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

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肘期。
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
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
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
”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
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我党我军的最低领导人,却居住的就是普通的窑洞,用的就是部队印制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泽东写下了《论持久战》等大量存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阐明了恰当的道路,使中国人民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也就是在这延安窑洞里,问世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了不起的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是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
“骆驼精神”是我党对任弼时同志道德品质和光辉人格的形象比喻,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极为漫长的路,没有休息,只有工作,没有任何要求,只有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负着重担向前。
任弼时是我党的优秀代表,他体现着延安时期人民特有的品质和美德,是延安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如果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延安路则是“骆驼”踩出来的。
延安精神具体指什么四年级

延安精神具体指什么四年级
延安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形成的。
它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传统,集其大成。
1延安精神介绍
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
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
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详细介绍

延安精神,详细介绍
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战败而被迫转移至陕北延安地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思考,形成的一整套理论和实践经验。
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中国共产最黑暗和危险的时期,然而,正是由于这段历史,中国共产才从容面对未来,走向胜利。
这个时期的主要精神内容可以归纳为:
1. 革命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在这个时期,通过理论创新,发展出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战略地位。
同时,还提出了依靠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群众路线等理念,为后来的革命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2. 特别的组织方式
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实行“校化”、“军队化”、“民主化”,并组建了抗日根据地政府,“三三制”小组等特别的组织形式。
这些组织形式在后来的革命运动中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3. 崇尚实践,注重群众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践与思想相结合。
同时,还注重群众的力量,提倡发扬民主,实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而形成了“群众路线”这一极其重要的指导原则。
4. 志存高远,不忘初心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面对一系列重大挫折和困难,但无论何时,都以“救亡图存”“革命自强”为宗旨,坚持原则和理想信念。
延安精神中,不忘初心的理念蕴含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等多种内涵,成为中国共产的精神支柱。
总体来说,延安精神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指导思想,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了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革命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延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地区坚持革命斗争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
延安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为人民工作、为人民谋利益。
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导我们党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
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延安精神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这种坚持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分析和解决当前问题,推动革命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现在,我们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延安精神强调艰苦奋斗。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党员干部们却能够坚持奋斗不息,甘于奉献。
延安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奋斗,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胜利。
现在,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地追求我们的目标。
延安精神强调党风廉政建设。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现象的发生。
延安精神告诉我们,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腐败行为。
现在,我们也要认真贯彻延安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延安精神强调群众路线。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需求。
延安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始终紧密联系群众,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我们也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积极回应群众的呼声,为人民群众做出更大的贡献。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它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有坚持延安精神,我们才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简述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简述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形成和培育的一种精神风貌和思想理论体系。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实事求是:延安精神强调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脱离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和决策。
2. 独立自主:延安精神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反对教条主义和盲目从众,鼓励个性发展和集体智慧。
3. 群众路线:延安精神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4. 自力更生:延安精神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反对依赖外部力量,推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精神。
5. 统一战线:延安精神强调团结和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全国人民抗日统一战线。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扬的一种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概括延安精神的内涵

概括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央领导集体在陕北延安所形成的一系列思想、精神和工作方法的总称。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延安精神强调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革命信仰,坚定对人民解放事业的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坚持奋斗。
二、群众路线。
延安精神提倡把人民群众作为革命的主体,贯穿于党的各项工作之中。
强调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延安精神强调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品德,努力克服困难,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
四、实事求是。
延安精神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实际问题,客观分析实际情况,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方法。
五、独立自主、团结协作。
延安精神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协作的方针,提倡在团结的基础上进行斗争,在斗争中求团结,培养正确的团队精神。
六、思想解放、实事求是。
延安精神强调要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思想上来,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历史的前进。
以上是对延安精神内涵的简要概括,延安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及其主要内容

延安精神及其主要内容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延安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物质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共产党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强调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自力更生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也体现在政治和文化建设上,它要求人们发扬创造精神,探索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道路,不断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
二、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根据地人民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不断奋斗,最终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艰苦奋斗要求人们始终保持革命热情和革命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不断奋斗。
三、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根据地人民始终保持着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强调团结一心,共同对敌,协同作战,共同完成革命和建设任务。
团结协作要求人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互相支持,协作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四、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
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根据地人民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
为人民服务要求人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关心人民,尊重人民,服务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的需求。
综上所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重要精神支柱,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为人民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是什么意思

延安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中,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
在延安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他们以坚定不移的崇高信念和勇于开拓的创业实践。
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武装斗争的统帅部,并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血与火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业绩,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即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坚强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形成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严峻的岁月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最艰难的历史时期。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于1939年及时发出党政军民全力以赴搞生产的号召。
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军队提出了“一手拿锄,一手拿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机关学校提出了“白天开荒生产,晚上整风加班,生产、思想双丰收”的口号,农民提出了“搞互助、搞生产、多打粮食多贡献”的口号。
由于大生产运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边区各机关、部队、学校生产自给程度竟达到财政总支出的84.44%。
359旅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为“陕北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是完全的布尔什维克的精神。
”这标志着延安精神的诞生。
随后,党中央领导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纠正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外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对党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
由于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取得丰硕成果,使中共中央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延安的13年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
人们亲切地称这个时期为延安时期,赞誉这个时期产生、形成、成熟的革命精神为延安精神。
在过去六十多年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延安精神都有深刻、丰富的论述。
正如不久前李长春同志在参观“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时所说:“延安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可见延安精神具有经久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延安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保证。
在当前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尤其要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延安精神。
遗憾的是,有些年轻人由于对历史缺乏了解,在谈到弘扬延安精神时,常常流露出“过时”、“无用”之类的错误想法。
误区之一是弄不清延安精神的历史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联系。
延安精神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敌强我弱、敌大我小、敌富我穷、敌
攻我守的艰难险恶局面下,焕发出来的救亡图存、克敌制胜的精神力量。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七大”克服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外国经验神圣化的严重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就不可能在全党实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如果没有延安整风运动,就不可能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果没有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的提倡和弘扬,就不可能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人心;如果没有大生产运动,就不可能产生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由此可见,延安精神跟任何革命精神一样,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当然,延安时期作为中国革命史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与现在的情况相比,无论社会形态、政权结构、经济模式、科技水平、军事实力、文化意识等都呈现出极大的差异,但延安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不仅具有深厚底蕴的历史性,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延安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精神直至近年涌现的抗洪精神和抗击非典精神等,虽然在表现形态上可能有个性差别,但其实质和内核都是一样的,具有一脉相承的共性。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延安时明确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安精神。
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
”
误区之二是弄不清延安精神与民族精神之间的“亲缘”关系,把延安精神排除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工程之外。
但实践表明,延安精神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又具有浓烈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延安精神与“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与“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与“救亡图存、不畏艰险、和衷共济、勇于牺牲”的红岩精神,与“爱国、创业、求实、献身”的大庆精神,与“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积极与进步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毫无疑问是民
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
那么,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我们又该如何结合新的时代特征,继承和弘扬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党的优良传统,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呢?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一论断精辟地概括了我们党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根本思路和实施战略,为实践延安精神、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首先是要把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就纵向而言,要从娃娃抓起,贯穿于各种类型的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就内容而言,要从基础抓起,贯穿于德、智、体、美等教育体系的全过程。
过去,在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中,出现过“三月来、四月走、一年一回首”的形式化倾向。
这种为纪念而纪念的形式主义倾向,不仅贬低了英雄人物的高尚形象,同时也反映出革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浅薄性、浮躁性。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提高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就离不开涵盖延安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其次是要把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战略地位认识的更加深化,理论体系的日趋成熟,标志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此后,全社会相继出现了“希望工程”、“助学工程”、“扶贫济困工程”等群众性献爱心活动;城乡社会相继开展了“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社会公德活动;各行各业相继制定规范职业道德行为的行规店规;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原则性公约,全国各地相继涌现了庞大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所有这些,都说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们既要重视显性的制度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又
要重视隐性的非制度化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广泛利用新闻舆论、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各种形式与渠道,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风格、新道德、新价值、新习惯。
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不能忽视的重要一项工作就是要把延安精神等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渗透进去,让每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的滋养。
再次,培育和弘扬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还需要通过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与人民群众自觉自律来实现。
领导垂范和群众自律,首先是一个公民人格现代化的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虽然所处地位所负责任不同,但在人格现代化的培养上,同样面临着传统人格教育理论的羁绊和现代人格理论的呼唤。
当前,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效益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社会文明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人们在生活中也产生了新的困惑和问题,这就是一些人在获取物质上富足的同时却陷入了精神上的赤贫,以至不时发生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卖淫、嫖娼、赌博等丑恶现象,贩毒、走私、制假售假、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
扶正压邪的良策之一,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包括弘扬延安精神在内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