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复习
统编版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复习 32PPT

独立创造
印度安人的成就:独立培育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 玛雅文明:城市国家
的 贡
美洲: 阿兹特克文明:松散的王国、浮动园地
献
印加文明:统一大帝国
【主干梳理】 主题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中世纪或中古时期)
1、时间: 公元5世纪-15世纪 2、形成背景: 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
文化:大学的兴起、教育与文化出现新气象
明 多
东欧 拜占庭帝国:罗马法 俄罗斯:反抗蒙古的斗争中崛起
元 , 对
阿拉伯帝国: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人
中古时期的亚洲
政教合一的西亚 奥斯曼帝国:控制欧亚商路
笈多帝国:印度教,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多种宗教的南亚 德里苏丹国:伊斯兰教
类 历 史 发
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统治
3、基本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基督教会主宰 4、中后期(11—15世纪)的变化:
政治:王权的加强王和权民加强族议国会家起开源 始形成,早期议会出现 经济:耕地面积增城加市,自治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和城市复兴、自治 文化:大学的兴起大、学教兴起育与文化出现新气象 二、东欧
1.拜占庭 2.俄罗斯
教堂 庄园法庭
一、中古西欧基本特征:基督教会主宰
经济:政拥有教大合地产作,征收十一税;
政教冲突
政治:最大封建主集团(有组织的力量),森严的等级制度;
基督教会 举足轻重
思想:控制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
教权高于王权
497年法兰克王国创建者 克洛维接受洗礼
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 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 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二单元 复习

受封、世袭、联姻等方式
土地全部归庄园主,破产 流亡的农民依附在庄园中, 世代为庄园主劳作,无需
负担国家租税
奥斯曼帝国 (公元1299-1922年)
被日耳曼人所灭 进入封建社会 被蒙古人所灭
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一战后解体
【针对训练】 美国科学家麦克·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 德排名居百位人物之首。你认为他能位居榜首的主要原因是( ) A.他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B.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C.他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D.他完成了传播宗教信仰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
都模仿埃及。
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 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 文字的源头。
经贸往来: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甘英出使大秦);丝绸之路
《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明的发展
几点认识:
1、扩张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客观上促进 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
区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大
苏美尔文
明、古巴 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 底格里斯河提 供了充足的水 源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 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
史60诗进、位洪制水、和战方车舟和传车说轮重、
尼域罗河河流
印度文河和
恒河流域
明
古埃及文 明
古印度文 明
尼罗河为农业
和利农交耕通提发供达便
2、帝国的空前繁荣,离不开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与扩展,体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 高级发展的唯物史观。
中古时期的世界+知识梳理-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

中古时期的世界一、中古时期的欧洲(西欧的封建社会)476年,日耳曼人消灭了西罗马帝国。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一)政治制度1、封君封臣制度1)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权利与义务:①封君: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②封臣: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君臣从属关系只存在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3)影响:国王或皇帝通过此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西欧的封君封臣和西周分封制的对比】比较项目封君封臣制度分封制不同点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纽带土地血缘统治不可越级管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天下共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有很大独立性一个封臣可能有数个封君受中央辖制大宗只有一个相同点①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②等级秩序森严;③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④都造成了分裂割据。
2、王权的加强(神权、王权和人权三者之间相互斗争、依存和影响,构成中世纪西欧历史的主要内容)1)原因:封建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增长,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2)表现: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法兰西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
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收复失地运动”,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3)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1、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1)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2)内容土地类型经营管理者权利与义务领主自营地领主①直接经营,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远古、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2025届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

视角 4 古代东西文明的交流
热点材料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多元、融合已经成为一种
三、古希腊文明与四大文明发源地的比较 1.不同点 (1)文明类型:古希腊是海洋文明;四大文明是大河文明。 (2)地理环境:古希腊山峦层叠,土地贫瘠,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四 大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3)经济形态:古希腊农业相对落后,工商业经济发达;四大文明发源 地农业发达,手工业、商业是补充。
【对点训练】
3.(2023·山东诸城检测)有学者指出,“希腊和印度北部都是山地,
可以有效阻挡来自草原的游牧骑兵直接攻击,中国在地理上更加独立,北部
有沙漠、山峰、戈壁。希腊、印度和中国是三种完全原始的文明形式,特别
是中华文明,稳定发展,自成一体,较少受到中东大沙漠的影响”。这反映
了( )
A.农耕文明优于游牧文明
(4)政治统治:古希腊小国寡民,奴隶制城邦政治发达;四大文明发源 地趋向国家统一,奴隶主专制政治发达。
(5)思想文化:古希腊注重人文理性,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四大文明发 源地注重等级,具有封闭保守精神。
2.相同点:都是依托水而兴起,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 属于奴隶制文明;都注重古典科技的发展;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 生了重要的文明成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古代非洲和美洲: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在 美洲,印第安人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 文明。
4.欧亚大陆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中心区域,欧洲和亚洲文明各有自己的 特点;非洲和美洲相对孤立,但非洲受阿拉伯文明影响较深,美洲则完全独 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并且创建了独特的国家制度。
视角 3 古希腊人文精神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复习课件)-高一历史【大单元大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
1、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5—15世纪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形成时间和地域分布状况。
2、史料实证:找到相关图片和史料论证中古时期欧亚社会的主要特点,以及欧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过程。
3、历史解释: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基督教会、拜占庭、俄罗斯阿拉伯帝国、默罕默德、哈里发、奥斯曼帝国、苏丹、笈多王朝、印度教、大化改新、幕府统治、高丽王朝、班图人、阿克苏姆王国、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加纳、马里、桑海、津巴布韦、玛雅、阿兹特克。
印加文明。
4、唯物史观:认识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家国情怀:不同地区与国家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使这一时期的欧亚文明呈现出多元化的历史风貌,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夏商周秦汉公元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宋元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明清五代十国古代中国9世纪14-15世纪上古代史近代史395年476年6世纪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灭亡,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查士丁尼法典》基辅罗斯建立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中古时期(中世纪史)古代世界中世纪(Middle Ages )(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封建制度占据统治地位。
1453年东罗马灭亡1、产生:罗马帝国生产力、基督教、日耳曼人传统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庄园农奴制度3、封君封臣制度 产生: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西哥特王国法兰克王国东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诸王国西罗马帝国封君封臣制度特点: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层级间相对独立;双向权利义务的关系;契约意识封君封臣制度影响: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给予土地和保护给予土地和保护提供农耕土地效忠和提供军队效忠和服兵役服劳役和耕种①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在各自的领地内独自行使权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总结——中古时期的世界

14世纪开始,16 世纪强盛
特诺奇蒂特兰城
印加文明
15世纪向外扩张,
安第斯高原一带
印第安文明集大成者
(太阳之子)
16世纪消亡
返回
易混易错剖析
1.对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理解不到位
“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
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
三洲的大帝国
欧三洲的大帝国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 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
统治措施 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 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
设官僚机构辅助
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政治体制
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
对外来文 化态度
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 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方式,
苛捐杂税,破坏地中海地区原来 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
2.影响:欧洲的社会很难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和强有力的王权。在 很长时间里,西欧一直处在封建割据状态下,这种封建割据状态在中世 纪后期阻碍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直到12、13世纪西欧一些国家如英国 的封建君主在城市市民支持下开展与教会和地方贵族的斗争,加强了封 建王权。而此后封建王权的加强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从而加速了欧洲 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近代社会的到来。
2.不能够准确理解题意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对世界最大的影响是 A.灭亡了拜占庭帝国,破坏了欧洲古典文化 B.建立跨三大洲的帝国,扩大伊斯兰教传播范围 C.阻碍了东西方商业贸易,迫使西方开辟新航路 D.重视商业,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名师纠错 做题时要善于抓住题目的阶段性特点理解题意。本题隐含了 中世纪的世界史仍是一部地域史,世界尚未建立起密切联系,而奥斯曼 帝国的崛起,客观上促使西欧开辟新航路,从而改变了这一面貌。奥斯 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 欧商路,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然尚未完全中断,但是长期的战争,以及 帝国政府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 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使分 散的世界逐渐联结为一体。选C。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复习

从12世纪起,西欧出现了民族的观念,民族国家 开始形成。民族国家形成首先是由于王权加强,国王 一方面通过与大封建主斗争,另一方面通过与罗马教 廷争夺世俗权力的斗争,加之不同民族碰撞冲突、确 定疆界,从11世纪——15世纪在西欧形成强大王权的 国家,典型的代表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
拜占廷帝国: :东罗马帝国(395-1453) :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桥梁。 :6C查士丁尼时期
主题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世纪(Middle Ages),指 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 期,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 (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 的一个中间时期。
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 国的灭亡,最终融入文艺复兴运 动和大航海时代(新航路开辟) 中。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之为欧洲 封建社会。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随着封君封臣制度而产生的。
教堂 庄园法庭
一、中古西欧基本特征:基督教会主宰
经济:政拥有教大合地产作,征收十一税;
政教冲突
政治:最大封建主集团(有组织的力量),森严的等级制度;
基督教会 举足轻重
思想:控制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
教权高于王权
497年法兰克王国创建者 克洛维接受洗礼
中古时期的议会产生于13世纪,是国王与教俗封建主、市民等寻求合作、统治国家的平台,扩大了王权 统治的基础。到近代,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重要机构。
二、中古中后期西欧新变化:③城市自治与大学兴办
(1)斗争:城市争取自治权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富裕的工商业城 市,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 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 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 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 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将金钱挥霍一空 后,又要重新统治琅城。1112年,琅城居 民发动起义,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 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实行 自治。
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必背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1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 - 1 - 2古代非洲与美洲........................................................................................................ - 7 -1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1)形成条件: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②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3.庄园(1)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①耕地组成: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义务:农奴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③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构图解史]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温馨提示]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庄园即已出现,进入封建社会后,这种古老的社会组织方法不仅支配了更大部分的人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使庄园本身的内部结构更加巩固。
作为封建制度的下层,庄园制度反映了贵族与封建社会内的“非贵族”阶级的关系。
知识点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的加强(1)原因: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2)表现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精神文化方面: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经济:拜占庭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
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法律: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民法大全》
国家
兴盛时间
特征
东非 西非
阿克苏姆
东非沿岸国家
加纳、马里、 桑海
4世纪 10--15世纪 8--15世纪
园艺业为主;使用奴隶; 外贸发达;城市繁荣
黄金资源;外贸兴盛 城市与文化繁荣; 桑海:中央集权,官吏由国王任 免;对外贸易;文化繁荣
南非 大津巴布韦
14--15世纪 巨石建筑群
三、古代美洲文明
区域
最强大印第安国家、国王集权、划 区设官、土地国有;详细人口调查、 完善道路系统、被征服地区迁到新 地区
二、拓展深化
探究一:中世纪时期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 “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文艺复兴时 期的学者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 于信仰,因此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曾经“黑暗时代” 等同于“中世纪”,1904年后,这个术语更多的限于“中世纪早
期”。
(2)
庄园
一个机构
两类土地
三种人员
多个作坊
(庄园法庭) (自营地、农民份地) (领主、农民、农奴) (自给自足)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的王权(封君封臣制度造成王权衰落,也孕育着统一力量)
(1)英国自诺曼底征服后,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2)15世纪,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3)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宰相-管理政务 枢密院-令状与文告 财政部-收支 (2)经济:经济繁荣,手工业与商业发展,城市繁多 (3)文化:继承被征服地区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化 领域取得成就,商人与旅行家为东西文化交流桥梁。
二、奥斯曼帝国
1.信奉伊斯兰教;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 伊斯坦布尔,定为帝国的首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16世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2.最高统治者:苏丹——宗教、政治、军事主宰;土地最高所有 者 3.控制欧亚商路,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阻
16 世纪末 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一、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经济对比
区域
民族
非洲 班图人
培育的农作物 牲畜
甜高粱、西瓜、 牛、羊 棉花
工具类型
铁器
美洲 印第安人
马铃薯、玉米、 蕃茄、花生
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古代非洲文明
区域
(2)俄罗斯帝国—— 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在政治和文化上 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16世纪建立起以莫 斯科为中心统一国家,伊凡四世强化中央集权(颁布法典;改组中央机 关;镇压大贵族)。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大帝国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穆罕默德;公元7世纪;创立伊斯兰教;《古兰经》; 8世纪中期地跨亚欧非 2.统治 (1)政治: 哈里发-政治、军事、宗教大权
(2)封君封臣制度的关系
封君
提供土地与保护
封臣
效忠、服兵役(主要)、提供金钱
(3)封君封臣制度的本质特点 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具有契约关系
(4)作用 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 治阶级;在各地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2.封建庄园
(1)中古西欧封建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独立的 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印度 (1)笈多帝国:4世纪,征服北印度,印度教发展为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伊斯兰教为国教; 最高统治者为苏丹;地方推行行省制;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2、古代日本
时间
社会发展
秦汉 6—7 世纪 10世纪 12世纪
17世纪
中国移民 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统治——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中央集权瓦解; 武士集团发展;形成庄园
2.城市 (1)兴起原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 水力、畜力有效使用;工商业发展
(2)城市自治手段: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3)城市自治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兴办大学,培养人 才;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促进国王统一事业。
3.教会
(1)经济方面: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第二单元复习
临沂一中 金明
中古时期的世界
(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 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 (2)通过学习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理解 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整个世界的相对平衡的多元文化格局; 理解不同文明对人类历史作出的贡献,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 民族的文化传统。
文明
时间
其他特征、成果
中美
玛雅文明 ?--15世纪中
城市国家、种植玉米、金字塔庙宇、 20进位制、制造陶器、表意文字 、历 法
中美
阿兹特克 14---16世纪 文明
上层垄断官职;被征服地区由原来部落首 领管理;太阳金字塔、城市建设、浮动园 地;农业为主;都城水渠与道路交错
南美
印加文明 13---16世纪
武士集团首领在镰仓建立幕府,实权由幕府掌握,武士与将军 形成主仆关系
德川幕府 闭关锁国
3、古代朝鲜
时间
社会发展
4 世纪 民族政权高句丽迁都平壤
7 世纪末 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 世纪初 建立高丽王朝(中央三省六部;地方划十道;土地国有;科举考试;儒家经典)
14 世纪末 改国号为朝鲜
一、基础知识巩固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即从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和探索时代兴起。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
东欧
封君封臣 庄园与 王权 城市 教会 农奴制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拜占庭
俄罗斯
一、西欧封建庄园
1.封君封臣制度
(1)背景: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 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