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阅读复习环境、正侧面描写
202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之环境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
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情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
节
等,衬托人物形象特点;③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暗推 示动
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
环境作用答题步骤
文 学本小 阅文 说 读 阅 读 概 要
小说环境
小说环境考情分析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 描写的作用。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
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为下
环 渲染、 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⑥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
境 烘托、 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4)主题方面:①象征或暗
交代
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环境描写常见作用
人 物主
旨情 节
暗推 示动
、
环 渲染、 境 烘托、
交代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 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2)人物方面: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 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人物性格。 (3)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主题方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环境描写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手法
(2)从修辞角度看 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11环境类题(环境描写手法)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1):环境类题(环境描写手法)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②(2023新高考Ⅱ卷)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社会环境描写的手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场面描写关系小说中环境描写,有时很难区分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往往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形成了有人有景有境的场面描写。
(2)答题角度二、真题实践1.(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
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
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
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
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
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
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考点+题型+解题指导)

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考点一:分析环境描写小说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对这一考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常见提问方式】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2.本文多次出现对xx 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区分环境描写的手法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 “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分析:(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
如《祝福》中第四次写雪时的暗示。
(2)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的特点、作用和描写手法知识点汇总

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用知识汇总一、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用【自然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是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自然景物特点常用词语】宁静清幽、安适恬静、宁静祥和、生机勃勃、春机盎然万物复苏、清新明丽、清新脱俗、轻松和谐、鲜妍明媚温馨和谐、绚丽多彩、宏伟壮丽、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凄凉、萧瑟、寒冷、凋零、稀疏、单调、萧条、丑陋衰败、凝重、沉郁、压抑、凄美、恶劣、恐怖、阴森【自然环境的作用】1.对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对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②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对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4.对主题: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题【常见设问方式】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梁生宝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6分)2.小说第二段描写自然环境有何用意?(6分)3.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6分)审题解析:此类考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环境” 等提示考点答题的关键词。
【题型】1.概括环境特点;2.分析环境的作用;3.概括特点+分析作用【概括自然环境的方法】1.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内容全面找出写时令、天气、地点、景物等的文字,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2.分析自然景物的特点(寓意)①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寻找并分析概括环境特点,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尤其注意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
②关注文章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3.多角度分析自然景物的作用。
找准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
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答题模板】①××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奠定)了××的抒情基调;(环境本身)②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③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了××的情节发展。
运用侧面描写写人物在复习时的状态

运用侧面描写写人物在复习时的状态
当人物投入复习的状态,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出来。
以下是一个例子:
小明坐在书桌前,手托着发亮的书本,目光专注地穿过窗外的阳光投射在书页上。
阳光洒在他略微皱起的眉头和微微咬紧的嘴唇上,透露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决心。
他毫不动摇地翻动着书页,时而用手指轻轻划过文字,时而用笔标记重点。
研究过程中,他不时停下来,摘下眼镜轻轻揉揉酸涩的眼睛,然后又专注地投入其中。
纵使惬意的阳光铺满整个屋子,但他却完全陷入了自己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没有丝毫关联。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渐渐浮现,却并未使他停下复习的脚步。
在他身边,书桌上堆满了书籍和笔记,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知识堆砌场,那是他为了更好地应对考试而积攒的宝藏。
在这个安静的房间里,小明的心思在书本和思绪中穿梭,仿佛他已经将自己与知识融为一体。
环境作文正侧面描写

环境作文正侧面描写
光影交错的城市天际线。
哎,这城市的夜景真是美到爆炸!你看那霓虹灯,跟星星似的,点缀在天边,整个城市都亮堂堂的。
那些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就
像是大镜子,把路灯的光都反射出来了,五彩斑斓的,真好看。
远
处的山啊,在夜色里若隐若现,跟这灯火辉煌的城市一比,简直就
像是两个世界。
晨曦中的公园静谧。
早上一走进公园,感觉整个人都清醒了。
空气里都是泥土和花
草的味道,真香啊。
树叶上还挂着露珠呢,一闪一闪的,就像是小
星星一样。
这公园早上真是安静,只听到鸟叫声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感觉特别舒服。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环境描写答题技巧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了…(简单描述具体环境内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的气氛暗示…(人物)…命运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衬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推动/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象征或暗示…主题深化主旨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社会环境描写具体描写了…(简单描述具体环境内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地点,暗示社会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渲染了…社会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引导…(人物)出场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暗示…(人物)…的命运反映…(人物)…心情衬托/映衬了(人物)的…的思想品质/精有助于塑造…的形象神世界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制造悬念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暗示…主题环境描写手法手法类别具体手法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作用修辞手法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什么景物)的…(什么样的)特点烘托了…氛围,反映/体现了作者/人物…的感情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感情/行为/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人物对…(什么事物)…(什么样的)情感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征/特点表达出…(某人)对…(什么景)…(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细腻,将…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强烈抒发了…(人物)对…(景物)的情感/态度富有节奏感,有利于增加气势,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和…进行对比更加突出鲜明地表现出…的…特点/强调了…表达出…(某人)…(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对偶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和…相对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表达出强烈而动人…的感情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的动景,…的静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表现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表达出…(某人)对…(什么景)…(什么样)的情感虚实结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实写…,虚写…,虚实结合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意蕴丰富表达出…(某人)…(什么样的)感情正侧结合运用了正侧结合的表现手法正面描写了…,侧面描写了…更加鲜明突出地表现出…(什么景)…(什么样)的特点表达出…(某人)…(什么样的)感情点面结合运用了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什么景物)属于面的铺陈,…(什么景物)属于点的描写表现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表达出…(某人)…(什么样的)感情视听结合(二者要同时出现)运用了视听结合的表现手法从视觉上描写了…,从听觉上描写了…,视听结合表现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表达出…(某人)…(什么样的)感情白描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粗笔勾勒出…(什么景物),语言简练朴素表现出…(什么景物)…(什么样)的特点表达出…(某人)对…(什么景)…(什么样的)感情工笔(细描)运用了工笔的表现手法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绘出…(什么景物),形象逼真表现出…(什么景物)…(什么样)的特点表达出…(某人)对…(什么景)…(什么样的)感情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表现出…(景物)的…特点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达出…(某人)…(什么样的)感情觉/触觉描写描写了…(什么景物)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站在…(某一固定点)的角度上,描写了…(什么景)表现出(景物)…特点表达了某人对…(景物)…(什么样的)情感移步换景运用移步换景的描写手法不断地变换观察点,依次描写了…(什么景物)描写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表达了某人对…(景物)…(什么样的)情感写景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描写景物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的…(具体景物)到近处/远处/低处/高处的…(具体景物)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表现出…(什么景物)…(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某人对…(景物)…(什么样的)情感。
小说文本阅读之环境描写技巧题——对环境描写技巧概念理解不清(解析版)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

易错题10小说文本阅读之环境描写技巧题——对环境描写技巧概念理解不清目录01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小说文本阅读之环境描写技巧题易错原因——对环境描写技巧概念理解不清02易错题例析03易错题攻略【攻略一】从感觉、方位、动静等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技巧。
【攻略二】从正(侧)面、白(细)描等角度分析社会环境(场景)描写技巧。
04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小说文本阅读之环境描写技巧题环境描写技巧与环境描写作用是两个概念。
环境描写的作用相对比较好答,而环境描写技巧有一定难度。
环境描写技巧是怎样描写环境的问题。
分析环境描写技巧,应先明确环境描写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应结合文本分析这些手法的作用。
★易错原因——1.不明白有哪些环境描写的技巧。
2.不会结合文本进行技巧作用分析。
1.(2023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社戏(节选)沈从文萝卜溪邀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
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坐了只辰溪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
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
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
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原来计划装了五船货物向下游放去。
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意,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
空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进舱里去。
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不多远。
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
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因此只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
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
时局既不大好,集众唱戏是不是影响治安?末了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
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实验学校六语阅读复习(二)
(叙事性文章)环境描写和正面、侧面描写(5.17)
班级姓名
【复习要点】
1、通过专题复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环境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通过典型文章,归纳出常见的几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3、总结把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复习过程】
一、环境描写。
1、什么是环境描写呢?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2、环境描写一般有什么作用呢?
(1)读语段一《天游峰的扫路人》:这段文字写出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本文重点是写扫路人的,作者为什么对天游峰作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作者将天游峰又高又险的特点写得越生动,越能衬托出扫路人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扫路人的尊敬和赞美之情。
(2)读语段二《理想的风筝》:这段文字写了春天里哪些景物?这些景有什么共同特征?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对美丽春景的生动描述,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触景生情,赞扬了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着的品质,表达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环境描写除了能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和抒发作者情感之外,它还有哪些作用呢?
A、出示语句《恸哭的钢笔》: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
教师小结:能点明时间、地点。
B、出示语句《爱之链》: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教师小结:通过对当时恶劣天气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出乔依失业后凄凉、失落的心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铺垫,更能突出乔依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崇高品质。
3、教师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
(2)烘托出一种气氛,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好铺垫;
(3)衬托出人物性格或表现人物精神;
(4)抒发作者的情感。
4、答题一般格式:
通过对天气、景物或格局、陈设、民俗民风等具体环境的描写,交代了------- 渲染了------烘托了--------抒发了--------为下文--------做铺垫。
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一)正面描写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对人物外貌、行动、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这些描写都非常传神,我们一读就能感受到人物所具有的特点(精神品质)。
(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作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
衬托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以人衬人(《最后的姿势》);二是以物衬人(选自《爱之链》);三是以物衬物(老舍《草原》)。
文章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第二课时:阅读练习
一诺千金秦文君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
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
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
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
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
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有来上学。
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
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
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
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
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到北站下的旱桥帮菜家推车。
到了第五天的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本想略睡一会儿,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
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这是我和那个男生唯一的一次交往,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
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
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
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
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守候。
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
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
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
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
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
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
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
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
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酣睡:
风雨无阻:
2、“一诺千金”的意思是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作者围绕“一诺千金”写了哪几个事例(用简洁语言概括)
①;
②;
③。
3、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⑴“我”做女孩时,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时“我”犹豫的原因是
;后来借给他是因为。
⑵文中画线句子写出我们两人都很高兴。
“我”高兴是因为
,男生高兴是因为。
⑶“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
.....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句中加点词写出了
4、删去“后来才知道”这一段(选文第六段),上下文依然贯通。
作者不惜笔墨交代这么清楚,显然有其用意。
联系全文说说你认为能不能删?理由是什么?
5、文中关于大雨的描写简洁而生动,请用横线画出。
并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