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走近芦苇

合集下载

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江苏省淮安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8.(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故乡的芦苇徐刚ㅤㅤ①大地有很多的儿女,芦苇是挺拔的一群。

ㅤㅤ②芦苇的挺拔,自然不同于青松的苍劲、翠竹的出众。

芦苇是矮小的、清瘦的,但,它也确实昂首站立着——在江畔、海滨、河旁,总之,在我的家乡,是随处可见的。

良田是芦荡里开出来的,小路是芦荡里踏出来的,炊烟是芦荡里飘出来的……ㅤㅤ③有时是无边无际的,随风起伏,时高时低,和长江里的波浪连成了浩浩荡荡的一片。

倘是夏天,这一片绿色,会教人赏心悦目,胸襟大开。

倘是秋日,绿色变成了金黄,芦花已开过,芦苇在萧瑟寒风中依旧站立着,芦叶还不时在风中发出尖厉的哨音,仿佛是面对严寒的呼叫与抗争。

那时,就连鸭子也换了一身厚厚的绒毛,有的人早已用棉衣把自己包裹起来了。

ㅤㅤ④我的老家离江边不远。

儿时,为了谋生,经常和母亲一起去芦荡里拾柴、刈丝草籽,这呼叫声是经常听到的,以至今天想起还不绝于耳。

ㅤㅤ⑤在芦荡里燃起第一缕炊烟的祖先,曾经度过了何等艰难而又凄凉的时光。

ㅤㅤ⑥我在故书堆里寻找过他们的足迹,寻找过我的故乡最初的影子——那是可以追溯到唐朝武德元年的。

那时,海岛就是一片芦荡,几群野鸭,几只螃蟹。

没有人烟,没有小路,没有村落,连鸡鸣狗叫也没有。

最早的房屋是用几捆芦苇搭成的,名为“环洞舍”。

岛上没有淡水的时候,就吃芦根——雪白如藕节的芦根,直到我儿时,依旧是孩子们常常找来吃的好东西。

ㅤㅤ⑦江流冲击,大浪淘沙,这芦根纵横的大地竟是捏得出油的肥田沃壤。

种稻得稻,种花得花,种什么长什么,岛上有了瓜果飘香,有了五谷杂粮。

从此后,芦苇便开始被故乡人认识、利用,成了岛上的一宝。

ㅤㅤ⑧临近江边的一排又一排芦苇,阻挡着潮水洪峰。

用芦苇编成的笆墙冬暖夏凉。

吃芦叶包的粽子满口都是清香。

把芦叶卷成喇叭一样的芦哨,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吹着,是田野上的一支支生活的牧歌。

穿上芦花织成的“芦花靴子”,就连冬天也变得温暖……ㅤㅤ⑨芦苇虽不能做支撑高楼的栋梁,却乐于千百年如一日地厮守着大海,面对着潮流。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2013.4.22 命题人:胡必勇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24分,其中1-5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扁舟(biǎn) 铁骑(jì) 环绕(rào) 物候(hòu) B、砧声(zhēn) 浣女(huàn) 秀颀(qí)独酌(zhuó) C、危墙(qiáng)青冢(z?ng)酩酊(tǐng)征铎(duó) D、草菅人命(jiǎn) 香腮(shāi)平芜(wù) 渺邈(mi?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B.美轮美奂 锻练 遮蔽 萍水相逢 C. 沧海 膨涨 频临 逶迤 D. 婉啭 卓而不群 欢呼雀跃 俊逸 3. A. 对于学生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同学们互相鼓励,举案齐眉。

在他的文章中说:“他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安慰和鼓励。

” C. 李俊这次作文大奖赛获得了金奖,爷爷、奶奶都不停地夸奖他,只有爸爸说话时不赞一词。

D. 小村官之所以变成大硕鼠,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是土皇帝土霸王思维,二是家族意识,三是监督部门尸位素餐。

A. 迈进新年,幸福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尤其是两会期间,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绘幸福路线图,更为上上下下所关注。

B. 李清照,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易安 D.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吉州庐陵(今属江西省永丰县)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蝶恋花》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2012年2月12日,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

二、文言文阅读。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题。

走近芦苇

走近芦苇

第二节状物散文走进芦苇20.BEB项2分;E项3分。

选3项以上不得分21.(1)从“枯叶”“枯干的芦花”看是“无可奈何的模样”,但从“本性”看并非如此。

(2)为了突出强调“我”已是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全新的我。

22.承上启下。

紧承上文对芦苇的生存境遇的描写,引出下文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思索。

(意思对即可)23.①环境力量强大,人类生存有许多困窘,人生有许多无奈。

②同守人的本性,要有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

③生命的本真是新旧更替、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

20.试题分析:B“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不准确,原文是说“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以征服与改变”到来时才这样。

E文章主题是:人生会经常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但只要顽强地保住自己的本质,就一定会获得新生【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赏析能力。

【技巧点拨】这类题的内容更丰富,考查的点多,不仅涉及到内容,还涉及到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所以考生要认真对待。

B项考查筛选信息能力。

E项考查的是文章的主题:人生会经常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但只要顽强地保住自己的本质,就一定会获得新生。

21.试题分析:(1)作者要表达的是:从表面上看它们是枯干、枯衰着,实际上并非如此;枯干与枯衰的后面正孕育着新生。

(2)①起突出强调作用;②因为这个“我”中已经具有了新的内涵:是一个解透了人生、战胜了自己、轻盈而愉悦的“我”了。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做这类题,先要指出其语言风格,结合文章指出在哪一处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再指出它所用修辞及在文章中的作用或效果。

(1)考查的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似乎”的含义在句中表现为表面上是一层,还有更深一层的内容。

(2)考查引号的作用以及对文句内容的理解,由上下句得出加引号在强调自己解透人生,战胜自己。

22.试题分析:“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 ”承接上面关于芦苇的境遇的描写。

《走近芦苇》阅读附答案

《走近芦苇》阅读附答案

《走近芦苇》阅读附答案《走近芦苇》阅读附答案陈所巨①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

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砍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

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被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

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

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

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

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越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中越冬的小动物。

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④但芦苇毕竟真的变得苍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

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

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

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

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

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⑥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的样子了。

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身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的和行为的亲近。

会思想的芦苇阅读训练及答案

会思想的芦苇阅读训练及答案

会思想的芦苇阅读训练及答案第一篇:会思想的芦苇阅读训练及答案会思想的芦苇赵丽宏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

久违了,朋友!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

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

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

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

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

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

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

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

我们先在地上挖洞再将芦苇集束成捆,一段一段接起来,扎成长十数米的芦把,慢慢地插入洞中,深藏地下的沼气,会沿着芦把的空隙升上地面,积蓄于土灶中,只要划一根火柴,就能在灶口燃起一簇蓝色的火苗,为贫困的生活增添些许温馨。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

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

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

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

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

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

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

《心中的芦苇》阅读答案

《心中的芦苇》阅读答案

《心中的芦苇》阅读答案第一篇:《心中的芦苇》阅读答案小编整理了关于《心中的芦苇》原文及《心中的芦苇》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阅读和练习理解,希望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同学们能够有着更多的收获,关于《心中的芦苇》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分享吧!①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

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②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A(摇撼摇动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可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③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

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写下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④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⑤ 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①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王的不归路,他抽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是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⑥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消失弥散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编织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直和苦涩。

中职高一学年语文试题

中职高一学年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2022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基础知识、语段阅读和写作三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30分)1.根据古诗联句。

(6分)(1)---------------------,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2)---------------------,我爱你红梅品格。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4)春蚕到死丝方尽.---------------------。

(5)--------------------,只缘身在此山中。

(6)羌笛何须怨杨柳,--------------------。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慰藉.(jiè)淙淙..(cóng)遒劲.(jìn)坐窠.(kē)B.甜蔗.(zhē)嗥.叫(háo)訇.然(hōng)凫.水(fú)C.漫溯.(sù)廿.四桥(niàn)褶.皱(zhě)打烊.(yàng)D.菡.萏(hàn)狭仄.(sè)推搡.(sǎng)寒伧.(che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混混沌沌瞋目结舌毛骨耸然兴高采烈B.喜气洋洋江河日下憾天动地面面相觑C.惶惶不安怨天忧人藕断丝连忸怩温顺D.陈词滥调有的放矢无动于衷积重难返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2分)①职校学生要实现美好的青春梦想,从一开始就得良好的意志品质。

②做一个有有品位的人,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人生。

③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守候在静止的岸,做飞速行驶的舟。

A.塑造修养不但而且 B.锻造修养与其不如C.锻造涵养不但而且 D.塑造涵养与其不如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我国宏观经济年均增速约7.3%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芦苇现代文阅读答案

芦苇现代文阅读答案

芦苇现代文阅读答案《诗经》里写芦苇,写得风雅婉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想象着那画面:满河满溪的芦苇,青碧茫茫,绿叶上的露水已凝成薄霜,秋色渐深,晨气微凉得叫人忧伤。

那个美好的女子,还在秋水的那一边呀,一春一夏的时光汤汤过去,都还未能抵达她的身旁,惟有一片浩瀚的深秋芦苇渲染成了一场相思的薄凉底色。

其实,不是芦苇有那么风雅,那么儿女情长,而是我们的先民风雅。

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

即便是一段幽暗的情怀,也能被那些草木衬得生出明丽的绿光来。

来到了沙家浜,来到了阿庆嫂的茶馆里,隔窗看那些芦苇,就全然是另一种气象了。

沙家浜的芦苇大气磅礴、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

芦苇在水里,芦苇在岸上,芦苇在湖中的岛上,芦苇在林荫小道的两旁。

凭依木桥,放眼望,湖水泱泱,满目是五月的浓碧,不知道是芦苇将湖水揽在了臂弯里,还是湖水拥芦苇在怀抱。

这真是芦苇的部落!正是初夏。

看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这样的寥落时节,却是芦苇最好的时候。

在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里赶来与它相遇,这是幸事。

它们亭亭如修竹,俊逸如世外雅士。

微微摇曳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摩白色的飞鸟、狭长的流云和青灰的天空。

它们又和飞鸟流云以及天空融在一起,融成水底琥珀一般的倒影。

我们在芦苇丛里穿越,拂面的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赠予的空气。

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气息的空气,使我们一时间忘了路途、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不着急。

沙家浜半日,怎么想,都觉着过得奢侈。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里以芦苇为喻,突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脆弱的。

我想,从某根芦苇个体来说,确乎脆弱,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可触摸天空,到底还是一根苇草,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

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狂风经过,芦苇在水面掀起汹涌绿浪;风雨之后,芦苇又一根根挺起笔直的脊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芦苇
陈所巨
清寒的早晨,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

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做造纸原料。

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

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

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

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

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土地,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

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有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

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
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

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

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

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

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

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

信心百倍。

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

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散,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

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

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

在没有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

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

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

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槃的过程,也是自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

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

也只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猛然地发现脚下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锥,那是芦苇的苇尖。

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

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

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

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

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

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选自《品味书香》)
1.阅读文章第二段,联系文章内容回答:(1)寒冷“征服”、“改变”了芦苇什么?(2)芦苇生命之中“最重要的”、“本质的”东西是什么?(4分)
答:(1)
(2)
2.第三段开头“你这样做了”,“这样”指代什么?
答:
3.第四段中“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似乎”二字意在暗示说明什么?三个“无可奈何”中哪一个“无可奈何”的含义与其他两个不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4.文章中“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中加引号的“我”应如何理解?(4分)
答:
5.本文写“走近芦苇”,抒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其中多次提到“泥土”,试分析文章中作者写泥土的用意是什么。

(6分)
答:
6.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这是一篇以芦苇为题材的文章,但它不仅仅写芦苇,而是既写芦苇又写人生,写与芦苇的对话,揭示生命的意义。

B.第二至四自然段对芦苇的称谓从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这样写的目的是便于作者抒发感情。

C.“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就是在困难来时,要接受它,听凭它摆布,顽强地固守自己的本质。

D.“枯叶在风中呜咽”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芦苇在寒风中的神态描摹得形象逼真。

E.文章意在告诉人们,以芦苇“苇尖”为代表的新生事物代替以枯老芦苇为代表的旧事物是历史必然。

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

参考答案
1.(1)寒冷“征服”、“改变”了芦苇的外在形象。

(1分)(意思对即可)(2)芦苇生命之中“最重要的”、“本质的”东西是生命的顽强。

(1分)(意思对即可)
2.虽然改变了外在形象,但紧紧守住了生命中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顽强的生命力。

(20分)(意思对即可)3.“似乎”二字暗示说明,表面上芦苇看似无法改变、抗争外在环境,逆来顺受,但在沉默中显示它本性的强硬,顽强抗争。

(2分)三个“无可奈何”中,第二个与其他两个(一与三)的含义不同,用了借代手法,代指芦苇。

(2分)(意思对即可) 4.这个“我”是经过自我解脱,自我净化。

守住了自己善的本质的我。

(意思对即可) 5.自然界的泥土对于芦苇来说是滋生地,对于小动物来说是庇护所,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是拯救人心灵的泥土。

写自然界的泥土和人的心灵的“泥土”,使文章更形象地表现生命战胜“严冬”,走向新生的主题。

(答出泥土含义4分,自然界的泥土2分,心灵的泥土2分。

作用2分。

答泥土含义时必须答出自然界之泥土和保护人心的厚厚的无边的智慧和顽强的秉性之泥土两层意思。

意思对即可)
6.C.、E(C.“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不准确;E文章意在表达的是:岁月和生活的磨难能够改变生命的外在表现,却很难改变生命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