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儒学的诞生PPT课件

儒学的诞生PPT课件

1、如果你是孔子,你会 向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怎 样的学说? 2、如果你是孟子,你会 怎么向统治者理论?
让史料“说话”
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注: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别人前面;有收获 的话,他得在别人后面,这可以说是仁了。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编订古籍,整理“六经”;
3、言行垂范,语见《论语》;
名言赏析
孟子、荀子论教育和学习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上》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荀子·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 ——《荀子·劝学》
耶稣
佛罗伦萨十字教堂
孔子
山东曲阜孔庙
这里是哪?
宁波天主教堂 (1872年)
伦敦孔子学院 (2006年)
新闻链接
《环球时报》2007年2月20日报道: “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 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 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 学院和孔子课堂。也就是说,全世界孔子 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正在日益 在这一“来”一“去”之间说明了什 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 么? 一国文化的影响力多少系之于国运。
明末清初
儒学僵化,批判与挑战蔚然成风
第一课(上)
儒学的诞生
一、背景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具有怎样的特点?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生产力大发展 井田制趋于崩溃 新兴阶级崛起 “士”阶层活跃

中国儒家文化PPT课件

中国儒家文化PPT课件
25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仁”是孔子儒家学 说的核心,它是天地之 间的大道理、圣人的德 行。“仁”的第一个含 义是“爱人”。强调在 保持社会等级的基础上, 人们要发自内心地爱人,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伤人乎?不问马。
26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长春市民自发悼念许浩博小朋友
2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都要积极进取
44
单选题
孔子去世后不久,儒家分化为几个学派?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答案:C
45
判断题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论,是孔子最先提出的。
答案:√
46
孔子在后世的影响
历代帝王封号:
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太宗:先圣、宣父
吃顿饭服务员90度鞠躬11次
3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5.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 而》)。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41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孝悌是儒家提出的两 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 不少中国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都体现了孝悌精神。
李天一
63
五伦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的 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 以后,便融为一体,结成冰,化 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在兄弟关系上,孟 子认为关键是要有恭敬 的诚心。
你和兄弟姊妹的关 系是否融洽?面对兄弟 姊妹时,你的心中有恭 敬的诚心吗?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64
五伦
睡过同一张床;互相认识至少3~5年;穿 过对方的衣服;吵过架但依然是好朋友;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ppt课件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ppt课件
路漫漫其悠远
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 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 德品格。
“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路漫漫其悠远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 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 兼善天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孟子·离娄上》
路漫漫其悠远
? 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 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 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仁义 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 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 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 丑上》
路漫漫其悠远
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
? 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 ,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 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 、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 十端”。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 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 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 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而不骄,威而不猛。” ❖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极高明而道中庸。” ❖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 ❖ 做事不要太苦;享欲不要太乐; ❖ 待人不要太苛;用物不要太荣。
1.4.5.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
❖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 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 ❖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
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 可以的。比如,儒学中“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民主建设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儒学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 用。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温故 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 创始人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道法自 然”的思想。
❖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来阐发 之。
❖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
❖ 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 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新道家” 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
❖ 中国未来的命运:“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2.2、道家思想核心
❖ 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 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而是 竭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 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 尤其是道家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
❖ 李约瑟: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 为。
佛: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
❖ 南怀瑾: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 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 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 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儒家文化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儒家文化PPT课件

泰州学派:心学异端
阳明之后,王学发生分化,王艮 发展为泰州学派,成为王学左派, 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肯定饮食男 女之性。李贽师王艮之子,倡“童 心说”和“自然人性论”。
三、儒教三义
仁义 礼乐 内圣外王
1,仁义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际之间 的亲善关系,在此基础上孔子将 “仁”提升为儒家伦理道德的最高 范畴。 如何达到“仁”?孔子提出了两 个根本标准:忠恕。
三礼与五礼
• 三礼:儒家的三部典籍。
《周礼》,周王朝国家建构的基本大法; 《仪礼》,礼乐制度下贵族生活的细节规
定; 《礼记》,从礼的各种规定中阐发出的治
国为帮的微言要义。
• 五礼:吉、凶、军、宾、嘉
孔子礼乐观: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恢复西周 的礼乐制度,“行夏之时,乘殷之 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孔子晚年返鲁,以六艺教人,其中 礼与乐最为重要,孔子是礼乐文化 的传播者。
援“仁”入礼乐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 子夏曰:礼后(于仁)乎?
游于艺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
•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 孔与民同乐
孟子说“今之乐由(犹)古 之乐也”,孟子并不在乎新乐 还是雅乐,而在乎统治者是否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是否与民 同乐。
孟子
孟子,名柯, 邹国(今山东邹 县))人。生卒 年不详,据《孟 子》一书推断, 约生于周安王十 七年,卒于周赧 王十一年(前 385-前304)。
孟子提出了“性善”理论。 “尽
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 矣” 。并提出了“仁政”学说和
“民本”思想,作出了“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 还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优秀教学PPT 通用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优秀教学PPT 通用

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A)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解析 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独尊儒术”
等,主要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体现,故A项最
佳。
考点综合 如何理解道、儒、法、墨各家学派的阶级属性及核 心主张?
阶级
没落 的奴 隶主 贵族
派别 道家 儒家
代表人物 老子、庄子
孔子
练习1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
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
适的是
( D)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备选项中的名言名句要与题干中书博会的
“招商”、“弘扬文化”的主题相一致,只有②
论坛闭幕,这是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论坛, 重点讨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会上国民党副 主席蒋孝严引用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强调“教育公 平是两岸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孔子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观点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解析 A、C、D三项强调的是教与学的方法与态度,
④符合,故选D。
练习2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 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D )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析 四个备选项分别是墨、儒、法、道四学派 的思想主张,故选D。
二、儒学的兴起
1.“焚书坑儒”批判
(5)影响
①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 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从形式上看,是有了主客体的对立和联结。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儒家思想 ppt课件

儒家思想  ppt课件

(三)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地位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道、 佛。
2、三教合一,却以儒家的影响最大。 3、儒家思想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成为中
华民族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二、儒家思想的内容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 《诗经》、《尚书》、《仪礼》、
《乐经》、《周易》、《春秋》。 《论语》、《孝经》,《周礼》、 《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 榖梁传》、《尔雅》、《孟子》
1、天与命
在承认人生“有命”的基础上如何 认知人之为人的天命、确立人之为 人的正命,则是儒家传统中最具有 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的精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儒家思想对做人的规范
2、孝、慈、悌 是儒家关于人在不同的家庭和家族角色中承
担的不同责任的规范 孝,指孩子还报父母的爱; 慈,是指父亲对孩子的慈爱; 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
。 “克己复礼”积淀成为中国“节俭”、 “秩序”、“修身内省”的优良品格
二、儒家思想的内容
2、“仁”的第二个内容是“爱人” 三个方面的的基本涵义: ①家族成员间的亲善关系。 ② “泛爱众” 、“仁者爱人” ③ “仁者爱人”表现在统治者身上就是要有爱民之心,
实施仁政和德政 。
“爱人” 积淀成为中华民族“以人为本”、 “德治”等管理理念。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只是百家思想中之一。核心是“仁”“礼”)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结合
(“仁政”、 “民贵君轻”)
秦始皇时期,儒家思想遭到 第一次劫难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时间、人物
2.新的儒学思想
1)特点
以儒家的《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 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
系。
2)内容
主张“大一统”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⑴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权神授”,
⑵君主权力的有限性-----如果人君无道,
天将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
仁政和三纲五常
【问题探究】
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中有哪些是对孔孟 之道的继承?哪些是对孔孟之道的发展?
董仲舒新儒学对孔孟之道的继承主要体现 在仁、仁政和礼;
发展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大 一统思想。
【问题探究】
2、汉武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
态度: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质相同:两者均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服务。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内容中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 些是今天应该扬弃的?
(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宣 扬国家统一应该充分肯定,但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具有文化专制色彩是不可取的。 (2)“天人感应”是唯心主义思想,是不可取的; 对限制君主的行为有一定作用。 (3)发挥仁政思想,减轻农民负担,推动经济发展, 是积极可取的。 (4)三纲五常中的封建糟粕是不可取的,但其中有 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思想如“信”等是应该 肯定的。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既尊重自然规律,又主张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 学观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 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 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主 张在政治上“为政以德”。
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 贵君轻”思想,提出“养浩然之气”的观点。 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主张“性恶论”,“礼法并施”。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4.主流地位:
客观原因
(2)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主观原因 (3)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黄老之学实施的作用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 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 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 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 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后汉书.食货志》
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此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 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2)儒家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 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汉武帝为了开拓发展大一统的事业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汉初巩固统治的指导思想
请思考: 1.什么是黄老之学?(名称由来、内容和 特点) 2.汉朝初年为什么要用黄老之学来治国? 3.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起了什么作用?
(1)名称由来:黄是指黄帝的学说; 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2)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3)特点: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3.影响
(1)政治上: ①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 统治秩序。 ②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 防止暴政。 (2)思想上: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 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 位。(正统思想,汉朝)
4、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5、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