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呼吸与消化教案

最新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呼吸与消化教案
最新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呼吸与消化教案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时间:202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过程与方法:

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教学难点: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呼吸,那么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情景预设:用嘴、鼻子等)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的呼吸。

板书课题∶感受我们的呼吸

二、创设情景。

1、回忆:在我们的生活中,小鱼儿离开水就会?(死)那人们要是离开空气呢?人又会怎样呢?

2、和同学们共同玩一个憋气的游戏或进行一个憋气的比赛,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的重要性,深刻体会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提出问题﹔“人为什么离不开呼吸?”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安全教育:只能自己尝试,不得憋气时间过长。)

3、指导学生观察P21图片。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

认识人的呼吸器官:嘴、鼻子、气管、肺。

三、探索

1、感受呼吸的过程。用力吸一口气,感受自己的胸部有什么变化?呼一口气又有什么变化?学生进行猜测、讨论和交流。

2、引导学社回忆自己玩气球的时候,往气球里吹气,气球会变大。放出气体,气球会变小。

3、认识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进入我们的呼吸器官,胸腔在扩大。呼气时,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由鼻孔流出,胸腔收缩。

四、拓展延伸。

认识氧气,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以后咱们还要进一步的学习氧气的性质特征等。

五、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提出问题:呼吸器官容易的哪些疾病﹖原因是什么?

2、比如:感冒时,我们有时会咳嗽,那就是我们的呼吸器官受到了感染,发生病变,因此咳嗽。

3、小结:呼吸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所以我们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

不能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等。

六、作业

板书:

感受我们的呼吸

嘴鼻子气管肺

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学时间:202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呼吸的作用,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

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知道人的跑、跳等一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次数。

过程与方法:

知道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肺的功能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呼吸功能强,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呼吸的作用,知道跑、跳等一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次数。

懂得人的呼吸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呼吸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同学们刚上过体育课,坐在教室里,将会大口的直喘气?(会)可是同学们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里做作业,会不会大口的直喘气呢?(不会)为什么会这样呢?

2、引导:通过上面的提问,一个是学生刚上过体育课的情景,一个是

同学们安安静静的在教室里写作业的情景。这两种状态下,同学们的呼吸有什么不一样?

刚上完体育课,学生呼吸比较急促;安安静静的在教室里写作业,同学

们的呼吸比较平缓。

3、其实不仅如此,我们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也会发生变化。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探讨呼吸变化的情况。

板书课题:2、呼吸与健康生活

二、探索活动:阅读资料

1、出示课本23页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呼吸的作用。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问题:我们知道人的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在生活中我们呼吸快慢是变化的,都有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快慢呢?

2、问题:为什么会吸入和呼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量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

3、介绍过程:首先,我们静止时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作为比较的基础,为了更准确请大家至少测量3次.结合生活经验,你能说说有哪些活动会影响呼吸次数?做有可能改变呼吸次数的活动,并测量固定时间内的呼吸次数。

三、探索活动:

1、指导学生看P24页的呼吸次数的影响。

2、测量记录数据。

3、比较观察结果:安静状态下的次数?慢走20步的次数?跳动20次的次数?

4、小结:当我们的运动量增加,呼吸的次数增多。运动结束,呼吸次数又逐渐回到安静是的次数。

四、拓展

1、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很多器官共同完成的。呼吸次数的改变带动着心跳次数的改变,增加身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我们的肺器官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3、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五、作业

板书:

呼吸与健康生活

当我们的运动量增加呼吸的次数增多

3、测量肺活量

教学时间:202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过程与方法:

懂得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能够参照数据,判断自己的健康指数。

2、培养学生对呼吸系统与健康至关重要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

教学难点:

学会自己测量肺活量,认识客观公正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呼吸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2、同学们,大家参加过体检吗?在体检中,有一个项指标就是检验我们呼吸能力强弱的,那就是肺活量。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肺活量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3、测量肺活量

二、提问:

1、有哪些同学吹过哨子?能不能说说吹哨子的感受?

2、深吸一口气,吹响哨子,会怎样呢?(有些同学吹得时间长一点,有的吹的时间短一点。这就与我们的肺活量有关。)

3、介绍: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的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三、探究:

1、吹气球比较肺活量大小问题:你能说说用气球怎么来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吗?

2、学生回答:可以用吹出的气球的大小来比较,吹出的气球的大,肺活量大,吹出的气球的小,肺活量小。

3、提示:深吸一口气,吹鼓气球,比较气球大小。肺活量大的,气球吹得大。

吹出的气球的小,肺活量小。

提示:深吸一口气,吹鼓气球,比较气球大小。肺活量大的,气球吹得大。问题: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能比较出来肺活量的大小,你能准确的获得肺活量数据吗?

四、测量肺活量出示肺活量袋。

1、展开测量袋

2、将吸管喝肺活量袋组装在一起

3、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注意一定是一口气。

4、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然后将测量袋往里卷(充气的方向),直到卷不进为止。

5、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即为测得的肺活量。

组织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作业

板书:

测量肺活量

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的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肺活量是身体发育

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4、一天的食物

教学时间:202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对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关键: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

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每餐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每餐进行记录。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三、给食物分类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按喜欢吃的分类;按味道分类;按生活习惯分类;按食物结构分类;按食物来源分类;……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

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四、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五、作业

板书: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

物类:

动物类:

5、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时间:202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2、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2、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花生、棉签、碘酒、滴管、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三、汇报交流:

1、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2、淀粉也是糖类。

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3、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脂肪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脂肪在人体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动物油、肥肉……

四、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引导: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上次课后调查食物时填写的卡片,将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称的旁边);然后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2、小组活动:先做补充记录,再重新分类并做好统计

3、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注意: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看

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五、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有哪些?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碘酒遇上淀粉会变蓝色。

3、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包装法》第一条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地球资源,有利于人体健康、造福子孙后代、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包装工程”的实施,以至达到消除包装废弃物,特别是“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进而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我生存空间之目的。板书:

食物中的营养

馒头里含有淀粉

花生里含有油脂

6、营养要均衡

教学时间:202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2、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板书课题)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

二、探索1:

1、营养均衡的标准

2、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它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

3、小组阅读探讨:“宝塔”中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哪类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物?“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探索2、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相互补充

1、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2、谷类:含淀粉质,少量维生素B及植物性蛋白质;全麦食物含纤维素。供应热能,补充消耗,保持体温。作为主食,自然总摄取量远高于其它类食物。

3、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维生素A和C,各种矿物质及纤维素。增强抵抗能力,保持细胞健康,防止便秘。宜多吃。

4、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肉类中的铁质含量特别丰富。可助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宜适量摄取量。

5、奶类及奶制品类、豆类及豆制品类: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奶类钙质含量特别丰富。有助于牙齿及骨骼健康。应适量摄取。

6、油脂类:提供人体生理运行及活动所需热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身体有利,但摄取过多有害。故应尽量避免多食。

四、搭配膳食营养

1、小组活动:

2、将我们“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片)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与均衡膳食“宝塔”图对照,看看我们的食物搭配与食物均衡膳食“宝塔”有什么不同?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进?

3、展示交流:展示各组改进后“一天的食物”记录表,全班交流再改进。

4、探讨膳食搭配。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更多的条件,比如,这几天手指脱皮了,是否要增加相关的维生素;这几天运动量比较大,是否要考虑增加富含糖类的食物……在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五、研讨

1、“平衡膳食宝塔”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分析“一天的食物”记录,说说自己在饮食上有什么特点?是否存在问题。

3、小结:不挑食、不偏食才能从食物中获取均衡营养,这就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板书:

营养要均衡

不挑食不偏食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教学时间:202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

2、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完善观察研究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2、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教学难点:

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课前准备:

儿童牙齿模型、馒头、镜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那么口腔在消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工作的呢?

2、板书课题: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而、探索

1、请学生分别慢慢咀嚼一小块馒头,把他们的感觉说出来,从食物形状和我们的感觉两个方面观察,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咀嚼一次,咀嚼三次,咀嚼五次。

馒头会越嚼越甜。在不同的时间内,食物可能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3、在整个咀嚼的过程中,都需要哪些器官参与活动?

4、学生思考回答:舌头、牙齿。

三、体验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协调的工作方式。

1、要特别关注“安全问题”,在不能够保证卫生的情况下,不要操作“入口”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体验活动,在课堂中进行汇报。

2、观察牙齿

3、观察牙齿,讨论牙齿的不同形状,并画牙齿分布排列图,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及标名。

4、讨论牙齿的作用。

门牙:用来切割食物

臼牙:用来咀嚼食物

犬牙:用来撕碎食物

5、知道门牙起着切碎、研磨食物的作用,不同牙齿承担着不同的工作。由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食物由大变小,加快了消化的速度。

四、体验三类牙齿在咀嚼活动中的协调工作。

1、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和舌。

2、馒头进入口腔,舌头将馒头推到牙齿上,进行加工,然后馒头就变成了糊状的食物了。

3、同学之间谈感受。

五、讨论对牙齿的保护

①讨论什么是蛀牙(龋病牙)?

②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讨论交流: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响牙齿生长的?

③以下是老师预设的问题:

(1)怎样选牙刷和牙膏?

(2)在换牙时期,要多吃些什么,少吃些什么?

(3)你发现班里的小朋友存在哪些坏习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4)如果发现你的同桌有这些坏习惯,你会怎么办?

六、作业

板书:

口腔里的变化

门牙:用来切割食物

臼牙:用来咀嚼食物

犬牙:用来撕碎食物

龋病牙

8、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教学时间:202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馒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造情景,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大都比较喜欢出去旅游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好吗?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钠里去呢?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亮出馒头),今天我们将馒头导游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去哪里呢?

2、学生猜测后导出本课研究内容,食物的消化,并且板书课题。

二、聚焦探索

1、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

(1)提问,旅游时旅客可以跟着导游走,我们增氧才能跟着馒头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

(2)学生咀嚼馒头,并且体会馒头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3)学生汇报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认识消化器官。指导看图:P38页。

3、小组交流,比较那个同学绘制的消化器官明确。消化顺序清楚。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三、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

1、提问:我们看过人倒立吃东西的表演,逆向过问什么人能倒立着吃东西吗?

2、学生猜测,做出假设。

3、知道学生做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运动的实验。(用塑料管模拟食道,用塑料袋模拟胃的工作,学生按照提示进行挤压等)

4、观察事物的变化,然后交流谈论。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5、学生回答,老师讲这种方式归纳为蠕动。

四、研讨:

1、我们对人体消化器官的想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认识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

2、什么样的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容易运输?这与口腔的工作有怎样的关系?

3、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小结:糊状的食物更容易进入消化器官,消化器官是我们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平时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吃过冷、过热、不洁净、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都会影响我们的消化器官。

五、作业

板书: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 植物的身体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植物卡片、有关植物器官的图书资料、课件(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网络教室上课)资料卡。 课时分配建议 本课教学建议用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观察植物,总结、指认植物体的六大器官。 第二课时:查阅资料知道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资料上自己质疑的内容。 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简单的话语,让学生明了观察活动的目的有二。其一:观察不同的植物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其二:寻找所观察的植物身体结构上的共同之处。明确的观察范围和观察目的,有助于学生观察活动有效、有序的展开。 活动1 观察植物的身体 活动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在观察多个个体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加工,归纳概括出植物体共同的结构特征。教材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各种植物。教师在引领学生展开活动时,应先选择一种可以同时观察到植物六大器官的典型植物,让学生以独立观察为主。最好提供一张没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植物的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之后组织学生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须在室内简要提示活动要求:带上活动记录表;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接着组织室外观察,最后在室内交流汇报观察结果。最后的环节是一个概括、归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训练。 为了便于组织教学,课堂上可让学生带来一些植物的图片,或是教师用课件演示当地一些有代表性的绿色开花植物,作为课内观察的内容。让学生分别说出每种植物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之后再让学生结合对典型植物的观察进行总结,归纳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教材呈现的学生观察记录示例有很强的代表性。一般情形下,学生通过观察能比较容易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1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2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科学教案小学教科版(上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整套教科书的总体编排上还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殖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植物的身体》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后面几课通过细致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第1课:观察辣椒植株 教学准备: 课件、辣椒的挂图、辣椒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问:我这有一些辣椒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 (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 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辣椒,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制作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 一运动着的世界 本册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 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2 对查阅有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2 能说出制作资料卡片的基本方法。 材料准备: 有关运动的各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它们怎样运动? 1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有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 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的问题。 ★搜集有关运动资料。 1 讲解:科学家已经做过了许多关于运动问题的研究,查阅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是解决我们关于运动许多疑问的最好方法之一。 2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搜集、查找资料。报纸、书籍、网络,利用标题、目录、搜索快速查询。 3 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并制成卡片。需要记录内容: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摘要、摘录日期。 4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二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感兴趣。 2、能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的名称。 2、能找出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 其他目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科学教案 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 象来描述天气。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 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四个方1.面今对天今的天天的气天怎气样进呢行?观我察们,一起然到后外用面一从些云词、或降句水子、将温观度察、到风的现 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气进行(观出察示,观察然要后用 求:一些请从词云或、句降子水将、观温察度到、的风天四气个现象方面记录对今在科天的学天记 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 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 在 10 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 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 回答可提 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 说一点, 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 法呢?打开书本第 45 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 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 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 呢?一 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 一个月时间里请大 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 这样我 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题: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们生活10的.关请系你作学一着张书“本网上状的图方法, 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二、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三、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带读提示语。 8.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9.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学校: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__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各单元内容在科学整体框架中的位置为: 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4.我们的身体》 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2.溶解》 物质科学——光、热、电、磁——《3.声音》 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1.天气》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二、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科学教案 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最新完整版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2020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呼吸与消化 1.感受我们的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3.测量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 5.食物中的营养 6.营养要均衡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运动和力 1.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气球驱动小车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力计 5.运动与摩擦力 6.运动的小车 7.设计制作小车(一) 8.设计制作小车(二)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引导学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描述声音。 3.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4.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 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听到的声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咳嗽声人的喉咙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 雷声云层的碰撞产生响(强),低,比较刺耳 溪水声溪水撞击物体比下雨声响,悦耳 马蹄声马蹄撞击地面比较沉闷(低),有节奏 敲门声手指撞击门比较响(比较刺耳) 笛子声嘴巴吹,手指按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三、探索 活动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2、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3、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4、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5、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声音会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教学难点 1、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听声音,辨产音 1、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2、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3、出示课题:1、听听声音 二、听声音,描述声音 1、给声音分类 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动物的声音: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 自然界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2、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这12种声音,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 出示课本上的记录表范例 生听声音,并记录 1、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手册) 生拿出活动手册,记录并交流 步的接触到,大家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也会在下面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四、听音乐,辨声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0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学习目标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 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集体备课 导学过程合作探究: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小组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3. 汇报点评。 (1)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小组互评、教师点拨: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2)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教师板书)

导学过程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2、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溶解了吗? 3、汇报点评: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5、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 6、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7、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1、像()的现象叫溶解。 2、过滤时要做到()。 拓展延伸: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留心观察生活中水还能溶解哪些物质,作好记录在小组 中交流。 板书设计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在水中的现象不见了容易溶解食盐在水中的现象看得见不容易溶解过滤沙子、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及食盐溶液、 注意事项 观察现象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学习目标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