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阅读

合集下载

《任务一:新闻阅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任务一:新闻阅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任务一:新闻阅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的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内容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新闻。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关于新闻的,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获取新闻事实,又是如何组织新闻事实的。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会在课文中客观的叙述、少量的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与观点并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情分析:单元设置“活动·探究”任务群学习内容,这是初中生开展的新样式语文学习活动,从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到学习方法都需要变革。

新闻在实际生活中处处皆是,但当作一种文体来学习,学生第一次接触。

在课文学习之前上一节“单元导读课”,目的是通过单元概览,整体感知,以学情和疑问为起点,激发兴趣,自主提问,以学定教,明确目标,为整个单元的学习铺设台阶,产生箭在弦上、整装待发之感以及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对新闻文体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能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形成独立思考、合理筛选信息、理性解决问题、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明确设置活动探究单元课型的意义和主要特征。

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了解什么是新闻,以及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的文体特点。

2.浏览本单元新闻作品,粗略感知这组课文;明确本单元活动任务单,为精读课文做铺垫。

3.练习“抓住课题捕捉内容”的高效阅读方式,学习“紧扣专题思考质疑”的读书方法,激发学习本单元的欲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明确设置活动探究单元课型的意义和主要特征。

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了解什么是新闻,以及消息、特写、通讯的文体特点。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范文(必备10篇)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范文(必备10篇)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范文1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范文2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huì荷hè锄候骑jì都dū护燕yān然豚tún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带月荷锄归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但:只。

(3)江人大荒流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文原文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文原文

《新闻两则》课文原文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____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范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范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范文
以下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范文,仅供参考。

标题:八年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
近日,八年级的同学们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创造力。

本次艺术节旨在展示学生的才艺和创意,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八年级的同学们表演了一系列的精彩节目。

其中包括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

他们的表演充满活力和热情,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八年级的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种比赛和展览。

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手工制品等。

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观,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此外,八年级的同学们还积极参与了各种讲座和交流活动。

他们与校内外的艺术家和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学习,了解了更多关于艺术的知识和技巧。

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养。

总的来说,本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八年级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平台。

通过参与活动,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和自信心。

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会更加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采访范文(10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采访范文(10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采访范文第1篇采访人物:表妹听完爷爷和妈妈小时候如厕的故事,再看看我们家现在的厕所,有干净的洗漱台、洁白的智能抽水马桶、方便的纸巾盒,还有妈妈种的两盆绿萝,让厕所内生机盎然,进去如厕不再是煎熬,而是一种无比的享受,这简直是天壤之别啊!我们城里的厕所是这样,那么农村的厕所会是什么样呢?好奇心促使我拿起电话采访远在乡下的表妹。

表妹一接电话,就噼里啪啦地讲了起来:“姐姐,你知道吗?我们村里现在建设美丽乡村,对家家户户的厕所进行了改造,我们现在再也不用旱厕了,和你们家用的是一样的水厕,排泄物都进了村后面的污水处理场。

”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妹妹又接连说道:“姐姐,更有意思的是我们村里的厕所现在都刷白了,还画上了好多好美的图画,写了好多文明用语,我视频给你看啊!”妹妹打开视频,那一排排整洁美观的厕所映入我的眼帘,我不得不佩服:咱农村的厕所比城里的还要干净还要美啊!通过这次对厕所的采访,我深切地感受厕所的变化不正是家乡人们生活品质逐步上升的体现吗?不正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展现吗?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农村,正迈着大步,走向文明、走向美丽、走向幸福!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采访范文第2篇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新闻写作教学设计精彩开篇词进入信息社会,新闻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新闻的海洋中,新闻不仅是我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享受社会主义民主权利、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不仅要读新闻,而且还要认识新闻,培养新闻意识,学会新闻写作,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习目标1、学习采访新闻的方法技巧。

2、了解新闻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3、了解新闻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新闻载体。

教学过程一、文题展示根据自己的采访情况和搜集到的新闻素材,写一则新闻。

二、写作导航同学们,在刚刚学习的第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中,你印象最深的新闻是哪一篇?对如何写新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吗?要想写好新闻,首先要熟悉新闻的种类。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新闻摘抄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新闻摘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
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
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在人民解放军的炮火笼罩下沸腾了!一艘艘英雄的舰艇杀向敌阵,摧毁了敌人无数据点和防御工事,扬子江在战火中怒吼了!
这则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壮丽场景,表现了人
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强大战斗力,同时也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长江防线上的无力和溃退。

整个新闻语言简练有力,描述生动形象,展现出战争场面和时代背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课文全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课文全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课文全解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课文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课文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范文如下:
标题:我国成功发射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北京时间XXXX年XX月XX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量子
科学实验卫星,这是我国在量子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也是对全球科技界的重大贡献。

这颗卫星名为“墨子号”,它将被用于进行一系列的量子
科学实验,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分
发等。

这些实验将有助于推动量子技术的发展,并有望在未
来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墨子号”的发射是在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
索后取得的成功。

它代表了我国在量子技术领域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上第一颗用于量子科学实验的卫星。

此次发射的成功,不仅表明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
和成就,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全球科技界的地位。

同时,
这也为全球的量子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将
有力推动量子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墨子号”的发射是我国科技界的一次重大突破,
也是全球科技界的一次重要事件。

我们期待着这一技术的未
来发展与应用,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是通过哪些渠道 接触新闻?
1.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通过报纸、广播、电 视、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 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 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2.新闻体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 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 都属于新闻,包括
消息、 新闻特写、通讯。
2. 对比阅读本单元的新闻,综合分析并归
纳出消息﹑特写和通讯的特点。
新闻 特 体裁 点
特 点
新闻 类型
找出准备的报纸,翻看新闻版面 (第一版),找一则新闻。
判断新闻的体裁,找出标题、 导语、主体等。 找出本新闻的六 要素,并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1.选购两份以上今天的报纸,并浏览你感兴 趣的内容,试着对比同一事件不同报纸的 报道。
的地点,说明稿子的真实 性; “22日22时”交代 了发稿的时间,说明了新 闻的及时性; “电”说明
了发稿所采用的形式。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电 从今天上 午10时开始,内蒙古出现大范围大风、扬 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 遇强沙尘暴,是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
1.这是新闻的导语部分。根据导语 的内容,填写新闻的标题。
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 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 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1.新闻也叫 ,它具有
性、

性。
2.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3.新闻的结构分为哪五部分?哪三部分
是必不可少的?
4.新闻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5.从表达方式看,新闻以 为主,有时
可以穿插 和 。
1.快速阅读一、二课新闻内容, 分别找出这三则消息的标题﹑导 语﹑主题﹑背景和结语,并回答 下列问题。
a.如何快速直接知晓新闻事件? b.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怎样相对具体了解新 闻内容? c.如果你想知道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该如何 去做?
2.这则新闻的来源是:
3.根据导语部分,写出这则新闻的
下列几个要素。
时间:
地点:
事件:
6﹑新闻的特点
真实、 及时、 简明
何时、何地、何事、
六要素:何人、何故、如何
新闻
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消息)
1、让事实说话;(真实性)
三特点: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3、简明扼要。(简明性)
毛泽东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第1句、第2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 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
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兵力、战线、战况
主体: 从“二十日夜起”到文末。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狭义上,就是指消息。
3.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 有议论、描写。
4﹑新闻六要素 (课本第2页)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事(What) 何人(Who) 何故(Why) 如何(How)
5﹑新闻的结构 (课本15页)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1、标题。标题包括主标、引标、副标。并非所
2.请你课后收集一些不同体裁的新闻,并在 小组内分享。(包括新闻的类型﹑要素﹑ 主题以及写作特点等方面)。
3.自学15页:怎样写消息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主体。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
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话内容的进一步 扩展和阐释。
4、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交代背景要扣紧主题。
5、结语。新闻的结语一般是最后一句或
者一段话,常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的小结, 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或根据 所报道的事实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知识:电头
电头就是在报 • 练习:分析[新华社长江
道开头用括号或黑 前线22日2源和发稿的 • 参考:
时间
“新华社” 是通讯社的名
1、在报道的开头 称,交代了稿子的来源;
2、用括号或黑体 字表示
3、交代稿子的来 源和发稿时间
“长江前线” 交代了发稿
有新闻的标题都如此,可根据新闻情况灵活运用, 有的新闻只有一个主标。 引标,用来说明意义,引出主标;如:
万只鹭鸟威胁机场飞行安全(引标) 北京要建人工湿地将鹭鸟“移民” 副标,则是对主标作阐述和补充。如:
文明新风 吹拂鹏城 ——深圳开展“文明行动”活动综述(副标)
2、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