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理科)易错题汇总(含解析)
易错题库-(精校版)2019年天津卷理数高考试题文档

A 处取得最大值。
x y 2 0,
由
x1
,得 A( 1,1),所以 zmax
4 ( 1) 1 5。故选 C。
【点睛】 线性规划问题, 首先明确可行域对应的是封闭区域还是开放区域, 分界线是实线还是虚线,
其次确定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求直线的截距、两点间距离的平方、直线的斜率、还是点到直线
的距离等等,最后结合图形确定目标函数最值或范围.即:一画,二移,三求.
【点睛】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最值问题,关键利用求导的方法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进行综合分析。
二. 填空题
9.【答案】 13
【分析】先化简复数,再利用复数模的定义求所给复数的模。
5i
【详解】
1i
(5 i )(1 i ) 2 3i
(1 i )(1 i )
13 。
【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模的运算,是基础题 .
10.【答案】 28
【点睛】本题考查大小比较问题,关键选择中间量和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
7.【答案】 C
【分析】只需根据函数性质逐步得出 A, , 值即可。 【详解】因为 f ( x) 为奇函数,∴ f (0) A sin 0, =k , k 0, 0 ;
1
2
g(x) Asin x, T
又
2
1
2,
2 , A 2,又 g( ) 4
(Ⅲ)若二面角 E BD F 的余弦值为 1 ,求线段 CF 的长. 3
18.(本小题满分 13 分)
设椭圆 x2 a2
y2 b2
1(a b 0) 的左焦点为 F ,上顶点为 B .已知椭圆的短轴长为
4,离心率
为 5. 5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点 P 在椭圆上,且异于椭圆的上、下顶点,点 M 为直线 PB 与 x 轴的交点,点 N 在 y 轴的负半轴上.若 | ON | | OF | ( O 为原点),且 OP MN ,求直线 PB 的斜率.
64高考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k 2 或 k 3.
错解 由已知得 y2=-4x2-16x-12,因此 x2+y2=-3x2-16x-12=-3(x+
8 2 28 )+ , 3 3
8 28 28 ∴当 x=-3 时,x2+y2 有最大值 3 ,即 x2+y2 的取值范围是(-∞, 3 ]。 分析 没有注意 x 的取值范围要受已知条件的限制,丢掉了最小值。 事实上,由于(x+2)2+ y2 y2 =1 (x+2)2=1- ≤1 -3≤x≤-1, 4 4 x2+y2 的取值范围是[1, 28 ]。 3
1 ,显然,这两个条件是不能同时成立的。因此,8 不是最小值。 ab 1 1 1 1 1 1 2 事实上,原式= a2+b2+ 2 + 2 +4=( a2+b2)+( 2 + 2 )+4=[(a+b)2-2ab]+[( + )2- ]+4 a b ab a b a b
第 2 页 共 13 页
= (1-2ab)(1+ 由 ab≤(
从而当 x=-1 时 x2+y2 有最小值 1。∴
注意有界性:偶次方 x2≥0,三角函数-1≤sinx≤1,指数函数 ax>0,圆锥曲线有界性等。
●忽视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1 1 【例 3】已知:a>0 , b>0 , a+b=1,求(a+ a )2+(b+ b )2 的最小值。 错解 (a+
4 2
或 q 1。
错误分析 在错解中,由
a1 (1 q 3 ) a1 (1 q 6 ) a (1 q 9 ) , 2 1 1 q 1 q 1 q
2024届高考数学易错题专项(平面向量) 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数学易错题专项(平面向量) 练习易错点一:注意零向量书写及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适用前提(平面向量线性运算)1.已知a 、b为不共线的向量,5AB a b =+ ,28BC a b =-+ ,()3CD a b =-uu u r r r ,则( )A .1233AB AD -+C .15AB AD -A .43a +23b C .23a 43-b1.在梯形ABCD 中,//AB CD ,2AB CD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C 与BD 交于M ,设AB a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1233AE AB AC =+ B .若0AB AC ⋅= ,则易错点三:忽视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1.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M ,N 分别是1A B ,11B C 上的点,且12BM A M =,112C N B N =.设AB a=,AC b = ,1AA c = ,若90BAC ∠= ,1160BAA CAA ∠=∠=,11AB AC AA ===,则( )A .112333MN a b c =++C .11AB BC ⊥A .1AC BD ⊥ C .185BD =10.(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易错点一:注意零向量书写及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适用前提(平面向量线性运算)1.已知a 、b为不共线的向量,5AB a b =+ ,28BC a b =-+ ,()3CD a b =-uu u r r r ,则( ) A .1233AB AD -+C .15AB AD -A.43a+23bC.23a43 -b故选:B.y= 10.已知抛物线C:24∵3FA FB = ,由ABH 与△AFM ∵||2MF =,∴2||23BH =⨯=由抛物线定义得||||BF BH =,∴即4AF = ,3AF BH =,故故选:BC .易错点二:忽略基底选取原则(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12AC AD DC b a=+=+,故A112对于A ,12||||||OF OF OA ==,因此对于B ,直线2:1AF y x =-,由⎧⎨⎩A .1233AE AB AC =+ B .若0AB AC ⋅= ,则易错点三:忽视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1.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M ,N 分别是1A B ,11B C 上的点,且12BM A M =,112C N B N =.设AB a=,AC b = ,1AA c = ,若90BAC ∠= ,1160BAA CAA ∠=∠=,11AB AC AA ===,则( )A .112333MN a b c =++C .11AB BC ⊥7.已知向量()()2,11,,,1a b c ==-=A .a 与b的夹角为钝角B .向量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C .24m n +=对于C ,由PA PB PB PC ⋅=⋅ ,得(PA - 所以点P 是ABC 的垂心,故C 正确;A .1AC BD ⊥ C .185BD =【答案】AB由题意得,2216AB AD == ,1AA cos 4AB AD AB AD BAD ⋅=⋅∠=⨯111cos 4AB AA AB AA BAA ⋅=⋅∠=,其中四边形ABDC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又|OA |=|CA|=|OC |,所以所以∠ACB=60°,且BC。
2022-2023年高考《数学(理科)》易错、难点强化练习题-10【3套含答案详解】

2022-2023年高考《数学(理科)》易错、难点强化练习题【3套含答案详解】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100题)1.正确答案:3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已知f(x)=kx+2,不等式▕f(x)▕(1)求实数K的值,以及集合A;(2)若B={x▏x2-(2a+1)x+a(a+1)正确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如图,在△ABC 中, AB>AC, AD、 AE 分别为 BC 边上的高和中线, AD=4,DE=3.(1)若∠BAC=90° ,求 AB 的长;(2)是否存在这样的△ABC,使得射线 AE 和 AD 三等分∠BAC?正确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A.f(-x)+f(x)=0B.f(-x)-f(x)=0C.f(-x)+f(x)=1D.f(-x)-f(x)=1/3 本题解析:5.已知正方体 ABCD﹣ A 1 B 1 C 1 D 1 的棱长为 a,点 E, F, G 分别为棱 AB, AA 1 ,C 1D 1 的中点,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本题解析:6.正确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已知复数 z 满足 z+1/z=1,则|z|=()A.1/2B.1C.2D.√2/28.六氟化硫,化学式为SF6 ,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身、无毒、不燃的稳定气体,有良好的绝缘性,在电器工业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六氟化硫分子结构为正八面体结构(正八面体是每个面都是正三角形的八面体),如图所示.若此正八面体的棱长为2,则它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 B.BC.CD.D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9. 下列函数是偶函数,且在区间(﹣∞, 0)上为增函数的是()A.AB.BC.C本题解析:10.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正确答案:①③④本题解析:11.B.BC.CD.D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12.正确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已知圆 C 过点 A(0, 2)且与直线 y=﹣ 2 相切,则圆心 C 的轨迹方程为()A.AC.CD.D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14.在△ABC中,AC=3,BC=4,∠C=90°,P为△ABC所在平面内的动点,且PC=1,则的取值范围是A.[-5,3]B.[-3,5]C.[-6,4]D.[-4,6]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15.在△ABC 中,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若 b=asinC, c=acosB,则△ABC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非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非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16.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 lna=2ln|x|有三个不等的实数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A.AB.BC.CD.D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17.正确答案:本题解析:18.已知集合A={a,b,c}的所有非空真子集的元素之和等于12,则a+b+c的值为A.1B.2C.3D.4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19.数学美的表现形式不同于自然美或艺术美那样直观,它蕴藏于抽象的概念、公式、符号、推理论证、思维方法等之中,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C:就是一条形状优美的曲线,对于此曲线,给出如下结论:正确答案:①③本题解析:20.已知О为坐标原点,抛物线C:y ²= 2px(p >0)的焦点为F ,P 为C 上一点,PF 与x 轴垂直,Q 为x 上一点,且PQ⊥OP ,若|FQ|=6,则C 的准线方程为_____正确答案:21. A. B. C.D.正确答案:B、D 本题解析:22.A.14B.12C.6D.3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23.在某次展会中,有来自北京、上海、长春和杭州的四名志愿者,现将这四名志愿者分配到这四个城市的代表团服务,每个代表团只分配到其中一名志愿者,则这四名志愿者中恰有两名为自己家乡代表团服务的概率为()A.AB.BC.CD.D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24.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A.2B.2√2C.4D.4√2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根据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弧长,设母线为l,底面半径为r,则有2r =180°/360°*2πr,化简得l=2r = 2√2,答案选B25.A.AB.BC.CD.D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26.若复数满足z(1-2i)=10,则A.AB.BC.CD.D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27.A.-21B.-22C.-23D.-24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28. 己知全集U={x|-3UAA.(-2,1]B.(-3,-2)∪[1,3)C.[-2,1)D. (-3,-2]U(1,3)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9.定义集合 A﹣ B={x|x∈A 且 x∉B}.已知集合 U={x∈Z|﹣ 2<x<6}, A={0, 2,4, 5}, B={﹣ 1, 0, 3},则∁ U (A﹣ B)中元素的个数为()A.3B.4C.5D.6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30.A.5B.512C.1024D.64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31.已知 M 为抛物线上一点,点 M 到 C 的焦点的距离为 7,到 x 轴的距离为 5,则 p=A.3B.4C.5D.6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32.A.-1B.1C.-2D.2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33.已知函数f(x)=ln(a-x),x=0是函数xf(x)的极值点正确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4.(I) 求椭圆E的方程:(Ⅱ)过点P(-2,1)作斜率为h的直线与椭圆E交于不同的两点B,C,直线4B,.4C分别与x 轴交于点M,N,当|MN|=2时,求k的值.正确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5.复数 z 满足 z(1+i)=3﹣ i,则复数 z 是()A.2+iB.2﹣ iC.1﹣ 2iD.1+2i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36.已知 O 为坐标原点,点 A(1,1) 在抛物线上,过点的直线 C : x2=2py( p>0) B(0,-1)交 C 于 P,Q 两点,则()A.C 的准线为 y=-1B.直线 AB 与 C 相切C.CD.D正确答案:B、C、D 本题解析:37.设函数 f(x)=﹣ x 2 +ax+b,若不等式 f(x)>0 的解集为(﹣ 1, 3).正确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8.A.AB.BC.CD.D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39.若干个正方体形状的积木按下图所示摆成塔型:上方正方体中下底面的四个顶点是下面相邻正方体中上底面各边的中点,最下面的正方体的棱长为1,平放于桌面上,如果所有正方体能直接看到的表面积超过8.8,则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 )A.4B.5C.6D.7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40.正确答案:5x-y+2=0本题解析:41.我国冰雪健儿自 1992 年实现冬奥奖牌数 0 的突破,到北京冬奥会结束,共获得 77块奖牌.现将 1992 年以米我国冬奥会获得奖牌数量统计如表:则 1992 年以来我国获得奖牌数的中位数为()A.8B.9C.10D.11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2.己知椭圆E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轴,y轴,且过正确答案:本题解析:例.将他们分成A,B两组分别用新研发的两种药治疗,A组2人,B组3人(1)求A组的治愈率不小于B组的治愈率的概率(2)求这5位病人中被治愈人数的数学期望正确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4.A.2+2ln2B.2D.2-2ln2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45.某高中学校需要安排男教师 x 名,女教师 y 名做义工, x 和 y 需满足条件则该校安排教师最多为_________人正确答案:13本题解析:46.已知圆 C 过点 A(0, 2)且与直线 y=﹣ 2 相切,则圆心 C 的轨迹方程为()A.AB.BC.CD.D正确答案:B47.A.AB.BC.CD.D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48.A.AB.BC.CD.D正确答案:D49.A.AB.BC.CD.D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A.AB.BC.CD.D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51.已知抛物线C:y2=2px经过点p(1,2).过点Q(0,1)的直线ι与抛物线C有两个不同交点A,B,且直线PA交y轴于M,直线PB交y轴于N。
(完整版)高中数学易错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易错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已知在△ABC中,∠ACB=90°,BC=4,AC=3,P是AB上一点,则点P到AC,BC的距离乘积的最大值是()A.2B.3C.4D.52.在△ABC中,边AB=,它所对的角为15°,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为()A.缺条件,不能求出B.C.D.3.在△ABC中,边a,b,c分别为3、4、5,P为△ABC内任一点,点P到三边距离之和为d,则d的取值范围是()A.3<d<4 B.C.D.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的顶点A(﹣6,0)和C(6,0),顶点B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则等于()A.B.C.D.5.(2009•闸北区二模)过点A(1,﹣2),且与向量平行的直线的方程是()A.4x﹣3y﹣10=0 B.4x+3y+10=0 C.3x+4y+5=0 D.3x﹣4y+5=06.(2011•江西模拟)下面命题:①当x>0时,的最小值为2;②过定点P(2,3)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13,这样的直线有四条;③将函数y=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④已知△ABC,∠A=60°,a=4,则此三角形周长可以为12.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④B.②④C.②③D.③④二.填空题(共10小题)7.Rt△ABC中,AB为斜边,•=9,S△ABC=6,设P是△ABC(含边界)内一点,P到三边AB,BC,AC的距离分别为x,y,z,则x+y+z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8.(2011•武进区模拟)在△ABC中,,且△ABC的面积S=asinC,则a+c的值=_________.9.锐角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边长a,b是方程的两个根,且,则c边的长是_________.10.已知在△ABC中,,M为BC边的中点,则|A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1.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_.12.三角形ABC中,若2,且b=2,一个内角为300,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13.△ABC中,AB=AC,,则cosA的值是_________.14.(2010•湖南模拟)已知点P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它到三边的距离分别为x、y、z,则x、y、z 所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15.(2013•东莞二模)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点D在OC的延长线上,AD切⊙O于A,若∠ABC=30°,AC=2,则AD的长为_________.16.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B,A,C成等差数列,∠B=30°,三角形面积为,则b=_________.三.解答题(共12小题)17.在△ABC中,AC=b,BC=a,a<b,D是△ABC内一点,且AD=a,∠ADB+∠C=π,问∠C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18.(2010•福建模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1)求sinC;(2)若c=2,sinB=2sinA,求△ABC的面积.19.已知外接圆半径为6的△ABC的边长为a、b、c,角B、C和面积S满足条件:S=a2﹣(b﹣c)2和sinB+sinC=(a,b,c为角A,B,C所对的边)(1)求sinA;(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20.(2010•东城区模拟)在△ABC中,A,B,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是三个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b2+c2﹣a2=bc.(1)求角A的大小;(2)若sin2B+sin2C=2sin2A,且a=1,求△ABC的面积.21.小迪身高1.6m,一天晚上回家走到两路灯之间,如图所示,他发现自己的身影的顶部正好在A路灯的底部,他又向前走了5m,又发现身影的顶部正好在B路灯的底部,已知两路灯之间的距离为10m,(两路灯的高度是一样的)求:(1)路灯的高度.(2)当小迪走到B路灯下,他在A路灯下的身影有多长?22.(2008•徐汇区二模)在△ABC中,已知.(1)求AB;(2)求△ABC的面积.23.在△ABC中,已知.(1)求出角C和A;(2)求△ABC的面积S;(3)将以上结果填入下表.C A S情况①情况②24.(2007•上海)通常用a、b、c表示△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边的边长,R表示△ABC外接圆半径.(1)如图所示,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2的⊙O中,BC和BA是⊙O的弦,其中BC=2,∠ABC=45°,求弦AB 的长;(2)在△ABC中,若∠C是钝角,求证:a2+b2<4R2;(3)给定三个正实数a、b、R,其中b≤a,问:a、b、R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以a、b为边长,R为外接圆半径的△ABC 不存在,存在一个或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算作同一个)?在△ABC存在的情况下,用a、b、R表示c.25.(2010•郑州二模)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2b﹣c,cosC),=(a,cosA),且∥.(Ⅰ)求角A的大小;(Ⅱ)求2cos2B+sin(A﹣2B)的最小值.26.在△ABC中,A、B、C是三角形的内角,a、b、c是三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1)求∠A;(2)求△ABC的面积S.27.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2a+c)cosB+bcosC=0.(Ⅰ)求角B的值;(Ⅱ)若a+c=4,求△ABC面积S的最大值.28.已知△ABC的外接圆半径,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向量,,且.(1)求∠C的大小;(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高中数学易错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已知在△ABC中,∠ACB=90°,BC=4,AC=3,P是AB上一点,则点P到AC,BC的距离乘积的最大值是()A.2B.3C.4D.5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设点P到AC,BC的距离分别是x和y,最上方小三角形和最大的那个三角形相似,它们对应的边有此比例关系,进而求得x和y的关系式,进而表示出xy的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xy的最大值.解答:解:如图,设点P到AC,BC的距离分别是x和y,最上方小三角形和最大的那个三角形相似,它们对应的边有此比例关系,即=4,所以4x=12﹣3y,y=,求xy最大,也就是那个矩形面积最大.xy=x•=﹣•(x2﹣3x),∴当x=时,xy有最大值3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几何计算.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问题的答案.2.在△ABC中,边AB=,它所对的角为15°,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为()A.缺条件,不能求出B.C.D.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正弦定理,两角差的正弦函数,即可求出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即可.解答:解:由正弦定理可知:====.故选D.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的求法,正弦定理与两角差的正弦函数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3.在△ABC中,边a,b,c分别为3、4、5,P为△ABC内任一点,点P到三边距离之和为d,则d的取值范围是()A.3<d<4 B.C.D.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数形结合;转化思想.分析:画出图形,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出最小值与最大值.解答:解:由题意△ABC中,边a,b,c分别为3、4、5,P为△ABC内任一点,点P到三边距离之和为d,在图(1)中,d=CE+PE+PF>CD==,在图(2)中,d=CE+EP+FP<CE+EG<AC=4;∴d的取值范围是;故选D.点评:本题是中档题,考查不等式的应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逻辑推理能力,注意,P为△ABC内任一点,不包含边界.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的顶点A(﹣6,0)和C(6,0),顶点B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则等于()A.B.C.D.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双曲线的焦点坐标就是A,B,利用正弦定理以及双曲线的定义化简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双曲线的焦点坐标就是A,B,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BC﹣AB=2a=10,c=6,===;故选D.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正弦定理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常考题型.5.(2009•闸北区二模)过点A(1,﹣2),且与向量平行的直线的方程是()A.4x﹣3y﹣10=0 B.4x+3y+10=0 C.3x+4y+5=0 D.3x﹣4y+5=0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通过向量求出直线的斜率,利用点斜式方程求出最新的方程即可.解答:解:过点A(1,﹣2),且与向量平行的直线的斜率为﹣,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2=﹣(x﹣1),即:3x+4y+5=0.故选C.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直线方程的求法,注意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斜率的关系,考查计算能力.6.(2011•江西模拟)下面命题:①当x>0时,的最小值为2;②过定点P(2,3)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13,这样的直线有四条;③将函数y=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④已知△ABC,∠A=60°,a=4,则此三角形周长可以为12.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④B.②④C.②③D.③④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恒过定点的直线.专题:应用题.分析:①由于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不具备,故的最小值大于2,故①不正确.②设过定点P(2,3)的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根据条件可得4k2+14k+9=0,或4k2﹣38k+9=0.而这两个方程的判别式都大于0,故每个方程都有两个解,故满足条件的直线有四条.③将函数y=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故③不正确.④若△ABC中,∠A=60°,a=4,则此三角形周长可以为12,此时,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①∵≥2=2,(当且仅当x=0时,等号成立),故当x>0时,的最小值大于2,故①不正确.②设过定点P(2,3)的直线的方程为y﹣3=k(x﹣2),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2﹣,0),(0,3﹣2k),根据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13=,化简可得4k2+14k+9=0,或4k2﹣38k+9=0.而这两个方程的判别式都大于0,故每个方程都有两个解,故满足条件的直线有四条,故②正确.③将函数y=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y=cos2(x﹣)=sin[﹣(2x﹣)]=sin()=﹣sin(2x﹣)的图象,故③不正确.④已知△ABC,∠A=60°,a=4,则此三角形周长可以为12,此时,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基本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过定点的直线,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诱导公式的应用,检验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是解题的易错点.二.填空题(共10小题)7.Rt△ABC中,AB为斜边,•=9,S△ABC=6,设P是△ABC(含边界)内一点,P到三边AB,BC,AC的距离分别为x,y,z,则x+y+z的取值范围是[,4].考点: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综合题.分析:设三边分别为a,b,c,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结合向量条件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三边长.欲求x+y+z的取值范围,利用坐标法,将三角形ABC放置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将求x+y+z的范围转化为,然后结合线性规划的思想方法求出范围即可.解答:解:△ABC为Rt△ABC,且∠C=90°,设三角形三内角A、B、C对应的三边分别为a,b,c,∵(1)÷(2),得,令a=4k,b=3k(k>0)则∴三边长分别为3,4,5.以C为坐标原点,射线CA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B坐标为(3,0),(0,4),直线AB方程为4x+3y﹣12=0.设P点坐标为(m,n),则由P到三边AB、BC、AB的距离为x,y,z.可知,且,故,令d=m+2n,由线性规划知识可知,如图:当直线分别经过点A、O时,x+y+z取得最大、最小值.故0≤d≤8,故x+y+z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中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简单线性规划思想方法的应用,综合性强,难度大,易出错.8.(2011•武进区模拟)在△ABC中,,且△ABC的面积S=asinC,则a+c的值=4.考点:二倍角的余弦;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的值,然后将所给的式子写成+=3进而得到acosC+ccosA+a+c=6,再根据在三角形中acosC+ccosA=b=2,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S=absinC=asinC∴b=2∴acos2+ccos2=3∴+=3即a(cosC+1)+c(cosA+1)=6∴acosC+ccosA+a+c=6∵acosC+ccosA=b=2∴2+a+c=6∴a+c=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倍角的余弦以及三角形中的几何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巧妙的将所给的式子写成+=3的形式,属于中档题.9.锐角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边长a,b是方程的两个根,且,则c边的长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求得sin(A+B)的值,进而求得sinC的值,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cosC,根据韦达定理求得a+b和ab的值,进而求得a2+b2,最后利用余弦定理求得c的值.解答:解:∵,∴sin(A+B)=∴sinC=sin(π﹣A﹣B)=sin(A+B)=∴cosC==∵a,b是方程的两根∴a+b=2,ab=2,∴a2+b2=(a+b)2﹣2ab=8∴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余弦定理的应用,韦达定理的应用.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10.已知在△ABC中,,M为BC边的中点,则|AM|的取值范围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正弦定理.专题:计算题;解三角形.分析:构造以BC为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如图满足,即可观察推出|A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构造以BC为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如图,显然满足题意,由图可知红A处,|AM|值最大为,A与B(C)接近时|AM|最小,所以|AM|∈.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构造法的应用,也可以利用A的轨迹方程,两点减距离公式求解.11.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考点:棱柱的结构特征;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由于正三棱柱的底面ABC为等边三角形,我们把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结合图形的对称性可得,该三角形的斜边EF上的中线DG的长等于底面三角形的高,从而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中线长,最后得到该三角形的斜边长即可.解答: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EDF=90°,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B=2,则该三角形的斜边EF上的中线DG=,∴斜边EF的长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棱柱的结构特征、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力.属于基础题.12.三角形ABC中,若2,且b=2,一个内角为300,则△ABC的面积为1或.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利用2,转化得到2acosB=c;再借助于余弦定理得a=b=2;再分∠A=30°以及∠C=30°两种情况分别求出对应的面积.解答:解:因为2,转化为边长和角所以有2acosB=c可得:cosB==⇒a2=b2⇒a=b=2.当∠A=30°=∠B时,∠C=120°,此时S△ABC=×2×2×sinC=;当∠C=30°时,∠A=∠B=75°,此时S△ABC=×2×2×sinC=1.故答案为:或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以及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利用2,转化得到2acosB=c;再借助于余弦定理得a=b=2.13.△ABC中,AB=AC,,则cosA的值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AB=AC可推断出B=C,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知cosA=cos(π﹣2B)利用诱导公式和二倍角公式化简整理,把cosB的值代入即可.解答:解:∵AB=AC,∴B=C∴cosA=cos(π﹣2B)=cos2B=2cos2B﹣1=﹣1=﹣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二倍角公式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的能力.14.(2010•湖南模拟)已知点P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它到三边的距离分别为x、y、z,则x、y、z 所满足的关系式为x+y+z=3.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高为h将P与三角形的各顶点连接,进而分别表示出三角形三部分的面积,相加应等于总的面积建立等式求得x+y+z的值.解答: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高为h将P与三角形的各顶点连接根据面积那么:ax+ay+az=ah所以x+y+z=h因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所以高为h=3所以x.y.z所满足的关系是为:x+y+z=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转化和化归的思想.15.(2013•东莞二模)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点D在OC的延长线上,AD切⊙O于A,若∠ABC=30°,AC=2,则AD的长为.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已知可得△AO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OA=AC=2,则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D的长.解答:解:(2)∵OA=OC,∠AOC=60°,∴△AOC是等边三角形,∴OA=AC=2,∵∠OAD=90°,∠D=30°,∴AD=•AO=.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考查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弦切角,本题在数据运算中主要应用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本题是一个基础题.16.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B,A,C成等差数列,∠B=30°,三角形面积为,则b=.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利用三个内角成等差数列求得A,根据,∠B=30°求得C,然后利用tan30°=表示出a,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b.解答:解: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A+B+C=3A=180°∴∠A=60°∵∠A=30°,∴C=90S=ab=∵tan30°=∴a=∴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几何计算.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三.解答题(共12小题)17.在△ABC中,AC=b,BC=a,a<b,D是△ABC内一点,且AD=a,∠ADB+∠C=π,问∠C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设出BD,利用余弦定理分别在△ABC,△ABD中表示出AB,进而建立等式求得b﹣x=2acosC代入四边形ABCD的面积表达式中,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求得问题的答案.解答:解:设BD=x,则由余弦定理可知b2+a2﹣2abcosC=AB2=a2+x2+2axcosC∴b﹣x=2acosC.∵S=(absinC)﹣(axsinC)=a(b﹣x)sinC=a2•sin2C,∴当C=时,S有最大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几何计算.注意灵活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以及其变形公式.18.(2010•福建模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1)求sinC;(2)若c=2,sinB=2sinA,求△ABC的面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二倍角的正弦.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三角形内角的范围可求;(2)利用正弦定理可知b=2a,再利用余弦定理,从而求出a、b的值,进而可求面积.解答:解:(1)由题意,,∴(2)由sinB=2sinA可知b=2a,又22=a2+b2﹣2abcosC,∴a=1,b=2,∴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灵活运用正弦、余弦定理求值,是一道基础题题.19.已知外接圆半径为6的△ABC的边长为a、b、c,角B、C和面积S满足条件:S=a2﹣(b﹣c)2和sinB+sinC=(a,b,c为角A,B,C所对的边)(1)求sinA;(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专题:计算题;综合题.分析:(1)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余弦定理求出的值,进而有sinA=.(2)利用,结合正弦定理,求出b+c的值,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基本不等式求出面积的最大值.解答:解:(1)得进而有(2)∵,∴即所以故当b=c=8时,S最大=.点评:本题是中档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0.(2010•东城区模拟)在△ABC中,A,B,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是三个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b2+c2﹣a2=bc.(1)求角A的大小;(2)若sin2B+sin2C=2sin2A,且a=1,求△ABC的面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正弦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余弦定理和题设等式求得cosA的值,进而求得A.(2)利用正弦定理把题设中的正弦转化成边的关系,进而求得bc的值,最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答案.解答:解:(1)因为b2+c2﹣a2=2bccosA=bc所以所以(2)因为sin2B+sin2C=2sin2A所以b2+c2=2a2=2因为b2+c2﹣a2=bc所以bc=1所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注意挖掘题设中关于边,角问题的联系.21.小迪身高1.6m,一天晚上回家走到两路灯之间,如图所示,他发现自己的身影的顶部正好在A路灯的底部,他又向前走了5m,又发现身影的顶部正好在B路灯的底部,已知两路灯之间的距离为10m,(两路灯的高度是一样的)求:(1)路灯的高度.(2)当小迪走到B路灯下,他在A路灯下的身影有多长?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综合题.分析:(1)由题意画出简图,设CN=x,则QD=5﹣x,路灯高BD为h,利用三角形相似建立方程解德;(2)由题意当小迪移到BD所在线上(设为DH),连接AH交地面于E,则DE长即为所求的影长,利用三角形相似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设A、B为两路灯,小迪从MN移到PQ,并设C、D分别为A、B灯的底部.由题中已知得MN=PQ=1.6m,NQ=5m,CD=10m(1)设CN=x,则QD=5﹣x,路灯高BD为h∵△CMN∽△CBD,即⇒又△PQD∽△ACD即⇒由①②式得x=2.5m,h=6.4m,即路灯高为6.4m.(2)当小迪移到BD所在线上(设为DH),连接AH交地面于E.则DE长即为所求的影长.∵△DEH∽△CEA⇒⇒解得DE=m,即他在A路灯下的身影长为m.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还考查了利用三角形相似及方程思想求解变量及学生的计算能力.22.(2008•徐汇区二模)在△ABC中,已知.(1)求AB;(2)求△ABC的面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求AB长,关键是求sinB,sinC,利用已知条件可求;(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故关键是求sinA的值,利用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可求解答:解:(1)设AB、BC、CA的长分别为c、a、b,,∴,∴.﹣﹣﹣﹣﹣﹣﹣﹣﹣﹣﹣﹣﹣﹣﹣﹣﹣﹣﹣(6分)(2)因为.∴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12分)故所求面积﹣﹣﹣﹣﹣﹣﹣﹣﹣﹣﹣﹣﹣﹣﹣﹣﹣﹣﹣﹣﹣(14分)点评:本题的考点是三角形的几何计算,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得应用,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关键是正确记忆公式,合理化简.23.在△ABC中,已知.(1)求出角C和A;(2)求△ABC的面积S;(3)将以上结果填入下表.C A S情况①情况②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分析:(1)先根据正弦定理以及大角对大边求出角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即可求出角A.(2)分情况分别代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答案;(3)直接根据前两问的结论填写即可.解答:解:(1)∵,…(2分)∵c>b,C>B,∴C=60°,此时A=90°,或者C=120°,此时A=30°…(2分)(2)∵S=bcsinA∴A=90°,S=bcsinA=;A=30°,S=bcsinA=.…(2分)(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正弦定理以及大角对大边求出角C.24.(2007•上海)通常用a、b、c表示△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边的边长,R表示△ABC外接圆半径.(1)如图所示,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2的⊙O中,BC和BA是⊙O的弦,其中BC=2,∠ABC=45°,求弦AB 的长;(2)在△ABC中,若∠C是钝角,求证:a2+b2<4R2;(3)给定三个正实数a、b、R,其中b≤a,问:a、b、R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以a、b为边长,R为外接圆半径的△ABC 不存在,存在一个或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算作同一个)?在△ABC存在的情况下,用a、b、R表示c.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三角形.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分析:(1)由正弦定理知===2R,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不难得出弦AB的长;(2)若∠C是钝角,故其余弦值小于0,由余弦定理得到a2+b2<c2<(2R)2,即可证得结果;(3)根据图形进行分类讨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与两边a,b的关系,以及与直径的大小的比较,分成三类讨论即可.解答:解:(1)在△ABC中,BC=2,∠ABC=45°===2R⇒b=2sinA=∵A为锐角∴A=30°,B=45°∴C=75°∴AB=2Rsin75°=4sin75°=;(2)∠C为钝角,∴cosC<0,且cosC≠1cosC=<0∴a2+b2<c2<(2R)2即a2+b2<4R2(8分)(3)a>2R或a=b=2R时,△ABC不存在当时,A=90,△ABC存在且只有一个∴c=当时,∠A=∠B且都是锐角sinA=sinB=时,△ABC存在且只有一个∴c=2RsinC=2Rsin2AC=当时,∠B总是锐角,∠A可以是钝角,可是锐角∴△ABC存在两个∠A<90°时,c=∠A>90°时,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综合考查了三角形形状的判断,解三角形,三角形的外接圆等知识,综合性很强,尤其是第三问需要根据a,b两边以及直径的大小比较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再在这种情况下求第三边的表达式,本解法主观性较强.难度较大.25.(2010•郑州二模)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2b﹣c,cosC),=(a,cosA),且∥.(Ⅰ)求角A的大小;(Ⅱ)求2cos2B+sin(A﹣2B)的最小值.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Ⅰ)根据∥和两向量的坐标可求得,利用正弦定理把边转化成角的正弦,然后利用两角和公式化简整理求得cosA的值,进而求得A(Ⅱ)把A的值代入,利用两角和公式整理后,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求得2cos2B+sin(A﹣2B)的最小值.解答:解:(Ⅰ)由得.由正弦定理得,.∴.∵A,B∈(0,π),∴sinB≠0,,∴.(Ⅱ)解:∵∴2cos2B+sin(A﹣2B)==,.2cos2B+sin(A﹣2B)的最小值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正弦定理的应用和两角和公式的化简求值.注意综合运用三角函数的基础公式,灵活解决三角形的计算问题.26.在△ABC中,A、B、C是三角形的内角,a、b、c是三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1)求∠A;(2)求△ABC的面积S.考点:正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已知结合正弦与余弦定理=化简可求b,由余弦定理可得,cosA=代入可求cosA,及A(2)代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答:解:(1)∵∵∴=化简可得,b2﹣2b﹣8=0∴b=4由余弦定理可得,cosA==∴;(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工具: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具备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2a+c)cosB+bcosC=0.(Ⅰ)求角B的值;(Ⅱ)若a+c=4,求△ABC面积S的最大值.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Ⅰ)利用正弦定理化简(2a+c)cosB+bcosC=0,得到三角形的角的关系,通过两角和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的值;(Ⅱ)通过S=,利用B=以及a+c=4,推出△ABC面积S的表达式,通过平方法结合a的范围求出面积的最大值.解答:解(Ⅰ)由正弦定理得(2sinA+sinC)cosB+sinBcosC=0,即2sinAcosB+sinCcosB+cosCsinB=0得2sinACcosB+sin(C+B)=0,因为A+B+C=π,所以sin(B+C)=sinA,得2sinAcosB+sinA=0,因为sinA≠0,所以cosB=﹣,又B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B=.(Ⅱ)因为S=,由B=及a+c=4得S===,又0<a<4,所以当a=2时,S取最大值…(3分)点评:本题是中档题,考查三角形面积的最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公式的灵活应用,考查计算能力.28.已知△ABC的外接圆半径,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向量,,且.(1)求∠C的大小;(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考点: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综合题.分析:(1)由,推出,利用坐标表示化简表达式,结合余弦定理求角C;(2)利用(1)中c2=a2+b2﹣ab,应用正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求三角形ABC的面积S的最大值.解答:解答:解:(1)∵∴且,由正弦定理得:化简得:c2=a2+b2﹣ab由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0<C<π,∴(2)∵a2+b2﹣ab=c2=(2RsinC)2=6,∴6=a2+b2﹣ab≥2ab﹣ab=ab(当且仅当a=b时取“=”),所以,.点评:本题考查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档题.。
易错题库-(精校版)2019年全国卷Ⅱ理数高考试题文档版(有答案)

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A={ x|x2–5x+6>0} , B={ x|x–1<0} ,则 A∩B=
A . (–∞, 1)
B .( –2, 1)
C. (–3, –1)
D .(3, +∞ )
2.设 z=–3+2i ,则在复平面内 z 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C.第三象限
B .第二象限 D .第四象限
2
42
A . f(x)= │ cosx2│
B .f (x)= │sin2x│
C. f(x)=cos │x│
D .f (x)=sin│x│
10.已知 α∈(0 , ),2sin2 α=cos2α+1,则 sin α= 2
1 A.
5
B. 5 5
C. 3 3
2 D.
5
5
x2 y2 11.设 F 为双曲线 C: a 2 b2 1(a 0, b 0) 的右焦点, O 为坐标原点,以 OF 为直径的圆与
2 ( 1)求 C 的方程,并说明 C 是什么曲线; ( 2)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 C 于 P, Q 两点,点 P 在第一象限, PE ⊥x 轴,垂足为 E,连结 QE 并
延长交 C 于点 G.
( i )证明: △ PQG 是直角三角形;
( ii )求 △ PQG 面积的最大值 .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
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
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 _________.(本题第一空 2 分,第二空 3 分.)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高三数学错题整理与解析

高三数学错题整理与解析在高三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错题。
对于这些错题,我们需要进行仔细的整理与解析,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本文将对高三数学错题进行整理分类,并给出详细的解答和解析。
一、代数与函数1. 题目:已知函数$f(x) = \frac{1}{x}$,求函数$f(f(x))$的表达式。
解析:将$f(x) = \frac{1}{x}$代入$f(f(x))$中,得到$f(f(x)) =\frac{1}{f(x)} = \frac{1}{\frac{1}{x}} = x$。
2. 题目:已知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的图像关于$x$轴对称,且顶点在直线$y = 2x + 1$上。
求$a$、$b$、$c$的值。
解析:由于图像关于$x$轴对称,所以顶点的纵坐标为0。
将顶点的横坐标代入直线方程$y = 2x + 1$中,得到$0 = 2x_0 + 1$,解得$x_0 = -\frac{1}{2}$。
将$x_0 = -\frac{1}{2}$代入二次函数$f(x)$中的横坐标,得到$a\left(-\frac{1}{2}\right)^2 + b\left(-\frac{1}{2}\right) + c = 0$。
根据顶点坐标的性质,我们知道顶点的横坐标为$-\frac{b}{2a}$,因此$-\frac{b}{2a} = -\frac{1}{2}$,解得$b = a$。
将$b = a$代入上述方程,得到$a\left(-\frac{1}{2}\right)^2 + a\left(-\frac{1}{2}\right) + c = 0$,整理得$c = \frac{1}{4}$。
综上所述,$a = b$,$c = \frac{1}{4}$。
二、几何与三角学1. 题目:已知$\triangle ABC$中,$AB = 7$,$AC = 9$,$BC = 5$,$D$为边$BC$上一点,且$\angle BAD = \angle CAD$。
2020年高考数学(理)易错考点纠错笔记专题:不等式(全国版含解析)

谁就是参数.
易错点 4 解含参不等式时不能正确分类导致错误
解不等式
a(x 2) x 1
1(a
R)
.
【错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a(x 2) x 1
1
0
,即
a(x
2) (x x 1
1)
0
,
等价于[(a 1)x (2a 1)](x 1) 0 ,即 (x 2a 1)(x 1) 0 , a 1
2ax
b
0
的解集为
1 2
,
,求
f
x ,解不等式 f x 0 的解集.
2
【答案】(1)
1 2
,1
;(2)见解析
【解析】(1)
f
x
2ax b x 1
.
∵不等式
2ax
b
0
的解集为
1 2
,
a
b
4
①
3
,①+②得:
a 3,
1
②−①得:
b 1.
②
2
2
由此得 4≤ f (2) =4a−2b≤11,所以 f (2) 的取值范围是[4,11].
【错因分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多次使用同向不等式的可加性而导致了 f (2) 的范围扩大.
【试题解析】解法一:设 f (2) =m f (1) +n f (1) (m、n 为待定系数),则 4a−2b=m(a−b)+n(a+b),即
错点 3 忽略对二次项系数的讨论导致错误
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mx2+mx+m-1<0 恒成立,则 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错解】由于不等式 mx2+mx+m-1<0 对一切实数 x 都成立, 所以 m<0 且Δ=m2-4m(m-1)<0, 解得 m<0.故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0). 【错因分析】由于本题中 x2 的系数含有参数,且当 m=0 时不等式不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因此必须讨 论 m 的值是否为 0.而错解中直接默认不等式为一元二次不等式,从而采用判别式法处理导致漏解. 【试题解析】由于不等式 mx2+mx+m-1<0 对一切实数 x 都成立, 当 m=0 时,-1<0 恒成立;当 m≠0 时,易知 m<0 且Δ=m2-4m(m-1)<0,解得 m<0. 综上,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0]. 【答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