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描写-侧面描写

合集下载

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五)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五)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小说(记叙文)(五)阅读(含答案解析)一、(2021年四川泸州市)阅读下列文章,完成4一7题。

(15分)艾叶又飘香余雪云那时候,日子过得穷,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端午节、春节。

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憧憬和盘算。

当然,盘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

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时,总会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畅淋漓地吃个痛快,令人特别沮丧。

不过,“初一糕、初二桃、初三棕、初四艾、初五划龙舟”,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我倒是记得牢牢的。

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

比如做发糕,首先要磨好米浆,加糖、加发酵粉等候华丽蜕变。

随之,奶奶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往锅里注入一大锅水,将笼屉洗净垫上一块大布巾,架在大锅上,水烧开后倒入米浆盖好锅盖,蒸笼的周围用毛巾包裹严实以免漏气,这样蒸40分钟左右,发糕差不多熟了。

这时奶奶会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凑近眼前一看,筷子上没粘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子生动起来,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

由于大人们白天都在忙其他的事情,所以,通常选在晚饭后蒸发糕。

当天晚上,孩子们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厨房里等,困了就躺在厨房的凳子上或趴在厨房的任意角落打盹儿,等吃到发糕时大概都晚上十点了。

对闹腾一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时间除了嘴巴能动,我估计身上其余的功能都已经睡着了,当大口大口的发糕被动地吞进了肚子后,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舌尖被烫得火辣辣的。

这是初一。

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我至今不知道吃桃子的缘由。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爷爷和奶奶到泉州看望伯公,从泉州带回的水蜜桃,个儿大皮薄,水分多,口感酸甜适宜。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描写(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描写(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描写——记叙文阅读——描写-人物描写【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㈠】打树花冯骥才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

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

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

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

我于此奇俗,闻所未闻;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当几个熊腰虎背的大汉走上来,人们沸腾了。

这便是打树花的汉子。

他们的服装有些奇异,头扣草帽,身穿老羊皮袄,毛面朝外,腰扎粗绳,脚遮布帘,走起来又笨重又威风,好像古代的勇士上阵。

这时候,人群中便有人呼喊他们一个个人的名字。

能够打树花的汉子都是本地的英雄好汉。

不久人声便静下来。

一张小八仙桌摆在炉前,桌上放粗陶小碗,内盛粗沙,插上三炷香。

还有几大碟,三个馍馍三碗菜,好汉们上来点香,烧黄纸,按年岁长幼排列趴下磕头。

围观人群了无声息。

这是祭炉的仪式。

在民间,举行风俗,绝非玩玩乐乐,皆以虔诚的心为之待之。

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

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

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

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

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

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

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

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大汉泼七八下后走下去,跟着另一位大汉上阵来。

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考点精讲描写之侧面描写课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考点精讲描写之侧面描写课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
描写之侧面描写
情境导入
踏花归来马蹄香
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 使非要从正面描绘,也往往 会显得直白、平淡,而以蜜 蜂、蝴蝶衬花香,则使作品 从虚无中见出丰盈,从而取 得一种含蓄蕴藉、虚实相生 的艺术效果。绘画艺术是这 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尝不 是如此呢?
知识讲解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的 手法。
侧面描写,不仅是对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的一种补充, 还是塑造人物,增强立体感的手段。
侧面描写的作用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 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已。
作用:道具的简单体现出表演者完 全靠“口”在表演,侧面烘托出口 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 书……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 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作用:由别人之口交代了孔乙己的经历,丰富了人物性格。 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 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 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作用: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 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 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

医生们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

"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

”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

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

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

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

当晚,我告诉了妈妈。

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

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

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

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

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

”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kuī 见她在流泪。

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

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

kuī见2。

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这个词应是:______ 3。

比较一下第②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③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4。

鉴赏家(2023年黑龙江大庆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鉴赏家(2023年黑龙江大庆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鉴赏家汪曾祺①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②叶三是个卖果子的。

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好。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一线红”蜜桃(A)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珠,白的像玛瑙珠。

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

菊花开过了,卖金橘。

卖福州蜜橘。

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③叶三五十岁整生日,儿子提出不要爹走宅门卖果子了,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④季四太爷即季匋民。

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

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李匋民送去。

⑤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画室。

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

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

(B)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

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

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⑥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

但他愿意听叶三谈论。

季匋民画完了画,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⑦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⑧叶三说:“紫藤里有风;”⑨“唔!你怎么知道?”⑩“花是乱的。

”⑪“对极了!”⑫季匋民提笔写上:“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⑬季匋民画了一只老鼠。

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⑭“何以见得?”⑮“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

它很顽皮。

”⑯“对!”⑰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

专题43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43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专题43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考点概述]句子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

课标明确考查的重点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者妙处或者作用。

考查内容主要有对语句修辞手法、关键词汇、语句丰厚蕴意、表达作用、描写方法等。

★[设问方式]1、请从请从xx角度,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自选角度,赏析x段中画线句子。

3、xx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文章赏析。

……★[解题方略]①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④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⑥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技巧点拨]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感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记叙文阅读】生机勃勃的太阳花阅读答案(2021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

【记叙文阅读】生机勃勃的太阳花阅读答案(2021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

【记叙文阅读】生机勃勃的太阳花阅读答案(2021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生机勃勃的太阳花① 一天早晨,太阳开花了,三朵小花在一层圆绿叶下闪闪发光。

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薰衣草色。

新开的花朵像彩霞一样绚烂,像宝石一样耀眼。

在我们安静的院子里,它激起了一阵惊讶和钦佩。

②三朵花是信号。

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

大朵、小朵,单辨、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

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

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③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永远不会凋谢。

锦缎总是保持鲜艳夺目的颜色。

起初,我们认为向日葵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热爱阳光,尤其能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是的,没错。

在炎炎夏日的阳光下,牵牛花凋谢了,美人蕉萎靡不振,盛产的牡丹早已失去了它的容颜。

只有向日葵,太阳越热,它开得越艳丽,越有活力。

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

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

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

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

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

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

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

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 新旧交替是多么活跃和生动啊!也许正因为如此,向日葵在盛开时才如此精力充沛,不遗余力。

尽管向日葵的生命如此短暂,但总的来说,它们总是那么灿烂和充满活力。

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

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

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

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B卷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B卷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B卷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一代代青年人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烙下奋斗的印记:国难当头的奔走nà喊,抗日战场的歼击顽敌,建设工地的激情yǒng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先锋队的旗zhì。

②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

从妙手回春的抢险救灾前线,到形势严峻的疫情防控一线;从尽显风流的奥运赛场,到保家卫国的成边哨卡……新时代的青年人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③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还是奋斗□大国之崛起呼唤青春之力量。

青年一代要坚定理想信念,有责任,敢担当,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建功立业。

1. 选文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披荆斩棘(jí)B. 百折不挠(ráo)C. 烙(luò)下D. 歼(qiān)击2. 根据选文第①段的拼音写汉字。

nà()喊yǒng()跃旗zhì()3. 选文第②段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赋予B. 妙手回春C. 风流D. 鞠躬尽瘁4. 给选文第③段方框处加上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处是()中华民族始终有着A《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B;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C?还是奋斗D?A. AB. BC. CD. D5.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写作对象特点鲜明,生动形象。

请你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话。

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对“风”的描写——风越来越狂,在天地间横冲直撞。

树林像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备选词语:秋雨烈日湖水6. 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内容,按要求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描写-侧面描写
花朝节的纪念
宗璞
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出世的日子,为花朝节。

节后十日,即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从1894年起,是先母任载坤先生的诞辰。

迄今已九十九年。

母亲在民国初年进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1918年,和我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在开封结婚。

家里有一个旧印章,刻着“叔明归于冯氏”几个字。

叔明是母亲的字。

以前看着不觉得怎样,父母都去世后,深深感到这印章的意义。

它标志着一个家族的繁衍,一代又一代来到世上扮演各种角色,为社会做一点努力,留下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的记忆。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

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

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5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

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

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

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敷在额上。

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狭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

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

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

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

冯先生一靠子没有买过菜”。

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水来湿手,饭来张口。

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岀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

母亲用里瘠肉和猪肝做汤,自己擀面条,擀薄切细,下在汤里。

有人见了说,就是吃冯太太做的饭,病也会好。

母亲把一切都给了这个家。

其实母亲的才能绝不只限于持家。

母亲毕业于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曾任河南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算术教员。

她有一双外科医生的巧手,还有很高的办事能力。

50年代初至1966年,母亲做居民委员会工作,任北大燕南、燕东、燕农、镜春、朗润、蔚秀、承泽、中关八大园的主任。

曾为家庭妇女们办起装订社、缝纫社等。

母亲不畏辛劳,经常坐着三轮车来往于八大园间。

这是在家庭以外为社会服务,她觉得很神圣,总是全心全意去做。

50年代有一次选举区人民代表,不记得是哪一位曾对我说,“任大姐呼声最高”。

这是真正来自居民的声音。

我心中有几幅图像,愈久愈清晰。

一幅在清华国乙所,有一间平台加出的房间,三面皆窗,称为玻璃房。

母亲常在其中办事或休息,她那时大概不到四十岁,身着银灰色起蓝花的纱衫,坐在房中,鬓发漆黑,肌肤雪白。

常见外国油画有什么什么夫人肖像,总想怎么没有人给母亲画一幅。

另一幅在昆明乡下龙头村。

静静的下午,泥屋、白木桌,母亲携我坐在桌前,为我讲解鸡兔同笼四则题。

父亲从城里回来,点说这是一幅乡居课女图。

还有一幅图像便是母亲弯着腰站在欢快的流水中,费力地洗衣服,还要看着我们不要跑远,不要跌进河里。

60年代末母亲患胆结石,经常大发作,疼痛,发烧,最后不得不手术。

夜里推进手术室,父亲和我在过厅里等,很久很久,看见手术室甬道那边推出一辆平车,一个护士举着输液瓶,就像一盏灯。

我们知道母亲平安,仍能像灯一样给我们全家以光明,以温暖。

这便是那第四幅图像了。

母亲虽然身体不好仍是操劳家务,真没有过一天清闲的日子。

她总是说,你们专心做你们的事。

我们能专心做事,都因为有母亲,操劳一生的母亲!
1977年9月10日左右母亲忽然吐血,拍片后确诊为肺门静脉瘤。

母亲的病发展很快。

最后用杜冷丁控制疼痛,人常在昏状态。

一次忽然说:“要挤水!要挤水!”我俯身问什么要挤水,母亲睁眼看我,费力地说,“白菜做馅要挤水。

”我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滴在母亲脸上。

母亲没有让人多伺候,不过三周便抛弃了我们。

我们围在母亲床前,眼见她永远阖上了眼睛。

我知道,我再不能睡在母亲身边讨得那样深的平安感了;我们的家从此再没有春天和太阳了。

我们的家像一叶孤舟忽然失了掌舵的人,在茫茫大海中任意漂流。

我和小弟连同父亲,都像孤儿一样不知漂向何方。

父亲为母亲撰写了一付挽联:“忆昔相追随,同荣辱,共安危,期颐望齐眉,黄泉碧落君先去;从今无牵挂,斩名缰,破利锁,俯仰无愧怍,海阔天空我自飞。

”母亲的骨灰盒,一直放在父亲卧室里。

每年春节,父亲必率领我们上香。

直到1990年初冬那凄惨的日子,父母相聚于地下。

又过了一年,1991年冬我奉双亲归窆于北京万安公墓。

一块大石头作为石碑,隔开了阴阳两界。

姨母任均是母亲最小的妹妹,姨父母在驻外使馆工作时,表弟妹们读住宿小学,周末假日接回我家,由母亲照管。

姨母说:“三姐不只是你们一家的守护神,也是大家的贴心人。

若没有三姐,那几年我真不知怎么过。

亲戚们谁没有得过她关心照料?人人都让她费过心血。

我们心里是明白的。


牟决鸣先生已是很久不见了。

前些时打电话来,说:“回想起在北大居住的那段日子,觉得很有意思。

任大姐那时是活跃人物,她做事非常认真,总是全力以赴。

而且头脑总是很清楚。


在昆明时越萝蕤先生和我家几次为邻居,她不只一次对我说很想念冯太太。

她说在人际关系的战场上,她总是一败涂地当俘虏。

可是和冯太太相处,从未感到战场问题。

是母亲教她做面食,是母亲教她用布条打钮扣结。

有什么事可以向母亲倾诉。

邻居王力的夫人夏蔚霞说:“我的头生儿子缉志是你母亲接生的。

当时昆明乡下缺医少药,那天王先生进城上课去了。

半夜时分我遣人去请你母亲,她抱着我坐了一夜。

次日缉志才出世。

若没有你母亲,我和孩子会吃许多苦!”
像春天给予百花诞辰一样,母亲用心血哺育着,接引着——亲爱的母亲的诞辰,是花朝节后十日。

【试题】文章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以其中一处为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
【答案】示例:(1)原文: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

冯先生一辈子没有买过菜”。

作用:以外人的视角来评价,有力地烘托出母亲对父亲的照顾无微不至,已经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这才使父亲能心无旁骛地做学问,说明父亲成就的取得与母亲是分不开的。

(2)原文:50年代有一次选举区人民代表,不记得是哪一位曾对我说,“任大姐呼声最高”。

这是真正来自居民的声音。

作用:从居民说的话可以看出大家对母亲工作的认可,侧面烘托出母亲工作认真,热心服务他人,是作者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此外,父亲为母亲撰题的挽联、姨母任均的回忆、牟决鸣的评价、赵萝蕤先生的话、夏蔚霞的回忆等均可。

【答案】考查侧面描写及作用。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此文要写的人物是母亲,通过堂姑父张岱年先生的话,“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

冯先生一辈子没有买过菜”。

来衬托母亲对父亲的照顾无微不至,已经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这才使父亲能心无旁骛地做学问,赞美母亲的勤劳、贤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