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基础知识二):8 修辞—比喻和拟人(I)卷

湘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基础知识二):8 修辞—比喻和拟人(I)卷
湘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基础知识二):8 修辞—比喻和拟人(I)卷

湘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基础知识二):8 修辞—比喻和拟

人(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按比喻的种类不同,选出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A . 那简直就是半截老松木!

B .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C . 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D . 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

2. (2分)下面三句话中是比喻句的是()。

A .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B . 他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仿佛病得很重。

C . 他总想使巧招,仿佛占了上风。

3. (2分)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 .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B .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C . 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D .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4. (2分)下面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我从来不肯轻易丢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反复)

B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比喻)

C . 夜空中无数的星星,怎能不是天空的眼睛呢?(反问)

D . 我们的心都要气炸了。(夸张)

5. (2分)与例句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A . 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B . 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C . 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

D . 刚上好了雨布,又一阵风,墨云似的遮黑了半边天。

6. (2分)选出下面词语全部正确的一组。______

A . 退色节奏乐普应声而来

B . 盘旅企盼资势抑扬顿挫

C . 滇池旋涡海鸥有声有色

7. (2分)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A . 草木皆兵何乐不为色厉内荏风声鹤唳

B . 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垂涎三尺

C . 口是心非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头重脚轻

D . 呆若木鸡一日三秋如虎添翼心乱如麻

8. (2分)下面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天一下变了脸色。(拟人)

B . 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比喻)

C . 我的心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夸张)

D .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么努力地成长呢?(反问)

二、填空题 (共7题;共20分)

9. (3分)读课文《天鹅的故事》,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________

10. (3分)(2016·成都) 判断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这难道是我的错吗?________

②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________

③在半空中看长江,简直是一条白缎带。________

④竹子长得要戳破天。________

⑤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________

11. (4分)(2018·浙江模拟)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一一“一滴水”是指________。

12. (3分)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________

(2)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________

(3)是谁让这青山不老?是这位普通的老人。________

(4)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________

13. (2分)选一选。

千万缕金光________A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草地上的野花________B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

树木连成一片________C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小兴安岭________D像绿色的海洋。

14. (3分)(2017·北京模拟) 下列成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横线上注明。

莺歌燕舞________ 岂有此理________ 人声鼎沸________

15. (2分)注音并组词。

尴________ ________铭________ ________

泰________ ________茫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二、填空题 (共7题;共20分)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14、答案:略

15、答案:略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版

修辞手法 修辞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广义地说,它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它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方式(也叫修辞格)。 修辞的整体作用: ①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 ②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③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通常地表达。 一、修辞的种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很多很多。你知道哪些? 高考常考: 二、课标版考纲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食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食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喻的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等联接。常见形式是:甲是乙。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造句: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的比喻词中“是、成了、变成”等联接。典型形式是:甲成了乙。例如: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造句: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 最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造句: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造句: 3、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1、分类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例如: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造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例如: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造句: 2、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三)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造句: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培根)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学案博苑 12-05 0547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

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初三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

初三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一) 1、词语积累——根据下列各句中的拼音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①我母亲对我们jie ju ________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②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beng jian_________的水花条幅。 ③一只定期qian xi______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 ④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语的he ze_______,便会过分懊 恼。 2.语言运用。 ①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他倡导健康饮食,特别喜爱吃水果、蔬菜和西红柿类食物。 B.今天是母亲节,谨向各位母亲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C.对年轻的搜索引擎而言,曾有着非常多的诱惑,可能诱使百度偏离做最好引擎目标。 D.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 ②运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并使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4分) 重蹈覆辙深恶痛疾妇孺皆知恪尽职守讪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词语积累——根据下列各句中的拼音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Dchd na____ 间,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②他的诗,没有刻意求工,自然而chun pu_________。 ③音乐对子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bin chu_______得很彻底很坚决的。 ④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bi hu______神,人们对他会更尊 重些。 2.语言运用。 ①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李强爱屋及乌,因为喜欢王菲,对王菲所在的学校也格外青睐。 B.虽然曼哈顿的大部分公司已经开门,世贸中心周围的公共交通也逐步恢复,但和原 先相比,整个曼哈顿岛已黯然失色。 C.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后,随着我国加入WTO,他们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这下他可以安之若素了。 D.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水灾如果发生在旧社会,肯定会瘟疫流行,哀鸿遍野了。 ②使用下面的词语描写一个人物的动作、神态,至少用上其中两个。(4分) 瞠目结舌彭湃俨然狡黠诘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词语积累——根据下列各句中的拼音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①只是zhu ll____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②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i zuo_________。 ③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yun chen____、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小学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2014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4分)(2014?铜仁)的相反数是() A.B.C. ﹣D. ﹣ 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一个数的相反数. 解答: 解:的相反数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反数,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是这个数的相反数. 2.(4分)(2014?铜仁)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a2+a2=5a4B.3a﹣a=2a C.a6÷a2=a3D.(﹣a3)2=﹣a6 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判断A、B,根据同底数的除法,可判断C,根据积的乘方,可判断D. 解答:解:A、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故A错误; B、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故B正确; C、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C错误; D、负1的平方是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3.(4分)(2014?铜仁)有一副扑克牌,共52张(不包括大、小王),其中梅花、方块、红心、黑桃四种花色各有13张,把扑克牌充分洗匀后,随意抽取一张,抽得红心的概率是()A.B.C.D. 考点:概率公式. 分析:由有一副扑克牌,共52张(不包括大、小王),其中梅花、方块、红心、黑桃四种花色各有13张,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有一副扑克牌,共52张(不包括大、小王),其中梅花、方块、红心、黑桃四种花色各有13张, ∴随意抽取一张,抽得红心的概率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题3

基础知识专项训练题(3) 一、语言积累我最多。 1、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擅长写七绝诗,被后人誉为“”。我还记得他写的《从军行》。“青海长云,孤城。黄沙百战,。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的精神。 2、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写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这首诗歌颂了汉朝名将李广遇险时的镇定自如和箭力强劲。 3、我能默写唐代诗人李杰的古诗《乞巧》: ,。,。 4、我能补充下列名言。 (1)爱国名言: ①捐躯赴国难,。(三国.魏.曹植) ②天下兴亡,。 (清.顾炎武) ③,报国不忘读书。(苏步青) (2)学习名言: ①,必有我师焉(yān)。《论语》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③不积跬(kuǐ)步,;不积小流,。《荀子》 5、我能写出带“国”字的四字词语。 以身许国为国捐躯 6、认识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例如: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公拍扇——凄(妻)凉 我能补充下列歇后语。 (1)竹篮打水——()(2)十五个吊桶打水——()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该考点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命题范围为“常见”,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9种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要求为“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设问、反问与新增的反复成为近两年高考考查修辞手法的重要内容,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其考题主要是融在表达、阅读、鉴赏、写作中,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考查。具体体现为对反复、设问和反问效果的鉴赏和对反复、设问、反问的作用与修辞效果的理解。 【技法指导】 一、熟悉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明辨易混的修辞手法 虽说单独考查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其特征及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1.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其类型主要

有三:一是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段祺瑞执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二是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三是语段反复。这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段落,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一方面也反映了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2.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 3.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又叫反诘。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如:“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此句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反问和设问的辨析。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第1课文言文两则 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同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2)惟弈秋之为听。(的) (3)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4)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鹅) (5)虽与之俱学。(他,指前一个人)(6)弗若之矣。(他,之前一个人) 2.我发现下列带点字古今意思完全不一样,我能分别写出来。 (1)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孰为汝多知乎?古义:智慧今义:知识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请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学弈》告诉我们(学习或做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就像我们听过的《小猫钓鱼》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 (2)两小儿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也”,反而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诚实谦虚)(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人。(用一两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表达) 5.解释加点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2)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导 (3)思援弓缴而射之。拉、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离 (5)孔子不能决也。判断(6)孰为汝多知乎。谁、你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总想着有天鹅飞过,想拉开弓箭射下它。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您多智慧呢?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到了中午时离人远。 4.此不为远者热而近者凉乎? 这不是远的热而近的就凉吗?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小孩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另一个小孩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两个小孩在认识上产生分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当然结论就会大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对待问题要多角度去观察、思考。 8.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比喻)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 (4)孰为汝多知乎?(反问)

公共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五大内容以及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知识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专项训练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一) 1、我国刑法规定的管制处罚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主刑的一种 B、刑法附加刑的一种 C、2个月以上3年以下 D、一个月以上2个月以下 2、行走时要注意位置礼仪,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三人以上行走以中间、靠前的位置为上 B、为尊者领路时,可以在左前方指示方向 C、主人陪客人外出,应使客人走在左侧 D、与长辈同行时,晚辈应行走于人行道的外侧 3、提供公共产品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公共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下列不属于公共产品的是( )。 A、天气预报 B、基础教育 C、防范减灾 D、对外援助 4、甲和乙共同出资购买了一间房并出租给丙,租房期间甲欲转让自己的份额,乙和丙均表示愿意购买,应( )。 A、在同等条件下由乙优先购买 B、在同等条件下由丙优先购买 C、在同等条件下由甲决定卖给谁

D、在同等条件下由乙、丙共同购买,各享有一份份额,形成共有关系 5、黑匣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 B、飞机坠入水中后,黑匣子会自动发出超声波脉冲 C、飞机事故中,机尾不容易损坏,所以黑匣子通常安装在机尾 D、可以记录飞机运行的工作参数,但不能记录机组人员对话 6、下列“请示”的结束语得体的是( )。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项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20日之前答复 D、以上所请,妥否?请批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CD。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的一种。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故本题答案为BCD。 2、C。解析:两人并行,并排行走,“尊贵的位置”在右边;三人并行,“尊贵的位置”则在中间;四人并行,分前后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

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附2: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作用: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第四讲 (一)、基础知识常见考点 根据汉字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拼判断汉字的注音是否正确音汉字的笔画与笔顺 与判断错别字汉字形近字 多音字 词义的理解 近义词、反义词 词多义词 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基语词语的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结构助词:的、地、得础成语 知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句式的变换(“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反问句、引述句—识

—转述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陈述句—比喻句、拟人 句句)关联词语子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判断病句 谚语、歇后语 标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和省略点号。符号 (二)、句子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1、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例如:“是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什么” 春天来了。 我们是少先队员。 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例如: 外宾们游览了峨眉山。 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例如: 这位老教授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老人悠然地谈着过去的辉煌经历。 情绪激动的歌迷们把演唱会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2、句子的类型

陈述句:陈述一件事情,语调平直,句末一般用句号表示。可分为否定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有否定词) 疑问句:询问或提出问题的句子,语调高升,句末用问号。 祈使句:请求、命令、商量或提出要求的句子,一般用降调,语气坚决的句子句末用叹号,语气缓和的用句号。 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惊讶、厌恶、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等),语调一般用降调,句末有叹号。 3、句子的变换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一般变换方式: A、“把”与“被”的变换 B、陈述与反问的变换 C、肯定与否定、双重否定的互换 D、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互换(引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 例1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要点:肯定或.否定词互换、标点互换 例2 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改成:凡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 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要点:直接和间接人称和标点的转换 例3我羡慕他。他聪明。改成:我羡慕他聪明。 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4、扩句与缩句 句子的主要成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在哪里” 扩句:在主要成分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恰当的修饰或限制性的词语,使句子丰富、具体和生动。 缩句:保留主要成分,把修饰或限制性的词语去掉,缩成简单的句子 注意:扩句与缩句都不能增加和减少原句的主要成分,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5、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只是做到句式相仿,内容与语境相一致,但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高考必备:语文22种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12;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六年级下册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全部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全部答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 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同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2)惟弈秋之为听。(的) (3)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4)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鹅)(5)虽与之俱学。(他,指前一个人)(6)弗若之矣。(他,之前一个人)2.我发现下列带点字古今意思完全不一样,我能分别写出来。 (1)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孰为汝多知乎?古义:智慧 今义:知识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请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学弈》告诉我们(学习或做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的道理,就像我们听过的《小猫钓鱼》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 (2)两小儿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也”,反而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诚实谦虚)(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人。(用一两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表达)

5.解释加点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2)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导 (3)思援弓缴而射之。拉、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离 (5)孔子不能决也。判断(6)孰为汝多知乎。谁、你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总想着有天鹅飞过,想拉开弓箭射下它。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您多智慧呢?

(完整word版)高中椭圆基础知识专题练习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方程表示椭圆的是() A. 22199 x y += B.22 28x y --=- C.221259x y -= D.22(2)1x y -+= 2.动点P 到两个定点1F (- 4,0).2F (4,0)的距离之和为8,则P 点的轨迹为() A.椭圆 B.线段12F F C.直线12F F D .不能确定 3.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2 2 110 y x +=,则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A.( B.(0, C.(0,3)± D.(3,0)± 4.椭圆2222 222222 222 11()x y x y a b k a b a k b k +=+=>>--和的关系是 A .有相同的长.短轴B .有相同的离心率 C .有相同的准线 D .有相同的焦点 5.已知椭圆22 159 x y +=上一点P 到椭圆的一焦点的距离为3,则P 到另一焦点的距离是() A.3 B.2 C.3 D.6 6.如果22 212 x y a a +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2,)-+∞ B.()()2,12,--?+∞ C.(,1)(2,)-∞-?+∞ D.任意实数R 7.“m>n>0”是“方程2 2 1mx ny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椭圆的短轴长是4,长轴长是短轴长的 3 2 倍,则椭圆的焦距是() B.4 C.6 D.9.关于曲线的对称性的论述正确的是() A.方程2 2 0x xy y ++=的曲线关于X 轴对称 B.方程3 3 0x y +=的曲线关于Y 轴对称 C.方程2 2 10x xy y -+=的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D.方程33 8x y -=的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高考语文总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高考语文总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D。 这些修辞手法都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高考试卷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一、命题特点 (一)近几年命题特点 前几年多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但近年来更注重对修辞方法具体运用的考查,多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放在以下题中去考: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语言应用题(第六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 判断选择题型,如: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文字题形式,如: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讲解教案

——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 请大家猜猜谜语 广告修辞大擂台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香皂)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白酒) 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 5、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 6、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服装) 7、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手表) 8、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 9、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 广告修辞大擂台 10、××广告做得好,不如××冰箱好。 (电冰箱) 11、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电讯) 12、美好生活从头开始。(理发) 13、亚洲皮鞋,足下生辉。(皮鞋) 14、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 15、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彩电) 1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收音机) 17、药材好,药才好。(药品) 18、赤橙黄绿表蓝紫,天上长虹落人间。 (彩电)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夸张 E、对偶 F、排比 H、设问G、反问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比喻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2.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为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 (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三段讨论: 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 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至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 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 结合图象可得C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 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B ∠=?,4AB =,3BC =,动点E 从点B 开始沿B C →以2cm/s 的速度运动至C 点停止;动点F 从点B 同时出发沿B A →以1cm/s 的速度运动至A 点停止,连接EF .设运动时间为x (单位:s ),ABC ?去掉BEF ?后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单位:2cm ),则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题意写出函数关系,y 为ABC ?去掉BEF ?后剩余部分的面积,注意1.5秒时点E 运动到C 点,而点F 则继续运动,因此y 的变化应分为两个阶段. 【详解】 解:1 4362 ABC S ?=??=, 当302x ≤≤时,2 122 BEF S x x x ?=??=.26ABC BEF y S S x ??=-=-; 当 3 42x <≤时,13322 BEF S x x ?=??=,362ABC BEF y S S x ??=-=-, 由此可知当302x ≤≤时,函数为二次函数,当3 42 x <≤时,函数为一次函数. 故选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与函数图像相结合,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运动过程写出函数关系,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是否为分段函数. 3.如图,边长为2的等边ABC ?和边长为1的等边A B C '''?,它们的边BC ,B C ''位于同一条直线l 上,开始时,点C '与点B 重合,ABC ?固定不动,然后把A B C '''?自左向右沿直线l 平移,移出ABC ?外(点B '与点C 重合)停止,设A B C '''?平移的距离为x ,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导读: 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

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写出相应的汉字。 “舍”与”得”这两个字不断在我心中闪shuò(),仿佛告诉我:不要贪lán (),不要自满,也不要气něi(),用平常心去对待”舍”与”得”,这才是”舍得”的真dì()。 二、拼写。 xūquán zhuàn mózhòu 废()()释()写()拜狂风()雨mǐn lǔsuìtián fén 悲()俘()深()()静心急如() 三、根据拼音依次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语,正确的是()。 bào歉bào发bào烈bào仇bào负bào复bào酬A.抱歉暴发爆烈报仇报负抱复报酬 B.报歉爆发暴烈抱仇抱负报复报酬 C.抱歉爆发暴烈报仇抱负报复报酬 D.抱歉暴发爆烈报仇报负报复抱酬 四、下列四个词语中读音正确的是()。 A.教室.shǐB.召.开zhāo C.机械.xiè.D.挫.折cuō 五、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标杆.(gān)峻.工(jùn)飞翔.(xiáng)担当.(dān) B.处.理(chǔ)一缕.(lǚ)要挟.(xié)闪烁.(shuò) C.勉强.(qiǎng)胆怯.(què)僻.静(pì)简朴.(pǔ) 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íkāng kǎi zhùyōng 屋()()()守昏()lián qībǒjūgōng 低()()凉颠()()尽瘁 七、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债券.(juàn)隧.道(suì)眩.晕(xuàn) B. 解剖.(pō)粗糙.(zào)瓜蔓.(màn)

C. 歼.灭(jiān)纤.夫(qiàn)迁.居(qiān) D. 塞.外(sài)瓦砾.(lè)肆虐.(nuè) 八、用“√”找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朦.胧(nóng lóng)参.(cēn cān)羞马蹄.(tídí)揪.(qiūjiū)住 挪.(nánuó)动推荐.(jiàn chèn)擎.(qíng jíng)着玩弄.(nòng lòng) 淹没.(méi mò)猜度.(duódù)邮差.(chāi chā)年龄.(lín líng)九、给下面的词语注音,并在整体认读音节下面画横线。 ()()()()() 恬静嬉笑荡涤臀部夜蛾 ()()()()() 榆叶倘若辨别竹杖和蔼 十、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债券.(juàn)和谐.(jiē)分.外(fèn)挑拨离间.(jiàn) B.动辄.(zhé)腼腆.(tiǎn)干涸.(hé)更.新换代(gēng) C.谦逊.(xùn)执拗.(ào)招聘.(pìng)破绽.百出(zhàn) D.恐吓.(xià)檄.女(xí)纸砚.(xàn)随声附和.(hè) 十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汉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突然会有人yín ()诵精美绝伦、感人肺腑.()的诗句……似乎天空本身也在和我们 酬.()唱,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战lì()起来…… 十二、下列字作夫“姓”时,通常有特殊的读音,请写出来。 单()仇()华()区()盖() 查()朴()解()任()尉迟() 十三、给下列各句中的多音字选择注音(要求写字母)。 1.一叶扁舟,在那个湖泊.A里漂泊.B。 pō()b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