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第一单元1.《草原》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2.《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描写丁香花的颜色、形态、气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幽雅、香甜,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3.《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了秋江暮色的图景,表达了作者路途中的忧愁、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诗中描绘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了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宁静和优美的乡村夏夜的喜爱,对丰年的欢欣,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6.《花之歌》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等,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第二单元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 ,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爱祖国、爱人民、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4.《灯光》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了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指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知识点大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知识点大全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重点知识第1课《草原》知识点1.《草原》一课作者(老舍 )。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 )顺序,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描写了(草原风光)、( 喜迎远客 )、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草原的景色特点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3.理解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呢?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4.我从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这些场景体会到“蒙汉情深”。
第2课.《丁香结》知识点1.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丁香结”是指人生解不开的愁怨。
“结”乃常态,要学会坦然面对。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我们在学习中会享受收获,同时也会遭遇挫折,我们应该笑对学习中遇到的“丁香结”。
2.阅读链接(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春天刚来不久,芭蕉叶还未完全展开,丁香花也未绽放,打着丁香结儿。
在春风中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忧愁。
(2)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如果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他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才能飘香万里。
(3)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经过霜的树木全都只剩下谢落的枝条,最让人伤心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丁香结。
(4)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第3课《古诗词三首》一、《宿建德江》1.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部编版语文知识点六年级上册---背诵的课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6年Array级上册背诵知识点背诵的知识点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qīng xiān),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xuàn rǎn),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一、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课文,作者先写草原秀美的景色,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迎客--款待--联欢--话别的场景。
二、“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句中的蒙指的是蒙古族,汉指的是汉族。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思念之情。
三、这句诗是全文的中心句,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无限热爱的情感。
(1)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谈谈你的理解?答: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2)“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谈谈你的理解?答:人生的意义或乐趣也许就是在不断的解决人生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平坦的路固然好走,可也失去了行走的快乐。
拓展背诵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一、课文导读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由18个单元组成,主要内容包括诗歌、散文、小说、记叙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类型的文学形式,并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对六年级上册语文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整理。
二、课文内容概述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内容涉及旧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现代故事与少年成长等多个方面。
课文选材精妙,包含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科幻小说、现实题材等,饱含着丰富多样的知识和文化内涵。
三、词汇与词语解析1. 生字词语:在每个单元的课文中,都会有一些生字词语出现。
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查找生字的意思、读音和用法,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2. 词语搭配:在阅读课文时,学生需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例如:农田里、背后等常见的词语搭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句式与语法1. 句子结构: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句子结构多样,包括简单句、并列句、疑问句、感叹句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句子结构,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时态变化:课文中的时态变化较为频繁,学生需要注意掌握动词的时态用法,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五、阅读技巧与方法1. 预读:在阅读课文之前,学生可以先浏览一下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了解大致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课文。
2. 标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用铅笔在课文上标注重点句子或关键词,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和复习。
六、写作技巧与培养1. 记叙文写作:在六年级上册语文中,有许多记叙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课文的形式和结构,进行记叙文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描写细节: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细节,学生可以在阅读时注意这些细节,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七、课外拓展1. 名著阅读:除课本中的课文外,学生可以读一些经典的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阅读广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第1课:《草原》1、作者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3、字词释义: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1、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
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
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3、字词释义: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1、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课本内生字词汇总--【整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生字词汇总一、写字表(180字)第一单元1.草原毯陈裳虹蹄腐稍微2.丁香结缀幽雅案拙薄妩媚糊苞襟恍怨3.古诗词三首德鹊蝉第二单元5.七律·长征崖渡索6.狼牙山五壮士寇冀副榴弹抡贯棋悬沸涧雹屹悦屈7.开国大典盏栏汇爆宣帜阅制坦距隆射第三单元9.竹节人豁凛疙瘩棍悟裁筹橡雕跺颓沮趴屉10.宇宙生命之谜谜嫦娥尚摄倾揭斑燥漠磁御盗第四单元12.桥咆哮嗓淌哑揪呻废13.穷人汹涌澎湃溅熄掀困唉淋嘿糟嘛皱勺第五单元15.夏天里的成长棚苔藓坪蔗瀑缝谚16.盼袖篷缩疯瓦甩嚷酱炖唇蹦梯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簸涯莺18.只有一个地球莹裹篮蔼资慷慨贡滥基睹第七单元21.文言文两则哉巍弦轴锦曝矣22.月光曲谱莱茵盲纯键缕陶第八单元24.少年闰土胯郑拜租厨毡羞撒缚猬伶俐窜25.好的故事搁综澄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陡一、词语表第一单元1.草原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彩虹马蹄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举杯感人会心微笑2.丁香结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妩媚模糊花苞衣襟恍然愁怨顺心平淡第二单元6.狼牙山五壮士日寇奋战险要手榴弹全神贯注悬崖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攀登居高临下山涧粉身碎骨雹子屹立眺望喜悦壮烈豪迈不屈惊天动地7.开国大典协商汇集预定爆发排山倒海宣布就位宣告雄伟肃静旗帜语调完毕检阅制服坦克一致距离高潮次序第三单元9.竹节人威风凛凛疙瘩疲倦呆头呆脑冰棍别出心裁技高一筹橡皮跺脚大步流星颓然暴露无遗沮丧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10.宇宙生命之谜发达理论类似猜测起源适当提供能源倾角昼夜揭开神秘观测拍摄斑点枯萎干燥沙漠磁场抵御考察系列第四单元12.桥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党员呻吟废话吞没猛然搀扶13.穷人渔夫汹涌澎湃轰鸣心惊肉跳沉思风暴抱怨倾听探望照顾困难阴冷自作自受湿淋淋渔网糟糕忧虑第五单元15.夏天里的成长活生生苔藓草坪甘蔗瀑布软绵绵谚语农作物尽量16.盼斗篷情况袖子瓦蓝预报遮盖讲座油锅酱油闹钟逗引嘴唇楼梯第六单元18.只有一个地球晶莹摇篮壮观和蔼资源有限无私慷慨节制枯竭贡献毁坏滥用生态设想例如基地破碎目睹子孙第七单元22.月光曲谱写钢琴幽静断断续续茅屋烛光失明纯熟清幽琴键景象陶醉第八单元24.少年闰土一望无际家景郑重贡品祭器讲究盼望厨房毡帽项圈刺猬伶俐经历潮汛25.好的故事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澄碧萍藻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凌乱陡然附: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知识点汇总课文主题: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迹象,而人类将继续用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下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请珍惜每一分钟,成绩和未来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整个资料共6页,方便打印、携带)[包括基础要求、课文中心、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内容,不含多音字和书上应背的内容]第一单元会写生字、词语;背诵课文《草原》第1自然段,以及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过故人压》。
老舍的《草原》写了作者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文中既写景色,又写感受,产生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全文中心句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我们可以从远道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中体会到“蒙汉情深”。
宗璞的《丁香结》一文,作者是从生长环境、色彩、形态、气味等方面描写丁香的。
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不顺心的事,要乐观、坦然、豁达面对。
全文中心句表明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古诗词三首》中,[唐]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作者的羁旅之思(思乡之愁);[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绘就了一幅“西湖骤雨图”。
它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这四幅画面是:黑云如墨、白雨跳珠、风卷残云、水天一色。
[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绘赞美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对美丽夏夜、丰收在望、劳动人民的喜爱之情。
[黎马嫩]纪伯伦的《花之歌》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本文中心句是:“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其中,“这些哲理”指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写自己与别人惜别的经历:流过山下的清澈小溪,此刻好像在哭泣;路边的野花低下了头,仿佛在道别;背上的书包,也仿佛在催促我离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各课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一单元
1.《草原》
《草原》一文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从而表现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丁香结》
《丁香结》一文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纯洁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阐述了作者(要以豁达的胸怀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的人生感悟。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抒发了诗人(羁旅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西湖(忽雨忽晴的变幻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奇特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花之歌》
《花之歌》借清新的花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儿(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
诗中融入
了作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蕴含着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的哲思,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单元
5.《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7.《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8.《灯光》
《灯光》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现实,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的(神情)和(谈话)。
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执着的革命理想)。
第三单元
9.《竹节人》
《竹节人》记叙了“我”和同学们(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老师也(迷上竹节人)的故事,表达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歌颂了(美好、纯洁的童真、童心)。
10.《宇宙生命之谜》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科普文章,启示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11.《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采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故宫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展现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与(赞颂)之情,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力。
第四单元
12.《桥》
《桥》描写了一位老支书在山洪暴发的紧要关头,果断地指挥全村人跨越了死亡的生命桥,赞扬了他(无私无畏,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13.《穷人》
《穷人》通过记叙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14.《在柏林》
《在柏林》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通过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
第五单元
15.《夏天里的成长》
《夏天里的成长》中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熟悉的事物在夏天里是如何生长的,从而让我们感悟到(青少年时期的重要性),启迪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健康地有力量地成长)。
16.《盼》
《盼》围绕“盼”字记叙了作者童年时(盼望穿上新雨衣)的有趣经历,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
《浪淘沙》描写了黄河(源远流长、波涛汹涌)的雄伟气势,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感情。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同时又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家庭院的(洁净清幽)和门前景物的美好,突出湖阴先生品格的(高洁),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之情。
18.《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19.《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晋西北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造福于后代。
歌颂了老农(坚持不懈、默默奉献)的精神。
20.《三黑和土地》
《三黑和土地》这首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的事情,表现了三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喜悦)的心情,抒发了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第七单元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通过描写春秋时期楚国伯牙与锺子期的动人故事,反映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书戴嵩画牛》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了牧童指出戴嵩的画中的错误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凭空想象和迷信权威)的人,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认真地观察事物,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2.《月光曲》
《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爱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23.《京剧趣谈》
《京剧趣谈》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所使用的(马鞭、针线、酒壶酒杯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的无穷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八单元
24.《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25.《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作者在一个昏沉的夜里,于朦胧中看见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交织,闪烁飞动,然而当他正要凝视时,这幅图画却化为碎影,消失殆尽,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27.《有的人》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在怀念鲁迅先生的同时,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