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的术后处理

合集下载

儿童肝移植手术的手术方案与术后管理

儿童肝移植手术的手术方案与术后管理

PART 02
手术过程详解
麻醉方法及监测措施
麻醉方法
儿童肝移植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患儿进入 无意识状态。
监测措施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 频率、体温等,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手术入路及解剖结构辨识
手术入路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如经腹正中切口、肋 缘下切口等。
止血措施应用
针对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采取及时 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局部加压包扎、 使用止血药物等,确保手术安全。
排斥反应监测和免疫抑制剂调整策略
排斥反应监测
通过定期检测患儿血液中免疫相关指标,如T细胞亚群、抗体水平等,及时发现排斥反 应迹象。
免疫抑制剂调整策略
根据排斥反应的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方案,以维持患儿免疫系统的稳 定状态。
术中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出血
肝移植手术涉及大血管的操作,因此出血是常见的术中并发症。医生会
采取各种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药物、电凝、填塞等来控制出血。
02 03
血管并发症
血管并发症如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医生会采取 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定期监测血管通畅情况等,并在发现血管 并发症时及时进行处理。
感染防控策略及抗感染治疗原则
感染防控策略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加强患儿术后护理和营养支持,提高患儿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抗感染治疗原则
一旦发生感染,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调整治疗方案。
其他常见并发症应对策略
胆道并发症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胆道狭窄、胆漏等并 发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胆道扩 张术、胆汁引流等。

肝移植术后再次手术的麻醉处理

肝移植术后再次手术的麻醉处理

【摘要】目的总结 27例肝移植术(olt)后患者行非肝脏手术的临床麻醉经验,探讨其特点。

方法 2003年2月—2007年6月共有27例olt术后患者施行了非肝脏手术,其中,术后早期开腹探查8例,腰椎肿瘤14例,神经纤维瘤3例,上臂肿瘤1例,肾上腺肿瘤1例,5例合并高血压。

男性22例,女性5例。

26例患者采用了静吸复合全身麻醉;1例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

结果术后早期开腹探查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2±33)min,19例非肝脏手术时间为(156±21)min;早期开腹探查术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为(30±21)min,非肝脏手术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为(18±11)min;早期开腹探查术术中出血平均为(282±198)ml,非肝脏手术术中出血平均为(837±221)ml,术中8例患者输血。

全部患者均未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所有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无肺部感染和其他部位感染;术后无一例发生肝、肾功能衰竭;术后未发生一例急性排异反应。

结论olt术后患者再手术的麻醉选择应考虑多方因素,围术期应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保护肝脏功能,防治感染等。

【关键词】麻醉肝移植再手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肝移植(olt)患者得以长期存活,olt患者再次手术的机会逐渐增多。

olt后患者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情复杂,个体差异较大,麻醉处理比较困难。

我科自2003年2月—2007年6月共为27例olt术后患者实施手术麻醉,包括术后早期开腹探查手术8例,肝外肿瘤手术19例。

本文重点回顾27例肝移植后患者再次手术的麻醉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7例olt术后患者再次施行了非肝移植手术,术后早期开腹探查手术8例,其中术后出血2例;胆道探查6例;肝外肿瘤手术19例,其中腰椎肿瘤14例,神经纤维瘤3例,上臂肿瘤1例,肾上腺肿瘤1例。

分为肝移植后早期手术组和肝移植后肝外肿瘤组,围术期资料见表1。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f 键 词1 道并发 症 ; 脏移 植 ; 理 措施 关 胆 肝 处
『 中图分 类号】 6 6 R 5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 编号】1 7 — 7 1 2 0 O b) 0 2 0 6 4 4 2 ( 0 9)2( - 1 - 3
M a a e e fb la y t a t c m pl a i n fe i e r n p a t t0 n g m nto ii r r c o i to s a t r lv r t a s l n a i n c
Q aj , I og in, m J ni X A Y n x g i e a Z e gh n Z ANGF n, NG X e a hn sa , H e g WA u h o (i r rnpa t inC ne, i t fl tdHoptl f a n dclU iest, a n 2 0 2 , hn) Lv a slna o e t Fr fi e si migMe ia nvri N mig 1 0 9 C ia eT t r sAi a aoN y
临床研究
29 2第6第 期 0年 月 l 4 0 卷
肝移植 术后胆道并发症 的处理措施
秦 建 杰 , 永祥 , 正 山 , 峰 , 学浩 夏 武 张 王 ( 南京 医科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 院肝脏 移植 中心 , 江苏要】目的 : 探讨 肝 移植术 后胆 道并 发症 的处 理措 施 。 法 : 方 总结 2 0 0 5年 3月~ 0 7年 1 月 在肝 脏移 植 中心行 肝移 20 1 植 手术 的 1 5例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 2 分析 肝移 植术 后 胆道 并发 症 的治 疗措 施 及效 果 。结 果 :2 1 5例 肝 移植 患者 中共 有 2 2例 受体 发生 了胆 道 并发 症 , 生 率为 1.%(2 15 。其 中 , 为 胆漏 ,3例 为 胆道 狭 窄 , 发 76 2 /2 ) 4例 1 1例 为胆 管炎 , 2例 为 胆 道 吻合 口狭窄 合并 胆漏 , 1例为胆 漏合 并 胆道铸 型 , 外 1 为 吻合 口胆 漏合并 肝 内胆 道狭 窄及 胆道 铸型 。 另 例 4例胆 漏均 获得 治愈 。7例单纯 吻合 口狭 窄患 者 中 5例 最初 行 内镜治 疗 , 4例 治愈 ;而有肝 内胆管 狭 窄 的 6例 胆道 狭窄 患 者 , 行 内镜介 入治 疗 , 1例有 效 。 3例 胆道 狭 窄患者 中, 均 仅 1 7例单 纯 吻合 口狭 窄 的患者 均治 愈 , 患者 存 活 , 而有肝 内

肝移植术前评估和术后处理及其背驮式的特点

肝移植术前评估和术后处理及其背驮式的特点
有 指标 基础 上 结 合 肝 性脑 病 、 水 及 血 钠 ( 视 为 腹 可
衡 量腹 水严 重程度 的 一个 实验 室指标 ) 临床 资 料 等
分 析 生存率 , 可增 加 ME D预 测 的准确 性 J L 。 2 .肝脏 解 剖 的评 估 : B T是 以保 留受体 肝 后 PL
pg ) 分 系统和 U O tts uh 评 N Ss u 标准 , 于预测 、 a 用 评定
配 评 分 系 统 , 代 沿 用 已 久 的 C P( hl ro e 取 T c i t ct . du t
增 加 1c 患 者 的 3个 月 病死 率在 原 M L m, E D评 分 的 基 础上 增 加 1 % [ 。 有 研 究 表 明如 果 在 ME D 原 0 8 3 L
发 最 大不超 过 3 c ME D评 分 增 加 3 % ; 瘤 每 பைடு நூலகம் m, L 0 肿
典 式原 位 肝 移 植 的终 末 期 肝 病 , 可 考 虑 尝试 行 均 P L 。对 等待 肝 移 植 的终 末 期 肝 脏 疾 病 患 者 的 BT
病情进 行准 确 的评 估 , 掌握 适 当的肝 移植 手术 时机 , 能够减少 手术危 险性 , 延长 术后存 活 时 间, 供体 器 使
( 大于 1岁小 于 l 8岁)+6 4 . 3×( 因: 汁性 或酒 病 胆
精 性为 0 其 他为 1 。 其评 分 分 三 个 等级 : 0 属 , ) ≥3 ,
病 情重 , I U;4~ 9 病情 较重 但不 需要 住 院 ; 需 C 2 2, <
2 , 情 轻。美 国肝 病研 究学 会 推 荐终 末 期 肝 病模 4病 型评 分 ≥1 0时应行 肝 移植 。然 而 , 患者 的病 情并 不是 固定 不 变的 , 随病 情 的发 展 而 恶化 , 会 也会 经适

肝移植术后的长期内科处理

肝移植术后的长期内科处理

视 网膜 病 和 肾病 。
表 3 O T受 者 口服 降 糖 药 物 优 缺 点 ( 自 : aisne a L 摘 D v o t 1 d )
O T前 肝 肾综 合 征 导 致 的 缺氧 性 损 伤 ( % ~1 % )或 者 有 糖 尿 L 6 0 ,
病 和 高 血 压 的 肾 脏 表 现 。 一 些 肾 毒 性 药 物 如 非 甾 体 类 抗 炎 药 和 氨 基 糖 甙 类 也 可 加 重 C I 肾 毒 性 。 另 一 些 药 物 通 过 抑 制 N 的
全 ( R ) 有 l %G R<2 l i 1 7 2 表 面 积 或 者 需 要 C I, 8 F 9 m/ n每 .3m 体 m
接受换肾治疗 , 比心 脏或 肺 移 植 中 的发 病 率 要 高 。
( ) 病 机 制 和 危 险 因 素 超 过 7 % 的 终 末 期 肾 病 与 一 发 0
钙通 道 阻 滞 剂 是 安 全 有 效 的 一 线 降 压 药 。尼 卡 地 平 、 拉 维
帕米 和地 尔硫 卓 可 通 过 竞 争 细 胞 色 素 P5 4 0来 升 高 C I 平 , N水 因 此 更倾 向 使 用 氨 氯 地 平 和 硝 苯 地 平 。 可 乐 定 为 肾上 腺 素
动 力 学 的不 良 反应 小 , 长 期 随 访 未 发 现 T C的 这 种 优 势 。皮 但 A
质 激 素可 增 加 血 容 量 , 重 高 血 压 。 加
( )治 疗 二 强 调 生 活 方 式 的改 变 , 减 肥 、 盐 、 烟 、 如 限 戒 戒
酒 以 及经 常锻 炼 。 对持 续性 高 血 压 应 调 整 免 疫 抑 制 剂 , 停 用 如 糖 皮 质 激 素或 减少 C I 量 , 早 期 药 物 干 预 ( 表 2 将 血 压 N剂 应 见 ) 降 到 109 m H , 风 险 人 群 降 到 108 m H 。 4/ m g高 0 3/0m g

肝移植受者术后精神心理异常的表现和处理

肝移植受者术后精神心理异常的表现和处理

h v d e s f cso a in u ia n o s q e t e r a e t es c e su ae o a s ln a in a e a v re e e t n p t t r v l d c n e u n l d c e s u c sf l t f rn p a tt . e sv a y h r t o
Cors n n uto :HUANG u— a repo di a h r g Xi y n,Emai:x hu n l 1 l y a g l 9@ y h o c ao.a
【 bt c】 Pyhl i l b om lis f a et flwn vr rnpattn w i a e A s at r sco g a anr aie o tns o o igl e t sl ao , h hm yb oc t pi l i a n i c
【 ywod 】 Lvr rnpattn Pyhn sm ; Tet et Ke rs ie t sl ao ; sco oe a a n i ram n
自 16 9 3年 Saz 将肝 移植 应 用 于临 床 以来 , tr l 随 着高效 免疫 抑制 剂 的应用 和 临床肝 移植技 术 日臻完
黄 自丽 黄修 燕 许永 华
【 摘要】 肝移植 受者术后 出现精 神心理异 常可能是 生物 一心理 一社会等综 合 因素 影响下
引起 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 影响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 并降低移植 成功率 。本 文综述 了肝 移 植受者并发精神心理异常的原 因、 症状识别和防治策略 , 期望有助于肝移植受者并发精神心理异
善, 肝移 植 已成为 治疗终 末期肝 病 的主要措 施之 一 。
但肝移 植术后 并发 症 较 多 , 后并 发 精 神 心理 异 常 术 的发生 率高达 1 % ~ 7 3 4 % , 通 过 心理 一神经 系 并 统、 心理 一内分泌 系统 、 理 一免疫 系统等 影响受 者 心 康 复 , 能增加 受者 术 后 死 亡率 和 降 低 肝移 植 成 功 可 率 J 曲 。因此 , 肝移 植 受 者 术 后 精 神 心理 异 常 的 早 期预防、 及时发 现 、 明确成 因和尽 早采 取积 极有效 的

肝脏移植手术中的术前评估和术后处理

肝脏移植手术中的术前评估和术后处理

肝脏移植手术中的术前评估和术后处理肝脏移植是指将患者的肝脏进行全面替换,肝脏移植手术需要术前评估和术后处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这个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肝脏移植手术中术前评估和术后处理。

一、术前评估1.患者病史在肝脏移植的术前评估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患者的病史记录。

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手术史以及过敏史等。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有慢性肝病、原发性肝癌或肝硬化等疾病,了解患者是否曾接受过其他手术、此前是否有任何体征,以及患者是否对药物过敏等问题。

2.肝脏体症评估肝脏体症评估分为临床表现评估和实验室检查评估。

临床表现评估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身体体征、皮肤颜色、腹部积水情况等身体情况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而实验室检查评估则是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查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些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的肝功能是否正常、血小板计数与凝血情况是否正常等等。

3.器官匹配一旦肝脏移植手术被决定,医生就可以开始匹配患者与最合适的供体。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如供体的肝脏大小、患者和供体的血型、健康状况等等,这样可以确保移植后器官与患者的身体具有相同的生理和免疫学特征,最大可能地避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

二、术后处理1.重症监护肝脏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严密而细致的监护。

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呼吸困难,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他们需要经常监测血压、氧气饱和度、腹部深度等因素以及进行定期血液和尿液检查,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处于稳定状态。

2.免疫抑制治疗患者需要免疫抑制治疗以减少器官排斥反应。

这中治疗方式有多种,如环孢素、美洛昔康等药物。

这些药物需要按照处方维持治疗,医生会定期检查患者血液、尿液和肝功能状况,以推荐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3.置管和管路处理肝脏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和胃管,以便他们在床上休息以及饮食。

这些管路需要经常更换和维护,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腹部引流、胃内容物等状况,以检查是否存在感染的迹象。

结论综上所述,肝脏移植安全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医生需要通过术前评估来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以确保转移手术的安全。

肝移植术后护理与并发症处理知识点

肝移植术后护理与并发症处理知识点

肝移植术后护理与并发症处理知识点肝移植是目前治疗晚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一些患有重症肝病的患者来说,肝移植术是拯救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肝移植手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手术后的护理和处理并发症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移植术后的护理与常见并发症处理知识点,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并应对术后情况。

一、患者术后护理知识点1.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保持肝脏的充足营养供给。

2. 伤口护理:保持术后伤口清洁干燥,注意伤口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避免碰撞和摩擦,防止伤口复发出现并发症。

3.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特别是免疫抑制剂的用药,要避免突然停药或漏服,以免导致移植器官排斥反应。

4. 生活方式调整:术后患者需要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同时,要积极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洗手,避免人群拥挤。

二、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知识点1. 移植器官排斥反应:肝移植后可能会出现移植器官排斥反应,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及时向医生汇报症状,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2. 感染: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感染源,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

3. 输液反应:部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可能是输液反应。

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液体种类,必要时停止输液。

4. 腹水积聚: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腹水积聚的情况,表现为腹部胀满、呼吸困难等症状。

需及时排除腹水,保持腹部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5. 肝功能异常:术后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血清生化、凝血功能等。

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进一步恶化。

通过以上对肝移植术后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的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术后情况,有效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促进康复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移植的术后处理一.肝移植术后的一般处理:1.饮食:在胃肠功能未恢复前应禁食水,但可经胃管少量药物管饲、如免疫抑制剂等,一旦胃肠功能恢复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

2.体位:术后早期一般以平卧位或半卧位为主,坚持翻身拍背以利咳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鼓励病人尽早坐起锻炼,下地活动。

3.吸氧:拔除气管插管后应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维持必要的血氧分压,同时定时做雾化吸入治疗以湿化气道,以免痰液过于粘稠而难以咳出。

4.各种引流管的处理:(1)胃管:应定时冲洗,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和性状,并可经胃管注入药物,恢复排气及排便即可拔除。

(2)尿管:留置尿管期间要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争取早期拔除,降低泌尿系感染的机会。

(3)中心静脉插管、动脉测压管及Swan-ganz导管:除中心静脉插管可保留一段时间用来维持输液外,其他导管均应在循环稳定24小时后及早拔除,并将导管尖端送细菌培养。

CVP 管保留期间定期换药防止感染,一旦怀疑感染应立刻拔除,可留置PICC管用作补液通道。

(4)腹腔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被血块堵塞。

引流量减少后应逐步拔除肝上引流管。

右肝下引流管应在T管夹闭后拔除。

(5)T管:肝脏移植术后留置T管,除胆道减压利于吻合口愈合的作用外,尚可观察胆汁性状,或经过窦道对某些胆道并发症进行治疗。

应定期行胆汁细菌培养。

术后1周行T管造影,确认无胆漏后可夹闭T管。

怀疑有胆道感染的情况下,应放开T管,观察胆汁质量,取胆汁标本行细菌培养,必要时行胆道造影检查。

T管拔除一般在术后3 - 4个月,拔管前应做T管造影。

为防止拔管过程中胆漏的发生,可在拔除T管后马上沿窦道置入一根中心静脉插管,将其尖端置于窦道汇入胆总管处。

留置一两天后,如未出现胆漏可逐步拔除。

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液体的进出量多,对病人的生理干扰非常大,因此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多项监测指标决定补液量的多少。

具体治疗上因人而异,容量超负荷易导致急性心功能衰竭和肺水肿,延长呼吸机依赖的时间,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又会导致肾功能的损害,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常用的胶体液有新鲜冰冻血浆和人血白蛋白。

在病人凝血功能恢复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有增加肝动脉吻合口血栓发生的机会,在使用中应引起注意。

白蛋白可有效提高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扩容效果快速,应使血白蛋白指标达到38 – 40g/L 水平。

电解质调节中重点需注意高钠、低钾、低钙血症等异常,应及时纠正。

肝移植病人术后常出现酸碱失衡现象,故必须经常进行血气分析,早期往往为代谢性酸中毒,稍后则转为代谢性碱中毒。

治疗酸碱失衡重要的是纠正病因,对症处理只是暂时性的辅助治疗。

6.营养支持:肝移植后营养需要量很高,从腹腔引流和第三间隙丢失的蛋白量很多,因此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营养补充非常关键。

营养补充一般遵循两个原则:即根据肝功能恢复状况补充营养和尽早从胃肠道进食。

一般每天至少补充热量30Kcal/kg/d,葡萄糖与脂肪乳各补充一半热量,最好使用中长链脂肪乳,这样对肝脏负担小。

根据肝肾功能适当补充支链氨基酸或肾病氨基酸。

同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精氨酸和谷氨酰胺。

多数意见赞同应用生长激素,认为有助于病人的恢复。

7.抗感染治疗:(1)抗菌治疗:肝移植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应选用较低级的品种。

一旦发生感染则尽可能按照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如为致病菌不明的严重感染,建议采用“降阶梯治疗”,即以强力广谱抗生素覆盖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得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改用相对窄谱的抗生素。

同时注意联合用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抗生素的肝、肾毒性。

肝移植术后革兰阳性菌的感染机会很高,选用抗生素时应当引起重视。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引起菌群失调,应同时口服培菲康或整肠生等活菌制剂协助调节肠道菌群,必要时可使用大肠杆菌灌肠的方法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

使用广谱抗生素三天以上者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2)抗真菌治疗:真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各种介入性导管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真菌感染机会明显增加。

应按照真菌培养和药敏的结果进行治疗,但即使真菌培养是阴性结果,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而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时,建议加用抗真菌药物如大扶康或二性霉素B等。

(3)抗病毒感染:器官移植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术后病人应定期做CMV抗原和抗体的血清学检查,一旦发现CMV抗原阳转,即使无任何症状(即病毒血症),也应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直至病原学检查阴性为止。

如患者出现靶器官的症状(肝功能损害或间质性肺炎表现等),更应使用足量更昔洛韦(10mg/kg/day分两次静脉输液)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加用磷甲酸(可耐)及丙种球蛋白。

CMV感染极易复发,因此使用时间最短持续两周以上。

由于CMV在正常人体内检出率很高,故应常规取供体血及供肝标本进行监测,如结果阳性则需在移植术后预防应用更昔洛韦。

8.免疫抑制治疗:(1)常用免疫抑制方案:A.应用CsA的联合用药方案:即CsA加激素、骁悉CsA:术后早期即应尽量以口服CsA为主要给药途径,以减少静脉给药的肾毒性。

一般按经验剂量10mg/kg.d开始,根据血药浓度调节用量。

CsA血药浓度谷值C0(即服药前的血药浓度)应维持在以下水平:术后1月内:300-350ng/ml;术后1 -3月:250-300ng/ml;术后3- 6月:200-250ng/ml;术后6月-1年:150-200ng/ml;术后1年以后:100-150ng/ml;目前多提倡结合C2(即服药后两小时的血药浓度)的检测:术后3月内:800-1200ng/ml;术后3- 6月:600-800ng/ml;术后6月-1年:400-600ng/ml;激素:术中门静脉开通后即刻以甲强龙0.5g静脉滴注术后第一天:甲强龙80mg iv Q6h;术后第二天:甲强龙60mg iv Q6h;术后第三天:甲强龙40mg iv Q6h;术后第四天:甲强龙30mg iv Q6h;术后第五天:甲强龙20mg iv Q6h;术后第六天:甲强龙20mg iv Q12h;术后第七天:甲强龙20mg iv Qd;术后2 - 4周:强的松20mg口服Qd术后1 - 2月:强的松15mg口服Qd术后2 - 3月:强的松10mg口服Qd术后3 - 6月:强的松5mg口服Qd术后6月后可考虑停药骁悉:术后早期每天0.75g口服Bid,3月后可减至每天0.5g口服Bid,半年后可考虑停药。

B.以FK506为主的联合用药方案:即FK506加激素、骁悉FK506:0.15mg/kg.d口服,根据血药浓度谷值调节用量术后1月内:10-15ng/ml;术后1 -3月:8 - 12ng/ml;术后3- 6月: 5 - 10ng/ml;术后6月-1年: 5 - 8ng/ml;70%的病人一年内可考虑单独应用FK506。

一般术后1年可以1mg Bid维持。

(2)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常发生在移植肝功能恢复后,尤其在术后5-10天最多见。

逆转后仍然可以在术后半年以至一年内发生。

急性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免疫,在肝脏移植后5-7天出现发热、肝区疼痛、黄疽加深、胆汁分泌骤减和颜色变淡、肝功能异常、血清胆红素急剧上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均需高度怀疑排斥反应。

目前急性排斥反应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肝活检的组织学所见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a.激素冲击疗法:第一天甲强龙1g iv Qd,第二、三天甲强龙500mg iv Qdb.停CsA24小时后改用FK506。

c.上述方法无效时,可考虑使用OKT3或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

(3)慢性排斥反应可在以至后数周发生。

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症状的肝功能逐渐减退、碱性磷酸酶和转肽酶升高,进而发展为慢性肝功能衰竭,出现黄疸。

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可见小动脉炎、纤维化和小动脉管腔渐窄、堵塞,胆管腔渐闭塞、消失,肝门部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治疗目前无有效方法,需要再次移植。

9.凝血功能调控治疗:术后早期即应严密监测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功能全套检查等,并据此来调整药物的应用。

正常情况下,手术后早期不提倡应用止血药物,以免增加血栓并发症的机会。

如有广泛渗血,可输注适量新鲜冰冻血浆,以及血管外凝血药物。

血小板低于20x109/L时适当输血小板。

当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超过50%时应加用肠溶阿司匹林抗凝治疗。

当考虑有血管内血栓形成危险时,则给予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0.3 -0.6ml/d皮下注射。

10.保肝利胆治疗:尽量简化用药,常用药如下甘利欣150mg/d静脉滴注;思美泰2.0g/d分两次静脉滴注;古拉定1.2g/d分两次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d静脉滴注;潘南金70ml/d静脉滴注11.胃肠功能保护治疗:原发疾病、手术和术后大剂量激素的使用,可使胃肠功能受损,增加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机会。

因此,移植后早期应常规使用胃肠功能支持的药物。

如高舒达(西咪替丁)40mg/d分两次静脉滴注,洛赛克40mg/d静脉滴注。

12.降压治疗:一般于术后4-5天即可出现高血压,因此术后早期及应服用降压药物,主要降压药物有钙离子通道拮抗剂、ACEI类药物,并可配合使用利尿剂。

如口服药物降压效果不好,可使用压宁定、硝酸甘油或硝普纳等扩张血管药物静脉内持续滴入。

13.防止乙型肝炎的复发:拉米呋啶(贺普丁):0.1 mg PO Qd 维持一年以上乙肝免疫球蛋白(HBsIg):800 U im Qd ,使血中抗体滴度达到500U/ml后可逐渐减量,连续应用一年以上。

二.肝移植术后监测:1.生命体征:术后早期应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CVP等,有条件时也可进行心排出量、肺动脉压等检测,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减少监测频率。

2.血、尿常规:早期每日一次,待结果正常后可每周两次。

3.血液生化检查:早期每日一次,以了解肝、肾功能的情况,待结果正常后可每周两次。

4.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FIB、FDP等全套检查,第一周每日一次,其后每周两次直至正常。

5.血电解质检查:K+、Na+、Cl-、Ca++等早期每日检查一次,待结果正常后可每周两次。

6.环孢A血药浓度监测:可于服药2天后开始查谷值,待血药浓度基本稳定后,可每周检查一次。

现在多主张结合C2的检测,认为此浓度更能代表环孢A在体内的吸收程度。

7.肝炎病原学检查:乙肝两对半及HBV- DNA,检测术后一周内即应检查,1月、3月后仍需复查,同时应监测抗体滴度。

8.CMV血清血检查:CMV抗原、抗CMV -IgG、IgM每周复查。

9.血氨检查:患者神志异常时检查。

10.血病原菌培养:在ICU期间要定期检查,其后有感染症状出现时随时检查并加药敏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