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热力状况

合集下载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李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及其能量的转换是发生在大气里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根本原因;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三种途径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大气对地面具有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全球热量平衡的原理以及人类活动对全球热量平衡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大气热力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和烃类物质,可能改变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破坏全球的热量平衡,危及人类的生存,增强学生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大气的热力作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本课的重点,而大气的温室效应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设问启发与图解分析相结合教学过程太阳辐射既能达地球表面,也能到达月球表面,但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00度以上,而地球表面白昼的温度比月球要低得多。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地球有一层厚厚的大气而月球没有大气层,学习本课后,你自然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2.2大气的热力状况[讲述]要弄清大气所起的作用。

首先还得从太阳辐射说起,太阳辐射能量在不同的波长范围所占的比例不同。

显然,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正是因为这一区域的太阳辐射能力最强,人的肉眼能够看得见,所以,叫做可见光。

地球表面白天温度比月球表面低得多,明显地反映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板书]一、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问]为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学生回答问题,引出吸收作用)[板书]1、吸收作用…讲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何选择?(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吸收,被大气削弱的是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部分,大气对可见光基本上是透明的,也就是说,可见光在穿过大气层时,并没有被大气所吸收。

…提问过渡‟南京是江南著名的“火炉”,每当酷暑难熬时,人们往往期盼怎样的天气出现?(阴雨天气)为什么在夏季阴天的气温会比晴天低?(引出反射作用)…板书‟2 .反射作用…讲述‟大气中较大的尘埃和云层都能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反射没有选择性。

大气组成\热力状况

大气组成\热力状况
(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强烈, 晚上无大气逆辐射,没有保温作用)
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过大气的路程越短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同量的太阳辐射越集中
•下垫面因素: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不同,从而 导致地面辐射差异,进而影响气温
•气象因素:影响日照时数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 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9-13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A ) A.7日 B.10日 C.12日 D.17日 10.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D) A.3日 B.6日 C.11日 D.16日 11.从3月17日起,再过10天,下列城市中白天最长的是( D)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哈尔滨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B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1880—1900 B.1920—1940 C.1958—1978 D.1978—1998 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B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保温效应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概念
相对于太阳辐射而言,地面和 大气辐射均以红外线为主,故 称为长波辐射。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
如:红外线。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最大能量 集中在10
2.地球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
(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 有_吸__收__、__反__射_和_散__射__作用。
(2)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部分被_反__射__回宇宙空间,部分被_吸__收__。地 表吸收的太阳能部分转化为_热__能__,部分转化 为_化__学__能_储藏于生物体内。
总结
1个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种作用: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3种形式:吸收、反射、散射 4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探究讨论 1.我国华北地区深秋和早春的霜冻,为什么多出 现在晴朗的夜晚?
我国华北地区在深秋和早春,夜间气温一般能 降至0℃以下,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地面散热快,在后半夜尤其是日出前后,气温降 至最低,当达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 汽附在草木、房屋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冰 晶,形成霜冻。 2.通常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列哪个时间?( C ) A.10点 B.12点 C.14点 D.16点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再把热量 传给_大__气__。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_削__弱__作用 和对地面起_保__温__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大气上界
太阳辐射到地球的总能量(100%)
减少了53%的太阳辐射能量哪去了?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只有47%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表
地面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1、反射作用
短波辐射
可见光
2.地面辐射: 地球固体表面平均温度约为22℃
长波辐射 红外线
3.大气辐射:地球上平均气温约为15℃ 长波辐射
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大气的热力状况PPT课件1 人教版

大气的热力状况PPT课件1 人教版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的长短图
太 阳 高 度 角 与 受 热 大 小 关 系
大气温室效应
玻璃温室
(三)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上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1、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2、形成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CO2温室效应
三 全球的热量平衡
1、全球的热量平衡 2、全球的热量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1)全球每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 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2)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提 高,可能导致全球变暖 3、措施 (1)减少CO2排放量 (2)保存现有森林,大规模植树造林,发挥 森林保护环境的作用
没有大气的月球的情况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很___(多、 少)的
反 射 作 用
散射作用
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选择性吸收(19%) O3 —— 紫外线 H2O、CO2 —— 红外线 2、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最多达 90%) 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愈强 3、散射作用:选择性(微小尘埃)—蓝光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目录
• 引言 • 大气的热力状况 • 热力环流基本原理 •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相互作用 •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观测和研究方
法 •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应用前景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目的
揭示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内在联系,为气象学、气候学等相关领域提供理论支撑。
对气温的影响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 环流成为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使 得气温在垂直方向上产生差异。
对降水的影响
热力环流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 过改变气压和风向来实现的。在 低压区域,空气上升,水汽凝结 成云致雨;在高压区域,空气下 沉,天气晴朗。此外,风向的改 变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
对风的影响
热力环流还会影响风的形成和风 向。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 流向低压,形成风。同时,热力 环流还会导致风向随高度的变化 而改变。
要点三
气候系统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耦合关系 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不仅决定了大气 的热力状况和环流特征,还对全球气 候的变化和异常有着重要的影响。
05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的观测和研究方法
观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地面观测
通过气象站、自动气象站等地面 观测设备,收集温度、湿度、气 压、风速等气象要素数据。
02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辐射与大气加热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称太阳辐射,是 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大气加热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吸收,从而使大气增温 的过程。
吸收作用
大气中的某些成分有选择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不同波 长部分,将其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大气的热力状况PPT课件1 人教版

大气的热力状况PPT课件1 人教版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的长短图
太 阳 高 度 角 与 受 热 大 小 关 系
大气温室效应
玻璃温室
(三)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上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1、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2、形成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CO2温室效应
三 全球的热量平衡
1、全球的热量平衡 2、全球的热量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1)全球每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 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2)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提 高,可能导致全球变暖 3、措施 (1)减少CO2排放量 (2)保存现有森林,大规模植树造林,发挥 森林保护环境的作用
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很___(多、 少)的
反 射 作 用
散射作用
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选择性吸收(19%) O3 —— 紫外线 H2O、CO2 —— 红外线 2、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最多达 90%) 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愈强 3、散射作用:选择性(微小尘埃)—蓝光
第二单元 大

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辐射
太 阳 能 随 波 长 的 分 布 图
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辐射和太阳常数
一、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 太阳辐射 特点:短波辐射,能量集中在波 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状况
吸收作用
• 臭氧吸收_________ • 水汽二氧化碳吸收_______
• 说明大气的吸收作用有______性的特点,
没有大气的月球的情况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气的热力状况 PPT课件

大气的热力状况 PPT课件
(2)、为什么在夜晚,月球表面的温度降到零下185度, 而地球的温度要高的多? 这同样要归功于我们的大气,这也是大气热力作用的另一 个表现,大气的保温作用所形成的。
思考题:
《课本》P34页
1、物体辐射波长与气温的关系如何? 2、地面辐射是怎样产生的? 3、地面辐射的波长为什么比太阳辐射长? 4、为什么说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5、大气逆辐射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6、综上所述,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收得很少,大部分
对 流 层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
红外线
到地面)


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
吸收
臭氧(平流层)
二氧化碳、水汽 (对流层)
紫外线 红外线
有选择性
削 弱
云层 反射 颗粒较大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 辐射都被反射
无选择性
多云的白天 气温不高
的短的可见 光(蓝、紫光)
1、反射作用
夏季有云的白天比无云的白天,气温更低一些。
⑴、特点: 无选择性 ⑵、影响因素:

越厚 越多
反射越强
夏季,多云的白天, 气温不会 太高 。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呢?
朝霞和晚霞为什么呈红橙色?
2、散射作用
特点:
有时有选择性: 质点小时 波长短的蓝紫光首先被散射,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逆辐射作用强。
读图题
1、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字母A表示 太阳 辐射,
a表示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其能量主要是 可见光 。
⑵字母B表大示气吸收地面,辐射
A
C表示
大气逆辐射 。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也能到达月球表面,但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00℃以上,夜晚则降至-183℃。

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是大气的热力状况保护我们人类和一切生命的存在,下面我们讲大气的热力状况。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总结]实验证明,物体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

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人体辐射等属于长波辐射。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但是,对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却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

2、反射作用特点无选择性
(1)反射主体云和较大的颗粒尘埃。

其中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明显。

(2)规律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明显。

(3)所以,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散射作用特点有选择性
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是,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表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从而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散射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空气质点有能力散射波长小于自身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热力状况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认定、提取、加工处理各种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学建议
关于大气热力作用的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其中大气的保温效应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应特别注意哪种作用有选择性,哪种作用没有选择性,另外大气中能够起到吸收作用、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关键物质是什么?这种削弱作用使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不过这种削弱作用因地而异,教材明确提出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不同,被大气削弱的程度不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会有所不同。

第二,大气的保温效应,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的差别和彼此的关系。

日、地、气三种辐射
的差别在于:地面的温度地域太阳,大气的温度地域地面,因此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因此能够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

日、地、气三种辐射的关系在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被削弱一部分后,有将近一半的太阳辐射穿过了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同时向外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并向外辐射,大气辐射有两部分,一小部分向宇宙空间散失;另外一大部分向地面,称其为大气逆辐射,这部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
辐射损失的热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大气畅快的放进太阳辐射,使地面充分的吸收太阳辐射,并将所吸收的能量以长波的形式辐射给大气,所以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充分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大部分能量以长波形式辐射给地面,从而对地面保温。

理解了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就能够解释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小的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使夜晚的气温不会太低,因此昼夜温差不会太大。

关于大气的热力作用的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和学习指导法进行授课。

首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图像说明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的状况;其次从地球与月球的昼夜温差不同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二者差别的实质是什么?由此说明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怎样起到削弱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录像资料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具体事例,如夏季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青藏高原紫外线辐射强烈等说明大气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特点。

通过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大气削弱作用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

关于大气的保温效应的教学建议
关于大气的保温效应,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穿的羽绒服,盖被子等说明保温作用原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图像或教师自制的课件,分析日、地、气三者之间的辐射关系,特别应该使学生明确的是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这种辐射也属于长波辐射。

关于全球热量平衡的知识,教师应将重点放在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某些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日、地、气三种辐射,使全球气候变暖,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课外查找相关资料,课上大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

关于全球热量平衡问题的教学分

对于全球热量平衡问题,应该明确以下三点:一是从全球多年平均状况看,地球收入和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二是全球热量平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全球热量平衡,使全球的多年平均气温较为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三是人类活动对全球热量平衡的影响,即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影响了地球上的热量收支平衡,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从而对全球生态及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

通过对大气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发展的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教学手段】录像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温室效应的产生》;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引课)北京秋季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地球表面极端最高温是多少?极端最低温是多少?→(引导提问)虽然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大,但与月球相比,有何不同?为什么?
(出示课件,下载)通过课件中所提供的月球与地球温度的数据引导学生得出:月球无大气的保护,温差很大;地
球有大气保护,温差较小的结论。

(提问)为什么大气的存在能使地球表面白天的温度不会很高?夜晚的温度不会很低?大气是怎样起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录像所给的信息得出结论: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提问)大气通过什么方式削弱太阳辐射,从而使地表白天的温度不会很高?→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总结概括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及特点:吸收作用有选择性,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

(提问)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削弱作用的强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得出结论,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太阳高度角,它的大小会影响太阳穿过大气路径的长短,穿过大气路径越长,削弱越多。

(教师总结)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的辐射关系,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穿过大气时被削弱53%,47%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增温并辐射能量,由于地面的温度比太阳低,辐射波长与温度呈反比,因此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吸收,使大气增温向外辐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散失到宇宙中,更多的能量则给向地面,我们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它也是长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出示课件,下载)根据课件所提问题,分组讨论。

并根据课件提供的图像,请相关小组给予回答。

(教师总结)从地球多年平均状况看,其能量的收入和支出应该是平衡的,但是现实情况又如何呢?
(录像展示)《温室效应的产生》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气环境问题?还有哪些大气环境问题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知识有关?
(总结)由于人类的活动影响了大气的某些成分,进而影响到地球热量的收、支平衡,这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等现象出现,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可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应该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重点有三个方面:知识系统部分应明确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能力系统部分重在培养学生对资料、信息进行认定、提取、加工、处理的能力;价值观念部分侧重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发展的教育。

针对以上三部分,在教学中应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料分组讨论,分析得出相关的知识结论,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即便是分组讨论,自主学习,教师也不能放任学生,完全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发挥,而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
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价值观念的教育在本节课中,体现的较好,特别是大气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探究活动
题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分析:本活动既可用于课内提问,也可用于课外的探究。

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当然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是否是其主要原因在学术界并没有绝对的定论。

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和资料很多,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然后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展现出来。

通过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让逐步了解大气的热力状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让学生区分清温室效应和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