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煤的结构
2009-04-《煤化学》讲稿 03 章-煤岩学基础-1

(一)孢子体
孢子和花粉的外孢壁
是孢子植物的繁殖器官,都是由单细胞组成的,一般雌 性的孢子体称为大孢子,雄性的孢子体称为小孢子。 大孢子体一般直径为 0.1~ 3mm, 有时可达 5~10mm, 在煤中被挤压成扁平体,纵切面为封闭的长环状,折曲 处呈钝圆形。 大孢子表面常有瘤状、棒状和刺绣状等各种纹饰。有时3 个或4个大孢子在一起,称为三孢体或四孢体。有些大孢子破 碎成长条带状,其孢壁两边均较光滑,不显锯齿形而区别于角 质层。
19
(二)无结构镜质体 在普通显微镜下没有显示植物细胞结构的镜质组分。 它常作为其他各种显微组分碎片和共生矿物的基质胶体 物或填充物。 显微组分 无结构镜质体 显微亚组分 均质镜质体 胶质镜质体 基质镜质体 团块镜质体
20
1
均质镜质体 一般在较厚的镜煤或镜质组层中出现,主要由植物的木 质部和叶等组织经凝胶化作用转变而成, 常呈宽窄不等的条带状和透镜状,均一、纯净,发育垂 直裂纹,具有较正常的反射率,是作为测量反射率以确定煤级 的标准组分;
含碳酸 盐煤样
2
煤的不均一性,对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加工工艺特性均 有很大的影响。 确定煤的岩石组成和煤化程度,是正确评价煤质、确定
煤的合理利用途径的主要依据,也是研究煤的成因和变质程度
的基础。 煤岩学研究方法是在不破坏煤的原生结构、表面性质的 情况下,以物理方法为主,直接对煤的各方面性质进行研究。 优点: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观察测试结果直观、分析 快以及论据充分
22
未刻蚀部分
刻蚀部分
SLIDE 42 Telocollinite 均质无结构镜质体 (normal vitrinite of compressed cell wall) which has been etched (right half of particle) to show compressed cell structure (240 microns on long axis) 23
煤化工工艺学-3-炼焦

三、炼焦工艺流程及设备
煤化工工艺学
Co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s
§3-2 煤的成焦过程
煤大分子结构模型
——煤结构单元示意图
煤分子是由多个结构相似的 “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 接而成的大分子。包括规则部
分(基本结构单元的核或芳香
核)和不规则部分(烷基侧链、 官能团、桥键)
3.2.2、煤的黏结和半焦收缩
煤热解时能形成胶质体,胶质体对于煤的黏结成焦很重 要。不能形成胶质体的煤,没有黏结性
名词:胶质体:煤干馏在350~480℃时, 煤粒表面上出现含有气泡的液相膜,此时 液相膜开始有些软化,许多煤粒的液相膜汇合在 一起,形成气、液、固三相一体的粘稠混合物。
⑴.黏结性: 黏结性: 干馏时黏结本身与惰性物的能力,指炼焦时形成熔融 焦炭的能力(经过胶质体生成块状半焦的能力)。 黏结性与结焦性关系 黏结性好是结焦性好的前提及必要条件。(结焦性好 的煤其黏结性一定好)
为了保证焦炭质量,又利于生产操作,配煤应遵循以 下原则: (1)保证焦炭质量符合要求; ( 2 )焦炉生产中,注意不要产生过大的膨胀压力,在 结焦末期要有足够的收缩度,避免推焦困难和损坏炉体; ( 3 )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煤炭资源,做到运输合理,尽 量缩短煤源平均距离,降低生产成本; ( 4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多配一些高挥发分的煤, 以增加化学产品的产率;
煤化工工艺学
Co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s
§3-3 配煤和焦炭质量
3.3.1、配煤的目的和意义
1.
2.
3.
配煤: 配煤炼焦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种煤,均匀地 按适当的比例配合,使各种煤之间取长补短,生产 出优质焦炭,并能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增加炼焦化 学产品 焦煤炼焦的缺点(单种煤炼焦) 焦煤储量不足 推焦困难,容易损坏炉墙 焦煤挥发分少,炼焦化学产品产率低 合理配煤的优势 提高焦炭质量 扩大炼焦煤源,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增加炼焦化学产品产率等
3.煤中有机质的结构

红外光谱法
常见的化学基团在4000-650cm-1(2.5-15.4µm)的中红外区 有特征基团频率,因此是最感兴趣的区域。在实际应用时,为 便于解析,常将此波数范围分为四个区域:
1. 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X可以是O、N、C和S原 子。主要包括O-H、N-H、C-H和S-H键的伸缩振动。
550oC
92
90
150 300 450 600 750 900 Temperature (oC)
0.00
-0.01 -0.02 -0.03
750oC 650oC 550oC
150 300 450 600 750 900 Temperature (oC)
不同热解温度时平朔煤在CH4-CO2气氛下热解半焦的热重分析
Tansmittance (a.u.)
PS char PS coal
3200 2400 1600 Wavenumber (cm-1) LW c har LW coal
3200 2400 1600 Wavenumber (cm-1)
800 800
Tansmittance (a.u.)
Tansmittance (a.u.)
9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图解析 在红外区域出现的分子振动光谱,其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取决 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和相邻基团的影响。因此只要掌握 了各种基团的振动频率,即吸收峰的位置,及吸收峰位置移动 的规律,即位移规律,就可以进行光谱解析。从而确定试样中 存在哪些化合物或官能团。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对这些化合物 或官能团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5
X射线衍射法
同一种煤的不同显微组分在 结构上的差异,也在X射线 图谱上有所反映。惰质组的 衍射谱线与无烟煤最接近, 有4条明显的谱带;镜质组 的可见谱带只有3个,壳质 组更不明显。
chap33煤的性质之工艺性质PPT课件

组 ◆煤的发热量的测定原理
成 和 工
(1) 称量1g煤样置于氧弹中,并将氧弹充入纯氧 2.6~3.0MPa,然后放入有水的内桶中;
艺 (2)点燃煤样,煤样燃烧释放的热量传给内桶中的
性 水;
质 (3)测定内桶水温,校正热损失,即可计算弹筒发
热量,用Qb, ad表示。测定装置示意图。
煤的工艺性质之发热量校正 第
煤的工艺性质之高位发热量 第
三 ◆对N、S特殊热效应的校正––恒容高位发热量
章
从弹筒发热量中扣除稀硫酸和稀硝酸生成热,称为恒容高位发热量,
煤 的
简称高位发热量,用符号Qgr, v, ad表示,
组 成
Q gr v a, ,dQ ba, d (9S b 5 a, d Q ba,)d
和 式中:Sb, ad-由弹筒洗液测得的硫含量,%,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
成 ◆煤的主要工艺性质
和
煤加工-粒度组成、密度组成、可选性(重选、浮选、特种选) 煤作为燃料-发热量、燃点、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灰熔融性、
工 结渣性、可磨性、反应性,…
艺
煤作为原料-粘结性、结焦性、腐植酸产率, …
性
质
煤的一般性质之煤的密度
第
三 1. 真(相对)密度 true relative density, TRD (真比重)
章 1.1 真密度的概念:20℃时单位体积煤的质量 (不包括煤的所
煤
Hale Waihona Puke 有孔隙) 。的1.2 真密度的用途: 真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研
组
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都
成
会用到煤的真密度。
和 1.3 纯煤真密度的概念:在研究煤质时,为了排除煤中矿物质
第三章煤的结构

(1)煤分子是由多个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的高分子
煤不是由均一的单体聚合而成,而是由许多结 构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 而成。结构单元由规则的缩合芳香核与不规则的、连
接在核上的侧链和官能团两部分构成。
(2) 结构单元的核心是缩合芳香核
缩合芳香核为缩聚的芳环、氢化芳环或各种杂环, 环数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碳含量为70%~83%时, 平均环数为2;碳含量为83%~90%时,平均环数为3~5; 碳含量为大于90%时,环数急剧增加,碳含量大于95%时, 平均环数大于40。煤的芳碳率,烟煤一般小于0.8,无 烟煤则趋近于1。
低分子化合物含量随煤化程度增高而降低,通常认 为,褐煤和年轻烟煤中含量约为10%-20% 。
第三节 煤的结构模型
1、化学结构模型 1.1 Wiser模型:被认为是比较全面合理的一个模型,该
模型也是针对年轻烟煤(碳含量82%~83%),它展示了 煤结构的大部分现代概念,可以合理解释煤的液化和 其他化学反应性质。缺点是没有考虑小分子化合物。 1.2 本田模型:本田模型的特点是考虑了低分子化合物 的存在,缩合环以菲为主,它们之间有较长的次甲基 键相连接。模型中氧的存在形式比较全面,但没有考 虑氮和硫的结构。
(2) 芳氢率(fH):是指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属于芳香
族结构的氢原子数与总氢原子数之比,fa=Ha/H。
(3)芳环率(fRa):是指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芳香环数
与总环数之比,fRa=Ra/R。 (4)环缩合度指数为2(R-1)/C:其中R为基本结构单元
中缩合环的数目,C为基本结构单元中的碳原子数。
3. 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
连接在缩合环上的烷基侧链是指甲基、乙基、丙基 等基团。烷基侧链的平均长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迅速缩 短。
煤化学名词概念

第一章绪论煤化学的概念: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结构、性质、分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煤的主要用途:燃烧、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以及其他深加工产品等。
煤炭的产量逐年增加的原因:钢材、水泥、焦炭、电力、电解铝。
CCT(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采、加工、转化、利用的过程中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新技术的总称。
主要包括①煤炭开采②煤炭加工③煤炭燃烧④煤炭转化⑤污染物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第二章煤的生成煤的定义: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经过物理化学的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
我国的主要聚煤期: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晚古生代、早古生代)植物的有机族:可以分为四类1、糖类以及衍生物(碳水化合物)2、木质素3、蛋白质4、脂类化合物(包括脂肪、树脂、蜡质、角质、和孢粉质)成煤环境:1、首先需要大量的植物的持续繁衍2、其次是植物遗体不致全部被氧化分解3、地质作用的配合煤炭的成因类型:根据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划分的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类型。
主要是:腐植煤、腐泥煤、残植煤、腐植腐泥煤。
煤炭的成煤过程: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泥炭化--煤化作用(这两个你们看放在那个位置,文档出错了)泥炭的有机组成主要包括:1、腐植酸2、沥青质3、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4、变化不多的壳质组,如角质膜和孢粉等变质作用因素: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时间第三章煤的结构煤的分子结构模型:煤的大分子是由多个结构相似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而成的。
这种基本结构单元类似于聚合物的聚合单体,它可分为规则部分和不规则部分煤的结构参数:1、芳碳率:芳碳率是指煤的基本结构中属于芳香族结构的碳原子数与总碳原子数之比。
2、芳氢率:芳碳率是指煤的基本结构中属于芳香族结构的氢原子数与总氢原子数之比。
3、芳环率:芳碳率是指煤的基本结构中芳香环数的平均数量。
研究煤分子结构时,一般采取镜质组作为研究对象,因为镜质组在成煤过程中,变化平稳,组成均匀,杂质含量低,而且在绝大多数煤中镜质组的含量占主导地位。
第3章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2.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
普采工艺的主要特点是用采煤机落煤。采煤机 主要有刨煤机和滚筒采煤机2类。滚筒采煤机主要 有单滚筒和双滚筒2种。 (1) 落煤、装煤。普采工作面的落煤与装煤 由采煤机完成。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2) 运煤。普采工作面运煤采用可弯曲刮板 输送机。推移输送机时,利用液压千斤顶将输送机 移到目的地,并使输送机平、直,符合要求。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2) 陷落柱,是指煤系 地层下部可溶性岩石在地下 水溶蚀和重力作用下产生的 坍塌现象。由于坍塌呈圆形 或不甚规则的椭圆形柱状体, 所以称为“陷落柱”,如图。
岩溶陷落柱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陷落柱内有大小不等 的煤块、岩块和其他杂质 胶结在一起,不坚硬,有 的有积水、瓦斯等。在水 文地质复杂的矿井中,陷 落柱常是地下水的良好通 道。陷落柱顶板难于管理。
4.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是指借助于2种或2种以上井筒形式从 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煤层) 的开拓方式。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二、 采煤工艺
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及 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 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总称为采煤方法。 我国常见的采煤工艺有爆破采煤(简称炮采)、普 通机械化采煤(简称普采)、综合机械化采煤(简 称综采)、综采放顶煤等。
逆断层
平推断层
(3)平推断层,是指两盘沿断层面作水平方 向相对位移的断层,如图(平推断层)。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3.冲蚀、陷落柱和岩浆侵入
(1) 冲蚀,是指成煤后水流侵蚀了煤层、 顶板甚至底板,而过后又被砂石充填的现象,又 称冲刷带。有的还在煤层内形成包裹体,如图 (冲蚀和冲刷包裹体)。
煤化学

1.煤的形成过程泥炭化作用过程和煤化作用。
图示如下:2.煤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褐煤、烟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
3.泥炭化作用的概念:高等植物死亡后,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4.泥炭的有机组成:腐植酸,沥青质,未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5.成岩作用阶段: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下,泥炭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团结等一系列的变化,微生物的作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物理化学作用,泥炭变成了致密的岩石状的褐煤6.变质作用阶段:碳含量明显增加,氧含量迅速减少,腐植酸也迅速减少并很快消失,褐煤逐渐转化成为烟煤。
7.变质作用的三种类型:岩浆变质作用,深成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8.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时间,压力9.希尔特定律:指同一煤田大致相同的构造条件下,随着煤层的埋深的增加,煤的挥发分减少,变质程度增加第二章课后习题1.煤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P6答:植物2.成煤植物的主要化学组成是什么,他们各自对成煤的贡献有哪些?答:糖类及其衍生物,木质素,蛋白质,脂类化合物3.什么是腐植煤?什么是腐泥煤?答:高等植物☞腐植煤,低等植物腐泥煤5.泥炭化作用、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本质是什么?P22、P25、P26答: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过生物化学和地球化学作用演变成泥炭的过程。
成岩作用:泥炭在沼泽中层层堆积,越积越厚,当地壳下沉的速度超过植物堆积速度时,泥炭将被黏土、泥砂等沉积物覆盖。
无定形的泥炭在上覆无机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逐渐发生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物理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为具有岩石特征的褐煤的过程。
变质作用:褐煤沉降到地壳深处,受长时间地热和高压作用,组成、结构、性质发生变化,转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
6.影响煤质的成因因素答:成煤物质,成煤环境,成煤作用7.什么是煤层气?答:煤层气是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在煤空隙中的烃类化合物第三章(煤的结构)1.煤的有机质是由大量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分子结构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相似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2.煤的大分子是由多个分子结构相似的基本机构单元通过乔建链接,这些基本结构单元类似于聚合物的聚合单元,分为规则部分和不规则部分,规则部分主要是各种环,成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核,或芳香核, 不规则部分是链接在核周围的烷基侧链,和各种官能团3.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构成核的环数增多,周围的官能团减少4.煤的结构基本参数:芳碳率,芳氢率,芳环率5.芳碳率:指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属于芳香族结构的碳原子与总的碳原子之比6.芳氢率:指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属于芳香族结构的氢原子与总的氢原子之比7.芳环数:指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芳香环数的平均值第三章课后习题1.煤分子结构单元是如何构成的?结构单元间是怎样构成煤的大分子的?答:结构单元类似于聚合物的聚合单元,分为规则部分和不规则部分,规则部分主要是各种环,成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核,或芳香核, 不规则部分是链接在核周围的烷基侧链,和各种官能团结构单元通过乔建链接成煤的大分子结构2.煤分子中有哪些官能团答:含氧官能团(羟基,羧基,羰基,甲氧基,醚键),含硫官能团(硫醇)含氮官能团(氨基)3.研究煤分子结构的方法有哪些?P45答:煤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类:物理研究法、化学研究法和物理化学研究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煤的结构
第三章煤的结构
第三章 煤的结构
主要内容: (1)煤分子结构是如何构成的? (2)煤结构模型? (3)煤分子结构理论
第三章煤的结构
第一节 煤结构概述
第三章煤的结构
研究煤结构的方法主要有
(1)物理研究法 主要是利用高性能的现代分析仪器,如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对 煤结构进行测定和分析,从中获取煤结构的信息。 (2)物理化学研究法 利用溶剂萃取手段,将煤中的组分 分离并进行分析测定,以获取煤结构的信息。 (3)化学研究法 对煤进行适当的氧化、氢化、卤化、水 解等化学处理,对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测定,推测母体煤 的结构。此外煤分子上的官能团也可以采用化学分析的方 法进行测定。
其余自学。
第三章煤的结构
2、物理结构模型
2.1 Hirsch模型
Hirsch模型将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划分为三种物理结构。
(1)敞开式结构:属于低煤化度烟煤,其特征是芳香层片 小,不规则的“无定形结构”比例教大。芳香层片间由交联 键连接,并或多或少在所有方向上任意取向,形成多孔 的立体结构。
(2)液态结构:属于中等煤化度烟煤,其特征是芳香层片 在一定程度上定向,并形成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层片的 微晶。层片间的交联大大减少,故活动性大。这种煤的 孔隙率小,机械强度低,热解时易形成胶质体。
第三章煤的结构
可用于研究煤结构的仪器主要有:
方法
密度测定 比表面积测定 小角X射线散射(SAXS)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核磁共振成象
电子投射/扫描显微镜 (TEM/SEM)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原子力显微镜(AFM)
X射线衍射(XRD)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红外光谱(IR)-Raman光谱 核磁共振谱(NMR) 顺磁共振谱(ESR)
(3)无烟煤结构:属于无烟煤,其特征是芳香层片增大, 定向程度增大。由于缩聚反应剧烈,使煤体积收缩,故 形成大量孔隙。
中缩合环的数目,C为基本结构单元中的碳原子数。
第三章煤的结构
3. 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
煤中低分子化合物主要是指游离或镶嵌在煤大分子 主体结构中的一些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有机化合物。 业已确定的有烃类和含氧化合物等,也有含硫化合物存 在的报道。煤中烃类主要是一些正构烷烃,碳链长度从 C1~C30以上不等,甚至还有发现C70的报道,此外还有少 量环烷烃、长链烯烃以及1~6环的芳烃,但主要是以1~ 2环芳烃为主。含氧化合物有长链脂肪酸、醇、酮和甾醇 类化合物等。含硫化合物主要是噻吩、苯并噻吩、二苯 并噻吩、萘并噻吩以及它们的C1-4 烷基取代衍生物。
煤中含氧官能团随煤化程度提高而减少。其中甲氧基 消失得最快,在年老褐煤中就几乎不存在了;其次是羧基, 到中等煤化程度的烟煤时,羧基已基本消失;羟基和羰基 在整个烟煤阶段都存在,甚至在无烟煤阶段还有发现。
煤中除含氧官能团外,还有少量的含氮官能团和含硫 官能团。含氮官能团主要是吡啶和喹啉的衍生物和胺基 (–NH2)等;含硫官能团多以硫醇(–SH)、硫醚(R– S–R)、和二硫化物(–S–S–)等形式存在。
(1)芳碳率(fa):是指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属于芳香 族结构的碳原子数与总碳原子数之比,fa=Ca/C。
(2) 芳氢率(fH):是指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属于芳香
族结构的氢原子数与总氢原子数之比,fa=Ha/H。
(3)芳环率(fRa):是指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芳香环数
与总环数之比,fRa=Ra/R。 (4)环缩合度指数为2(R-1)/C:其中R为基本结构单元
所提供的信息
孔容、孔结构、气体吸附与扩散、 反应特性
形貌、表面结构、孔结构、微晶 结构
微晶结构 芳香结构大小 官能团,脂肪和芳香结构,芳香度 C,H原子分布,芳香度,芳香结构 自由基浓度,未成对电子分布
第三章煤的结构
第二节 煤的大分子结构
1. 煤的大分子构成
煤是由分子量不同、分子结构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 一组“相似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的。煤的结构十分复杂, 一般认为它具有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但又不同于一般的 聚合物,它没有统一的聚合单体。煤的大分子是由多个结 构相似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而成。这种基本结 构单元类似于聚合物的聚合单体,它可分为规则部分和不 规则部分。
低分子化合物含量随煤化程度增高而降低,通常认 为,褐煤和年轻烟煤中含量约为10%-20% 。
第三章煤的结构
第三节 煤的结构模型
1、化学结构模型 1.1 Wiser模型:被认为是比较全面合理的一个模型,该
模型也是针对年轻烟煤(碳含量82%~83%),它展示了 煤结构的大部分现代概念,可以合理解释煤的液化和 其他化学反应性质。缺点是没有考虑小分子化合物。 1.2 本田模型:本田模型的特点是考虑了低分子化合物 的存在,缩合环以菲为主,它们之间有较长的次甲基 键相连接。模型中氧的存在形式比较全面,但没有考 虑氮和硫的结构。
第三章煤的结构
1.2.1 烷基侧链
连接在缩合环上的烷基侧链是指甲基、乙基、丙基 等基团。烷基侧链的平均长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迅速缩 短。
烷基侧链的平均长度
碳含量(daf,%)
侧链的长度(碳原子数)
65.1
5.0
74.3
2.3
80.4
2.2
84.3
1.8
第三章煤的结构
1.2.2 官能团
煤分子上的官能团主要是含氧官能团,有羟基(– OH)、羧基(–COOH)、羰基(=C=O)、甲氧基(–OCH3) 等。
第三章煤的结构
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桥键
煤的大分子是由若干基本结构单元连接而成, 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次甲基键-CH2-、-CH2 -CH2-;醚键―O-;硫醚键-S-、 -S-S-; 次甲基醚键 -CH2-O-、-CH2-S-;以及芳香碳 -碳键Car-Car等桥键实现的。
第三章煤的结构
2. 煤的结构参数
第三章煤的结构
1.1 煤大分子规则部分: 由几个或十几个苯环、脂环、氢化芳香环及杂环
(含氮、氧、硫等元素)缩聚而成,称为基本结构单元 的核或芳香核。
第三章煤的结构
不同煤化程度 煤的结构单元 变化规律
第三章煤的结构
1.2.基本结构单元的不规则部分
基本 结构单元 的缩合环 上连接有 数量不等 的烷基侧 链、官能 团和桥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