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金色的秋天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给小朋友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吗? (出示情境图。)

2、小朋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 (板书:"秋天")指名读“秋”字,齐读。你怎么记住"秋"字?齐读。

3、你喜欢秋天吗?喜欢秋天的什么?

4、动画展示秋景,揭示课题。

是呀,秋天来了,你看:(出示课件)师:蓝天、白云,金黄色的野菊花铺满了整个田野,孩子们也来了,他们欢快地唱呀、跳呀。远处,是一望无边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把稻杆压弯了腰,雪白的棉花露出了笑脸,累累的果实缀满了枝头;秋天来了,树叶变红了,树叶变黄了,一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像小鸟,像彩蝶。

5、在众多颜色中,哪种颜色可以代表秋天?(板书:金色的)指“色”,谁会读?指二人读,齐读,纠正平舌音。

6、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文章,题目就叫《金色的秋天》。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l、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出课后要求认读的生字,反复练读。

三、创设情境,随文识字

(一)播放课件,通过教师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生字

1、秋天一到,我们就会感到天气不像夏天那么炎热了,是谁把凉爽带给了我们呢?

2、看这个词,“秋风吹”(出示字卡)谁会读?再找同学读,齐读。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吹”字?(用口来吹气,是口字旁)。

3、再看这个词,“白云()()”谁会填?还可以怎样填?“朵”可以组什么词?可以说一朵什么?

4、秋天来了,天气一天天冷了,小朋友们穿上了厚毛衣。出示词卡:天气凉(读准字音)

5、认识了这些字,我们一定能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好,谁来读?(课件:树叶、小草随着秋风微微摆动)当秋风吹过的时候,树叶向我们热情地招手,小草也向我们轻轻点头。你看,天空中的一朵朵白云,也随着风慢慢地飘着。)谁来再读?齐读。

(二)用多种形式,学习第二自然段中的生字

1、播放课件,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习第一句话中的三个生字。

天气变凉了,那植物有什么变化呢?你们看,树叶随风飘飘悠悠地落下来了,它们在风中轻轻飞舞着,像什么?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①出示“树叶”“飞舞”两个词,指读。注意“飞”字,怎么记?。

②课件,欣赏树叶飘落的美景。

③多美啊,请你自己练读,指读第一句话。

2、请学生做小老师,教学第二句话中的生字。

这些树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它们不仅姿态优美,颜色也特别漂亮,拿出自己采集的树叶,说说它们的颜色。(板书)出示“半黄半绿”,谁来读?开火车读,齐读。

课件:看,半黄半绿并不是一半黄一半绿,而是介于黄绿之间,谁再来读这句话?像她这样读。分男女生读。

( 出示:有~有~还有~)书上用这个句式写秋天落叶的不同颜色,你能用这个句式说句话吗?

4、教学第三句话,认读生字,并进行说话训练。

这么多美丽的树叶离开了树妈妈,你看,他们怎么样呢?谁来读读第三句?(认读词"告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1)你们早上上学要离开妈妈时,怎样和妈妈告别?

(2)那么小树叶在离开妈妈时,会怎么说呢?老师想做一回树妈妈,你们愿意做我的孩子吗? (跟孩子排在一起)叙述:秋天来了,秋风一吹,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孩子,你们在离开我时,会怎么样向我告别妮?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小树叶向妈妈告别的经过好吗?下面的小朋友们来扮演秋风。

(4) 秋风一吹,一一孩子们一个个向妈妈告别。这么多孩子都向树妈妈告别,就叫“纷纷”告别。

(5) 小树叶多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妈妈呀,但他们是多么的勇敢,他们飞呀,飘呀,(引读一一一)还有谁愿意读。再请二人来读。分小组读。

六、朗读第二段。

秋天的树叶多美呀,让我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七、文章读的这么好,文中的生字你还记得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大家一起纠错。

八、写字。

这节课,我们还要会写四个生字。(出示)

1、认读并组词。

2、在前三个字中,有一个一样的笔画,你能找出来吗?横斜勾,书空,在桌

上写,不能写成横折弯勾。

3、说一说每个字要注意的地方,看老师范写,观察笔顺,跟老师书空。

九、回读全篇。

有没有勇敢的孩子能把整篇课文读一遍?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给他配上动作。

十、拓展说话练习:有一首小诗

《落叶》

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如能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掌握知识,发展阅读能力。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侧重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对于秋天的个性化感受,来引导他们认识秋天。整堂课从学生出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激励学生自由想像,创造发挥,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提供广阔天地,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展。按课标精神,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诵读”,提倡教师的指导应重在引导学生深入地去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上。只有立足于对文章内容的具体体验,学生才可能得到一种整体的语感把握,从而选择恰当的读法表现出来。在入情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深入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心理学认为,愉悦的教学情绪有利于智力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播放课件中的资料,展示生动的画面,播放优美的音乐,动听的录音,创设了生动愉悦的教学环境,使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具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无形的课本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有形知识,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氛围,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 活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在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的音乐图像,配乐表演朗读的形式,给学生创设美的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中体会美、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也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本课的设计致力于创新,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多媒体课件为教辅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