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建筑给水排水教学大纲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建筑给水排水》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水、排水、消防和热水供应各系统的分类、组成、功能、管路布置、常用设备及设计计算理论,掌握各系统启动运行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掌握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所需水压的计算方法及给水方式的选择;熟悉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要求及给水常用设备;熟悉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常用的管材、阀门、水表、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的类型与作用;掌握建筑用水定额与给水管道的水力计算方法;了解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特点;(二)掌握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与水力计算方法;了解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特点;(三)掌握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和排水体制;熟悉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要求;掌握建筑排水定额与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方法;了解新型单立管排水系统和高层建筑排水系统;(四)掌握雨水系统的种类和特点,能进行小型雨水系统的计算;(五)熟悉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供应方式;掌握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管网计算方法、水加热设备的选择与计算方法;了解太阳能热水系统、饮水供应系统及高层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特点;(六)掌握中水工程的用途、系统的组成,能进行水量平衡计算;(七)熟悉小区给水排水系统管道的布置与水力计算方法;(八)掌握游泳池和水景工程的种类、特点、用途及系统的工艺流程;(九)能看懂给水排水施工图,并能绘制小型工程的给水排水施工图;(十)掌握建筑给排水设计、验收及运行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建筑给水1、课程内容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及组成;系统所需水压;给水方式的选择;管材;管道附件及水表;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水质污染现象及其防止措施;建筑用水定额与设计秒流量;给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增压和贮水设备;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特点。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学分: 2 学时:2周面向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大纲执笔人:赵兴忠大纲审定人:王爱军一、前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提供必需的生产条件和舒适、卫生、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应用科学。
为促进学生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利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在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设课程设计一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二、实践教学大纲1、目的要求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要求:⑴通过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方案比较分析、论证的能力;设计计算的能力等。
⑵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准确、论述简洁、文理通顺、装订整齐。
⑶课程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2、教学内容完成一幢中型工业或民用建筑工程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具体内容如下:⑴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与计算;⑵建筑排水(包括雨水)系统的设计与计算;⑶消防给水(主要是消火栓)系统的设计与计算;⑷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⑸设计平面图、系统图及大样图等施工图的绘制;⑹设计计算说明书的整理。
3、完成形式及时间在教师指导下,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完成。
时间为一周,可安排在理论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
三、成绩考核与评定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应提交教学大纲和设计任务书所规定完成的相关文件,由指导教师按大纲的要求批阅,并综合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
一般分为五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建筑弱电工程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考核标准。
给排水课程设计

给排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及工作流程。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排水系统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排水工程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排水系统的原理、组成部分及工作流程。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1.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给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污水处理设施3.给排水系统的工作流程–污水处理过程教学内容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给排水系统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给排水系统的原理、组成部分和工作流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给排水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4.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给排水系统的原理。
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排水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熟悉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和运行管理。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能够进行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和施工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2.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和运行管理;4.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方法和常见问题处理。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介绍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和作用;2.讲解建筑给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介绍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和作用;4.讲解建筑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5.介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6.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7.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原理、设计和施工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2.参考书:《建筑给排水技术手册》、《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原理》;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资料;4.实验设备: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实验装置、测量工具。
《建筑给排水工程》教学大纲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2010年修订)课程名称:建筑给排水工程教学对象:适用建筑设备、给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制三年学 时:总学时60,(实践学时6、理论学时54)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设备、给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讲授建筑室内的给水、排水、热水供应、消防给水各个系统的组成、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管理等,使学生基本上了解本课程与其自身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一般建筑的上述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和运行维护管理等项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1、理解并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各系统的类型、组成、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管理等;2、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各系统与其自身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一般建筑的上述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和运行维护管理等项工作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卫生器具和管材(12学时)1.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各种卫生器具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所及其附配件的安装位置,了解水质污染现象及其防止措施,理解建筑给水排水常用的各种管材、附件和水表的规格性能特点及适用场所。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卫生器具的分类、配水点的位置、排水方式、使用方法;水质污染现象及其防止措施;管材种类及应用的场所或适用介质,附件种类及其应用,水表种类及其选择。
(2)教学难点:卫生器具的工作原理;水质污染的原因分析;管材的连接方法,附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选用。
3.教学方法:讲授法、参观法4.教学内容:第1节 卫生器具及其冲洗设备 (6学时)主要内容:介绍各种卫生器具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所及其附配件的安装位第2节 水质污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2学时)主要内容:介绍由于种种设计、施工不当造成的水质污染现象以及防止措施。
第三节 管材、附件和水表 (4学时)主要内容:介绍建筑给水排水常用的各种管材、附件和水表的规格性能特点及适用场所。
给排水 教学大纲

给排水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给排水课程代码:(待定)课程学分:3学分授课方式:讲授、实验教学目标:1. 理解给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设备及系统等;2. 掌握国家有关给排水系统的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要求;3. 掌握给排水系统的材料、设备及工具选用和安装方法;4. 掌握给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5. 能够进行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 给排水概述1.2 给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第二章给水系统2.1 给水系统概述2.2 给水系统的水源、水压和水质要求2.3 给水系统的选材、设备和工具2.4 给水系统的安装和维护第三章排水系统3.1 排水系统概述3.2 排水系统的排放标准和要求3.3 排水系统的选材、设备和工具3.4 排水系统的安装和维护第四章污水处理设备和系统4.1 污水处理设备和系统概述4.2 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3 污水处理设备和系统的选材和安装4.4 污水处理设备和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除第五章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5.1 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5.2 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5.3 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要求5.4 给排水工程的验收和评估教材:1.《给排水工程》(第四版)徐彰、袁军、赵涛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建筑给排水工程概论》(第三版)邢文俊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及作业(20%)2. 实验报告(30%)3. 期末考试(50%)备注:本课程教师有权对本大纲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大纲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urriculum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Wastewater Engineering课程编码0201026课程类别实践环节课程性质必修学分 2.0开课学期第7学期周数2周理论学时实验/上机学时0课外学时0开课单位市政与环境工程系适用专业及层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编制依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9版)《市政与环境工程系课程大纲规范化管理规定》先修课程水力学、土建工程基础、泵与泵站、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主要教学用书及参考资料1)王增长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七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2)张志刚主编,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4)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9[S],中国计划出版社,2019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S],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7)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S],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8)河北省工程标准设计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DBJT02-22-98)05S1、05S3、05S4、05S5-1、05S5-2一、课程简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之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已学的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优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能力,初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工程设计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功能。
2. 学习并了解城市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的相关知识。
3. 掌握我国给排水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给排水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简单的给排水系统故障排查。
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简单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与计算。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掌握一定的给排水设施操作与维护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技术行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给排水事业做贡献的愿望。
2.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给排水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为未来从事给排水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给排水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涵盖以下方面:1. 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给水系统的水源、水质处理、输配水设施;排水系统的污水收集、输送、处理及排放设施。
2. 给排水工程设计:涉及城市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及案例分析。
3. 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维护:介绍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运行维护要点。
4. 给排水技术标准与规范:学习我国给排水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范。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第一周: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教材第一章)第二周:给水系统设计及计算(教材第二章)第三周:排水系统设计及计算(教材第三章)第四周: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维护(教材第四章)第五周:给排水技术标准与规范(教材第五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排水课程设计】
Desig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Engineering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49881】
课程学分:【1】
面向专业:【环境工程】
课程性质:【教学实践】
开课院系:环境工程
二.目的
巩固、消化所学知识,熟悉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三.步骤
1.熟悉原始资料
图纸资料:图纸平面布置图、卫生器具布置情况、室外给排水管线位置、水箱间、地下室位置。
文字资料:建筑层高、层数、室外给排水管道标高、冰冻深度等,城市可靠供水压力(可确定供水方案)等。
2.拟定方案
给水方案、排水体制、消防标准(室内消防用水量5L/s,P57表4-4)
3.进行管线平面布置
室内外给排水、消防同时进行,依据各系统管线布置要求布置在平面图上,原则是保证正确连接。
4.依据平面图绘制给水系统图、排水系统图。
5.确定计算管路、首先进行节点编号,计算各设计管段长度。
6.依据建筑性质选择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及参数。
7.水力计算(确定管径、水头损失及消防校核)
理论上讲,水箱安装高度应满足消防水压要求,实际上不满足,因此只校核管段中有消防流量时,最大流速是否<2.5m/s即可。
水压不足可用增加消防泵来解决。
8.选择分户水表及总水表,并计算其水头损失。
9.计算给水系统所需压力,根据市政管网可靠供水压力,确定供水方案。
10.需设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时,需计算:
(1)水箱容积及安装高度。
(2)贮水池容积计算。
(3)选择水泵
11.排水系统水力计算
选择计算管段、计算排水设计秒流量,查排水立管最大允许排水量,确定立管管径及伸顶通气管管径。
12.计算化粪池容积
13.庭院管网水力计算
给水引入管:根据流速确定管径。
排水管道:查表计算。
四.提交内容
1.绘图
A1号图纸一张,包括:
系统图(横向不按比例,纵向比例自定),给水(含消防),排水(1单元),水泵房、水箱房平面图。
在给定建筑平面图上,标出管线走向、立管位置、化粪池位置、水泵房、水箱房位置(自定)。
绘图要求:图框、图名规范,线条层次清晰,给水管线实线,排水管线虚线,系统图中干管0.9mm,立管0.6mm,支管0.3mm。
平面图标出各设备平面尺寸与墙壁距离及间距,立管编号及位置,系统图标出管径、坡度、标高、立管编号等。
2.说明书
(1)概述
任务、依据、原始资料
(2)方案论述
(3)设计计算及结果
五、时间
时间:第1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