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5篇)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5篇)第一篇: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
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
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
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
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
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
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
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
(给我一本书)我给一个苹果他。
(我给他一个苹果)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
东北话与普通话

换成 l ,例如, 儒 生( r ú )东北方言读 儒 生 (l ú )、花 蕊 ( r ǔ i )东北方言 读 花 蕊 ( l ǔ i ); r 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 r 都被改换成 y ,例如,吵 嚷 ( r ǎ n ɡ )东北方言读吵 嚷 ( y ǎ n ɡ )、闷 热 ( r è )东北方言读闷 热 ( y è )、肥 肉 ( r ò u )东北方言读肥 肉 ( y ò u );当 y 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 生变化,例如, 人 民( r é n )东北方言读 人 民( y í n )。东北方言区没有 r 声母 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 r 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 r 声母改换 的问题。成系统的改换还比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2、胶辽官话:分布于辽东半岛及鸭绿江下游地带,乌苏里江部分流域。大连话就是一 种典型的胶辽官话。 胶辽官话在山东胶东半岛也有分布。详见胶辽官话(3)。
3、冀鲁官话:分布范围很窄,仅分布于中俄边境个别地区。 冀鲁官话的主要分布范围 不在东北境内。详见冀鲁官话(4)。
黑龙江方音辨证

(2)辩音训练: 爱心——耐心 岸边——南边 和蔼—喝奶 爱河—奈何 长安—长男 鳌头—挠头 熬心—闹心
俺们——南门 讹诈——哪吒 母鹅—木讷 安眠—难眠 大案—大难 袄子—脑子
绕口令:
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 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 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二、r和齐齿呼,撮口呼零声母字
舌尖前音声母和舌尖后音声母 ,或
称“平翘舌不分”,是黑龙江最严 重的方音病之一,也是黑龙江人方 音辨证的重点、难点。 例:篡夺cuà 粟米sù n 春天chūn 束缚shù 巢穴chá è 愚蠢yúchǔn oxü 尧舜yá oshù n
辨音训练
积攒 邹忌 两侧 岑参 纂夺 粽子 攒钱 暂时 短暂 平仄 测验 测定 恻隐 厕所 侧重 政策 策划 画册 促进 督促 逃窜 窜扰 纂改 雨伞 森林 佛寺 纪念册 汆丸子
i——r哑然 妖娆Fra bibliotek洋人 油然雅人 萦绕 揖让 犹如
俨然 要人 仪容
俨如 一日 遗容
炎热 眼热 异日 宜人 易熔 悠然
r——ü
绕远 荣誉 闰月
热源 肉欲
人鱼 如愿
人猿 入院
日月 日晕 入狱 软玉
绕口令:
天上有个日头,地下有块石头,嘴里 有个舌头,手上有五个手指头。不管 天上的热日头,地下的硬石头,嘴里 的软舌头,手上的手指头,还是热日 头,硬石头,软舌头,手指头,反正 都是练舌头。
人民 恩赐 束缚 骏马
绕口令
1、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
吐葡萄皮儿。 2、你会炖冻豆腐,你来炖我的炖冻豆 腐;你不会炖豆腐,别胡炖乱炖坏了我 的炖冻豆腐。 3、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等几? 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还是七。
东北话与普通话

漫谈东北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及亲缘关系东北话,可指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汉语,亦可特指东北地区的某些特定汉语,如常用于小品演出的“东北话”,本文主要探讨第一种涵义。
东北话的划分:东北境内的汉语都属于官话(1)。
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类方法可细分为:1、东北官话:分布于除辽东半岛及鸭绿江下游地带,乌苏里江部分流域,中俄边境个别地区以外的绝大多数东北地区。
东北三个省会的语言(沈阳话、长春话、哈尔滨话)都属于东北官话。
东北官话是不是独立的大区方言,有一定争议。
东北官话和华北官话合称北方方言,有时也被归入广义的华北官话,或者和华北官话合称广义上的东北官话。
此外,东北官话在东北以外的地区也有一定分布。
详见东北官话,(2)。
2、胶辽官话:分布于辽东半岛及鸭绿江下游地带,乌苏里江部分流域。
大连话就是一种典型的胶辽官话。
胶辽官话在山东胶东半岛也有分布。
详见胶辽官话(3)。
3、冀鲁官话:分布范围很窄,仅分布于中俄边境个别地区。
冀鲁官话的主要分布范围不在东北境内。
详见冀鲁官话(4)。
东北话的特点:东北话尽管分属于三种不同的官话大方言区,不过内部有着较一致的特点,例如其声调(特别是阴平的调值)就有极其相似的一面。
因此,尽管沈阳话和大连话分属于东北官话和冀鲁官话,但外地人很容易从中听出相同的“东北味”来。
在汉语中,东北话与普通话是相对很接近的,如哈尔滨话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话(老派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差距,以至于交流有时会有些障碍)。
从东北北部的黑龙江省到南部的辽宁省,大致而言发音朝含糊、“东北味”重的方向发展。
到了沈阳,当地的方言就不太容易被普通话使用者所流畅理解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与东北不同地区汉族人到达东北的时间有所不同,语言的融合程度各异有关。
但与中国关内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生活在东北这一广大区域的人们之间几乎不存在语言交流的困难。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
东北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xx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和联系东北方言在当今这个社会,可真是越来越流行了。
从前正宗的东北土话,现在也算是被带上了大雅之堂。
但是,细细琢磨一下,东北方言还是有它独特的一面,跟普通话相比,这区别与联系也必定是不少啊。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由于从前的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而逐渐形成的。
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
说起东北的方言可得先介绍一下它的历史形成。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当地个民族语言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而且东北话中融入了众多的满语词汇,以及其他土著民族语言、朝、日和俄语词汇。
也正是因为融入了多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使东北方言成为了多元文化的结晶。
东北方言有的是来自一字多意。
在这一点上和普通话十分一致。
比如说:“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还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
“贼好”不是说小偷好,而是“非常好”的意思。
“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而是“特别漂亮”的意思。
“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混蛋”的意思。
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的意思。
但和普通话不同的是,一部分的东北方言是来自正字误读。
因为在从前,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并不同步,再加上传输手段的落后,造成了一系列的差异,致使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久而久之,便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方言。
就比如说,“干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那嘎达”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同时,在词汇方面,东北人也有其自己的地域特点,而且在东北话中有很多独一无二的词,比如说,东北人称"开关"为"闭火",称"聊天"为"唠嗑",称"嚣张"为"诈唬",称"散步"为"溜达",如此等等。
东北话完整教程范文

东北话完整教程范文东北话,也被称为东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之一,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使用。
东北话和普通话之间有很多差异,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不同。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东北话教程。
一、东北话发音东北话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入声字发音:和普通话不同,东北话的入声字发音是从轻声到浊声的转变。
比如“心”读作“新”(xin),“山”读作“娱”(yu)。
2. 辅音发音:东北话的辅音发音比较粗糙,有时候会带有喉音。
比如“谢谢”读作“整整”(zheng zheng),“三”读作“歇”(xie)。
3. 元音发音:东北话的元音发音比较浑厚,有时候会带有口音。
比如“好”读作“蓦”(mo),“天”读作“田”(tian)。
二、东北话常用词汇东北话的词汇和普通话也有一些不同,以下是一些东北话常用词汇的例子:1.心疼(很可怜):在普通话中,“心疼”表示心痛的感觉,而在东北话中,它的意思是“很可怜”。
2.淨兜子(口袋):在普通话中,“淨兜子”没有具体的含义,但在东北话中,它的意思是“口袋”。
3.服(穿):在普通话中,“服”表示对其中一种情感或者事件的接受,而在东北话中,它的意思是“穿”。
三、东北话语法东北话的语法也与普通话有一些差异,以下是一些东北话语法的特点:1.省略主语:在东北话中,经常省略主语,因为主谓宾结构中主语通常是明确的。
比如,“吃饭了”可以简化为“食饭了”。
2.反义疑问句:东北话中的反义疑问句常常使用肯定的形式,而不是普通话中的否定形式。
比如,“你是不是要出去?”可以说“你是要出去是吧?”3.助词使用:东北话中的助词使用比较灵活,经常根据语境来确定使用哪种助词。
比如,“吃饭了吧”可以说成“食饭了嗮”,“食饭了郧”。
四、东北方言区域差异东北地区有着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这三个省份在东北话的发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一些差异。
1.发音差异:辽宁省的东北话发音比较轻柔;吉林省的东北话发音比较粗糙;黑龙江省的东北话发音比较浑厚。
浅谈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摘要 : 方言是 一种社 会现 象 , 方言 的形成 主要是 由于封 闭 , 交流不 畅 , 言发展 不 同步 的原 因。作 为 东北方 言一种 的 黑龙 江方 言, 象、 语 形 生动 、 富 于节奏感 , 东北人 的 豪放 、 的性 格是 分不 开 的。本文 从语 汇 、 音等 方 面 阐述 了黑龙 江 方 言的特 点及 与现 代 汉语 普通 话 的 区别 , 示 了 与 幽默 语 揭
王 邵 男 W a gS a n n; 志 民 D n hmi n h o a 董 o gZ i n
( 州市公 安局 白云 区分局 刑警 大 队技术 中 队 , 州 5 0 2 广 广 1 4 0)
( h eh i l eah e t fh r n l oieT a fh ea h n fh a gh uP l e tt ni eB iu s it a gh u5 0 2 C ia T e cnc tc m n teC mia l e mo teD tc me t te T aD o i P c o Gu nz o oi ai t ay nDir , n zo 1 0,hn ) cS o nh tc Gn 4
Vau l e Engn e i g i e rn
・ 21 ・
浅 谈 黑 龙 江 方 言和 普 通 话 的 区别
A SmpeD sus n o i ee c ewenteHe o gin aet n n e i i l i si f f rn eb t e i n j gDil dMa d rn c o D h l a ca
lvl T eH i n j n ilc,so eo edae t o ote s r hn i eti faue yvvdy dsn tryh w ih i coeyrltdt h ees h el gi gdaeta n ft ilcs fN r at nC iada c s e trdb iit,it c htm, hc s lsl eae ote . o a h h e l i w r a d h moo sq ai r es res T i p p rh sl td faue fte Heln j n ilc w t ep c ov cb lr ,rn n it na d am n u ru u lyo Not at n r. hs a e a i e e trso i gi gdaet i rs ett oa uay po u cai n tf h e s h o a h o
我与普通话

我与普通话我出生在黑龙江省西北部一个偏远农村,从我出生那天起,接触的就是“黑龙江普通话”。
从我开始咿呀学语直到高中毕业离开家乡,“黑龙江普通话”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
因此,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一开口人家就知道我是东北人,家乡味真是太明显了!在黑龙江生活了近二十年,对“黑龙江普通话”感触颇深,“黑龙江普通话”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在个别声韵母上,尤其是z、c、s和zh、ch、sh不分。
例如:“长春”说成“长村”“税务”说成“岁务”“嘴唇”说成“坠唇”“沼泽”说成“早泽”另外还有个别字的声韵母与普通话不同:上学(xiao)取(qiu)来英俊(zun)吃肉(you)棉(niao)花在零声母前经常加“n”北安(nan)大鹅(e)恩爱(nai)摁住(nen)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兰州上大学,接触了兰银官话。
在大学四人宿舍里只有我一人是外省的,其他三个室友都是甘肃本省人。
一个武威人,一个张掖人,一个天水人。
由于天水处在陇东川西云贵方言带上,天水话一句都听不懂。
但从室友那里略知一二,他们似乎在零声母前往往加上声母“g”,如:“爱”读作“盖”,“鹅”读作“格”。
而武威话和张掖话比较接近普通话,武威人前后鼻音不分,比如:an、ang不分,en、eng 不分,所以武威人把“兰州”说成“狼州”,“天津”说成“天京”,而且一二三四声声调在他们方言中也极易混淆。
那个张掖室友最大特点就是把“你说”说成了“你佛”。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新疆工作,又接触了“新疆普通话”。
新疆的汉族人都是从内地迁过来的,尤其以河南人、四川人、甘肃人最多。
经过多年的融合,“新疆普通话”比较接近普通话,在今后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新疆普通话”。
从黑龙江到甘肃到新疆,我以我个人的求学工作经历见识了三地的普通话。
普通话,每天我都在说,我会细细地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作者:王邵男;董志民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18期摘要: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封闭,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
作为东北方言一种的黑龙江方言,形象、生动、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的豪放、幽默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本文从语汇、语音等方面阐述了黑龙江方言的特点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区别,揭示了两者的显著差异。
Abstract: Dialect is a social phenomenon,whose evolution is mainly due to isolation the bad communication,and difference in language developing levels. The Heilongjiang dialect,as one of the dialects of Northeastern China dialect is featured by vividty,distinct rhythm,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arm and humorous quality of Northeasterners. This paper has listed features of the Heilongjiang dialect with respect to vocabulary,pronunciation and disucssed the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Heilongjiang dialect and mandarin.关键词:普通话;方言;黑龙江Key words: mandarin;dialect;Heilongjiang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021-020引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东北方言是指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特定汉语。
因为地域接壤的关系,除了北京话以外,东北方言是和普通话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在东北方言中,黑龙江的方言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话,尤其是哈尔滨的方言甚至比“老北京”的方言味还要少,是除了北京话以外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了,甚至有人觉得黑龙江好像没有什么方言,但是和普通话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本文从黑龙江方言的起源、词汇、读音和声调等方面来比较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1黑龙江方言的起源在东北三省中,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黑龙江是距离北京最远的一个省,但是它的语音之所以比辽宁和吉林的方言更接近于北京语音和它的起源是分不开的。
黑龙江省处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邻内蒙古、南接吉林,面积约占46万多平方公里。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早期的居民主要是赫哲、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汉族居民多是从河北、山东等地迁来的。
在满族入住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大批被清朝流放人员来到东北,仅镇压“三藩”流放的就有20多万人,这些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
随着满汉两民族的不断交融,很多满族人学习汉文、汉语,到了清朝末年,使用满文、满语的人越来越少,在方言学上,当一种方言的成分悄悄渗入到另一种方言会慢慢形成一种变异成分,而如果这些变异成分受到周围其他人的模仿和传播,势必会对另一种方言造成一定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可以称的上是亲兄热弟的关系了。
2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虽然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高度接近,但是,毕竟作为一个移民省份,多种地方方言交汇在一起互相影响,在语汇、语音,特别是语调等方面,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2.1 语汇方面近几年,东北方言渐渐走向了全国,尤其是以赵本山、范伟、小沈阳等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演出的东北二人转以及《马大帅》、《刘老根》、《乡村爱情故事》等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影视作品,将东北方言带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在全国也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之所以东北方言这么受欢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东北方言中的土话非常幽默、朴实、极具表现力,能够让人们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开怀大笑。
而作为东北方言分支的黑龙江方言也同样如此,黑龙江方言像黑龙江人的性格一样直白、豪爽,与东北人没有小家子气一样。
比如:贼:用来形容程度,表示很,非常,比如贼好吃,贼好看等等。
咋地:为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词后面的“地”读短音的时候,表示存在一定疑问;但如果读长音的话,就被赋予了不满、激怒的色彩。
整:做动词用,表示“搞”,比如整事,咋整,整点吃的等等。
干哈:干啥,“哈”与“啥”为通假关系。
扯:认为对方信口开河而表达疑问。
2.2 语音方面黑龙江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几个方面,尤其是在声调方面的差异最大。
2.2.1 声母方面①在普通话,绝大部分的韵母是可以自称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被称为零声母音节,而以a、o、e、开头的零声母字在黑龙江方言中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
如:昂扬(ánɡ)读昂扬(nánɡ)、棉袄(ǎo)读棉袄(nǎo)、恶人(è)多读成恶人(nè)等等。
②普通话中的r声母字在黑龙江方言中大部分经常被读成l \ y。
如:吵嚷(rǎnɡ)东读成吵嚷(yǎnɡ)、闷热(rè)读成闷热(yè)、扔掉(rēng)“读为扔掉(lēnɡ),花蕊(rǔi)读成花蕊(lǔi);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rén)就读人民(yín)。
③在普通话里,塞音和塞擦音声母都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黑龙江方言在这点上和普通话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字的读音上却常常混淆。
a. b和p的混淆。
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送气音p,黑龙江方言中却读成不送气音b,如:湖泊(p)读成湖泊(b)、活泼(p)读成活泼(b)等等;而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不送气音b,黑龙江方言中却又读成送气音p,如:哺(b)育读成(p)、包庇(b)读成包庇(p)等等。
b. d和t的混淆。
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d,黑龙江方言中却读成t,如:蝴蝶(d)读成蝴蝶(t);而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t,黑龙江方言中却又读成d,如:馄饨(t)读成馄饨(d)。
c. j和q的混淆。
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j,黑龙江方言中却读成q,如:畸(j)形读成畸(q)形;而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q,黑龙江方言中却又读成j,如:入场券(q)读成入场券(j)。
④z-zh、c-ch、s-sh平翘舌不分。
在黑龙江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一致。
普通话中的翘舌音和平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而黑龙江方言中则是二者混用:黑龙江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
如:早晨的早,和找到的找,我们经常就把找读成了早,找不着,说成早不着;结束的束,我们说成结素;情人节,送一束花,说成送一素花等等,这样造成了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
2.2.2 韵母方面和声母,声调相比,韵母对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产生差异的影响最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以e代o。
普通话的双唇音声母b、p、m和唇齿音声母f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而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
而黑龙江方言却恰恰相反,以扁唇音的e代替圆唇音的o,也就是说,普通话中的bo、po、mo、fo在黑龙江方言中就读成be、pe、me、fe,如:破碎(pò)读成(pè)、水波(bo)读成(be)、佛祖(fó)读成(fé)、抚摩(mó)读成(mē)等等,这在黑龙江方言中是很显著的一个特点。
②以iao代üe。
在黑龙江方言中,没有üe这个韵母音节,而用iao代替,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老年人说话的时候,如: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词“好好学习(xué)”,往往说成“好好学习(xiáo)”;还有“欢呼雀跃(yuè)”则读成“雀跃(yào)”等等。
2.2.3 声调方面在汉语里,一个音节一般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声调主要体现在音高和音长的变化上,是音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节中担负着辨别意义的作用。
如“题材”和“体裁”、“睡觉”和“水饺”等等,这些词语意义上的不同主要是靠声调来区别。
黑龙江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音节的声调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调值不到位和部分字调不一致等方面。
①调值不到位。
普通话处于高音区的调比较多,听起来抑扬顿挫,清亮活泼一些,而黑龙江方言则显得平淡,含混,缺乏起伏变化。
主要是因为黑龙江人在发音时口腔的紧张度不够,使得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程度不够,调值相对音高较低。
普通话的阴平是高而平的“55”调值,是普通话中调值最高的,而黑龙江的阴平调值普遍偏低,一般只相当于“44”或“33”,很少能达到标准的“55”;普通话的阳平是高升的“35”调值,而黑龙江方言的阳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13”或“24”;普通话的上声是降升调,调值为“214”,音长是4个声调中最长的,而黑龙江方言的上声则升得不够高,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13”度;普通话的去声是全降的“51”调值,音长是4个声调中最短的,而黑龙江方言的去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53”,降的幅度不够。
②字调不一致。
黑龙江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除了在调值上存在差异之外,还有很多得音节和普通话所属的调类也不同,这不仅仅是调值不足或太过得差别了,而是一种声调的改读。
普通话是阴平,黑龙江方言是阳平。
例如,胚胎(pēi)黑龙江方言读成胚胎(péi);普通话是阴平,黑龙江方言是上声。
例如,插座(chā)黑龙江方言读成插座(chǎ);普通话是阴平,黑龙江方言是去声。
例如,气氛(fēn)黑龙江方言读成气氛(fèn);普通话是阳平,黑龙江方言是阴平。
例如,填空(tián)黑龙江方言读成填空(tiān);普通话是阳平,黑龙江方言是上声。
例如,仍然(réng)黑龙江方言读成仍然(rěng);普通话是阳平,黑龙江方言是去声。
例如,乘车(chéng)黑龙江方言读成乘车(chèng);普通话是上声,黑龙江方言是阴平。
例如,针灸(jiǔ)黑龙江方言读成针灸(jiū);普通话是上声,黑龙江方言是阳平。
例如,享受(xiǎng)黑龙江方言读成享受(xiáng);普通话是上声,黑龙江方言是去声。
例如,颈椎(jǐng)黑龙江方言读成颈椎(jìng);普通话是去声,黑龙江方言是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