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诗歌欣赏参考资料
汉魏六朝诗歌(最新)

汉魏六朝诗的用韵汉魏六朝诗的韵例,继承了诗骚的传统。
四言诗和五言诗一般是隔句为韵,也就是说偶句的末一字用韵。
例如古诗《迢迢牵牛星》的韵脚是"女,杼,雨,许,语";左思《郁郁涧底松》的韵脚是"苗,条,僚,朝,貂,招"。
偶然有一般押韵处而不用韵的,曹操《步出夏门行o观沧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中"字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这只是极其个别的情况,后人也没有仿效的。
五言诗首句可以不入韵,也可以入韵。
首句不入韵的情况比较常见,不必举例。
首句入韵的例如: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上山采蘼芜)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曹植白马篇)五言诗以不换韵为比较常见,但也可以换韵。
例如古诗《行行重行行》的韵脚是:|离,涯,知,枝‖远,缓,返,晚,饭|,共用两个韵。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的韵脚是:|窟,骨,卒‖程,声,城‖里,妇‖舍,住‖子,鄙,子‖举,脯,柱‖君,关,全|,共用七个韵。
换韵后的第一句有的入韵,有的不入韵。
这里不再举例。
七言诗在南北朝以前是句句入韵的,曹丕的《燕歌行》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后人把这种七言诗叫做"柏梁体",因为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君臣共赋七言聊句,就是句句入韵。
其实句句入韵的七言诗,与其称为柏梁体,不如称为汉魏古体,因为汉魏时代就只有这一类七言诗。
直到鲍照才写了一些隔句为韵的七言诗。
来自民间的杂言乐府诗,在韵例方面,比五言诗、七言诗都要自由一些。
试看《战城南》: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这一段前两句不押韵,后三句句句押韵。
《有所思》的韵例更加特殊,前七句的韵脚,"乃在大海南"、"双珠毒瑁簪"、"闻君有他心"三句相押;"用玉绍缭之"、"拉杂摧烧之"两句;"缭"和"烧"押韵。
《汉魏六朝诗选》第一百二十六首《采桑度》

《汉魏六朝诗选》第一百二十六首《采桑度》【篇目】[作品介绍][作者介绍][注释][赏析一~~赏析三]【古风泊客一席谈】采桑度(选三首)[宋诗·佚名】其一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其二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其三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拼音版:其一cán shēng chūn sān yuè ,chūn sāng zhèng hán lǜ 。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nǚ ér cǎi chūn sāng ,gē chuī dāng chūn qǔ 。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初曲。
其二cǎi sāng shèng yáng yuè ,lǜ yè hé piān piān !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pān tiáo shàng shù biǎo ,qiān huài zǐ luó qún 。
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chūn yuè cǎi sāng shí ,lín xià yǔ huān jù 。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
yǎng cán bú mǎn bǎi ,nà dé luó xiù rú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作品介绍]《采桑度》又作《采桑》,属于“西曲歌”。
按曲行歌叫度。
这是产生在梁以前的一组舞曲歌词。
这是一组歌唱江南女子蚕桑劳动和春情的乐府民歌。
诗共七首,这里选了三首。
第一、二首是写阳春三月,桑叶繁茂,采桑女儿攀枝上树的劳动情况。
第三首表现采桑女儿要自己养蚕来制做罗绣襦。
诗歌格调比较明朗健康。
[作者介绍] 佚名[注释]其一春三月:春天三月。
《汉魏六朝诗选》第四十八首《箜篌引》

《汉魏六朝诗选》第四十八首《箜篌引》【篇目】[作品介绍][作者介绍][注释][译文][赏析一~~赏析五]【古风泊客一席谈】箜篌引[魏诗·曹植】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作品介绍]本篇是《相和歌·瑟调曲》歌辞,前半是宴饮的描写,后半是议论。
本篇又题为《野田黄雀行》(其二)。
“箜篌”,乐器名,体曲而长,二十三弦。
[作者介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早期很受其父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因而受到其兄曹丕的嫉恨。
曹丕即位后,曹植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与迫害,几次被贬爵移封。
曹丕死,曹叡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
最后在困顿苦闷中死去,年仅四十一岁。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于建功立业的热烈向往,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后期作品则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表现了自己受压抑,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对我们认识曹魏王朝,认识被“忠孝仁义”纱幕遮盖着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冷酷凶残,有一定的价值。
曹植的诗歌艺术成就较高,《诗品》说它“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同时,曹植又是最早注意声律的人,其作品多是声调和谐,韵节响亮。
《汉魏六朝诗选》第六十三首《咏怀》

《汉魏六朝诗选》第六十三首《咏怀》【篇目】[作品介绍][作者介绍][注释][译文][赏析一~~赏析五]【古风泊客一席谈】咏怀(选十三首)[魏诗·嵇康】其一(八十二首之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其二(八十二首之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其三(八十二首之五)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其四(八十二首之六)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其五(八十二首之八)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其六(八十二首之十一)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駸駸。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其七(八十二首之十五)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嗤。
其八(八十二首之十七)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其九(八十二首三十一)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其十(八十二首之三十二)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汉魏六朝诗歌欣赏参考资料

《汉魏六朝诗歌欣赏》复习参考资料1.《大风歌》的作者是()。
(刘邦)2.《安世房中歌》的作者是()。
(房山夫人)3.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歌颂项羽诗的作者是()。
(李清照)4. “虞兮虞兮奈若何”诗句中的“虞”的意思是()。
(虞姬)5.张衡的(《》)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形成的七言诗。
(《四愁诗》)6.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赠妇诗》)7.张衡的(《》)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通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明显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
(《同声歌》)8.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的《咏史》,其内容是汉时缇萦救父的事。
(班固)9.东汉郑玄的(《》)追述诗歌的起源,从政治的角度对诗歌的发展作了较细致的描述。
(《诗谱序》)10.乐府诗(《》)叙述八十高龄的退役老兵返回荒芜家园的情景,其中有中途和乡人的对话,回家后烧饭作羹,饭菜熟后难以独自进餐三个场面。
(《十五从军征》)11.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诗。
(五言)12.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郭茂倩)13.鲍照的代表作为(《》)十八首。
(拟行路难)14.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的是(),他与颜延之并称为“颜谢”。
(谢灵运)15.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的(《》)二十七首,直承阮籍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
(《拟咏怀》)16.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生名较著者有温子升,邢邵,()号称北地三才。
(魏收)17.讲究声律和对偶的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的永明年间,故又称(“”)。
(永明体)18.蔡琰的(《》)重点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战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
(《悲愤诗》)19.陶渊明的作品在生前流传不广,梁代的()加以搜集整理,编了《陶渊明集》。
名家评汉魏六朝诗歌

名家评汉魏六朝诗歌1. 嘿,汉魏六朝诗歌可不得了,好多名家都对它赞不绝口呢!就像闻一多先生,他把汉魏六朝诗歌比作一颗璀璨的明珠。
他说这时期的诗歌那是有独特的韵味,就像一杯陈酿的老酒,越品越香。
每一首诗都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咱去挖掘。
2. 咱再说说鲁迅,您可别小瞧这汉魏六朝诗歌。
鲁迅就特看重这时期的诗歌,觉得里面有着丰富的内涵。
他说读汉魏六朝诗歌就像走进了一个古老的大观园,各种奇妙的景象让人眼花缭乱。
那些诗人就像能工巧匠,把一个个文字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这可不简单呐!3. 您知道王国维吧?他呀,对汉魏六朝诗歌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感觉这汉魏六朝诗歌就像是一条深邃的河流,流淌着无尽的智慧。
他说诗中的情感就像那河中的浪花,一朵朵都那么生动。
就拿曹植的诗来说,那情感的浓烈程度,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真让人震撼。
4. 我跟您讲啊,朱自清先生也是对汉魏六朝诗歌赞赏有加。
他觉得这时期的诗歌仿佛是一群灵动的精灵,在文学的森林里穿梭跳跃。
他提到汉魏六朝诗歌的语言简洁却又富有深意,就像一把把小巧的钥匙,能打开一扇扇通往古人内心世界的大门。
像陶渊明的诗,那简单的文字背后是多深的意境呀,真绝了!5. 梁启超也是汉魏六朝诗歌的粉丝呢。
他说这汉魏六朝诗歌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宝盒。
他特别欣赏诗中的那种率真,他觉得就像孩子的眼睛一样纯净。
您看阮籍的诗,那种对现实的独特感受和表达,就像在黑暗中闪烁的星光,多耀眼啊。
6. 这汉魏六朝诗歌在名家眼里啊,是非常独特的存在。
像陈寅恪先生,他觉得这时期的诗歌像是一幅历史的长卷。
诗里的每个字、每句话都记录着当时的社会风貌。
您想啊,读这些诗就像穿越回了那个时代,能看到古人的生活场景,像在看一场古老的电影一样,多有趣。
7. 胡适先生对汉魏六朝诗歌也有话要说。
他说这汉魏六朝诗歌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滋养了后来的文学发展。
诗中的创新精神就像破土而出的春笋,充满了生机。
比如说鲍照的诗,那创新的风格和独特的表达,就像一阵清新的风,吹进了文学的世界。
《汉魏六朝诗选》第二首《大风歌》

《汉魏六朝诗选》第二首《大风歌》【篇目】[作品介绍]【作者介绍】[注释][译文][赏析一]~~[赏析五】【古风泊客一席谈】大风歌[汉诗·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作品介绍]《大风歌》,见《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汉人称为《三侯之章》,《艺文类聚》始称之为《大风歌》,《乐府诗集》收入于《琴曲歌辞》,题为《大风起》。
公元前195年,刘邦东讨淮南王英布,西归途中,经过他的家乡沛县,他邀集故人父老子弟宴饮,在宴席上由一百二十个小儿歌唱助兴,刘邦击筑(一种弦乐器)并作了这首诗。
作品表现了刘邦对当时局面虽已粗定,但整个国家尚未巩固,尤其是外族威胁严重存在时的忧虑之情。
风格雄豪质朴,震铄古今。
这首诗前两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
全诗充满着一种王霸之气,最后一句却也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担心,惆怅。
[作者介绍]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他于公元前206年率军攻破咸阳灭秦,又于公元前202年灭项羽,建立了汉朝,史称汉高祖。
在掌握了最高统治权力的八年中,刘邦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采取了许多进步措施,并先后平定了诸异姓王的叛乱,这些都有利于西汉初年的经济恢复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
刘邦作有《大风歌》和《鸿鹄歌》。
[注释]1.⑴大风歌: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
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
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⑵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⑶威:威望,权威。
⑷加:施加。
⑸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
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⑹安得:怎样得到。
安,哪里,怎样。
⑺守:守护,保卫。
⑻四方:指代国家。
汉魏六朝诗文

汉魏六朝诗文[转自东南大学]汉魏诗〔总论〕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于叔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灵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安也。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汉魏五言,源于《国风》,而本乎情,故多托物兴寄,体制玲珑,为千古五言之宗。
汉魏五言,本乎情兴,故其体委婉而语悠圆,有天成之妙。
五言古,唯是为正。
详而论之,魏人渐见作用,而渐入于变矣。
汉魏五言,委婉悠圆,于《国风》为近,此变之善者,使汉魏复为四言,则不免于袭,不能擅美千古矣。
汉魏五言,虽本乎情之真,未必本乎情之正,故性情不复论耳。
汉魏五言,委婉悠圆,虽本乎情,然亦非才高者不能,但有才而不露耳。
以《十九首》、苏、李、曹植、王、刘与赵壹、徐、陈琳、阮相比,则知非才高者不能也。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 建安之诗,体虽敷叙,语虽构结,然终不失雅正。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四) 建安文学,革易前型,迁蜕之由,可得而说:两汉之世,户习《七经》,虽及子家,必缘经术。
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趋清峻,一也。
建武以还,士民秉礼。
迨及建安,渐尚通;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二也。
献帝之初,诸方棋峙,乘时之士,颇慕纵横,骋词之风,肇端于此,三也。
又汉之灵帝,颇好俳词,下习其风,益尚华靡,虽迄魏初,其风未革,四也。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 (建安五言诗)文采缤纷,而不离闾里歌谣之质。
故其称物则不尚雕镂,叙胸情则唯求诚恳,而又缘以雅词,振其美响,斯所以兼笼前美,作范后来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魏六朝诗歌欣赏》复习参考资料1.《大风歌》的作者是()。
(刘邦)2.《安世房中歌》的作者是()。
(房山夫人)3.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歌颂项羽诗的作者是()。
(李清照)4. “虞兮虞兮奈若何”诗句中的“虞”的意思是()。
(虞姬)5.张衡的(《》)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形成的七言诗。
(《四愁诗》)6.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赠妇诗》)7.张衡的(《》)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通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明显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
(《同声歌》)8.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的《咏史》,其内容是汉时缇萦救父的事。
(班固)9.东汉郑玄的(《》)追述诗歌的起源,从政治的角度对诗歌的发展作了较细致的描述。
(《诗谱序》)10.乐府诗(《》)叙述八十高龄的退役老兵返回荒芜家园的情景,其中有中途和乡人的对话,回家后烧饭作羹,饭菜熟后难以独自进餐三个场面。
(《十五从军征》)11.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诗。
(五言)12.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郭茂倩)13.鲍照的代表作为(《》)十八首。
(拟行路难)14.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的是(),他与颜延之并称为“颜谢”。
(谢灵运)15.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的(《》)二十七首,直承阮籍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
(《拟咏怀》)16.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生名较著者有温子升,邢邵,()号称北地三才。
(魏收)17.讲究声律和对偶的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的永明年间,故又称(“”)。
(永明体)18.蔡琰的(《》)重点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战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
(《悲愤诗》)19.陶渊明的作品在生前流传不广,梁代的()加以搜集整理,编了《陶渊明集》。
(萧统)20.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中赞叹的“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指的是谢朓的名作《》。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21.曹操的(《》)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的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22.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为,()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骨气奇高 )23.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
(曹植)24.王粲的代表诗作是《》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其中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诗句。
(《七哀诗》)26. 王粲的诗歌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称许他为“”。
(七子之冠冕)27.阮籍的代表作是《》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咏怀诗》)28.嵇康的诗歌以四言成就较高,其中《》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
(《幽愤诗》)29.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中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
(陆机)30.左思的《》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代诗人效法的范例。
这是他对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
(《咏史》)31.由西晋末到晋室南渡之际兴起了()诗,这种诗几乎统治了整个东晋时期的诗坛。
(《玄言诗》)32.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与《》并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孔雀东南飞》)33.有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颜延之和。
(鲍照)33.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
其内容多写夫妻朋友的离情别绪和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
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超耍墼盟箜法上构成淫然凰融的芑丕缝冕!语毫达到燃绝青的虢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对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34. 乐府诗乐府诗: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l 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两汉时期,朝廷乐府机关会采撷、演唱一些新兴的俗乐歌辞,这些歌辞有的出于文人之手,也有的出于民间。
乐府民歌是汉代音乐机构从民间采集的“俗乐”,大都是劳动人民或下层士人的作品,是乐府诗中的精华。
乐府民歌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感情,其主要艺术特色是以叙事为主、诗体多样、语言朴实生动,代表了汉代诗歌的主要成就。
魏晋以后的文人,大力模拟乐府诗,沿用古乐府旧题而写新诗。
l35.太康诗风:太康是晋武帝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淹岳为代表的斟诗风。
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塑童,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而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
这一时期诗坛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_左,但除左思的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内容,成就较高外,大都有形式主义倾向,内容稍显贫乏,追求词藻的华美,注重艺术形式技巧。
36.田园诗:是指由晋末诗人陶渊明开创的以描写乡村风光、农田劳动生活为I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陶渊明厌恶官场的污浊,亲自参加劳动体验,他以自己的田一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他的田园诗有的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刘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爿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
其诗质朴自然而又韵味隽永,反一了诗人的社会理想,对唐必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7.简述曹植五言诗及其影响?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他现存诗歌九十余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窈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这一一切都凝聚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后世诗人的认同:曹植的诗歌受到后人的推崇,主要原因有以下i点:一是由于文采富艳;二是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i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其坎坷的命运,使无数文人深表同情。
38.简述曹操的乐府诗?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诗全为乐府诗。
曹操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又如《陌上桑》本写罗敷的故事,曹操改为写求仙;《秋胡行》本写秋胡戏妻,曹操用来抒发欲乘时努力,早成就霸业而前路坎坷、时势艰难的感慨。
他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曹操将天下英才悉集帐下,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文学才华的机会。
这些文人与曹氏父子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
39.简述《木兰诗》。
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 _最为杰出的作品。
最初当为北朝民间传唱之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l过隋唐文人的润色加工。
《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它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很有特点:首先.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
l作者根据人物刻画的需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展示木兰的形象。
着重描写l出征前、征途中、战场上和归来后几个场面,充满浓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而l对战场上的描写,则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数l语一带而过。
其次,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
其中既有朴素白然的口语,又有对仗工整、精妙绝伦的律句。
虽然可能经过后世文人的加工润色,但全诗生动活泼,清新刚健,仍不失民歌本色。
40.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1)政治理想的高扬。
东汉末年的动乱,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有很大影响。
曹丕博通经史百家,又善骑射,好击剑,颇有“救民涂炭”之志。
曹植怀抱“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壮志,而不甘以文士自居。
王粲、陈琳、徐干、阮璃、刘桢等人,都有卓荦不凡的气质。
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
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
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游行,人多短寿。
这种情况对文人刺激很大。
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
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
曹操的《短歌行》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第三种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③强烈的个性表现。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
在诗体的运用上,也各具匠心。
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
在诗歌语言方面,曹操、阮璃、陈琳诸人较为朴质;曹丕、王粲等人则较秀美;曹植既有风骨,又富文采,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
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④浓郁的悲剧色彩。
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