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凡例
凡例

凡例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简称《药品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开具处方、参保人员购买与使用药品不受《药品目录》的限制。

“凡例”是对《药品目录》中药品的分类与编号、名称与剂型、备注等内容的解释和说明,是《药品目录》的组成部分,其内容与目录正文具有同等政策约束力。

一、目录构成

(一)《药品目录》西药部分和中成药部分所列药品为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药品,共2535个,包括西药1297个,中成药1238个(含民族药88个)。其中仅限工伤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品种5个;仅限生育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品种4个。

(二)《药品目录》收载的西药甲类药品402个,中成药甲类药品192个,其余为乙类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时区分甲、乙类,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药品费用时不分甲、乙类。

二、编排与分类

(三)药品分类及分类代码执行《社会保险药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药品分类西药主要依据解剖-治疗-化学分类(ATC),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主治分类。临床具有多种治疗用途的药品,选择其主要治疗用途分类。临床医师依据病情用药,不受《药品目录》分类的限制。

(四)西药、中成药分别按药品品种编号。同一品种只编一个号,重复出现时标注“★”,并在括号内标注该品种编号。药品排列顺序及编号的先后次序无特别含义。

三、名称与剂型

(五)除在“备注”一栏标有“◇”的药品外,西药名称采用中文通用名,未包括命名中的盐基、酸根部分,剂型单列。中成药名称采用中文通用名,剂型不单列。为使编排简洁,

在甲乙分类、给药途径、备注相同的情况下,同一通用名称下的不同剂型并列,其先后次序无特别含义。

(六)西药剂型在《中国药典》“制剂通则”的基础上合并归类处理,未归类的剂型以《药品目录》标注的为准。合并归类的剂型所包含的具体剂型见下表:

中成药剂型中,丸剂包括水丸、蜜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不含滴丸;胶囊剂是指硬胶囊,不含软胶囊;其他剂型没有归并。

(七)《药品目录》收载的药品不区分商品名、规格或生产厂家。通用名称中主要化学成分部分与《药品目录》中的名称一致且剂型相同,而酸根或盐基不同的西药,属于《药品目录》的药品。

(八)“备注”栏标有“◇”的药品,因其组成和适应症类似而进行了归类,所标注的名称为一类药品的统称。具体如下:

1.西药部分第101号“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赖脯胰岛素、重组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谷赖胰岛素。

2.西药部分第104号“人中效胰岛素”包括: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3.西药部分第106号“普通胰岛素预混”包括:精蛋白锌胰岛素(30R)、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40/60)、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50/50)、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30/70)、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预混30/70)、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50R)、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

4.西药部分第107号“胰岛素类似物预混”包括:门冬胰岛素50、门冬胰岛素30、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25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50R)。

5.西药部分第110号“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甘精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6.西药部分第158号“缓解消化道不适症状的复方OTC 制剂”包括的品种见下表:

7.西药部分第712号“抗艾滋病用药”是指国家免费治疗艾滋病方案内的药品。

8.西药部分第912号“动物骨多肽制剂”包括:骨肽、骨肽(Ⅰ)、鹿瓜多肽和骨瓜提取物。

9.西药部分第1097号“青蒿素类药物”是指卫生部《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中所列的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处方制剂、联合用药的药物和青蒿素类药物注射剂。

10.西药部分第1166号“缓解感冒症状的复方OTC制剂”包括的品种见下表:

11.西药部分第1257号“肠内营养剂”包括:肠内营养粉剂(AA-PA)、肠内营养粉剂(AA)、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肠内营养混悬液Ⅱ(TP)、肠内营养混悬液(TPSPA)、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肠内营养乳剂(TP-HE)、肠内营养乳剂(TPF-T)、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肠内营养乳剂(TPF-D)、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肠内营养乳剂(TPF)、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肠内营养乳剂(TP)、肠内营养混悬液(TP)、肠内营养粉剂(TP)、肠内营养混悬液(SP)。

12.中成药部分第360号“虫草菌发酵制剂”包括:百令片、百令胶囊、金水宝片、金水宝胶囊、宁心宝胶囊、至灵胶囊。

13.中成药部分第466号“薯蓣皂苷口服制剂”包括:地奥心血康片、地奥心血康颗粒、地奥心血康软胶囊、薯蓣皂苷片。

14.中成药部分第510号“三七皂苷注射制剂”包括: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注射用

血栓通(冻干)。

15.中成药部分第515号的“灯盏注射制剂”包括: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

16.中成药部分第523号“三七皂苷口服制剂”包括:三七通舒胶囊、血塞通片、血塞通胶囊、血塞通颗粒、血塞通软胶囊、血栓通胶囊。

17.中成药部分第533号的“银杏叶口服制剂”包括:银杏叶滴丸、银杏叶胶囊、银杏叶颗粒、银杏叶口服液、银杏叶片、银杏叶丸、银杏叶提取物滴剂、银杏叶提取物片、银杏酮酯滴丸、银杏酮酯胶囊、银杏酮酯颗粒、银杏酮酯片、银杏酮酯分散片、杏灵分散片、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18.中成药部分第534号“银杏叶注射制剂”包括:银杏达莫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

19.中成药部分第772号的“复方红曲口服制剂”包括:血脂康片、脂必妥片、脂必妥胶囊、脂必泰胶囊。

20.中成药部分第1099号的“狗皮膏制剂”包括:狗皮膏、

狗皮膏(改进型)、精制狗皮膏、新型狗皮膏。

四、限定支付范围

(九)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药品目录》内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必须由医生开具处方或住院医嘱,参保患者自行购买药品发生的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或个人自付。儿童或有临床证据证明为智力障碍的成人参保人员,由医生处方或住院医嘱使用与目录药品名称和剂型相同的非处方药品发生的费用,可以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

(十)“备注”栏中对部分药品规定了限定支付范围,是指符合规定情况下参保人员发生的药品费用,可按规定由基本医疗保险或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支付药品费用时不受限定支付范围限制。经办机构在支付费用前,应核查相关证据。

1.“备注”一栏标有“△”的药品,是参保人员住院使用时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门诊使用时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的药品。

2.“备注”一栏标为“限工伤保险”的药品,是仅限于工伤保

险基金支付的药品,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3.“备注”一栏标为“限生育保险”的药品,是仅限于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药品,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4.“备注”一栏标注了适应症的药品,是指参保人员出现适应症限定范围情况并有相应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证据以及相应的临床诊断依据,使用该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可按规定支付。适应症限定不是对药品法定说明书的修改,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合理用药。

5.“备注”一栏标注了二线用药的药品,支付时应有使用《药品目录》内一线药品无效或不能耐受的证据。

(十一)国家免费治疗艾滋病方案内的药品,不属于国家免费治疗艾滋病范围的参保人员使用治疗艾滋病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按规定支付费用。

国家公共卫生项目涉及的抗结核病和抗血吸虫病药物,不属于国家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参保人员使用时,基本医疗

保险基金可按规定支付费用。

(十二)参保人员使用西药部分第234-247号“胃肠外营养液”、第262号“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剂”、第1257号“肠内营养剂”,需经营养风险筛查明确具有营养风险时方可按规定支付费用。使用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时,消化道有功能的患者应首先选用肠内营养剂。

五、其他

(十三)中成药部分药品处方中含有的“麝香”是指人工麝香,“牛黄”是指人工牛黄、体内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

高氏家谱:高氏渤海堂家谱大:安徽东至长睦高氏家谱

高氏家谱:高氏渤海堂家谱大:安徽东至长睦高氏家谱 求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高氏家谱求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高氏家谱我有更好的答案到:按默认排序|按求高氏字辈山东高氏字辈高氏家谱龙字辈山东高姓高氏家族家谱我爷爷是在字辈,父亲是竹字辈,我是德字辈,我的下一代字辈?请,赐教。阁下是哪里人啊,不同的分支是不一样的可以在这里查一下湖南高氏部分分支辈分排行1、益阳澄泉 《渤海堂高氏升公支谱》 家谱----高氏家谱【渤海堂】伯顺公支 高氏族谱全四册(渤海 高氏家谱:高氏渤海堂家谱大图:安徽东至长睦高氏家谱 高氏家谱高氏字辈整理发布时间:2006-10-3110:51:24被阅览数:243告诉我啊快哦您问的是高姓哪一支派?高姓是个大姓,分支很多,有许多版本高姓族谱,但没有总族谱。【高氏世代谱系(含公子高、公子祁两支高氏)】01世齐太公(姜尚,字子牙)02世齐丁公(姜彶)03世齐乙公(姜得)高氏家族辈分:一世?;二世?;三世?;(四至八:玉振云兰俊现已知)高姓字辈介绍发布时间:2006-3-3023:48:44被阅览数:

8826次来源:高氏家谱在一些单字名中,有的用字的偏旁部首来表示其字辈。北齐高欢15个儿子均为单字名,单字名均 渤海堂是什么意思 渤海堂是高姓的堂号。1、郡望渤海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州)。此支高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守渤海太守高洪。渔阳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置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以渔水之阳得名安徽池州贵池:继居成为本,一心再锦寒。支能求刚面,方详文士班。国正天星盛,家修世德昌。(高昌亮)安徽省肥东县高亮乡:兰、继(桂)、绍(玉)、先、业、树、立、良、模安徽和县:正大绍宗德,宽你没说明是哪里的高氏,所以,下面是整理的资料,你自己对着看吧。高氏字辈2011-12-10黄氏家谱字辈排行782009-02-09王姓恩字辈起名大全13随便在那个地方,但要说明有多少卷.只要一个就可以了(作业,老师让查的)。高柴后裔之渤海高氏渤海高氏宗支图序:姜太公(一世)—高奚(八世)—高柴(十七世)—高洪(三十二世)—高士廉(四十九世)--高登(五十六世)--高琼(六十二世)---------根据《海宁岩门高氏 高氏族谱一卷全(渤海堂)苏北新沂邳县手写本 >残卷"src=""style="border-width:0px;">

《清平孙文恭公祠族谱》与孙应鳌家世

《清平孙文恭公祠族谱》与孙应鳌家世 内容提要:新发现的孙应鳌后人自行编印的未刊本《清平孙文恭公祠族谱》,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孙应鳌的家世,可补正史之不足。从孙氏迁黔始祖孙华落籍清平至孙应鳌之子止,已历九世。从武弁入文儒的家世,对孙应鳌青少年时期思想性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族谱孙应鳌家世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50(2007)04—54—6 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贵州清平(今凯里市炉山镇)人,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卒于万历十二年(1584),是中国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是贵州建省以来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海内群以名臣大儒推之”,“为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嘉靖二十四年(1545)王阳明弟子徐樾任贵州提学副使,见孙应鳌而大奇之,孙应鳌遂以徐樾为师。次年举乡试第一。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选庶吉士,改户部给事中。以后先后任江西按察司佥事、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隆庆元年(1567)以佥都御史,巡抚郧阳(今湖北郧县),三年(1569)遭谤,遂辞官归里。万历初年(1573)起任原官,次年升大理寺卿。其后任户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洒,起刑部右侍郎,直至晋南京工部尚书。卒后赐祭葬,赠太子太保,谥文恭,学者称之为淮海先生。

孙应鳌是明朝中晚期著名的思想家,可《明史》中竟没有为这位明代贵州心学大师立传,至于其家世,更无从考查。近人李独清在《孙应鳌年谱》序言中说:“惜传业无人,身没之后,著作湮晦,行迹百不存一,清廷纂修《明史》,遂不为立传,《明儒学案》亦漏载之。”莫友芝在《黔诗纪略·文恭孙淮海先生应鳌传》中也说:“惜传业无人,当时行迹百不存一,本朝修《明史》,遂不为立传。”刘汉忠先生曾考证《明史》之所以无《孙应鳌传》,并非出于其史事材料缺略之故,而是由于《明史》纂修过程中被删掉之故。其先《明史》最早的蓝本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万斯同审定的《明史稿》416卷,其中318卷中的《诸臣传》中有《孙应鳌传》,康熙五十三年(1714)及雍正元年(1723)《明史》总载王鸿绪根据万氏审订的《明史稿》而删改成《明史稿》310卷进呈清廷,《孙应鳌传》在王氏进呈稿本中被删掉。清雍正年间由大学士张廷玉领衔据此编修的今本《明史》,自然便缺失《孙应鳌传》了。故莫友芝之弟莫祥芝在《孙文恭公遗书叙录》中为之三惜焉:“公以词臣洊践卿贰,外历参政、巡抚,镌巨珰,论革除,清国学,政事赫一时,而《明史》无传,此可为公惜者一也。心受阳明、心斋之学于徐樾,与罗洪先、汝芳、蒋信、胡直、赵贞吉、耿定向、定理相切蒯,发挥良知,张望眇悟,而《学案》不载其姓字,此可为惜者又一也。公之著述见于史志者五种,其见录于《四库》者仅三种。今三种中,只存《易谈》四卷,而《四书近语》六卷,赖王先生震来刊传之。其《学孔精舍汇稿》十六卷,久巳散佚。咸丰甲寅,家兄得写本诗稿六卷于麻哈艾述之,疑即《汇稿》末数卷,甚慨文恭文在诗右,传录无人,而遽散亡;嗣又得《教秦绪言》、《幽心瑶草》两种,其他则皆缺,如此更可为

续修闫氏族谱后记

一、林州临淇吕庄阎氏五门族谱后记 国之有史,县之有志,族之有谱,以禄先人之事迹,亦使后人明其事理。吾阎氏自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壶关县晋庄迁入河南林州以来,耕读传家,经历五百余载,但由于宗族愈盛,支派愈增,户家愈繁,移居外地者愈多,如不及时续修恐后世子孙四方散居无考,长幼亲疏不分,族中德高望重者倡导续修族谱。为不负宗亲厚望,了却族人心愿,也为继承先人以农为本,勤俭守家,知书达理之风。今续修族谱,并印刷成册,按籍颁发,男女均录印于谱,但由于时间紧,人力财力所限,仅将五世慎祖后裔续录,并难免存此失彼,望族人谅解,谱中未尽之处,还有待后人充实完善。 林州市临淇镇吕庄村阎氏十六世裔多瑜(字文捷)沐手谨志 公元一九九四年秋多瑜撰后毓金书续修族谱执事人员: 十六世多钰多川多瑜 十七世毓金 林州临淇吕庄阎(闫)氏后裔是四氏分门的,在十五世以前是各门自行确定世系行列,十六世以后一至八门是按统一的宗派世次起名讳,但字位一律排在名讳的中间。例如十六世“多”字辈起名阎多瑜(字文捷)。

说明:清同治二年(1862年)九月,确定的世次行列是:“多毓观乃泽,佩以启作嘉(十六世至二十五世)。”公元一九九九年第八次续修家谱时,又增续了十个字:“弘政乐裕世,哲书存占吉(二十六世至三十五世)。”八次大修时,经族人四处调查资料显示,自始祖阎聚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晋庄迁居临淇吕庄后,几经战乱,改朝换代,世代繁衍,移居到林州、卫辉、淇县、辉县的族人最多,也有迁居到西安、兰州、开封、新乡、等祖国各地的,甚至还有跨出国门,远居台湾、日本、美国的,世代人丁繁昌,族系人口已达三万余人,有的已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值得后人垂记和自豪。 林州临淇吕庄阎氏五门十六世裔阎多瑜(字文捷) 公元二零零二年岁次壬午荷月上浣书于淇泉艺院

唐氏族谱第一部

唐氏族谱 目录第一部 唐氏族谱续修语(七律) 唐氏族规 唐氏字辈 前言 续谱凡例 唐姓的起源 唐姓、郡氏:晋昌郡、翼城郡 唐氏总源图 抄源本流记 附(一)唐氏谱序 附(二)唐氏谱序 附(三)渠阳唐氏谱序 附(四)唐氏谱序 附(五)渠阳唐氏合建家庙序 附(六)唐氏谱序 附(七)唐氏谱序 附(八)重修唐氏谱序 附(九)重修唐氏谱再序 附(十)唐氏谱序 唐氏谱续修序言 杨家沟唐氏第二次续修宗谱序 杨家沟《唐氏族谱》二OO七年续修族谱序 重修唐氏谱序 唐氏祠堂对联并附神座对联 牌坊对联并附赞 凡例十则 唐谱宗政 第二部 鉴修宗支图及唐氏 唐氏介祖启序世系图(今放生北门村支脉) 徙川先祖唐光富发派 徙川先祖唐光伯发派 光伯祖长房仲遐房系 光伯祖二房仲遴房系 徙川祖公唐光琏发派 南冲寺学堂湾唐氏徙川前启序世系图 自楚来川东到南冲寺分支发派衍庆图 光武发派图 光舜发派图 按语 (一)两汉时期于史记载的唐氏著名人物

(二)三国时见于史册的唐氏著名人物 (三)南北朝时期的唐姓名人 (四)唐朝时期的唐氏大家族 (五)两宋时期唐氏名人 (六)明朝时期唐氏名人,明清以来唐氏的分布与唐姓名人(七)唐氏宗族名人及名卿纪略,宗族内名卿,唐氏三祖衍图(八)共和国时期我族部分族人简介 第三部 世系蕃衍及厝所 一、唐氏世祖蕃衍及陵寝(入川前) 二、来乐至杨家沟光富祖蕃衍及陵寝 三、居杨家沟下节唐光伯世系蕃衍及陵寝 四、唐光琏祖来乐至杨家沟北门坳世系蕃衍及陵寝 五、居南冲寺学堂湾唐光武唐光舜二祖世系蕃衍及陵寝 第四部 唐氏谱 家箴家训编修按语 报本篇 治家篇 事亲篇 为学篇 性命关系论 志意心身四大境界 仕官类 学问类 冠公六悔铭 惜字惜谷要言 十好语 葬祭类 念庵诗云 蒙童入学规矩吟 十穷语 家箴 事亲 友爱 夫妇 训后

读《高氏故事》随感【精选】【精品】

读《高氏故事》随感 高德原 高家协是我敬佩的一位高氏历史文化研究民间专家。去年底,他寄我一部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新作《高氏故事》,因事缠身,供在案头,直到狗年春节过后,才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一篇一篇地读过书中127则故事,计286页,20余万言。 读罢掩卷,一番感慨涌心头。我最早看到家协的作品是其于年主编出版的本族四卷本《澧州四修高氏族谱》和《血脉情缘》澧州高氏专辑,让我首次目睹了他倾注于高氏历史文化研究的满腔热情、深厚的文字功底。后来,我们共事于高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活动之中,又不时看到他担任副主编的高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和主编的《中华高姓大通谱·湖南分谱》出版,以及相继问世发行的《唐宋高姓诗词集》、《高氏史贤》专著,主编的《中华高氏》会刊、《高研会光辉十年》纪念文集,受聘指导一些地方编修的《中华高姓大通谱》支谱。这些,又给了我一个深刻印象:家协迎来了高氏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丰收年景。这种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氏历史文化研究的兴盛发展,研究者们为高家子孙普及高氏历史文化知识,梳理提升高氏历史文化理性认知,作出了不懈奋斗,让高家人共享着新时代高氏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精神滋养。 《高氏故事》,是高家文化史上文学作品的新样式,是家协研究高氏人物高度的新标志。他在10多年高氏历史文化研究实践中,积累、掌握、熟悉了大量高氏人物事迹资料,按照《高氏故事》主题设计所需,运用编撰历史人物故事“真实与虚构”、“真传加编造”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用心地进行取舍、调整、补充和创新,使故事具有通俗、生动、可读性。它不是《大通谱》、《高氏史贤》记载的人物材料简单重复,而是围绕编写主题与故事写作特点的再认识、再提炼、再创造,一人一事一篇,简明集中。历史是人创造的。熟悉和掌握了高家发展史上突出的人物及其事迹,编起故事来,自然得心应手,跃然纸上。这是比照《大通谱》、《高氏史贤》、《高氏故事》三者若干人物文字内容之后,所揣测的家协创作轨迹及对其成果达到一个新高度的认识。前些年在《大通谱》上,读到高忠诚研究员以1028行七言长诗,歌颂高氏历史人物,很是感慨。近期从微信上得知,家协又以七言诗歌开编着《高姓颂歌》,他很自信地说,“唱了古代唱近代,一省一省听我说”。现已写成总篇480行,河南分篇80行,河北分篇196行,广东分篇74行,山东分篇232行,大有开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之势。家协的高氏人物创作,又从故事跃上诗歌平台,更为之欣喜! 《高氏故事》的价值,主要之点是为形成高家人新时代的家风、家训、家规、家戒,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有高氏家族特点的传统典型的学习榜样和材料。我国先贤将古代人们的“德行”概括为“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现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近些年,一些宗亲研究了高氏传统的家风、家训、家规、家戒。高源、高家协依照明代高攀龙所著《高子遗书家训》,分别用三字文体改编的《新编高氏家训》、《家训要义新编》、仁寿高淮泽组织研究的家风规范,都是很有创意的尝试。这些都是成型的古今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性要求,我们都可以从《高氏故事》中,寻觅到体现其元素的生动人物形象、有感染力的事例,先祖们的行为佐证着传统的家风、家训、家规、家戒,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道德基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去做新时代的好人好事。试想,如果我们今天有成千上万个高姓家庭、有无以数计的高家子孙,不忘先祖,传承和发扬着优良

家谱编写凡例与格式

家谱编写凡例与格式 作者:admin文章来源:摘自〝沭阳乐安孙氏通谱〞点击数:1779 更新时间:2010-9-5 谱名前缀和家谱中都可记有堂号,或以宗支发祥地、宗支始祖派系、主要繁衍地、现今居住地等为谱名符号。 凡例即对编撰本族谱定出一些须遵守的规则,各谱自有详略,然内容所差不多。我们在翻阅了许多孙氏宗谱的基础上,作以下综述: 首先目的在于尊祖敬宗,敦伦睦族,当然也为提高本族声望,凡表彰前人祖宗的功名佳绩、嘉言懿行,载之不厌其详。所以谱前都详载有关的恩荣之录:制诰、功名、仕宦、封荫、旌节、恩例、冠带、文学、寿星等等。收有名望族人的传记、事迹,若其人编谱时尚在,则概不立传,此为一般通例。讲究忠孝节义,凡有关事迹亦尽记载褒扬。 定有严格的族法宗规,要求通族悉心遵奉,以期不出败类而坠坏家族名声。先人诗文,不一定尽录,而有关训诲,一遵原稿编入,以垂不朽。所以谱中有关家法族规尤为详尽。对行凶犯罪、乱伦伤化、左道惑众、盗坟劫窃,凡一切重大狱案犯,俱要求革家族出祠,并在族谱中削去名讳,子孙也永不得载。如《仙源岘阳孙氏族谱》凡例中甚至规定:“娶非其族者,削;犯七出者,削。夫死改适,义与庙绝,卖祖宗坟地与异姓,及鬻宗谱与非族,并削去名。”如对罪行不重,情节可原尚能悔改前非者,则须由宗族公议,或可在谱中姑存其名,但要削去行字,以示惩戒。 貌岸然严格讲究辈份与谱名,1993年春,孙越崎老人见到了一位绍兴同康村来的老乡,是位40多岁的乡镇企业家,他带来了本村孙家祠堂的照片,并对其族的族谱很熟,背得出孙家的辈份名谱:“魁、怀、增、祥、瑞、永、大、安、康、宁、德、延、世、祉、诗、礼、振、家、声。”共计20代。孙老初名“世芬”,而那位企业家的名字中有个“祉”字,虽然比孙老小了50岁,但按谱名的辈份,他只比孙老低了一辈。按当时族谱的规定,不照谱中规定的辈份取名,就不能上家谱,也不能入宗祠。《云阳孙氏宗谱》规定:本族子孙有犯祖宗之名讳者,急宜改正,如再因循者,以不孝论。 一般规定,女子以嫁为归,不得列于行第,但书某某生几女(也可书其名讳),长适某姓,即可。而妇人重嫁,不书后夫,以惩失节。 收别家或外姓为子者,书继子某,并明其族别宗派。《余姚孙境宗谱》甚至同意“族内有贫不能娶,租典他姓妇生子者,通权达变,圣人不废,经公祠议决,准作嫡嗣,以延先绪,但于本人名下写明循俗从某氏生几子字样识别之。”不过有相当多的家族不许收外姓为嗣子,如《云阳幸家巷孙氏宗谱》明确规定:“异姓不得入谱,是乱我宗族也,如无子者,由亲房人继;亲房不能,由远房立继;再立不下者,同谱侄辈,年龄相当可也。”出继外姓者,便不书其后人。安徽黟县古筑孙氏家谱规定:“凡义子、赘婿为子者,凡娶再醮妇因抚其前妻之子者,凡出继他姓者,凡为僧道及卖为下贱者,并不书。至妇人亡夫改嫁者,亦不书。”余姚孙境宗谱这样规定:“有赘居外姓,或随母出为他姓养子者,除作仆奴及倡优隶卒,永禁入谱外,其愿归宗者,细查源委,许其入谱。” 迁居要书始迁某处,后又迁某处,以明本族之分支。宗谱一般20年或30

闽粤高姓源流述略

闽粤高姓源流述略 发布时间:2006-7-23 19:51:39 被阅览数: 6245 次来源:高路加 闽粤高姓源流述略 高路加 早在战国时期,南海越人高固( 一说出自姜齐上卿高傒之后) 因才能过人被楚威王任用为相。南朝时,有高州俚帅高法澄。北宋神宗时,又有忠州刺史、番禺人高居简。然而这三位先贤先世、后嗣情况均不明。 后世广东汉族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的主体均来自中原,只是由于南迁的时代、路线和接触的土著居民有异,因而形成方言、习俗、外貌各具特点的三支民系。三大民系中的高姓主干均由中原经福建迁入,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前期。 唐朝经过中期“安史之乱”,后期“黄巢起义”两次重大变故后,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中原望族纷纷南迁避难,其中一部分进入福建。最大规模的一次是光启元年( 公元8 8 5 年) ,光州刺史王绪起义,率部属5 千人自河南固始南下入闽。王绪入闽后攻陷汀、漳二州,自称汀州刺史。王绪对待百姓和部下均极为暴虐,激起公愤,被部将王潮擒杀。王潮继任首领,号称将军。乾宁三年( 公元8 9 6 年) ,唐廷升福建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节度使。王潮于次年病亡,其弟王审知继任节度使,后被加封为琅邪郡王。公元9 0 9 年,后梁封王审知为闽王,“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 在王潮率领的义军中,有位名叫高曦的将军。高曦生3 子: 高钦、高旰、高晴。高钦任广东肇庆府司法参军,后居福建长乐。高旰任漳州府知录,居蒲县。高晴任荆州府尹史,居福州府侯官。高钦生二子: 高全、高愈。高全迁泉州府同安。高愈长子高铜历任广东雷州府遂溪县尹、大理寺少卿、中书门下验证诸房事,生三子 : 高坦、高憬、高侃。高坦任太常寺丞,其子高一才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高憬任永春县丞。高侃于宋皇 元年( 公元1 0 4 9 年) 中进士。高憬长子高广任太常寺协律,迁居漳州龙溪,生二子: 高麟、高豸。高麟率家族迁莆田待贤里黄村。高豸为进士,官至兵部尚书。高豸曾孙高浇生三子: 师孟、师曾、师孔。高师孟后裔居莆田凤谷里。师曾、师孔均于南宋时迁广东南雄保昌县沙水乡珠玑巷,后南迁珠江三角洲,成为广东广府民系高氏之祖。 早在唐僖宗中和元年( 公元8 8 1 年) ,淮南西路光州固始人、邑庠生高钢( 字一清) 为避黄巢起义的战乱,携带家眷迁入福唐郡( 治今福州) 怀安县凤冈,此地后得名“高宅洋”。高钢于后梁开平年间( 公元9 0 7 ─9 1 1 年) 被闽王王审知( 王潮之弟) 授予从政郎之职。高钢生于唐会昌四年( 公元8 4 4 年) ,卒于后晋天福元年( 公元9 3 6 年) ,享寿9 3 。高钢5 世孙高 ( 字德调) 于后周显德年间( 公元9 5 4 ─9 6 0 年) 殉节泉州,赐葬晋江,后人迁居泉州安平,子孙散居于晋江永宁、霁江、南安埕边、同安高浦,

续修家谱前言

一、续修家谱前言 (一)引子 公元2002年秋,我约诸弟妹各家共十人,齐聚西安贤侄玉虎家,为退休在广州的三弟美洲(字斌)祝贺他七十华诞。期间大家建议续修家谱并要我主笔。当时手头只一本20页的《赵氏族谱》,这本小册子是由热心族人用解放前留存下来的残缺不全的手抄本重印的。里面错误、缺失太多,难以读懂。一晃五年,也没动笔。 去年秋,我回乡探亲,又看到有热心族人新修订的赵氏家谱。据了解是由华蓥市双河镇一些热心族人做的,我借了一本新修订的家谱,同时又在族人中搜集了几种家谱手抄本或复印本。我仔细阅读了这些家谱后,感觉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家谱中的序言难以读懂,原因是辗转传抄、错字、缺字较多所致,至今还有若干地方存疑。这里顺便指出那本新修订的家谱,对刘大瑄的《赠岳池赵氏谱序》的译文,由于译者未看懂原文,轻率臆断导致错误百出,我等后之修谱者当引以为鉴戒。 家谱前面的序言,一般人都不重视,也很少去读。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主要是概述家族的发展史。对后代传承祖先的美德、优良传统、家风很有好处。所以,我以为续修家谱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修订现存的家谱,使之尽可能详实,一时难查清的,则存疑留待后人去稽考。二是各支派根据自己直系脉络从家谱的某一代起,增补世代记载,成为自己的房谱。这是族人自己应做的事。但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凡对国家、社会有贡献、事业有成就的族人应记录在案(包括简历、著作、立功受奖等等),待若干代之后,合修家谱时由其后人查证核实后录入家谱中。 (二)续修家谱事 关于续修家谱事,我在读了搜集到的多种版本后,感到应该重修,而且应该尽早重修。一是自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由德醇公主持修谱后,至今近二百年未重修过,导致不少族人只知其父,不知其祖。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子孙繁衍遍布国内外,更难以联系。家谱有助于相互联系和寻根祭祖。兄弟子侄让我主笔,我年已八十有二,文字功夫欠佳,实难担此重任。几经嘱托,也几经考虑,只好勉为其难。在大家的帮助下几易其稿,今天终于定稿。 这次续修家谱的要点是: (1)保留原谱内容 续修家谱是在保持原谱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其中一些内容及文字上的错误、缺失,分别予以订正、增补并做必要的说明或注释,弄不清楚的,指出疑点并予以保留。 目前我广岳地区族人保存的残缺不全的赵氏家谱,均是以德醇公主持修订的赵氏家谱为母本重印或传抄的,德醇公在序言中有一段话:“……余时谨按先子之编次旧稿者,反复而详阅之。偏者,补之;略者,详焉;疑者,阙之;信者,传焉。俾先人之源流不紊……”说明在他之前是有我赵氏家谱资料的,遗憾的是这些资料至今已荡然无存,德醇公也没有在序言中指明哪些文字是先子留下的。哪些是他自己撰写的,致使原谱留下一些疑点。(2)新增内容 此次修谱增加的内容很多。其中,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源流史中,经过调查研究,我们把赵抃和赵植的关系搞清楚了,即抃是植的十世从孙,是植的长兄元宴的十世嫡孙。同时,我们把原谱中从赵抃开始世系记载往上推进了十一代。即续修谱的世系记载是从赵淑开始的,赵抃是赵淑的十二世嫡孙。赵淑是赵元宴的祖父。此乃是本次修谱的一重大收获。

高氏族谱凡例

凡例 窃惟王化首重明伦,齐家先宜饬纪,家乘国史,从来并重。我族自琼四世远公迁万载,历经六百余年,绵绵延延,人文辈出,皆祖宗之所至也。第历年既久,生齿日繁,再不修辑谱帙,将来支分派别,茫无可考,毋惑乎情义乖离,秦越相视也。今幸沐列祖德荫,丁口倍增,惟兹谱牒关系匪轻,凡我宗盟,务各水木兴思,纂修是亟,通族一德同心,念家乘如同国乘,合小宗以成大宗,联久涣之人心,成不朽之盛事,谨将凡例胪列如下: 族谱人伦攸关,一字不容轻忽,昌黎云:莫为之前虽美勿彰,莫为之后虽盛勿传。先贤历有亲录遗稿,幸文献犹存,速行检校,通限开印,十日前,各调稿员将世系稿誉写端整,亲自赴局交主修分修查收,细阅纂辑付印,俾原原本本一脉贯通,确而不伪,信而有徵。 任事必须选择,随才器使,从古皆然,矧修谱事重,籍非得人孰臻厥成,本族各有贤能,众行察访,学行兼优,材力素著者,公举分任组织谱局,以专责成。 主修总揽大纲,须殚精聚神,即分修诸人亦当同心竭力,不得偏私执己,不得唯诺因人,不得互有异同,各房丁口,虽调稿员具稿,亦必公听并观,及诸事例,应入谱者尤宜详考确证,谨始慎终,方称备美。 开局兴工,凡纸墨板木工价等项,费用浩大,无如祠产悉归国有,公财竭泽,公议摊丁款与倡捐并举,酌定男丁妇口均摊五元,乐捐者按数额序列,志诸谱册,以彰报效祖德之功。凡我族人各宜踊跃缴交,不得抗延。在局者亦宜节省,大凡公事不成,多因出入不明、或妄费、或吞蚀,致生异议,诸凡出入务必须立册登记详明,俾便稽查,以服众心。 任事诸人,既在局内即当公而忘私,至卑幼辈更宜敬谨听命,方为孝子顺孙,如有阻扰公议来局兹闹,及违抗禁例不行清理者,均干家法,众加严惩。 我族乃齐太公子高之苗裔,上下数千年,世有哲人,但欧苏谱牒以始迁为一世祖,据宋卫国王琼公之子,员公之孙远公为迁万载始祖,考据详明,若夫渤海遥遥,传文未免失实,远者固不妄援,中有同派未敢列行者,以地相去,世相后,无徵不信亦良史,厥疑意也。 修谱上溯宗亲,下联支属,隋唐而上选举稽薄,状婚姻由,谱系其制最详,及五季而法始坏,至元代尤甚,官无薄而品第淆,家务谱而姓氏混,识者有殷忧焉,故修谱以联世系,五世一图,又复起世,横直连贯,直而下见高曾祖考,父其父而子其子,横而过见伯叔昆弟,长其长而幼其幼,凡远近亲疏,生殁婚配葬所,一见彻目矣。

宋明理学与东南家族社会经济变迁简论(一)

宋明理学与东南家族社会经济变迁简论(一) 宋元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浙闽粤等东南区域的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明清时期,这些地区已执中国商品经济之牛耳。与此相适应的是,该地区的民间家族组织也获得快速的发展。东南家族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是与宋明理学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渗透分不开的。随着理学宗法伦理观念的庶民化(民间化)及其文化规范的程序化及可操作化,东南的家族社会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活用理学的文化象征资源,将之内化为一种并非纯粹功利主义的经济伦理精神,用于指导家族成员的工商业实践。明清以来东南“儒商”的经济活动,呈现出一种义利相容的“文化经济”形态。在正视理学对东南家族中的个体禁锢的一面的同时,我们应看到,理学也借用其业经民间整合过的文化话语力量,良性地影响着东南的基层社会经济变迁。本文尝试以社会史的视角,初步探讨理学对东南家族文化的整合,及其在家族文化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二、理学与东南家族祠堂之设在东南的家族制度中,祠堂是家族的中心,象征着祖先和家族的团结。东南家族组织常通过建祠和修谱,来实现敬宗、尊祖、睦族的目的。西周时期,中国的家族组织已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宗法制中,立庙祭祖占有重要地位,是等级特权的象征,历代都有严格限制。如贵族各有不同的庙制,而庶民则不许立庙祭祖,仅能祭其父于寝。秦汉以后,宗法之制虽有所变革,但统治者为了维护等级的尊严,依然突出立庙的贵贱之别。北宋中叶以降,宗法制度

又发生较大的变化。民间的家族组织已试图冲破旧有官方宗法制度的桎梏。而理学家正是重建民间家族制度的积极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在“宗子法废”、“谱牒又废”的局面下,中原理学家张载、程颐率先主张恢复古代的宗法制,主张在家族内部设宗子,建家庙,立家法。张、程虽强调简别大小宗,但跟旧有宗法制已差异较大。如程颐有关祭祀始祖及四代以上先祖的设想,实际上取消了贵贱之间在祭礼上的差别和对民间祭祀代数的限制。朱熹更是将张载、程颐有关宗子法的设想予以完善并付诸实践,设计了一个“敬宗收族”的家族组织模式,即每个家族内须于正寝之东设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牌片的祠堂四龛。初立祠堂时,计现田每龛取二十分之一以为祭田,新尽则以墓田,宗子主之,以给祭用。大凡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族长等民间家族制度的结构形态的主要内容,都由朱熹具体提出了。朱熹特别强调“庶民祭于寝,士大夫祭于庙”,“庶人无庙,可立影堂”1],其祠堂之制显然尚未违宗法旧制,但有关祠堂可祀四代神主的主张,实际是将“五世则迁”的“小宗”之祭落实到民间社会。尽管朱熹把始祖及先祖排除在祠祀之外,却又认同以墓祭的形式举行“百世不迁”的“大宗”之祭,以抒发慎终追远、尊敬孝穆的情操。他甚至跑到祖家徽州墓祭远祖。受朱熹祭礼影响,宋代闽籍理学家也都十分重视对家族制度的建构与实践。如建阳的蔡渊兄弟,“相与讲究先师文公《家礼》所著祠堂之制”,为了克服祠祭祭祖的代数限制,除设祠堂奉祀四代以内的祖先外,“亲尽则迁其主而埋之墓后,岁率宗人一祭之,百世不改”2]。而

E7公家族理事会第五次宗谱续修工作方案

xxxx骔岭陇卧xx氏朝xx公家族理事会第五次宗谱xx工作方案 国家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姓氏文化也是国家提倡研究的,家谱是族人血缘关系的记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俗民情、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人口变迁等都有重要价值。通过修谱可发展宗情族谊,追本溯源,慎终追远,弘扬祖德,可创家族辉煌,展宗亲风采。为确保这次续修宗谱工作顺利进行,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xx的宗旨: 本次续修宗谱以“追本溯源,敬祖归族,弘扬祖德,振兴家族”为宗旨,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拓展思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新的宗谱成为一部完整的家族史和教科书,用以感染、影响、教育族人,让族人高度了解、认识同姓同宗,手足相连,血脉相通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形成爱国、爱族、爱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xx的原则 全族参与,深入挖掘;承前启后,新老衔接;力求全面,不漏不错;男女平等,一视同仁;规范编纂,与时俱进。 三、xx的内容: (一)序 (二)凡例 (三)检索 (四)xx溯源 (五)祖训、族规 (六)世系支脉: ①宗支世系图;②宗支世传。

(七)xx祠堂、墓碑(平面图) (八)xx(过去、现在): 圣旨、获奖情况、报道等; (九)传记(过去)简历(现在) (十)世录: 包括住址、单位、电话等; (十一)族人分布基本情况; (十二)附录: ①字辈;②芳名榜;③后记: 简述修谱意义、经过及梗概;④理事会成员名单;⑤补记。 (十三)题词、图片: 求精,经得起族人认可。 四、经费筹集和支出规定 (一)、男性每人出资基本金额10元; (二)、机关企事业单位(含离退休)男性每人出资基本金额200元; (三)、鼓励热心族人和有经济实力的族人踊跃捐资。捐资金额在100—499元的宗亲姓名载入宗谱功德榜;捐资金额500元及以上的宗亲姓名及照片载入宗谱功德榜。历届族长以及对家族事业贡献大的族人,可以免费收集本人照片载入宗谱功德榜。 (四)、谱书预定资金以每部200元收取,成册核算后多退少补。

南京游子山导游词

南京游子山项目录音稿 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中部,是高淳的森林生态核心区,被称为高淳的“绿肺”。游子山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紧临宁高高速、芜太公路、芜申运河等交通线,距禄口国际机场仅40公里。公园总面积8436.5公顷,核心区3678.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9%,是南京市继紫金山、栖霞山之后的第3个国家森林公园,是江苏省面积第二大的国家森林公园,目前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最具潜力森林旅游景区”。景区拥有“中国孔子研究院国学教育体验基地”、“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江苏省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园区由游子山人文体验区、三条垄生态休闲区、花山—固城湖山湖观光区三大景区和景区间的生态廊道组成。 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在这里高淳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这里有伍子胥开凿的世界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河,有孔子登临游山时坐过的夫子石,有古先罗国高僧、地藏菩萨金乔觉到访的遗址,有韩国汉文学鼻祖崔致远凭吊“双女坟”的美丽传奇,有宋朝诗人范成大、杨万里的歌咏,有清乾隆帝游历的传说。众多的史迹和传说,演绎着这块土地在岁月长河里的风风雨雨和独特风采。现在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去领略数千年前沧海桑田的伟大魔力。 游子山核心区 游子山满山苍松挺拔,遍里修竹滴翠,景色秀丽,可称得上是江南绿色明珠。游子山境内有大游山、小游山、花山、三条垄等大小峰峦起伏逶迤,有的似原驰巨象,有的像神龟昂首,有的如骏马奔腾。大、小游山是公园的标志性山峰,它们双峰傲立,构成优美的造型。游子山虽然没有黄山的俊俏和泰山的雄伟,但是由于它在广袤的原野上突兀而起,显得非常秀丽挺拔,它是高淳区内的最高峰,海拔188米,秀丽挺拔,山上松繁饱茂,形态各异,巧夺天工,被誉为“濑渚第一形胜”。 “山水这边秀,徒为他乡客”。2000多年前孔子登临游子山,

速达数据字典

速达3000及3000Pro 数据库结构分析 A 10 B 13 C 21 D 11 E 5 F 3 G 8 H 0 I 14 J 0 K 1 L 4 M 7 N 0 O 6 P 15 Q 0 R 5 S 12 T 1 U 3 V 3 W 2 X 0 Y 0 Z 1 ●帐套信息表 表名: ACCINFO 描述:记录帐套的详细资料 字段名中文描述字段类型/字段长度是否为空说明 CORPID 公司ID SMALLINT NOT Primary;Unique; TAXTYPE 税务类型 VARCHAR(1) STARTDATE 启用日期 DATE CURRYEAR 当前年份 SMALLINT CURRMON 当前月份 SMALLINT MUSTCHECK 登帐是否审核 VARCHAR(1) SAMEUSER 审核是否可同人 VARCHAR(1) LAWPERSON 法人代表 VARCHAR(20) BANK 开户行 VARCHAR(20) ACCOUNTS 帐号 VARCHAR(20) TAXNUMBER 税号 VARCHAR(20) BIND 进销存财务捆绑 VARCHAR(1) STEP0 一级科目长度 SMALLINT STEP1 二级科目长度 SMALLINT STEP2 三级科目长度 SMALLINT STEP3 四级科目长度 SMALLINT STEP4 五级科目长度 SMALLINT STEP5 六级科目长度 SMALLINT BACKUPOPTION SMALLINT LASTDATE DATE STATUS 启用状态 SMALLINT VERSION 帐套版本号 VARCHAR(4) MAXLOGRECOUNT SMALLINT MAXLOGDAY SMALLINT ADDRESS 地址 VARCHAR(100) PHONE 电话 VARCHAR(20) POSYEAR 进销存年份 SMALLINT POSMON 进销存月份 SMALLINT POSSTOREID SMALLINT, GUID 帐套唯一编号 VARCHAR(40) ●帐套选项表 表名: ACCOPTIONS 字段名中文描述字段类型/字段长度是否为空说明

家谱撰写格式方法范例计划等

通渭李家店青草湾车家家谱撰写计划 第一部分家谱通用格式简介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 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 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下面的24项。 下面的这24项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 举例: 虞邑范氏族谱凡例 一、本谱总分五卷,共列内容十六章。历次谱序列于卷首,其一至四卷为 世系图,第五卷为世系考、旌表诰命、官秩与名宦、族礼、祭礼、祠堂、义田、传记、艺文、史料等综合卷。第一卷中列明本谱总目录,其余卷仅列本卷目录。 二、谱中世系图所载之世系支派,一律按世次排列,概不冠姓。妻室有姓 名者列入全名,无名者只称姓氏,列于夫男简历之内,不另记述。

三、旧谱记男不记女,本次续修于女均予入谱。女子简历记入父辈简历中,已婚子女列明夫男姓名。 四、遵旧谱惯例,仍以竖排从右至左阅之,每页列五世,起始世次族人标 明父辈名字,以便衔接。为方便阅谱,原谱中的繁体字、异体字,此次续谱时 均改为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的通行简化汉字。无简化字者,仍以原谱登之。 五、谱中文字凡出现族人姓名、名讳、字、号、官衔、封号者,皆加着重线,以便识别。现代文章中多未标注。外族人员与官衔等不在此例。 六、本族新增之传记、艺文、史料等,有出处的皆注明出处,明示作者, 以期族人核对。原实行、忠义、节烈贤孝被另外刊载的,亦予标明。 九、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 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 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十、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 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 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

新余县地名志—鹄山公社概况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鹄山公社概况 鹄山公社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35公里。东邻水北公社,南靠下村公社,北接上高县,西傍蒙山。总面积48平方公里。下辖10个大队,128个生产队,47个自然村,3148户,149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0人,均属流族。 鹄山公社以驻地集镇而得名。镇内的鹄山村,据谱记,黄氏祖先于宋祥符三年,从湖北江夏黄鹄山(今武昌蛇山)迁来,以祖先原居地,减免“黄”字,名日鹄山。 解放前夕属水北区岭南乡。解放初,鹄山、坑里、塘下、地步属蒙山区鹄山乡。茶沂、晓堆、东边、上塘、桐村属水北区南塘乡。窝里属窝里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鹄山公社,下辖10个大队。1968年仁和并入鹄山。1973年仁和公社分出。 境内丘陵起伏,蒙山绵亘于西北边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鹄山圩附近形成一块开阔平地。西北边境的最高山峰乌志里海拨459.2米,宝珠岭海拔324米。地处蒙河上游,支流遍布。西北有鹄山水库,是全县三个中型水库之一,坝高16米,集雨面积12.65平方公里,库容量1266万立方米,浇灌面积3万亩。其次有广仙坪水库以及山塘水陂、渠道。解放前是个穷山缺水的边远山区,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极为落后。如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科学种田。耕地面积25,757亩,1980年粮食跨过纲要,全社部产22,432,000斤,棉花总产2404担,土特产有大蒜、花生、生姜、芋头,闻名全县。 境内交通,有上新铁路自南向北纵贯中部。上新公路沿东部边境向南直达县城,向北通往上高。简易公路以公社驻地为中心,向西至荷沂,向西南抵仁和,向东南达水北、钱圩、新桥等地。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现有中学1所,教职员工100人,学生2749人,入淡率达90%。卫生院1所,医生13人。病床10张,队队有医疗站,改变了过去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的落后状况。 [鹄山圩] 位于县城北端37公里山坡上。蒙山耸立于西北,四周丘陵起伏,中间形成一小块平地。西面紧靠上新铁路,有公路沟通县城。南面小溪水塘环绕,是新余、分宜、上高、高安四县交界的集圩。镇内设有国营商店、社办企业、中、小学校等单位。共529户,21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人,479人。清雍正年间建圩,逢农历三、六、九为赶集日,以交易农副产品为主,土特产有大蒜。以驻地自然村得名。 [鹄山大队] 座落于坡上。全境属黄土丘陵地。北靠坑里大队,与上高县交界。四周丘陵山坑,蒙山耸立于西北,西部有上新铁路自南向北纵贯,向东有班车通往且城。辖19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433户,1866人。耕地3015亩。解放前属水北区岭南乡。解放初属蒙山区鹄山乡。合作化时由中心社、鹄山社组成鹄山高级社。1968年由坑里、荷沂、塘下合为鹄山大队。1972年仍为鹄山大队。 鹄山大队驻地。是县城至鹄山公路的终点。村西紧靠上新铁路,溪流密布,向东南流入蒙河。包括大塘、墙背、店里、傅家、新屋五个村。共16个生产队,380户,1621人。耕地2551亩。[黄氏族谱]载:宗愈次子元祚于宋哲宗元符三年,从湖北江夏双井徙居鹄山。谱记:“江夏城东有山日黄鹄山,因以名其地日鹄山。鹄山屋西有亍二,亦以双井称,不忘本也。”鹄山,以祖居黄鹄山,迁此后省略“黄”字,名为鹄山。黄甲:墙背人,清末秀才,民国时任贵溪县长。黄道南:墙背人,大学毕业,民国时任县参议长。 圳坑位于鹄山西北4公里蒙山脚下,东南靠鹄山水库。7户,30人。 [鹄山黄氏族谱]元至正年间,由上高肖坊迁此。以山坑和小溪圳而得名。 钟家位于鹄山东南1公里山坑里,有五条溪流在村北汇合,再向东南注入蒙河。西南有公路通往水北。46户,215人。[钟氏宗谱]孟贤长子于元至元年间,自石邓迁此。 [荷沂大队] 位于鹄山西偏北4公里蒙山脚下,全境属丘陵地。南北水库环绕,东有公路直达县城,西北与上高县接壤。辖8个生产队,5个自然村。179户,906人。耕地1018亩。解放前属水北区岭南乡。解放初属蒙山区南塘乡。合作化时由曹家、坳下、荷沂三个初级社成立荷沂高级社。公社化时改为荷沂大队。1969年由鹄山、坑里、塘下、荷沂合为鹄山大队。1972年分开为荷沂大队。 荷沂大队驻地。座落于山坑里,东南有广仙坪水库,北有鹄山水库,东有公路通往鹄山。包括曹家村,共105户,550人。[黄氏族谱]明景泰年间,文德从鹄山分居。谱记:“蒙山绵亘,山青水秀,风俗之

用友数据库表及数据字典

用友数据库表及数据字典 数据库模块"表名""表中文名"公 共 表 相关功能 Ufdata财务 分析 CW_CodePlan科目计划初始科目预算 Ufdata 财务 分析 CW_CodePlus科目追加计划科目预算 Ufdata财务 分析 CW_DeptPlan部门计划初始精细部门预算、粗放部门预算 Ufdata 财务 分析 CW_DeptPlus部门追加计划精细部门预算、粗放部门预算 Ufdata 财务 分析 CW_ProfPlan利润计划初始利润预算 Ufdata 财务 分析 CW_ProfPlus利润追加计划利润预算 Ufdata财务 分析 CW_ProjPlan项目计划初始精细项目预算、粗放项目预算 Ufdata 财务 分析 CW_ProjPlus项目追加计划精细项目预算、粗放项目预算 Ufdata 财务 分析 CW_WideDeptCode 粗放部门计划 控制科目 粗放部门预算科目控制方向选择 Ufdata 财务 分析 CW_WideProjCode 粗放项目计划 控制科目 粗放项目预算科目控制方向选择 Ufdata采购 管理 ArrivalVouch(无用表) Ufdata 采购 管理 ArrivalVouchs(无用表) Ufdata采购 管理 PO_Podetails采购订单子表采购订单(子) Ufdata 采购 管理 PO_Pomain采购订单主表采购订单(主) Ufdata 采购 管理 PU_LeftSum(无用表) Ufdata 采购 管理 PurBillVouch采购发票主表采购发票(主) Ufdata 采购 管理 PurBillVouchs采购发票子表采购发票(子) Ufdata 采购 管理 PurSettleVouc h 采购结算单主 表 采购结算(主)

宋将高怀德扬州后裔谱系及分布初探

宋将高怀德扬州后裔谱系及分布初探 ◇高 俊 高怀德,字藏用,生于五代后唐同光四年(926),卒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死后追授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周显德七年(960)与赵普、石守信等发动“陈桥兵变”,因拥立宋太祖赵匡胤有功,升任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随太祖平定扬州。后太祖“杯酒释兵权”,授予闲职,给予丰厚待遇。太祖为巩固其统治,和众将联姻,将其妹嫁给高怀德,封怀德为驸马都尉,居住在河南开封。《维扬高氏宗谱》中记载:“宋祖龙兴,怀德公以帝室姻娅居于汴”。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高怀德的后人迁居高家堰(今淮阴高家堰)。后又继续南迁,至今江苏扬州、镇江、常州、宜兴等地均有许多高姓家族自认为高怀德的后裔。 《维扬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谱》、《维扬高氏宗谱》记载的后人均认为是北宋名臣高怀德后裔。南宋末度宗时,元兵入侵,高怀德后裔都统制高秉忠(字贯日),因受权奸贾似道排斥,弃官避于江左之金陵(今南京),秉忠公也就是扬州高氏的共同始祖。高秉忠传二世尚志(字大受),国学生;传三世栋(字子隆)、标(字名扬);栋公传四世獬(字君犯)、豸(字君玉)、冠(字君锡);獬传五世明三、豸传五世明一、冠传五世明二。后分为四支分别是:东分支始祖标,北分支始祖明三,西分支始祖明一,南分支始祖明二。 两谱的世系总图见下表:

其中西分支明一公之后代,迁往淮阴高家堰。因此,扬州高怀德、高秉忠的后裔分为三支,分别是北分明三公支、南分明二公支和东分标公支。兹作介绍如下: 南分祖明二公,后改名九二,据《维扬高氏宗谱》记载,其后代有迁居润州(今镇江)者,有徙居杭家集西蔡家桥者,有徙居张纲镇南乡者,有徙居安阜柳洲者,有徙居丁家州、济州、常家州者,有迁居课洲裕民、佛感、连城等洲者。由此可见,九二公后裔大部分在今邗江北洲等地区。据笔者走访调查,邗江头桥高家庄、姚港,镇江四摆渡、五摆渡等地方均有九二公之后裔。九二公之后传二世峤、峦;传三世浩、海、澍,其后子孙日益繁盛,不一一列举。九二公支字辈是:连徵国瑞、履义敦仁。笔者是履字辈,维扬谱为九二公第二十一世孙,秉忠公第二十五世孙,据高路加教授《高姓全史》推断,当为高怀德第三十世孙。 北分祖明三公,据《维扬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谱》记载:明三公娶江宁刘氏为妻,生子崘、岳、嵩。三兄弟自金陵渡江北迁扬州南门,后来子孙迁居各地。高崘之孙高辉由扬州迁张纲沟,后迁居江北蔡家桥,其后人高守裕带领家族定居于长江中的保固、益国、永凝、裕民、旧业等沙洲;高嵩的后人迁往南京;高岳的后人迁往小坝;还有迁往兴化、泰州、徽州、六合的,不一一列举。据笔者了解,现邗江李典、镇江丹徒均有明三公的后裔。 据《开沙高氏耀南公支谱》的记载,秉忠公传六世孙崘、嵩、岳,于洪武十八年迁江都。崘、岳之孙辉、耀,于正统十二年始自江都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