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阅读描写之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结构 写法
总分总,首尾呼应,揭示主人公心路变化过 程。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运用以景衬人 和以人衬人两种方式,有力地突出主人公的 心路历程,凸显人物形象。
课堂小结
“花红虽好,需得绿叶扶持”。侧面描写丰富了描 写的手段,有效地补充了正面描写的不足,并且给读者 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尽而 意无穷”的特点。在写作时我们如能正侧结合巧运用, 就一定能够相得益彰绘美文,让自己妙笔生花。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作文指导
知识定位
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作文写法评分标准
项目
写法 10分
评分标准
分数
1、根据内容灵活运用各种表达 方式和写作技法,生动表现内容 和突出中心。
10-9
2、根据内容运用几种表达方式 和写作技法,能表现内容和中心。
8-7
3、根据内容运用少数表达方式
2、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 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 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 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 咱俩还是好朋友……”
衬托“我”当时委屈、自责的心情。
侧面描写方法
•方法归纳一:以人衬人 ,以其他人物的语言, 动作,心理衬托主要人物的心情或者性格特征。
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及分析其表达效果。 1、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 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 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 “晚饭做好了。” 《走一步,再走一步》
衬托出“我” 当时爬在悬崖上下不来的紧张、 害怕的心情。
侧面描写的句子

侧面描写的句子导读:本文侧面描写的句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侧面描写的句子1、两个人都是大高个。
当他们跨着大步,从西街向东街走去时,看上去简直就像根大旗杆。
2、姐姐十八九岁。
由于奔跑和焦急,圆圆的脸上渗出了汗珠儿,仿佛一个沾着露水的熟透的苹果。
她的两只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亮晶晶的,闪耀着聪敏、慧巧、活泼和刚毅的光芒;秀长的睫毛,好像清清的湖水旁边的密密的树林,给人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感觉。
乌黑的长发,即柔软又纤细,随着河风在脑后飘拂着。
3、妈妈特别爱看书学习。
我的妈妈是位农民,一年四季忙里忙外,没有闲着的时候。
她的那双手总是又黑又粗糙。
妈妈还是一位参加自学考试的农民大学生呢,真了不起!4、一个尖尖的鹰嘴鼻子,鼻尖快要触到上嘴唇。
5、这时,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猛的一抬头,看见肖大名正从讲台上走下来。
他立马又紧张起来。
他的目光四处移动,似乎在搜寻什么,他是那么的不安,甚至不敢接触任何人的目光。
然后他又把头低下去,好像怕被别人看见似的。
他的手指一会儿便被汗水打湿了。
6、母亲并不慈祥,她打过我;母亲也不漂亮,她老了;母亲不罗嗦,却喜欢听别人说;母亲的事业很平凡,她依旧在辛苦工作……而母亲却用严格的宽松,换给了我一个令我自豪的性格;用她的青春,换给了我成长;用她的习惯倾听,换给了我一张总和她强词夺理的尖牙利嘴;用她一生的辛劳,换给了我周围的一切……7、我有个同学,叫农青宝。
他留着一头短短的黑发,弯弯的眉毛,明高的大眼睛,“空对地导弹发射孔”的鼻子。
在我心中他堪称“悠悠球狂”。
8、又一阵秋雨潇潇地下着,润绿了竹;又一阵凄风飕飕地舞着,染黄了菊。
一位英勇的将军,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手握青剑,独倚栏杆,但见潇潇雨歇。
抬头望眼,仰天长笑,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9、她娇艳的脸上有一层新鲜的绒毛,如刚摘下的水蜜桃一样。
10、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写作+阅读描写之侧面描写培训讲学

侧面描写的答题模式
答题模式:运用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具体内容), 侧面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点、性格、品质或技能等。
即:表现手法+描写内容ຫໍສະໝຸດ 表达效果(正衬、反衬)真题演练
(广西柳州)父亲的雨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 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 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作用: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 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 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已。
作用:道具的简单体现出表演者完 全靠“口”在表演,侧面烘托出口 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 书……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 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作用:由别人之口交代了孔乙己的经历,丰富了人物性格。 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 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 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侧面描写的定义 2.侧面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的答题模式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 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 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 为活跃,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临近下课的时候, 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被 点的学生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 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老老实实报自己的 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 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名师,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
七上语文 侧面描写

七上语文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通过侧面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情境或者事物的特征和特点。
这种描写方式不是直接点出人物或事物的特征,而是通过描写周围环境、他人的反应或者细节来暗示和展现出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在七年级语文课程中,侧面描写常常出现在课文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境。
在文学作品中,侧面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周围环境的描写、他人的评价等方式进行。
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通过周围环境的描写,可以衬托出人物的形象和特征;通过他人的评价,也可以间接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和品质。
这种描写方式往往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自行感悟和理解人物形象,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度。
在学习语文课程时,理解和掌握侧面描写这一文学手法对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侧面描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侧面描写,丰富作文的描写手法,提高作文的艺术水平。
总之,侧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描写手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境。
在语文学习中,理解和掌握侧面描写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侧面描写这一文学概念。
侧面描写小短文50字

侧面描写小短文50字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侧面描写小短文50字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风
舞动的雨丝,洒满了那摇曳的树木花草和青山绿野上,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汇集在了一起,又弥漫开来,形成了雨雾,被轻风携起,翻转飘渺,如诗如画,宛如仙境。
雨
听着雨轻轻地叩击着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长的很丑
这人走在大街上,所有人都离他远远的,每个人都一脸嫌弃的看着他.小孩子用石子丢他,大叫丑八怪。
他去商店买东西,售货员不敢接过他的钱,向后退缩眉头紧皱,甚至旁边一个年轻女子看了他一眼,居然忍不住干呕想吐。
声音
淅沥沥的雨丝像六弦琴,它叮叮咚咚的是那么动听。
风吹过树梢发出簌簌的声响。
树丛间,偶尔有蝉在鸣唱心中的理想。
初生的小鸟在窝里叽叽喳喳的叫着,在等待妈妈给它们喂食。
关于侧面描写的作文_初二作文.doc

关于侧面描写的作文_初二作文关于侧面描写作文(一)寒冷冬天来了,一场大雪过后,成了粉妆玉砌世界。
柳树上挂满了银条,草坪也披上了银装。
早上起来,冬雾弥漫。
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了一幅美景。
那松树针叶上凝着一层厚厚白霜,像是一树洁白秋菊。
微几拂过,那黄黄叶子纷纷落下。
在雪后早上,我看到那洁白雪花,真不忍心去踩它。
我走在脚下石路时,我听到了咯吱咯吱响声。
我脸被冻有一些发紧,还有一些痒,虽然很冷,可是这种寒冷也被我那快乐心情覆盖了。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壮丽景色。
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童话般世界。
松那清香,白雪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抚慰。
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雪,深切切,好象有千丝万缕情绪似,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裸露感。
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战士,披着银色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战帆在远航……雪中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
雪后,那绵绵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喜人景象。
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
冬天是心灵年轮。
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温馨和希望。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壮丽景色。
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童话般世界。
松那清香,白雪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抚慰。
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黄昏雪,深切切,好象有千丝万缕情绪似,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裸露感。
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战士,披着银色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战帆在远航……雪中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
侧面描写的片段4篇 .doc

侧面描写的片段4篇描写过年情景的段落1、新年总是热闹的,喜庆的,欢快的。
家家户户都倒贴上了福字,还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那火红的颜色,像着了火一样。
商店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灯笼和对联等着人来买。
在超市里,买物品的人们好像比物品还多,结帐时,队伍排得像一条龙那么长。
还有在校的学生们,他们也等着在校园里举办联欢会呢!2、流逝的光阴把岁末的幕布轻轻放下,XX年就踏着轻快的脚步飘然远去。
十二个月的故事,依旧在墨香染透的清笺上留下平静温情的络印。
默然回首,喜悦、欢欣、感伤、遗憾……3、这天晚上,时不时会有几户人家把烟花点燃,放上天去;有时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也来凑热闹,手里面拿着“甩炮”,往地上扔去,害得大地疼得毕毕剥剥地叫着。
各家各户把灯打开,有的人家在看电视;有的人家在吃团圆饭;还有的人家在家里开家庭演唱会。
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
4、过去的一切我们做得不论好坏,都已过去,从今天、从现在开始,新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做好今天该做的,用实力见证未来。
选择了这条坎坷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用微笑来面对失败,用谦虚来面对成功,就是折翼的鸟也会奋力一挣,飞向光明的地方,何况我们呢。
侧面描写的片段三:片段作文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最惧怕的莫过于作文。
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他们往往会诉苦道:没啥可写的;或是抱怨:不知道该如何去写。
我觉得学生作文“无米可炊”、甚至“有米也不会炊”的原因,在于学生不善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积累生活。
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往往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有时是虽有所见、有所感,却不注意积累,不考虑如何表达。
于是,一些十分可贵的思想火花,令人痛心的熄灭了。
因此,要解决学生作文写作问题,需要在平时加强片段作文的训练,不断有针对性地提高并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片段作文的含义:所谓片段,即文章整体当中的一段,它的篇幅相对短小,内容相对集中,往往截取事物的一个部分,一个侧面,一个特点,或是事情的一个场面,一个情节等,不节外生枝地铺展开去。
侧面描写──激发写作想象力的媒介

侧面描写──激发写作想象力的媒介写作教学0721 0612侧面描写──激发写作想象力的媒介侧面描写,顾名思义,与正面、直接描写相对应,指写人状物时,不从正面入笔,而是从不为人关注的其它面着笔,衬托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常见的侧面描写体现在以物衬物,以物衬人上面。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所写对象的侧面描写,激起读者的想象力,产生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诗意效果,实现要表现主体对象的最终突显。
侧面描写的极端便是反衬手法的运用,即用相反的事物来表现本要表述的事物。
看下例:“人渐渐走了,一人至少拿去了一枝,而杨柳还是那样蓬勃。
史家庄的杨柳大概都颇有了岁数。
它失掉了什么呢?正同高高的晴空一样,失掉了一阵阵欢喜的呼喊,那是越发现得高,这越发现得绿,仿佛用了无数精神尽量绿出来。
这时倘若陡然生风,杨柳一齐抖擞,一点也不叫人奇怪,奇怪倒在它这样哑着绿。
小林在树下是作如是想。
但这里的声音是无息或停,──河不是在那里流吗?而小林确是追寻声音,追寻史家庄人们的呼喊,向天上,向杨柳。
不过这也只在人们刚刚离开了的当儿。
”──废名《桥》如果说这段描写中写了一个“事件”的话,那就是描述杨柳的绿意充盈与蓬勃生机,抒发瞬间的深情。
为了强调杨柳的这一突出特征,没有直接描写它的绿与生机,而是从几个侧面想像,反复烘托。
人去之后,四周是寂静的,好像一切都停留下来,虽有水流的声音,但却更显周围的空寂,小林在这瞬间,却感受到杨柳的生机,充满了动之感。
首先,人们在时的喧闹声,在小林听来,仿佛助长了杨柳的蓬勃生长,在人们声音的感染下,蓬勃的杨柳也好像要发出“欢喜的呼喊”,与人相争辉;其次,人们渐去,喧哗声渐消,没有人物点缀的空间越发寂静,故天空越显得高远,此时,杨柳的身影在空旷处越发现得突出了,也仿佛比先前更绿了;再次,为了打破这份沉寂的氛围,杨柳好似要使劲全身的所有,倍增其绿貌,以寂静环境突显杨柳生机;最后,小林设想,若风声响过,杨柳定会随之伴舞,显露自身的蓬勃姿态,与之媲美,但它却无声地释放着自己的生机,恰似无声的呐喊,以舞动的身姿反衬“哑着绿”,这让小林更觉其生命形态的神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文中“名师”这种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2 分)
(二)、(每题2分) 1.D 2.侧面描写“名师”,为下文作铺垫。(类似表达均可。) 3.是一位不耻下问、和蔼、机智、风趣幽默的老师。 4.开放性试题, 言之有理即可。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 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了这么一个字,有好几次王旃 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 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碰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 为这一损招,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 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难呢。不过 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已。
作用:道具的简单体现出表演者完 全靠“口”在表演,侧面烘托出口 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 书……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 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作用:由别人之口交代了孔乙己的经历,丰富了人物性格。 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 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 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
描写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 使非要从正面描绘,也往往 会显得直白、平淡,而以蜜 蜂、蝴蝶衬花香,则使作品 从虚无中见出丰盈,从而取 得一种含蓄蕴藉、虚实相生 的艺术效果。绘画艺术是这 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尝不 是如此呢?
知识讲解
侧面描写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 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 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 为活跃,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 这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 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 老老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 “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名师,说:“老师, 这就是我的名字。”
侧面描写的答题模式
答题模式:运用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具体内容), 侧面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点、性格、品质或技能等。
即:表现手法+描写内容+表达效果(正衬、反衬)
真题演练
(广西柳州)父亲的雨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 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 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21.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 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参考答案: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 在风前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神。(明 确角度1分,具体联系词句1分,分析表达效果1分)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 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的
手法。
侧面描写,不仅是对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的一种补
充,还是塑造人物,增强立体感的手段。
侧面描写的作用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 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作用: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 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 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课堂小结
1.侧面描写的定义
侧 面 描 写
2.侧面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的答题模式
(二)名师
郑俊甫(8分)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名 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 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等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 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 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 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 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 耳,以免吵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 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怎么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1、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 之师,体现了“名师”谦逊为怀的做人态度。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的败笔。 2、当“名师”请同学念一下“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 腔,大家都屏息静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3、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2分)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 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 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旃(zhān)。旃的意思 是红色的曲柄旗。” “嗯,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 一个字,你便是我的一字之师了。”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 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 静之后,教室里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选自《小小说》选 刊2006年第12期,文字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