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观后感

合集下载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看到这个题目,我充满了好奇。

一间教室给孩子们带来什么,能使大家称之为奇迹?带着疑问,我翻开这本书,用心的品味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这是一本美国教学类书籍。

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他们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甚至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他们不存在。

而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雷夫老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我在教学和与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也正困扰着他。

可贵的是,他在遇到问题时,不是先从客观方面去找原因,找借口,而是进行积极思考,及时去纠正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去摆脱困扰。

在这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让雷夫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想,并用这些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把第56号教室打造成了一座为孩子们躲避暴风雨的天堂。

“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乎逻辑”、“你就是榜样”。

这些都在雷夫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又与众不同。

他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谦逊有礼而且诚实善良。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那些从第56号教室走出去的孩子们,还会经常的回来进行捐款、做义工等。

雷夫老师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

通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品读,使我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

他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

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

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四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四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让人感动的小说,故事情节紧凑,教给我们很多关于人性的思考。

这本小说以一所普通小学的教室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特殊班级的故事。

这个班级里的学生都是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然而,他们的老师却是一个非常坚强和有爱心的人,她用自己的努力和爱心,帮助这些孩子克服困难,找到自信和勇气。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首先,它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即使是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他们也有着独特的天赋和才能。

只要我们给予他们机会,他们也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成功。

其次,这本书也教会了我关于爱和责任的重要性。

老师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她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人,更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耐心的导师。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排斥他们或者嘲笑他们。

最后,《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还给我带来了希望。

这个故事中的孩子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他们通过努力和坚持,最终都得到了认可和成功。

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总之,我认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

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和关爱的启示。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宽容、爱和坚持的重要价值观。

我相信,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成年人来说,这本书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由日本作家松田洋子所著的一部小说。

小说以名为第56号的教室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教师和他的学生们共同努力的故事。

在小说中,教师不仅改变了学生们的命运,也深刻地影响了读者的心灵。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书中所描述的教师深深地打动了。

他是一位名叫小林的中学老师,在一个被称为第56号的教室里教书。

每天,他面对的是一群底层学生,他们性格各异、境遇悲惨,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被社会所遗弃。

56号教室的心得体会7篇

56号教室的心得体会7篇

56号教室的心得体会7篇56号教室的心得体会篇1雷夫·艾斯奎斯是一位非常特殊和出色的教师,他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教师获得力量;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奇迹。

本书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一个门外汉。

雷夫老师让我明白了,对于自己的教育事业要有爱和执着,要用心去教授学生知识,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技能有着深厚的知识基础,努力地去创新,还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勇气,激情四溢的去践行。

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觉得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

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当学生一次又一次地犯着相同错误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导,还是大声的批评指责?当我们告诉学生要这样那样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又有没有以身作则呢?雷夫老师告诉我们,对学生要信任,要爱护,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我也深切的体会到,雷夫老师所说的: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可以有所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好的机缘,让你引领孩子们展翅翱翔,达成的成就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

所以,老师犯错的时候,不要去努力地掩饰,坦然面对,努力改正,或许在学生眼里,这样会犯错的老师更值得尊敬。

而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面对错误,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所以学习雷夫老师的精髓在我看来就是我们老师要抛开一切外在的内在的因素,让自己爱自己所教的学科。

在教学知识点时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想,学生会的是什么,困难是什么,易错点在哪,用什么方法让学生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

尽可能让学生在课上学会、学好,不在课后花时间去折腾,轻负高效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

教师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1: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心得体会:给孩子筑造一个温暖的“家”

教师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1: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心得体会:给孩子筑造一个温暖的“家”

教师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1: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心得体会:给孩子筑造一个温暖的“家”教师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1: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心得体会:给孩子筑造一个温暖的“家”上个月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XXX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受益颇多。

我感受到了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对学生的痴情,学到了许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品性的方法。

这个月,我迫不及待地找来了他的《第XXX号教室的奇迹1: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阅读,读后更是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会成为惟一同时获得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英国女王M.B.E勋章和“全美最佳教师奖”的老师,并且受到四任总统的召见,他的大爱与智慧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精神明灯!读《第XXX号教室的奇迹1: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最感动的是第一部分《家最温暖》。

雷夫.艾斯奎斯用他仁慈的教育理念给XXX号教室的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这座天堂里没有害怕,没有恐惧。

雷夫.艾斯奎斯在书中说道:“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

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面对父母的盛怒。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概括了我们现在的老师存在的心理和教室存在的不良现象。

我们老师为了维持班级良好的教学秩序,为了能够震慑住学生,为了能够让学生听自己的话,为了让学生怕自己从而不违规,常常不自觉间异化了自己,本来也许是一个很温柔的年轻女教师,却总是冷若冰霜,让学生望而怯步。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带的是六年级,而且班级里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学校里的老教师看到我一副文文弱弱的样子就替我担心,并给我锦囊妙计,让我一定要一开头就让学生怕起来。

我牢记前辈们给我的箴言,直到现在,我在教室里都很少保持“真我”的状态,明明内心柔软,外表和善,我却总以面无表情,动辄呵斥的面貌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但尽管这样,我发现,当我不在教室时,学生立刻会像压抑过久的弹簧反弹起来,打破教室的秩序。

2024年《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2篇)

2024年《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2篇)

2024年《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构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实践中,他逐步感悟并构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

我想“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

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

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

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

就应这样说,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名好教师要成长,务必得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构成自己的独特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

敬佩和感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

这位令人敬佩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

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

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十分特殊的职业。

他每一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钟到下午2点钟一向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钟开始一向到下午5点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相关推荐《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精选3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篇1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雷夫老师在自序中他就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

我睡眠不足。

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

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

”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教师。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有时为了思考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突出一个教学重点、如何突破一个教学难点,常常是反复的思考、推敲、有时甚至是寝食难安。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我想这几个字一定就是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吧。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

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意识和想法啊!我想:要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以信任代替恐惧。

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有的时候教师可能是“爱生心切”,一个知识点教了几次有些后进生都不会,这时教师就免不了语气会重一些,甚至会骂几句,这个时候的学生就象一直“惊弓之鸟”,越紧是听不进去,最后学生和老师都弄的筋疲力尽。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和谐、平等、信任的环境中学习,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得搏击。

其次,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雷夫老师说:“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2024年《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三篇)

2024年《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三篇)

2024年《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

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

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这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尹建莉在推荐序中写的一段话。

正是这段话让我在刚刚开始翻阅这本书时就被深深地吸引。

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

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以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应该说,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让我敬佩的是雷夫以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全身心扑在教育工作中,并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

我相信能在56号教师里和雷夫一起学习,是学生们的一大自豪与荣耀。

雷夫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虽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但雷夫却是一个通才。

他在第56号教室不仅教学生各科,还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且细致入微。

这让我着实自愧不如。

同时他对我们语文阅读也提出了个性化的见解。

他提倡要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这和我们新课标所倡导的大量阅读、终身阅读思想不谋而合。

我觉得,这不只是巧合,而是儿童发展的真正需要。

在谈到阅读时,雷夫提出了几点举措:首先,需要大人的指导。

雷夫老师用了一个孩子挑选食物的例子说明对于孩子的阅读,大人帮助的重要与必要。

我把他盘子上的“垃圾食物”拿走,帮他做更明智的选择。

或许他会有些失望,但他很快就会恢复体力,度过美好的一天。

因为我年纪比他们大。

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语是因为教师比之于学生而言具有文化上的优势。

这提醒了我们,在提倡生本教育的今天,同样不可忽视教师的作用。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优秀9篇)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优秀9篇)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优秀9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心得一筹莫展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篇一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较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就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受到了震撼。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掩卷沉思,不禁让雷夫老师的教育理念所折服。

真诚的文字,犹如他美丽心灵开出的花朵,那一段段小故事娓娓道来,仿佛雷夫老师就在身边。

雷夫老师所做的一切使他培养出了一批谦逊有礼、课业优秀、诚实善良的学生。

他的爱心与智慧改变了那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的。

一生。

不能不说,能在第56号教室,在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指引下学习成长,真是一生的幸运。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较深刻的是雷夫老师对于考试的态度。

雷夫老师班上的学生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而事实上,他的学生几乎都出自母语非英语的移民家庭。

雷夫并不是靠大量的作业、啰嗦的说教才让学生达到这样水平的。

相反,他并不看重考试,而看重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学习”。

所以他的学生并没有一味地学习,却仍然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

他让我懂得一个道理:“高效学习才是学习的较佳方法”。

正是雷夫老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他的学生自愿牺牲业余时间,自愿放弃自己钟爱的电视节目,收起了爱玩的游戏机,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到校进行学习,甚至主动要求周六、假期到老师家学习。

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第一章给
我一些真相观后感
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从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哪里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要做得更好。

在这次培训中鞠校长给我们推荐了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利用这个假期我有幸第一次在“见”到了这位平凡而伟大雷夫老师。

打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就久久不愿放下,它给作为教师我很多启发。

刚开始看到
这本书中的故事,感觉它更像是一个童话,也许正是在平凡中所诞生的奇迹,才令人倍加感动。

雷夫老师为他的学生们贫民窟的教室里营造了一个快乐的天堂,而他用爱心和智慧所浇灌出的,却是不平凡的结果。

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

毕竟,教育无捷径。

” 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
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

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
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

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
多么的重要。

他认为:“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

”而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是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

他用丽莎忘带作业本的事例,说明了教师对待学生,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恐惧消除,做到真正的公正而又通情达理。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

“欲齐其家,先修其身。

”作为教
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教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

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
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

这样,才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

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正如他
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所以
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