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 PPT

欢迎大家!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1(原始、前21世纪夏—前16世纪商—前11世纪周前221年) 2(前206年西汉公元8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20年) 3(220魏-晋-南北朝589) 4( 589隋- 618-唐- 907-五代- 960)
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1.素材: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文章 之渊源; • 2.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第三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述
•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从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 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诗经》原称 《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故称 《诗经》。
3、洪水神话
• 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 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 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5、英雄神话
• 这类神话产生比创世神话稍晚,表达了 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可说是 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它往往 意味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原 始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与反思。
2、风、雅、颂:
• 《诗经》根据音乐不同,分风、雅、颂 三部分。 • 风,邦国音乐 • 雅,朝廷音乐 • 颂,宗庙祭祀
•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 风》、《鄘风》、《卫风》、《王风》、 《郑风》、《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陈风》、《桧风》、《 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 160篇。 (土风歌谣 •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 篇。大雅多为朝廷宴享时所用的乐歌,小 雅多为下层官吏怨刺作品。诗:105篇。( 典范音乐) • 《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 《鲁颂》4篇。诗40篇。(宗庙祭祀)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1(原始、前21世纪夏—前16世纪商—前11世纪周前221年) 2(前206年西汉公元8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20年) 3(220魏-晋-南北朝589) 4( 589隋- 618-唐- 907-五代- 960)
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1.素材: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文章 之渊源; • 2.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第三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述
•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从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 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诗经》原称 《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故称 《诗经》。
3、洪水神话
• 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 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 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5、英雄神话
• 这类神话产生比创世神话稍晚,表达了 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可说是 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它往往 意味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原 始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与反思。
2、风、雅、颂:
• 《诗经》根据音乐不同,分风、雅、颂 三部分。 • 风,邦国音乐 • 雅,朝廷音乐 • 颂,宗庙祭祀
•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 风》、《鄘风》、《卫风》、《王风》、 《郑风》、《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陈风》、《桧风》、《 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 160篇。 (土风歌谣 •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 篇。大雅多为朝廷宴享时所用的乐歌,小 雅多为下层官吏怨刺作品。诗:105篇。( 典范音乐) • 《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 《鲁颂》4篇。诗40篇。(宗庙祭祀)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盘 古 画 像
二、始祖神话:“女娲补天”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王逸注为:“女娲,古神女帝,人面蛇身, 一日中七十变,其肠化为此神。”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 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 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戴胜,虎齿,豹 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 《庄子·大宗师》:“夫道,……西王母得之, 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 《汉武内传》:“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帝,美容 貌,神仙人也。”
2、宗教化事例二——嫦娥
❖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 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汉画像砖后羿射日图
后羿射日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 日。”
“一日方至,一日方出”。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 枯。”
“仰射十日,中其九日, 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 故留其一日也。”
夸 父 追 日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
林。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内在意蕴
汉画像砖嫦娥奔月图
二、神话传说的历史化
❖ 历史化是指人们总是把充满了浪漫的 幻想成分的神话故事落实到具体、现 实的历史进程中去,而剔除其中的虚 幻内容。
1、历史化事例一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 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 者,人耶?抑非人耶?以至于三百 年乎?”……孔子曰:“……生而 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 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ppt课件

第二节 原始歌谣 与神话
一、原始歌谣
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最初的诗 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原始人 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 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 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这种呼声就 是歌唱的前身。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 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 的诗歌。
《中国文学史》(课程指定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 参考资料)
学前准备及课程学法指导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当学 过中学的历史课程,具备 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史 的知识;应当学过文学概 论课,能够掌握文学的基 本原理和文学批评的基本 术语;应当具有一定的古 汉语阅读能力,能够借助 注释读懂古代的文学作品。
“风”——乐调
“大雅”《崧高》篇说:“吉甫作诵,其 诗孔硕,其风肆好。”“风”即是指乐 调。《左传》成公九年说:“钟仪…… 操南音。……范文子曰:‘……乐操土 风……’”。“土风”就是指钟仪演奏的地 方乐调。“十五国风”,就是用十五个 地区的地方乐调演奏的乐歌。这些乐歌 既代表了各国的音乐面貌,在内容上又 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该国的风土和风俗。
二、编排体例
《诗经》按《风》、《雅》、《颂》分 类编排。《风》即“十五国风”,共160 篇。《雅》分《小雅》、《大雅》, 《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共40篇。目前绝大多数学 者认为,风、雅、颂的区分与音乐有关。 《诗经》中的作品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风、雅、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音乐。
战国的文学:
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诸子散文。历史散 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左传》和 《国语》的基本内容虽然是战国以前的 史料,但它们的成书都在战国时期,而 《战国策》的出现,更是把历史散文推 向了新的高峰。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 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战国文学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高潮。
先秦文学PPT课件

• 2 在文风上,诸子散文或简括、或雄辩、或 奇幻、或浑厚、或峭拔,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 风格。
• 3 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 具有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
第2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 概说
一、 时代背景
1 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 “轴心时代”(东周:前770——前
256) 2 “士”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下移 3百家争鸣
• 司马谈六家: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 刘歆十家: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
纵横、杂、小说家。
• 后人九流: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
• 第二期:战国中期
•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 第三期:战国后期
专题论著。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 子》、《吕氏春秋》等。
三、 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
• 1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 言,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 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黄而陨” 得到前人的称赞,试说明理由。
❖ 四、《邶风·谷风》 ❖ 五、 《王风·君子于役》 ❖ 六、 《秦风·蒹葭》 ❖ 七、《豳风·东山》
❖ 八、《豳风·七月》
❖ 1解题
《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 一篇,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2 思想内容
这首诗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西周初年的农 业生产情况和奴隶们的悲惨生活图景。真实 地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残酷压榨与剥 削,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奴隶社会不可调和的 阶级矛盾。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
❖ 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 二、以抒情言志为主流,奠定了中国诗歌乃
至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 三、《诗经》的形式 ❖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
• 3 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 具有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
第2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 概说
一、 时代背景
1 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 “轴心时代”(东周:前770——前
256) 2 “士”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下移 3百家争鸣
• 司马谈六家: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 刘歆十家: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
纵横、杂、小说家。
• 后人九流: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
• 第二期:战国中期
•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 第三期:战国后期
专题论著。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 子》、《吕氏春秋》等。
三、 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
• 1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 言,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 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黄而陨” 得到前人的称赞,试说明理由。
❖ 四、《邶风·谷风》 ❖ 五、 《王风·君子于役》 ❖ 六、 《秦风·蒹葭》 ❖ 七、《豳风·东山》
❖ 八、《豳风·七月》
❖ 1解题
《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 一篇,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2 思想内容
这首诗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西周初年的农 业生产情况和奴隶们的悲惨生活图景。真实 地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残酷压榨与剥 削,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奴隶社会不可调和的 阶级矛盾。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
❖ 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 二、以抒情言志为主流,奠定了中国诗歌乃
至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 三、《诗经》的形式 ❖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先秦文学精品 (共46张PPT)

首先,《诗经》最早对我国诗歌的题材进行了系统的划分。“风 雅颂”是内容分类:“风”指国风,即全国民歌,是全书的精华; “雅”是贵族文人的历史诗和讽喻诗;“颂”是祭祀歌曲。
其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 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转折点。“赋” 指铺陈、叙事;“比”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 出正题。
先秦文学
目录
Part 01 / 神话 Part 02/ 诗歌 Part 03/ 散文 Part 04/楚辞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的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早期)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时代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 散文和楚辞为构成内容。
现在,呆若木鸡就只剩字面意思了,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 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儒家——孔子
主张“仁政”,他和弟子的 语录集《论语》。孔圣人。 (武圣,关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学与思名句)
儒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子
尊称为“亚圣”,主张“施 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 写有《孟子》 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身 性善论。
“赋比兴”是艺术手法:“赋”指铺陈、叙事;“比” 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出正题。
《诗经》诗句多为四言二拍句,是四言诗成熟 的标志,创作方法为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诗 歌的源头。
名篇《七月》、《伐檀》、《硕鼠》、《关 雎》、《氓》等。
六艺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春秋时的诗歌三 百零五首,又叫“诗三百”,为最早的一批诗歌作品,它对我国诗 歌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其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 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转折点。“赋” 指铺陈、叙事;“比”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 出正题。
先秦文学
目录
Part 01 / 神话 Part 02/ 诗歌 Part 03/ 散文 Part 04/楚辞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的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早期)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时代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 散文和楚辞为构成内容。
现在,呆若木鸡就只剩字面意思了,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 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儒家——孔子
主张“仁政”,他和弟子的 语录集《论语》。孔圣人。 (武圣,关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学与思名句)
儒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子
尊称为“亚圣”,主张“施 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 写有《孟子》 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身 性善论。
“赋比兴”是艺术手法:“赋”指铺陈、叙事;“比” 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出正题。
《诗经》诗句多为四言二拍句,是四言诗成熟 的标志,创作方法为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诗 歌的源头。
名篇《七月》、《伐檀》、《硕鼠》、《关 雎》、《氓》等。
六艺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春秋时的诗歌三 百零五首,又叫“诗三百”,为最早的一批诗歌作品,它对我国诗 歌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先秦文学》PPT课件

精卫填海
发鸠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枯树。那 里栖息着一只奇特的鸟,它外形像乌鸦, 头上有漂亮的花纹,白白的嘴巴,红红 的双脚,名叫精卫,它鸣叫时总是在呼 唤自己。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 女娃 。一天女娃到波涛汹涌的东海游泳, 不幸被海水吞没,再也没回来,因之变 成了这只精卫 鸟,长年累月地口衔西山 上的小枝条、小石子,决意要把那一望 无际的东海填平。
《春秋》的文学特色
《春秋》语言上极为精练。
因文字过于简练,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 释之作相继出现。现在能见到的,有《春秋左 氏传》,它以叙事为主,与《春秋》相互发明; 《公羊传》、《谷梁传》以解经为主,侧重阐 发微言大义。合称“春秋三传”。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左传》原称《左氏春秋》,后有学者认 为是阐释《春秋》之作,故又称《春秋左氏 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史官左思明及其弟子 所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 史书,其编年记事的起年与《春秋》相同(前 722);迄年为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比《春秋》多13年。
三、散文萌芽
一、先秦散文及其历史分期
先秦:一般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以前 的历史时期。大致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 先秦文学:时间跨度大,指上古至秦始皇统一 中国(前221)时期的文学 ,是中国文学产生和发 展的最初阶段。 先秦散文:主要指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社会 和封建社会初期秦朝的散文。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 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 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 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 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 言出奔,难之也。
第一讲:先秦文学PPT资料20页

《荀子》体系比较完整,涉及面很广。多为关 于社会、伦理、教育等方面的专题学术论文, 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 生活事例来说理,巧譬博喻。语言简练,多用 排比和铺陈手法,整齐流畅。
《劝学》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6)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子:韩国贵族,荀子的学生,生于战国末 期,秦始皇读其书,十分佩服,迫使韩国派他 来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担心他被重用而动摇自 己的地位,将其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
先秦文学
《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2、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诗 《伐檀》“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毛诗序》则解释为,谓“刺贪也。在位贪鄙, 无功而食禄” 《相鼠》 3、农事劳动
《老子》文学特征:大都是简短精赅的哲理格 言,押韵。语言质朴,但包含的道理玄奥而深 刻。具有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如三十六章: “将欲合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庄子:与老子不同的地方在于着重探险求个人 在沉生黑暗的社会中,发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 我保全的方法。“全性保真”。同时指出一切 礼法制度、道德准则都是维护社会统治的工具。 “窃钩者诛,窃国者候。诸候之门而仁义焉 存。”
先秦文学
三、诗经特色和影响 1、内容、思想倾向和抒情特点 (1)、以抒情诗为主流 (2)、主要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 生活和经验 (3)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和道德色彩 (4)个人感情的抒发比较克制因而显得 平和
先秦文学
2、艺术特色 (1)、以四言为主 (2)、重章叠句 (3)、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 (4)、赋、比、兴(朱熹《诗集传》)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劝学》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6)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子:韩国贵族,荀子的学生,生于战国末 期,秦始皇读其书,十分佩服,迫使韩国派他 来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担心他被重用而动摇自 己的地位,将其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
先秦文学
《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2、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诗 《伐檀》“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毛诗序》则解释为,谓“刺贪也。在位贪鄙, 无功而食禄” 《相鼠》 3、农事劳动
《老子》文学特征:大都是简短精赅的哲理格 言,押韵。语言质朴,但包含的道理玄奥而深 刻。具有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如三十六章: “将欲合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庄子:与老子不同的地方在于着重探险求个人 在沉生黑暗的社会中,发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 我保全的方法。“全性保真”。同时指出一切 礼法制度、道德准则都是维护社会统治的工具。 “窃钩者诛,窃国者候。诸候之门而仁义焉 存。”
先秦文学
三、诗经特色和影响 1、内容、思想倾向和抒情特点 (1)、以抒情诗为主流 (2)、主要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 生活和经验 (3)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和道德色彩 (4)个人感情的抒发比较克制因而显得 平和
先秦文学
2、艺术特色 (1)、以四言为主 (2)、重章叠句 (3)、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 (4)、赋、比、兴(朱熹《诗集传》)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3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