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能力评估的分类.

合集下载

民政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民政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民政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群体不断增加,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评估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民政部推出了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评估标准,包括其相关背景、内容、方法和意义等。

一、评估标准的背景1.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多种多样。

2.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发挥其潜在能力,保障其权益,民政部推出了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二、评估标准的内容4.评估内容包括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认知能力、情绪状态、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5.老年人的评估对象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三、评估标准的方法6.评估标准采用问卷调查、面谈、观察等多种方法。

7.评估过程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估。

四、评估标准的意义8.评估标准有利于发现和解决老年人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

9.评估结果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制定更好的老年人政策。

五、评估标准的适用范围10.评估标准适用于社区、养老院、医院等各类机构。

11.评估标准适用于各类老年人,包括身体健康、半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

六、评估标准的具体指标12.身体机能方面,评估指标包括行走、上下楼梯、看书、看报等能力。

13.认知能力方面,评估指标包括记忆力、判断力、语言能力等。

14.情绪状态方面,评估指标包括忧郁、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

15.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评估指标包括人际交往、社交能力、适应环境等。

七、评估标准的具体操作步骤16.首先是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和基本情况。

17.其次是面谈,与老年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实际生活情况。

18.最后是观察,观察老年人的行为举止,了解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八、评估标准的评定方法19.根据评估指标的情况,对老年人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水平越好。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

附件1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
说明:
1•本表根据《WHO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lADL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失智评估量表(CDR)》、《Bathel指数评定量表》、《护理分级》、《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结合我国老年人护理特点和部分省市地方实践经验制定。

2. 根据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
力3个维度评估的评分情况,将老年人能力评定为4个等级,即完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

3. 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分表分别见附表1、2、3。

4. 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情况确定区间,再分别结合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以及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得分情况确定老年人能力等级,以最严重的老年人能力等级为准。

附表1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
附表2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评分表
附表3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分表。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详]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详]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详]本标准规定了老年人能力评估的对象、指标、实施和结果。

本中心根据实际服务情况,结合国家和地方评估标准对其进行修订。

2.1 本标准定义老年人为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2.2 能力是指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2.3 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个体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群,包括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基本动作和技巧。

2.4 精神状态是指个体在认知功能、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外在表现。

2.5 感知觉与沟通是指个体在意识水平、视力、听力、沟通交流等方面的主观条件。

2.6 社会参与是指个体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联系和交流状况。

评估对象为需要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评估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和年龄。

二级指标共26个,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认知功能、攻击行为、抑郁症状、意识水平、视力、听力、沟通交流、生活能力、工作能力、时间/空间定向、人物定向、社会交往能力等。

社会参与采用“成人智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包括5个二级指标;年龄包括四个年龄阶段。

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参见附录A“老年人能力评估表”。

评估环境应该是清洁、安静、宽敞、光线明亮、空气清新、温度适宜,至少有三把椅子和一张诊桌、4-5个台阶,以供评估使用。

评估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申请人提出申请后的30天内,评估机构应完成老年人的评估。

如果对评估结果有疑问,申请人可以在7天内提出复评申请。

评估机构由居家服务中心指定或委派评估员对老年人进行评估。

评估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以确保专业性。

每次评估需要由两名评估员在指定地点对老年人进行评估。

评估员会根据附录A中的老年人能力评估表进行逐项评估,并填写每个二级指标的评分。

评估员还会根据各个一级指标的分级标准,确定各一级指标的分级,并将其填写在老年人能力评估表中。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 附录2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项目具体评价指标及分值分值1.卧位状态不需要帮助1分在他人的语言指导下或照看下能够完成左右翻身需要他人动手帮助,但以自身完成为主主要靠帮助,自身只是配合完全需要帮助,或更严重的情况2.床椅转移个体可以独立地完成床椅转移1分个体在床椅转移时需要他人监控或指导个体在床椅转移时需要他人小量接触式帮助转移个体在床椅转移时需耍他人大量接触式帮助个体在床椅转移时完全依赖他人3.平地步行个体能独立平地步行50m左右,且无摔倒风险1分个体能独立平地步行50m左右,但存在摔倒风险,需要他人监控,或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步行个体在步行时需要他人小量扶持帮助个体在步行时需要他人大量扶持帮助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分值1-8分9-24分25-40分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分值1-4分5-8分9-12分说明:1.本表根据《WHO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失智评估量表(CDR)》、《Bathel指数评定量表》、《护理分级》、《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结合我国老年人护理特点和部分省市地方实践经验制定。

2.根据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3个维度评估的评分情况,将老年人能力评定为4个等级即完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

3.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分表分别见附表1、2、3.4.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情况确定区间再分别结合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以及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得分情况确定老年人能力等级,以最严重的老年人能力等级为准。

附表1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评估项目具体评价指标及分值分值1.卧位状态不需要帮助1分在他人的语言指导下或照看下能够完成左右翻身需要他人动手帮助,但以自身完成为主主要靠帮助,自身只是配合完全需要帮助,或更严重的情况2.床椅转移个体可以独立地完成床椅转移1分个体在床椅转移时需要他人监控或指导个体在床椅转移时需要他人小量接触式帮助转移个体在床椅转移时需耍他人大量接触式帮助个体在床椅转移时完全依赖他人3.平地步行个体能独立平地步行50m左右,且无摔倒风险1分个体能独立平地步行50m左右,但存在摔倒风险,需要他人监控,或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步行2分个体在步行时需要他人小量扶持帮助3分个体在步行时需要他人大量扶持帮助附表2老年人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评分表分值1-8分9-24分25-40分附表3老年人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分表分值1-4分5-8分9-12分4分:该个体无法独立步行,完全依赖他人。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

附件 11.本表根据《WHO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失智评估计表(CDR)》、《Bathel 指数评定量表》、《护理分级》、《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结合我国老年人护理特点和部份省市地方实践经验制定。

2.根据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预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 3 个维度评估的评分情况,将老年人能力评定为4 个等级,即完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

3.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预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分表分别见附表 1、2、3。

4.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情况确定区间,再分别结合精神状态与社会参预能力以及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得分情况确定老年人能力等级,以最严重的老年人能力等级为准。

0分不需要匡助1分在他人的语言指导下或者照看下能够完成2分需要他人动手匡助,但以自身完成为主3分主要靠匡助,自身只是配合4分彻底需要匡助,或者更严重的情况0分个体可以独立地完成床椅转移1分个体在床椅转移时需要他人监控或者指导2分个体在床椅转移时需要他人小量接触式匡助3分个体在床椅转移时需要他人大量接触式匡助4分个体在床椅转移时彻底依赖他人0分个体能独立平地步行50m摆布,且无摔倒风险1分个体能独立平地步行50m摆布,但存在摔倒风险,需要他人监控,或者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2分个体在步行时需要他人小量扶持匡助3分个体在步行时需要他人大量扶持匡助4分无法步行,彻底依赖他人0分个体能够独立地使用轮椅(或者电动车)从A地挪移到B地1分个体使用轮椅(或者电动车)从A地挪移到B地时需要监护或者指导2分个体使用轮椅(或者电动车)从A地挪移到B地时需要小量接触式匡助3分个体使用轮椅(或者电动车)从A地挪移到B地时需要大量接触式匡助4分个体使用轮椅(或者电动车)时彻底依赖他人0 分正常完成日常活动,无疲劳1 分正常完成日常活动轻度费力,有疲劳感2 分完成日常活动比较费力,时常疲劳3 分完成日常活动十分费力,绝大多数时候都很疲劳4 分不能完成日常活动,极易疲劳0分不需要匡助1分在他人的语言指导下或者照看下能够完成2分需要他人动手匡助,但以自身完成为主3分主要靠匡助,自身只是配合4分彻底需要匡助,或者更严重的情况0分不需要匡助1分在他人的语言指导下或者照看下能够完成2分使用餐具有些艰难,但以自身完成为主3分需要喂食,喂食量超过一半4分彻底需要匡助,或者更严重的情况0分不需要匡助1分在他人的语言指导下或者照看下能够完成2分需要他人动手匡助,但以自身完成为主3分主要靠匡助,自身只是配合4分彻底需要匡助,或者更严重的情况0分不需要匡助1分在他人的语言指导下或者照看下能够完成2分需要他人动手匡助,但以自身完成为主3分主要靠匡助,自身只是配合4分彻底需要匡助,或者更严重的情况0分不需要匡助1分在他人的语言指导下或者照看下能够完成2分需要他人动手匡助,但以自身完成为主3分主要靠匡助,自身只是配合4分彻底需要匡助,或者更严重的情况0分不需要匡助1分在他人的语言指导下或者照看下能够完成2分需要他人动手匡助,但以自身完成为主3分主要靠匡助,自身只是配合4分彻底需要匡助,或者更严重的情况0分不需要匡助1分在他人的语言指导下或者照看下能够完成2分需要他人动手匡助,但以自身完成为主3分主要靠匡助,自身只是配合4分彻底需要匡助,或者更严重的情况0分每次都能不失控1分每月失控1-3次摆布2分每周失控1次摆布3分每天失控1次摆布4分每次都失控0分每次都能不失控1分每月失控1-3次摆布2分每周失控1次摆布3分每天失控1次摆布4分每次都失控0分能自己负责在正确的时间服用正确的药物1分在他人的语言指导下或者照看下能够完成2分如果事先准备好服用的药物分量,可自行服药3分主要依靠匡助服药4分彻底不能自行服用药物0 分时间观念(年、月、日、时)清晰1 分时间观念有些下降,年、月、日清晰,但有时相差几天2 分时间观念较差,年、月、日不清晰,可知上半年或者下半年3 分时间观念很差,年、月、日不清晰,可知上午或者下午5 分无时间观念0 分可单独出远门,能很快掌握新环境的方位1 分可单独往来于近街,知道现住地的名称和方位,但不知回家路线2 分只能单独在家附近行动,对现住地只知名称,不知道方位3 分只能在左邻右舍间串门,对现住地不知名称和方位5 分不能单独外出0 分知道周围人们的关系,知道祖孙、叔伯、姑姨、侄子侄女等称谓的意义;可分辨目生人的大致年龄和身份,可用适当称呼1 分只知家中亲密近亲的关系,不会分辨目生人的大致年龄,不能称呼目生人2 分只能称呼家中人,或者只能照样称呼,不知其关系,不辨辈份3 分只认识常同住的亲人,可称呼子女或者孙子女,可辨熟人和生人5 分只认识保护人,不辨熟人和生人0 分总是能够保持与社会、年龄所适应的长、短时记忆,能够完整的回顾1 分浮现轻度的记忆紊乱或者回顾不能(不能回顾即时信息, 3 个词语经过 5 分钟后仅能回顾 0-1 个)2 分浮现中度的记忆紊乱或者回顾不能 (不能回顾近期记忆,不记得上一顿饭吃了什么)3 分浮现重度的记忆紊乱或者回顾不能 (不能回顾远期记忆,不记得自己的老朋友)5 分记忆彻底紊乱或者彻底不能对既往事物进行正确的回顾0 分没浮现1 分每月浮现一两次2 分每周浮现一两次3 分过去 3 天里浮现过一两次5 分过去 3 天里天天浮现0 分没浮现1 分每月浮现一两次2 分每周浮现一两次3 分过去 3 天里浮现过一两次5 分过去 3 天里天天浮现0分无强迫症状(如反复洗手、关门、上厕所等)1分每月有1-2次强迫行为2分每周有1-2次强迫行为3 分过去 3 天里浮现过一两次5 分过去 3 天里天天浮现0分金钱的管理、支配、使用,能独立完成1分因耽心算错,每月管理约1000元2分因耽心算错,每月管理约300元3分接触金钱机会少,主要由家属代管5分彻底不接触金钱等0分神志清醒,对周围环境警觉1分嗜睡,表现为睡眠状态过度延长。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可分为 1.认知功能能力;2.活动日常生活能力;
3.护理能力;
4.自我照顾能力;
5.社会交往能力。

1.认知功能能力:指老年人能够理解、接受、记忆及运用新的知识或
新的事物,以及控制自身行为,对自身思想活动和行为活动有一定控制能力。

可以评估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包括认知功能(记忆力、言语表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空间概念能力、语言能力等)、智力能力(智力指数、注
意力、抑制力等)、社会行为能力(行为习惯、情绪表达、兴趣爱好等)等。

2.活动日常生活能力:指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安全和自理能力,可以分为自主性活动能力、技能活动能力和社会融入活动能力。

主要包括
自我保护能力、视觉活动能力(分辨能力、色觉能力)、听觉活动能力
(声音分辨能力)、言语活动能力(声调、言谈能力)、运动活动能力
(持久力、灵敏度、力量)、调节性活动能力(重复动作)、记忆活动能
力(时间、空间)等。

老年人能力评估流程

老年人能力评估流程

老年人能力评估流程引言概述:老年人能力评估流程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能力。

通过评估老年人的认知、身体、情感和社交能力,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需求,从而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老年人能力评估流程的五个部分。

一、认知能力评估:1.1 记忆力评估:通过问答、观察和测试等方式,评估老年人的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能力。

例如,要求老年人回忆一些事物或事件的细节,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回答。

1.2 注意力评估:通过给老年人进行一些专注力测试,如数数、找出特定图形等,来评估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观察老年人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正确完成任务。

1.3 执行功能评估:通过要求老年人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技能的操作,如穿衣、洗漱等,来评估他们的执行功能。

观察老年人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这些操作,并注意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和准确性。

二、身体能力评估:2.1 活动能力评估:通过观察老年人的步态、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等,来评估他们的活动能力。

例如,要求老年人行走一段距离、上下楼梯等,观察他们是否能够自如地完成这些动作。

2.2 功能性评估:通过评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技能,如进食、穿衣、洗漱等,来评估他们的功能性能力。

观察老年人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这些活动,并注意他们的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

2.3 柔韧性评估:通过要求老年人进行一些柔韧性测试,如伸展、弯曲等,来评估他们的柔韧性水平。

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灵活性和关节活动范围是否正常。

三、情感能力评估:3.1 情绪评估:通过询问老年人的情绪状态和观察他们的情绪表现,来评估他们的情绪能力。

例如,询问老年人是否经常感到焦虑、抑郁等,观察他们是否情绪稳定。

3.2 自我认知评估:通过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自己能力和需求的认知程度,来评估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观察老年人是否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

3.3 应对能力评估:通过观察老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的方式,来评估他们的应对能力。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讨论稿】目录总则 (1)1范围 (1)2规范性应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要求5养老机构星级划分67关于单项否决8附则41范围评估实施及评估结果。

2.2能力ability个体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2.3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个体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日常活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4精神状态mental status个体在认知功能、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外在表现。

2.5感知觉与沟通sensory and communication个体在意识水平、视力、听力、沟通交流等方面的主观条件。

2.6社会参与 social involvement个体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联系与交流状况。

3评估对象需要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4评估指标1)Barthel指数分级(Barthel Index,BI)是用来评定日常生活活动的工具,由评估员通过询问被评估者或主要照顾者,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定,具体的评定项目及计分方法参见附录A。

5评估实施5.1评估环境评估环境应清洁、安静、宽敞、光线明亮、空气清新、温度适宜,至少有三把椅子和一张诊桌、4-5个台阶,以供评估使用。

5.2评估时间在申请人提出申请的30日内完成评估。

对评估结果有疑问者,在提出复评申请的7日内进行再次评定。

5.3评估提供方5.3.1年人进行评估。

5.3.2按照附录A“老年人能力评估表”进行逐项评估,并填写每个二级指标的评分。

5.4.3评估员根据各个一级指标的分级标准,确定各一级指标的分级,填写在“老年人能力评估表”中。

5.4.4评估员根据4个一级指标的分级,使用附录B“老年人能力等级结果判定卡”,最终确定老年人能力等级,填写在“老年人能力评估表”的“A.6老年人能力评估报告”中,经两名评估员进行确认并签名。

5.4.5评估双方对评估结果有疑问时,提交评估机构进行裁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老年人能力评估的分类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 估
老年人能力评估应为动态评估,在接受养老服务前进行初始评估; 接受养老服务后,若无特殊变化,每6个月定期评估一次; 出现特殊情况导致能力发生变化时,应进行即时评估。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 老年人评估结果的应用
• 初始评估: • 老年人在接受养老服务之前进行初始评估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 定期评估: • 老年人接受养老服务后,如无特殊变化,每6个月定期评估一次。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 即时评估: • 出现特殊情况导致能力变化时,应进行即时评估。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