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血栓症并发症诊疗及处方建议
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治疗及护理

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治疗及护理一、治疗:1.抗凝治疗:抗凝药物是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首选药物。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抗凝治疗可以阻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并帮助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2.纤溶治疗:对于有危及生命的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可以考虑应用纤溶酶,促进血栓的溶解。
常用的纤溶酶有尿激酶和组织纤溶酶等。
纤溶治疗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因为纤溶酶治疗可能引发出血等并发症。
3.血栓摘除术:对于治疗无效的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或外科手术以摘除血栓。
介入手术可通过导管向肺动脉内输入导丝、血管支架等器械,以摘除血栓。
外科手术主要包括肺动脉阻断术和肺动脉膨胀术等。
4.对症治疗:如氧疗、镇痛、抗感染等,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1.加强监测:对于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还应监测动脉血气、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2.床旁护理:患者在床上休息期间,应定时翻身和进行被褥抖拍等操作,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同时,还需注意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给予静脉输液和营养支持。
3.心理护理: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护士可以通过开导、疏导和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精神压力。
4.安全护理: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注意皮肤、黏膜和排泄物等部位的出血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康复护理:治疗后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加强体力活动、合理饮食等。
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及护理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及时监测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血栓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血栓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策略血栓性疾病是一组由于血液中血小板活性增加以及凝血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这类疾病往往会导致血栓形成,从而阻塞血管。
血栓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肺栓塞、心肌梗死和中风。
本文将就这些常见并发症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并发症。
一、肺栓塞肺栓塞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中的血栓阻塞所引起的。
它通常起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沿着静脉系统进入肺循环。
肺栓塞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和咳嗽等。
为了应对肺栓塞,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时常活动下肢,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2. 寻求早期诊断和治疗。
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或咳嗽等症状,应尽早就医,并进行相关的检查。
3. 防止复发。
对已经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遵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建议。
二、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所引起的。
它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
以下是应对心肌梗死的策略:1. 快速就医。
如果出现心绞痛等心肌梗死的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前往医院就诊。
2. 确认诊断和治疗。
医生将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凝治疗和冠脉介入手术等。
3. 康复护理。
心肌梗死后,患者需要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三、中风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大脑功能障碍。
它的症状包括突发性面部、肢体或言语功能障碍等。
以下是应对中风的策略:1. 快速就医。
中风是一种紧急情况,患者需要及时就医,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2. 早期诊断和治疗。
医生将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确定中风类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溶栓治疗或手术介入等。
3. 康复治疗。
中风后的患者需要接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以促进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肺栓塞诊疗指南最新

肺栓塞诊疗指南最新简介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是由于肺血管突然发生血栓堵塞导致肺循环障碍而引起的。
肺栓塞患者常常表现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或死亡。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肺栓塞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的最新诊疗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
诊断临床表现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因病情轻重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可能出现心悸、晕厥等循环系统症状;•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应注意,以上症状并非肺栓塞特有,还需根据病史、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诊断肺栓塞的关键步骤之一,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D-二聚体检测、凝血功能检查等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肺动脉造影等对于确定肺栓塞的存在和程度非常有帮助;•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和排除其他可能的心脏疾病。
辅助检查结果应综合分析,结合临床表现来进行判断。
分级与治疗分级肺栓塞的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常用的分级方法包括:•Wells评分系统: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参数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的肺栓塞风险;•PESI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年龄、伴随疾病、临床表现等参数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风险。
治疗肺栓塞的治疗目标是迅速解除肺动脉阻塞,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根据患者的分级情况,治疗方案可包括:•抗凝治疗:普遍认为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首要治疗方案,目的是预防或阻断栓子的进一步形成,并促进已形成的血栓溶解;•溶栓治疗:对于高危和危重患者,可以考虑溶栓治疗,以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肺动脉血流;•栓子摘除治疗:对于溶栓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禁忌证的患者,可以考虑栓子摘除治疗,通过机械器械取出血栓;•支持治疗:包括氧疗、液体复苏、循环支持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急性肺栓塞诊疗和治疗指导建议解读

02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现状
药物治疗
肝素类
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作用强,有效降低病死率。
维生素K拮抗剂
华法林等,可有效预防复发和死亡,但起效慢。
手术治疗
肺动脉血栓摘除术Βιβλιοθήκη 适用于有溶栓禁忌症或溶栓治疗无效者。
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
对次全堵塞者可行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
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
逐步增加运动量,改善心肺功 能。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主要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根据栓塞 范围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诊断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CT肺动脉造影(CTPA)、磁共振 肺动脉造影(MRPA)等。同时,D-二聚体、B型钠尿肽等生化指标也可辅助诊 断。
中国指南在溶栓治疗方面略有不同, 强调了在充分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溶栓治疗。同时,各指南均强调了多 学科联合诊疗的重要性。
05
急性肺栓塞诊疗的问题与挑战
诊断难点与误诊
症状无特异性
急性肺栓塞的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咳嗽 等非特异性,易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混淆导 致误诊。
缺乏客观诊断指标
目前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但 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对栓子分布和数量的判
综合评估患者病情
针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不同病情,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多学科联合诊疗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诊疗,包括呼吸科、心内科、急诊科、放射科和药学等,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更加科 学和全面的治疗方案。
综合心理与社会支持
急性肺栓塞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因此综合心理与社会支持也是未来急性肺栓塞诊疗发展 的重要方向之一。
肺栓塞治疗指南(一)2024

肺栓塞治疗指南(一)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死亡。
因此,准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治疗的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并提升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正文:一、药物治疗1. 抗凝血治疗:使用肝素、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药物来抑制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形成,从而防止血栓的进一步扩散和再形成。
2. 纤溶治疗:使用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药物来促进纤溶过程,溶解血栓,恢复肺动脉血流。
3. 心肺复苏治疗:在患者心脏骤停后,进行心肺复苏治疗以提高成功复苏率并预防再次发生栓塞。
二、介入治疗1. 臂静脉置管:通过放置导管进入静脉,达到抗凝、导管置入和介入治疗的目的。
2. 颈静脉置管:通过颈静脉置管的方法可以实施导管置入和介入治疗,适用于无法进行臂静脉置管的患者。
3. 经内科肺栓塞导管置入:通过股静脉进针治疗法,以直接向血栓内注射纤溶酶原激活剂并进行吸附栓塞物质,从而快速溶解和清除血栓。
4. 血栓摘除术:通过导管置入和抽吸的方法将血栓从肺动脉内取出。
5. 器械取栓术:通过植入血栓取栓网捕获血栓并将其从肺动脉内取出。
三、手术治疗1. 肺动脉缺损闭孔术:通过手术修补肺动脉缺损,阻止再发生血栓形成。
2. 肺动脉血栓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肺动脉内的血栓,恢复肺循环功能。
四、康复治疗1. 呼吸康复训练:通过呼吸运动和肺功能锻炼来增强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2.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和理疗等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促进康复。
3.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恢复自信和乐观的心态。
五、预防措施1. 早期诊断: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和检测,及早发现并治疗肺栓塞。
2. 防止血栓形成:定期佩戴弹力袜、避免长期卧床不动、合理运动等措施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3. 药物预防: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可以帮助高危人群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肺栓塞血栓症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肺栓塞血栓症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肺栓塞血栓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PTE所致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多病因的综合作用:栓子的大小和数量、多个栓子的递次栓塞间隔时间、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心肺疾病、个体反应的差异及血栓溶解的快慢,对发病过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若急性PTE后肺动脉内血栓未完全溶解,或反复发生PTE,则可能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继而出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代偿性肥厚和右心衰竭。
【诊断要点】1.病史:病人多合并有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
(1)血流缓慢:如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
(2)血管内皮的损伤:如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包括抗凝血酶缺乏的先天性高凝状态,也包括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的后天性高凝状态。
2.症状:临床典型肺梗死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
重者有烦燥不安,出冷汗,晕厥和休克等,亦可表现为猝死。
3.体征: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体征。
(1)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快,紫绀。
双肺可闻哮鸣音,湿啰音;(2)心脏体征:心率快,血压偏低或测不到;P2亢进及收缩期杂音;三尖瓣反流性杂音;心包摩擦音或胸膜心包摩擦音;右室负荷剧增时,可有右心衰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肝大,伴压痛;肝颈回流征(+)等。
(3)下肢静脉炎或栓塞的体征:有一侧肢体肿胀(比对侧>1cm以上,髌骨上15cm,下10cm)局部压痛及皮温升高。
4.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急性血栓形成时,凝血和纤溶同时激活,可引起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
D二聚体检测的阴性预测价值很高,主要价值在于能排除中危因素的急性PE。
(2)动脉血气分析:可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
(3)心电图:常显示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肺型P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肺栓塞诊疗指南最新版本

肺栓塞诊疗指南最新版本简介肺栓塞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因此,针对肺栓塞的诊疗,制定相应的指南十分重要。
本文档即为肺栓塞诊疗指南的最新版本。
通过该指南,医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诊断临床表现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咯血等。
然而,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因此,临床医生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D-二聚体(D-dimer)检测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生化指标,其升高可以提示可能存在肺栓塞。
对于高风险患者,D-二聚体检测是一种敏感且简便的方法,可以用于排除肺栓塞的可能性。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对于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可以进行胸部X线检查。
然而,胸部X线检查的敏感性有限,不能作为肺栓塞的确诊手段。
•胸部CT血管造影:肺栓塞的确诊主要依赖于胸部CT血管造影。
该检查可以直接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栓。
但是,胸部CT血管造影对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禁忌或者无法进行,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应当立即进行治疗。
具体措施如下:•并发症的处理:针对性地处理并发症,如休克、呼吸衰竭等。
•抗凝治疗:对于无禁忌症的患者,可以使用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并减少死亡风险。
•溶栓治疗:对于合适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肺动脉的通畅。
然而,溶栓治疗也存在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需要谨慎选择适当的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抗凝治疗或者溶栓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行肺动脉栓塞切除术。
手术治疗可以直接清除血栓,恢复肺动脉的通畅。
慢性肺栓塞的治疗对于慢性肺栓塞患者,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抗凝治疗:慢性肺栓塞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血栓。
常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及护理

03
预防出血:密切 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并
处理出血情况
04
预防压疮:定期 翻身,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避免
长时间受压
康复治疗
呼吸功能训练
深呼吸:通过深呼吸训练,增强肺活量, 提高呼吸功能
腹式呼吸: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改善呼 吸方式,减轻呼吸困难
呼吸操:通过呼吸操训练,增强呼吸肌 力量,提高呼吸效率
04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
发症,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01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02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03
观察皮肤颜色:注意患者皮肤颜色是否出现紫绀、苍白等异常
04
观察呼吸情况:注意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等是否出现异常
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 塞症的治疗及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治疗方法 02. 护理措施 03. 康复治疗
治疗方法
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如肝素、 华法林等
抗凝剂量:根据患 者病情和体重等因 素确定
抗凝时间:通常持 续3-6个月
抗凝监测:定期监 测凝血功能,调整 抗凝药物剂量
123ຫໍສະໝຸດ 4溶栓治疗01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呼吸训练器: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有 针对性的呼吸功能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运动功能训练
01 运动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 适的运动方式,如步行、跑步、游泳等。
02 运动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 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03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 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栓塞血栓症并发症诊疗及处方建议
肺栓塞血栓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PTE所致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多病因的综合作用:栓子的大小和数量、多个栓子的递次栓塞间隔时间、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心肺疾病、个体反应的差异及血栓溶解的快慢,对发病过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若急性PTE后肺动脉内血栓未完全溶解,或反复发生PTE,则可能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继而出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代偿性肥厚和右心衰竭。
【诊断要点】
1.病史:病人多合并有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
(1)血流缓慢:如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
(2)血管内皮的损伤:如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包括抗凝血酶缺乏的先天性高凝状态,也包括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的后天性高凝状态。
2.症状:临床典型肺梗死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
重者有烦燥不安,出冷汗,晕厥和休克等,亦可表现为猝死。
3.体征: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体征。
(1)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快,紫绀。
双肺可闻哮鸣音,湿啰音;
(2)心脏体征:心率快,血压偏低或测不到;P2亢进及收缩期杂音;三尖瓣反流性杂音;心包摩擦音或胸膜心包摩擦音;右室负荷剧增时,可有右心衰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肝大,伴压痛;肝颈回流征(+)等。
(3)下肢静脉炎或栓塞的体征:有一侧肢体肿胀(比对侧>1cm以上,髌骨上15cm,下10cm)局部压痛及皮温升高。
4.辅助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急性血栓形成时,凝血和纤溶同时激活,可引起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
D二聚体检测的阴性预测价值很高,主要价值在于能排除中危因素的急性PE。
(2)动脉血气分析:可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
(3)心电图:常显示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肺型P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最常见仅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最典型心电图为SⅠQⅢTⅢ型(即I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有小Q波和T波倒置)。
(4)胸部X线平片典型的改变是呈叶段分布的三角形影,也可表现为斑片状影、盘状肺不张,阻塞远端局限性肺纹理减少等可合并胸腔积液和肺动脉高压而出现相应的影像学改变:肺动脉段突出或瘤样扩张,右下肺动脉干增宽或伴截断征,右心室扩大征等。
(5)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增大,了解肺动脉主干及其左右分支有无阻塞;在提示诊断、预后评估及排除其他心血管疾患方面有重要价值。
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右心室或肺动脉内游浮血栓,血管腔内超声更清晰。
(6)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目前常用的无创性诊断PE的首选方法。
典型的改变是肺通气扫描正常,而灌注呈典型缺损(按叶段分布的V/Q不匹配)。
同时行双下肢静脉显像,与胸部X线平片、CT肺动脉造影相结合,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7)肺动脉造影(CPA):CPA是目前诊断PE最可靠的方法,可以确定阻塞的部位及范围程度。
(8)超声检查:由于PE和DVT关系密切,且下肢静脉超声操作简便易行,因此
下肢静脉超声在PE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9)快速螺旋CT或超高速CT增强扫描:可显示段以上的大血管栓塞的情况,是诊断PE的重要无创检查技术,但其对亚段及以远肺动脉内血栓的敏感性较差。
(10)核磁共振(MRl):可显示肺动脉或左右分支的血管栓塞。
直接显示肺动脉内栓子及PE所致的低灌注区,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者。
5.鉴别诊断:以下两种疾病因治疗有矛盾之处,需尽快鉴别,避免延误治疗。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阻塞证据,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和心肌酶水平有相应的特征性动态变化。
(2)动脉夹层:多有高血压,疼痛较剧烈,胸片常显示纵隔增宽,心血管超声和胸部CT造影检查可见主动脉夹层征象。
【治疗要点】
1.物理治疗:进行重症监护,卧床1-2周,已采取有效抗凝治疗的患者卧床时间可缩短。
剧烈胸痛者给止痛剂、镇静剂。
吸氧,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吸氧或无创面罩通气,必要时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应用抗生素预防肺栓塞并发感染以及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防治急性有心衰竭和休克等
并发症。
2.抗凝:急性PE患者推荐抗凝治疗,目的在于预防早期死亡和VTE(静脉血栓栓塞)复发。
3.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2周以内的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并发右心功能不全,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4.手术治疗:.伴有休克的大块肺栓塞,内科治疗失败或不宜溶栓治疗时,可行外科血栓清除术,也可采取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取出动脉血栓,可去除肺动脉及主要分支内的血栓,促进右心室功能恢复,改善症状和存活率。
5.静脉滤器:不推荐PE患者常规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在有抗凝药物绝对禁忌证以及接受足够强度抗凝治疗后复发的PE患者,可以选择静脉滤器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