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条安全保命规则
十条保命条款

十条保命条款
1.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闯红灯、不酒驾、不疲劳驾驶。
2.定期检查车辆,确保车辆安全性能良好。
3.保持车距,避免紧急制动或避让时发生事故。
4.注意观察路况,避免行驶在危险路段或恶劣天气下。
5.避免疲劳驾驶,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保持精神状态良好。
6.避免分心驾驶,不使用手机、吃东西、化妆等行为。
7.注意行车姿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手势,避免疲劳和肌肉疲劳。
8.遵守安全驾驶原则,不超车、不抢道、不逆行、不占用非机动车道。
9.注意行车环境,避免行驶在拥堵路段或高速公路上。
10.遵守交通信号,避免违反交通规则,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国家安全生产保命规则

国家安全生产保命规则
国家安全生产保命规则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以防止事故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家安全生产保命规则:
1.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员工和雇主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
2. 安全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工作场所的安全危险和应对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3. 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安全:雇主应确保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符合安全要求,并及时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4.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雇主应根据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和维护。
5. 安全标识和标志:在工作场所设置合适的安全标识和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危险和应对措施。
6.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7. 应急救援准备: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和培训。
8. 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
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并追究相关责任。
9. 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10. 事故调查和整改: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国家安全生产保命规则,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能因国家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重要的是,各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家长教孩子的十条保命守则

家长教孩子的十条保命守则
1.安全意识要树立。
家长要给孩子普及安全知识,教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应对。
2. 不乱闯红灯。
孩子在过马路时要学会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闯红灯或乱穿马路。
3. 不玩火。
孩子不应该接触火源或者试图点燃物品,以免引发火灾。
4. 不靠近高处。
孩子不应该随意攀爬高处或者在高处玩耍,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5. 不乱吃东西。
孩子不应该随意吃陌生的食物或者食用过期的食品,以免中毒。
6. 保护好眼睛。
孩子应该注意眼睛的保护,不要长时间盯着电脑或者手机屏幕。
7. 不玩危险游戏。
孩子不应该参与危险游戏,如滑翔伞、蹦极等,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8. 保持卫生习惯。
孩子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服等,以免感染病菌。
9. 不乱跑乱跳。
孩子在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不要乱跑乱跳,以免伤到自己或者他人。
10. 保持警惕。
孩子在外出时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或者上车,以免遭受危险。
- 1 -。
牢记15条保命法则

牢记15条保命法则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应牢记以下15条保命法则:
1.遵守交通规则:无论是驾驶还是步行,都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
自己的行为不会对他人造成威胁。
2.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过期或未经适当处理的食品,以防食物中毒。
3.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4.不轻信陌生人:与陌生人交往时,保持警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5.注意个人财物安全:不要携带大量现金或贵重物品,同时确保财物得到
妥善保管。
6.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在进行各种操作时,特别是涉及危险品或机器时,
必须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7.保持消防安全: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了解如何
正确使用。
8.不酒后驾车:饮酒后,应选择其他交通方式,避免酒后驾车。
9.避免疲劳驾驶:连续驾驶一段时间后,应适当休息,避免疲劳驾驶。
10.了解紧急应对措施:对于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应事先了解应对措
施,以便在遇到时能迅速作出反应。
11.不参与非法活动:明确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并避免参与其中。
12.保持社交距离:在公共场合,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特别是在疫情期
间。
13.学习自救知识:了解基本的自救技巧,如心肺复苏等。
14.备份重要数据:对于重要数据,应定期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15.注意心理调节:学会释放压力,调整心态,避免因过度焦虑而影响生活
和健康。
生命只有一次,无论何时何地,都应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
告诉孩子这10条保命原则

告诉孩子这10条保命原则
1. 不要跟陌生人走,哪怕他说认识爸爸妈妈或者有什么特别的理由。
如果有人强行拉你,要大声呼救,向周围的大人求救。
2. 在马路上,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走人行道,过马路看信号灯,先左看再右看,没有车了再快速通过。
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或者玩耍。
3. 如果身上着火了,不要乱跑,要赶紧就地打滚,压灭火焰。
如果旁边有水或者灭火器,也可以用它们灭火,但打滚是最快的方法。
4. 远离危险水域,比如没有防护措施的河流、池塘、水库等。
如果要游泳,一定要在有大人陪同的正规游泳池里游。
5. 遇到地震时,如果在室内,躲在桌子、椅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如果在室外,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东西。
6. 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或者饮料,里面可能被下了药。
即使是熟悉的人给的,但是爸爸妈妈不在场并且没有同意的情况下,也不能吃。
7. 当独自在家时,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如果有人说是来修东西或者送快递的,可以让他们等爸爸妈妈回来再说。
8. 玩尖锐的东西,像剪刀、针之类的,一定要小心。
不要拿着它们跑来跑去,用完后要放回安全的地方。
9. 在公共场所,要时刻注意和爸爸妈妈保持在视线范围内。
如果不小心走丢了,待在原地不要乱走,找附近的工作人员帮忙。
10. 不要去偏僻、黑暗的地方,像小巷子、废弃的房子等。
这些地方可能有危险的人或者其他危险情况。
18条安全保命规则

18条安全保命规则18条安全保命规则现如今,违反重要的安全规定、忽视⾃⼰和他⼈⽣命的不安全⾏为已经成为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不可容忍的“禁忌”,或者叫做“安全底线”。
国际上把这些不可违反的“安全底线”叫做安全保命规则。
国际油⽓⽣产者协会(IOGP)经过统计分析,最终总结出18条安全保命规则,为全球企业明晰了“安全底线”。
1.获得授权后,进⼊受限空间受限空间(管道、槽车、油舱等)可能存在爆炸性⽓体、有毒⽓体,有可能发⽣物体打击或⾼处坠落。
授权进⼊可以保证作业⼈员的安全。
作业⼈员应该:◆向主管⼈员或作业负责⼈确认进⾏作业是安全的。
◆向受限空间外的监护⼈确认是否可以进⼊。
◆遵守作业许可要求。
该项⼯作的负责⼈应该:◆确认作业许可中的要求到位。
◆当受限空间内有⼈时,确保⼀个有资质的监护⼈始终在岗。
◆确保按照要求进⾏了⽓体检测。
◆确保进⾏作业是安全的。
2.⾼处作业时防⽌坠落当在⽆防护的环境中作业时,⼀定要使⽤防坠落设备来确保作业⼈员的安全。
作业⼈员应该:◆在⽆防护的⾼空环境下作业时,应⾸先得到授权。
◆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使⽤何种防坠落设备。
◆使⽤防坠落设备之前,必须对其进⾏检查确认。
该项⼯作的负责⼈应该:◆确保进⾏⾼处作业是安全的。
◆坚守岗位,对⾼处作业⼈员进⾏监护。
3.禁⽌从吊物下穿⾏直接在吊物下⼯作或者穿⾏是不安全的,因为吊物随时会掉落,造成伤害事故。
作业⼈员应该:◆没有授权,决不闯⼊禁区。
◆听从起重指挥或作业负责⼈的指令。
该项⼯作的负责⼈应该:◆对不安全区域做出标记,并设置禁区。
◆确保任何⼈不得从吊物下穿⾏。
4.系好座位安全带在驾驶过程中发⽣交通事故时,座位安全带可以保护驾驶⼈及乘客免受伤害。
⽆论是驾驶轿车、卡车,还是起重机、叉车,处于移动车辆⾥的⼈员都必须系好安全带。
驾驶员与乘客应该:◆检查座位安全带是否能正常⼯作。
◆在车辆发动之前,确保车内所有⼈正确系好座位安全带。
◆对未系好座位安全带的乘客予以提醒,并指令其改正。
十大保命条例

十大保命条例
1.遵守交通规则:包括遵守速度限制、停车和穿越道路时保持警惕,使用安全设备等。
2.不酒后驾车:不要在酒精或药物的影响下驾驶车辆,以免危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防止跌倒:注意脚下的路面和环境,保持稳定的姿势,防止摔倒和滑倒。
4.预防火灾:警惕火灾危险,安装并保持可用的火警报警器,不易燃物品远离热源等。
5.防止电击:正确使用电器和工具,避免触碰暴露的电线和设备,遵守电气安全原则。
6.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和风险,佩戴适当的头盔、安全鞋、手套、护目镜等。
7.预防溺水:了解水域的风险和安全标识,学习游泳和水上安全技巧。
8.手术间安全:医护人员需遵循正确的手卫生和消毒程序,正确识别患者和手术部位。
9.预防伤害:注意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遵循安全操作程序,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
10.急救技能:学习基本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和止血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18条通俗易懂的安全保命规则

18条通俗易懂的安全保命规则1获得授权后,进入受限空间受限空间(诸如容器、油舱或管子)可能包含爆炸性气体、有毒气体或其他危险(诸如缺氧)、或可能使你遭受物体打击或高处坠落。
授权进入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你应该:• 向主管人员或作业负责人确认进行作业是安全的。
• 向受限空间外的监护人确认你是否可以进入。
• 遵守作业许可要求。
如果你是受限空间外的监护人,你应该:• 批准和控制受限空间的进入。
• 与受限空间内的人员约定好通信方式。
如果你是主管人员或该项工作的负责人,你应该:• 确认作业许可中的要求到位。
• 当受限空间内有人时,确保一个有资质的监护人始终在岗。
• 确保按照要求进行了气体检测。
• 确保进行作业是安全的。
2当高处作业时,防止高处坠落当你工作在无防护工作环境时(该处坠落高度超过1.8米),请使用防坠落设备来确保你的安全。
一个有防护的工作环境包括验收合格的脚手架、有扶手的梯道以及电梯。
你应该:• 当你工作在高处的且无防护的工作环境下时,你应该得到授权。
• 清楚使用何种防坠落的设备以及如何使用。
• 使用防坠落设备之前,必须对其检查确认。
• 当你工作在高处的且无防护的工作环境下时,你必须始终系牢你的防坠落设备。
如果你是主管人员或该项工作的负责人,你应该:• 确保进行高处作业是安全的。
3禁止从吊物下穿行直接在吊物下工作或者步行是不安全的,因为吊物可能会砸向你。
吊物是指一个临时被吊起,悬在空中的物体(该规则不适用于钻台)。
你应该:• 没有授权,决不闯入为吊物设置的禁区。
• 遵守起重指挥或作业负责人的指令。
如果你是起重作业的负责人,你应该:• 对不安全区域做出标记并设置禁区。
• 确保任何人不得从吊物下穿行。
4系好座位安全带在驾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时,座位安全带可以保护你免受伤害和确保你的安全。
系座位安全带,包括汽车(租赁)、出租车、小面包、卡车、起重机或叉车里的安全带和因工作事宜,处于移动车辆里的人员。
你(驾驶员与乘客)应该:• 始终使用3点式座位安全带(车内配置圈式安全带和公交车内无安全带的情况除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条安全保命规则
现如今,违反重要的安全规定、忽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安全行为已经成为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不可容忍的“禁忌”,或者叫做“安全底线”。
国际上把这些不可违反的“安全底线”叫做安全保命规则。
国际油气生产者协会(IOGP)经过统计分析,最终总结出18条安全保命规则,为全球企业明晰了“安全底线”。
1.获得授权后,进入受限空间
受限空间(管道、槽车、油舱等)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有毒气体,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或高处坠落。
授权进入可以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作业人员应该:
◆向主管人员或作业负责人确认进行作业是安全的。
◆向受限空间外的监护人确认是否可以进入。
◆遵守作业许可要求。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确认作业许可中的要求到位。
◆当受限空间内有人时,确保一个有资质的监护人始终在岗。
◆确保按照要求进行了气体检测。
◆确保进行作业是安全的。
2.高处作业时防止坠落
当在无防护的环境中作业时,一定要使用防坠落设备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作业人员应该:
◆在无防护的高空环境下作业时,应首先得到授权。
◆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使用何种防坠落设备。
◆使用防坠落设备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确认。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确保进行高处作业是安全的。
◆坚守岗位,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监护。
3.禁止从吊物下穿行
直接在吊物下工作或者穿行是不安全的,因为吊物随时会掉落,造成伤害事故。
作业人员应该:
◆没有授权,决不闯入禁区。
◆听从起重指挥或作业负责人的指令。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对不安全区域做出标记,并设置禁区。
◆确保任何人不得从吊物下穿行。
4.系好座位安全带
在驾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时,座位安全带可以保护驾驶人及乘客免受伤害。
无论是驾驶轿车、卡车,还是起重机、叉车,处于移动车辆里的人员都必须系好安全带。
驾驶员与乘客应该:
◆检查座位安全带是否能正常工作。
◆在车辆发动之前,确保车内所有人正确系好座位安全带。
◆对未系好座位安全带的乘客予以提醒,并指令其改正。
5.驾驶时禁止使用手机或超速行驶
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或超速行驶会增大车辆失去控制的风险。
驾驶员应该:
◆禁止使用手机发送短信或与他人通话。
◆按路标或行程管理指令上要求的车速行驶。
乘客应该:
◆如果驾驶员开车时使用手机,请对其进行提醒和制止。
6.遵守行程管理方案的规定
行程管理方案有利于驾驶员安全驾车,顺利到达目的地。
驾驶员应该:
◆在开始旅途前,确认行程管理方案是否是必须的。
◆按照行程管理方案中规定的路线行驶。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确保行程管理方案到位。
◆检查驾驶员是否清楚和遵守行程管理方案的规定。
7.必要时使用有效作业许可证作业
生产过程中开展非常规作业和关键作业时,为有效控制风险,其组织者或作业者,都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生产经营单位主管领导或部门审查批准,发放作业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作业活动。
作业人员应该:
◆弄清作业许可证的规定并严格遵守。
◆确认作业许可证是有效的。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判断该项工作是否必须要有作业许可证。
◆确保作业开始前,工作场所已被检查确认安全。
8.使用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
当作业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放射性物质时,需要使用呼吸面罩等劳动保护用品。
作业人员应该:
◆掌握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使用过程中注意爱护劳动保护用品,不搞恶意破坏。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
按照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9.防止物体坠落
当在高处使用工具或便携设备时,有物体坠落的风险。
作业人员应该:
◆物料应堆放平整,不得堆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不得妨碍通行。
◆必须始终佩戴安全帽。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定期检查现场,确保手动工具被固定、作业人员全部佩戴安全帽等。
10.涉及移动或者动力设备时,确保站立在安全区域
在移动设备(如起重机等)或动力设备附近作业要时刻提高警惕,保证自身安全。
作业人员应该:
◆在移动设备或动力设备附近作业时,向主管或作业负责人确认安全措施已落实。
◆遵守负责设备移动的人员的指令。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可以在移动设备或动力设备附近作业。
11.实施挖掘前,必须获得授权
挖掘作业主要有以下风险:未确认土壤类型,造成塌方;夜间人员掉入坑内,造成伤害;错误操作,造成气体泄漏等。
作业人员应该:
◆向主管或作业负责人确认进行作业是安全的。
◆如果发生意外,要立即停止工作并向主管人员报告。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在禁区设置警示标志,限制人员进入挖掘区域。
◆施工前对地面的稳定性进行检查。
12.必要时进行气体检测
作业环境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是否可能使人员中毒或窒息,不能通过肉眼或凭借经验来判断,必须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气体环境浓度检测。
作业人员应该:
◆向主管或作业负责人确认是否已经进行气体检测。
◆向主管或作业负责人确认进行作业是安全的。
◆作业时如果闻到异味,立即停止工作。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确认气体检测已按照作业许可的要求执行。
◆如有必要,进行更多类型的气体检测。
◆确认进行作业是安全的。
13.必要时穿戴个人救生衣
当有落水危险时,必须穿戴救生衣。
当在水边作业或进行水上作业时,必须穿戴救生衣来保护自己,避免淹溺。
作业人员应该:
◆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必须穿戴救生衣。
◆正确穿戴救生衣,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尺码。
◆使用前,检查救生衣是否能正常工作。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根据风险评估,确认何时个人救生衣必须穿戴,并确保作业人员对此了解。
◆对救生衣开展定期检查。
14.禁止在架空的电力线路下方或附近工作
直接在架空线路下方或附近使用设备工作是不安全的,因为电流或电弧有可能导致电击事故,要与架空线路保持适当的距离。
作业人员应该:
◆不使用设备在架空线路下方或附近工作。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不允许作业人员在架空线路下方或者附近作业。
◆不允许设备(如起重机、货车等)处于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以内。
15.作业或驾驶时严禁受酒精或药物影响
饮酒、服用药物等,将降低作业人员安全工作的能力。
作业人员应该:
◆如果使用了药物,要及时向负责人报告。
◆如果有疑问,应向主管或负责人征询意见。
◆如果看到他人饮酒或滥用药物,要及时报告。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将工作指派给工作状态良好的人。
16.禁止在指定的区域外吸烟
吸烟、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等有可能点燃易燃物质,存在危险。
应在指定的吸烟点(如吸烟棚、吸烟室)吸烟,这样可避免引起火灾、爆炸。
作业人员应该:
◆清楚吸烟点的位置。
◆如果看到某人在指定的区域外吸烟,要对其进行提醒和制止。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告知作业人员吸烟点的位置。
◆在吸烟点设置明显标识。
17.遵守起重方案的规定
起重方案描述了如何安全吊运。
对于常规的吊运,需要一份一般的起重方案。
对于不常见的吊运,比如联合吊运和大件吊运,需要专门的起重方案。
作业人员应该:
◆确认吊物重量没有超过起重机的额定载荷。
◆确认起重机处于平坦坚实的地面。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确认起重方案已到位。
◆确认起重作业的监督、操作、检查和起重设备维护人员已经过培训并能胜任。
18.解除安全装置,必须获得授权
安全装置必须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安全装置包括隔离设备、泄压阀等。
作业人员应该:
◆在关闭安全装置前,必须从主管或作业负责人处获得授权。
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应该:
◆负责本公司安全装置的管理,加强装置检查和定期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状态。
◆制定有关装置维修、保养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负责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