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学城城市设计
科学城地标建筑规划方案

科学城地标建筑规划方案科学城地标建筑规划方案科学城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地标建筑来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
为了制定一个符合科学城整体规划的地标建筑方案,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的功能定位、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建筑的社会效益。
首先,地标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体现科学城的核心价值观和独特风貌。
科学城是一个注重创新和科技的城市,因此地标建筑应该具有现代化的外观和独特的建筑形式。
建筑的外观可以采用创新的材料和技术进行设计,例如使用玻璃幕墙、可再生材料和绿色植被等。
建筑的形式可以与科学城的自然环境和城市风貌相结合,例如通过曲线形状、立体感设计和独特的建筑外形等方式来展示科学城的创新与独特性。
其次,地标建筑的功能定位应该与科学城的定位相符。
科学城是一个集科研、教育、创新和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城市,因此地标建筑应该与这些功能紧密结合。
建筑可以设立科研实验室、教育培训中心、创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的功能设施,以满足科学城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此外,地标建筑还可以设立展览馆、体验中心、科普教育场所等,以吸引游客和公众参观和学习,提高科学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地标建筑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科学城是一个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因此地标建筑应该注重节能、节水和减少碳排放。
建筑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例如使用太阳能板、地热能和节能灯具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建筑还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废物处理设施等,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最后,地标建筑的社会效益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科学城是一个注重以人为本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因此地标建筑应该能够给人们带来实际的社会效益。
建筑可以提供公共服务设施,例如儿童游乐场、健身中心和公共图书馆等,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和学习需求。
此外,建筑还可以通过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文化活动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体验,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交融。
成都城市设计理念有哪些

成都城市设计理念有哪些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成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上有着独特的理念和特点。
成都的城市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成都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在城市规划中,成都充分考虑了历史建筑、古迹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努力保留和维护历史街区和古城墙等重要文化遗产,使其融入现代城市建设之中。
2. 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成都在城市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
城市绿化覆盖率高,公园和绿地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同时,在城市交通规划上,成都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污染,提倡低碳出行,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
3. 倡导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
成都的城市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对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的重视上。
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市民的生活需求和社会福祉,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公共设施。
同时,成都也注重社会和谐发展,倡导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4. 推崇创新和城市活力。
成都的城市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对创新和城市活力的推崇上。
成都积极打造创新型城市,注重引进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成都也注重城市文化和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总的来说,成都的城市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对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的倡导,以及对创新和城市活力的推崇。
这些理念的融入,使得成都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我院联合中规院成功中标《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

我院联合中规院成功中标《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
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确立成都为国家中心城市,承担“四中心一枢纽”核心职能。
在成都市“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发展格局下,我们围绕科学城建设西部创新第一城的目标,提出了“天府之心、科创之都、千年之城”的规划定位,将科学城构建为一座富有特色、融入世界、领衔时代的城市。
规划践行山水环绕、蔓藤生长,紧凑集约、绿色智能、产城一体、三生融合的规划理念,形成“一脊三核四谷五廊”的科学城拓展区的整体空间格局。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濯清流、映两山”,以雨水汇流谷地为生态骨架,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体系;按照留谷、塑坡、筑台的用地选择,构建东望龙泉、西眺雪山的城市形态;(2)“兴蜀道、汇百川”,以高效互联的通信网络,汇聚全球创新要素;通过轨道引领的绿色交通体系,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格局;(3)“强中心、聚科技”,将科学城与天府商务区作为城市新中心,开展系统性研究,承担“四中心一枢纽”的核心职能;将科学城作为领衔时代的科技高地,打造城市创新空间;(4)“承底蕴、享生活”,通过保留老场镇的街巷肌理,延续川西林盘的三生空间,传承成都的文化底蕴;通过功能多样的特色街区,多彩缤纷的创客步道,回归慢成都的安逸生活。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介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
【年(卷),期】2015(35)6
【摘要】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83年,是国家建设部批准的第一批甲级城乡规划设计单位,主要承担各层次、各类型、各专业的城乡规划编制及工程咨询服务,同时还承担有关城市建设的国家规范编制,部、省级课题研究,项目策划等工作,建院理念是“科学发展,服务社会”。
2005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设计研究院;都市规划;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程咨询服务;ISO9001;城乡规划;国家建设部;设计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58
【相关文献】
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J],
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J],
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J],
4.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J],
5.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联合中标《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项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府新区彭山项目概念性规划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政府汇报材料170222

交通导向策略
与天府新区6条通道对接 规划外围快速路、青黄快速通道、彭三快速路、工业大道 、X072、环天府快速路。 规划区南北地块有4条通道对接 成雅高速谢家连接线、县道071-工业大道、工业大道、成乐高速。
至天府新区
成都 天府新区
彭山
保胜 出口
新津 出口
青 龙 出 口
彭三快速路
彭祖新城 新彭山出口 原彭山出口
概念性规划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
华夏幸福基业 2017.02
整体规划构思
1. 规划条件梳理 2. 规划发展构想 3. 整体发展定位 4. 规划设计构思 5. 规划设计方案
1.规划条件梳理:
区位与交通
基地位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紧邻天府新区,距离成都市区约60KM; 南区毗邻彭山老城区,北区与青龙相邻; 占地总面积约102平方公里,南区约50平方公里,北区约52平方公里;
彭祖 新城
彭山 老城
成 绵 乐 城 际
成 昆 铁 路
铁
路
庙儿山
5. 规划设计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图
南区建设用地总规模42.98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
居住用地 混合用地
26公顷 0.60%
560公顷 13.03%
居住类 586
13.63%
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51 1.19%
26 0.61%
833 73 89 6 5 45 6 8 10 5 6 187 104 38 45 1765 776 989 51 51 26 26 687 683 4 383 111 272 4066 8 7 6176 271 5798 107 10256
比例(%)
20.49 1.80 2.20 0.15 0.12 1.10 0.14 0.19 0.24 0.12 0.14 4.59 2.55 0.93 1.11 43.42 19.09 24.33 1.26 1.26 0.64 0.64 16.90 16.79 0.11 9.42 2.73 6.69 100.00
成都城市设计理念有哪些

成都城市设计理念有哪些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成都的城市设计理念一直备受关注。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成都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城市设计理念,以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下面将从城市规划、交通设计、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成都的城市设计理念。
首先,成都在城市规划方面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成都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在城市更新和拓展中,成都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如宽窄巷子、锦里等,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历史韵味。
其次,成都注重交通设计,提倡绿色出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
成都在城市设计中积极推行公共交通和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了地铁、BRT等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从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减少环境污染。
再次,成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崇可持续发展理念。
作为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成都在城市设计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崇可持续发展理念。
成都大力推进园林城市建设,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建设了多个城市公园和生态景观,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成都的城市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交通和环境的关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成都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信在未来,成都将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继续引领城市设计的发展潮流。
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四川天府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40.4
核(二次)竞争性磋商成交公告
2023-02-03
TOP8
开展“拨改租”第二批(三期) 四川国瑞工程造价 项目-兴隆 144 路等项目竣工结算 咨询有限公司
38.2
审核(二次)
2023-03-03
TOP9
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开 展“拨改租”第二批(三期)项 目-兴隆 144 路等项目竣工结算审
¥63.98
同比增长:-67.2%
平均节支率
5.4%
同比增长:22.7%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1.2 需求趋势
近 3 月(2023-06~2023-08):
近 1 年(2022-09~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30 日 生成
1.4.1 重点项目
(1)工程造价服务(55)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四川省名扬建设工 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华 程管理有限公司
106.0
2022-12-09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30 日 生成
3/33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采购需求 .................................................................................................................................1
成都城市设计理念有哪些

成都城市设计理念有哪些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城市设计理念一直备受关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成都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理念,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
以下是成都城市设计理念的几个方面:1. 生态优先,成都城市设计理念中,生态优先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建设,保留和利用城市内的绿地和水系,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成都市内的公园、湖泊和绿道系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建设,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健身环境。
2. 文化传承,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城市设计理念中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和修复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使得成都在现代化的同时,也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成都的古街巷、文化街区和传统手工艺品市场等,成为了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3. 创新发展,成都城市设计理念中,创新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基地,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
同时,成都也注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企业和投资。
4. 人文关怀,成都城市设计理念中,人文关怀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城市规划中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建设了大量的文化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便利的公共服务。
同时,成都也注重提高城市的普惠性和包容性,使得每个市民都能够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总的来说,成都的城市设计理念以生态优先、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和人文关怀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成都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新的理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总体鸟瞰图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策略与愿景总体规划设计空间形态格局景观风貌体系重点区段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导控体系基础资料汇编Background & Basic Research《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确立了天府新区发展规模和方向①天府新区和成都整体格局:“一核两区双中心”②天府新区空间结构:“一城六区”③用地布局规划图123•规划范围:1578平方公里•涵盖:3市7县(市、区)37乡镇•规划城镇建设用地:650平方公里•确立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定位及规模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产城单元的划分①天府新区分区规划用地布局图②天府新区分区规划产城单元分布图21•确立了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的三个产城一体单元•2个创新研发单元+1个航空航天单元•平均每个产城单元用地在10-30km2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总体城市设计(2012-2020)》确立了在2012年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分区规划指导下的总体城市设计①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用地布局图②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总体城市设计总平面21•确立了以兴隆湖为核心区,其余部分为外围区的基本格局•500kV 高压线从用地范围中部穿过,尚未落实迁改规划•确定每个产城单元相对独立的功能特点•初步规划设计产城融合指导思想下的功能融合单元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5年版)》规定天府新区规划范围及协调管控范围关系,调整二者功能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图(2015年版)•规划范围:1578平方公里,涉及成都、眉山、资阳三市所辖7县(市、区)37个乡(镇、街道),地域面积1578平方公里。
•协调管控范围:眉山、资阳两市临天府新区的24个乡镇,地域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
•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更名为成都科学城。
•规划建设用地调整至50平方公里。
•环兴隆湖片区主要发展企业总部、科技研发、孵化中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功能。
围绕天府铁路新客站主要发展商务办公、商业展示等功能。
深圳路以南各组团,整合布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商业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和居住用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园区。
成都科学城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大视野——从国家中心城市到世界城市当前成都正从区域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中心城市,加之随着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协同发展,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天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天府国际机场和空港经济区等加快建设,简阳市代管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设持续推进,成都在发展能级、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以及与周边城市的空间联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格局——全面打造网络城市大都市区优化市域空间结构上,将上一轮总规“一区六廊”的走廊式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双核一区、三带多网”市域空间结构,其中“双核”为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核心区,“一区”为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三带”为西部田园特色、中部优化提升和东部功能拓展等三条城镇发展带,“多网”为功能、交通、信息、生态、文化等复合网络。
未来成都中心城区将进一步强化金融商务、总部办公、文化创意、国际交往等功能。
成都天府新区则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大网络——高铁、市域铁路、地铁“三铁融合”对外交通方面,将深入实施“蓉欧+”战略,着力建强“三网两港一枢纽”,打造国际区域性枢纽城市。
着力构建多层次、高标准、大容量、无缝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
此外,围绕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核心区,规划中还将构建相对独立的“环+放射”高快速路网,形成半小时高快速路交通圈等。
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三个关键词《成都市工业发展空间布局(2015-2030年)》强化天府新区作为“大创造”和“大车都”的产业功能成都科学城:以科技创新、设计研发和高端制造为主,重点发展工业前段研发和创新转化。
①天府新区工业空间布局体系②成都市“3+N”工业空间布局体系21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成都科学城起步区城市设计》组团布局、宜智创造之城①成都科学城起步区组团分布图②成都科学城起步区用地布局图21“科学城是城市,不是产业园区”科学城起步区定位:•重要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国家校院地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再造一个产业新成都的高新技术引擎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小结:进一步明确成都科学城定位01将成都市城市性质中“科技创新中心”提升为“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落实“双核共兴”发展要求02目前的“天府新区核心区”范围南北延伸过大,难以聚集发展形成核心效应,而且与中心城区之间距离过近,容易粘连发展。
应将成都科学城(包含天府商务区)直接定位为“天府新区核心区”。
根据“大创造”工业布局规划完善直管区产业功能03利用成都市“大创造”工业板块核心的有利契机,产业发展类型中增加“高端制造业”。
成都科学城2016年天府新区管委会方案版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小结:形成特色化的城市形态04采用组团式布局,建设用地与生态廊道相互交融。
形成TOD 交通站点、居住、产业用地、公服配套、公共绿地、商业休闲等融合的产城融合的科创单元。
轨道线网进一步凸显枢纽地位05形成以成都科学城核心区+秦皇寺商务中心核心区的内部环状轨道交通。
加强科学城轨道交通的对外联系,共规划10条轨道交通(其中远景线1条)天府新区直管区轨道线网规划图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1.2 Situation Analysis高程•地貌特征:河谷、丘陵、台地•相对高差约70米左右高程分析1.2 Situation Analysis坡度•坡度主要为5%-25°之间,坡度大于25°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区域西北与中部丘陵地区。
坡度分析1.2 Situation Analysis林地密度分布林地以经济林与果林为主,分布东部的丘陵与低山区域•规划已定防护绿地成自泸高速两侧各200m防护绿地铁路线两侧防护绿地东风渠支渠水系两侧防护绿地。
林地密度分布情况河流水体湖泊:兴隆湖为成都市区域内最大人工湖,面积约3平方公里。
河流:鹿溪河作为兴隆湖主要水源,水质较好。
沟渠:东风渠支渠与宝水沟均为农灌渠。
塘:规划区域内丘陵台地上分布众多的洼地,多为小型的池塘、湿地,其中规模10000平方米以的水体约20处。
河流水体分布情况①兴隆湖②鹿溪河③东风渠支渠④现状水塘42311.2 Situation Analysis现状建设在建区:现状在建区主要为兴隆湖周边,以企业办公与研发用地为主。
现状建设:主要集中在煎茶镇与兴隆镇,出少量新建安置小区,多为老旧建筑;其余现状建设均为农村自建房。
①兴隆湖周边在建区②兴隆湖周边在建区③场镇现状建设42315④新建安置区⑤场镇现状建设1.2 Situation Analysis1.2 Situation Analysis小结•现状地形为浅丘地形,山脉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场地内部最高点海拔526m,最低点海拔448m,相对高差78m。
•尊重地形,突显山势,采用低地低建,高地高建策略,展现原有地形特征。
•识别地形沟壑,沿沟壑构建绿廊,对接起步区,串联片区绿地系统。
坡度分析1.2 Situation Analysis小结•坡度较大区域作为生态绿地保留。
•陡坡分布较稀疏区域,可结合地形做低强度开发。
•缓坡作为开发建设区。
坡度>25%的用地占50%以上,保留为生态绿地坡度>25%的用地占30%—50%,作为低强度开发区,做少量开发大部分用地坡度<15%,做大量开发坡度分析1.2 Situation Analysis小结•识别汇水线和汇水分区•选取位置适中的集中水体,城市单元围绕展开,构建环境良好的单元中心•其他水体作为街坊内部环境打造坡度分析小结微地形处理方式•展现地形特征低地低建,高地高建,突显原有地形特征低地高建,高地低建,抹灭原有地形特征•以水为核心构建以水为核心的功能中心,公共空间围绕水体展开,生态绿廊渗透串联各个水体1.2 Situation AnalysisStrategy & Vision2.1 Planning Positioning•重要的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西部创新第一城•四川天府新区的核心引擎•成都市“双核共兴”的新核心以“创新为魂,科技立城”为理念,以山水文脉为基底的成都科学城建设成为一座山水相依、疏密有度、创新创业的“宜智创造之城”汇流成海,创智兴隆发展新科学打造一流的基础科学研究基地New Science汇聚前沿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塑造创新城市新功能新形态创造新技术New Technology培育新产业New Industry建设新城市New City2.2 Planning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