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2019
2019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复习提纲

2019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重建统一的人物(隋朝的建立者):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
2、隋朝统一的时间:589年。
3、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唐太宗。
(2)措施:①虚心纳谏,重用人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②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③经济: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女皇武则天4、唐朝进入鼎盛(全盛)时期是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1、唐朝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灌溉工具)。
陶瓷业有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2、长安既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商业繁荣,城内坊市分离(坊是居民区,市为商业区)。
4、唐朝的民族交往:(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2)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的事例:文成公主入藏。
(3)意义(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启示:民族之间应该平等友好往来。
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中外交流的事例:(1)中日交往: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
(2)中印交往:玄奘西行。
2、唐朝的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3、唐朝时期记录中亚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大唐西域记》。
4、启示: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的标志:朱温建立后梁。
2019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唐朝的兴盛与衰亡》复习指导与练习语文.doc

《唐朝的兴盛与衰亡》复习指导与练习【复习指导】1.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
2. 什么是“贞观之治”?简述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或唐太宗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达200多次的著名谏臣是魏征。
唐太宗时期,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人称“房谋杜断”。
4.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简述武则天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5. 后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 什么是“开元盛世”?简述唐太宗推行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7. 唐玄宗重用的名臣是姚崇和宋璟。
8. 分析“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9. 如何评价武则天和唐太宗?10. 指出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古代“治世”,分析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共同原因及其对我们今天的启示借鉴(或为现实意义)11. 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得到的启示。
12. 简述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共同点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13.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开始于755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763年,安史之乱平定。
14. 简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15. 唐朝能够平定安史之乱得益于哪些因素?因素:①镇守西北的精兵内调;②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帮助;③安史叛军接连内乱。
16. 简述唐末黄巢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严重,兼并战争频繁,中央无力控制;③人民赋役沉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影响:起义失败,但是给了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17.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18. 五代是指北方黄河流域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和北方的北汉。
19. 如何看待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①五代十国实质上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②五代十国政权分立,但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必然趋势。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2019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2019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2019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繁荣与开放。
2、结束了长达东汉后期以来300多年的政权分立的局面的是哪一朝代?隋朝。
3、隋朝对后世有长远影响的贡献有哪些?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4、唐朝前期在哪些方面有很大建树?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5、唐朝由盛转衰始于哪一事件?安史之乱。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言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论及的工程与帝王分别是什么?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隋朝有哪些建树?统一南北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隋的统一3、南北朝最后一个朝代分别是哪一朝代?陈朝、北周。
4、隋朝是哪一年由谁篡夺哪一政权建立的?都城在哪?581年、杨坚(隋文帝)、北周、长安。
5、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及标志。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6、隋统一有什么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7、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增强中央集权,提升行政效率。
意义:促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8、隋炀帝的贡献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开通大运河9、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隋唐时期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10、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增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11、隋朝大运河开通时的皇帝是谁?隋炀帝。
1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千米。
13、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哪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4、隋朝大运河连接哪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增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19
• 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 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0
•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1
•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辽,都上 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称辽太祖
22
• 960年,赵匡胤建宋,都东京开封,称宋太 祖
23
• 宋真宗时,辽宋在澶州达成和议,史称 “澶渊之盟” • 内容: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 币
6
• 武则天在位时,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7
• 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做宰相,重视 地方吏治,提倡节俭,史称“开元之治”, 农业有很大发展,制成曲辕犁和筒车,手 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8
• 907年,唐亡
9
•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 科举制正式诞生 • 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 的成为状元 • 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 容
10
• 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 • 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设置北庭都护府
11
• 7世纪前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 高原,都逻些(今西藏拉萨)
12
•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 影响: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 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3
• 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 的关系“和同为一家”了
27
• 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 最后完成
28
•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
29
• 1271年,忽必烈建元,都大都(今北京), 称元世祖
2019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2019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增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增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动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点复习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第5课“和同为一家”新人教版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原因:十分仰慕中原文化★★.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节向唐朝求婚时的情景。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工业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
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
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
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3、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动脑筋2答案:藏族与吐蕃人相同的地方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饲养牦牛、马等牲畜;冶铸业和纺织业水平高;能歌善舞。
★★.动脑筋3答案: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等等);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等。
人教版2019年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2019年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1)隋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使用得当(2)陈朝: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陈后主骄傲自大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意义(影响、作用)(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1)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同秦朝)(2)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3)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4)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增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空白(图)3、意义:(1)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2)大大增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动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4、评价:积极方面:意义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5、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是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间。
6、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欧洲、美洲、印度洋沿岸和大西洋西岸各国间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7、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1)都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都制定了很多重要制度,在历产生了重大影响(3)都兴建了重要工程(4)都只有2个皇帝,存有时间很短(5)都因为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8、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暴政,大运河仅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2019最新编辑)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2019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繁荣与开放。
2、结束了长达东汉后期以来300多年的政权分立的局面的是哪一朝代?隋朝。
3、隋朝对后世有长远影响的贡献有哪些?
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创立科举制。
4、唐朝前期在哪些方面有很大建树?
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5、唐朝由盛转衰始于哪一事件?
安史之乱。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言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
不较多。
”诗中论及的工程与帝王分别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隋朝有哪些建树?
统一南北
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创立科举制。
隋的统一
3、南北朝最后一个朝代分别是哪一朝代?
陈朝、北周。
4、隋朝是哪一年由谁篡夺哪一政权建立的?都城在哪?
581年、杨坚(隋文帝)、北周、长安。
5、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及标志。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6、隋统一有什么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7、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增强中央
集权,提升行政效率。
意义:促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
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8、隋炀帝的贡献
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创立科举制。
开通大运河
9、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隋唐时期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10、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
为了增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11、隋朝大运河开通时的皇帝是谁?
隋炀帝。
1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千米。
13、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哪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4、隋朝大运河连接哪五条河流?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大运河的开通,增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6、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门第。
17、隋文帝对科举取士的贡献是什么?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18、科举制正式确立于何时,标志是什么?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19、科举制的创立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