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北大社会学考研)

合集下载

家庭社会学考试要点

家庭社会学考试要点

1 家庭社会学含义与特征家庭社会学(Sociology of Family)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家庭进行综合研究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特征:社会学的视角与家庭综合研究2.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把家庭视为社会制度,侧重研究家庭功能及变迁;把家庭视为社会组织,侧重研究家庭关系。

3.家庭研究的主要方法;1、方法论: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与人文主义方法论(现象学方法论)。

2、具体研究方法:个案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

方法上存在两大传统路径:以摩尔根、马恩为代表的以人类学方法研究家庭起源与发展;以社会学方法研究家庭现状。

4.家庭社会学价值1、家庭人类社会生活最悠久的组织形式之一,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之一。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细胞。

3、家庭现状的研究需要。

结合自身观察与知识论述学习家庭社会学的意义家庭社会学旨在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获得对家庭规律必的认识,从而为家庭的健康、幸福与和谐指明方向,进而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1.对于择偶行为,研究者们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论解释的?个人主义解释(生物学心理学的解释),社会文化解释1.生物学的解释:人们之所以择偶乃是受人的生理本能的驱使,因此人的择偶行为是一种由遗传形成的先天性的行为。

(本能趋使男性去接近女性)2.心理学的解释:(1)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儿童时期的恋父恋母情结的延续(2)同质性理论: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人更具吸引力,价值观的相似更为重要,空间上和心理上更易接近(门当户对的合理性)(显现)(3)需要互补理论:选择能满足内在心理需要的人为配偶,互补性特征更多表现在性格、气质、生理特征方面(潜在)3.社会文化角度的解释:注重社会因素如职业、经济地位、家庭背景等因素对择偶的影响。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择偶,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在择偶中并不是自由的,而是深受着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左右,这些因素集合起来促使一个人做出选择,选择谁做配偶并不是个人的自由,虽然有时候看似是个人的自主决定。

社会学方向考研一览表

社会学方向考研一览表

安徽大学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清华大学科目名称 科目码 科目名 科目一 101 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二 201 英语一 科目三 610 社会学理论 科目四853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20421★社会政策901社会政策实务:儿童保护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14政治学基础④920经济学基础 02社会政策理论与国际比较同上03社区发展同上中国社会科学院 (四) 初试科目:1月15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 1月15日下午 外国语1月16日上午 社会工作原理 1月16日下午 社会工作实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030301 社会学指导教师:李友梅、沈关宝、仇立平、张文宏、张敦福、张海东、顾骏、陆小聪、肖瑛等9名教授及 10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01. 组织社会学 02. 社区研究 03. 家庭社会学 04. 社会分层研究 05. 网络社会学 06.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 07. 都市社会学 08. 体育社会学 09. 理论社会学 10. 政治社会学11. 农村社会学 12. 经济社会学 13. 全球学招生人数:15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619社会学理论4. 816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 5. 综合考试(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复试科目)035200 社会工作硕士指导教师:李友梅、张文宏、仇立平、张钟汝、沈关宝、范明林、刘玉照、耿敬、杨锃、徐新、翁定军、顾骏、肖瑛、张海东、汤艳文、袁浩、华红琴。

研究方向:01.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管理、决策以及评估02.社会政策及其评估03.社会工作实务招生人数:20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31社会工作原理4.437社会工作实务华东理工大学030301社会学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732社会学理论④879社会调查方法与社会统计_ 0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_ 02社会心理学 _ 03科学社会学 _ 04中国社会思想与社会发展 _ 05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_ 06文化人类学120404社会保障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5德语 ③732社会学理论或734社会政策原理④883社会保障学_ 01社会保障理论 _ 02社会保险_ 03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大学以上首批社会工作硕士试点单位 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0352 社会工作硕士01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02社区社会工作03农村社会工作04老年、妇女儿童社会工作05劳动与社会保障06部门(学校、企业)社会工作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1 社会工作原理④437 社会工作实务。

家庭社会学的复习提纲

家庭社会学的复习提纲

家庭社会学的复习提纲家庭社会学的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家庭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家庭的起源、演变、功能以及家庭与社会的相关关系等问题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 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空巢家庭: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

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3、丁克家庭:夫妻二人都拥有工作,有生育能力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称之为丁克,由这样的夫妻组成的家庭成为丁克家庭。

4、核心家庭: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5、主干家庭:由两袋或两袋以上的夫妻组成的,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6、联合家庭:家庭中任何一代含两袋以上的夫妻的家庭。

7、六礼:中国旧时婚礼习俗中的一种,形成于周代,要求婚姻从议婚到完婚共有六道礼节,程序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8、对偶婚:偶婚制,或称对偶家庭,是指一男一女在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偶居生活的婚姻形式。

它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的个体婚制转变的过渡形态或中间环节,产生于原始社会蒙昧时期和野蛮时期的交替阶段,对偶婚盛行于野蛮时代,即原始社会晚期。

9、血缘婚:原始社会中同一原始群体内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

血缘婚限于在同行辈间互为夫妻,排除不同行辈间的性关系,是人类第一个婚姻制度。

10、普那路亚婚: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婚姻形态。

为群婚的典型。

即一族团内的女子与另一族团内的一群男子,或一族团内的兄弟与另一族团内的一群女子互相通婚。

这些共夫的姐妹或共妻的兄弟之间,互称“普那路亚”(夏威夷语,意为“亲近的同伴”),故又称普那路亚婚。

11、婚姻调适:用来获取一个和谐融洽而又富有成效的婚姻关系的过程。

12、家庭管理:总的来说,家庭管理是对家庭生活的组织、决策、指导和协调。

家庭社会学

家庭社会学

社会学的想象力
我们在分析个人行为时,必须常常 注意到社会的影响力;也就是说,要了 把所观察的事物,放在社会的背景中寻 求解释与说明。

喝咖啡(吉登斯)

社会发展
政治
相关仪式
咖啡
经济 咖啡因

象征价值

我国不同时代的择偶对象
50年代:老干部(政治条件好 工作有保障 经济收入 稳定 人品正派) 60年代:解放军(英雄情结) 70年代:工人(毛泽东提出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 80年代:知识分子(搞经济建设 全社会重视知识) 90年代:商人“大款”(商品经济 重视财富) 21世纪:趋于多元化

第二节
家庭结构与家庭生命周期

血缘关系 收养关系 婚姻关系 单身

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组合情况,即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
结构的组合形式
家庭结构的类型:
1、单身家庭:1个人(单身) 2、核心家庭:1对夫妇及未婚子女(3人) (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3、主干家庭:3代但每代最多只有1对夫妇 (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4、扩大(联合)家庭:3代以上且至少1代有2对夫妇 (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5、夫妻家庭:只有夫妻2人(2人)(婚姻关系) 6、单亲家庭:夫妻一方与未婚子女(2人)(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7、隔代家庭:祖孙2代(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婚姻中的性角色
1、传统文化对婚姻中性角色的影响
传统婚姻性角色定位:男人为天,女人为地
2、现代婚姻中的性角色(平等):性和谐是夫妻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
性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1、及时交流性信息 2、对性生活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 3、保持性敏感度 4、必要的亲昵行为

考研社会学专业的院校指南

考研社会学专业的院校指南

考研社会学专业的院校指南考研社会学专业的院校指南社会学一级学科下设有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民俗学4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甚多,我们在考研报考的时候,要了解清楚有哪些专业。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社会学专业的院校攻略,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社会学专业院校推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作为国内社会学学科实力最强的社会学系,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堪称第一,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其中对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社会研究方法是实力最为雄厚的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的应用社会学、政策研究、社会心理研究实力也很强大。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中由潘绥铭教授领衔的性别社会学研究可以和社会学研究所的性别社会学研究齐肩。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主要研究优势有:(1)社会学理论与社会转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在此研究方向上有自己的主导观念,即“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并从社会学的视角,努力研究以最小的社会代价取得最大社会进步的各种社会机制。

(2)社会研究方法:该研究方向集中于中国社会的运行和社会转型,在此基础上对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个案调查方法以及社会指标与社会测量等方法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同时致力于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关于社会运行和社会转型的社会指标体系,用实证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和修订,使之成为国内重要的与骨干的社会指标之一。

(3)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以分支社会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社区建设、法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等领域。

人大最早在法社会学研究中(国内)引入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召开法社会学的国际研讨会,是国内唯一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中系统开设法社会学课程的学科点。

(4)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在继承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研究主题的基础上,近年来对社会重大事件给予极大关注,包括对突发事件中的民众心态与应对研究,以及人文奥运研究。

家庭社会学(北大社会学考研)

家庭社会学(北大社会学考研)

家庭社会学(北大社会学考研)家庭社会学总结1、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组成方式,即家庭由哪一种及几种家庭关系组成。

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家庭结构按其组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是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由一对老夫妻加上他们子代的一对夫妻及孙子、孙女组成的主干家庭,由一对已婚兄弟加上他们的妻子和孩子组成的联合家庭等。

3、家庭功能包括生产、消费、生育、教育、赡养、抚育、闲暇与感情满足等。

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指在家庭诸功能中,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家庭制度和家庭功能的功能。

家庭的核心功能在其他家庭功能中居于支配地位,而且只要社会的家庭制度不变,核心功能也将保持不变。

在传统的小生产的农业社会中,家庭的本质是社会劳动组织的基本形式,生产功能是其核心功能。

与现代城市社会相适应的是夫妇平权的家庭制度,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感情满足的功能。

家庭的主要功能是指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针对家庭组织者的主要需求的家庭功能,随着家庭组织者的主要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在新家庭建立时,生育功能是主要功能;家庭组织者进入中年后,生育功能减弱,教育与抚育功能突出,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到了老年,家庭其他功能都因家庭组织者需要减少趋于萎缩,赡养又成了家庭的主要功能。

家庭的核心功能与主要功能的区别和联系:都是家庭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

核心功能随家庭制度的变迁而变化,所以在家庭制度不变的这段历史时期内,都是较为稳定的;而且作为家庭本质的具体表现贯穿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始终,即在家庭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核心功能都不变。

家庭的主要功能与家庭的生命周期紧密相关,随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改变,因此是比较容易变化的。

家庭的主要功能源于对家庭的微观分析,与家庭制度之间没有类似核心功能这样的内在联系。

家庭社会学复习重点

家庭社会学复习重点

家庭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内部的基本关系,阐述家庭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化的客观规律,揭示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1、从家庭与人的关系来看,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之一。

2、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3、现实的家庭状况也迫切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家庭社会学的基本内容1家庭的性质: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生物属性和家庭的社会属性的认识,并从中抽象出家庭的本质属性.2家庭结构:家庭社会学需要研究各种类型家庭的结构特点,研究家庭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制约结构变动的各种因素.3家庭功能:家庭社会学不仅要对家庭的多种功能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而且尤其要关注家庭功能的变迁.4家庭关系:家庭社会学要研究家庭中各种不同关系的持点、影响家庭关系质量的主观、客观因素,研究家庭中各成员的角色和作用。

5家庭管理:家庭社会学研究家庭管理的一般方法,为人们提供管理家庭生活的技巧和艺术,推动家庭的健康发展。

6家庭伦理:研究家庭伦理观念的类型及变迁7家庭习俗:家庭习俗的类型及其变迁8家庭的起源、演化和家庭的未来9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和控制有关家庭行为的手段之一10家庭学史:纵横一起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主要是指研究及研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家庭社会学研究应建立在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正确的逻辑推理之上。

科学性还包括对研究对象的精确测量。

对家庭的研究,同样需要使用精确、可靠和有效的度量方法。

科学性还要求将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等相结合,使其相互补充。

(二)客观性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解释事物和有关研究结果时要避免受个人偏见和价值观的影响。

家庭社会学相关书籍

家庭社会学相关书籍

家庭社会学相关书籍
在家庭社会学这个领域中,有很多经典和权威的著作,以下是几本值得一提的书籍:
1. 《家庭社会学》(Family Sociology)作者:Evelyn Duvall、Reuben Hill
这本书是家庭社会学领域中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家庭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

书中涵盖了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变迁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和理论支持。

2. 《家庭、社会与性别》(Families, Society, and Gender)作者:David H. Demo、Kathy S. Dolan
这本书旨在探讨家庭、社会和性别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了家庭角色和性别认同的演变。

该书为读者提供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证数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家庭伦理学》(Family Ethics)作者:Paula S. Rothenberg
本书通过伦理学的视角探讨了家庭这个社会单位中的道德和伦
理问题。

作者探讨了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义务和责任等方面的问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家庭伦理问题。

4. 《家庭与社会变迁》(Family and Social Change)作者:Sheila Allen、Alan McKee
这本书涵盖了家庭和社会变迁的多个方面,包括家庭结构、亲子关系、性别角色、家庭政策等。

作者通过分析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家庭和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视
角和深入的洞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社会学总结1、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组成方式,即家庭由哪一种及几种家庭关系组成。

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家庭结构按其组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是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由一对老夫妻加上他们子代的一对夫妻及孙子、孙女组成的主干家庭,由一对已婚兄弟加上他们的妻子和孩子组成的联合家庭等。

3、家庭功能包括生产、消费、生育、教育、赡养、抚育、闲暇与感情满足等。

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指在家庭诸功能中,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家庭制度和家庭功能的功能。

家庭的核心功能在其他家庭功能中居于支配地位,而且只要社会的家庭制度不变,核心功能也将保持不变。

在传统的小生产的农业社会中,家庭的本质是社会劳动组织的基本形式,生产功能是其核心功能。

与现代城市社会相适应的是夫妇平权的家庭制度,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感情满足的功能。

家庭的主要功能是指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针对家庭组织者的主要需求的家庭功能,随着家庭组织者的主要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在新家庭建立时,生育功能是主要功能;家庭组织者进入中年后,生育功能减弱,教育与抚育功能突出,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到了老年,家庭其他功能都因家庭组织者需要减少趋于萎缩,赡养又成了家庭的主要功能。

家庭的核心功能与主要功能的区别和联系:都是家庭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

核心功能随家庭制度的变迁而变化,所以在家庭制度不变的这段历史时期内,都是较为稳定的;而且作为家庭本质的具体表现贯穿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始终,即在家庭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核心功能都不变。

家庭的主要功能与家庭的生命周期紧密相关,随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改变,因此是比较容易变化的。

家庭的主要功能源于对家庭的微观分析,与家庭制度之间没有类似核心功能这样的内在联系。

4、家庭关系:一般将家庭关系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过还可以有以下补充:一是指现在一个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二是在一夫一妻制下主要的家庭关系为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

从不同角度看,家庭关系有不同含义。

5、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单个家庭所存在的从诞生、发展直到死亡的整个运动过程。

它随家庭组织者的年龄增长和需要不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且受家庭组织者寿命长短的制约,由于这种过程如同人的生命过程,故称之为家庭生命周期。

西方的家庭生命周期大致包括这几个阶段:结婚-第一个孩子出生-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第一个孩子离家-最后一个孩子离家-配偶中一方死亡-家庭消失。

这些阶段现在也随结婚年龄的推迟和出生率的降低有所改变。

在中国,家庭生命周期并不如西方这样清楚,各阶段之间的界限也相当模糊。

5、《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根据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写成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剖析了作为文明社会的细胞形态的家庭,由此阐述了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整个人类文明史。

恩格斯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一夫一妻制家庭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与社会上的阶级对立有相通之处,即阶级对抗最早源于男性对女性的对抗,个体婚制意味着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指出剖析家庭即可剖析社会。

恩格斯的贡献在于指出了研究家庭与研究社会的关系,研究家庭对研究社会的意义。

6、家庭策略,是指家庭及其成员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时机,如何让孩子离家谋生,何时更换住所,何时控制家庭规模、实施节育措施等。

家庭决策不仅仅是一种相互商量和民主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支配和被支配、充满着夫妻争执和父母与子女的争论。

这与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家庭变迁的目标:从总体上说,90年代城市家庭变迁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家庭制度,与以往的家庭制度特别是传统的家庭制度相比,这种家庭制度更强调把家庭与社会生活分开,把家庭看作是个人私生活的场所,更注重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个人情感的满足,从而淡化传统的“家本位”观念。

8、功能中介的假设实质是把家庭功能看作社会影响家庭的突破口,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影响表现为核心功能的替代过程,使家庭功能组合、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三方面协调统一,成为体现新的家庭制度的有机整体。

当然,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的变迁发过来也会影响家庭功能。

功能中介假设的特征之一是强调家庭功能组合、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是从不同侧面体现家庭制度的有机整体。

另一特征是强调用一种变动的观点来看家庭和家庭本质,家庭本质在家庭内涵之中,不是凝固不变的,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功能中介假设的表述如下:家庭功能组合,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从各个侧面反映着家庭的肺腑内涵,它们的变化也反映家庭所包含的内涵的变化。

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总有内涵中的一种(其外部表现为核心功能)居于支配地位,由于它的存在和所处地位,决定了家庭的本质。

处于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家庭之本质总是对此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而言的,受该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映出该社会发展阶段的特征。

所以,家庭本质将随居支配地位的内涵被另一种内涵取代而变化。

9、简述90年代以来城市家庭变迁的总趋势。

(1)家庭关系方面。

原本初步建立的男女平权的夫妻关系模式发生微妙的变化,少数已婚妇女仍要依靠丈夫的收入生活;年轻一代进一步确立其在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在家庭中确保一种代际平等关系的建立,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权和生存空间。

(2)家庭功能方面。

某些功能继续外移,如养老;家庭之间消费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家庭结构方面。

小型化趋势仍将继续,空巢家庭比例增加,家庭稳定性减弱。

10、简述农村家庭变迁的总趋势。

(1)家庭结构方面:小型化的趋势加速。

(2)家庭关系方面:夫妻之间,代际之间逐渐发展出平等的关系,但传统文化仍发挥作用。

(3)家庭网络方面:父系父权家庭制度瓦解,姻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交往中带有越来越浓的理性色彩。

(4)家庭功能方面:生育功能逐渐淡化,消费功能在逐步增强。

(5)婚姻方面:包办婚姻减少。

11、简述城市家庭消费的特点。

(1)家庭中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与以个人为单位的消费并存和并重,家庭成员可以保留一定的个人自由度。

(2)家庭消费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

(3)不同家庭的消费出现多层次性。

(4)社会环境制约了家庭的消费,比如医疗,教育等的储备。

12、简述农村家庭消费的特点。

(1)家庭消费与个人消费也有分有合,但是不同地区侧重点不同。

(2)消费多层次性,地区差异大。

(3)日常消费与大宗消费相结合。

(4)平时节俭为一次性的消费作准备。

13、城乡家庭消费的比较。

(1)农村家庭在消费方面有更强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取向,而城市家庭有更强的集中消费与分散消费相结合的取向。

(2)农村家庭具有更强的集中进行大宗消费的倾向。

(3)城市家庭的消费一般都以量入为出为前提,而农村家庭的消费受到模仿和攀比心理的影响。

14、简述城市家庭教育功能的新特点。

(1)家庭对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程度有高期望并由此引发的高投入。

(2)更加关注子女受教育的环境,比如择校问题。

(3)家长在子女学习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15、简述农村家庭教育功能的新特点。

(1)农民对子女的期望仍然保持着较强的实用主义态度。

(2)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对子女上学可以投入更多的物质支持。

(3)为子女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增加,主要由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农村的教育设施水平所决定。

16、城乡家庭教育功能的比较。

(1)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异,导致了城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和实际措施上有差异。

(2)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

农村家长主要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考虑。

(3)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有差异。

(4)相同点是物质投入的增加,但城乡远不在一个层次上。

17、家庭的赡养功能包括三个部分:提供老人衣食等生活资源,照理老人的日常生活,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心,即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中国家庭有养老的传统,即老人通过和子女共同生活,获得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的照顾并享受天伦之乐,老人是终老于家庭的。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这样一种养老方式一直被维持着,并在官方和民间均得到认可。

18、城乡家庭养老功能的对比:(1)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赡养仍是城乡家庭的重要功能。

(2)城乡养老标准和实际水平都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3)农村中的养老标准是依照社区的养老情理建立起来的,所以城乡差距能为农村老人及子女所接受。

(4)在抚育和赡养方面,城乡家庭均存在着不对等的情况,即老人抚育子女的付出远超过子女赡养老人的付出。

(5)上述的不对等表现为老人进入老年期后,基本上是自己养自己,但城市与农村中自养的表现不同。

(6)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而社会保障体系并未建立,城市家庭普遍增加了不安全感。

因此城市家庭的赡养功能实际上是加强了。

而农村家庭受影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的赡养功能可能也将有较大提高。

19、家庭功能的变迁机制:(1)家庭功能变迁的表现家庭功能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核心功能的变迁19、社区情理:在一个相对封闭或文化相对落后的社区中,存在着由地区亚文化决定的某些为在该社区中生活的多数人所认可的行为规范及与此相适应的观念,这些规范和观念可能有悖于一定的社会制度和规范或者与一定社会制度和规范存在着某种不适应。

但因为社区的封闭性且居民文化层次较低,所以这样的社区行为规范和观念仍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

而在社区中生活的人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时则首先考虑自己的行为能否为社区中的他人所接受并把它看作是自己行为选择的主要标准。

换言之,只要他们的行为能够得到在同一社区中生活的多数人的赞成,他们就认为是可行的。

社区情理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0、新型家庭制度与旧家庭制度的区别:新型家庭制度已不是一个兼有生活和生育功能的“事业单位”,而是一个兼有或完全没有生产功能的“生活和生育”单位。

那种因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强调效率,以服从和纪律为基本内容的家庭关系,将转向生活和生活组织中所需的强调感情,强调交流,以平等协商和彼此照顾为基本内容的家庭关系。

这一转变使家庭关系的主轴从纵向转为横向,这就意味着姻缘将取代血缘成为家庭关系中的主要关系。

与之相适应,夫妻关系将逐步转向夫妻平权型。

21、城乡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见书P111(1)中国城市中,近期内核心家庭、夫妻家庭及主干家庭将继续保持同步增长,联合家庭将趋于消失。

(2)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住宅问题的解决,家庭“小型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所谓小型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家庭结构简单化,二是家庭人口容量都向组成家庭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人口接近。

(3)在农村工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已经出现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但与城市具有不同的特点,主干家庭在变迁开始阶段仍将维持相当的比例,联合家庭趋于消失;到了联合家庭基本不存在之后,主干家庭才会明显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