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理论

合集下载

六艺教育与七艺教育

六艺教育与七艺教育

“六艺”与“七艺”教育中国的“六艺”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继承六艺教育对其又有发展和充实。

六艺教育的内容有:书、礼、射、乐、御、数。

“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其明确的等级关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与“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乐”则陶怡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和行为要求。

“射”指拉弓射箭的技术。

“御”即驾驭马车的技能。

“书”是指书写文字。

“数”指计数。

中心是礼、乐。

“六艺”作为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文化知识;既重传统文化又重实用技能;既重军事,又重戒备;既重礼仪规范,又重内心情感修养。

六艺教育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早期的辉煌。

七艺是西方对古典自由学科的概述,由三艺(修辞、文法、辩证学)和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组成。

七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怡心灵的原则,把学科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

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活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科目。

高级学科主要有算术,几何,音乐理论和天文学。

文法一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准备,包括拉丁语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学生掌握拉丁文后,可选读古典文学作家和基督教文学作家的作品。

辩证法的内容与现代的形式逻辑类似,算术起初是计算宗教节日的方法,后来吸收了阿拉伯的符号记数法,增加了一般运算的内容。

天文学原来只有一些行星运行、寒暑更替等常识,后来包含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论著和亚里士多德的《天体论》。

音乐除宗教音乐外,还含有音乐史和音乐理论。

六艺与七艺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共同点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六艺”与”七艺“都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育和教学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自己的内容,但彼此之间又互相配合,组成一个知识技能的课程结构,为此后中西方课程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模板,也为日后的教育和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医六艺与传统文化背景资料

中医六艺与传统文化背景资料

附件:关于六艺1.关于“六艺”(1)“大六艺”----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是关于社交能力的学问乐:音乐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等古乐;是关于达情能力的学问;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是关于知识能力的学问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是关于主事能力的学问;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关于记述能力的学问数:算法(计数)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科,是关于数算能力的学问;(2)“大六艺”---君子六艺:琴、棋、书、画、骑、射琴--泛指古筝棋--泛指围棋书--般都是指书法画--国画射--弓箭御--驾车骑--骑马(3)中医“小六艺”:砭、针、灸、药、导引(气功)、按跷(拔罐子、按摩等)砭: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保健方法,是针灸的前身。

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医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由于材料有限,现今只保留砭术分支的一些石疗及刮痧术。

基本方法包括感、压、滚、擦、点、刺、划、叩、刮、扭、旋、振、弹拔、温、凉、闻、挝法。

实际上现代砭石疗法主要就是刮痧了。

针:针最初确实是用石头做的,与砭不分,但是到了《内经》时代,就形成了铜针、金针、银针等金属针,成为独立的重要的治疗方法。

马一浮的六艺论及其价值

马一浮的六艺论及其价值

马一浮的六艺论及其价值马一浮,是明代文学家、散曲作家,也是《庐山谣》的创作人。

马一浮提出了“六艺论”,即诗、词、赋、曲、文、书六种艺术的学习和创作方法。

这个六艺论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一浮的六艺论认为,一个作家必须具备六种基本的文学艺术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学家。

这六种艺术分别是:诗、词、赋、曲、文、书。

在这六种艺术中,马一浮认为诗为最高艺术,是其他五种艺术的基础和顶点。

在马一浮的六艺论中,诗、曲和赋侧重于表达情感和思想;词和文侧重于描绘现实生活和社会风貌;书则是关于书法和篆刻的艺术。

六种艺术的学习和创作方法是相互联系且相辅相成的。

那么,六艺论有什么价值呢?以下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六艺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马一浮六艺论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反映了明代文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明代文学强调“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兼容并蓄,大力推崇诗歌艺术,创造了大量的经典名篇。

其中就包括马一浮自己的《庐山谣》,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了文坛的佼佼者。

二、六艺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基于六艺论的思想,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掌握了更多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丰富了文学语言,提高了作品的质量。

六艺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举例:1、王居安的《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明代王居安所著的一本医学典籍。

王居安在书写这本书的时候,以六艺论为基础,将诗、文、书三种艺术融合在一起,用诗歌的形式写了临床技能、病源及治疗等医学理论知识。

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这本医学典籍在医学界和文学界都得到了高度的赞誉。

2、郑之珂的《卧蚕鸟志》明代郑之珂以“卧蚕鸟”为开篇,通过对鸟类的描述,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这本书运用了文艺叙述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杨亿的《太和正音谱》《太和正音谱》是明代音乐家杨亿著作的音乐典籍。

这本书以词诗的文学形式,用极其丰富的音乐知识去描绘和解析了曲子的精华,艺术和技术的融合使这本书成为了音乐界的经典之作。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可以入学。

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

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孟子强调人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特性,人性表现为“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下,是非之心。

这四种善端视后“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也称为“五:设科,即根据考题的难易程度分为甲乙两科,以区别学生程度与授官职位的高低;射策即如今的抽签考试,内容侧重于对经6年,宋明帝立总明观,置祭酒,设儒道文史四科是集藏书,研究,教学为一体的机构。

始于汉文帝,在汉武帝时期得以确立,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选任人管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

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官人法。

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改革科举考试制度,以《三经新义》为科考的标准教材;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养专业人才。

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

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

六艺

六艺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第一章教育学的发展及过程(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型 5.象征性(二)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三)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教育的特点: 1.民主化 2. 全民化3.终身化4.多元化5.个性化(四)现代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征:1.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学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教育学发展:中国古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时习之。

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

主张教学要遵循心理发展特点“学不等”即循序渐进。

西方教育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问答法分为三步: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 3.助产术把人分为三种集团或等级1.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 2.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 3.瘦情绪驱动的劳动者亚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政治学》(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卢梭《爱弥尔》让儿童自然发展是最好的教育。

康德(德国)在柯尼斯堡大学,首先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讲授,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洛克(英国)著名的“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是因为教育之故。

主张绅士教育。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浅谈“中医六艺”在病症调治中的实际应用(一)

浅谈“中医六艺”在病症调治中的实际应用(一)

浅谈“中医六艺”在病症调治中的实际应用(一)经常看到一些人在媒体上发表一些诸如“神奇偏方治某病”、“特效穴位治某病”、“灸治百病”、“刮痧治病”等文章,其意思无非是“挖掘”出一些什么民间“神奇”偏方,能够对时下某种常见病症起到“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或是通过经常按揉或是针刺某些“特效”穴位,就能够对某种疑难杂症起到不可思议的治疗效果;其他诸如刮痧,拔罐,艾灸,某些特定的经络或穴位按摩等,在这些人的笔下,似乎都成了非常神奇的一些治病“神器”,只要人们照着他所说的方法去做了,似乎就没有什么病是不能治的了。

但实际上,当你看了这些所谓的“神奇治病”方法后,如果你恰好患有他们所说的那种病症,并照着他们所说的方法去进行“治疗”的话,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些单一的“治疗神方”,它能够真正对你的病症起到实际治疗效果的几率,连百分之一都达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上述所有的那些“药物偏方治疗”、“特效穴位治疗”、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等等,全都是古“中医六艺”里面的调治手段。

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慢慢的总结出的一整套的病症调治手段,对于任何一种病症的调治,一定要是“砭、针、灸、药石、按硚、导引”这六种手段里面的全部或至少是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如果只是单纯使用上述六种方法中的某一种,很多时候就只能是起到一个暂时解除或是缓解病情,甚至只是起到一个保健养身的作用,而不可能真正对于某种病症起到彻底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脏腑病或是内伤病症更是如此)。

我在《我为什么生病了》这个文字系列里提过:人体任何一种内在病症的产生,都不外乎“本因,内因,外因”这三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

这当中,“本因”是属于玄源致病因素,它是我们在累世轮回中所带的业力所致,对于它的调治或消除,要靠具有甚深修为的高僧大德进行转化,或是靠患者自性的一个觉悟和忏悔来加以化解,所以,它不在世医调治的范围之内;“内因”致病因素,则是在“本因”的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导致身体内部某部位经络系统的堵塞不通和因此而引起的体内垃圾毒素的堆积。

掌握教学设计“六艺”,让思维真正在课堂中落地

掌握教学设计“六艺”,让思维真正在课堂中落地

掌握教学设计“六艺”,让思维真正在课堂中落地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学习的关键是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思维课堂,实现思维进阶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以下简称“文海”)结合思维型教学理论,在过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创设了“六学六思”的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此为依托提出“六艺”——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六大教学设计策略,让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真正落地。

本文共5123字,仔细阅读需13分钟从2004年建校伊始,文海一直在探索课改之路。

2019年文海将关注点转向了思维,尝试用思维教学理论审视课堂,发现思维型教学正是解决文海课改瓶颈的突破口。

于是,文海与思维型教学团队合作,以思维型教学赋能,让有生活价值的“文”课堂全面深化,进入课改3.0时代。

思维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思维,这与文海的课改理念高度契合。

思维型教学提出了五大基本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和六大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遵循学生积极思维形成的心理机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抓手。

聚焦思维发展,建构“六学六思”课堂教学模式思维型教学和传统常规教学到底有何不一样?基于思维型教学原理和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我找到了以下几点:第一,传统教学一般情况下谈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提升更多的是从教育学的视角来考虑;而思维型教学更多从心理学的视角指明了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且始终指向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第二,传统学习普遍倡导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思维型教学强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第三,在常规教学中都会涉及到合作教学,而思维型教学强调合作交流必须是在自主探究基础上的合作交流,即每一个学生要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交流。

我们根据思维型教学的五大基本原理和六大要素,提出了“六学六思”的文海课堂教学模式。

马一浮六艺论的形成过程

马一浮六艺论的形成过程

浮 日后 的学术 研 究 路线 ,坚 持 弘 扬传 统 文化 的理
念 是 有 重 要 影 响 的 。 ” 由此 可见 ,马 一 浮 早 年所
受 之儒 学 教 育 ,义 理之 学 占了很 大 分量 ,非全 是 训 诂 考据 之 学 。其 立 身行 事 ,发 言 为 文 ,能 够秉 承 义 理 ,实与 这方 面 的 教育 有 关 。随 着 其年 龄 的增 长 , 领 悟力 的提 高 ,这种 教 育 所产 生 的作用 就 会 愈来 愈
能取之 逢 原 ,析 之亡 阂 ,思之 通理 ,言之
是 天 资聪 颖 ,然 其 父 母之 引 导和 教 育亦 必 不 可少 。 他 的父 亲 曾任 县 令 ,在 位 时勤 政 爱 民 ,甚 有政 绩 , 为 民所 爱 戴 。除 了身 教之 外 ,他 还 教 马一 浮 以经 术 义 理 : “ 身 制 行 之 道 , 约 之 以 ‘ 苟 ’二 字 。 立 不
观 此所 论 ,显 然 是有 为而 发 ,其 言古 今 、 中西 皆本
而且 即便他 能够读 完 ,也不 太 可 能受 益 良多 。诚 如 于 古 之 道 ,有 物 有 则 ,非 孜 孜 于 考 据 者 所 能 为 。 “ 本 经 术 ,揆 其 国 宜 ,存 乎 恻 怛 ” ,俨 然 有 古 推 马 一浮 已经将 精 力用 于 中学 ,从 此后 他 的 为学 志 向 道 犹 存 之 风 韵 。其 评 论 事 实 , 必 准 之 以道 , 据 之 上来 看 ,他是 要成 为 文 宗与 儒 宗 ,而 此番 阅读 正是 以理 , 非 识 小 者 所 能 为 也 。 “ 则 违 之 , 乐 则 行 忧
其 弊 , 又 转 治 佛 典 ,最 后 始 归于 六 经 。 ” ( , 三 1 9 )考 据 之 学 , 此 与 清 代 之 学 术 特 色 有 关 ;西 1 1 学 , 此 与 世 界 文 化 之 大 背 景 有 关 , 即 传 统 与 现 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第四讲古文字学基础知识第二节六书理论及汉字的性质幻灯片2●六书理论●六书名称由来●六书详解●●汉字的性质●六书理论简评幻灯片3六书名称由来●六书名称之首见:●《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幻灯片4汉代六书三家说●班固●郑众●许慎幻灯片5第一家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幻灯片6第二家:东汉郑众●《周礼注》:“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郑玄注《周礼》所引)幻灯片7第三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幻灯片8六书最终定名、定序●唐·张参《五经文字·叙》称说“六书”,采用了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尔后经历代学者传承,相沿至今。

幻灯片9六书详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四体二用练习汉字的性质讨论幻灯片10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描画事物形体的轮廓或所具特征幻灯片11象形字的类别●1、整体象形字:描画事物的整体●2、局部象形字:描画事物的局部●3、衬托象形字:在描画事物形体的基础上加以其他部件用以衬托幻灯片12幻灯片13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通过抽象符号的组合和标示创制汉字的方法幻灯片14指事字的类别●1、纯粹指事字:用纯粹抽象符号所构成。

●2、加体指事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抽象符号用以标指意义,所加符号不能独立城字。

●3、变体指事字:用增减笔划或改变字形的方法来创制新字。

幻灯片15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独立成字的象形符号幻灯片161、同体会意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相同的符号创制的会意字。

幻灯片17以下几个同体会意字的音义?●轰淼犇羴晶磊驫焱森●驫 biāo:衆马奔驰貌。

幻灯片182、异体会意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的符号创制的会意字。

幻灯片19会意字要点●1、造字构件均为意符,与声音无关。

●2、大部分会意字的各个造字构件均能独立成字。

●3、一部分会意字的某些构件无法独立成字。

幻灯片20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用形符(意符)和声符(音符)组合在一起创制汉字的方法。

●表意字+声符:●假借字+意符:●表意字+意符:幻灯片21形声字的结构●左形右声:柏、波、缝、赌、江、河、语、词●左声右形:鸠、鷄、期、魂、魄、都、郡●上形下声:草、罟、箭、莲●上声下形:当、堂、掌、赏●外声内形:闻、凤、辫●外形内声:圃、里●声占一角:徒、病●形占一角:疆、颖、赢●特殊字形:贼幻灯片22关于形声字●1、形符的表义功能●2、声符的表音功能●3、特殊形声字幻灯片231、形符的表义功能●绝大多数形符并不能确切地表示具体的字义,而只能表示字的意义范畴或事物的类属。

如:●肯(肯綮)、胡(兽类颈下垂肉)、脩、胥(蟹酱)、肖●胃、肠、胆、胰、肝●胳膊、腿、股、胫、臂●肥、肿、腻、胤(子孙相承)、胹幻灯片242、声符的表音功能●A、声符具有表示形声字字音的功能。

如:中——盅忠衷仲●B、但是从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角度看,很多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是不准确的(工:江;台:治),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幻灯片25●1)有些形声字在造字之初其声符与形声字的读音只是近音关系,并不完全相同。

●可:苛、舸、何(声母发音部位相同)●喿:燥、操、臊(声母发音部位相同)●条件:语音近似。

幻灯片26●2)历史音变所致:绝大多数形声字在造字之初与其声符读音相同或相近,随着后世语音的不断发展,形声字与其声符在读音上产生了差异:●a、古无轻唇音:●分:汾、扮、颁、贫●甫:脯、蒲、补、逋●b、古无舌上音:●登:瞪、澄、橙●兆:桃、逃、眺幻灯片273、特殊的形声字●《说文》说解形声字,一般用“从某,某声”,如:●江:从水,工声;●河:从水,可声;●玩:从玉,元声。

幻灯片28省形●形符减省笔划,“从某省,某声”。

●星:从晶省,生声。

●弑:从杀省,式声。

●归:从止,从妇省,duī声。

幻灯片29省声●声符减省笔划,“从某,某省声”。

●珊:从玉,删省声。

●船:从舟,铅省声。

●夜:从夕、亦省声。

幻灯片30亦声●声符兼表义,从某,(从)某,某亦声。

●价:从人、贾,贾亦声。

●仲:从人,从中,中亦声。

●息:从心,从自,自亦声。

●箕、洲、趾、暮练习幻灯片31古文字基础知识练习●根据形体,写出下列字形的楷体,并根据六书原理分类:幻灯片32幻灯片33幻灯片34辨析词义●见、视、望、看、瞻幻灯片35见、视、望(朢)、看、瞻幻灯片36●见,视也。

●段注:见,视也。

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听而不闻者。

浑言之则视与见、闻与听一也。

●视,瞻也。

幻灯片37●瞻,临视也。

●瞻前顾后、高瞻远瞩、瞻仰●望,远视也。

——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庄子·天运》●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幻灯片38●看,睎也,从目下手。

●睎,望也。

●引领遥相睎。

——《古诗十九首》幻灯片39见、视、望、看、瞻●见:一般意义的看,强调结果●看:向远处看→→一般意义的看●望:向远处看●视:一般意义的看,强调动作,后被“看”替代●瞻:向远处看、向高处看●看作:视为幻灯片40爨●《说文》:臼(jū)象持甑,冂(jiōng )爲竈口,廾推林内火。

幻灯片41请敬畏我们的传统●莫砺锋南京大学讲演●日期:2009-08-01●作者:莫砺锋●来源:文汇报幻灯片42请敬畏我们的传统●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二、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三、“西学”成为冲击传统文化的工具●四、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不可失幻灯片43二、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恰恰是这种至今仍然被超过十亿的人口每天都在使用的文字,曾经受到最严厉的批判甚至谩骂。

●在五四时代,钱玄同和鲁迅都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话。

●稍后,废除汉字的主张也差点由某些政治人物付诸实施。

时至今日,随着形形色色的汉字输入法在电脑键盘上大放异彩,那种把电脑时代视为汉字死期的说法是没人再提了,但总还有人对汉字要走拼音化道路的主张恋恋不舍。

幻灯片44Sīkǎo wèntí●Rúguǒméiyǒu hànzì……幻灯片45●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相传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那真是先民们在发明汉字时惊喜心情的生动描述。

●要是没有汉字,神州之大,各种方言的差别又几如外国语言,操着各种方言的人们如何进行思想交流?要是没有汉字,我们怎能通过阅读典籍而理解祖先留下的浩繁文本?幻灯片46●拼音文字当然有其优点,但是又何尝没有缺点?随着语音的不断变化,拼音文字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变得面目全非。

英国诗人乔叟死于609年前,可是今天的英国人或美国人中有几人能读懂乔叟作品的原文?然而我们现在来阅读《论语》、《孟子》,在文字理解上并没有太大的障碍,那可是2000多年前的文本!幻灯片47●如果强行实施了汉字拼音化,比如把我们的唐诗宋词都用汉语拼音排印出来让人阅读,不说美感的严重丧失,即使只求意义上的准确解读,恐怕就大成问题。

况且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又如何全部转换成拼音文字?如果不转换,那么只认识拼音文字的现代中国人又如何能掌握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如今的韩国人中十有八九不能阅读本国的历史文献,就是我们实施汉字拼音化的一个前车之鉴。

幻灯片48●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是维系该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是实现民族认同的利器。

●法国文学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它生动刻划了即将被禁止说法语的一群阿尔萨斯人对母语的无比热爱。

尽管有人指出,多数阿尔萨斯人本来就是操德语中的阿列曼方言的,但并不影响这篇小说的意义。

幻灯片49●英国人常把英语称为Sweet English,还认为英语比英国的北海石油更加宝贵。

难道汉语、汉字就不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一定要用世界语或英语,甚至用罗马字母的拼音文字来取代汉字?幻灯片50●如今在中国热心推广世界语的人基本销声匿迹了,但英语热却达到了非同寻常的程度。

在有些人的眼中英语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母语。

●有些当代诗人甚至声称他们从来不读唐诗宋词,只愿意从西方诗歌中汲取艺术营养。

这就像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荒谬。

●在我看来,只要你用汉语进行思考,用汉字进行写作,中华传统文化就悄悄地渗透进你的文本中。

传统渗透在汉语和汉字的深处,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都不可能摆脱传统的影响。

幻灯片51●同样,学术研究更不可能与传统切割。

即使你能得心应手地运用现代西方语言学理论所提供的新方法,但要在古代汉语研究上做出点成绩来,那就必须精读《尔雅》、《说文》等经典著作,必须熟悉“六书”以来的小学传统。

返回幻灯片52象形字:象…之形、象形●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属皆从自。

●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

●鱼,水虫也,象形。

鱼尾与燕尾相似。

幻灯片53指事字●上,髙也。

此古文上,指事也。

●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见而八分之。

●刃,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本,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幻灯片54会意字:从某从某;从某、某;●盥,澡手也。

从臼水临皿。

●炙,炮肉也。

从肉在火上。

●臽,小阱也,从人在臼上。

●林,从二木。

●采,捋取也。

从木从爪。

●秉,禾束也,从又持禾。

●益,饶也。

从水、皿。

●雀:依人小鸟也,从小隹。

幻灯片55形声字:从某,某声●霸,月始生,从月,䨣声。

(pî)●贼,败也,从戈,则声。

●在,存也,从土,才声。

●纲,维紘(hïng )绳也。

从糸,冈声。

幻灯片56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说文:●考,老也。

从老省,丂(kǎo)声。

●老,考也。

●转注三家说(P161)●1、江声:同部首说——同部首之字皆为转注。

●2、戴震、段玉裁:互训说——互为训释之字为转注●3、朱骏声:引申义说。

幻灯片57甲骨文、金文——老金文——考幻灯片58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依据音同或音近的原则,用已有的字形记录与其字形结构本身毫无意义联系的其他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