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方法论研究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摘要】本文对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概述了贡布里希的研究方法及其历史背景,然后详细讨论了他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的方法,并指出了他在这些方面的成果和贡献。
结论部分总结了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在学术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探讨了他的研究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贡布里希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贡布里希、艺术史、研究方法、概述、历史背景、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成果、贡献、意义、影响、启示1. 引言1.1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约束,格式要求等等。
以下是引言部分的内容:贡布里希(Gombrich)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史学家之一,他对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他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的方法论,以及他在艺术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与贡献。
通过对贡布里希研究方法的概述和历史背景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对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
本文还将讨论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对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意义,并总结他的方法对研究者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通过对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从而推动艺术史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贡布里希的研究方法概述贡布里希是20世纪著名的艺术史学家,他的研究方法在当今艺术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贡布里希的研究方法概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贡布里希倡导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他强调要通过仔细观察作品的形式、结构、主题等方面来揭示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从而深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时代精神。
贡布里希主张将艺术作品置于其历史背景中进行研究。
他认为艺术作品是历史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因此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境来解读作品,揭示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1. 引言1.1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贡布里希是20世纪著名的艺术史学家,他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通过对其生平和影响、文献和档案研究方法、实地考察和实证研究方法、以及理论探讨和方法论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贡布里希的研究方法和思想。
在当代艺术史研究中,贡布里希的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涵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贡布里希研究方法的展望,我们可以看到其对艺术史研究的持续影响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思考如何借鉴和发扬贡布里希的研究方法,为艺术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论基础。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是当代艺术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探索艺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正文2.1 贡布里希的生平和影响贡布里希(Gombrich)是20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史家之一,他的生平和影响对艺术史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贡布里希在维也纳大学学习艺术史和心理学,后来移居英国并成为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系的教授。
贡布里希对艺术史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对艺术史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探讨方面。
他提出了“视觉传统”的概念,强调了艺术家如何通过视觉表现来传递文化和历史信息。
他还强调了古典艺术的重要性,认为艺术史的研究应该注重传统和继承的重要性。
贡布里希的著作《艺术和错觉》和《艺术的故事》等对后世的艺术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研究方法引入了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理论,使得艺术史研究更加多元化和深入。
贡布里希的生平和研究成就对艺术史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法。
2.2 贡布里希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贡献贡布里希还倡导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他认为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可以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艺术史的发展规律。
这种比较研究方法不仅拓宽了研究视野,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艺术史学方法论及方法应用探究

代的兴盛与时代背景和出版环境密切相关。左翼文学 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更是与西来革命文学(普罗文
出诸多关涉艺术史研究的话题。如北宋郭若虚撰写 的《图画见闻志》[2] 较完备地记载了唐会昌元年
学,Proletariat)风靡中国文坛有关。其实这就是近 (841)至北宋熙宁七年(1074)之间的绘画发展史,
艺术史学方法论,属于一种理论认识上的观念, 能够发挥史证、史识的作用,对古代史学史文献的挖
是以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理论体系或 掘与整理同样是艺术史观的重要支撑。如先秦时期
系统,涉及对解决问题的步骤阶段、任务分解及论证 的《尚书》和《春秋》就取材于官府所藏档案和各
方法的阐述等。简言之,艺术史学理论是明确如何认 地流传的史料,其中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文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60 艺术学研究 2021年第5期
书》收入史部诸书,就有一万九千余卷,而《尚 书》《春秋》这两种史书及其相关的著述被编入 经部的就有两千多卷,其余未被收入《四库全书》 的史籍亦难以悉数。自 20 世纪初叶史学史逐渐形 成 一 门 系 统 学 科 开 始 , 从章太炎讲授《史学概论》 到金毓黻撰写《中国史学史》,此后近 40 年出版专 著不下 10 种,其中体现出的综合论述、评判总结等, 是具备史学思想和方法论阐述特征的。[1]
[1] 朱杰勤:《〈中国古代史学史概要〉序》,《史学理论》,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1年版,第372—377页。 [2] 徐波:《传统事例史的兴衰与近代早期西方史学的转变》,《史学史研 究》2019年第1期。 [3] 参见黄艳红:《欧洲历史中的过去和未来—简析科泽勒克和阿尔托格的 历史时间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4期。 [4] 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关于知识社会学的相关内容,参见姚大志:《从意 识形态理论到知识社会学—曼海姆哲学的实质和意义》,《吉林大学社会 科学学报》1992年第2期。福柯有关知识社会学的相关内容,参见赵万里、穆 滢潭:《福柯与知识社会学的话语分析转向》,《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5 期;[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顾嘉琛校,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5] 李玥彤撰,徐波审阅:《史学大讲堂纪要∣徐波:近代早期西方史学的转 变:从Historia到Historical Knowledge》(来源:搜狐·天健文史社),https:// /a/278395622_523159.2018-11-28,2018年11月28日。
艺术史的方法论与研究路径

艺术史的方法论与研究路径艺术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和解读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家的创作动机以及艺术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多种多样,本文将探讨其中几种重要的方法和路径。
一、艺术史的文献研究艺术史的文献研究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查阅和分析艺术家的手稿、信件、日记、画册等原始文献,可以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技巧和生活背景。
例如,通过研究梵高的信件,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他与高更的友谊对他的创作产生的影响。
二、艺术史的形式分析形式分析是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线条、色彩等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意图。
例如,对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进行形式分析,可以发现他对物体的多角度表现和颜色的碎片化运用,从而了解到他对传统绘画的颠覆和对现代艺术的开创。
三、艺术史的社会历史研究艺术作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因此社会历史研究在艺术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研究艺术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可以揭示出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对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和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追求。
四、艺术史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史研究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而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影响。
例如,通过比较中国宋代的山水画和日本室町时期的禅宗画,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表现手法和意境上的相似之处,从而了解到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五、艺术史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在艺术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研究艺术家的心理状态、情感体验和创作过程,可以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艺术家的创作动机。
例如,通过心理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梵高在创作《星夜》时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史论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创新

艺术史论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创新艺术史是研究艺术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的学科。
通过对艺术史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文明与社会进程的相关性,并揭示艺术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艺术史的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深入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其与时代的互动关系至关重要。
艺术史论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创新在推动艺术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传统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传统的艺术史研究方法主要侧重于作品本身的风格、构图和形式等审美细节。
这种方法倾向于将艺术作品视为孤立的实体,忽略了作品与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性。
因此,传统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反思呼唤着更广泛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引入。
其次,传统艺术史研究方法往往以欧洲艺术为主导,并将其他地域的艺术视为辅助。
这种以中心化思维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削弱了对多元文化和多元艺术形式的理解,限制了对全球艺术发展历程的全面认识。
此外,传统艺术史研究方法更加注重名家、名作和机构,导致对边缘艺术家和艺术形式的忽视。
这种偏颇的关注导致对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受到限制。
二、艺术史论中的反思与创新艺术史论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创新在几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艺术史论提出了更为综合和全面的研究方法,不仅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形态,更注重作品与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作品制作背后的潜台词和社会意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作品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表现和意义。
其次,艺术史论注重多元文化的研究,并鼓励将全球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融入到艺术史的研究范畴中。
这种跨越国界的研究方法拓宽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另外,艺术史论还关注对边缘艺术和边缘艺术家的研究。
这种以边缘艺术为切入点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被边缘化的艺术形式和相关社群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艺术史论提出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艺术史与其他学科进行对话。
例如,将艺术史与社会学、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艺术与社会和文化的相互关系。
艺术史研究方法

艺术史研究方法之一:文献编纂与作品本体研究文献学家为了回答艺术品的真伪、作者、原作材料、主题、赞助环境及赞助人身份以及其它相关问题,对有关文献作介绍和评估。
在文献收集过程中,常涉及大规模的翻译工作。
1、搜集文字材料例:1、《中世纪与近代艺术历史与艺术技法文献》,包括为艺术是的系统性文献,其中的文献材料有原始论文、有关艺术品的编年史、日记和诗歌。
2、《乌尔班八世治下的艺术工程》,材料来自罗马档案、梵蒂冈教会档案,记录当时官方的艺术委托和项目。
3、《17世纪贝尔巴里尼艺术资料及其清单》,发表家族财产清单,标明了艺术作品的题材、材料、归属、尺寸、状况情况、价格情况、法律事务档案、公正合同、教令、遗嘱、官方报表。
2、搜集描述性图片资料,摄录能永久记录的现场和有价值和纪念性艺术作品例:常有学术性专题图片编纂、专门记录某件或数件作品的图片出版物;彩饰手稿全摹本;另有插图目录、图像辞典、展览图录等学术工具书。
3、对艺术品进行物理性观察研究,通过其材料技法确定作品的作者、时间、地点,甚至研究其风格。
在建筑史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例:1、法国舒瓦齐根据严格的分类描述来推断各文明典型建筑,将其按建筑材料、建筑方式、结构设计、建筑类型做不同编排。
2、普林斯顿大学的马克用工程学方法研究哥特时期的建筑物,在学者们讨论哥特式扶壁系统和拱顶肋结构架的实用功能、审美功能时,用物理模型、数学建模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几何形态和材料表现及反应进行研究。
4、鉴定:辨明作品来源,调查其在何地、何时、由何人制作,处理它的出处、年代、归属、真伪问题。
在鉴定中,要求有客观的证据,在没有文字证据的情况下,则求助于图像学,仍无结论则求助于科学研究其物理特性。
艺术史研究方法之二:艺术的心理学研究包括对传记文本、图像象征性问题和作者创作心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1、整理艺术家及其助手的传记资料、文章、文献材料,为研究艺术家的创作心理、作品制作过程、视知觉心理学研究提供基本信息和启发。
艺术史研究方法

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风格分析法、图像学、情境分析。
λ风格分析法1、根据西方学者夏皮罗得定义,“风格”得表述包括三部分:形式要素或主题,形式关系及特质。
形式要素与主题对表现就是相当重要得,但关键就是连接各种要素得方式决定了风格。
风格分析主要关注得几个层次,手法或技法、母题零件、母题、结构、整体特征。
其中,技法、母体零件与母题都就是形式因素得范畴,而它主要关注得部分就是个别与整体得相互关系、作品整体得构图与特征。
2、沃尔夫林与李格尔得“形式分析体系”,通过视觉观察,对艺术中风格发展得解释,提出了经典得五对风格语汇,即“线性”与“图绘性”,“平面”与“后退”,“封锁形式”与“开放形式”,“多样性”与“综合性”,“相对清晰”与“绝对清晰”。
在这套理论体系中,常涉及作品得所用材质及其作为一个实体得形式要素,如线条、块面、画面等方面,与种族、文化、历史无关。
她将关注点只放在作品本身,回避了艺术得经济与社会得问题,将作品得形式特征视为解决一般艺术作品得专门方法。
缺点:风格分析法过于局限在艺术品本身得形式,而忽略当时社会得背景,将研究得范围限定在变化无穷得艺术风格中。
故沃尔夫林又被称为“形式主义者”。
λ图像志与图像学图像志(Iconography)这个术语就是由希腊语得eikon(图像)与graphein(书写)这两个词派生出来得。
因此,从字面上解释,图像志得意思就就是“图像书写”或“图像描述”。
而在这里,图像志首要与最重要得目标就是确定艺术作品中描绘得就是什么,并且揭示与解释艺术家想要表达得深层意义。
其次,图像志要关注得就是追索艺术家所使用得直接与间接材料——包括文献资料得与视觉得资源。
最后,图像志进一步得研究范围就是调查某些特定图画得主题,特别就是这些主题在不同时代得历史中得传统、发展与具体得内涵。
图像学(Iconology)现在已经被瞧作就是图像研究得第四阶段得一个任务。
它得哲学依据就是黑格尔得历史决定论。
艺术史研究方法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艺术史研究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最开始的部分,主要目的是介绍本文主题并概括性地阐述艺术史研究方法及其重要性。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艺术史研究方法进行简要的概述,探讨其在学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并介绍研究范围与对象。
首先,艺术史研究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手段,旨在深入了解和解释艺术作品、艺术家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艺术史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运用合适的方法论,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进行研究,为我们提供更为准确和有力的结论,并推动学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在探讨研究范围与对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跨学科合作可能带来的丰富资源。
因此,未来对于不同文化间相互影响与交融等方面也需要做出更深入细致地探讨。
总之,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主要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并针对其中遇到的挑战提出应对措施。
同时也将探讨当代艺术史研究趋势及新兴方法,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中可能涌现出来的机遇与挑战。
2. 主要研究方法:艺术史研究方法包括多种途径和技术,帮助学者系统性地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艺术家以及相关历史背景。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方法:2.1 文献研究法:这是一种通过对书面资料、文献和档案进行深入研究来探讨艺术历史的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学者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艺术发展趋势、流派特点以及著名作品创作背景等信息。
2.2 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是直接前往现场观摩并且深入了解艺术作品或遗址的方法。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作品的细节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
2.3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是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或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和分析。
通过比较,可以揭示出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并从中探索出影响因素以及演变规律,为整体性认识提供参考。
这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在艺术史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有其优势与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史方法论研究”笔谈所谓艺术史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艺术史、建构艺术史的一般方法,也就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艺术史和研究艺术史问题。
概括地说,艺术史主要解决艺术历史“是什么”的问题,艺术史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研究”艺术史的问题。
想要在艺术史的研究上有所突破不外乎三个途径,即新方法、新资料或新结论,而其中最关键、最艰难的就是方法论的建构,因为方法论关系到艺术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期我们邀请本土学者和“海归”学者共议“艺术史方法论”话题,希望为艺术史的研究开拓出新的路径。
中外美术史学研究的一般性文:徐晓庚(中央美院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只是近代的事。
美术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滕固先生留学日本和德国有着重要关系。
根据滕固年表,滕固于1920年留学日本,于1929 年—1932年在德国柏林留学,研习美学与美术史。
相关报道滕固获得博士学位恐怕难以成为事实,因为我们至今没有看到他留学德国的博士论文,也没有看到他着力译介西文美术史的重要著作,但是滕固留学应该是事实。
滕固回国后着力译介德国美术史学的观念,后致力于美术史学的组建与人材的培养。
滕固先生对美术史学的贡献,其译介主要可从《何谓文化科学》《艺术与科学》《柯洛斯美学上的新学说》和《美术史》等文章中见出。
后来用西文美术史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美术史,重要的论文《唐代壁画考略》和《唐宋绘画史》,以传世作品风格为艺术参照研究美术史,回避文献佐证美术史的方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也影响了我们后来美术史的研究。
正是由于他的美术史的启蒙与对美术史教育的投入,中国才开始了真正美术史学的建设。
他的《唐宋绘画史》批驳了“南北宗论”,“实际上也是百年来具有发轫之功的第一本中国美术史,把它视为近代中国美术史学的奠基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1]。
他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既然美术史是由德语国家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就看一下德国美术史学的发展。
美术史学最先在德国发展起来,但西方艺术史的前因是在意大利。
吉贝尔蒂(L or e n z oGhiberti,1378-1455)写作了《回忆录》,分别介绍了古代的艺术成就和他个人的艺术成就,并将西方艺术史分为三个阶段。
这对瓦萨里产生了影响。
意大利的瓦萨里(GiorgioVassri,1511—1574)曾写作了《意大利名人传纪》。
在书中他介绍了齐马布埃、乔托和米开朗基罗等260多个艺术家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将艺术史分为三个阶段,古典时期、辉煌时期和巨人时期,这如同一个人经历了童年——青年——壮年时期,艺术从开始走向了米开朗基罗的登峰造极,开创了传记体美术史的书写方式,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开创了西方历史性美术史研究艺术史的先河。
贝罗里(Giovanni PietroBellori,1615—1696)写作了《当代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列传》,详实地叙述了当时的艺术活动,诠释了古代艺术史的观念,被“誉为17世纪艺术史的《圣经》”。
温克尔曼是最早的美术史学开拓者之一,也被誉为美术史之父。
1764年,温克尔曼(JohannWinckelmann,1717—1768)写作了《古代艺术史》。
在这本著作里,他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研究风格的演变。
他试图通过对艺术作品风格的理解诠释,以促进大家对美术的理解。
温克尔曼认为古代艺术发展有高峰,也有衰落,是一种由兴起到衰落的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文克尔曼说:“希腊人的艺术,有着大量的优秀作品保存下来供我们欣赏和摹仿;这门历史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审慎详尽地研究,这研究不是指出它的不完善的特征,不是在于解释它的艺术虚构,而是在于传授它的本质方面;这种传授不仅可以提供知识的养料,而且可以用来指导实践。
……而研究希腊人的艺术则应该把我们的认识引向统一,引向真理,并以此来作为我们在判断和实践中的指南。
”[2]温克尔曼认为美的原则就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认为美术史的研究即要注重自然、地理和社会条件,更要注重社会和政治因素,倡导摹仿古代的作品,加强了艺术史风格的研究。
温氏的这一艺术史的理路也对艺术史学家丹纳产生了影响。
丹纳的《艺术哲学》是从种族、环境和时代来研究艺术史,但是温氏却改变了这种美术史的研究方法,从环境、社会和政治等方面来研究美术史,这是一个创造和贡献。
温克尔曼在论述埃及艺术史还从“气候”“国家体制”和“管理方式”对艺术的创造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影响希腊艺术发展的直接原因,这就是古代希腊是一个自由的国家,是一个适合艺术发展的国家。
这是西方美术考古风格学的贡献。
德国美术史学的建立与兰克学派有着重要的关系。
兰克(LeopoldeVon Ranke)是历史学家,讲究实证来研究历史,当然也包括美术史。
法兰茨·库格勒(Franz·Kugler,水陆攻战画像石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山东省嘉祥县武宅村武梁祠1800—1858)是兰克的助手,从实证与艺术采风中来研究美术、建筑与雕塑,从而真正建立起了美术史,即研究作品的内在因素,如题材、风格和形式等。
他的著作有君士坦丁大帝时代的绘画史手册》(Handbuchder Geschichte der Malerie seitConstantin dem Grossen,1837)和《艺术史手册》(Handbuch derKunstgeschichte,1842)。
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burckhard)是库格勒的助手,曾经负责修订库格勒的《艺术史》。
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和《古物指南》是美术史的经典之作,在他看来,美术史、世界史和文化史三者合为一个体系,认为这是人类的精神学科,根据题材和风格研究艺术史,如在讨论建筑时根据建筑的要素、风格、类型和装饰成分来研究艺术史,对绘画主要是根据题材来研究,从而建立美术史学。
这些都影响着他的学生,如沃尔夫林、贡布里希和帕诺夫斯基。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时代,德国还有卡尔·施纳塞(Carl·Schnaase)、马克思·泽姆绕(Max·Semrau)和安托·斯平格尔(Anton·Springer)等重要美术史学家,其成果并未译成中文,所以没有对中国美术史学产生影响。
兰克学派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影响,直接改变和影响着近代世界美术史学的发展,当然也对中国美术史学发展的影响更是直接和明显。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弟子沃尔夫林、贡布里希和帕诺夫斯基等人的美术史学观与方法影响着20世纪美术史,并使德语世界的艺术史成为一个健全的学科。
这主要集中在心理分析和图像学的美术史领域。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的从视觉艺术心理角度诠释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给人许多心理的启示。
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提供了美术史研究的新方法。
汉堡艺术史家阿尔·瓦尔堡(AbyWarburg,1866—1929)开创了图像学研究美术史的方法。
他认为,艺术品是一种象征,艺术家是置于特定语境中生存的,艺术图像的起源、含义和传播可给人一定的明指、实指和暗指的意义,这种方法是打开壁画研究的钥匙。
图像学有着众多有成就的美术史家,他们继承了瓦尔堡的学术理路。
帕诺夫斯基(Ervin Panofsky,1892—1968)埃德华·温德(EdwardWind,1900—1971)和贡布里希(E.H. Gombrich,1909—2001)中帕诺夫斯基的成就最大。
他认为图像学首先要研究前图像志,确定题材的基本样式和形式结构;其次研究图像分析,分析艺术家所使用的文本和文献意义不明显之处;再就是分析图像的社会和文化象征意义及图像在不同时空中的演变。
所以图像学又称为“视觉解释学”。
后来帕诺夫斯基于30年代流亡到美国。
1933年,瓦尔堡的助手萨克斯尔把瓦尔堡的私人图书馆从汉堡搬到伦敦,并组建了瓦尔堡研究所(Warburg Institute),这样图像学以德国为中心变为以伦敦为中心。
二战期间大批美术史家来到英国和美国,这就使得英语国家的美术史发展起来。
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主要是译介英语美术史学著作,所以我们得以了解美术史中西方美术史的发展。
这些人的美术史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已为中国学者所熟悉。
我们在研究中国美术史时,特别是中国古代美术史时,多参证他们的图像学原理,从而使我们的中国美术史学获得了突破,对中国宗教美术和原始美术多有创新。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我们了解西方美术史学主要是通过英语语系获得西方美术史的译介,而德语的美术史材料并没有直接介绍到中国来,所以我们还没有对德国美术史获得较全面的理解,而从今天世界美术史的发展来看,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影响更大。
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译成中文,由商务印书馆于1990年出版,这是一部重要的美术史文献著作。
近年来,他的部分历史著作和《希腊文化史》著作已经被译成中文,而他的全集德语版已经快出齐了,相信我们不久会更好地译介他的美术史中文版并出版,从而改进我们的美术史学的建设。
德文美术史有一个专门的名词kunstgeschechte,kunst是艺术家,geschechte是故事,所以kunstgeschechte意思是美术史就是艺术家的故事,而艺术家的作品就是艺术家心灵的故事。
美术史学就是对艺术家故事的诠释。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说:“世上只有‘艺术家’而没有‘艺术’。
以前,他们用有颜色的泥巴,在洞窟的岩壁上勾勒出野牛的形状;今天,有人用买来的绘画颜料设计广告海报;在这些之外,他们还做了许多别的事。
我们不妨把这一切有关的活动称为‘艺术’。
不过要记住:‘艺术’这个字眼,因时间与地点不同,可能代表各种不同的事物;同时也要了解,‘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艺术已经渐渐变成了一个幽灵,一个被人盲目崇拜的偶像。
”[3]“我们称之为‘艺术品’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奥妙的结晶,只是人类为自己制造的产品而已。
”[4]因此对美术史的研究,重要的是对美术作品的研究。
“人类制造的产品”在各个时代是不同的,这是“各种不同的事物”,因而可以说人类为创造物质而进行的相关活动都是艺术,因为这里包含着人类的心智的创作,这些实际就是物质文化。
古往今来,人们试图对物质产品做出理论说明,但都是从一个方面揭示出其中的一些道理,而不可能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人类制造作品有许多相关的研究理论。
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对这些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也很能说明问题。
他说:“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素,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载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
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作品本身。
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