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合集下载

第2课:亚非文明

第2课:亚非文明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 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 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称之为大河文明。
一、古代埃及文明 1、产生于:(北非)尼罗河流域。 2、文明代表: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 文字。
二、古巴比伦文明 1、产生于:(西亚)两河流域。 2、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 3、汉谟拉比法典: 制定者:汉谟拉比; 目的和实质: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价值: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流域? 大河文明地处北纬20º ~40º 之间,北纬 20º ~40º 之间的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 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的生存;大河 的定期泛滥,给两岸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六、大河文明的特点: 地处大河流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对外进 行侵略扩张,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实 行专制统治。 七、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最早建立中央集权奴 隶制国家的古代 埃及 ,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 是 中国 。
三、古代印度文明 1、产生于:(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2、文明代表: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佛教。 3、种姓制度: 将全社会成员按地位的高低,分为四个等级: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实质: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充分体 现了奴隶主阶级压迫、剥削奴隶的阶级本质。
四、古代中国文明 1、产生于:(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 2、文明代表:甲骨文、青铜器(司母戊 鼎、四羊方尊)、分封制。

第2课_亚非文明古国

第2课_亚非文明古国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第六条,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
第七条,自由民从自由民之子或自由民之 奴手中买得或为之保管银或金、奴隶、女奴、 牛、羊、驴,不论任何物,而无证人及契约者,
第一九九条,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 ①保护奴隶主私 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应赔偿其买价之 一半。 ——《汉谟拉比法典》 ②把奴隶看作奴 ①该法律第六、七两条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该法律第七、第一九九条把奴隶看作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 2、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3、古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四大文明古国情况简表
文明古国 产生位置 北非尼罗河流域 西亚两河流域 南亚印度河恒河 流域 产生时间 前3100年 文明代表 金字塔 《汉谟拉 比法典》 种姓制度 甲骨文、 青铜器
古埃及
婆罗门
刹帝利
精神统治阶级
世俗统治阶级
吠舍 首陀罗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婆罗门 祭司贵族
职责和义务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国王、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武士 农牧民、手工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业者、商人 供; 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贫困破产失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去土地的人 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前3000年
前2300年
古中国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前2070年
孟斐斯
约公元 前3100年, 古埃及国王 美尼斯初步 统一埃及, 定都孟斐斯。
古 埃 及 法 老 的 金 面 具
美丽的王妃
金字塔的雏形 ——梯形金字塔

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法老诅咒
胡夫金字塔上也有一段可怕的铭文:“不论是谁骚 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它的头上降临。”
数据之谜
7个数字所显示的精确的等式,使考古学家、 建筑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都迷惑不解。
等式一:(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 等式二:(金字塔)塔高×l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 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等式四:(金字塔)底周长∶塔高=圆围∶半径 等式五:(金字塔)底周长×2=赤道的时分度 等式六:(金字塔)底周长÷(塔高×2)=圆周率(∏=3.l4l59)
谁能相信,这一系列的数据,仅仅是偶 然的巧合?
埃及法老拉美西二世石雕像
埃赫纳吞法老半身石 像〃新王国时期 卡纳克 胡夫金字塔埋藏的大船 出土
“法老”是对古埃 及国王特有的称呼,其 原意是宫殿。法老站在 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是 神的化身,具有绝对的 权威。古埃及人对法老 的崇拜几近疯狂,仅仅 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 可抗拒的魔力,官员们 以亲吻法老的脚而感到 自豪。
考古学家在19世纪上半叶于美索不达米亚挖掘出大约50万块刻有楔形文字、跨跃巴比伦历史许 多时期的泥书板。其中有近400块被鉴定为载有数字表和一批数学问题的纯数学书板,现在关于巴 比伦的数学知识就源于分析这些原始文献。 算术 古代巴比伦人是具有高度计算技巧的计算家,其计算程序是借助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 方表等数表来实现的。巴比伦人书写数字的方法,更值得我们注意。他们引入了以60为基底的位值 制(60进制),希腊人、欧洲人在16世纪亦将这系统运用于数学计算和天文学计算中,直至现在60 进制仍被应用于角度、时间等记录上。 代数 巴比伦人有丰富的代数知识,许多泥书板中载有一次和二次方程的问题,他们解二次方程的过 程与今天的解法、公式法一致。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某些三次方程和含多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问 题。 在公元前1900~公元前1600年间的一块泥板上(普林顿322号),记录了一个数表,经研究发现其 中有两组数分别是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斜边边长和一个直角边边长,由此推出另一个直角边边 长,亦即得出不定方程的整数解。 几何 巴比伦的几何学与实际测量是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已有相似三角形之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会 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简单立体体积。我们现在把圆周分为360等分,也应归功于古代巴比伦 人。巴比伦几何学的主要特征更在于它的代数性质。例如,涉及平行于直角三角形一条边的横截线 问题引出了二次方程;讨论棱椎的平头截体的体积时出现了三次方程。 古巴比伦的数学成就在早期文明中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积累的知识仅仅是观察和经验的结果, 还缺乏理论上的依据。

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

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

婆罗门为了固定等级制度,不允许各种 姓之间通婚,界限分明。随着社会发展,又 在四种姓之外产生了一个“贱民”阶层,成 了最低贱的阶层。 高级种姓通过宗教、法律,社会习俗等 种种手段为婆罗门、刹帝利两个统治阶层披 上神圣、高贵的光环,让吠舍、首陀罗甘心 供养、伺奉他们。它成为当时印度人民沉重 的锁链。
从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影响: 在当时,激化了印度的社 会矛盾。至今,仍对印度 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 古代印度文明
1.印度河恒河流域
★ 印度河恒河两岸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2.雅利安人的入侵
★ 中亚的雅利安人部落入侵古印度,建立新国家
3.种姓制度
★ 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统治,影响了印度社会发展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 ”
在炎热而干燥的埃及,尼罗河 每年的定期泛滥(7-10月),不 仅灌溉了万千良田,而且带来了丰 富的腐殖质和沃土,河水退后便开 始耕种(11-2月),3-6月便开 始收获,古代埃及人称自己的国地 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对比 荒凉的沙漠(红土地)而言。
一. 古代埃及文明
1.尼罗河流域
2.国家的兴亡
亚历山大 o 开罗
①公元前3500年 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②公元前3000年 初步建立统一的古埃及国家
o 底比斯
③公元前15世纪 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 ④公元前6世纪 被波斯帝国所消灭
一. 古代埃及文明
1.尼罗河流域
2.国家的兴亡
★ 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实现统一; 约公元前6世 纪灭亡
公元前20世纪中叶,一些 部落,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 西北方的山口,陆续涌入印 度河中游一带,征服了当地 的大部分达罗毗荼人.入侵 者是白种人,自称"雅利安", 意为高贵者,以区别于皮肤 黝黑的达罗毗荼人. 经过几个世纪的武力扩张, 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个北 印度.之后,雅利安人吸收了 达罗毗荼人的先进文化,由 游牧转为定居的农业生活, 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

考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1.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古文明产生时间大河流域文明标志古埃及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以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印度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等古中国约公元前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等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经济方面: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政治方面:实行奴隶主专政的奴隶制国家2.大河流域能够孕育四大文明的原因:大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大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产。

例题1“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

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的主题曲。

如果我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黄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答案:A解析:材料中“法老的陵墓”指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古埃及位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故A项正确。

例题2 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

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的地理因素是()A.海洋B.沙漠C.高山D.河流答案:D解析:题干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出现在黄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流域的文明,故选D。

1.一考古队从中国出发,从东向西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2.人类早期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

下图是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A.古巴比伦王国B.古埃及C.古印度D.古代中国3.学习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后,某班同学以此为素材,设计了活动课。

下列选项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A.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B.从巴比伦到印度河之旅C.世界文明的多元化D.汉谟拉比法典——现代法治社会的开始4.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①地处大河流域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对外进行军事扩张④都存在等级制度,阶级分化明显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6.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人类文明。

第二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第二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体现了“君权神授”,是王权与神权集于一身。
法典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三、古代印度
1、自然条件: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的定义
2、经济:以农耕为主
3、政治:种姓制度
它是古代印度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雅利安人征服印度的产物。
教材13页表格得出信息:
综上得出结论:目的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种姓制度的影响:它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等级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地图】
观察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在地理环境方面都有哪些共同特点?
为什么诞生在大河流域?
说明在生产力水平很低下的情况下,人类要依赖自然条件。所以,人类文明取之于自然,人类就理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谋发展。(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观察【玻璃瓶】【宝座】【帆船】等图,反映了古埃及的什么现象?
为什么古埃及的社会经济有了发展?
3、政治:专制王权的建立
国王的专制王权体现在:①绝对统领百官;②被奉为神的后裔;③拥有全国的土地;④拥有军队;⑤金字塔是专制和权力的象征。
通过对金字塔的位置、演变、狮身人面相和内部结构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进一步了解金字塔是专制王权的象征。
第周第课次总第节年月日星期
题目
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国家统一、专制王权和经济生活
2、了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古巴比伦的建国和统一、《汉谟拉比法典》

历史九上第2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总结

历史九上第2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总结

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第一课时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东亚——黄河、长江流域——中国回忆中国历史内容,归纳:1、中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前475年),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中国是文化传统惟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

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从位置、性质、政治等方面讨论并归纳东方文明的共同特征。

讨论:(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提示: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古代东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A、古埃及的金字塔B、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C、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总结巩固】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古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也走过一条从小国到统一的道路,其中雅利安人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中形成的等级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佛教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它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群众的一面。

【真题训练】一、选择题1、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其国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4、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古代印度吠舍与婆罗门,就社会平等问题展开辩论,请说出双方可能说的话。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学习目标:1、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3、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都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学习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学习难点: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一、自主学习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洲的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2、埃及国王的陵墓称为是权利的象征。

3.亚洲西部“新月沃地”东部,河和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阶级利益的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约从公元前2500年,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人进入古代印度后,产生的等级制度叫,它激化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矛盾。

二、合作探究1、“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了呢?3、什么叫种姓制度?其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4、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产生于大河流域?三、梳理结构四、巩固训练1、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A.雅典卫城B.金字塔C.空中花园D.长城2、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A.黄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3、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其文明成就突出表现在()A.形成种姓制度B.制定《汉谟拉比法典》C.建造金字塔D.实行民主政治4、尼罗河畔巍峨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这种建筑是用来作为()A.宗教寺庙B.天文标记C.法老陵墓D.神坛5、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授课时间9.12---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1、能说出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出现的时间、地域;
2、能概括出《汉谟拉比法典》内容;
3、分析法典条约内容表象,探讨法典的特点和反映的阶级本质。

能力:1、能辨认“金字塔”,感受远古人类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和智慧,从而使学生形成探究、求实、科学的态度。

2、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提示古代文明的起源,使学生感悟到“人类文明
取之于自然,人类就理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谋发展”,让学生养成“爱护自然,
保护环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分层次学习,探讨大河流域与古代的关系;
2、联系阶级性和时代性,分析《汉谟拉比法典》条文内容、表象,探讨法典特点、
阶级本质;
3、将对种姓制度现象与本质关系的探讨方法,运用于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分析,
进行知识迁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明白应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学生认同:法典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3、学生认同:种姓制度也是阶级制度。

重点: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人们的社会生活
难点:上述三个古代文明所体现的政治特征
课型:新课
教学方法:以讨论法为主,综合运用其它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