研究表明 : 烟 叶 重金 属 含量 与植 烟 土壤 中重金 属 的 含量表现 出正相关的特点 。烤烟重金属含量存 在一定 的区域分布 , 但不同元素 的分布规律有所差 异。而在影响烟 叶重金属含量的诸多因素中, 地域 差 异 是 影 响 烟 叶重 金属 含 量 最重 要 的 因 素之 一 , 由 此单独对会理县南 阁乡地 区土壤 中重金属含量 的 测定 以及 分析 评价 显得 尤 为重要 。

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现场检测及环境风险评价系统

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现场检测及环境风险评价系统

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现场检测及环境风险评价系统
(一)技术名称:
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现场检测及环境风险评价系统
(二)功能与用途:
本技术和设备可以提供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现场分析、风险评估一体化解决方案,有助于决策者在短时间内形成应急方案。

地震、暴雨引起尾矿库垮塌或化学物质泄漏,导致含高浓度重金属的尾砂或废水扩散到周边农田,甚至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途径威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灾区工业园区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对环境和附近居民健康的影响,也需要相应的快速检测和风险评价技术。

(三)技术特点:
污染土壤快速原位检测技术:在60-180秒内同时原位分析20余种污染元素含量,每天可以检测200〜500个样品,比传统的化学方法的分析方法速度和效率至少提高数百倍。

现场绘制污染分布制图和风险评价:采样GPS和GIS技术,在污染现场完成重金属检测后即刻形成污染分布图,并参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现场完成风险评价,甄别出高风险区域。

污染风险预警和控制方案:根据污染现状和污染源分布特征,提出污染风险预警和次生环境灾害的应急控制方案。

(四)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安外大屯路甲∏号
联系人:陈同斌,雷梅电子邮箱:,。

电镀废水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污染状况评价

电镀废水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污染状况评价

废 水 中重 金 属污 染 物在 环 境 中稳 定 , 生 物毒 性 对
已经 处理 好 的土 壤样 品 02g分别 运 用 火焰 原子 吸 收 . , 法 测 定重 金 属 元 素 C z ,石 墨 炉原 子 吸 收 法测 定 u、n
大, 且在食物链 中富集 , 已经发展成为威胁人类健康 的重大问题【 。 某地城郊电镀厂排放废水 中残余重金 属在菜地和稻 田、 池塘 累积 , 对该地 村民的健康造成
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 / 18土壤质量铜 、 和 BT1 3 ( 7
火焰 原 子 吸收 分光 光 度 法》 经试 验 、 化 , 优 仪 器 工 作 条 件 后 分 别 测 定 土 样 中 c 、bC z d P 、 u、n含
222制作 工作 曲线 ..
用 优级纯 金属铅 制成 的标 准储 备液 (. 00gL 1 0 -- 0 )
含量进行 6 次平行测定 ,S < %, R D I 取平均值 , 其结果
监测 分析 ・ MONJOR NG T J
表 1 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
测定 , 测定 的 R D I C 、n C 、b4种元 素 的加标 S < %,dZ 、uP 回收率在 9 .%一 0 . 之 间。 29 132 % 实验结 果 表 明 , 利用上 述 方法 测 定 C 、b C 、n4种 元 素 的含 量 具有 较 好 d P 、u Z 的精 密度 和准 确度 。
危 害 而被关 闭 。为对 该 污染 土壤 进 行 治 理 , 本文 测 定
c 、b d P 的含量。每个样平行测定 6 次求均值。通过重 复测定 、 试剂空 白、 加标回收率等进行质量控制。
22 测 定步 骤 .
该 电镀 废 水污 染 区土 壤 中重 金 属含 量 , 价 土 壤重 金 评

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研究

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研究

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研究土壤和地下水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重金属污染是一大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与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进行探讨。

一、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特征1. 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和化肥残留、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矿区尾矿和矿山废水等。

这些来源使得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大幅增加,导致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2. 重金属的特性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元素,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镉、汞、铬、镍等。

它们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持久性,易积累在生物体内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3. 重金属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行为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主要受土壤性质、重金属的物化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它们多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对土壤颗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重金属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则主要受地下水流动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1. 重金属含量的监测与分析通过对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与分析,可以了解污染物的类型和分布情况,为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重金属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2. 污染程度的评价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是指根据重金属含量和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土壤和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一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地污染指数法等。

3. 污染的风险评估针对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估是为了了解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生态毒性和生态激发性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全面评估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1.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和植物修复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转化成不活性物质,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土壤中重金属监测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土壤中重金属监测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或地点的监测数据,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变化趋势和 来源分析。
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 度进行评价,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04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重 金属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实例
土壤中重金属如铜、铅、锌、镉等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准确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为土壤污染评估和治理提供依据 。
优点与局限性
• 准确度高:AAS的准确度高,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测量结 果。
优点与局限性
1 2
1. 样品前处理要求高
AAS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较高,需要去除干扰物 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仪器成本高
AAS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因此仪器成本较高。
3
3. 需要标准品
AAS需要使用标准品进行校准,以获得准确的测 量结果。
2
与其他方法相比,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操作相对简 单,所需样品量较少,适用于各类土壤样品的分 析。
3
虽然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设备成本较高,但其长期 运行成本较低,且维护方便,能够为土壤重金属 监测提供可靠的保障。
未来发展方向
01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其在土壤重金属监 测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准确性高
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准确测定土壤中重金属 的含量,误差较小。
灵敏度高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出较低 浓度的重金属元素。
适用范围广
原子吸收光谱法适用于多种重金属元素的监 测,如铜、铅、锌、镉等。
操作简便
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可快速 处理大量样品。
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预警作用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监测,可以及时 发现污染源,为环境保护提供预警。

西安市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西安市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1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对西安市的公园绿地、居民小区绿地和道路绿化带三种类型的土壤,选取中心区、东、南、西、北五个区域,每种类型的土壤在每个区域内选择3个采样点(共计45个),每个样点均采集0-20cm 表层土壤约1kg ,做好记录并用GPS 进行定位。

采集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后于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剔除植物残体和石块后进行研磨,并过200目筛,混匀,用四分法弃取,装瓶备用。

1.1实验方法1.1.1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土壤样品分解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消解法,土壤镉、汞、砷采用原子吸收法,铅、铬、铜、锌、镍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锰采用X 荧光法,土壤pH 采用玻璃电极法,阳离子交换量采用乙酸铵交换法。

1.1.2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本项研究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简称综合污染指数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未涉及的项目执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环发[2008]39号)。

(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单项污染指数法:P i =C iS ip式中:P i :单项污染指数;C i :调查土壤中污染物的实测浓度S ip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或参考值。

根据Pi 的大小,将土壤污染程度划分为五级(详见表1)。

表1单因子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级(2)综合污染指数法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单项污染指数)2+(最大单项污染指数)22√表2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分级标准2结果与分析2.1土壤理化性质监测结果表3pH 值监测结果表4阳离子交换量监测结果(cmol/kg )2.2土壤重金属监测结果表5重金属监测结果(cmol/kg )西安市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付格娟(西安市环境监测站陕西西安710100)953土壤重金属质量评价3.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共选择8种重金属污染物对城市绿地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镉和汞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均为13%,铅和铜次之,超标率为2.2%,其余重金属没有点位超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污染评价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中重金属Cu对生物的危害及其迁移影响因素。

2、了解Cu, Pb, Cr, Cd, Zn ,Tl污染的GB标准。

3、掌握土壤消解及其前处理技术和原子吸收分析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方法。

4、掌握土壤中Cu的污染评价方法。

掌握土壤中其它重金属的污染评价方法。

二、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混合酸体系消解土壤样品,使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同时所有的Cu都被氧化。

在消解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消除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后定容,喷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化器的富燃性空气-乙炔火焰中进行原子化,产生的铜基态原子蒸汽对铜和铅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波长进行选择性吸收,测定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2、实验试剂。

大学城各采样点土壤、盐酸GR、硝酸GR、氢氟酸GR、高氯酸GR、蒸馏水、(1+5)HNO32、实验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空心阴极灯、烧杯50mL(聚四氟乙烯)、移液管(1,2,5,10mL),滴管、50ml比色管,量筒及实验室常用仪器等。

3、实验步骤(土壤样品已经制备好,直接用就可以了)。

(1)土壤样品的消解。

分别称取0.5g左右的三种土壤样品与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2mL的水湿润,加入10mL的盐酸,在电热板上加热到溶液接近干燥,然后加入10 mL硝酸,继续加热到溶解物近干,用滴管加入5mL 氢氟酸并加热分解去除硅化物,接近干后加入5mL高氯酸加热至消解物不再冒白烟时,取下冷却。

(2)冷却完毕后,将残留物洗至50mL比色管,后加入2mL浓硝酸,并定容至标线,摇匀,静置.(3)由于溶液比较浑浊,干过滤后所得清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其Cu的浓度。

(Cu标准曲线的配制:实验室已配置好,直接测量)(4)样品测定①(开机过程):开风机----压缩机----电脑----气瓶----电源主机;②通过电脑打开桌面上的WFX210控制软件,进入方法编辑-创建新的方法;③修改参数(仪器条件,测量条件,工作曲线参数,火焰条件)仪器条件和参数④样品清单的设定和输入----仪器自动波长---点火(准备过程)⑤先用空白调节吸光度为0,然后从浓度低到高依次测定标准系列。

⑥察看标准曲线吸光度及相关系数(R2≥0.995以上)和曲线方程;⑦按照序号测定样品—然后输入打印结果。

⑧按照稀释或者浓缩的倍数进行计算(mg/L)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数据结果。

表1 标准液的吸光度根据上图所得出的样品溶液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可以算出土壤样品中Cu的浓度。

表2 土壤样品浓度2、结果处理。

根据上表1 数据绘制Cu的标准曲线。

图1 Cu的工作曲线根据上表数据,利用以下公式可以算出每个样品的Cu 含量。

()[]f -1m VW ρ=式中:W —土壤中Cu 的含量,mg/Kg ; ρ—消解后测定的含量,mg/L ; V —消解后定容的体积,mL ; m —样品的质量,g ; f —土壤样品中的含水率,%表3 样品中Cu 含量3、归纳整理表4生活区、商业区、运动区的Cu含量表表5教学区和大学城其他区域的Cu含量根据上表数据画柱状图图2生活区图3 教学区图4 运动与商业区图5其他三、结论1数据可靠性评价实验所测数据经过处理绘制出标准曲线图如图1 土壤重金属Cu测定标准曲线所示,其相关系数,R2=0.9995,可见实验标准曲线数据的相关性较好,能用于求解土壤重金属Cu的含量。

本实验统一操作,实验误差比较小,所以可认为本次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2、污染程度评估(1)①环境质量分类参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依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可划分为三类: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较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III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②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值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值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③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级别规定如下I类土壤执行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II类土壤执行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III类土壤执行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④土壤重金属Cu的标准值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其中Cu、Pb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质量标准值如下表:表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 15618-1995)部分表单位:mg/kg⑤对照国标可以得到各个样品的污染程度数据如下(注:本评价中的二级质量评价中,由于没有土壤的pH数据并未作具体分类。

)表7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重金属(Cu与Pb)含量分布对照国标,对于广工,应该取自然背景下的一级标准作为比较对象,并可以得出我校的土壤总体,Cu含量未超过一级标准值。

局部而言, Cu含量超标比较严重的地方是公4。

对于此次所取的是2007年的土壤,反应了2007年广东工业大学周围土壤的情况,并不是如今土壤的情况。

所以由此次数据可以总结如下:样品Cu含量不稳定,实验的组数不多,所取土样实验数据不多,数据缺乏可靠性,无法确认其Cu含量是否超标。

如果单从数据来分析,在大学城内所取的土样检测结果Cu含量除了公4外其他均达标。

从数据图可以看到各个区的含量分布都很平均,而且都达标,这说明广东工业大学及周围地区并没有受到Cu污染。

⑵另有资料显示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所属地区土壤属于国标规定的III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功能区,其应该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规定的三级标准(土壤重金属Cu≤400mg/kg)。

根据监测数据可见该土壤功能区的重金属Cu含量达标,无污染。

整理数据后,得出重金属含量分布图,如下图图1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重金属含量分布3、处理建议。

如果对于第二份资料显示,可知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土壤重金属Cu与Pb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规定的三级标准(土壤重金属Cu≤400mg/kg),不存在超标问题,所以只需保持原状不让其恶化即可。

预防总比治理要好,所以预防方面的措施有:(1)截流断源:禁止各类重金属加工生产企业进驻大学城,从源头上阻断重金属对大学城土壤的污染。

(2)植物修复法:利用植物把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转移、聚集或降解。

这包括了在植物的影响下(根茎范围内)所发生的有利于污染物质清除的一切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

植物可把有毒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矿化,还可把重金属元素和其它无机物从土壤中吸收并富集到地面上。

植物造林,加大绿化面积,既美观又能从长远的目标上预防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3)生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

对于已经造成污染的,治理方面的措施有:⑴工程措施:客土法、换土法、深耕翻土,固化、稳定化方法,电动力修复法,水洗法、热解吸法;⑵化学治理措施:淋溶法、施用改良剂;⑶生物修复措施: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⑷农业生态修复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1)隔离法:隔离法是采用粘土或其它人工合成的惰性材料,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该方法并没有破坏重金属类污染物,只是防止污染物向周隔环境(地下水、土壤)的迁移,由于重金属物质对隔离系统不会产生影响,所以该方法适合于任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控制。

(2)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向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喷洒或注入化学氧化剂,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该技术关键在于选择经济有效的改良剂,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沸石、碳酸钙、磷酸盐、硅酸盐和促进还原作用的有机物质,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的作用机理不同。

施用石灰或碳酸钙主要是提高土壤pH值,促使土壤中Cd、Cu、Hg、Zn等元素形成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结合态盐类沉淀。

(3)电动修复:电动修复是通过电流的作用,在电场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如Pb、Cd、Cr、Zn等)和无机离子以电透渗和电迁移的方式向电极运输,然后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4)土壤洗涤法:土壤淋洗是利用淋洗液把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移到土壤液相中去。

再把富含重金属的废水进一步回收处理。

五、问题与讨论1假如对大学城广工校区土壤表层Pb进行污染调查,请画图说明如何布点?采样需要那些工具?需要注意那些方面?答:(1)采土壤样品尽量用竹铲、竹片直接采集,或用均用铁铲(可折叠)、密封袋(高温烘过的铝箔),混合样品的托盘等。

(2)采样布点可参考政区图、地貌图、地质图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在空间上要考虑采样点的数目、采样点的布置方法和采样的深度;在时间上要考虑采样时间和频率。

同时要遵循下列原则:a.合理划分采样单元;b.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c.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以及水土流逝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采样数量:一般要求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要设置背景值土壤采样点。

2利用原子吸收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消解方法有那些?请简要说明。

答:土壤里的金属一般都会变为可溶态的,即是离子态,根据金属不同,方法不同。

常用方法有:(1)微波消解法:应用微波对极性分子的作用机理 ,使用光纤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消解系统处理土壤样品 ,可促使酸与土壤样品发生高速碰撞和摩擦 ,将微波能转化为热能而产生高温、高压 ,加快了土壤样品的分解速度。

与常规样品消解方法相比 ,微波消解具有用酸量少、消解时间短、样品污染小的特点。

(2)密闭容器消解法:土壤样品置于高压消解罐中,加入硝酸、高氯酸、氢氟酸,加盖密封,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箱中,于170摄氏度平衡4 h ,待冷却后,取出内罐置于电热板上中温赶酸,待酸将干,转移至容量瓶中,并加人硝酸镧溶液,用1%稀硝酸定容待测。

(3)电热板消解法:土壤样品置于聚四氟乙烯坩锅内,用水润湿后加盐酸过夜.第二天补加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放在电热板上加热至产生大量浓厚白烟,去盖,并经常摇动坩埚使硅化合物挥发。

待白烟基本散尽,取下冷却后,用硝酸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加入硝酸镧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待测。

(4)干灰化法:土壤样品置于酸洗过的瓷坩锅中,加入适量硝酸移入马弗炉中缓慢升温到500℃左右灼烧5 h .灼烧完成后取出冷却,转入玻璃烧杯中,加入盐酸溶解,在电热板上高温沸腾30 min ,再用G4砂芯漏斗过滤,转移到容量瓶,并加入硝酸镧溶液,以去离子水定容待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