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六年级作文教案侧面描写

六年级作文教案侧面描写

六年级作文教案之侧面描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侧面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侧面描写表达情感和描绘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文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侧面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难点:如何运用侧面描写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作文素材和案例。

2. 学生准备写作素材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描写方法,如正面描写、动态描写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侧面描写的概念: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主体人物的一种写作手法。

3. 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可以增强作文的艺术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体人物,丰富作文内容。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运用侧面描写的地方,并解释其作用。

5.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某个对象或场景为题材,进行短篇作文练习。

6.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评价对方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是否恰当,并提出改进意见。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自选题材,写一篇作文。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实例讲解: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中的侧面描写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侧面描写的运用。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将侧面描写应用于作文创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模板和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

4. 反复练习:通过多次写作练习,让学生逐步熟练运用侧面描写技巧。

七、教学评价:1. 作文评价:根据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其描写准确性、创新性和文章整体效果。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侧面描写技巧的掌握情况和写作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定稿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定稿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要求:学友读侧面描写的句子→学师说方法→其他师友完善
环节二【教师点拨】
示例一: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 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 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
欢迎各位老师光临指导
保定市乐凯中学 刘丽丽
口头冲浪
如果你要描写其中的一名同学,你打算采用什 么样的方法来刻画?
红花还得绿叶衬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也称 为衬托法。是指对描写对象,不做正 面的描绘,而是通过对其他人、物、 景等的描绘、渲染,来烘托描写对象 的方法。
三轮车夫皱 着眉头,咬紧下 唇,弓着背脊, 在风雨中艰难地 跋涉。那破旧不 堪的衣衫,那青 筋突起的手臂, 那因过度用力而 扭曲的脖颈,全 都浸湿在雨帘中, 与汗水混成一片。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请选择恰当的描写对象进行描写,来侧面烘托三轮 车夫的艰辛。 要求:推荐展示→其他师友评价或挑战
环 节 一 【 师 友 练 习 】
方法: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要求:学友读侧面描写的句子→学师说方法→其他师友完善
环节一【师友探究】
思考:《口技》的开头和结尾都交代了道 具的简单,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示例二: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要求:独立思考→互助交流(学友讲给学师听,学师订正、补充或强调)
温 馨 提 示
侧面描写对象要选择,补充烘托主角勿忘记; 配角身份一定要牢记,喧宾夺主离题是大忌。
绿叶扶得红花艳, 侧面描写魅无穷

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三)超级模仿秀。
天真热。
学生思考:
热都有哪些表现与变化?
老师提示并板书:
空气、气温、动物、植物、人、柏油马路、海边的变化、饮食的变化„„
6、(附资料:
描写天气炎热的片段)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六、常见的侧面描写方法。
1.以人衬人:
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语句:
“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作用:
通过听众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梅兰芳表演艺术的高超。
2.以景或物衬人:
要写人,先避开不写,反而先写有关的景或物。
语句: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3、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你看,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了一声,枪杆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

侧面描写的写作指导

侧面描写的写作指导

《在烈日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老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
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3
----鲁迅《社戏》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01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02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03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04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05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06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07
《陌上桑》
这首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 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我们的发现

作文指导--侧面描写

作文指导--侧面描写
•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经典范例一] • 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 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 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 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 聘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又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 蜂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满 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 之声,轰然雷动。 ——刘鹗《老残游记》之“明湖居听 书”
• 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使 非要从正面描绘,也往往会显 得直白、平淡,而以蜜蜂衬花 香,则使作品从虚无中见出丰 盈,从而取得一种含蓄蕴藉、 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绘画艺 术是这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 尝不是如此呢?
正面描写
• 又称直接描写 • 人物的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 外貌、心理、行动和语言。 • 如: • 这男人体格健壮。 • 这男人身材很高。 • 这男人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有股臭味。
3.以物衬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 逝,往来翕忽。”——《小石潭记》 在这里,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 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 鱼儿看出水清如镜,产生“水尤清冽”的 真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 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的分类
踏花归来马蹄香
——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
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 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来 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 各显其能 ,有的画骑马人手里 拈着一枝花,有的画马蹄上缠 绕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 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旁…… 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舞着几只小蜜蜂。 • 真是绝妙的构思啊 ! • 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 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 浓浓的花香。

侧面描写作文指导_new

侧面描写作文指导_new
•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 (1)如《口技》中描写观众“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从侧面突出口技表 演者技艺高超。
• (以观众衬口技表演者) • (2)如《社戏》 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
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是侧面描写,突出了 小伙伴们划船技术的高超。 • (以老渔父衬托小伙伴)
贵妃醉酒--羞花: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 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 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 到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 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 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 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这时,被一宫娥 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 下了头。“羞花”称号由此得来。
貂蝉拜月--闭月: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 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 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 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 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以鱼、雁、花、月衬托出古代四大美女西 施、昭君、贵妃、貂蝉的美貌。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 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 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 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
“啊……对呀。” “要付你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 毛,您给两块得了。”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 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 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给你,谢谢你 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编辑课件
11
温故知新
篇名: 《社戏》
语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 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 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 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 以为船慢。”
作用: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清新优美的图景,烘 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而迫切的心情。
编辑课件
8
温故知新
篇名: 《口技》
语句:“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的简单道具的介绍。 作用:体现出表演者完全靠“口”在 表演,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高
超的技艺。
方法:以物衬人
编辑课件
9
温故知新
篇名:《明湖居听书》
语句:“不禁暗暗叫绝。”“满园子的人 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耳朵忙不过 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这时台下 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作用:通过听众的感觉,侧面烘托出
1、主要人物是?他有什么品质?作者怎样把
他这种品质很好地描写出来?
2、试想一下,如果采用正面描写的方式,大个子军人反复嘱托 他的战友去交钱,战友再将钱与谢意传达修鞋匠,表达效果会 怎样?
编辑课件
6
红花还得绿叶衬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作文指导
编辑课件
7
了解概念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 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 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 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 的方法。又叫衬托法。
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编辑课件
3
贵妃醉酒--羞花:唐朝开元年间,有
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
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
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到自己被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作文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作文指导
教与学
反思
导学案
课题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作文指导
备注
向导入




学习侧面描写运用到写作之中
导入
出示幻灯片导入




1.了解概念: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而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2.思考:踏花归来马蹄香是写花香还是马蹄香呢?
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菊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写莲为什么写牡丹和菊花呢?
独立自学完成




你还知道哪些以物衬物,以景衬人,以物衬人,以人衬人呢?小组交流,举例说明!
发散思维




①确定好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不
能喧宾夺主地过多运用侧面描写。
②侧面描写的事物,要选择能起烘
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
③介入其他写作技巧,如修辞、各
种Hale Waihona Puke 物描写方法等。自测自结小结知识提纲
侧面描写好处:
①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③侧面描写有利于烘托人物形象




用今天学习的侧面描写来扩写这段文字。
三轮车夫皱着眉头,咬紧下唇,弓着背脊,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那破旧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过度用力而扭曲的脖颈,全都浸湿在雨帘中,与汗水混成一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侧面描写范文片段展示
1、看图,理解画意。 描写要求: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表现人力车夫劳作的艰辛和内心的酸楚。描写对 象:外面的大雨和车上的肥胖乘客。
正面描写
三轮车夫皱 着眉头,咬紧 下唇,弓着背 脊,在风雨中 艰难地跋涉。 那破旧不堪的 衣衫,那青筋 突起的手臂, 那因过度用力 而扭曲的脖颈, 全都浸湿在雨 帘中,与汗水混 成一片。
2.以人衬物:意即写此人是为衬 彼物。
• 如《社戏》中看社戏时写孩子们“喃喃的 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 这些神态描写,则是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 看。 • (以小孩的表情衬托戏不好看。)
3.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 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 (1)如《口技》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 得清清楚楚,强调道具的简单,侧面烘托了表演 者的高超技艺。 (以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
以鱼、雁、花、月衬托出古代四大美女西 施、昭君、贵妃、貂蝉的美貌。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 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 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 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 “啊……对呀。” “要付你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 毛,您给两块得了。”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 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 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给你,谢谢你 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 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 ,有 的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马蹄上缠绕着 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 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副画:一匹骏马奋蹄 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蜜蜂。真是绝妙的构思 啊 !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的小蜜蜂却使人 依稀嗅到那浓浓的花香。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 即使非要从正面描绘,也往往会显得直白、平淡, 而以蜜蜂衬花香,则使作品从虚无中见出丰盈,从 而取得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绘画艺术是这样, 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侧面描写
夏日,一场滂沱大雨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雨雾 模糊了三轮车夫的视线。 (以景衬人)只见他皱着眉 头,咬紧下唇,弓着背脊,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 (以物衬人) 脚下生锈的踏板,发出刺耳的嘎吱声。 那破旧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过度 用力而扭曲的脖颈,全都浸湿在雨帘中,与汗水混成 一片。车上的女乘客紧紧缩在一旁,肥胖的身体竟 (以人衬人) 让那车微微向右倾斜, 车夫用尽全力保 持车身的平衡,奋力前行。
昭君出塞--落雁: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 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 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 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 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 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 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 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贵妃醉酒--羞花: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 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 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 到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 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 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 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这时,被一宫娥 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 下了头。“羞花”称号由此得来。 貂蝉拜月--闭月: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 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 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 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 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以物
我们可以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水中游动的鱼, 清晰可见的水底里的鹅卵石。以水中的鱼 和鹅卵石来衬出水的清澈,文章没有一字 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水中鱼儿和鹅 卵石看出水清如镜,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 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以鱼和鹅卵石衬水清)
三、侧面描写实例印证
• ④写好后,在文中用红笔划出侧面描写的文字。
1、考试过后 3、公园一角
2、篮球比赛 4、语文课上
红花还得绿叶衬
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西施浣纱--沉鱼: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 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 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 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别号,在 附近流传开来。
• (2)如《七根火柴》,歌颂了一位无名战士,作者用 大量的笔墨描绘自然环境:“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 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天,还是阴沉 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环境是多么的险 恶啊!而无名战士呢,是“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 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身体是多么的虚弱啊!这一 切表明无名战士自己是最需要火柴的,可他却把仅有的 七根火柴无私地奉献了出来。作者通过对“物”的描写, 从侧面突出无名战士忘我革命的精神。 (以物衬人)
•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 (1)如《口技》中描写观众“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从侧面突出口技表 演者技艺高超。 • (以观众衬口技表演者) • (2)如《社戏》 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 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是侧面描写,突出了 小伙伴们划船技术的高超。 • (以老渔父衬托小伙伴)
2、 描写要求:“一个雨夜,母亲去参加我 校举办的家长会了,墙上的时钟已走过八点, 母亲快回来了……”请大家展开想象,塑造在这 一特定情境下的“我”的形象,要求运用正面 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并划出侧面描 写的语句,字数150字左右。
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般,暗得 令人窒息。一阵骤雨鞭打着玻璃窗,时而 间隔着一段死寂的宁静。我蜷缩在沙发上, 双手抱膝,轻轻合上眼,朦胧间仿佛看到 了妈妈那责备的眼神,听到了妈妈那声声 的叹息。伴随着墙上的老式钟摆发出沉重 的“嘀嗒声”,我的手心渐渐沁出冷汗。 我不安得打开窗户,深吸一口略带雨水湿 香的微凉空气,不由打了一个寒噤。
踏花归来马蹄香
——侧面描写写作指导
一、 什么是侧面描写
•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 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 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 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 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 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 法。
二、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
六、侧面描写的原则
①确定好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不 能喧宾夺主地过多运用侧面描写。 ②侧面描写的事物,要选择能起烘 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 ③介入其他写作技巧,如修辞、各 种人物描写方法等。
七、侧面描写实践操练
• 从下面提供的题目中,选一个你认为最能写得好 的题目,写一个片断。 要求:
• ①使用多种描写手法(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 • 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 ③不少于500字。
1、主要人物是?他有什么品质?作者怎样把 他这种品质很好地描写出来? 主要人物是大个子,表现了他守信用的品质。 作者用侧面描写,通过大个子军人的战友的 语言传达出大个子军人守信用的品质。
四、侧面描写练习链接
用横线划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

1、《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 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 2、《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 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 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 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 • 3、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你看, 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 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 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 “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少 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 了一声,枪杆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 一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