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典诗词

合集下载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一、立春1、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

——唐·白居易《立春后五日》2、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3、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4、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5、新春与新岁,时候不相先。

——宋·梅尧臣《立春在元日》二、雨水1、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2、春雨知时,山桃含笑,梦醒贫家。

——清·赵熙《东风齐著力·雨水节种花》3、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

——明·朱元璋《新雨水》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5、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唐·韦庄《谒金门·春雨足》三、惊蛰1、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宋·范成大《秦楼月·浮云集》2、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唐·韦应物《观田家》3、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4、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宋·苏辙《游景仁东园》5、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宋·赵蕃《闻蛙》四、春分1、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2、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宋·苏轼《癸丑春分后雪》3、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清·顾贞观《柳梢青·花朝春分》4、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唐·徐铉《春分日》5、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宋·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五、清明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2、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二十四节气古诗

二十四节气古诗

二十四节气古诗立秋古诗《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凉晚步【宋】【杨万里】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处暑古诗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处暑前三日胡茂文粤近处暑烈日炎,寝食不安难休歇。

期盼天秤速来到,携风带雨除酷热。

白露诗〖白露〗唐:杜甫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露为霜〗唐:颜粲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秋分诗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秋分日忆用济诗人:紫静仪朝代:清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寒露的诗《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池上》【唐】白居易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败荷鹡鸰图》【明】唐寅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关于24节气的全部古诗

关于24节气的全部古诗

关于24节气的全部古诗一、立春beginning of spring《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这首诗是晚唐罗隐所著的七言诗,它主要特点是:归隐情切,含而不露,语言浅近,蕴意却深。

罗隐的诗,大都写得“峭直可喜” ,而此诗却达到了“峭直”与“蕴藉”的统一。

二、大寒major cold《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夜》是南宋诗人杜耒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

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后两句又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三、小寒minor cold《小寒》唐元稹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译文:小寒时节对应着农历十二月,欢乐的喜鹊开始垒起新巢。

它沿着弯弯的小河捡拾食物,一会又衔着紫枝,飞到它的新巢继续干活。

霜风中飞翔的老鹰正向北方飞去,野鸡正躲在田间、河岸聚拢的茅草里,发出声声鸣叫。

不要责怪严寒的天气来得太过急迫,春天和冬天就要在正月里交会呢。

四、冬至winter solstice《冬至》宋朱淑真钟声要由好风带动,阴阳上升,蜀国回归。

向日葵的影子会向着太阳生长,梅花会在微寒中绽放。

八神显示一天的年龄和一年的年龄,六个试管带着细灰飞来飞去。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五、大雪major snow《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

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古诗 古诗大全

二十四节气古诗 古诗大全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七绝·苏醒》五代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癸丑春分后雪》宋苏轼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春日田家》清宋琬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宋黄庭坚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闲游》唐陆游过尽僧家到店家,山形四合路三叉。

清明浆美村村卖,谷雨茶香院院夸。

果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夕阳不尽青鞋兴,小立风前鬓脚斜。

《入云门小憩五云桥》唐陆游谷雨初过换夹衣,园林零落到蔷薇。

鸣鸠日暖遥相应,雏燕风柔渐独飞。

台省多才吾辈拙,江湖久客暮年归。

云门蹋月方清绝,且倚溪桥看夕霏。

《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其一》宋项安世堤边树子最无情;恰则春归第一程。

舞向南风浑不住;叶间羞损旧啼莺。

《初夏即事十二解》宋杨万里傱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小满》吴藕汀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五绝·小满》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五律·小满》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小满》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古诗

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古诗

二十四节气诗歌对应的古诗一’立春立春唐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生为之归述定,呼儿觅纸一题诗。

二、雨水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惊蛰谚语: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二月节唐元稹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景,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争事,耕种满田畴。

四、春分春分清袁枚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五、清明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六、谷雨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慢兴五首其一宋黄庭坚花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明《莲花八戕》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立夏宋薛澄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

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年裘。

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

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

八、小满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满,四月中。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五绝.小满宋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九、芒种时雨宋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

十、夏至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十一、小暑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和风送清香,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十二、大暑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唐元稹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十三、立秋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十五、白露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十六、秋分大观秋分夕月四首佚名玉钩初弯,冰盘乍圆。

扇掩秋后,鸟飞枝边。

精凝蟾蜍,辉光婵娟。

歆于明祀,弥芳节焉。

十七、寒露池上唐白居易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和谚语史上最全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和谚语史上最全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和谚语史上最全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和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初春小雨[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雨[唐]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古诗●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唐]崔融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

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

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二月二十七日社兼春分端居有怀简所思者[唐]权德舆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

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

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五代宋初]徐铉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春分日[五代宋初]徐铉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七绝[五代宋初]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乌云近日)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

(三月水少不够灌溉)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

(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跟24节气有关的古诗

跟24节气有关的古诗

以下是一些与24节气有关的古诗: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描绘的是雨水节气时的春雨,细腻地刻画了春雨的特点和带来的生机。

《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这首诗写的是惊蛰节气,描述了春天的雷声惊醒蛰伏的昆虫,也标志着春耕的开始。

《七绝·苏醒》(五代·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这首诗以春分节气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景色。

《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这首诗写的是夏至节气,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怀和对炎热天气的感受。

《秋分日忆用济》(清·紫静仪):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这首诗以秋分节气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除了以上几首古诗外,还有许多与24节气相关的诗词作品,如《小至》、《冬至》、《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等。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节气的重视和感受,也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在不同的节气里读读这些诗词,
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二十四节气的古诗1立春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一一唐•白居易《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

——唐•李显《立春日游苑迎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一一南宋•张栻《立春偶成》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南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立春[当代]吴藕汀蔬菜非时价不赀,农家贪利俗难医。

立春喜得晴窗好,为爱梅花写一枝。

雨水•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初春小雨[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最是一年春好处•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何当共剪西窗烛•春雨[唐]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红楼隔雨相望冷远路应悲春晼晚玉铛缄札何由达•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小楼一夜听春雨矮纸斜行闲作草素衣莫起风尘叹惊蛰•观田家草色遥看近却无绝胜烟柳满皇都巴山夜雨涨秋池却话巴山夜雨时白门寥落意多违珠箔飘灯独自归残霄犹得梦依稀万里云罗一雁飞谁令骑马客京华深巷明朝卖杏花晴窗细乳戏分茶犹及清明可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义雀行和朱评事[唐]贾岛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汉族。

字浪先(亦作阆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一、冬至的诗词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祭》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

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张志真二、小雪的诗句(诗词)小雪日戏题绝句唐张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铉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唐李咸用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唐无可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宋释善珍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三、立春的诗词立春习俗“今朝立春好天气,况是太平朝野时。

”(《广群芳谱〃天时谱》杨维祯诗)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

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

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六街指唐宋时就城的主要街道,幡:唐风俗,立春剪纸或绸绢为旗幡形戴在头上,亦称彩胜,或合称幡胜。

)朱淑贞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饼,剪幡胜,好一派迎春景象。

诗人感到新一年的良辰美景,都是吟诗抒怀的好题材。

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欢乐情景,如此欢快的诗词在朱淑贞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南宋范成大的立春诗反映了农村生活: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曲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竹茂麦肥,土牛笙歌,垂柳吐芽,河水泛波,还有融融春阳耀春市,帆船往来如穿梭。

这自然激起了诗人的诗兴,而吟诗抒怀,是立春日剪金幡,扎彩胜无法比拟的。

清江引〃立春元〃贯云石金钗(chāi)影摇春燕斜,木杪(miǎo)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赏析:女子戴上了金钗,剪彩为燕;人们扮神,鞭(biān)土牛,开始迎春仪式。

中间三句从树梢、水池、地气等方面渲染出生机初绽的春意,读时有春风扑面之感。

“杪”、“始”、“初”都准确地点出立春时万物苏醒、生机萌发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贯云石,字浮岑(cén),号酸斋,曾任翰林侍读学士,后弃官隐居,在钱塘市中卖药为生。

这支元曲是应酬之作,有“金”,“木”、“水”、“火”、“土”五字位于每句之首,每句都用了“春”字,这是作赋前所定的规则。

安石没有被作曲所限,而是扣紧“春”字,全方位地展现立春时节的春景春情,写得清新自然,情趣横生。

木杪:树梢;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这里指气候温度;土牛儿:即春牛。

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劝农民耕种,即“打春”,象征春耕开始。

立春[唐]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即为“春盘”。

两京:即长安、洛阳两都。

那对眼:那,通挪,挪动、移动;对眼,双眼。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目光随着巫峡的滚滚江流移动。

杜陵远客:诗人的自称。

杜陵,即长安东南的杜县,汉宣帝在此建陵,称杜陵。

杜子美的远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经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过,因而经常自称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远客。

四、惊蛰的诗词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义雀行和朱评事(唐)贾岛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五、春分古诗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春分七绝〃苏醒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徐铉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蝶恋花葛胜仲已过春分春欲去。

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无误顾。

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

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才子霏谈更五鼓。

剩看走笔挥风雨。

画堂春仲并溪边风物已春分。

画堂烟雨黄昏。

水沈一缕袅炉薰。

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

丞相休嗔。

踏莎行欧阳修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六、清明的诗词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说始于《千家诗》。

但《樊川文集》未见,此诗是否真出于杜牧之手,有待商榷。

)宋.高菊卿《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赏析:高卿菊为宋代诗人。

在这首诗中,作者开篇即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愁云惨淡的清明祭扫场面:荒郊野外,墓冢累累,纸灰飞扬,泣愁阵阵,草木为之含悲,表现出清明节的特定氛围。

第三联写得非常妙,通过“狐狸眠冢上”与“儿女笑灯前”形象的对比,一扫前面的阴霾之气,墓地荒冢的孤寂和家庭夜晚的热闹景象的反差,让人心里为之一动,感到清明的祭扫是那样的虚伪。

正因此,作者在结尾写道“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作者也正是看到了现实世界人情的淡漠,才发出了及时行乐的感叹。

但说实在的,高诗的境界并不是很高。

宋.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垄)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这是黄庭坚因得罪权贵蔡京而被贬宜州(今广西宜山)时所作的一首诗。

诗的开头,描绘出春天万木萌发,春雷动地,桃李争艳的热闹景象,同时也点出清明时节人们祭扫荒垄,愁云黯淡的场面。

但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以“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一句,化用《庄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典故和介子推甘愿烧死也不愿为官的典故,在对两种不同人的人生追求的对比中,表现出作者虽遭遇挫折而志节不改的高尚人格。

诗中表达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结尾虽然说无论贤愚,最终还是化为荒冢一丘,归于虚无,但我们细加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在诗中并非是倾吐不平,而是在表明自己不愿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地换取相应地位与富贵的高洁情怀。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七、立夏的诗词寓言二首贾至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

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

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

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

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漙。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

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壶中天/念奴娇朱元夫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

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

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

樽前回首,去年四月十二。

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

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

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

先生出否,明年方六十岁。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韦应物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陆游松阴系马启朱扉,粔籹青红正此时。

守墓万家犹有日,及亲三釜永无期。

诗成谩写天涯感,泪尽何由地下知。

富贵贱贫俱有恨,此生长废蓼莪诗。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陆游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

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

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

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五月槐花飘香立夏陆游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