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MRI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的MRI分期

肝纤维化的MRI分期解 剖•定义: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呈多角棱柱体,长约2mm,宽约1mm。
结构特点:ü 肝小叶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central vein)。
ü肝细胞是构成肝小叶的主要成分,它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单行排列成板状,称为肝板(hepatic plate)。
ü 肝板之间为肝血窦。
ü 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胆小管(bile canaliculi)。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ü 继发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肝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之前的中间过程。
ü 组织学上是可逆的,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对于预后有重要意义。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ü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
ü 慢性酒精性肝病。
ü 非酒精性脂肪肝。
ü 自身免疫性肝病。
ü 胆汁淤积。
ü 其它(血吸虫等)。
p 发病机制:ü肝脏损伤后,肝细胞、kupffer细胞与窦内皮细胞可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刺激窦周间隙中的肝星状细胞(HSCs),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如胶原、糖蛋白),同时蛋白酶抑制剂产生过多,使得ECM降解减少,导致ECM在肝脏中大量沉积,从而导致肝纤维化。
ü 慢性损伤导致的细胞外基质产生及降解的失衡是肝纤维化发展的主要机制。
分 期 与 评 分 系 统p 肝纤维化分期(staging,S):分期是依据纤维化程度和肝硬化的形成,表示疾病进展情况,与病程有关,并影响治疗及预后。
p 目前常用的有Scheuer、METAVIR以及Ishak评分系统:ü Scheuer及METAVIR评分系统将肝纤维化分为0-4期。
ü Ishak评分系统将肝纤维化评估分为0-6期。
评 分 系 统国际上最常采用METAVIR评分系统:ü F0:无纤维化。
IVIM联合DKI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10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1月 第22卷 第1期 总第171期【通讯作者】孙 勇,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系统影像学和磁共振介入技术。
E-mail:**********************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VIM Combined·10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AN. 2024, Vol.22, No.1 Total No.17110.1~24.6μmol/L,平均(16.43±4.15)μmol/L。
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检查方法 采用联影3.0T uMR790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MRI扫描,设备配备24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为确保图像质量,减少呼吸造成的伪影,对患者进行多次呼吸训练。
1.2.1 IVIM扫描:参数设置:重复时间(TR):3000ms,回波时间(TE)75.1ms,矩阵:300×128,视野:380mm×300mm,层厚:6mm,层间距:20mm,激发次数:2,b值:b=0,25,50,100,150,200,400,600,800,1000,1500,2000,2500s/mm 2。
工作站上的专用软件,基于多b值信号强度对每个像素进行曲线拟合,计算出纯扩散系数(D)、血流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表观弥散系数(ADC)计算公式为:ADC=−ln[(Sb −S0)/S0]/b ,其中Sb是b值下的信号强度,S0是b=0下的信号强度。
1.2.2 DKI扫描:参数设置:TR:8000ms,TE:55ms,层厚:6mm,层间距:20mm,视野:380mm×310mm,矩阵310×128,激发次数:1,b值:b=0,200,500,1000,1500,2000s/mm 2。
MRI成像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MRI成像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 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到医学领域并用于人体成像。
30多年的时间里,MRI得到迅速开展,硬件设备和成像技术不断更新。
主磁场、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功能的改良,多通道、多采集单元、并行采集等技术的应用,使MRI设备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成像速度明显加快。
近几年,超高场MRI在脑功能成像、频谱成像、白质纤维束成像、心脏检查、冠心病诊断、腹部等脏器的检查得到了广泛应用[1]。
1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利用血管内血液流动或经外周血管注入磁共振比照剂显示血管结构,还可提供血流方向、流速、流量等信息,已经成为常规检查技术。
MRA技术主要有时间飞跃法( time offligh,t TOF)、相位比照法(phase contras,t PC)和比照增强MRA(CE-MRA)。
TOF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MRA方法,该技术基于血流的流入增强效应,常用形式有2D TOFMRA和3D TOFMRA。
2D TOFMRA采用较短的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 TR)和较大的反转角,背景组织信号抑制较好,有利于静脉慢血流的显示,多用于颈部动脉和下肢血管的检查。
3D TOFMRA空间分辨率更高,流动失相位相对较轻,受湍流的影响相对较小,多用于脑部动脉的检查[2]。
PCMRA是利用流动所致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相位变化来抑制背景、突出血流信号的一种方法,包括2D PCMRA、3D PCMRA和电影(cine) MRA。
与TOFMRA比拟,PCMRA在临床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静脉性病变的检查和心脏及大血管血流分析。
CE-MRA是经外周静脉团注比照剂Gd-DTPA后,利用比照剂使血液的T1值明显缩短,然后利用超快速且权重很重的T1WI序列(3D fastTOF SPGE,反转角>45°)进行成像。
肝纤维化MRI研究新进展

肝 纤 维 化 ( e ai fbo i) 各 种 慢 性 肝 脏 损 伤 导 致 的 肝 h p t ir ss 是 c
常 规 MR 虽 能借 助 多种 成 像 序 列 及 参 数 来 观 察 肝 脏 形 态 I 学 的改 变 , 并 不 能 满 足 临 床 诊 断 的 要 求 。尽 管 关 于 S I 的 但 PO
内纤 维 生 成 (irgns , 细 胞 外 基 质 合 成 ) 纤 维 降 解 (i f o e ei 即 b s 与 f — boyi, 细 胞外 基 质 降解 ) 衡 , 而导 致 大 量 的 胶 原 纤 维 在 rls 即 s 失 从 肝 内沉 积 。肝 纤 维 化 的病 因较 多 , 病 毒 感 染 、 生 虫 病 、 如 寄 自身 免 疫性 疾 病 以及 遗 传 代谢 性 疾 病 等 , 中最 常 见 的 病 因 是 病 毒 其
性 肝炎 。慢 性 病 毒性 肝 炎 所 引 起 的 肝 纤 维 化 病 死 率 很 高 , 能 若 及早 地 诊 断 肝 纤 维 化 及 肝 硬 化 , 进 行 适 当 的干 预 , 其 预 后 并 对
相 关 报 道 较 多 , 由于 K s 数 量 仅 占肝 组 织 的 ~ 小 部 分 , 但 C 的 使
磁共振成像胆道评分和肝肌比值评估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价值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DOI:10.12449/JCH240413磁共振成像胆道评分和肝肌比值评估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价值黄璐1,陆力坚2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南宁 5300212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放射科,南宁 530199通信作者:陆力坚,*******************(ORCID:0000-0002-5605-9031)摘要: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期增强MRI扫描所得胆道评分和肝肌比值在评估肝纤维化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
将51例肝纤维化患者分为两组,其中S1、S2期为低级别组(n=30),S3、S4期为高级别组(n=21)。
扫描采用GE Architact 3.0T磁共振扫描仪,包括常规肝脏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肝胆期、排泄期的增强扫描。
对不同级别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胆道评分和测量肝肌比值。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法。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RI指标对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
结果 低级别组胆道评分(3.67±0.55)大于高级别组(2.57±0.75)(t=6.05,P<0.001);低级别组门静脉期、延迟期、肝胆期的肝肌比值(2.38±0.76,2.48±0.70,4.10±0.63)均大于高级别组(1.97±0.18,1.99±0.27,3.16±0.47)(t值分别为2.41、3.09、5.81,P值分别为0.020、0.003、<0.001)。
上述指标区分低、高级别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79、0.82、0.88,诊断高级别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分别为70%、63.3%、83.3%、96.7%,特异度分别为90%、95.2%、74.1%、10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

回 波 技 术 扫 描 横 断 面 , 取 b 一0 , 2 6 0s mm 。 扫 描 选 l b — 0 / 参 数 : 6msTR 16 0ms层 数 2 TE 7 , 0 , 6层 , 厚 5mm, 隔 层 间 1mm, OV 30 矩 阵 1 8 1 8 激 励 次 数 2次 , 描 时 间 F 8 , 2 × 2, 扫 约 1 0S扫 描 野 的 上 方 和 下 方 各 施 加 一 个 预 饱 和 带 , 消 0 , 以
刺 , 样 既 可 以 为 临 床 提 供 准 确 定 位 信 息 , 可 避 免 穿 刺 后 这 也
走 向成 熟 规 范 , 前 列 腺 疾 病 患 者 带来 福 音 。 为 参 考 文 献
[ ] 周 康 荣 .腹 C 1 T.上 海 : 海 医 科 大 学 出版 社 ,9 3 3 7 上 1 9 :0 . [ ] 赵 斌 , 洁 .前 列 腺 癌 的 MR 诊 断 与 临 床 对 照 研 究 .医学 影 像 2 甘 I
疫 性 肝 炎 所 致 的肝 硬 化 患 者 。 F : 纤 维 化 ;F : 度 纤 维 O无 1轻 化 , 管 区纤 维 化 无 纤 维 间 隔 ; 2 轻 ~ 中度 纤 维 化 , 管 区 汇 F: 汇 纤 维化且有 部分 纤维 间 隔 ;3 中度纤 维 化 , 隔纤 维化 。 F: 间 F : 硬 化 。按 照 此 评 分 系 统 分 级 , 者 中 F 4肝 患 16例 , 2 5 F 例 , 34例 , 43例 ; 康 对 照 组 1 F F 健 5例 均 为 F 。 O
一
是 否 完 整 的技 术 l 。本 研 究 将 探讨 磁 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弥 散 加 权 成 像 对 _ 】 ] 肝 纤 维 化 的诊 断 价 值 。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技术研究进展#柯 柳刘志娟李俩余东明 温小凤* *袁淑芳何唐艳张月圆 麻芝英 (柳少H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广西柳州市545006)▲基金项目:广西区卫健委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20190029)*通信作者【提要】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对控制肝病的病程进展、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检测,超声、CT 、MRI 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等技术在评估肝纤维化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评估;进展【中图分类号】R 5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575(2020)05-0660-05DOI :10- 11864/j. Xsn. 1673.2020- 05- 32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其诊断对肝病的病程进展、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 的意义[1]。
早期肝纤维化的病情具有可逆性,尤其在 F2期之前疗效较好[2]。
及时、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有利于明确开始治疗的时机,从而避免或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发展,甚至逆转肝纤维化、肝硬 化⑶。
为此,本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肝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目前,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
肝穿刺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随着穿刺器械和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秒钟穿刺法”方便安全、成功率高,但是穿刺获得的肝组织标本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病理诊断的可信度,应保证在镜下至少6个汇管区,尽量用粗针穿刺(最好用16G ),标本长度需在1- 0 cm 以上 (1.5~2.5cm )。
当存在腹水、凝血功能异常或血小板计数< 60 x 109/L 时,经皮穿刺肝活检的风险较 大,此时可选择经颈静脉肝活检[4_5] o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常用的有半定量而非绝对定量的Scheuer 、Metavio 以及Ishak 评分系统, Knodell 评分系统目前已较少应用。
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进展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罗树林 (河池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广西河池 547000)摘要: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动态评估,直接关系其是否能够及时得到合理的临床治疗。
为了深入探究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对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CT能量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CT分子影像学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CT;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都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同时也是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最终疾病形态。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对患者的肝脏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疗,有引起恶变的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在发病早期如果及时进行干预,其病情是可逆的[1]。
因此,及时准确地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行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公认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金标准”,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
但是该诊断方式属于有创诊断,在诊断过程中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创伤,且患者承受着一定的风险,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了局限,无法作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诊断及动态监测的手段进行推广应用[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技术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中逐渐得到了应用。
但传统观点认为,CT仅能够对中晚期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进行诊断,却无法衡量肝纤维化的程度和分期[4]。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逐渐应用到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中,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和动态评估中均获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本文就对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提升这类患者的诊断水平提供参考。
1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从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治疗,可造成肝脏进行性纤维化和结节性再生。
进而导致肝硬化。肝脏进行性纤维化为这一病理过 程中早期出现的改变,它对评价疾病的进展非常重
要,如能在疾病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并对病人及时
治疗,可防止其进展为肝硬化。这对评价病人的预 后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 金标准仍然是肝脏活组织检查,但它为有创性,可给
T
MR设备,发现胆碱复合物/水、谷氨酸/水、脂质/
T
维化时水在肝脏内扩散受限情况:MRS从功能方 面评价肝纤维化时肝脏代谢的变化:MRE则从力学
3
生很大影响。Annet等[J3研究发现,在肝纤维化鼠模
型中,采用b值为500 s/ramz时,ADC值在活体内 降低。而模型死亡后ADC值并没有降低,故认为 ADC值的降低是由灌注减少引起而不是扩散受限 引起,肝脏ADC值的降低更能表明肝脏灌注的降 低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而不反映水分子扩散受限与
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3.3扫描序列对ADC值的影响肝脏DWI最常 用的扫描序列是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single—
意义不大。早年也有研究者测量肝硬化时的肝脏T。 值和T2值,探讨这些参数与肝纤维化之间有无相关 性,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一部分研究者认为,
这些参数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3]。但也 有文献报道,这些参数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存在
像,同样分析影像的CNR,结果表明。对比剂联合应
用后影像的CNR比单独使用SPIO或Gd增强时高 100%~130%,认为两种对比剂联合应用获得的影像 反映的是一个复杂的弛豫效应和影像加权的交互
shot echo—planar
MR扩散加权成像(DWI)
随着平面回波成像(EPI)和单次屏气扫描序列
的出现。使DWI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应用成为可 能。许多研究发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纤维
DWI,SS—EPI—DWI)。另外还有一些
提高信噪比的扫描序列,如平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DWI)序列、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true
信号强度分辨出来,并发现在酒精性肝疾病病人中
GPE/GPC值和肝硬化病人中PE/PC值增大。 Barany等俐报道了在1H—MRS中人类正常肝 脏的各种代谢物的峰值。这些代谢物包括谷氨酸、 谷胺酰胺磷酸肌酸、肌酸、磷酸胆碱、糖原等。在早 期的研究中。-H—MRS主要用于肝脏脂肪水平的研 究。最近,1H—MRS在高磁场MRI(1.5 T、3.0T)中也
FISP)、
多次激发EPI等[t9-z2]。Oner等[驯的研究认为采用平
行采集序列能够明显缩短TE,从而能够明显提高影
像的信噪比。Taouli等[∞】还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 序列进行肝脏DWI扫描。
3.4
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ADC值与肝
纤维化分级之间具有相关性。但与肝脏炎症之间无 相关性。Lewin等[14]对54例病人行DWI扫描,采用 的b值分别为0、200、400、800 s/ramz,结果同样是 ADC值与肝纤维化分级之间具有相关性,但本项研 究显示ADC值同样与肝脏炎症、坏死之间存在相
!堡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mal of MedieM Radiology 2009 Mar,32(2):139—142
腹部放射学
肝纤维化的MRI研究进展
MR imaging research
progress on Hver fibrosis
谭延斌张敏鸣+
【摘要】肝纤维化为慢性肝病早期出现的病理改变,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其预后,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万方数据
139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 J
Med Radiol 2009
Mar;,32(2)
3.1
影响很大。尤其是回波时间(rI'E)的选择。 Scharf等[7j和Materile等【8】在不同动物的肝硬 化模型上发现.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用动态 增强时的各种灌注参数来检测。因此有些研究者便 利用动态增强MRI的各种灌注参数研究人体肝纤 维化时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9--11】。Annet等[9]对肝
综上所述。MRI不仅能从形态学上观察和评价 肝纤维化,而且还能从血流动力学、功能、力学性能
等多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诊断。动态增强MRI显示了 肝纤维化时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DWI显示了肝纤
用于肝硬化的研究[30-31|。Odacchio等[刘使用3.0
水的值随肝硬化的进展而增加。Cho等[,1】使用1.5
硬化病人研究发现,表观门脉灌注(apparent
间mean
transit
portal
perfusion)、f-I脉分数(portal fraction)和平均通过时
time,Mar)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具有 相关性。Kubo等【lo]在老鼠肝纤维化模型研究中发
Girometti等[-8]对29例肝硬化病人和29名正常志
of Medical Radiology 2009
Mar;,C)和甘油磷酰乙醇胺
剪切黏性增高。随后,其他几个研究组也证实了这 个现象[埘5,剪舶】。Huwart等[40】对88例不同程度肝纤
维化和肝硬化的病人进行弹性成像,结果表明,剪 切弹性模量能够清楚地分辨出早期肝纤维化各个 阶段。剪切弹性模量t>2.5 kPa属于肝纤维化的F2 或更高级(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100%),以剪切 弹性模量3.1 kPa作为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分界 (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100%)。研究还发现,对 于肝纤维化分级。剪切黏性的准确性不如剪切弹性 模量[401。 MRE用于肝纤维化研究的可行性已经得到证 实。但定量分析研究还很少。MRE各种参数与肝纤 维化之间的定量关系将是近年研究的主要问题 之一。 6结论
愿者进行DWI扫描.采用b值分别为0、150、250、
400、600、800
s/mm2,结果显示b值取400 s/mm2时,
现,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下面积(area
the
under
ADC值用于诊断和评价肝纤维化的准确性最高。 3.2血液灌注对ADC值的影响肝脏血供丰富,
curve,AUC)的减少与肝纤维化的分级具有相关
活体内31P—MRS的波谱中包括了磷酸单脂酶 (PME)、磷酸-'I旨(PDE)、无机磷(Pi)和核苷三磷酸 盐(NaP)等。其中PME包括膜磷脂的前体磷酸胆碱 (PC)和磷酸乙醇胺(PE)的信息;PDE包括了细胞膜
存在差异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40
万方数据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等【161对18例病人和lO名正常志愿者进行DWI扫 描,采用50~250 s/mm2之间的5个b值。认为ADC 值的降低与肝纤维化分级之间并无相关性。 目前.DWI用来诊断和评价肝纤维化的结果还
肝脏血供丰富,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
非常旺盛,利用MRS可以测量肝脏的代谢及其功 能变化。目前,最常用于肝脏MRS的物质是31P。在
Hollingsworth等㈨的研究表明,感兴趣区(region
ofinterest.ROI)的位置也会对ADC值产生影响,并
且认为为了减少血液灌注对ADC值的影响。肝脏 DWI扫描要采用高b值并且ROI选在右后叶。
4
MR波谱分析(MRS)
关性。Taouli等[15】通过对30例病人进行DWI扫描, 得出的结果与Lewin等的结果相同。但Boulanger
180
病人带来疼痛,因此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近年来,随着超声、CT、MRI等检查技术的发 展,为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了可能。尤其是 MRI扫描技术和对比剂研究的飞速发展.使其在肝 纤维化诊断和检测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 文综述近年来MRI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 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l常规MRI检查 常规MRI扫描技术包括T。WI、T2WI等,主要是 从形态学上评价肝纤维化及肝硬化【M】。但肝脏形态 学发生改变时。肝纤维化已属于晚期。对早期评价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 state precession,true
化和慢性肝炎时降低陋川。近年来,大多数研究均着
重探讨ADC值的降低与肝纤维化分级之间以及与 肝脏炎症、坏死之间有无相关性[12-14】。Koinuma等[12】 对31例肝纤维化病人进行DWI扫描,采用的b值 为0 s/ram2和128 s/mm2.发现ADC值随着肝纤维
MRI扫描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对肝纤维化的结构、代谢及功能做出评价,就近年来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Mill研 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硬化;磁共振灌注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学;磁共振弹性成像
慢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主要是
由B型和C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慢性肝病如不及
用常规MRI参数来评价肝脏纤维化缺乏特异性及 敏感性,近年来已很少进行实验研究。 2增强MⅪ和MR灌注成像
(GPE)的信息。在早期肝纤维化时,肝脏的物质代谢
和功能已经发生改变。诸多研究发现,在肝纤维化
和肝硬化病人中,PME、合成代谢负荷[anabolic
charge。AC,Ac=PME/(PME+PDE)]增高,而PDE、 ATP、Pi减少,PME/NTP和PME/PDE的值增大[25-271。 所以。一些研究者认为PME/PDE和AC值是检测 肝硬化的敏感指标,可以利用这个指标把轻度肝 炎、中度肝炎和肝硬化区分出来E笛-r]。Schlemmer 等㈨利用质子一去偶31P—MRS[(1H)一31P—MRS],把 PME中GPE、GPC的信号强度和PDE中PE、PC的
residence
性;平均滞留时间(mean 时间方差var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