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概论(定义及分类)
民俗概论(定义及分类)

❖第四类: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 民间宗教是民俗的主要内容
❖ 第五类:民俗是指民间故事,是一种范 围不能够予以明确界定、与神话和传说 没有明显分别的故事。
❖ 第六类: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 大众文学,包括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和谚语及其他文学形式的东 西。
❖ 第七类:民俗是“民俗文化”,是文明 社会中受教育较少的平民所具有的文化 表现,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
❖一是认为民俗是文化遗留物,是一个 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 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
❖二是认为民俗是精神文化; ❖三是民俗为民间文学;
❖四是认为民俗为传统文化。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 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 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 延“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 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 方的民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 的文学。
二、民俗的分类
❖ 三分法:行为民俗、语言民俗、心理民俗 ❖ 四分法: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
语言民俗
❖物质民俗:(经济民俗)指人们 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 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 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 交通民俗,等等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 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 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 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 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 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 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 俗等等
❖精神民俗:(信仰民俗)指在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 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 民间禁忌等等。由宗教信仰派 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入日 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
民俗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1111
民俗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信仰、文化等方面的学科。
它旨在探究人类社会中各种民俗现象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民俗学概论的研究内容包括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间习俗、民间语言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民俗学概论可以揭示民间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以及民间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俗学概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
其中,田野调查是民俗学概论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深入民间、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民间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民俗学概论的研究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同时,民俗学概论的研究也可以为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总之,民俗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民间文化的学科,它通过对民间风俗、习惯、信仰、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民间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为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民俗学概论

一、民俗的定义 (一)学术界狭义的“民俗” 概念1、文化遗留说 2、精神文化说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二)《民俗、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七类:1、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
5、民俗是指民间故事。
2、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
6、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大众文学。
3、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现象。
7、民俗是“民俗文化” 。
4、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
(三)产生分歧的原因:1、不同学者的背景不同。
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和研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不同地区的民俗表现不同。
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不同之处;3、学科认识不统一。
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化的过程之中。
(四)形成的共识 :1、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
(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民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与时代的关系) 3、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民俗与文化的关系 )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五)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民俗学民俗学是研究全世界各民族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事项,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概论》

上编第1章概述1.1 复习笔记一、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1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民俗的起源: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3.民问:是指民众中间。
它对应官方而言。
即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
4.民间的组成部分: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
5.风俗(lore):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6.“民俗”概念的四种狭义理解( 1)文化遗留物说。
是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
(2)精神文化说。
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
(3)民间文学说。
主要流行于美国和苏联。
(4)传统文化说。
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
7.民俗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8.民俗的范围: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9.民俗事象的分类( 1)物质民俗①含义: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②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和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2)社会民俗①含义: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②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民间娱乐习俗等等。
(3)精神民俗①含义: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②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等。
(4)语言民俗①含义: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②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a.民俗语言广义: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方言。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概 述)【圣才出品】

第1章概述1.1 复习笔记一、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民俗的起源: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3.民间:是指民众中间。
它对应官方而言。
即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
4.民间的组成部分: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
5.风俗(1ore):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6.“民俗”概念的四种狭义理解(1)文化遗留物说。
是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
(2)精神文化说。
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
(3)民间文学说。
主要流行于美国和苏联。
(4)传统文化说。
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
7.民俗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8.民俗的范围: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9.民俗事象的分类(1)物质民俗①含义: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②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和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2)社会民俗①含义: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②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民间娱乐习俗等等。
(3)精神民俗①含义: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②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等。
(4)语言民俗①含义: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②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a.民俗语言广义: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方言。
民俗学概论

一、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是不死的活化石。
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但不是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
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二、民俗学:以民间风俗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三、民俗学的性质:1、、由于研究范围广,故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与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交叉。
2、是一门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科学,故有独立的学科性质。
四、民俗学的任务:1、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2、当前任务,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使这门年轻的学科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并在大学里独立发展。
3、帮组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五、民俗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2、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或社会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3、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4、扩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也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5、稳定性,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6、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又称为模式性7、民族性与地域,民族性,这里所说的民族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8、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是密不可分的。
9、规范性,协调生活,调整观念和行为10、服务性,服务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协调民众心理满足其审美的需要六、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学概论 (4)

民俗学概论简介民俗学是研究民间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人们在特定环境和社会背景下的传统信仰、习俗、节日和庆祝活动。
民俗学通过调查、分析和比较这些民间文化现象,试图揭示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的历史、社会和社会心理意义。
本文将介绍民俗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领域。
民俗学的基本概念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民间文化,包括宗教、传统节日、民间信仰、婚礼、葬礼、传统技艺等。
它关注的是人们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下所展现的习俗、仪式和庆祝活动。
民俗学强调文化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认为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也强调对历史和社会背景的考察,以及对变迁和传承的观察和分析。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民俗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文字资料分析和比较研究。
田野调查是民俗学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参与观察,了解民间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践过程。
文字资料分析是指对历史文献、民间文学、传统记载等文字资料的系统整理和分析,以了解民间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比较研究则是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民俗现象进行对比,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民俗学的主要领域民俗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宗教和宗教仪式宗教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各个文化中都有其特殊的信仰和仪式。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分析宗教仪式、神话故事、神像和宗教图腾等,探究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节日和庆祝活动节日和庆祝活动是人们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庆祝和祝福的方式,它们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比较不同文化中的节日和庆祝活动,揭示其中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
婚礼与葬礼婚礼和葬礼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仪式活动。
它们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和价值观。
民俗学通过观察和分析婚礼和葬礼的具体仪式和习俗,研究人类社会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传统技艺和手工艺传统技艺和手工艺是人们通过手工艺人的努力和智慧创造的艺术品和实用品。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教案绪论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
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
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第二节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民俗的特征(一)集体性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 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 与精神生活文化。
二、民俗的分类
三分法:行为民俗、语言民俗、心理民俗
四分法: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
语言民俗
物质民俗:(经济民俗)指人们
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 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 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 交通民俗,等等
语言民俗:(游艺民俗)指民间
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 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等。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
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 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 延“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 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 方的民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 的文学。
第四类: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
民间宗教是民俗的主要内容
第五类:民俗是指民间故事,是一种范
在学术界中认为:
广义的民俗概念认为:
民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以城
乡民间生活为研究对象的; 就民族而言,既研究文明民族的民 间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的民间生 活。
狭义的民俗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
一是认为民俗是文化遗留物,是一个
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 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 二是认为民俗是精神文化; 三是民俗为民间文学; 四是认为民俗为传统文化。
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版的《民俗、
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一书,记 载有民俗一词概念的简明定义达21 条之多
综合各种概念,可讲民俗的定义分为7类
第一类: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此观点
将民俗一词的含义界定为:“古时候大众 信仰、风俗及传统的整个本体,它在文明 社会内受教育较少的分子中一直残留到现 在”;“民俗是不愿死的一种活化石。” 第二类: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 包括原始民族的传统创造,或指说不出确 实可信的发明人或制作人而一代代传承下 来的那些人类文化。
《民俗学》第2周课件
民俗学概论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一、民俗的定义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
“folklore” 的意译。这个词是英国学者 汤姆斯1846年创用的,他将 “folk”(民 众、民间)和“lore”(风俗、知识、学 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 象
民间是指民众中间(广大中、下层民众,对应 于官方 )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 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
二是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
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 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 不同之处;
三是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
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 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的 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 化的过程之中。
共识性的东西
第一,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
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创造者,又是 民俗的载体。 第二,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 现象。 第三,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围不能够予以明确界定、与神话和传说 没有明显分别的故事。
第六类: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
大众文学,包括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和谚语及其他文学形式的东 西。 第七类:民俗是“民俗文化”,是文明 社会中受教育较少的平民所具有的文化 表现,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
出现众多的分歧,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 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和研 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
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 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 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 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 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 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 俗等等
精神民俗:(信仰民俗)指在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 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 民间禁忌等等。由宗教信仰派 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入日 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