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健康讲稿

儿童口腔健康讲稿
儿童口腔健康讲稿

儿童口腔健康: 家长应该知道什么?

专家介绍:

邢向辉,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牙科学院客座教授,日本明海大学齿学部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牙科学院访问学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常委,陕西省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副主委,陕西省优生优育协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军委科技委科技奖评审专家,《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编委。擅长严重儿童龋病修复治疗、全麻下儿牙治疗、牙外伤、儿童牙列不齐早期咬合诱导、儿童口腔遗传病等。

背景知识: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全国3岁年龄乳牙患龋率50.8%,平均龋齿数目(dmft)为2.28, 龋补充填比只有1.5%; 5岁年龄乳牙患龋率71.9%,平均龋齿数目(dmft)为4.24, 龋补充填比4.1%;3-5岁综合的乳牙患龋率62.5%,平均龋齿数目(dmft)为3.35, 龋补充填比3.1%。同时期日本和美国的乳牙患龋率则只有15-18%!

结论:我们国家儿童乳牙龋病情况非常严重!

知识1:乳牙龋齿是怎么形成的?

答:口腔内的特殊细菌,变形链球菌等,附着牙面,把口腔内含糖的食物残渣代谢,产生酸,经过一定时间,会腐蚀牙齿,导致色、形、质改变,形成龋齿。

知识2:为什么儿童乳牙容易患龋?

答:原因有:

1、乳牙结构上钙化差,质软,不耐腐蚀。

2、乳牙上窝沟复杂,容易残留食物。

3、乳牙之间缝隙大,容易残留食物。

4、儿童刷牙能力不够,清洁效果不好

5、儿童饮食甜食多

6、家长意识不够,错误的认为乳牙要换掉,不重要,没有及时定期寻求专业儿童牙医的帮助。

知识3:乳牙患龋的危害有哪些?

答:主要危害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两方面:

局部危害:影响咀嚼食物;发展严重会疼痛肿胀;影响乳牙下方的恒牙,称为特纳牙,还会导致恒牙弯曲,萌出障碍;乳牙龋会造成恒牙排列不齐;形成残冠残根会刺伤口腔黏膜。

全身危害:影响营养摄取,增加胃肠负担,发育迟缓;慢性感染、细菌滞留口腔可以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蛛网膜腔感染等;不美观,影响儿童心理。因此乳牙很重要,患龋病一定要及早治疗。

知识4:乳牙患龋后治理方法有哪些?

答:越早期,越简单,效果也越好,费用也越低!

主要方法:

1.药物治疗:早期脱矿适用,局部涂氟化物,牙面清洁,需要定期做,根据儿童个体龋危险度评估(CRA),每3-6个月进行一次;

2.充填治疗:补牙,去除龋损,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充填,美观;

3.儿童牙冠治疗:后牙多用金属冠,去除龋坏后,补牙的基础上,把龋齿包起来,保护起来,直到换牙。前牙多用透明牙冠,树脂修复,美观;

4.儿童嵌体治疗:主要针对严重的儿童恒牙龋或者发育不良,需要设计洞型,取模后通过3D打印一个瓷嵌体,再粘到牙体上进行漂亮的修复。

5.涉及到牙神经的情况还可能要先进行牙髓治疗,乳牙切髓术或根管治疗,再进行冠修复,损伤大,费用高;

6.多个牙有问题、患者不配合,我们称之为“严重低龄儿童龋(SECC)”情况,需要考虑全麻下进行治疗,费用高,治疗复杂,排队时间长,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知道,早预防,避免出现。

知识5: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乳牙患龋率不高,为什么?

答:1.社会普遍重视口腔健康,拥有家庭牙医、私人牙医服务;2.可以提供专业儿童牙科健康服务的牙医数量相对多;3.美国AAPD规定:儿童萌出第一颗牙齿或最晚不晚于1周岁,一定要去看牙医并建立牙科档案,定期管理。总之,家长重视,纳入牙科管理,定期接受专业指导,儿童龋齿一定会被控制。

知识6:儿童口腔健康,家长怎么做?

答:1.避免夜间哺乳喂养。

2.低频进食含糖、淀粉的食物

3.萌出牙齿后即可清洁牙齿,哺乳后湿纱布擦拭牙面即可,也可以用

很少量的含氟牙膏,大米粒大小即可,帮助孩子刷牙,之后练习吐出,可以不漱口,避免吞咽;3-6岁含氟牙膏量约豌豆大小即可,家长帮助孩子刷牙;一天2次,睡觉前刷牙;睡前3B原则:刷牙(Brush),阅读(Book),睡觉(Bed)。另外,推荐每天用牙线。

知识7:窝沟封闭是什么?什么时候做?

答:窝沟封闭是保护牙齿的一种方法,医生将专用的封闭剂涂在需要封闭的牙齿窝沟里,堵塞窝沟,从而不容易残留在窝沟里,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下列牙齿需要封闭:

1、没有龋的乳磨牙(2-5岁)

2、6龄齿(5-10)

3、前磨牙(9-12)

4、发育畸形的前牙,比如融合牙、牙内陷、牙中牙

5、发育畸形的磨牙颊舌侧:卡式尖、颊尖周围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讲座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讲座 ——主讲:XXX 一、口腔解剖生理简介: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端,由牙齿、颌骨、唇、颊、舌、腭、口底和涎腺等组成。具有咀嚼、吞咽、感觉、味觉和语言等功能。 口腔以牙列为界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两部分。 1、口腔前庭:指牙列与唇颊之间的空隙。 (1)唇:分上唇和下唇,内为粘膜、外为皮肤,二者之间为口轮匝肌。 (2)颊:面部两侧。由皮肤、颜面浅层表情肌、颊脂体、颊肌和粘膜构成。 2、固有口腔:上为腭、下舌和口底,前为牙列,后为咽门。 (1)舌:由横纹肌组成。分舌体和舌根两部分。 (2)腭:是口腔的上壁,将鼻腔和口腔分开。前2/3为软腭。软腭后端两侧形成舌腭弓和咽腭弓,后端正中为悬雍垂。 (3)口底:在下颌骨体以内和舌体以下。为疏松的结缔组织。 3、牙齿:人一生中有两副牙齿,女姓比男性出早。 (1)乳牙:共20个,分上、下、左和右四个区,每个区5个牙齿(见下图)。出生后5—7月开始萌出,2—3岁长齐,6—7岁开始脱落,12岁完全脱落。

乳牙的功能为恒牙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开拓牙位)、咀嚼、说话、微笑及自尊心。 (2)恒牙:共28—32个,分上、下、左和右四个区,每个区8个牙齿(见下图)。6—7岁萌出,或终生不出。恒牙的功能为咀嚼,说话、笑容。 (3)牙齿由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组成。 ①牙冠指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即露出口腔部分)。 ②牙颈指牙冠与牙根交接部分。 ③牙根指牙骨质覆盖部分。

(4)牙体组织结构:牙体指牙齿本身。牙体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和牙髓。 ①牙釉是被覆盖在牙齿的冠部,是身体中最坚硬的组织。 ②牙本质是构成牙齿的主体。 ③牙骨质是被覆牙根表面。 ④牙髓是富于细胞、血管、淋巴和神经的疏松结缔组织,充满牙体中心的一个空腔称牙髓腔(髓室和根管)。 (5)牙周组织结构: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①牙周膜是介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 ②牙槽骨是围绕着牙根部以颌骨突起,是支持牙齿的骨组织。 ③牙龈是覆盖在牙颈部和牙槽嵴上的口腔粘膜。 (6)牙列:牙齿排列成为弓形,称为牙弓(牙列)。通常为U字形或半椭圆形。上下牙列对合称咬合,咀嚼运动时的咬合称咬合关系。安静时的咬合关系称为正中牙合关系。 4、涎腺:分为大唾液腺(包括肋腺、颌下腺及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包括:唇腺、腭腺、舌腺等)。 二、颌面部解剖: 1、骨骼: (1)上下颌骨; (2)腭骨、泪骨、鼻骨、犁骨及舌骨。 2、肌肉: (1)面部表情肌;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三、内容与方法: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1.面部检查。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萌、滞留、反咬合。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3.龋齿检查。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幼儿每天刷牙2次。3岁以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儿童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保证刷牙的效果。当儿童学会含漱时,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5.纠正不良习惯。幼儿期尽量不用安抚奶嘴;纠正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6.口腔健康检查。儿童应该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由家长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检查牙齿,请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7.局部应用氟化物预防龋病。3岁以上儿童可接受由口腔专业人员实施的局部应用氟化物防龋措施,每年2次。对龋病高危儿童,可适当增加局部用氟的次数。 8.窝沟封闭预防龋病。窝沟封闭是预防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应当由口腔专业人员对儿童窝沟较深的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

口腔健康教育资料

目录 1.前言 (2) 2.住院及探视须知 (3) 3.入院宣教 (4) 4.住院安全知识 (5) 5.患者安全 (6) 6.消毒隔离健康教育知识 (8) 7.检查、治疗及护理宣教 (10) 8.舌癌的健康宣教知识 (16) 9.牙龈瘤健康宣教知识 (18) 10.唇腭裂 (19) 11.怎样刷牙 (21) 12.舌下腺囊肿 (22) 13.上、下颌骨骨折 (23) 14.腮腺混合瘤 (24) 15.舌白斑 (25) 16.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健康宣教 (26)

前言 尊敬的病友: 您好! 感谢您来到常德第一人民医院皮肤口腔科**病室! **病室主要收治舌癌、唇腭裂、口腔内囊肿、荨麻疹、药物性皮炎、带状疱疹等口腔及皮肤的疾病,共有编制病床**张。病室医疗组成员由科室主任,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及经治医师组成;护理组成员由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及助理护士组成。 在您住院期间,我们全体成员将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您提供规范、细致、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同时为了使您更好的配合系统的诊治,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我们根据皮肤口腔科疾病的特点,组织编写了《皮肤口腔科患者住院服务指南》,以指导您在住院期间和我们一道共同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当然,我们须向您提示:由于每个人的病情,身体状况不一,特殊情况下请首先遵从医生的建议。 谢谢合作,祝您早日康复! 病室护士站电话:*******

住院及探视须知 1.在您住院期间请不要擅自外出、外宿,负责发生的各种 情况均由病友自己负责。 2.按要求保持床单位的整齐,物品整理分类入柜,保持床 头柜上3件以下,贵重自行妥善保管,以防丢失。 3.请将衣服挂晾在二楼平台,不可在病房内、窗户上、输 液杆、电视柜、病床晾挂任何物品。 4.请保持病房的安静、安全,不喧哗,不向窗外及地面丢 垃圾、倒水,不吸烟,不进行娱乐活动。 5.住院期间是否留陪护,由主治医师根据病情决定,一般 情况下每位病友留陪人1人,陪护人员不得自带凳子、椅子卧具进入病房,亦不可挤占病床。 6.医院规定陪护椅打开时间为晚上21:00~早上7:00, 中午12:00~14:30,其他时间不可以打开,请主动配合。 7.非探视时间请其他人员离开病房,以免影响病友的休息 与治疗。 8.禁止在病房内使用自带电器,以免发生火灾。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与刷牙效果临床研究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与刷牙效果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口腔健康教育与刷牙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80例3~7岁的儿童进行观察,给予口腔健康教育,观察指标以菌斑指数为主,对比教育前后儿童的刷牙效果。结果口腔健康教育之前,儿童的牙菌斑平均指数为(3.89±0.79),经过口腔健康教育之后,儿童的牙菌斑平均指数为(2.13±0.69);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儿童的牙菌斑清除率为9.98%与3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能够使儿童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有效保护牙齿,保持口腔健康。 标签:口腔健康教育;刷牙效果;临床研究 口腔内各种微生物繁殖,不同细菌之间组成的“细菌社区”就是牙菌斑,在口腔内牙与牙之间、牙面或者假牙表面长期定居。从专业角度来讲,牙菌斑就是细菌性群体,是基质包裹的粘附于牙间、牙面或者修复体表面的没有经过矿化的细菌性群体,是一种不能漱掉或直接被水冲去的细菌性生物膜[1]。牙菌斑与龋病以及牙周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牙菌斑越多,患龋率就会越高。保持口腔卫生,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刷牙,能够有效清洁口腔内的牙菌斑,因此,从小向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从小抓起,使儿童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将牙菌斑的形成与堆积有效减少,从而能够达到防龋的目的,本研究选取80例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治疗的80例全托健康儿童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6岁,平均(4.1±1.4)岁。有54例儿童(67.5%)总共170颗牙存在着轻重程度不同的楔状缺损,出现楔状缺损的牙齿大多数为中切牙,主要位于口腔下颌前牙。 1.2方法 采取菌斑指数法测量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的牙菌斑指数。(1)专业人员用小棉球蘸取菌斑染色液,对儿童全口牙进行菌斑染色,染色之后,用清水漱口。记录刷牙前后儿童的牙菌斑指数。(2)每个月开展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要包括:正确刷牙方法的重要性,演示如何正确刷牙,通过演示,使儿童能够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刷取牙齿表面红色的牙菌斑[2]。 全口牙菌斑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用全口牙菌斑记分总和除以受检牙面数,将得出的结果乘以牙齿数目,最终得出的结果就是全口牙菌斑指数[3]。菌斑清除率的计算方法如下:菌斑清除率=(刷牙前菌斑总和-刷牙后菌斑总和)/刷牙前菌斑总和×100%。对比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的菌斑清除率[3]。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幼儿园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幼儿 园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儿童为什么容易患龋齿 小儿易患龋齿是因为小儿爱吃细软的食物,比如糕点、饼干、糖果、果汁等。这些食物含糖多,又易粘在牙上不容易清除。对细菌的繁殖有利。在加上小儿刚萌出的牙齿并不完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自然更容易被腐蚀。另外小儿乳牙硬组织厚度只有2毫米,龋洞很容易穿透牙齿表层进入深层,进展很快。 二、乳牙龋齿要治吗 很多家长会有误区,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患了龋齿不治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儿童6月至6岁时的牙列叫乳牙列,乳牙列的缺失,小则影响咀嚼功能、影响恒牙的发育萌出;大则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发音,面型等。小儿乳牙龋发展快,破坏广,不仅造成牙齿组织损害,还可带来其它一些局部及全身性的危害,因为龋洞只要一形成就不可能自愈。乳牙一旦出现龋坏,要进行充填治疗。如果龋坏过深,或患牙曾出现疼痛,应尽早进行牙根治疗等,防止恒牙胚受损害。 三、预防龋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牙刷和牙膏要选用儿童专用的产品,牙刷要2-3个月后更换一次。刷牙顺序为:由前向后,由外向里。刷上牙时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时由下往上刷,刷咬合面时先来回横刷几遍,刷去牙齿表面的污垢,再上下来回竖刷,清除牙缝里的残留物。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除。 附:牙齿常识 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 乳牙:是人的第一副牙齿,共20颗。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到3岁时基本长齐。 恒牙:是人的第二副牙齿,共32颗。从6岁开始乳牙就开始逐渐脱落,恒牙开始萌出,取代乳牙,除了第三磨牙外,其余28颗一般在12岁左右就全部萌出。第三磨牙萌出的时间较晚,在18-30岁萌出,有的终生不萌出或部分萌出(全部共4颗)。 恒牙是人的最后一副牙齿,恒牙脱落后,脱落的部位将不再有牙齿萌生了。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讲稿)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讲座稿 时间:2014年地点:罗雄镇幼儿园 1.龋齿是怎样形成的? 龋齿俗称"虫牙",但并不是由一条条肉眼能看到的小虫子咬的。龋齿是牙齿表面的细菌在作怪。我们每个人的口腔里都存在大量的细菌,许许多多的细菌堆积起来,混杂着它们的代产物和唾液中的一些成分粘在牙齿的表面就形成了一层菌斑。菌斑中的细菌以糖为养料,能够把糖变成酸。我们的牙齿虽然很硬,但容易受到酸的侵蚀而脱矿,时间长了,牙上就会出现龋洞了。特别是新长出的牙和发育不良的牙,对这种侵蚀的抵抗力更弱,更容易患龋。根据1995-1998年进行的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是76.55%,龋均为4.48,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为75.56%,龋均为4.18。恒牙患龋的情况是,12岁的恒牙患龋率为45.81%,而65-74岁的患龋率为64.75%,可见12岁以前是恒牙患龋的高发期,我国儿童在12岁以前已有近一半的人口患龋病,所以,预防"龋齿从小做起"是非常重要的。 2.龋齿有那些危害? 得了龋齿,起初可能没有症状。渐渐地吃东西时会感到牙疼,不敢用患侧牙咀嚼。在儿童如果长期只用一侧牙咀嚼,会造成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脸一边大一边小。若经常牙疼得不能好好吃饭,会出现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如果龋齿进一步发展到牙根尖的脓肿,一方面可能波及到乳牙根尖正在生长发育的恒牙,造

成恒牙列的一些问题;另外,牙根尖的脓肿也是一个慢性病灶,其中的细菌可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弄不好会引起心脏、肾、关节等重要器官发病。如果龋齿发生在前牙,造成前牙的残冠残根,或缺失,还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和容貌,甚至可能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另外,牙根尖的脓肿也是一个慢性病灶,其中的细菌可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弄不好会引起心脏、肾、关节等重要器官发病。如果龋齿发生在前牙,造成前牙的残冠残根,或缺失,还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和容貌,甚至可能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3.得了龋齿怎么办 一般来说,龋齿不治是不能自愈的。在我们知道了很多龋齿的危害后,就应知道发现龋齿要及时治疗。一个小浅洞,简单补一下就行了,痛苦很小。要是等到牙疼得厉害,甚至肿起来再治,可就麻烦了。有些牙坏得没法再治,只好被拔除。 4.乳牙龋齿要补吗? 有人认为乳牙反正要替换坏了不必治,那可就错了。虽然下乳前牙从5-6岁开始替换,而乳磨牙要到12-13岁才能替完。如果乳牙患了龋齿而不治疗,不仅会造成我们上面讲的危害外,当乳牙龋齿发展成根尖炎后,还会影响到颌骨乳牙下方恒牙胚的发育,造成恒牙发育不良甚至停止发育;如果在正常乳恒牙替换之前乳牙早失,会出现恒牙萌出位置不够,造成恒牙排列不齐,影响孩子一生的口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幼儿园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幼 儿园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儿童为什么容易患龋齿? 小儿易患龋齿是因为小儿爱吃细软的食物,比如糕点、饼干、糖果、果汁等。这些食物含糖多,又易粘在牙上不容易清除。对细菌的繁殖有利。在加上小儿刚萌出的牙齿并不完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自然更容易被腐蚀。另外小儿乳牙硬组织厚度只有2毫米,龋洞很容易穿透牙齿表层进入深层,进展很快。 二、乳牙龋齿要治吗? 很多家长会有误区,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患了龋齿不治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儿童6月至6岁时的牙列叫乳牙列,乳牙列的缺失,小则影响咀嚼功能、影响恒牙的发育萌出;大则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发音,面型等。小儿乳牙龋发展快,破坏广,不仅造成牙齿组织损害,还可带来其它一些局部及全身性的危害,因为龋洞只要一形成就不可能自愈。乳牙一旦出现龋坏,要进行充填治疗。如果龋坏过深,或患牙曾出现疼痛,应尽早进行牙根治疗等,防止恒牙胚受损害。 三、预防龋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牙刷和牙膏要选用儿童专用的产品,牙刷要2-3个月后更换一次。刷牙顺序为:由前向后,由外向里。刷上牙时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时由下往上刷,刷咬合面时先来回横刷几遍,刷去牙齿表面的污垢,再上下来回竖刷,清除牙缝里的残留物。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 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除。 附:牙齿常识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完整版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重视口腔卫生,了解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2、掌握四个护齿好习惯和刷牙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爱牙护齿的兴趣。 3、联系家长,请他们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教学准备: 1、护齿动画片VCD; 2、牙齿模型,牙刷, PH试纸(测酸碱度),照牙镜 3、一瓶益达无糖口香糖,一片巧克力 4、课件 5、课前先做“口腔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就一起来看护齿动画片吧!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想:牙精灵为什么会牙疼 2、学生观看护齿动画片《拯救彩虹国》。(观看前4分钟) 3、小朋友们,牙精灵为什么会牙疼? (吃了太多的甜食,不注意牙齿卫生)

师:牙精灵吃了太多的甜食,又不注意牙齿卫生,所以牙疼,长期这样还会引起驻牙。我们应该如何护齿呢?多吃什么食物对我们的牙齿健康有益,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口腔健康保健知识。 二、了解口腔的基本知识 1、课件出示,让学生欣赏健康洁白,好看的牙齿。问问孩子喜欢这样的牙齿吗为什么 2、了解人体的牙齿 ①人的一生中有两副牙齿。第一副牙齿称为乳牙,共有20颗,于出生后6-7个月开始萌出,平均在两岁左右长齐。第二副牙齿称为恒牙,共有28-32颗。 ②牙齿的结构和替换时间 牙齿的本身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牙齿的替换时间:小朋友从6岁左右开始换牙,一般先换下面的门牙,然后逐次替换牙齿。其中在6岁时,第一恒磨牙开始萌出。 3、让孩子说说牙齿的作用: (咀嚼食物、协助发音、维持面部外形) 4、介绍六龄牙的位置及保护六龄牙。 5、同桌两个人面对面笑一笑,比比谁的牙齿长得好。 让孩子说说同桌的牙齿是否长得好,如果你同桌的牙齿好,请说出他(她)的名字。然后师请两个牙齿长得好的学生到讲台来笑一笑,看看他们的牙齿长得如何,你们喜欢吗? 过渡:我们都喜欢洁白、整齐的牙齿。但是如何不好好保护牙齿,就会引起口腔疾病,影响牙齿的健康。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萌、滞留、反咬合。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幼儿每天刷牙2次。3岁以

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在广大少年儿童中普及口腔健康教育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关爱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决定继续开展 “4=32”(4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2008校园口腔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08年4月-6月 三、活动对象 全校少先队员 四、活动内容 (一)口腔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1、护齿课堂或主题队会。由各学校保健老师或辅导员学习护齿专题知识,在各学校面向学生举行公开课或主题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 2、学生关爱行动和父母意见反馈。全校发放关爱行动卡。号召学生与家人一起做好口腔健康保健,养成随时爱护牙齿的好习惯。 3、“4= 32”护齿手抄报。号召学生以口腔健康知识为主要内容,突出倡导护齿好习惯的主题,收集有关资料制作手抄报,规格为A3纸大小,优秀作品将在口腔健康教育户外成果展示现场展示。 4、校级“小小牙博士”评选活动。每中队评选出1名认真制作手抄报、填写关爱行动卡并在宣传口腔健康知识、关心家人健康等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少年儿童作为校级“小小牙博士”,并上报参加市级“小小牙博士”评选。

5、宣传栏海报和课程表。各校所有班级应配有课程表,各校的公众宣传栏应张贴宣传海报,并引导学生观看学习,普及口腔保健常识。 五、活动步骤 (一)4月下旬,召开项目启动工作会议,下发活动方案,派发活动宣传物品; (二)5月1日-31日,各班以健康教育课、手抄报创作比赛等形式,全面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 (三)5月12日-16日,学校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检验; (四)5月19日-5月28日,各班上交手抄报作品20份、关爱行动卡20张、小小牙博士资料(个人照片、手抄报和关爱心动卡)1名、平时开展活动的照片10张、班级活动总结表1份到少先队大队部; (五)6月2日-5日,依照公平公正原则对手抄报作品进行评选,整理活动优秀集体和个人材料; (六)6月上旬,举办口腔健康教育户外成果展示及表彰活动。 三元里小学校园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重视口腔卫生,了解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2、掌握四个护齿好习惯和刷牙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爱牙护齿的兴趣。 3、联系家长,请他们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教学准备: 1、护齿动画片VCD; 2、牙齿模型,牙刷,PH试纸(测酸碱度),照牙镜 3、一瓶益达无糖口香糖,一片巧克力 4、课件 5、课前先做“口腔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就一起来看护齿动画片吧!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想:牙精灵为什么会牙疼? 2、学生观看护齿动画片《拯救彩虹国》。(观看前4分钟) 3、小朋友们,牙精灵为什么会牙疼? (吃了太多的甜食,不注意牙齿卫生) 师:牙精灵吃了太多的甜食,又不注意牙齿卫生,所以牙疼,长期这样还会引起驻牙。我们应该如何护齿呢?多吃什么食物对我们的牙齿健康有益,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口腔健康保健知识。 二、了解口腔的基本知识 1、课件出示,让学生欣赏健康洁白,好看的牙齿。问问孩子喜欢这样的牙齿吗?为什么? 2、了解人体的牙齿 ①人的一生中有两副牙齿。第一副牙齿称为乳牙,共有20颗,于出生后6-7个月开始萌出,平均在两岁左右长齐。第二副牙齿称为恒牙,共有28-32颗。 ②牙齿的结构和替换时间 牙齿的本身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牙齿的替换时间:小朋友从6岁左右开始换牙,一般先换下面的门牙,然后逐次替换牙齿。其中在6岁时,第一恒磨

牙开始萌出。 3、让孩子说说牙齿的作用: (咀嚼食物、协助发音、维持面部外形) 4、介绍六龄牙的位置及保护六龄牙。 5、同桌两个人面对面笑一笑,比比谁的牙齿长得好。 让孩子说说同桌的牙齿是否长得好,如果你同桌的牙齿好,请说出他(她)的名字。然后师请两个牙齿长得好的学生到讲台来笑一笑,看看他们的牙齿长得如何,你们喜欢吗? 过渡:我们都喜欢洁白、整齐的牙齿。但是如何不好好保护牙齿,就会引起口腔疾病,影响牙齿的健康。 三、口腔疾病的表现与治疗(出示课件) 1、龋病和龋齿的形成 龋齿俗称“虫牙”,是由口腔中的致龋细菌作用于糖,形成酸,酸作用于牙齿造成牙齿硬组织脱矿溶解破坏而形成。 2、牙髓炎和根尖周炎 3、牙龈炎 4、牙外伤 四、如何保护牙齿 大家都喜欢洁白、整齐的牙齿,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保护牙齿,就能拥有一口健康、整洁的牙齿。 1、早晚刷牙用含氟牙膏刷牙 ①老师拿出牙齿模型,边演示边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早晚刷牙两次,每次坚持3分钟。刷牙的方法:水平颤动拂动拂刷法,刷毛指向牙根方向,刷毛与牙长轴大约呈45度角,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往返动作在同一个部位至少刷10次,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前后短距离来回刷。竖刷法刷牙,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 ②老师拿出牙齿模型故意示范错误的横刷法:这样刷牙对不对?为什么?(这种刷法很难把牙缝、牙面上的事物残渣刷掉,还会破坏牙齿表面,损坏牙龈。)小结:正确的刷牙方法既能清洁牙齿,消除牙菌斑,又不损伤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和牙龈组织。刷完牙后把牙刷冲洗干净,刷头朝上放在杯子里,一般应每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把牙刷。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大全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大全 儿童口腔也是儿童护理的重要方面哦,不注重儿童口腔健康话,对儿童以后的口部生长有很大影响哦。下面本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一、婴幼儿期 平衡膳食和健康行为是维护婴幼儿口腔健康的必要条件 1、平衡膳食 婴幼儿时期全部的乳牙和大部分的恒牙都在形成和钙化,也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期。因此,保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富含无机物如钙、铁、磷等的食物,才有利于牙齿的正常发育。 5-6月以前应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得全部的营养。5- 6月后,建议添加富含铁的干谷物类,提供适当的零食(如水果)、无糖的谷类食物、无盐饼干和乳酪。一方面满足婴儿生 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培养婴儿的咀嚼能力,为过渡到断乳做准备。 2、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它具有热量高,富含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还有较多的酶和抗体,有利婴儿的消化、吸收和抵抗疾病。直接哺乳既方便又卫生、经济。所以提倡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喂奶时应注意喂奶姿势,最好坐姿抱着孩子喂,左右轮换喂奶,以免影响婴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虽然从妇幼保健的角度来说,提倡按需喂养母乳至2岁,但从口腔保健来说超长期的母乳喂养会增加患龋的风险。所以更应提倡按需规律喂养。

3、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奶瓶是人工喂养的工具。奶瓶喂养时应选用适合婴儿年龄的奶嘴,避免因孔洞太大奶夜流得过快,使咀嚼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喂奶时应抱着婴儿喂,避免让孩子躺着喝奶,不要把奶瓶压住上前牙,以免影响颌面发育。 婴幼儿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含着装有奶或其他甜饮料的奶瓶作为安慰剂,尤其是打盹和睡觉时。另外,应注意奶瓶中的内容物,奶瓶中应该只有水和牛奶。 4、限制含糖饮料和食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之一。但精制碳水化合物问题主要是其中的糖类与龋齿的发生有关。家长应限制含糖饮料和食物的摄入,减少糖的用量和食用频率。 儿童1岁后,尽量在两餐间仅给水或不加糖的奶。天然果汁含糖很高,给孩子喝时尽量用杯子喝。如果孩子能直接吃水果的话,应直接吃水果对牙损伤最小。 5、不要把细菌口-口相传传递给孩子 口腔中的唾液是细菌传播的载体。喂养人可以通过亲吻、用自己的筷子喂孩子、把食物嚼碎喂给孩子、把食物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等方式把口腔中的致病细菌传播给孩子,其中致龋细菌越早传播给孩子,孩子越易早患龋齿。所以看护人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纠正不良的喂养方式,避免把致病菌传播给婴幼儿。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二、学龄前期及学龄期 鼓励儿童多吃纤维性食物,增强咀嚼功能 1、纤维性食物有利于儿童健康 儿童应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别是多吃蔬菜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 执教开封市孔堂小学李志强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道牙齿的结构。 2、了解引起牙周疾病的原因。 3、明白发生龋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很好的保护牙齿。 4、教学重点、难点: 发生龋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教具:挂图。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认识牙齿结构 什么是虫牙(学名龋齿,也称虫蚀牙、蛀牙)? 龋齿(虫牙)是细菌与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和糖起作用,发酵产酸使牙齿表面脱钙、溶解、破坏而形成龋洞的结果。 食物的种类对龋齿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软而粘、在口腔中滞留时间长的甜食易引发龋病。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蔬菜、瘦肉等对牙面有机械性摩擦和清洗作用,减少牙面菌斑的粘附,在某种程度上有阻抑龋齿发生的作用。 牙齿咬合面的点隙窝沟,两牙相接的邻接面,牙齿排列拥挤、错位、重叠,义齿卡环接触处,接触不良的套冠边缘处,最容易集聚菌斑,不易清洁,也是龋齿好发部位。 二、怎样预防龋齿? 1、每天至少彻底刷牙两次,最好是在早晨和睡前各一次。 2、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能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3、每天用牙线清洁牙缝,把牙刷不易刷到的邻面牙菌斑清除干净。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奶糖、巧克力、甜点心和冰激凌等甜而粘的食物,少喝甜饮料,并尽量在正餐前后进食,吃完后一定要刷牙或漱口。 5、定期(半年左右)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维护。 三、什么是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在我国,成年人发病率高达70%以上,是丧失咀嚼器官功能的主要原因。 四、牙周疾病的自我察觉 ⑴近来刷牙时刷毛上有血迹,咬物时食物上有血迹,说明开始有牙龈炎。 ⑵牙齿不松动,但牙龈红肿,一碰就出血,说明有牙龈炎。 ⑶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咬物无力、牙根暴露,说明已发展到牙周炎。 这些症状若不能很好的治疗和控制,则会造成牙齿松动脱落,直接影响咀嚼、发音和美观。 五、怎样预防牙周病?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用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行有效地刷牙,提倡应用牙线去除牙间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调查报告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12-04-17T14:37:48.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凤仙1 刘秀玲2 [导读] 乳牙滞留造成牙齿错位萌出、反颌,将六龄牙误以为是要换的牙齿,未及时治疗。 刘凤仙1 刘秀玲2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院 015000;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医院 015000)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273-01 口腔健康教育是促进口腔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了解我市儿童及其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我们从2008年8月至12月,调查门诊口腔科病儿及家长500人,将他们对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记录后加以归纳。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广大群众对刷牙时间、刷牙方法、齿预防手段如窝沟封闭都缺乏全面的了解。 一、调查对象 门诊口腔就诊患儿及其家长,年龄0-14岁。 二、调查内容和项目 1、开始刷牙时间。儿童是几岁开始刷牙的,家长认为什么时间刷牙合适。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孩子3岁以后开始刷牙,有少部分5岁以后才开始刷牙,甚至部分儿童不愿刷牙,原因是刷牙时牙膏和牙刷刺激引起恶心,呕吐。有的孩子不能坚持刷牙是怕麻烦,这部分家长错误的认为牙齿要换,可以不认真刷牙。只有少数家长在孩子出乳牙后就十分重视口腔卫生。 2、刷牙方法。在回答你是怎样刷牙这个问题时,对刷牙方法了解不够全面,大部分孩子简单回答为“横刷”或“竖刷”,仍有部分人回答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刷牙方法。由此可见正确的刷牙方法还需要宣传,刷好牙才能降低患龋率。 3、刷牙次数。早晚都刷牙的占大多数,部分儿童只刷一次,笔者认为晚上刷牙更重要。 4、怎样发现龋齿。大部分儿童及家长不知道怎样发现龋齿,无定期到口腔科检查的习惯,只有少数家长了解发现龋齿的知识,自己主动检查孩子的口腔,了解牙齿有无损坏。 5、是否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口腔。大部分人不定期到口腔科检查,笔者认为原因在于重视不够,无预防意识。另一方面是看病难的客观原因,孩子的学习负担重,到医院挂号难。笔者认为要预防儿童龋齿,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口腔医师应该走出医院大门,在学校、幼儿园建立门诊定期为孩子们检查治疗。 6、目前首推的预防龋齿的方法。大多数家长不了解预防龋齿的方法,听了介绍表示愿意接受窝沟封闭治疗,少部分家长对预防龋齿未表示积极的态度。 7、对牙膏、牙刷的选择。大部分家长根据广告宣传来选择牙膏和牙刷,不知道挑选牙膏和牙刷的主要依据是氟、是牙刷刷毛的柔软度、刷毛磨头。少部分家长让孩子用大人的牙膏。 8、家长是否检查刷干净没有。大部分家长从不检查孩子刷牙是否干净,但普遍反映孩子刷牙马虎,较小孩子的家长想帮他们的孩子刷牙,常被拒绝,原因是家长们掌握不了轻重,而孩子也怕刷痛他们的牙床,笔者认为除了家长应该督促孩子认真刷牙外,学校和幼儿园包括口腔科医生都需要经常教育儿童怎样刷好牙, 9、儿童换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几乎百分之百的家长回答不知道。乳牙滞留造成牙齿错位萌出、反颌,将六龄牙误以为是要换的牙齿,未及时治疗。 三、讨论 从500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答卷中,看到我国口腔卫生知识普及教育还存在差距,全民口腔保护意识还需加强,为此我们应该从学校、家庭、社会及医院四方努力,积极宣传教育。

关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讲座讲稿

关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讲座讲稿儿童口腔防治知识讲座 王丽杰 1.龋齿是怎样形成的, 龋齿俗称"虫牙",但并不是由一条条肉眼能看到的小虫子咬的。龋齿是牙齿表面的细菌在作怪。我们每个人的口腔里都存在大量的细菌,许许多多的细菌堆积起来,混杂着它们的代谢产物和唾液中的一些成分粘在牙齿的表面就形成了一层菌斑。菌斑中的细菌以糖为养料,能够把糖变成酸。我们的牙齿虽然很硬,但容易受到酸的侵蚀而脱矿,时间长了,牙上就会出现龋洞了。特别是新长出的牙和发育不良的牙,对这种侵蚀的抵抗力更弱,更容易患龋。根据1995-1998年进行的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是76.55%,龋均为4.48,北京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为75.56%,龋均为4.18。恒牙患龋的情况是,12岁的恒牙患龋率为45.81%,而65-74岁的患龋率为64.75%,可见12岁以前是恒牙患龋的高发期,我国儿童在12岁以前已有近一半的人口患龋病,所以,预防"龋齿从小做起"是非常重要的。 2.龋齿有那些危害, 得了龋齿,起初可能没有症状。渐渐地吃东西时会感到牙疼,不敢用患侧牙咀嚼。在儿童如果长期只用一侧牙咀嚼,会造成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脸一边大一边小。若经常牙疼得不能好好吃饭,会出现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如果龋齿进一步发展到牙根尖的脓肿,一方面可能波及到乳牙根尖正在生长发育的恒牙,造成恒牙列的一些 问题;另外,牙根尖的脓肿也是一个慢性病灶,其中的细菌可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弄不好会引起心脏、肾、关节等重要器官发病。如果

龋齿发生在前牙,造成前牙的残冠残根,或缺失,还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和容貌,甚至可能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另外,牙根尖的脓肿也是一个慢性病灶,其中的细菌可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弄不好会引起心脏、肾、关节等重要器官发病。如果龋齿发生在前牙,造成前牙的残冠残根,或缺失,还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和容貌,甚至可能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3.得了龋齿怎么办, 一般来说,龋齿不治是不能自愈的。在我们知道了很多龋齿的危害后,就应知道发现龋齿要及时治疗。一个小浅洞,简单补一下就行了,痛苦很小。要是等到牙疼得厉害,甚至肿起来再治,可就麻烦了。有些牙坏得没法再治,只好被拔除。 4.乳牙龋齿要补吗, 有人认为乳牙反正要替换坏了不必治,那可就错了。虽然下乳前牙从5-6岁开始替换,而乳牙要到12-13岁才能替完。如果乳牙患了龋齿而不治疗,不仅会造成我们上面讲的危害外,当乳牙龋齿发展成根尖炎后,还会影响到颌骨内乳牙下方恒牙胚的发育,造成恒牙发育不良甚至停止发育;如果在正常乳恒牙替换之前乳牙早失,会出现恒牙萌出位置不够,造成恒牙排列不齐,影响孩子一生的口腔健康。所以,乳牙龋齿应及时治疗。只要治疗及时得当,是不会对恒牙替换有不良影响的。 5. 龋齿能预防吗,如何预防龋齿, 只要去除龋齿的致病因素,龋齿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先,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龋齿的关键。儿童一般应采用简便有效的"竖刷法即顺着牙齿的长轴象我们刷梳子一样,不仅刷净牙齿表面,也要刷净牙齿间的缝隙。上牙从上想下刷,下牙从下想上刷,不仅刷净牙齿外面也应刷净牙齿的咬合面和靠近舌头的内面。每个部位应反复刷8-10次,将牙齿仔细地刷一遍,需要3-5

[整理]口腔保健知识讲座

[整理]口腔保健知识讲座 口腔保健知识讲座 主讲人:胡艳华 同学们,大家好! 今年的“9(20”是第20个全国爱牙日,在这个特殊时刻到来之际,我给大家讲讲如何做好口腔保健。 一、如何预防口腔疾病 1、如何预防口腔疾病呢,随着科学和文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对口腔保健的意识也逐渐增强,许多人已认识到洁牙的重要性。因此城市里大小医院都相继开展了洁牙治疗术。近来就连美容院也进行洁牙,真是让人惊喜让人忧。 洁牙是口腔卫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常言说:“病从口入,”洁牙可以消除口腔和牙列局部的许多致病因子,去除牙石、菌斑和烟斑,治疗口腔牙周炎和牙龈炎,并可及时发现龋洞和减少龋病的发生,预防口臭和异味,保证人们在社交活动中的良好形象,这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人们往往半年左右就洗一次牙。 2、对于如何预防口腔疾病的问题,有人不禁要问,我很注意口腔卫生,每天刷几次牙;有些人甚至进食后就刷牙,口腔卫生应该很好了,还需要洁牙吗, 牙齿在口腔内排成牙列而行使咀嚼功能,两个牙相邻间均有邻接和间隙,正常时牙间隙有牙龈组织充满,所以牙列不是一个平板,往往在牙间隙内容易存留异物和细菌,人们在刷牙或进行其他口腔护理时,往往对这一点注意不够。另外,刷牙时大家较注意牙列外侧的清洗,而不注意口腔内侧的清洗,所以这些部位往往存在牙石和菌斑。

3、关于如何预防口腔疾病的问题,口腔是一个很特殊的内环境,由于唾液等的存在,有恒定的湿度、温度和营养,适宜细菌生长,正常时都寄生一些微生物,当我们抵抗力下降时,它们便活跃致病。洁牙对于口腔护理是有益的。 那么洁牙应注意什么呢,洁牙是一种防治疾病的办法,洁牙器械(或超声洁牙机头)须在牙齿局部操作,有时会有出血。血液和唾液是许多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如乙肝、性病等,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能贪图一时的方便和便宜,到消毒不正规的医疗单位和美容院去洁牙。 二、怎样预防口腔疾病才有效, 1、防治龋齿等牙病不宜用盐水漱口。民间常有用盐水漱口来防治牙病或健 身,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此法防治牙病是有害无益。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盐水对龋齿和牙周炎没有任何治疗作用。经常用盐水漱口还可能使牙周炎加重、恶化;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炎等病人来说,经常用盐水漱口会使上述疾病加重。因为口腔粘膜可迅速吸收盐水中的钠离子,使血中的钠离子升高,导致血管壁受损,从而容易发生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2、口腔溃疡不是缺乏维生素B2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表示,复发性口腔溃疡阿佛它口疮,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当后天身体发生某些变化时,如胃肠功能紊乱、妇女月经失调,体内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精神紧张、劳累或感冒等抵抗力下降,都会诱发口腔溃疡。所以单用维生素B2治疗无效。目前,还没有根治此病的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类的新鲜食物,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祛除诱发因素,以减少复发。 3、单纯限制糖的摄入量不能降低龋齿的发生率。预防龋齿的最好方法不是限 制孩子吃糖,而是在怀孕期间和胎儿出生后早期保证充足的营养,使牙齿发育钙化完善。让孩子养成吃过甜食后漱口或刷牙的良好习惯,就可避免细菌利用糖发酵产生酸、破坏牙齿,食后漱口防龋的方法比限制吃糖好。

口腔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口腔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课题:口腔卫生保健 教学目的: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龋病的预防方法与刷牙方法 教学难点:窝沟封闭 教具:多媒体(或讲义材料) 授课形式:面授 教学过程: 1、导入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个健康的概念反映了人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基本方面,扩大了医学的范畴。 2、揭示课题口腔卫生保健 3、内容口腔健康:口腔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牙健康是牙、牙周组织、口腔邻近部位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性异常。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口腔的结构与功能:口腔的结构口腔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为消化道的起端。包括:牙齿、唇、舌、颌骨、涎腺。牙齿:分别按顺序地排列在上、下牙槽骨上,组成上、下牙列,正常成年人牙齿的数目为28~32颗。

牙神经的特点:缺乏辨别冷、热、压、化学性等刺激的能力,当受到刺激时,牙髓的反应皆为痛觉。缺乏精确的定位能力,牙痛的病人有时不能正确地指出病牙的位臵。在牙髓出现炎症时,所产生的疼痛会沿神经的分布,放射到头面部的其他部位。 口腔的功能:吮吸功能、咀嚼功能、消化功能、味觉功能、语音功能、支撑作用。 龋病的定义:龋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性疾病。 龋病的病因(四联因素):宿主、食物、细菌、时间。细菌因素:牙菌斑龋病的危害:龋洞会逐渐加深,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根部肿痛,牙齿松动、咬痛、牙周流脓,严重者面部肿胀、发烧、张口受限,细菌入血甚至可引起菌血症而危及生命。 乳牙龋病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发展为严重的根尖周炎,会引起发育不良,如果乳牙因龋坏早失,不但会影响恒牙的如期萌出,还会导致恒牙的排列紊乱,引起牙颌畸形。影响发音,恒牙因龋坏早失,缺牙数多,会影响嚼碎食物,必然会增加胃肠负担,引起胃肠疾病。 严重的龋坏导致的残冠、残根刺激周围的软组织等,引起溃疡糜烂。成为一个病灶,细菌的大本营。细菌的毒素经血流可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