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

合集下载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及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及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______ 、土地因素_____________ 、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具有________ 双重性,家畜通过自身的________实现和保持着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生产实践中应__________ 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4.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 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5.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________ 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一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6.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___________ 、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7.畜牧场规模的表示方法有:(1 )按存栏繁殖母畜头数计;(2)按年上市商品畜禽头数计;(3)按常年存栏畜禽总头数计。

8. 土壤特性对畜牧生产的影响在于 (1 ) 土壤的生物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污染土壤对家畜的危害, (3) 土壤的卫生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防治原则是和。

10.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___________、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11.畜牧业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 、和。

12.家畜被毛的隔热作用是因为:被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_____________ ,导热性差;且被毛层中有许多不流动的一空气;被毛的光泽具有」隔热性。

13.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3压_________ 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期末复习题.doc

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期末复习题.doc

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期末复习题第一章名词解释:1.家畜环境是指环绕于家畜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环境条件的总和。

2.家畜环境卫生是指家畜饲养环境的条件,卫生状况是否适合家畜的生长与生活等。

3.家畜环境与设施是研究家畜养殖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利用工程设施为家畜的养殖生产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持续生产的目的。

4.畜禽动物福利是指满足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的一种需求。

问答题1、什么是家畜的环境?影响家畜生产和健康的环境因子有哪些?答:所谓“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是作为该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对家畜环境而言,“中心事物”是家畜,环境则是家畜生存的环境,或者说是指环绕于家畜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环境条件的总和。

根据环境因子的性质,家畜的环境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光环境以及其他环境因子。

2、家畜环境与设施的关系是什么?答:畜禽养殖工程设施设备配套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畜禽养殖工艺与环境条件和畜禽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工程设施配套技术是否到位、设备是否成套,不仅影响工程一次投资成本和长期运行费用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

因此,家畜环境与设施被认为是现代畜禽生产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技术。

3、我国畜禽废弃物处理与畜产公害防治的对策与措施有哪些?答:解决我国集约化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消除畜产公害,最终的关键还是1.促进农牧结合,确保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我国农牧业的持续发展。

紧密围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产出率和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为先导,立足国内,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符合我国国情的畜禽粪便处理与还田综合配套技术、设施与设备,形成有我国特色的完整技术体系。

2.在环境管理方面,应加强畜牧业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对畜禽粪便资源化的认识,也是使畜禽粪便能够很好利用和防止环境污染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1.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2. 生物节律:动物由于光照时数的周期性变化,其生理状态、生化过程、行为习性也呈现周期性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3.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或升高时,引起机体代谢率开始提高时的环境温度,分上限和下限,一般指下限临界温度.4.动物福利:维持动物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事物。

5.尘肺病:微粒侵入到肺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阻塞淋巴管,淋巴液潴留,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坏死。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

2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

3.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4.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5.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6.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7、水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类。

8.根据外围护结构的封闭程度,畜舍可分为开放式畜舍、半开放式畜舍、封闭式畜舍等类型。

9.畜舍横向机械通风的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正负压联合通风。

10. 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小气候与大气候的不同在于个别气象因素的差异。

畜牧、兽医科学知识: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与答案

畜牧、兽医科学知识: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与答案

畜牧、兽医科学知识: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与答案1、单项选择题鸡、狗在高温环境中的皮肤蒸发形式主要是()。

A.出汗蒸发B.呼吸蒸发C.渗透蒸发D.都对正确答案:B2、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可见光计量单位的是()。

A、cdB、lmC、lxD、dB正确答案:C3、单项选择题家畜环境的应激,目前认为主要受下列哪项的主导()A、体液调节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C、中枢神经系统D、生长激素正确答案:C4、单项选择题下列不是应激猪DFD、肉特征得是()。

A、质地较硬B、切面干燥C、色泽淡白D、色泽较暗正确答案:C5、单项选择题净烟气的腐蚀性要大于原烟气,主要是因为()。

A、含有大量氯离子B、含有三氧化硫C、含有大量二氧化硫D、温度降低且含水量加大正确答案:D6、单项选择题决定采光系数的因素是()和畜舍地面面积。

A.天气情况B.开窗面积C.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D.畜舍跨度正确答案:C7、单项选择题在一天中,绝对湿度最大的时间是()。

A、日出前B、日落后C、12:00D、14:00正确正确答案:D8、单项选择题声压级每变化20分贝,就相当于声压值变化()倍。

A.20B.200C.10D.100正确答案:C9、多项选择题有效温度是以人的主观感觉为基础对()影响的综合评定。

A.气温B.气湿C.气流D.都不是正确答案:A, B, C10、单项选择题畜舍中冬季失热最多的结构是()。

A、地面B、外墙C、屋顶D、门窗正确答案:C11、多项选择题下列属于改善动物福利的措施的是()。

A、建立亲和关系B、循序渐进的管理制度C、适宜的生产水平D、清洁生产正确答案:A, B, C, D12、单项选择题畜舍自然采光要求,入射角应不小于()。

A.25oB.5oC.90oD.45o正确答案:A13、单项选择题粪便中含氮化合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的最终产物为()A.氨B.三甲胺C.硝酸盐D.亚硝酸盐正确答案:C14、单项选择题下列不是应激猪DFD、肉特征得是()。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1.下列鸡场规模属于大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千只小于1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1万只小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2.当动物表现皮肤血管扩张、皮温升高,呼吸加快和出汗等物理现象,或呈现躺卧,四肢舒展,寻觅阴凉处所等行为现象,此时动物处于A.舒适区的上限 B.舒适区的下限 C.等热区上限 D.等热区下限3.属于水物理学指标的是A.硬度 B.氮化物C.浑浊度 D.溶解氧4.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是A.距海的远近B.植被C.海拔高低 D.雨量大小5.下列家畜在高温时能够出现显汗蒸发的是A.猪 B.马 C.鸡 D.羊6.下列现象不是由于紫外线的作用产生的是A.日射病 8.光敏性皮炎C.上皮癌变 D.光照性眼炎7.用气温和气湿两者相结合来评价炎热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C.等温指数 D.风冷指数8、通过风机将舍外新鲜空气强制送入舍内,使舍内气压增高,舍内污浊空气经风口或风管自然排出的换气方式叫A. 正压通风B. 负压通风C. 联合式通风D. 横向通风9.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畜舍畜舍和不同规模畜群的舍顶形式是A.单坡式 8.钟楼式 C.平顶式D.双坡式10.对动物皮肤穿透力最深的光是A.紫外线 B.蓝光C.绿光D.红光及其邻近的红外线11.家畜在妊娠时的产热属于 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产热12.下列建筑物和设施不能规划在生产区中是A.蛋库B.兽医室 C.人工授精室 D.家畜装车台13.应激的动员和抵抗阶段下列激素中分泌量减少的是A.肾上腺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性腺激素 D.甲状腺素14.下列鸡场规模属于中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15.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14925-94)规定的屏障系统适用于A.普通级实验动物 B.GF级实验动物C.清洁级实验动物D.SPF动物16.可见光对动物作用,导致下丘脑兴奋,其分泌的释放激素是A.ACTH B.FSH C.GH D.TRH17.以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估计寒冷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 C.等温指数D.风冷指数18.根据水汽计算畜禽舍通风量适合的地区是A.多风地区 B.温暖地区C.干燥地区 D.潮湿和寒冷地区19.属于中型规模的猪场是A.年出栏商品猪头数5000~10000头 B.年饲养种母猪小于300头C.年出栏商品猪头数3000头~5000头 D.年饲养种母猪大于600头20.按照防疫和通风要求,畜舍间距应为A.1.5~2H B.1~2H C.3~4H D.3~5H21.家畜在生殖、生长、产乳、产毛和产蛋时的产热属于间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 C.肌肉活动产热D.生产产热22.为保证畜舍内得到适宜的光照,要求畜舍的入射角不小于A. 30°B. 25°C. 20°D. 15°23.等热区表述错误的是A.体型大的动物等热区宽 B.饲养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C.生产力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D.幼龄动物等热区宽24、按照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畜舍内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A. 5 mg/m3B. 10 mg/m3C. 15 mg/m3D. 20 mg/m325.属于社会因素的家畜环境因素是A.牧场 B.有害气体C.病原微生物 D.畜栏的大小26、产蛋鸡的适宜光照时间,一般认为应保持在A. 10h以上B. 12h以上C. 14h以上D. 16h以上27、下列产热中不属于生产产热的是A.生殖活动产热B. 生长发育产热C.肌肉活动产热D. 产乳产热28、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的pH值为A.5.0~6.5B. 6.0~7.2C. 6.5~8.5D. 8.0~9.0 29.阐述处于热带地区的动物皮肤颜色较深,被毛色泽较浅的法则是A.威尔逊法则 8.伯格曼法则 C.爱伦法则D.格罗杰法则30.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热属于A.肌肉活动产热 B.生产产热C.基础代谢产热D.热增耗31.应激的动员阶段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属于休克相的是A.体温和血压下降 B.血压上升C.血钾减少 D.机体总抵抗力提高32.属于建筑材料物理特性的指标为A.透水性 B.容重C.导热系数 D.耐水性33.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出版时间为A.1976年 B.1978年C.1981年 D.1987年34、寒冷季节,要求墙壁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畜舍中心空气温度相差不超过A. 1℃B. 2℃C. 3℃D. 4℃35.我国饮水卫生标准规定,在氯与水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含量应不低于A. 0.1 mg/LB. 0.2 mg/LC. 0.3 mg/LD. 0.4 mg/L 36、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

家畜环境卫生学-题库

家畜环境卫生学-题库

家畜环境卫生学-题库1、皮温答案: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皮温。

它受身体本身和外界条件的双重影响。

2、温湿指数答案: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3、光周期答案:光照时间和黑暗时间交替循环变动的规律。

4、色素沉着作用答案: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共同作用下,皮肤颜色变深的现象。

5、微粒答案:以固态或液态微小颗粒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分散胶体,它们以空气为介质,或混合,或化合,形成复杂的气溶胶。

6、动物体内的热量是以哪些方式散失的?答案:1.辐射散热: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畜体皮肤温度时,畜体皮肤以长波辐射方式放散体热的过程。

2.传导散热:畜体体表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

3.对流散热:气温低于畜体体表温度时,通过空气的运动带走体表热量的过程。

4.蒸发散热:通过畜体皮肤表面和呼吸道表面水分的蒸发散失体热的过程。

解析:7、如何防制太阳辐射热对家畜的影响?答案:1.搭盖凉棚2.屋顶和棚顶喷水3.绿化4.改善饲养管理(舍饲制、夜间饲喂)解析:8、减少畜牧场微粒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选好场址,远离传染源;2.设置必要的防疫设施;3.畜舍、设备和人员要定期消毒;4.保证通风换气系统的正常运转;5.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6.必要时使用除尘器、过滤器解析:9、微粒对家畜的危害有哪些?答案:(一)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

1.刺激皮肤,使其发炎、发痒;2.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保护功能下降;3.堵塞汗腺,影响皮肤正常散热;4.使皮肤的感受能力下降。

(二)危害呼吸系统。

1.粒径>10µm,阻留在鼻腔,刺激,感染;2.粒径5~10µm,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3.粒径<5µm,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阻塞淋巴管引起尘肺病。

解析:10、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土壤的要求?答案:1.场地土壤应是未受到污染、未发生过疫病的土壤;2.场地土壤应是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的土壤。

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

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

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单选题1反刍动物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的产热属于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2动物妊娠时的产热为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 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3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4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爱伦法则 B.威尔逊法则 C贝格曼法则 D.格罗杰法则5等热区的上限叫做A临界温度B过高温度C舒适温度 D皮肤温度6家畜热应激最严重的环境为A.高温、低湿B.低温、高湿C.低温、低湿D.高温、高湿、无风7 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艾伦法则B.威尔逊法则C.伯格曼法则D.个罗杰法则8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属于下列哪种产热形式?A.肌肉活动产热B.热增耗C.生产产热D.基础代谢产热9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10在太阳辐射中,穿透力最强的光线是A紫外线 B 可见光C红外线 D蓝光11畜舍中对家畜没有直接危害的有害气体是A 氨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12水体“三氮”指标在分析水质时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高,说明了什么?A水体无污染 B水体正在自净 C水体已经自净 D不能说明问题13在畜舍建筑朝向设计中,应考虑畜舍纵墙与夏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角度,可减小涡风区,通风均匀,有利于防暑,其适宜的角度为A. 0°B.10~20°C. 90°D.30~45°14.处理畜禽粪便用生产沼气的方法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调整氮、碳的比例,要求其比例为A. 1:1B. 1:10C. 1:25D. 1:5015.畜舍中有氨气最主要来源。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3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3

一.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目的?1.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的措施,以增进家畜健康、提高其生产力的科学。

2.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家畜及影响其健康和生产力的外界环境。

(1). 家畜方面a. 家畜生活和生产的适宜环境条件。

b. 家畜对环境条件的影响。

(2). 外界环境方面a.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

b. 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c. 外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家畜的生活、健康和生产。

3.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能更全面地了解环境因素对家畜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掌握防止疾病发生的各个环节,更好地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家畜健康,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

二.全身适应性综合征(GAS)三个不同阶段?(1)警戒反应或动员阶段,包括以下两方面。

休克相:表现为体温下降、血压降低、淋巴球减少、酸血症、神经抑制、肌肉紧张度减低、胃肠道溃疡等。

反休克相:它是代偿性、防御性反应。

特征:①肾上腺皮质肥大、增生及分泌增强。

②体温、血压上升,血糖升高。

③胸腺、脾、腔上囊萎缩。

④血液稀释、碱血症等,使机体进入适应性阶段。

(2)适应阶段机体对应激因子的抵抗力增强,表现在代偿性能趋于完善,对应激因子的作用能够适应。

如动物对寒冷、噪音等的逐渐适应。

(3)衰竭阶段若应激因子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或机体抵抗力较弱,在适应阶段,机体的适应能力可能耗尽,而出现适应机能减弱、失效。

此时,机体又出现类似第一阶段的症状,终因适应完全失效而发展为各式各样的应激综合征。

三.季节变化的影响?a. 季节变化引起温湿度变化,从而影响饲草的荣枯。

b. 季节变化引起日照的变化,从而影响家畜的繁殖。

c. 季节变化影响产蛋、产奶、产肉、皮毛成熟。

四.我国的典型气候类型?a.大陆气候:夏热冬冷,日照丰富,气温(日、年)较差大。

高低温度出现时间较早,温度非周期性变化显著,春温高于秋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1. 适应:是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2.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3. 气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

这一过程称为气候服习。

4.5.6.7.8.9.10.11.12.13.14.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称此温度范围为舒适区。

15.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可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

16.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17. 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水汽析出形成露水,此时的气温称为露点。

18. 风向玫瑰图:是依据某地区一定时间内风向变化的情况绘制成的图,它可以表明一个地方一定时间内的主风向。

也称“风向频率图”。

19. 有效温度:也称“实感温度”,指能较有效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空气温度,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对畜体热调节产生相同影响的空气温度。

20. 温湿指数: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又称“不适指数”。

21. 冷风指数: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

用于估计裸体皮肤的对流散热量。

22. 饱和差:指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差。

23. 常见于24.23.24. 年25.26.27.28.29.30. 使31.32. 溶解氧(DO):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

其含量与空气中的氧分压、水温有关。

33. 化学耗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氧的量。

34. 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35. 细菌总数: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0C培养24h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数。

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制为100CUF/ml36. 大肠菌群指数:指1L水中所含有大肠菌群的数目。

37. 大肠菌群值:指含有一个大肠菌群的最小水量。

38. 水体污染: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使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造成水质恶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39.浑浊度 (turbidity): 指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表示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对光线透过时的阻碍程度。

40.生物富集: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达到相当高能引起其他生物或人中毒浓度的现象。

41.生物放大:由于各级生物个体的生物富集作用,使污染物在食物链的高端生物体内比低端生物体内逐渐增加、放大。

42.量。

43.44.45. (不小于546.47.48.49.50.30%51.5253.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对畜体热调节产生相同影响的空气温度。

54.温湿指数: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55.最大水汽压: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饱和水汽压,这时的水汽压称为最大水汽压或饱和水汽压。

56.下限临界温度:气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或“临界温度”。

57.上限临界温度: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代谢率也提高,这个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或“过高温度”。

绪论1、什么是家畜环境?家畜环境分类?家畜环境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一切外部因素,也就是影响其进化、生态反应及其生长的所有外界条件的总称。

家畜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包括空气、土壤、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学特性。

人类社会环境是指与动物生活、生产相关的政策法规、农业制度、人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必考)2、谈谈你所了解的现代规模化养殖业中环境问题,及你的看法。

畜牧业的四大支柱: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疫病防治、动物环境第一章环境应激1、畜牧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因素:2)对产蛋常见于猪腰部和腿部肌肉,呈淡白色,与周围肌肉有明显区别,其表面湿如水洗,多汁,指压无弹力,呈松软状态,故又称为“水煮样肉”。

原因:①猪品种和遗传等内在因素;②应激反应。

对应激敏感性高的猪,在宰前的长途运输、驱赶、麻电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猪只的高度兴奋和狂躁、恐惧状态。

③科学饲养,加强管理;④应用抗热应激药物和添加剂4. DFD肉指猪在宰后色泽呈现暗黑色(Dark)、质地坚硬(Firm)、表面干燥(Dry)症状的肌肉。

原因:屠宰前长途运输、长时间绝食,处于饥饿状态等应激因素作用下,造成肌肉中肌糖元消耗过多,肉pH值维持在6一6.2以上,细胞色素酶作用下,氧合肌红蛋白(鲜红色)变成了肌红蛋白(紫红色),此外肌纤维不变细,水分不渗出,所以肉质较硬,肌肉组织干燥紧密。

5.应激的预防方法1)培育抗应激新品种:纯种改良、杂交改良2)环境调控①畜舍设计牧场规划、畜舍设计②环境控制畜牧场质量控制(温度、空气、废弃物等)③环境绿化道路、畜舍周边3)改善饲养管理①调整营养水平②饮水充足、洁净③饲养方式少喂勤添、适口性等4)抗应激添加剂①镇静解热剂②电解质醛固酮、氯化钾、碳酸氢钠③维生素VB、 C、E增加抗氧化功能④抗生素增加抵抗力,慎用⑤中兽药添加剂566.(1(2(31(恒23、影响家畜临界温度和等热区高低的因素?(1)动物种类:体型大的耐低温,不耐高温,其等热区较宽,临界温度较低。

(2)年龄和体重:临界温度随年龄和体重增大而下降,主要受被毛热阻和组织热阻的影响。

(3)皮毛状态:被毛致密或皮下脂肪较厚的动物,等热区较宽,临界温度较低。

(4)饲养水平:饲养水平高,体增热多,临界温度就低。

(5)生产力水平:生产过程中代谢率提高,产热量增加,临界温度低。

(6)对气候的适应性:寒冷地区动物的临界温度较低,炎热地区则反之。

(7)管理制度:饲养密度大,临界温度低(8)其他气象因素:如太阳辐射、气湿、气流等条件有关4、等热区和临界温度在畜牧业生产中有何意义?①、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一般在等热区内,动物机体为维持体温恒定所付出的代价最低,家畜的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都较高,抗病力高,饲养家畜较为经济与有利。

等热区为动物环境控制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最佳的温度范围指标。

动物生产的环境温度比等热区的要求要宽松。

根据“等热区”有关理论,可针对不同种类等热区53天内。

6是高温环境导致母畜繁殖力降低的直接原因;②高温减少母畜子宫供血量高温时皮肤供血量增大,内脏(子宫)供血不足,导致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如氧、水、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缺乏。

③高温导致内分泌机能失调在持续高温情况下,动物丘脑下部--垂体--性腺轴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促甲状腺素和甲状腺素减少,催乳素分泌增加。

这是导致动物繁殖力下降的重要原因;④高温导致动物营养物质摄入不足高温情况下,动物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是动物繁殖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7、气温对家畜健康的影响1.高温直接引起动物产生疾病;2.高温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衍,诱发传染病;3. 高温有利于病媒昆虫繁衍和活动,有可能导致疾病流行;4. 高温为寄生虫繁衍创造了条件,有可能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5.高温可降低动物抵抗力,诱发疾病6. 高温可降低饲料品质,使动物产生疾病。

8、高温和低温时动物是如何进行体热调节的?高温:高温时家畜为维持体温的恒定,力图减少产热量,增加散热量。

(1)加速外周血液循环,提高散热量(2(3,增910.(1(2(3(41(一)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1. 光热效应2. 红外线对家畜的有利作用:(1)以红外线灯作为热源,不仅可以御寒,而且可以促进生长发育;(2)红外线具有消肿作用;(3)红外线具有镇痛作用;(4)红外线有一定的色素沉着作用;(5)红外线能加强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3. 红外线的不利作用:(1)影响动物体热调节机制,使胃肠道对特异性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2)皮肤温度升高,皮肤变性,引起全身反应;(3)波长600~1000nm的红外线可穿透颅骨,使脑内温度升高,引起日射病;(4)波长1000~1900nm的红外线照射眼睛,可引起羞明、视觉模糊、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眼病。

(二)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1. 紫外线的分段A段(320~400nm)较弱,主要起色素沉着作用;B段(275~320nm)强,主要是红斑及抗佝偻病。

C段(200~275nm)最大杀伤力,对机体细胞有强烈的剌激和破坏作用。

2.紫外线的主要作用(1)红斑作用(2(3波长D 或钙(4(5(7)光照性眼炎紫外线照射过度或长期接触小剂量紫外线,可引起结膜和角膜发炎(波长295~360nm)。

(8)提高畜禽生产力用波长280~340nm的紫外线每天照射2~3小时,可提高家畜生产力。

原因:刺激量达到一定强度可增加食欲,增强胃肠的分泌和运动机能,呼吸运动加深,提高家畜新陈代谢水平。

2、可见光对家畜家禽作用的生理机制?可见光动物的影响(三条路径)(1)眼→视网膜→下丘脑→促释放激素→促激素→靶体(器官)而影响生长,繁殖等。

(哺乳动物)(2)禽:头盖骨→脑→下丘脑→促释放激素→促激素→靶体(器官)(3)松果体→褪黑激素减少→下丘脑→促释放激素→促激素→靶体(器官)哺乳动物,眼是最重要的可见光感受器,是传递光信息的主要途径;禽——眼有作用,但不是主要的,头盖骨线是主要的(对红光、紫光反应较强);松果体途径,辅助途径有时也起决定性作用。

3、畜牧场噪声来源及控制来源:1、外界传入,车辆、嘈杂、雷鸣等;2、机械设备产生;3、家畜自身产生控制:1、选好场址,避开噪声源,尽量避免工矿企业、交通运输的干扰。

2、合理规划牧场;3、种植树木;4、选择噪声小的机械。

4.光照制度的制定(1•3(2分钟,直至20(312(1a.b.主要来自粪尿、垫草、饲料等含N有机物分解产生。

氨主要产于地面,因此畜舍下部氨浓度高于上部。

c.对畜禽的不利影响第一、氨溶于呼吸道和眼结膜产生碱性刺激眼部粘膜发炎、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重者造成灼伤或失明;引起坏死性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症状。

第二、由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红蛋白输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第三、短时间和低浓度NH3可由尿排出缓解。

长时间高浓度引起中毒,不易缓解,直接刺激体组织,引起碱性化学性灼伤,中枢神经麻痹,损伤肝和心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